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明旅游倡议书

2024-05-26

常用文明旅游倡议书(通用14篇)

篇1:常用文明旅游倡议书

林区广大职工居民同志们:

清明节将至,在这缅怀先烈、先祖、铭记历史,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倡文明、节俭、低碳、安全的祭祖新风,东风林场党总支向林区广大职工居民发出如下倡议:

二、勤俭节约,从俭祭奠。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提倡以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祀、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健康的现代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科学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职工居民。

三、禁用明火,安全祭祀。严禁携带火种、火源进入森林区,禁止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严防发生森林火灾;在墓地等场所祭扫时要自觉遵守秩序,到指定地点祭祀。

四、树好形象,倡新风尚。要移风易俗,文明祭奠,不在街道、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林区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做“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影响和带动身边职工群众自觉以文明安全形式进行祭扫、祭奠。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讲文明、树新风,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积极投身到加快建设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文明和谐新林区的伟大进程中。

4月2日

篇2:常用文明旅游倡议书

1.争做文明游客。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树立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遵守文明出游规范,树立文明风尚,注重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和公共社会,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至行动。

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在文明旅游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全行业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面向社会的宣传活动,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

3.遵守自律准则。各旅游企业要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不搞欺诈,遵守行规行约,自觉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合力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合同义务,为游客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4.做文明旅游表率。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提升文明旅游、行业自律中做出榜样,严格要求,起到表率作用,恪守职业道德,搞好文明旅游示范和引导,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5.建立行业协会联动体系。全国旅游-行业协会要形成合作紧密、配合默契、协调有序的网络体系,建立工作有效的联动机制,宣传优秀旅游企业,树立正面典型,曝光非诚信旅游企业,提出批评预警,快速反应和处理行业问题。

倡议人:

篇3:对外旅游翻译中常用方法例析

关键词:旅游,翻译,方法

旅游翻译作为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 非常重要。语言大师吕淑相说过, 翻译是门杂学, 而旅游翻译更是“杂学”中的杂学。对外旅游翻译, 不仅要译介文化内容, 更要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的接受心理。下面是几种在旅游翻译中常使用的方法, 有利于西方游客了解中国文化。

一、释义法

释义法是指对原文字面意义的解释。这种方法有助于外国游客对于旅游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地名、节日名等术语或介绍景点的资料等有更好的了解。例如,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 人们都要吃粽子”, 可以译为, “Zongzi is eaten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uth every year, which is a kind of pyramid-shapeddumpling of glutinous rice filled with dates or meat and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译文对粽子的解释说明弥补了“词汇空缺”, 同时也很好地传递了文化信息。

二、增补法

增补法是为了易于读者的理解而添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增补法适合人名, 地名, 名胜古迹, 旅游景点的翻译。如在译介历史人物时, 可以将其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的加以增补以增强游客对涉及历史人物的文化内容的理解。在译地名时, 有时得为游客补充必要的相关知识及其地理方位。旅游英语中经常涉及到历史, 如, “江西省, 因公元733年唐朝皇帝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名, 意思是位于江南的西部地区。”在此句话语的翻译中, 仅仅对译还不够, 应该把唐朝的起止年份加以增译, 这样从简单的译介中, 游客对中国历史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利于理解中国文化, 所以可以译为, “The name of‘Jiangxi’derives from the Circuit of Western Jiangnan set by the emperor of Tang dynasty (618-907) , Tangxuanzong, which means‘in the western areas ofJiangnan’.”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原文中译语读者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读者文化中对应的熟悉的内容。如, “平遥有着2700多年历史, 在明清时代商业非常繁荣。当时的人不知道平遥, 就如同现代人不知道深圳一样不可思议。”在这句话中, “平遥”和“深圳”对于来自异域文化的游客来说可能都是陌生的字眼, 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 游客可能还是不知所云。下面的译文很好地利用了类比的方法, “Pingyao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2700 years.It was prosperous and well developed in both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hinese People in that time who knew little about Pingyao were as incredible as American people of today knowing nothing about New York.”这样处理可以拉近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 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

四、整合法

整合法在翻译中是指译文可以突破原文的形式, 把原文内容进行分解, 对于与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不相一致的语句或语序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动和调整, 重新组合。例如, “这里有宋朝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五国城”。译文为Here there is the site of Wuguo Town where two emperors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lived in exile.外国旅游者对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不会理解, 所以翻译时把“坐井观天”的真正含义——“流放”表达出来。五国城早已不存在了, 只是一片遗址, 所以要加上site。此外徽、钦为帝称, 在国外几乎不为人所知晓, 所以不需要翻译出来。

五、删减法

删减法是指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例如, “境内怪峰林立, 溶洞群布, 古木参天, 珍禽竞翅, 山泉潺潺, 云雾缭绕。”如果对号入座直译, 会有损意境之美。词句翻译贵在基于事实表述意境, 所以对于无益于事实表述的部分进行删减以求得文体风格的对等。下面的译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Inside are clusters of strange peaks, limestone caves, rare birds as well as the towering big trees with spring babbling on the way and mists weathering themountain tops.”

六、概译法

概译法, 即概括翻译法, 把具体的表述进行概括翻译。如, “此外, 皇帝大婚时可乘坐喜轿从中门入宫, 金殿传胪后, 状元, 榜眼, 探花可从中门出宫。”“状元”、“榜眼”、“探花”对于中国的普通人都不是很熟悉的字眼, 在对外游客的译介中, 就可以概括表达使之明白即可。如, “The other exception was the 3 top successful candidates selected by the emperor, who could leave the Forbidden City bythat passage after their names had been announced.”

参考文献

[1].陈刚.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 (3) .

篇4:文明旅游三问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了效力 。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 。在诸种规则中,法律规范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因此,以法律规范引导和约束旅游者的言行,实现文明旅游,就成为普遍的共识。当前我国文明旅游最直接的法律治理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它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施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恰当的关注,以不断完善和推进文明旅游的法律治理。

第一,“文明旅游”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这种宏观的法律条文设计为旅游部门制定文明旅游实施细则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制定相关的文明旅游条款提供了法律可能。但是,法律并没有对宏大叙事式的“文明”术语做出更加精微的解释。诚然,“文明”的内涵容易取得共识性的理解,可是,“文明”的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往往充满了纷争。“文明”的判断本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中,“文明”的判断必定关联着特殊主义的具体文化境遇,不同的文化社群有着不同的“文明”判断。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兼容、不断融合的多元整合型的文明系统。因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分享着共通的文明观,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的文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气质是普遍主义的伦理精神,它面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游时的人、言、事、物和景。于是,普遍主义的立法追求与特殊主义的文明实践之间的冲突必然紧张。

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列举了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和提倡健康娱乐这八类文明旅游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分别做出了细分,总共列举了28种符合或者违背文明旅游的行为。它不仅有着表达逻辑上的形式缺陷,而且存在着实践应用中的实质难题。八类概括性的文明旅游规范同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容关系?它们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些禁止或者提倡的具体旅游行为如何操作?“用餐不浪费”是旅游文明。但是,是否只有光盘才是不浪费?饭菜口感或者品种不适而无奈弃食是否是浪费?主观浪费和客观浪费是否需要区分?女士穿吊带裙或者男女在沙滩日光浴,是否违背了“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的旅游文明规范?触摸古建筑的外墙是否构成了对“不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性规定?多久时间才构成“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这些疑难足以证明,将具有强烈价值判断和道德内涵的“文明”落细为可操作的法律概念,困难重重。

第二,“文明旅行”怎样落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如当人完成为人的时候,人才是最好的动物一样,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 法律的威慑源自其固有的惩罚。法律义务如果不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依托,那么,它就容易沦为一纸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违犯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的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大量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虽恶劣,但达不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标准。即使是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只在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征信机构如何对待,是否会将之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消费,没有相应的措施。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是文明旅游的守护者和看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应当注意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宗教禁忌,依照中国法律不宜参加的活动等”。立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旅行社和导游的责任,来督促游客文明旅游,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一百零一条对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做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导游、领队和旅行社如果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么,仅能根据第一百零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做出相应的法律追究。但是,由于旅行社、导游和领队的告知、解释、引导和劝阻的法律义务只能做定性的衡量而无法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在多数情况中,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被束之高阁。

第三,“文明旅行”怎样入心?当代中国旅游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的跃升。但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或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有钱、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的素质涵养、文化品味、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的精神文明之水准不能提供支持的时候,“旅游”就异化为“庸游”“俗游”“陋游”甚至“恶游”。因此,提升人内在的精神文明之水准,就成为实现文明旅游的核心。文明不仅是外化于行的规范,更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因此,文明旅游治理需要任法,但不能唯法。良法可以使人行善,但不必然使人心善。强制人们做正当之事不会使之美德更好,而只是对规范外在的遵从,而美德必源于其内在,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做正确的事情。文明作为一种美德,不仅要“外化于行”,也要“内化于心”,而心的化育尤其艰难。人们行为的文明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诱惑,如制度胁迫或者利益收买。但是,人们心灵的文明是人内向的自由之域,可以免受外在的压力而保持本真。于是,在制度或者利益之前的行为文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灵文明,就成为表演,沦为虚伪。法律或者制度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

以亲近性为基础的传统文明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伦理。对方的身份决定了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在身份伦理的视域中,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越遥远,彼此间的道德约束力越脆弱。旅游者更多的是需要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必定会降低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文明旅游生态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而漫长的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改变人的道德心理,形成开放的道德心态,使之从内心真诚地悦纳陌生的人、事、物和景,减少亲近性道德的排他性,逐渐把他人也视为“我们之一” 。惟其如此,游客才能不仅本能地“亲亲”,更会自觉地“爱类”,直至以“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游客习惯性的品质时,其文明的行为才是油然发自内心的意识冲动,才可能以文明为乐或者不以为苦。显然,这种治理效果不能依赖催化的思维方式,而必须借助濡化的思维路径,在一个漫长的时段,精细耕耘,培育游客的文明习惯,涵育其文明品质,由此收获文明旅游治理的效果。

在推进“文明旅行”入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其它国家或者地区鲜有的重要教育载体。这就是自小学直至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们总是将这些课程视为贯彻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课程,却往往忘记了这些课程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和养成公民行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强调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从教育治理的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的实践追求完全可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按照“文明旅游”的根本目标,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习惯直至文明旅游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中,与文明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有16次课,占小学阶段所有思想品德课程的10.5%;生命教育有4次课,占2.6%;历史文化教育有12次课,占7.8%。当然,不是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同旅游文明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文明旅游”作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德目单列出来。这其实也符合国家主导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篇5:中国旅游协会文明旅游倡议书

为践行文明旅游精神,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公民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旅游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一、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树立文明风尚,注意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在出行中成为文明使者。

二、树立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

参与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旅游消费活动,接受文明健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咨询服务,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旅游消费,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至行动。

三、规范旅游企业经营与市场化运作。

完善诚信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加强对旅行社团队的服务,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合力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

四、广大旅游从业者要在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中做出榜样。

起到表率作用,搞好礼仪示范和引导,推广文明礼仪知识,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五、借助《旅游法》宣传与实施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提升旅游文明素质的舆论环境,增强游客的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

篇6:文明旅游倡议书

(一)

全县广大教职工们,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贯彻落实县文明旅游联席会关于推进文明旅游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xx的旅游环境,引导师生安全文明出游,我们特向全县师生发出倡议:

1.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瓜皮果壳等废弃物,自觉爱护环境卫生;

2.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喧哗吵闹,外出乘车、景区购票、观光时自觉排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3.自觉爱绿护绿。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朵,不在绿地保护地区野餐。未经饲养员允许,不乱喂动物;

4.自觉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刻,不胡乱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自觉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自觉维护他人权益。不强行和外宾合影,尊重外宾。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同时尊重各名族宗教习俗;

7.坚持以礼待人,礼让老弱病残,礼让女士,文明礼貌待人;

8.提倡健康娱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广大师生们,让我们牢固树立文明旅游意识、自觉规范文明旅游行为,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旅游人,在旅游过程中彰显xx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xx县文明办 xx县教育局

5月14日

(二)

全体市民和旅游行业从业者: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市民在旅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和重要标志。

xx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需要文明旅游。拒绝“到此一游”,倡导文明旅游,是建设转型城市的道德支撑。为此,我们向全市旅游行业和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旅游素质。

认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文明礼仪,严格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切实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要识别不文明行为的各种表现,明辨旅游活动中的是非、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二、加强管理,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文明管理、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杜绝粗暴执法、不规范服务等行为;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文明经营,诚信服务。要营造文明旅游的环境,使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

三、积极参与,塑造文明旅游形象。

市民在旅游活动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拍照摄像遵守规定;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不长时间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地风俗习惯。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无论是在xx,还是在外地,时刻把“文明”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因为你就代表着xx!

xx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篇7:文明旅游倡议书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在旅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和重要标志。

倡导文明出行、倡导文明旅游、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旅游素质。

认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文明礼仪,严格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切实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要识别不文明行为的各种表现,明辨旅游活动中的是非、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二、积极参与,塑造文明旅游形象。

全局干部职工在旅游活动中应从自身做起,守公德,讲礼仪,文明游览。在旅行途中,拒绝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无视禁烟标志、无视禁止拍照标示、随意插队、破坏文物、浪费食物等陋习。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

化习俗,主动提醒、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三、提升文明素养,争做文明使者。

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打造。面对有损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旅游陋习,应勇敢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美景供人欣赏,美德让人敬仰,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展示人的文明素养和文明风采!

倡议人:xxx

篇8:文明旅游倡议书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市民在旅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素质,更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马鞍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展示文明有礼的游客形象,是我们每位市民和旅游从业者共同的责任。我们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旅游行业履职尽责,规范管理。各旅行社和所有领队、导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文明言行和温馨服务示范带动游客。认真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不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游客,不低于成本价招徕游客,不强迫游客购物,不强迫游客参加自费旅游项目,以优质诚信的服务,回报广大游客,惠及旅游行业。

二、广大市民遵德守礼,文明出游。从我做起,知礼守礼,文明游览,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讲卫生、守秩序,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习俗,争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创新风。大力褒扬先进典型,批评不文明陋习。每个人都站出来,为遵守礼仪规范、文明出游的行为点“赞”,对有损文明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倡议人:xxx

篇9:文明旅游倡议书

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倡导文明旅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为践行文明旅游,建立“公平、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行业整体形象,我们向旅游全行业和广大游客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文明游客。树立健康、文明、理性的旅游消费观念,自觉遵守文明出游规范,引领文明风尚,注重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于行动。

二、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在文明旅游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面向社会的宣传活动,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三、发挥表率作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提升文明旅游中起到表率作用,坚持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恪守职业道德,作好文明旅游示范和引导,自觉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旅游,需要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每位游客的共同努力。希望全省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游客时刻把文明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以讲文明为荣,展示文明风采,树立文明形象,共建文明社会!

倡议人:xxx

篇10:文明旅游倡议书

如果说芳草如茵的绿地是城市的外衣,错落有致的建筑是城市的容貌,那么,人们的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培育文明旅游观念、提升游客素质、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是我们每个市民和旅游行业从业者共同的责任。为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和旅游行业的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1、从我做起,讲公德,讲礼仪,文明游览,安全出行,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谈举止,遵法规、守秩序、讲卫生、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争做文明和友谊的传播者,展现我们的风采;

2、从点滴做起,在旅游活动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3、遵守公共秩序,排队遵守秩序,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地风俗习惯;

6、文明赏景,开心游玩,随手带走垃圾!努力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做文明旅游的实践者、传播者;

7、以礼待人,及时提醒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使文明旅游逐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倡议人:xx

篇11:文明旅游倡议书

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展示文明古都、牡丹花城的美好形象,是每位市民和旅游从业者共同的责任。在此,我们向广大旅游消费者、旅游从业者及社会各界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旅游从业者要以身作则,积极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各旅行社和所有领队、导游,要率先践行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行为指南》等相关条例,用自身的文明言行带动游客;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职责,做好说明、提醒和引导工作,及时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二、广大市民要克己守礼,文明旅游。出游在外,每位公民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洛阳的城市形象。每位市民都应从自身做起,守公德,讲礼仪,文明游览,安全出行,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谈举止;守秩序、讲卫生、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习俗。叫响“洛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全民齐参与,护好咱的家”口号,争做文明和友谊的传播者,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为古都加分,为洛阳添彩。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建文明、共树新风。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经营。要褒扬先进典型,批评不文明行为。社会各界要对有损洛阳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行业讲大局,单位讲责任;人人树形象,处处讲文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展示洛阳文明风采。

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篇12:文明旅游倡议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市民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和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展示美好山亭的旅游形象,是我们每位市民和旅游从业者共同的责任。为此,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广大市民克己守礼,文明出游

每位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应做到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废弃物;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保护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爱惜公共设施,不损坏财产;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习俗,争做文明旅游的传播者,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为自己加分,为山亭添彩。

二、旅游行业以身作则,规范管理

全区旅游行业应坚持“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理念,推行品质旅游,杜绝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文明经营,诚信服务;自觉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旅游服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增进行业自律,倡树“明白消费、快乐旅游”的良好风气,共同维护健康和谐的山亭旅游市场秩序。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创新风

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风尚。要褒扬先进典型,批评不文明陋习。社会各界要对有损山亭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篇13:暑期文明旅游倡议书

文明是旅游的风景线

做好行前准备

1. 关注旅游、外交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了解目的地天气、卫生、交通和社会治安情况,谨慎前往恐怖袭击频发、政局动荡不稳、发生重大灾情疫情的国家或地区。

2. 合理规划出游线路,选择有正规资质的旅行社、酒店、游乐场所。

3. 了解目的地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及我国驻该国使、领馆地址和联系电话等。

4.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急救常识,准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建议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提高安全出游意识

1. 随身携带并妥善保管好身份证、出入境证件、信用卡等贵重物品,尽量避免携带大量现金。

2. 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切勿惊慌,要合理采用自救和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报警。

3. 不要随意与陌生人合租房屋。切勿为陌生人携带行李或物品,避免不知情中为他人携带违禁品而违法。外出活动尽量结伴而行。

4. 出行期间家长要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如遇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妥善应对并及时报警。

树立文明出游意识

1. 爱惜生态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意投喂动物、践踏花草。

2. 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大声喧哗,不推搡拥挤,不追逐打闹。

3. 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爱惜公共设施。

4. 遵守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和民族习俗。

依法理性维权

旅途中疑似发生侵权行为时,要妥善保存证据,依靠各类诉求渠道,合理合法维权,不应采取过激行为。

文明安全旅游温馨提示语

文明是最美丽的风景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

多看美景,不刻美名

平安是福,文明是金

出游讲礼仪,入乡要随俗

垃圾不乱扔,举止显文明

文明游天下,快乐你我他

旅游美时美刻,文明随时随地

游遍天下山川,只留脚印一串

快快乐乐出游,平平安安回家

最后

篇14:暑期文明旅游倡议书

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展示魅力十堰的良好形象,增强文明出游意识,提升文明旅游素质,是旅游从业者和全体市民共同的责任。十堰市正奋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在暑期到来之际,我们特向全市广大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旅游意识。认真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全面落实《十堰市民公约》,识别不文明行为的各种表现,明辨是非、美丑,不断提升每名师生的文明素质。

二、文明出行,塑造良好旅游形象。遵守法规,恪守公德,讲究礼仪,爱护环境,文明游览。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注意言谈举止,摒弃不良习惯;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互相礼让,不随意插队;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不乱涂滥画,不攀爬文物古迹,不乱扔垃圾。为“大美十堰”旅游品牌增光添彩,争做文明和友谊的传播者。

三、强化监督,树文明旅游新风尚。对有损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旅游陋习勇敢说“不”。主动提醒、制止他人不文明行为,用公众监督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的十堰市民形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xx广告公司创业计划书下一篇:2022军训心得体会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