膨胀剂规范

2024-04-10

膨胀剂规范(精选6篇)

篇1:膨胀剂规范

膨胀剂应用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8.1 品种

8.1.1 膨胀剂种类较多,从国内外应用效果和可靠性来看,以形成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的膨胀剂稳定。因此,本规范包括三种膨胀剂: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氧化钙类和氧化钙类。

8.2 使用范围

8.2.1 表8.2.1规定了膨胀剂的适用范围。普通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后,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建立一定的预压应力,这一预压应力大致可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干缩拉应力,补偿部分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从而防止或减少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应指出,膨胀剂主要解决早期的干缩裂缝和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收缩裂缝,对于后期天气变化产生的温差收缩是难以解决的,只能通过配筋和构造措施加以控制。因此,膨胀剂最适用于环境温差变化较小的地下、水工、海工、隧道等工程,可达到抗裂防渗效果。对于温差较大的结构(屋面、楼板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才能控制有害裂缝。

8.2.2 由于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在80℃以上会分解,导致强度下降,故规定硫铝酸钙类膨胀剂和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不得用于长期处于环境温度为80℃以上的工程。

8.2.3 氧化钙类膨胀剂水化产生的Ca(OH)2,其化学稳定性和胶凝性较差,它与Cl-、SO=、Na+、Mg++等离子置换反应,形成膨胀结晶体或被溶析出来,从耐久性角度,该膨胀剂不得用于海水和有浸蚀水的工程。

8.2.4 膨胀剂主要用于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当提高膨胀剂掺量时,可配制大限制下的填充性膨胀混凝土和二次灌注用的膨胀砂浆,以及用于制造压力管的自应力混凝土。

8.2.5 膨胀剂的掺入会使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提高,为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其内外温差一般宜小于25℃。

8.3 膨胀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8.3.1 补偿收缩混凝土性能指标的确定,一是在不影响抗压强度条件下膨胀率要尽量增大;二是干缩落差要小。本规范中补偿收缩混凝土(砂浆)的膨胀性能,以限制条件下的膨胀率和干缩率表示。因为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才会产生裂缝,而混凝土膨胀在限制条件下才能产生预压力(σc),美国ACI223委员会规定σc=0.2~0.7Mpa,根据 σc=μ·Es·ε2公式,(μ-配筋率,Es-钢筋弹性模量,ε2-限制膨胀率),确定ε2值的大小。

本规范规定,试件尺寸为100×100×300mm,中间预埋两端带钢板的Φ10mm钢筋,配筋率μ=0.785%,钢筋的弹性模量取Es≈2×105Mpa,则:

σc =0.785×10-2×2×105×ε2=1.57×103×ε2(MPa)

当ε2=0.015%,σc=0.24MPa;ε2=0.03%,σc=0.47MPa 当ε2=0.4%,σc =0.63MPa;ε2=0.05%,σc=0.78MPa 通过计算得出膨胀自应力σc =0.2~0.7MPa时,其限制膨胀率ε2的最大值为0.05%,最小值为0.015%。因此本规范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1.5×10-4。美国规定限制膨胀率为3×10-4,日本规范为1.5×10-4以上。根据我国大量试验结果,ε2=(2.5~4.0)×10-4,其补偿收缩效果较好。

关于限制干缩率规定值,我国原规范与日本规范一样,试件放入20±3℃,相对湿度60±5%下六个月,干缩率≤4.5×10-4,通过大量试验表明,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干缩率比空白混凝土降低30%左右,即其收缩落差小。

鉴于测定干缩率的养护期太长,不利于工程应用,因此,本规范通过大量试验,规定试件水养14天后,放入干空试验室养护28天(从初长开始计算为42天),其干缩率应不大于3.0×10-4。

8.3.2 填充膨胀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大限制下的结构后浇缝、伸缩缝、大坝回填槽和钢管混凝土等。该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应比补偿收缩混凝土适当大些,它产生的膨胀压力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更有利。通过大量试验与工程实践,填充性膨胀混凝土产生的预压应力值σc=0.5~1.0MPa为宜,因此,本规范规定,该混凝土在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2.5×10-4,随后放在干空养护28天,其干缩率应不大于3.0×10-4。

8.3.3 由于填充用膨胀混凝土掺膨胀剂较大,早期膨胀较大,对强度影响较大,故规定试件成型带模养护3天拆模,再放入水中养护至28天,测定其抗压强度,这样与实际工程接近。试验表明,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大于30.0MPa。

8.3.4 灌浆用膨胀砂浆用于设备或接缝二次灌注,属于大流动度无收缩高强灌注料,这次对其性能指标作了调整,与国际同类产品性能基本相同。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测定方法按附件C进行。其性能要求3d膨胀率≥0.1%,7d≥0.2%,达到无收缩的要求,以保证灌注砂浆紧密地填充二次灌注的空间,硬化后不产生收缩。

8.3.5 掺入15~30%膨胀剂可配制成自应力混凝土,目前,只限于制造自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对该混凝土性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自应力硅酸盐水泥”建材行业标准。(JC/T218-1995)。

8.4 设计要求

8.3.1 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大多应用于控制有害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混凝土的膨胀只有在限制条件下才能产生予压应力。所以,构造(温度)钢筋的设计对该混凝土有效膨胀能的利用和分散收缩应力集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构设计者必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以往绝大多数设计图纸只写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强度等级,抗渗标号。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没有提出具体要求,造成膨胀剂少掺或误掺,达不到补偿收缩而出现有害裂缝,根据本规范要求,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0.015%,相当在结构中建立的予压应力大于0.2MPa。实际上,混凝土的膨胀率最好控制在0.02~0.03%,填充用膨胀混凝土的膨胀率应在0.035~0.045%。施工单位或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设计的要求,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要求下,同时要达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控制结构有害裂缝的效果。所以,当采用膨胀剂时,请结构设计者在设计图纸上注明:“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标号,水中养护14d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0.015%(或更高些)”。

8.4.2 由于墙体受施工和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开裂机率越多。工程实践表明,墙体的水平构造(温度)钢筋的配筋率宜在0.4~0.6%,水平筋的间距应小于150mm,采取细而密的配筋原则。由于墙体受底板或楼板的约束较大,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宜在墙体中部或端部设一道水平暗梁,这样,有利于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出现。

8.4.3 对于墙体与柱子相连的结构,由于墙与柱的配筋率相差较大,混凝土胀缩变形与限制条件有关,由于应力集中原因,在离柱子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应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附加筋的长度为1500~2000mm,插入柱子中200~300mm,插入墙体中1200~1600mm,该处配筋率提高10~15%。这样,有利于分散墙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

8.4.4 结构开口部和突出部位因收缩应力集中易于开裂,与室外相连的出入口受温差影响大也易开裂,这些部位应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8.4.5 对于楼板,为减少有害裂缝(规范规定裂缝宽度小于0.3mm),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但设计上要求采用细而密的双向配筋,构造筋间距小于150mm,配筋率在0.6%左右,对于现浇混凝土防水屋面,应配双层钢筋网,钢筋间距小于150mm,配筋率在0.5%左右。楼面和屋面受大气温差影响较大,其后浇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50m。

8.4.6 由于地下室和水工构筑物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温差变化不大,最宜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作结构自防水。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与桩基结合的底板和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不作外防水。但边墙宜作附加防水层。底板和边墙后浇缝最大间距可延长至60m,后浇缝回填时间可缩短至28d。

8.5 施工

8.5.1 掺膨胀剂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膨胀剂应符合JC476《混凝土膨胀剂》标准的规定。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进行检测,合格者才能使用。

由于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不同,它与水泥、化学外加剂和掺合料存在适应性问题。因此,要进行混凝土试配。

8.5.2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鉴于我国混凝土大多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或沸石粉等掺合料,膨胀剂可视为特殊掺合料,因此,规定膨胀混凝土(砂浆)的最低胶凝材料用量(水泥、膨胀剂和掺合料的总量)。大体积混凝土宜用粉煤灰或矿渣粉、膨胀剂和缓凝高效减水剂“三掺”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可降低温控措施成本。水灰比改为水胶比更合理,可发挥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效应,其水胶比不宜大于0.5。

我国膨胀剂品种有10多个,按JC476标准规定,膨胀剂最大掺量(替代水泥率)不宜超过12%。近年我国已研制生产低碱低掺量膨胀剂,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剂推荐最低掺量不宜小于6%。对于填充用膨胀混凝土,膨胀剂推荐掺量为10~15%。

原规范膨胀剂掺量以水泥用量为基数,不够合理。新规范改为胶凝材料总量为基数,在有掺合料的情况下,如果膨胀剂和掺合料都分别取代水泥用量的话,则单方水泥实际用量大为减少,混凝土强度必然受到影响。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膨胀剂掺量应分别取代水泥和掺合料是合理的。

必须指出,膨胀剂的掺量必须满足表8.2.1和表8.2.2中的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规定值,否则就难以达到抗裂防渗的效果。这就要求混凝土搅拌站和建筑公司试验室添置测定膨胀剂砂浆和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仪器设备,以及专门的检验人员,这样才能鉴定入库膨胀剂是否合格,配制的补偿混凝土是否达到本规范的膨胀率要求。

8.5.3 膨胀剂可与其他混凝土外加剂复合使用,但必须经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品种和掺量,不得滥用。含氯盐的外加剂会对钢筋锈蚀,故膨胀剂不得与氯盐外加剂复合使用。

8.5.4 粉状膨胀剂应与混凝土其他原材料有序投入搅拌机中,膨胀剂重量应按施工配合比投料,重量误差小于±2%,不得少掺或多掺。考虑混凝土的匀质性,其拌制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

8.5.5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技术要求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混凝土的震捣必须密实,不得漏震、欠震和过震。在混凝土终凝以前,要用人工或机械多次抹压,防止表面沉缩裂缝的产生,以免影响外观质量。后浇缝中杂物必须清除干净,充分予湿,然后以填充用膨胀混凝土浇筑。8.5.6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要特别加强养护,膨胀结晶体钙矾石(C3A·3CaSO4·32H2O)形成需要水,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1-7d湿养护,才能发挥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如不养护或养护马虎,就难以发挥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底板或楼板较易养护,能蓄水养护最好,一般用麻包袋或草席复盖,定期浇水养护。墙体等立面结构,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容易发生竖向裂缝。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浇筑完3~4d内水化热温升最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早拆模板,墙体内外温差较大而易于开裂。因此,墙体模板拆除时间宜不少于3d。墙体浇筑完后,应从顶部设水管喷淋,模板拆除后继续养护至7d。冬季施工不能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14d,并进行保温养护。8.5.7 用于二次灌注的灌浆用膨胀砂浆,由于流动度大,一般不用机械振捣,为排除空气,可用人工插捣。浇筑抹压后,对暴露部分要及时复盖。在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8.6.1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品质检验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一项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测量,这是确保膨胀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8.6.2 膨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其抽样检测参照普通混凝土品质的检验方法。

篇2:膨胀剂规范

摘要:从膨胀剂的选择应用,以及防水混凝土设计、施工、养护和维护等诸多方面对膨胀剂在防水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膨胀剂;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掺量

随着膨胀剂在防水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因膨胀剂应用不当而引起的质量事故不断发生,以致有人误认为:不掺膨胀剂不裂,掺了反而会裂。膨胀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波动很大,同一种膨胀剂在一个工程中防水抗裂效果显著,用于另外类似的工程中却失败。掺了膨胀剂并非万无一失,不正确的应用甚至适得其反。膨胀剂的应用技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混凝土中任何材料的应用离不开其综合使用环境,本文着重介绍膨胀剂在防水混凝土中的正确应用。

1、膨胀剂在防水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

水泥水化发生体积收缩,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产生干燥收缩,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和结构内外温差变化引起收缩,这些收缩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对结构的刚性自防水是十分不利的。膨胀剂的主要功能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早期干缩裂缝和中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收缩裂缝,减少收缩开裂,尤其适用于地下、水工、海工、地铁等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

如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硫酸钙类膨胀剂、若以适宜的掺量掺入混凝土中,可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其作用机理为:硫酸钙类膨胀剂与水泥反应形成钙矾石(C3A.CaSO4.32H2),并产生体积膨胀,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限制条件下,可在混凝土中建立一定的预压应力(0.2~0.7MPa),改善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提高抗裂性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拉应力,减少裂缝,从而提高防水性能。同时,由于钙矾石具有填充、堵塞毛细孔缝的作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降低总孔隙率,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然而,膨胀剂并非万能、一掺就灵的,只有科学使用膨胀剂,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2、膨胀剂的选用和掺量

2.1结合工程实际选用合适类型的膨胀剂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中规定,硫铝酸钙类、氧化钙一硫铝酸钙类膨胀剂不能用于长期处于环境温度为80℃以上的工程。虽然规范没有限制长期的时间,但考虑到安全,如果没有足够的降温措施,在厚度2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和厚度1m以上的基础底板等厚大结构中应慎重使用膨胀剂。因为膨胀剂在厚大结构内,水化程度降低,膨胀能减小,甚至钙矾石分解,达不到预期的补偿收缩作用。为防止和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其内外温差一般宜小于25℃。

应用氧化钙类膨胀剂时,由于CaO水化生成Ca(OH)2,而Ca(OH)2化学稳定性差和胶凝性较差,它与CL-、SO42-、Na+、Mg2+等离子进行置换反应,形成膨胀结晶体或被溶析出来,因此从耐久性角度考虑,该类膨胀剂不得用于海水和有侵蚀性介质的工程。

采用复合型膨胀剂,如缓凝型复合膨胀剂,有利于商品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和泵送;抗冻型复合膨胀剂则适用于冬期施工的膨胀混凝土。

2.2选用经过严格检测的膨胀剂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膨胀剂,选用时,最重要的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IC475―)标准。其中,应特别注意21d空气中限制膨胀率值是否合格。测定限制膨胀率时,对仪器、检验环境等要求非常严格。膨胀剂进入工程现场后,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入库、使用。劣质膨胀剂经常掺加粉煤灰,不能形成足够的膨胀源,限制膨胀率不合格,因而不能很好地起补偿收缩作用。

2.3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检测

2.4确定膨胀剂的合适掺量

膨胀剂的主要功能是补偿收缩,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基于不同结构部位的收缩变形值不同,各部位的防水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和膨胀剂掺量也应不同。

此外,膨胀剂与不同的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不同,在同一配合比下,也会产生不同的限制膨胀率。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原材料试配补偿收缩混凝土,配比除满足混凝土坍落度、强度、抗渗等级外,还应满足限制膨胀率的性能要求。膨胀剂只有掺量适宜,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

设计掺膨胀剂的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胶比不宜大于0.5.

2)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20kg/m3;当掺入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80kg/m3;用于填充的膨胀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应不小于350kg/m3

3)膨胀剂掺量按等量取代胶凝材料的内掺法

4)膨胀剂与其它外加剂复合使用要注意相容性。经试验确定种类和掺量

3、防水混凝土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裂防渗控制是系统工程,作为设计单位,设计选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防渗方案时也应注意正确应用膨胀剂。

3.1应注明限制膨胀率

首先,设计图上指明生产厂家是违规的,但可推荐品牌种类。其次,不应指定掺量,而应标明强度、抗渗等级、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由用户根据这些设计指标要求通过试配确定适宜的膨胀剂掺量。

3.2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是通过钢筋和邻位的约束在结构中建立预压应力的,所以设计应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同时在结构开口部位、变截面部位和出入口部位适量增加附加筋。

墙体由于施工困难、养护差、受外界温差影响大,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其水平构造筋的配筋率宜大于0.4%,水平筋的间距一般宜小于150mm,墙体中部或顶端300~400mm范围内宜为50~100mm.

地下室和水工构筑物的底板和边墙的后浇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60m.对于强度等级C50~C60的墙体,单独掺膨胀剂难以补偿收缩应力,设计可采用复合掺入膨胀剂和纤维的抗裂混凝土。

4、防水混凝土施工

4.1膨胀剂的计量

膨胀剂的`掺加一定要保证计量准确,掺量误差应小于±2%。膨胀剂掺少了,不能形成足够的膨胀能,不能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掺多了,膨胀能太大,会导致膨胀开裂。

4.2防水混凝土的搅拌

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以保证膨胀剂在混凝土中均匀分散。

4.3防水混凝土的浇筑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技术要求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振捣必须密实,不得漏振、欠振和过振。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采用机械或人工多次抹压,防止表面沉缩裂缝的产生。

4.4防水混凝土的养护

试验表明,潮湿养护条件是确保掺膨胀剂混凝土膨胀性能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潮湿环境下,水分不会很快蒸发,钙矾石等膨胀源可以不断生成,从而使水泥石结构逐渐致密,不断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因此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基础底板易养护,一般用麻袋或草席覆盖,定期浇水养护;能蓄水养护最好。

墙体等立面结构,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较大,易发生纵向裂缝。实践表明,混凝土浇筑完后3~4d水化温升最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不宜早拆模板,应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胶合板,减少墙内外的温差应力,从而减少裂缝。墙体浇筑完后,从顶部设水管慢慢喷淋养护。

冬期施工不能浇水,并应注意保温养护。

4.5防水混凝土的维护保养

膨胀剂主要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裂缝和中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对于后期气候变化产生的温差裂缝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要注意对结构的及时保养,如地下室完成后。要及时回填土。

5、结语

篇3:掺膨胀剂水泥和微膨胀水泥的应用

1 掺膨胀剂水泥和微膨胀水泥的作用机理

掺膨胀剂水泥:用膨胀剂配制的水泥, 它能使混凝土 (或纯浆) 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 并在有约束条件下产生适宜自应力的水泥。

微膨胀水泥:由水泥、高铝水泥和石膏按一定比例共同粉磨或分别粉磨再经混匀而成, 它能使混凝土 (或纯浆) 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 并在有约束条件下产生适宜应力的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 常因水泥石干缩而开裂, 不但整体性破坏, 抗渗性降低, 而且易使外界侵蚀性介质深入内部, 直接接触钢筋, 造成腐蚀。在浇注装配式构件的接头或是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填塞孔洞、修补缝隙时, 由于水泥的干缩, 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用具有膨胀性的水泥时, 在硬化过程中, 能产生一定数值的膨胀, 其膨胀值较大的就可以用作应力水泥。在膨胀过程中,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一定的握裹力或膨胀时受约束, 即使经过干缩, 但还不能使膨胀的尺寸全部抵消, 尚有一定的剩余膨胀, 不但能减轻开裂现象, 而且其具有的微膨胀性是修补水泥构件的最佳材料。

这类水泥在水化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能量用于膨胀、转变成所谓的“膨胀能”。一般膨胀能越高, 可能达到的膨胀值越大。膨胀的发展规律, 通常也是早期较快, 以后渐趋缓慢, 逐渐稳定, 在到达“膨胀稳定期”后, 膨胀基本停止。另外, 在没有受到任何限制的条件下, 所产生的膨胀一般称为“自由膨胀”, 此时不产生自卫、应力。当受到单向、双向或三向限制时, 则称为“限制膨胀”, 这时才有自应力产生, 而且限制越大, 自应力值越高。

2 掺膨胀剂水泥和微膨胀水泥的特性

本人参与了2006年茂南区几大项目—区自来水厂大型贮水池防渗工程、小东江大坝浇注工程等, 与茂名市油城牌水泥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微膨胀水泥已成功地用于上述工程。微膨胀水泥指标按规范、标准试验, 几个主要指标关系如表1。

本人配制的铝粉膨胀剂水泥, 于2004年至2007年在阳茂高速、国道207线高州至化州段、全市各县通镇工程、水毁工程等数10项桥梁工程上使用。所配制的铝粉膨胀剂水泥取纯水泥按规范、标准试验, 获取的主要指标如表2。

从表1、表2的数据指标对比, 水灰比对这两种膨胀水泥影响是相同的, 但微膨胀水泥在膨胀率和强度方面的变化就没有铝粉膨胀剂水泥明显, 随着水灰比加大到0.51时, 如果打用铝粉膨胀剂时要特别注意的。铝粉掺量 (以水泥计) 超过0.1‰时, 强度下降非常明显, 对于填充或修补需要强度控制指标时, 0.1‰的掺量是不允许的。由此,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呈现出的物理特征, 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应用项目和类别, 采用不同的膨胀方法。一般来说, 工程上采用膨胀的目的, 主要是补偿收缩混凝土, 填充用膨胀混凝土、自应力混凝土。

3 配制操作措施的控制

水泥的膨胀, 在含有钢筋的构件中, 膨胀也要求靠握裹力和高的强度将膨胀能传递给钢筋。只有强度, 没有膨胀不产生膨胀能;只有膨胀, 没有相当的强度, 也不会有足够的膨胀能来张拉钢筋。所以膨胀是前提, 强度是保证, 缺一不可。

对于铝粉膨胀剂水泥, 由于铝粉水解产生铝离子, 会与水中的氢氧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絮状物与水泥中的氧化铝结合产生复杂成份的铝胶, 其在水化过程中, 产生膨胀致使水泥构件体积膨胀。如果水灰比、铝粉掺量控制不当, 其产生的强度明显下降, 膨胀过小或过大。一般情况下, 铝粉膨胀剂水泥不适宜进行大体积浇注构筑物, 使用水泥量多的工程。微膨胀水泥在生产过程中, 其主要作膨胀剂成份的高铝水泥, 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 经过调整生产配方, 有目的地提高水泥中的铝酸钙和二铝酸钙, 这两者与石膏遇水化合后, 生成钙矾石。硅酸盐水泥是作为强度成份。水化过程中所生成的钙矾石, 在开始时填塞水泥石内部孔隙, 强度有所增长。随着水化的继续, 钙矾石数量增多, 尺寸增大, 就会产生膨胀, 削弱和破坏水泥石的结构, 增进强度并阻碍膨胀。具有膨胀性的水泥, 要求其有较高的膨胀率, 又要有足够强度。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在配制措施的控制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

(1) 组成材料的配比

微膨胀水泥中, 高铝水泥的份量越多, 其膨胀量和膨胀速度均越高。硅酸盐水泥作为微膨胀水泥中的强度成份, 当然标号越高越好, 最好采用高标号水泥熟料, 特别是含铝酸三钙较高的水泥熟料磨制而成的水泥。另外加入的二水石膏既可起调节凝结时间, 也可加快膨胀速度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是, 微膨胀水泥各组份应该通过几个初步配合比, 分别制作试块, 经过实际测定, 反复调正, 然后求出比较符合要求的配合比例。经本人与茂名市油城牌水泥有限公司研制的微膨胀水泥, 其大致配比如下:硅酸盐水泥70%~75%;高铝水泥12%~13%;二水石膏14%~17%。水泥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铝含量分别控制在6.5%~7.5%和11%~13%的范围内。视水灰比不同, 自由膨胀率可达1%~3%。

(2) 水灰比控制

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 水灰比应尽可能地小。从实验数据可知,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 水灰比越大, 膨胀率小, 强度越低。对于铝粉膨胀剂水泥尤其明显。水灰比如果大于0.5以上, 其28天抗压强度甚至只是原来水泥等级的一半强度。当膨胀剂掺量为0.05‰, 水灰比0.51时, 根本没有膨胀作用, 水泥强度也不能够充分发挥。

微膨胀水泥对于水灰比来说, 水灰比增加, 虽然强度不大, 但对膨胀率影响也比较明显。一般来说, 水灰比大, 混凝土的强度低, 水泥石的孔隙率大, 对提高水泥制品的强度不利。因此, 严格控制水灰比, 也是保证水泥强度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 采用32.5等级的水泥, 厂家往往将原来应是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品种, 标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品种, 以求得经济利润最大化。当我们按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时, 采用正常水灰比配制设计, 混凝土 (砂浆) 坍落度 (流动度) 达不到要求, 影响施工操作, 如果我们满足了一定的坍落度或流动度, 往往由于水灰比的增大, 致使强度明显降低。这是在实际操作中, 选用水泥品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尽量选用知名品牌或较大型水泥生产厂家的产品。

选择水灰比的原则:满足施工条件, 水灰比尽可能小, 同时掺加的粗 (细) 料也会对水灰比有所影响, 一般取水灰比为0.41~0.48。

(3) 养护方法

带膨胀性质的水泥, 其强度能否得到保证与正确的养护制度密切相关, 其要求比普通水泥更为严格。实践证明, 足够数量的膨胀体产生是保证膨胀率的前提, 要求膨胀体在一定强度形成前产生, 否则在混凝土或砂浆处于形成强度后, 会引起混凝土或浆体胀裂。因此, 在养护过程中, 温度、湿度的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水分的充分供给以及时间的长短等环节必须很好地掌握。一般情况下, 养护温度控制在15℃~35℃范围, 水份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温度取低值时, 养护期10~14天;养护期取高值时, 养护期7~10天。

4 掺膨胀剂水泥和微胀水泥的应用

具有膨胀性质的水泥, 在自由膨胀时, 并不会产生自应力, 如果限制大, 则自应力越高。若配制捣浇含有钢筋的构件, 配筋率越高, 限制越大, 则产生的自应力值也越高, 但也并不是成正比。而有一最佳的筋率。由于抗压强度与膨胀率成反比, 而膨胀率又与限制程度成反比, 因此限制大, 抗压强度越高。

使用的水泥必须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膨胀率。从表1、表2的实验数据可知, 膨胀率与水灰比的大小、掺加膨胀剂的量以及抗压强度有直接关系。

工程量较小, 且强度要求不高, 膨胀率调控容易, 一般水泥量使用不多的项目, 采用铝粉膨胀剂水泥。例如, 屋面防水、地下防水、贮水池、裂缝修补、孔洞压力灌浆、机械设备不受力部份灌浆、钢筋 (索) 灌浆保护、管道接头填充和防水堵漏等。由于铝粉作膨胀剂, 可根据使用环境、条件、施工现场浆体的使用量多少, 现场配制。铝粉先与水拌匀后, 再随水加入水泥中, 混和时搅拌均匀。对于浇筑细小的裂缝和孔洞要求采用压力灌浆, 压力宜控制在0.5~0.7MPa。

对于使用微膨胀水泥量大, 且强度要求有稳定提高, 膨胀后, 强度仍是构件的组成部分的项目。通常采用微膨胀水泥。例如, 基础浇注、大量使用骨料的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常温下使用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制造、水利大坝灌缝修补等等。如果采用纯浆或矿浆灌补缝, 建议其压力仍采用0.5~0.7MPa;如果采用配制混凝土方式使用的, 使用微膨胀水泥于工程之前, 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 试配确定配比, 控制主要指标是水灰比、膨胀率、抗压强度。通过选择一个适宜的配方供工程使用。

5 使用膨胀水泥应注意的问题

因为微膨胀水泥生产过程中, 加入了二水石膏作为凝结时间调节剂, 同时作为一个组份参加了水泥水化作用, 其有些成份的膨胀物质---钙矾石, 具有热不稳定性。因此, 微膨胀水泥不适宜用于大于80℃温度条件的环境。另外在施工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是:

(1) 铝粉膨胀剂, 因为每次加入的量很少, 必须与水混合后, 一起注入水泥搅拌均匀, 不允许直接加入水泥搅拌。

(2) 在孔道灌浆或裂缝修补前, 必须采用压力水冲洗孔道或缝隙。压力灌浆时, 必须进行到看见浓浆出现为止。

(3) 压力灌浆泵所采用的压力与浆管长度、输送介质、水灰比等因素有关, 必须将压力调整到一个适宜的压力范围。

(4)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小时内, 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时, 压浆不宜进行。

摘要:膨胀剂加入到各品种水泥中去, 对水泥产生作用, 而微膨胀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就采用了高铝水泥配方生产, 它们对水泥的物理性能影响是各有不同的。在不同类型的工程上, 可以根据两种不同膨胀性质的水泥, 灵活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工程中。

篇4:膨胀剂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混凝土外加剂;限制膨胀率

自2010年3月1日起,《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代替原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作为新的混凝土膨胀剂产品标准。限制膨胀率是新标准中的唯一强制性检测项目。采用千分表对水中养护7d及空气中养护21d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计算不同养护条件下的膨胀率(数值为负时,也叫干缩率)。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均比较差。笔者根据最近几年从事膨胀剂检测的经历,就几个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做了梳理,其中包括:环境相对湿度与避风、脱模时间的确定、纵向限制器的重复使用以及怎样保证长度测量值的稳定性。

1.试验及说明

1.1恒温恒湿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与避风

限制膨胀率试件在水中养护7d后需放置在(20±2)℃、(60±5)%RH恒温恒湿环境中继续养护21d,在此环境条件下,试件将发生干缩变形,干缩变形量与试件的失水程度密切相关,而环境湿度和试件表面风速是试件失水程度的外部决定因素。

1.1.1环境相对湿度

首先要准确地测量环境的相对湿度;其次要能够保证试件在养护期间,环境相对湿度稳定。

目前,多数用于测量湿度的仪器是干湿球湿度计,养护环境湿度的准确测定取决于干湿球湿度计的正确使用及选择合适的校准方式。要正确的使用干湿球湿度计,首先要了解其测湿原理:用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只球部缠有湿润的纱布称为湿球温度计,另一只用来测量空气温度称为干球湿度计,由于湿球纱布上的水分不断蒸发吸热使湿球温度下降,结果干、湿球温度示值就出现了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的大小,取决于水分蒸发的快慢程度,而蒸发的快慢又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大小和当时的风速。由测试原理可知,测定空气湿度的准确度除与干球、湿球温度计精度有关外,与湿球温度示值是否准确也有很大关系,而影响湿球表面良好蒸发的因素都将影响湿球示值。

湿度(60±5)%RH是非常重要的,试件在水中7d后,进入恒温恒湿环境养护21d。在这21d中,试件的干缩率完全取决于试件的失水情况。较差的湿度准确性和稳定性会导致试验结果的较大偏差。

1.1.2避风

保证恒温恒湿室温、湿度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作用明显。当采用恒温恒湿室来养护试件时,一般需要配制空调、抽湿机、加湿器等设施保证室内环境条件。由于在恒温恒湿室中,冷、热及干、湿的往复交替,整个恒温恒湿室内的空气是不断流动的。也就是说,试件其实是在一个有风的环境中静置了21d。根据目前对多家膨胀剂产品的检测情况,其21d空气中限制膨胀率测量结束后,试件仍表现出继续收缩特征,说明变形还在继续,由此可知,养护期间的“风”可能在21d内对干缩值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纵向限制器的重复使用产生影响。

1.2脱模时间的确定

根据现行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对脱模时间的要求:脱模时间以水泥胶砂配合比试体的抗压强度达到(10±2)MPa时的时间确定。

脱模时间的不同会导致试体初长测值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膨胀率的检测结果。

表1.2不同脱模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增减趋势

根据表1.1.3不同的脱模时间中,14小时、16小时和18小时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的脱模时间,随着脱模时间的递增(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试体的初长L也是递增的,根据各龄期限制膨胀率计算公式:

ε=×100

ε—所测龄期的限制膨胀率,%;

L—所测龄期的试体长度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L—试体的初始长度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L0—试体的基准长度,140mm。

在同龄期试体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脱模时间越早,试体的初长L数值越小,其他各龄期的限制膨胀率越大。

1.3纵向限制器的重复使用

根据现行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对纵向限制器使用次数的要求:生产检验使用次数不应超过5次,仲裁检验不应超过一次。

在长期试验过程中,笔者发现纵向限制器重复使用次数时受以下几方面影响较大:

(1)前次试验结束后,因脱模过程中受力而形成的形变很难复原。

(2)前次试验中,空气中21d试体养护处于不避风状态(从而影响到试体局部干缩进度明显加快,使钢丝变形)。

(3)前次试验中,空气中21d试体养护处于相对湿度变动幅度较大的状态。

(4)纵向限制器自身钢丝与钢板间焊点开裂。

根据经验,如果纵向限制器因第一种情况而导致变形,通常会对下一次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不会继续使用。如果是第二、三种情况导致变形,可根据变形严重程度,变形不明显的纵向限制器可再使用1-2次(通常我们会以为对纵向限制器的形变反向施加作用力可以把变形程度降低,事实是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是第四种情况(焊点开裂),这种情况通常是整批出现问题,请尽早重新购置一批纵向限制器,以免延误试验进度。

1.4保证长度测量值稳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长度测量时,通常采用一组试件重复测量的方式,以检验测量的稳定性。根据经验,正常情况下,同一试件重复测量时,千分表示值变化应在0.003mm以内。但经常遇到测量值重现性差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可检查以下几方面:(1)千分表端部侧头链接松动。千分表的端部侧头与连杆为螺纹连接,长久使用可能出现连接松动;(2)纵向限制器具测头不够光圆或中间钢丝出现形变。观察测头表面状态和手指触摸基本可以检查出测头是否光圆,对于中间杆变形检查可用卡尺测量纵向限制器两端钢板间距,即两端钢板四角间的4个测量值是否有较大偏差;(3)长度测量过程中试件的保湿。对于刚脱模的试件及水中取出的试件应立即用湿毛巾包裹,除测量读书外,均应有效包裹,测试区应避免正对空调出风口;(4)检测人员应在一定测试经验基础上保持相同测试手法。

2.结语

对于膨胀剂的相关试验,很多内容只是笔者几年来的试验心得,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失败的试验。笔者发现,试验过程(下转第277页)(上接第253页)中对限制膨胀率影响较大的因素,除环境相对温度湿度、避风、脱模时间以及纵向限制器之外,使用不同龄期的基准水泥(基准水泥的保质期为六个月),也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受条件制约且笔者资历尚浅,暂时无法测出有效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篇5:机构膨胀原因

六次机构改革,虽然都有一定的成效,却一直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政府职能放量扩大。这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党政职能交叉、政企不分,许多本应由党或企业管理的职能被政府所取代,导致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势必相应增设一些机构,从而使机构进一步膨胀。

二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还不高,随着行政主体的地位、影响和权能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被不断地进行简单的切割划分和调剂配置,越切越细,越分越乱,切出来的“新”部分越来越多,职能越来越被人为放大,对设立新机构、增加新人员以便加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是二十世纪,政府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瓦格纳法则,在由农业和自给自足的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过渡时期,许多原来由家庭或私人供给的货物和服务转而由国家和政府来供给,因而产生了对政府绩效更大的需求,并且不断增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要求政府进行辅助性投资。我国自建国以来政府的职能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该由市场取代政府的职能也基本被政府担负了。综合经济管理职能、社会工作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等等全部集中在政府部门。政府职能的扩展必然带来机构的膨胀。因为政府职能的实现靠政府机构来完成,政府机构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体,依职能而设,随职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政府职能的扩张是导致机构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要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科学界定好政府职能,该归位的要归位,该释放的要释放,既不能把政府办成一个“万花筒”式的组织,也不能使政府出现职能空位。当前要重点理顺好以下两种关系,即按照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理顺党的工作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二)干部人事制度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事实上存在着“能进、能上、能高”而“难出、难下、难低”的干部用人制度,缺乏竞争的动力与压力,也没有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干部只上不下,只升不降,一到年限就提拔,一遇机会就升级;政府机构一有条件就升格,一开口子就增加职数,机关变成解决就业和待遇的福地,致使干部队伍和机构迅速膨胀。由于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机关普遍存在人浮于事、人满为患的情况,尤其是普遍存在“官”多“兵”少;后勤人员多,业务人员少;习惯于行政命令、分指标、批项目的多,业务骨干少;庸人多,能人少。因此,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造成机构、人员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才能最终消除“肿胀”,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b2_•aNA4.6R:0 ul:ik4V{? $Xsv].p}wbqL?u5;F

(三)不科学的政府系统自身的政绩评价机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我国政府政绩评价机制可以归纳为一种“只看产出,不看投入”的机制,也就是说,在评价完成某个政府行为时,考察的指标仅仅是完成的结果,横向或纵向的对比,而忽略了为完成这个政府行为而进行的投资。因此,这种政府政绩评价机制极易造成某些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盲目地扩设机构、增加人员。我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的“裁了又增加、增加了又裁”的现象,就是这种政绩评价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是造成政府机构膨胀的原因。这些消极因素主要有:官本位思想、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观念、缺乏限任和选任的观念等等。从官本位思想来看,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元化官本位成就取向在社会上一直居主导地位,因此,官本位思想是机构膨胀的文化根源,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官本位成就取向的价值观成为机构膨胀的内在动力。由于社会以级别作为价值判断标准,那么各个政府机关要求增加编制、升级升格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象征地位的行政级别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就使得人才流动向机关倾斜,大批人才涌向国家机关,加上各种关系网的纵横交错,迫使国家机关不断因人设职、扩大规模,从而使官本位思想成为政府机构膨胀的外部压力。从合理的社会流动来看,人才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象其它资源一样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受中国传统的“一业而终”和“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政府官员很少主动跨出政府大门去经商或从事其它职业的,也很少自愿跑到外地为官的。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思想是政府机构膨胀的思想根源。此外,我国领导干部尤其是高层领导干部缺乏限任、选任的观念,也是造成机构膨胀的原因。(四)缺乏对政府系统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法律机制、财政机制和其它社会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系统的行为常采取行政命令方式,以撤换领导来制约和保证政府系统有序运行,这种方式常伴有主观的随意和感情的冲动。如有的领导常常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撤换部门负责人或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增加上开口子,批条子,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缺乏公正严肃的约束机制。

一是机构编制没有法律依据,缺乏硬约束、硬保障,机构改革缺乏硬配套支持,这就使得机构膨胀问题在软环境、软约束中可以自由地延续泛滥;二是财政拨付与支持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随意增加,“僧”多则“粥”多,“僧”少则“粥”少,人浮于事仅对行政效率有影响,对部门利益则丝毫没有损害。由于没有通过财政硬约束来限制人员和机构的增加,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增编、增员的冲动和可能。因此,要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利益约束的办法,以部门为财政支出单位,实行政府包干制,即财政对政府各部门实行硬约束,增员不增工资总额,减员不减工资总额,把裁员的任务通过利益约束的方式下放给各部门;三是干部选拔任免缺乏制度保障,没有竞争的动力和压力,没有切实保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五)政府组织自身的原因。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组织,一旦被人们理性地设计出来,就会成为控制人、支配人的东西,具有天然自我膨胀的倾向。其一,政府同企业一样,政府行为是按个人成本收益原则来计算的,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这样每个政府官员都存在一种谋求特殊利益的冲动,为保持官位、升职、发财,必然培植亲信,选用自己的人,造成机关人员膨胀;其二,从组织学角度来说,在任何组织里,组织成员的收入和组织产出规模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保证组织成员的收入,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组织机构得以发展,因为规模的扩大,有可能使薪俸提高、职务提升更加便利,职务权力更大,含金量更高;其三,政府官员为了保证下属单位工作顺利,会尽最大可能争取保险系数,即加大投入维系更大储备。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由上级任命,要赢得上级的认可,就必须完成上级的指示,满足上级的愿望,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在我国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便会演化成对高数量的追求,产值、速度等数量性指标成为衡量政府领导者、官员的标准,这迫使政府官员有着强烈的数量冲动:要更大的机构规模、更大的管辖范围、更高的社会指标。为满足数量冲动,政府官员行为方式的另一特征就是囤积,即政府尽可能扩大规模以滞存更多的资源;尽可能扩大活动范围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篇6:膨胀的多重宇宙

膨胀的多重宇宙

安东尼・阿圭雷博士(基础问题研究所科学副总监)在过去的十年中,宇宙学领域内发生了两件令人震惊的大事:一是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个真实的宇宙学“标准模型”.通过结合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对早期宇宙的猜想和已经证明的引力、核子、等离子和天体物理学知识,该理论能够适用于几乎所有现存的观测数据,并可重复测试和相互校验该模型的基本构成.二是科学家们意识到,通过宇宙膨胀--这一理论原本是为了解释构建“标准模型”所需的宇宙早期情况而提出的--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可能仅仅是一个巨大、复杂、多元的.多重宇宙的“沧海一瞥”,毫不足奇.多重宇宙的结构如何?我们所处的宇宙与其他宇宙关系如何?如果根据该理论推导出来诸多属性不一的宇宙,我们将使用哪些属性来与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相互印证,以证明该理论的真伪?这些就是本文中两个主题人物所提出的一部分问题.亚历山大・维兰金(Alexander Vilenkin)是膨胀理论的先驱之一,亦是多重宇宙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理查・伊瑟(Richard Easther)则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多重宇宙理论中一个最为微妙的方面的年轻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在清点多重宇宙中的宇宙?

作 者:威廉・欧兰姆 杰夫・卡尼佩 克尔斯滕・A・哈巴德 William Orem Jeff Kanipe Kirsten A. Hubbard  作者单位: 刊 名:前沿科学  ISTIC英文刊名:FRONTIER SCIENCE 年,卷(期):2008 2(3) 分类号:P159 关键词:宇宙学   多重宇宙   标准模型   膨胀   cosmology   multiverse   standard model   inflation  

上一篇:金数据问卷调查下一篇:致接送学生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