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024-05-03

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共7篇)

篇1: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党委书记在纪念七一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83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83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阔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这一要求,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作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一、首先要明确搞好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1] [2][3]下一页

篇2: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作为市场上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购买者和各种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发展了,一些企业衰败了,彼此起伏,构成了丰富多彩而又残酷无情的竞争世界。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个企业,它的技术开发能力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和自立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群体,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工作,强化企业科技工作,必须花大力气推动和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当前,这项工作对汉源县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广大的企业员工来说更显得犹为迫切。我县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后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已达到97000多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了20多家。但应当看到,目前我县企业的结构很不合理,绝大多数(占70%—80%)是资源依赖型或资源消耗型企业,主要靠消耗资源、消耗能源维持发展。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工艺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在管理上仍然是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低,管理水平低。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较为先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这种发展现状很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客观需求需要我们强化企业科技工作,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少一些消耗资源、低附加值的企业,多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科技型企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正面临着瀑电工程和雅攀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县域经济从资源、资金到项目、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面临着重大整合和重组,为我县企业瞄准市场需求,重新整合技术设备和人才,实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跨越创造了难得的条件。我县企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技术到人才到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狠抓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起点,依靠科技,实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要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企业来讲,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它必须具有技术密集化、设备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劳动智力化、生产高效化、经营集约化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而这几化都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这是因为:

1、科学技术贯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起着关键作用。首先,作为企业生命力源泉的新产品开发,要做到系列化、多样化和快速化,要向多功能、高附加值,方便实用轻薄短小方向发展,就必须从市场调查,情报收集、产品设计、试验研究、样品试制到批量生产的全过程,大量依靠科学技术,甚至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带有风险性,由于有风险性,产品开发就必须以重大的技术突破为开发中心,否则就谈不上以新取胜,以优取胜,以廉取胜。其次,提高产品质量,一是要不断改进产品工艺,二是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的改进和创新要吸取先进科技成果,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计量工作、情报工作、责任制工作、数理统计工作以及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也都要紧密依靠科学技术。第三,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向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逐步使用电脑实现自

1动控制和柔性生产,企业设备的日常和周期性维修保养都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撑。第四,为了开源节流,企业寻求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能源的途径,采用新材料,代用品和新资源,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第五,企业致力于改善劳动条件,搞好文明生产和安全作业,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即管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重视战略预测,经营决策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管理者必须掌握系统工程、数理统计、运筹学、行为科学、投入产出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等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以便使管理工作从定性走向定量,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讲究目标原则、优化原则、效益原则和灵活应变原则,这些系统理论原则与组织原理原则相结合,将有助于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目前我们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于缺乏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

3、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关键作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实体,企业不赚钱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从上到下都为上质量,降消耗,低成本而不懈努力。要做到这些,就要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就要大力挖潜、革新、改造;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而这些技术经济措施的采取,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正成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4、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现代企业生产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企业全员劳动素质的提高,决定岗位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也决定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所以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国外的企业很重视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而人才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让他们掌握科学技术。

由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上述四个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的企业领导,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广大爱岗敬业的企业员工都要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

二、健全的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必须要有体系来作支撑。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构建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中科院组织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等。作为现代企业,要不断提高其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企业自已拥有的全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体系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决策咨询系统。就是以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企业决策中心,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和协调指挥。把全体职工思想统一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并依靠专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对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方案进行论证和咨询,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情报信息系统。企业要了解科技动向和市场导向,必须依靠情报系统“千里眼”与“顺风耳”的作用,情报灵,信息准,则企业决策就减少失误。

3、技术开发系统。其功能是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保障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付储实施,促进企业产品上等级,管理上水平。

4、质量保证系统。其功能是统一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减少废品率,多出优质产品,实行根据用户意见反馈对质量的改进。

5、人才培训系统。开展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中心,以继续工程教育和全员职工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训活动,多途径地培训各类人才。

6、科技投入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系统,扩大企业科技开发基金,以切实保障新产品、新

2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训,据测算,科技项目贷款的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3.7,这大大高于1:1的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在工业中每投入1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可产出2万元产值,可增加3000—5000元利税。

7、技术进步指标考核系统。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指标有占总产值中的技术进步含量、新产品产值率、优质产品率、技术进步速度和产品更新率、能耗物耗下降指标、全员职工素质提高指标等。

三、当前我县企业科技工作应当抓住的几个重点

当前我县企业科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很多,应当开展的工作也很多,当务之急,就其重点而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1、应当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工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建立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实力,必须拥有建全和完善的技术开发机构。这项工作,既是企业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县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把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作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或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建立产品开发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企业分管生产技术的领导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体包括:(1)跟踪行业科技动态,加强科技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2)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科技兴企计划和技术创新方案。(3)针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组织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和技术革新活动。(4)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搞好高新技术、工艺、设备的引进、吸收、消化工作。(5)负责企业项目论证、科技成果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2、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要在企业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承认科技人才的社会价值、劳动成果,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为企业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措施吸引人才,构筑企业人才高地。二是要制定和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和广大员工创新创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实施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奖励措施和办法。企业科技人员和职工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中做出成效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3、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集中表现为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专利、标准的竞争,一个企业竞争力强与不强,重点是看这个企业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人才,拥有多少专利,拥有多少标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才是卖产品,企业得标准者得天下。现在国内外企业都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正在实施的“人才、专利、标准”战略,就是为了加强这项工作。传统上,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工业产权,其保护对象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资源标识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则包括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以及作品的传播者(如出版者、艺术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及广播电视组织等)所享有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知识产权的具体保护范围由各知识产权立法及其参加的国际公约所决定。受我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此外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在当前,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专利的保护工作。企业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实用新型设计、外观设计,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都要及时申请专利,可以向省知识产权局申请,也可以由市专利局代理。我们国家专利授予实行的是申请在先的原则。一项专利,谁先申请就授予谁。如果一个企业所取得发明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而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抢先申请,则会使自己丧失专利权,自己的生产经营反而会受制于人,反而

3会成为专利侵权者受到查处而遭受损失。就我县而言,现在食品工业企业对专利的申请工作较为重视,而其它企业这项工作几乎还是空白,希望我们的企业领导能够引起重视。

4、要加强企业科协组织的建立发展工作。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需要有群众性的组织,现在企业一般都建有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等,除此之外,还应当有科技人员的群众组织,也就是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科协是党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因此,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竭诚为他们服务,是科协的职责。企业科协是企业董事会和决策层领导下的企业科技人员自愿组成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业务上受同级科协指导。其宗旨是:团结和动员企业科技工作者,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技活动,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我们县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科协组织,按省市科协意见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建立科协组织,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希望企业能够像重视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一样,重视科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通过科协组织这一形式,把企业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开展起来。

5、加强企业职工科技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文化素质。企业职工的整体科技文化水平同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展企业职工科技培训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加强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一是送出去培训。把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有计划、有安排地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术层次。二是请进来培训。根据企业需要请一些同行业的专家教授到企业传授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经验。三是定期开展企业内部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让职工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要加强企业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因为科技投入不仅创造了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科技投入带来的科技产出能够被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克服生产收益递减的趋势。作为生产性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没有科技投入,就没有科技进步可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科研开发经费投入的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科技投入占到了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70%以上,我们的企业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增加科技投入。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是一般企业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2%,并可按实际发生额进入成本。

篇3: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010年是集团公司实施“211”战略的第一年,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是落实“211”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部署,各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力度,努力开创精益管理的崭新局面。

1 总体目标

各工业企业全面扎实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评估全面达到1.5级以上水平,SQDCME(Safety安全,Quality质量,Delivery交付,Cost成本,Morale士气,Environment环境)以及管理信息化应用等进一步得到提升,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分行业具体要求为:汽车整车企业达到2.5级以上;摩托车整车企业、各零部件企业及输变电和新能源企业普遍达到2.0级以上;其他企业普遍达到1.5级以上。

2 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的工作要求

2.1 集团公司总体工作安排

2.1.1 层层落实精益管理责任制,进行目标分解(1)集团公司精

益管理领导小组和精益管理办公室将加强统筹规划、系统部署、指导检查、协调推动、评估考核工作。发挥总部各部门协同作用,创新方法,积极助推集团公司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工作。(2)充分发挥专业公司(事业部)的协调推动作用,加速建立精益产业联盟。长安集团、摩托车事业部分别组织所属企业全面、深入推进;西南地区部组织西南地区企业(除汽车摩托车企业以外)全面推进;其他板块企业要积极主动推进。(3)发挥工业企业主导作用,按照集团公司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考核办法,精益管理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的薪酬挂钩,促进各企业领导更加重视,参照“4+6”要素模块,全面深入推进。企业要提供充足的预算和资金支持,保障推进精益管理所需费用。

2.1.2 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

建立集团公司精益管理专家库,定期交流研讨新型管理技术及工具应用。举办基层班组长培训,推进班组标准化管理、目视化、标准作业、TPM等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

2.1.3 组织对工业企业的督导检查及典型推广活动

集团公司按片区每季度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检查指导,专项开展督促。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利用视频、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交流、推广。组织专家对精益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的企业进行诊断和指导。对检查过程中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查证、剖析、整改,对问题集中的企业要给予通报,组织现场会进行检讨。

2.1.4 开展全面达级评估和考核

集团公司在四季度组织考核组,对各工业企业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推进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检查和正式考核,主要从精益生产体系、重点工作、结果确认、精益行为及工作小组有效性等方面全面进行评价考核打分,评估结果纳入对工业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同时,企业要不断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管理经验。

2.1.5 建立精益管理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宣传和经验交流

在金戈网等开辟精益管理信息专栏,共享各层级培训文档,满足各工业企业之间运行机制、系统规划、最佳案例、最佳作业方式及先进管理经验交流的需要,发挥学习、培训、交流的重要功能。以信息化促进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张旗鼓宣传精益管理,营造更加浓厚的精益氛围。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内部媒体广泛介绍和宣传;积极参加国内有关精益管理的论坛、学习等活动,同时展示本工业企业的精益成果。

2.1.6 推进精益班组建设

集团公司推进班组标准化及五星级班组评定工作,制定班组标准化、五星级班组评比等标准。开展班组长课堂培训。推动班组长远程培训。以班组为基础,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班组的业绩评估、满意度及有效性评估。营造全员参与识别与消除浪费氛围,持续全面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2.1.7 以信息化推动精益管理上新水平

建设推广ERP、SCM、HR、财务管控等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广泛应用CRM、电子商务等系统,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应用CAD、CAE、CAM、PDM、CAPP、MES等,提升企业研发制造能力。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精益管理的充分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2.1.8 建立精益推进信息季报制度,进行动态监控

集团公司制订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季报的规范格式和内容,企业每季末之前填报季度报表。集团公司汇总分析,进行排序和点评,建立电子警示看板。

2.2 各行业板块工作要求

2.2.1 汽车整车板块

全面深入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探究其有效性,逐步向全价值链精益方向发展;总结推进各阶段的经验做法及精益化的标准化文件,树立集团公司精益标杆企业;深入推进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提升一线班组自主改善等业务能力,深化精益工具的应用效果。

2.2.2 摩托车板块

在2009年生产线改造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各要素/模块具体工作,落实推进责任分工,协同推进;持续优化精益文件体系,做到文件体系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推进过程中关注精益行为及班组管理有效性。

2.2.3 零部件板块

在2009年试点生产线改善推进基础上,全面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要求企业领导层及各部门全员参与,以生产流程改善、生产现场改善、6S、设备TPM、物流优化等方面为重点,完善企业基础文件体系,促进SQDCME各方面指标持续提升。

2.2.4 输变电及新能源板块

输变电及新能源板块应主要以消除浪费为核心,持续开展精益培训与宣传,建立全面推进阶段实施方案,保障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以班组自主改善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以物流优化、看板管理、设备TPM、可视化、标准化等工作为重点持续向深层次推进。

2.2.5 特种产品及其他板块

特种产品企业(包括军品、装备制造、光电产品、医药化工产品等)在充分理解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本质的基础上,2010年推进工作必须确定推进思路及主攻方向,完善运行机制及精益文件体系;从细节优化提升入手,在已经开展试点生产线精益化改善的基础上,深入推进6S、可视化、设备TPM、班组管理等工作,全面总结试点线改善经验;2010年推进工作由“点推”转向“面推”,全面实施生产线精益化改善。

摘要:本文对企业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和精益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篇4: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三改一加强”的客观要求,加之企业共青团工作又具有自身独特的行业特点,许多旧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已经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各种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加强和改进,使团组织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

加强的重点是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使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体制保障

在企业中,团组织是以一级组织而不是一个下属部门的身份出现的,同时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在对团组织实施双重领导时,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目标的统一性。同级党组织的领导,重点是对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领导,包括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指的则是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在组织上、工作上实施领导,并形成保证这一领导的制度和原则。一般说来,上级团组织应该站在一个全局性的高度上,对一个时期共青团的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同级党组织则应根据上级团组织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指导和帮助同级团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决定和指示。因而,无论是上级团组织还是同级党组织,在对团的工作实施领导时,均应建立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产生意见分歧,导致“四马拉车”、各干一套的现象,使团组织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其次是领导的坚决性。近年来,在企业团组织中,普遍存在着“团令”不畅的现象,上下工作出现脱节,越是到基层,就越是难以落到实处,致使许多工作被“架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除了基层团干部多为兼职、待遇不高、缺乏经费、团员组织观念淡化等客观原因之外,对团组织和团的工作领导不够坚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认为团组织是“小儿科”,很少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对团组织的请示批复得不够及时,有的批复意见甚至模棱两可;忙于抓大事,很少给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凡事笼统地让团组织“看着安排”;有的是根本就不过问团的工作,认为“共青团不用管、让她自由去发展”;还有的是平时不管,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同级团组织或上级团组织身上;有的是把团组织看成一个业务部门,忽略了团组织的本职工作,而安排一些与团的工作毫不相关的业务;再有就是党组织本身也没能在企业中争取到自己的地位,更谈不上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团组织撑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不严格,无论团组织的工作抓得如何,都一味地以客观条件不具备为由姑息迁就。

在上级团组织的领导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四种倾向:一种是以基层单位的意见为转移,对下级团组织的管理流于形式,不敢动真格;另一种是不敢负责,凡事都往下级团组织及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推;再有一种是团不管团团的系统领导被弱化;还有一种是不考虑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机械地执行上级团组织的指令,所开展的工作虽然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认可,但又不一定符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致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综上所述,上级团组织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又要考虑到某项具体工作在下一级单位的可操作性;同级党组织则应考虑上级团组织对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通盘考虑,把上级团组织的要求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指导和帮助团组织紧紧围绕上级要求和本单位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形成既不违背上级意见,又能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机制,使团组织在本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改进的重点是以适应形势发展为目标,完善共青团工作的体制,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方法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调整和改进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一种面上的宏观领导和管理,领导和管理方式应由“硬性”逐步向“软中有硬”的方式过渡。

所谓硬性管理,指的是行政命令式的,带有极强的指令性色彩,需要下级绝对服从。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力求调动下级的主观能动性,把“软”与“硬”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团组织的决定,保持上级决策的严肃性,又能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突出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效果。

2、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更多是在于微观的层面。党组织应以正面引导、支持团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原则,做团组织的后盾,给团组织撑腰,并尽量为团组织开展独立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政治上的领导。党组织应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团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团组织围绕党政的难重点问题开展独立活动,为团组织排忧解难,使其助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上的领导。就是要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团的各项工作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思想。

——组织上的领导。重点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团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团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工作上的帮助。党组织应经常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在团组织碰到具体问题时,要积极为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给团组织一定的动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经费上的保证。在企业团组织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团组织难以从更多的渠道筹集活动经费。一些内容新颖、效果明显的活动,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经费而无法开展。如果团组织长期没有活动,又会引起团员青年的不满,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3、建立“团要管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团的组织系统。一是要切实做到下级向上级负责。这是基本的组织原则。同时,上级也应向下级负责。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肯定下级的成绩,纠正下级的错误,帮助下级团组织发扬成绩,改正错误。上下级互相负责,是辩证的统一;二是团干要对团员负责。团干部要以团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同时,团员青年也要对团干部负责,及时指出团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当好青年的带头人。

4、形成具有“自转”功能的运行机制。所谓“自转”,指的是团的工作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团的工作不能是死搬硬套,也不能等靠看,而应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本单位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

第二,在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上,改进的方向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团的活动要由灌输型向吸引型发展。团的活动包罗万象,各个时期的主题也不尽相同。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既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和效应性,又要考虑到大多数人愿意参加,既不好高骛远、“一枝独秀”,又不落入俗套、迎合落后,通过活动把青年吸引进来,而不是强制灌输。

2、团的工作方法要由围绕型向参与型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团的工作也应从围绕经济建设转向参与经济建设。围绕是被动性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团的工作内容要由务虚型向务实型发展。团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要积极投入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只有干实事、抓实质、获实效,才能得到党政组织的肯定,赢得青年群众的信赖,团组织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篇5: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要彻底改变传统中小水泥企业的落后面貌,必须坚持全面改造、彻底改造、脱胎换骨改造的原则,如采用JT窑技术及相关设备取代落后的传统立窑工艺及设备。在采用JT窑技术的同时,在生料制备和水泥粉磨系统实现与新型干法技术接轨,全面推广应用“20项适用技术”的升级技术,如石灰石预均化、仪器分析与率值在线控制、节能清洁生产工艺、中央控制室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及磨机大型化等技术、设备。按照600t/d、1200t/d JT窑生产线的标准设计,把落后的传统立窑水泥生产线改造成先进的JT窑水泥生产线。

诚如前述,“十一五”期间保留的中小水泥企业依然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即使是2010年前确定保留的立窑水泥企业,也不等于2010年以后能够长期生存。还要面临政府继续强行淘汰和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两个方面的挑战。对于多数立窑水泥企业目前甚至无法预测还能有多长的“合法”生存时间,作为企业的老板还不敢贸然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针对这些企业,建议有目的地采用投资不多但又有显著效果的近几年开发的单项技术,现择其主要的介绍于此。

5.3.1创新“一体化”生产工艺

“一体化”生产工艺是指以节能、环保为中心,对传统水泥生产工艺的一种整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中,“窑磨一体机”的出现,同时解决了生料制备和熟料煅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和废热利用问题,实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节能高产) 的双赢;为水泥生产过程的工艺创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受到新型干法“窑磨一体机”的启迪,多年从事中小水泥生产线技改设计的张朝发教授,提出了“环保节能应从优化生产工艺开始”的新思路。“主机一台不可少,辅机一台不能多”;“缩短工艺线,减少装机容量,是降低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基础”。经他技改设计的中小水泥生产线,每万吨生产能力装机容量全部控制在100kW以下。投运后,不仅工艺简化、流程顺畅,而且,节能高产、环保达标。水泥综合电耗一般都在60kWh/t以下。

5.3.2大库、低能耗均化技术

无组织排放是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的物料堆放、开放式输送扬尘和管道、设备的含尘气体泄漏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型预均化库的堆、取料方式,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原、燃料的储存能力和均化效果,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污染。近年来,中小型水泥企业推广应用了“CF型大库、低能耗均化技术”,兼有储存、均化和消除无组织排放的环保功能。以前各厂只能见到Φ6~8m直径的圆库,单库物料储量一般在千吨以下,现在有许多厂已经建起了万吨级的原、燃料预均化库或生料均化储存库,圆库直径在Φ20m以上,库顶环形布料、库底多点无动力卸料,多功能一体化。为企业提高各工艺环节物料品质指标及合格率、减少厂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污染、增加物料储量、抗御来自市场或自然的风险,起到了良好作用。

5.3.3集中收尘技术

“CF型集中收尘工艺”技术,也是一项在粉磨系统将通风、除尘一体化的工艺创新。传统的库底配料工艺,一般采用皮带输送、多点收尘。而集中收尘技术是利用降低落差、负压运行等工艺措施,消除或合并扬尘点;简化除尘系统、减少除尘设备及总装机容量;每条生产线,仅用6~9台除尘设备,即可解决全厂粉尘治理问题。同时,建造大型储库、取消小库群、缩短工艺生产线;物料输送尽量采用箱式密闭结构的输送设备,来代替敞开式机械输送方式和除尘管道,形成物料输送和含尘气体流动组合式的集散网络;与此同时,强化主机通风系统,联通辅机扬尘点组合式的集散网络,构成全车间通风、除尘一体化工艺。不仅使粉磨系统通风状况得到改善,粉尘排放达标,能耗降低;而且磨机产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5.3.4滚动轴承磨应用技术

水泥工业用球磨机多年以来一直采用滑动轴承 (巴氏合金瓦) 。辽宁省北票市理想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于1992年开始研制将滚动轴承应用在球磨机的主轴承上,取得了成功。滚动轴承磨机在许多水泥厂应用后,比同规格普通球磨机综合节电10%左右,增产25%左右,节省润滑油80%,产品细度稳定,运行维修量小,启动电流小,运转效率达到100%,其主要特点是:

(1) 降低粉磨电耗:磨机采取滚动轴承,摩擦系数由滑动轴承的0.04降到0.0025,近16倍,磨机起动电流减少40%,工作电流减少10%,单位产量电耗降低10%以上。

(2) 节省润滑油:普通球磨机主轴承采用滴油式或油池式润滑或用稀油润滑站供油,耗油多、油站维修量大,事故频繁。滚动轴承用油量小,油质不易劣变,每年只需不到一百公斤的润滑油,节油量达80%~90%,免掉了稀油润滑站,主轴承的维修使用都非常方便,安全运转率提高。

(3) 增大研磨体装载量:因摩擦阻力的减小,滚动轴承磨可以增加15%~20%的研磨体装载量,有利于磨机台时产量的提高。

(4) 磨内结构优化:滚动轴承磨比普通球磨机的磨内结构形式有改进,筒体容积增大,衬板形式和出料篦板结构都进行了优化,有利于提高粉磨效率和产品细度的控制。

5.3.5多点给料区别粉磨工艺

针对三种现有水泥粉磨工艺(开流、圈流、球磨机前加预粉磨设备)存在的缺点,北票理想粉磨研究所研制成功了多点给料区别粉磨工艺流程。即:

(1) 将易磨性较差的熟料等单独进入循环粗粉磨机进行预粉磨,该磨机由于它固有的特殊粉磨特性,磨机自身能够将粗粉返回到磨前进行循环粉磨,粉磨后出料粒度均匀、细度稳定,为进一步细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对易磨性较好的混合材料和循环粗粉磨机出磨粉状熟料,一起进入到下一台双位进料微粉管磨机的一仓进行细粉磨。

(3) 混合材中的粉煤灰、石膏粉、矿渣超细粉及粗粉磨机除尘器收下的细粉由于还不能完全达到水泥成品的细度,将其进入双位进料微粉磨机的二仓继续研磨,同时也达到混合、搅拌均匀的目的。

通过对不同硬度、不同粒度的物料在粉磨时采取了多点的给料方式进入磨机进行粉磨之后,使难磨的物料研磨时间长,而容易磨细的物料在磨机里的粉磨时间短,各种物料经过粉磨之后的粒径比较接近,水泥成品粒径分布更加合理、水泥成品中30~80μm的颗粒中水泥熟料的含量明显减少,水泥强度增高,熟料掺加量减少5%~10%以上。此工艺流程设计新颖合理。克服了现有粉磨生产工艺存在的多种物料一同直接进入磨机前仓共同粉磨时出现的过粉磨现象和粉磨效率不高的缺陷。

5.3.6煅烧节能技术

(1)采用合适的配料方案与节煤增效剂,根据原燃料的成分与品位,中小水泥企业立窑熟料的常用配料方案有:

(1) 高铁高饱和比配料方案:KH=0.94~1.00、n=1.5~1.8、P=0.8~1.0,生料中的Fe2O3含量一般在3.5%左右。

(2) 高铝配料方案:KH=0.90~0.94、n=1.7~2.1、P=1.4~2.0,生料中的Al2O3含量一般在3.8%以上。

(3) 高硅配料方案:KH=0.90~0.94、n=2.0~2.4、P=0.9~1.3,熟料中的Al2O3和Fe2O3含量一般都在4.0%~5.0%、SiO2≥21%、C3S≥60%。

(4) 高饱和比高矿化剂配料方案:KH=0.96~1.02、n=1.7~1.9、P=1.3~1.5,生料中的CaF2含量一般为0.8%~1.2%、SO3含量为1.5%左右,Fe2O3含量一般为2.9%。

(5) 高硅低铁配料方案及其新进展:高硅低铁配料方案是能稳定提高熟料强度的较好方案。通常KH=0.90~0.94、n≥2.3、P≥1.6,生料中的Fe2O3含量在2%以下,成分满足要求时甚至可不加铁质校正原料,熟料中C3S+C2S≥73%,f CaO≤2%,因而熟料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高,3d抗压强度≥32MPa, 28d抗压强度≥54MPa。如将KH提高至0.96,则熟料28d抗压强度能≥56MPa。水泥生料中掺入由北京炭宝、长沙保灵等单位研制的“节煤剂”和“助燃剂”、“催化剂”、“速烧剂”等系列添加剂,是立窑煅烧继使用复合矿化剂和晶种技术之后,为煅烧节能高产的第三代技术,有利于减少氟化物的排放。使用它成本低、操作安全、运输方便,效果明显。这些添加剂以多种矿物原料为基体,如:白云石、磷矿石、浮石、沸石岩、炉渣、矿渣、铜尾矿、铅锌尾矿、稀土尾矿等,并有如钒、钴、镓、钡、锶、锌、镁、硼、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拌入,能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在煅烧中降低原料成分的共熔点、强化其反应能力,加快反应速度,促使早强矿物和C3S微晶的出现,以利于水泥熟料矿物的形成。由于熟料在较低温度下快速烧成 (1200℃~1300℃) ,窑内上火速度明显加快,底火上移而变薄,流体阻力减小,使通风均匀和熟料冷却好,减少窑内还原气氛,为提高熟料产质量、降低能耗创造了有利条件。

(2)低煤耗快烧。

在当前投资少、基本不动设备的前提下实施低煤耗快烧有三个重点:即调整生料配方、改进煅烧方法和应用隔热窑衬。

(1) 调整生料配方:传统原料具有高分解点、高熔点、高粘度、低潜能等特点,因此是高能耗料。由于这种缺点开发的矿化剂技术,例如硫(S)型矿化剂石膏(CaSO4)、重晶石(BaSO4),主要用来降低石灰石分解温度;氟(F)型CaF2、KF、Na F等主要用来对付粘土中惰性的SiO2,以提高溶解度和降低粘度;钡(Ba)型矿化剂促进熟料矿物改性。但这些矿化剂由于自身性质所限,不能大剂量掺入,达不到量变到质变,效果有限;这些矿化剂地质储量少、产出少、昂贵,给配料带来难度,也增加成本。对旋窑还有影响长期安全运转的问题。

传统原料易烧性和易磨性差。从地质学观点看传统原料:a.用高品位石灰石是不经济的,应该用低钙石灰石;b.用粘土是不合理的,应该岩矿化、用工业渣代土;c.用矿化剂不必要,应该废渣化。

调整原料结构即从传统原料高分解点、高熔点、高粘度、低潜能等特点的高能耗料转化为低分解点、低熔点、低粘度、高潜能等特点的低能耗原料。

(2) 改进煅烧方法

低煤耗料(含煤量适当)的熟料形成热低,快烧形成热更低。快烧是节能的煅烧方法,采用小料球快烧,加快料球烧透速度,同时也加快了冷却速度,小料球保证了快烧快冷从而实现低煤耗烧成。

(3) 应用优质的隔热窑衬后不仅降低煤耗,而且减少了窑内断面温差、提高熟料烧成均匀性。这对发挥立窑能用劣质煤、低煤耗、就近利废特长并转化为环保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低煤耗烧成的必要配套技术。

(3)率值配料在线控制技术。

生料质量指标包括物理指标(生料的水分、细度)与化学指标(生料的化学成分、三率值KH、n、P和黑生料中的配热)。所谓对生料质量控制,即是定期检测出磨生料中的SiO2、Al2O3、Fe2O3、CaO的百分含量和配热后,根据所用原料的成分及煤的发热量,及时调整各原燃料的配合比例,使出磨生料的成分和配热满足要求。由于大多数水泥厂缺乏分析手段,只能测定生料中的CaO(或CaCO3)和Fe2O3,而常因Si O2、Al2O3的波动导致三率值KH、n、P的较大变化。采用这一控制方法的,极少能达到“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中关于三率值KH、n、P的要求,进而影响熟料的产量和质量。

上海福丰电子有限公司配合JT窑的开发与应用,研制了新型的配料计量秤和率值控制仪,使生料质量控制达到了新的水平。再辅之能直接测出黑生料的真实热含量的“黑生料发热量测定仪”,则有望使生料的各指标控制在饱和比KH±0.02、硅酸率n±0.1、铝氧率P±0.1、配热±30kcal/kg。系统出磨生料合格率和入窑生料合格率分别要求达到80%和95%以上;这样对熟料煅烧过程的稳定和产、质量提高极为有利。

(4)窑前双均化技术。

保证入窑生料合格率的主要措施除提高生料配料的准确性之外,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生料的均化。在CF工艺设计新思路中,提出了“重前轻后”的技术措施。“重前”就是要加强配料之前的原料预均化,如:把石灰石的CaO含量±1%的合格率,预均化后达到90%以上。有了这个前提,配料的准确性和出磨生料合格率提高才有根本的保证。“轻后”是指:有了前面的预均化基础,后面的均化负荷就可以适当减轻。采用低能耗的“机械倒库”均化方法,便可以满足入窑合格率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倒库”均化方法,均化效果比“空气搅拌库”均化方法稍差,但电耗要低得很多。CF工艺设计中的“窑前双均化技术”,比传统的“机械倒库”均化方法减少了输送设备和缩短了输送距离,不仅能耗降低,同时又提高了均化效果。“窑前双均化技术”是利用磨尾的大直径、低能耗的生料均化库和窑上成球盘的生料储存库,以及入窑生料提升机等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料闭环均化链。提升机的输送能力按均化流量的需要大于成球盘的生产能力,入窑生料供料系统工作时,会产生成球盘生料储存库的溢流现象,多余的生料从管道回流到磨尾的大直径、低能耗的生料均化库,形成连续不断的“机械倒库”,生料均化过程就与入窑生料供料过程同步运行。由于磨尾生料库本身就具备储存和均化功能,所以,实施该技术,既可保证成球盘供料的充足料位,又完成了入窑生料的双均化作用。

(5)节能型衬里配套的应用。

节能型窑衬具有以下功能与特点:

(1) 降低熟料热耗,节能显著;

(2) 降低窑体表面温度;

(3) 增加立窑台时产量;

(4) 提高熟料质量;

(5) 结构稳定可靠,保温效果持久,使用寿命长。

提高立窑熟料台时产量而通常要扩径。窑径的扩大又往往是通过减薄耐火砖的厚度来达到的。为了保证扩径后立窑的表面温度及表面散热损失不致提高,则更有必要采用节能型配套耐火材料,使窑体表面温度及散热损失大大降低,窑内边壁温度提高,断面温度场梯度趋于平衡,进而改善煅烧情况。

根据立窑规格大小,节能衬里与普通窑衬投入的资金相差无几。而采用该技术后得到的效益却相当明显。

采用节能型衬里配套不仅要选用如浙江圣奥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合格的耐火材料、隔热材料、保温材料,而且要进行恰当的配置。此外耐火材料的砌筑也是个关键,它还直接影响着立窑内部通风的均匀和中风的改善。一般对于直径Φ3m以上的立窑,仅仅改变了砌筑方式,熟料台时产量即可提高2~4t/h。其关键技术是耐火砖在窑内砌筑成类似枪管内来复线的形状,改造成新型结构的立窑———旋风窑。

5.3.7机立窑窑型结构改进

(1)窑体结构。

机立窑的核心部位是窑体,窑内通风起到关键作用,风在窑内的走向,风量的大小,风压的大小,直接影响窑内物料的煅烧与冷却,也影响煅烧的操作方法。一般窑内部是中风小、边风大,虽然在塔篦子上作了很大的改进,但这一现象始终无法彻底改变。立窑内部存在着截面布风不均,截面风压分布不均,是制约立窑高产、低热耗的症结所在。

针对窑内布风不均的现象,结合物料及风的运动规律,贵阳德新水泥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德新型”旋风窑结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首先改变了风的流向,使截面布风更均匀,中风及三胁处的上火速度加快,边风相对减弱,煅烧速度加快,做到不间断加料,同规格窑的产量可提高2~4t/h。

其次,由于窑内风有一定的折旋流,使煅烧过程中的偏火、风洞等不正常情况相对减少,既减轻了煅烧人员的工作强度,又使大风大料煅烧及闭门操作成为可能。

第三,由于风的流向改变,截面风压分布更趋合理,对底火层起到了稳定作用。

(2)喇叭口角度。

由于窑体结构改变,改变了以往机立窑“中风弱边风强”的特点, 大大地增强了中风,而边风相对减弱,所以在喇叭口角度设计时应结合窑径大小,窑径越大,喇叭口角度相对要小一点,一般Φ3.4m以上的窑为10.0~12.5°。另外,要结合各厂的物料的收缩率及机立窑选用的收尘器的型式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窑型及喇叭口角度选择合理,加上合理的配料方案和生料成份的稳定,那么机立窑完全可以实现闭门操作。机立窑综合改造后,具备了优质、高产、降耗的基础性条件,如果提高入窑生料合格率,配以合理的配料方案,加强立窑的操作和管理,则机立窑优质、高产、降耗就会达到理想的指标。

例如Φ3.0m、Φ3.2m、Φ3.4m、Φ3.6m、Φ3.8m、Φ4.0m、Φ4.2m、Φ4.6m窑的产量可分别达到14t/h、16t/h、18t/h、20t/h、22 t/h、25 t/h、27 t/h、30t/h;热耗可在800×4.18kJ/kg以内,熟料抗压强度:R3d≥28MPa、R28d≥56MPa。

篇6: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一、推进观念创新,推动档案资源在服务中发挥效益

(一)要强化档案是资产的观念。在企业,无论是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还是专门档案,无论是文字档案还是音像档案,都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企业所有产品从设计、试制、正式推出到品牌的创立,无不包含着历代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无不凝聚在以文字、数据、图纸、音像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载体上,无不体现着企业每一代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比如,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从其前身茶卡盐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其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经验,是难以用金钱买到的无价之宝。这些经验和历程,不仅真实地记录着企业发展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具有重要的存史作用,而且同时具有重要的资政作用,对企业每一代建设者在深刻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创新工作举措,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档案财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资产,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去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各种档案资料。只有始终树立这样的观念,才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尽心竭力地做好档案工作。

(二)要强化档案是企业独有信息和知识的观念。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各个企业特别是那些成立年代较早、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其各自的档案都是独有的原始记录,记载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如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不可能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信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就很容易泄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要强化档案具有实用效益的观念。档案资产是固定资产和一些无形资产的伴生物,它是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下产生并不断完善的。档案资产的实用效益是在档案利用中发挥出来的,实践证明,许多企业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的问世和重大管理决策的出台,都是在充分研究相关档案资料,全面、准确了解掌握相关基本情况的基础实现的,可见只要管理好、利用好档案,就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档案工作很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服务,它的服务性集中体现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就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认真负责地搞好本企业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保管等基础工作外,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挖掘档案信息的隐性化价值,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这也是企业档案工作最根本的服务方向。

二、推进机制创新,使档案工作更加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机构创新的核心是精简。无论哪个企业,精简、效能、统一都是必然趋势,企业档案工作也要按照这一要求,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整合力量和资源,把过去只是单一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统计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负责企业机关及所属各部门、车间各级各类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并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真正形成一个集团化的信息联合体。这样,既符合现代企业精干、高效的原则,又有利于增加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性、便捷性和灵活性。

(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近年来,青海盐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以使企业运行的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效合理运作,增强企业活力,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管理理念,深入分析研究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完善自己,真正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的动力源之一。

(三)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要增强内驱力。回顾多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领导支持固然非常重要,但具体活动的开展却要靠各项制度的规范和档案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推动档案工作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看来,茶卡制盐分公司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重要的档案仍然比较分散,管理不够规范,降低了利用率,必须制定较为细化、规范,更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档案工作效果的方式、方法,以及月考核、年评比的相关办法,职责明确,奖罚分明,有效地调动起全体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推进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一)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坚持从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切实改进不符合、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薄弱环节,以每一项具体工作的改进促进整体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比如,在立卷环节,要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又如,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大多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资料编研、档案信息交流以及档案业务管理等方面应用则较少,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灵敏、准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随着电子计算机在档案中的广泛应用,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行,今后企业许多岗位都能形成电子文档,这就要求这些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要懂得电子文书处理和归档的一整套程序,了解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在各个管理岗位上应负的责任,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此,要对企业各级专兼职档案人员加强包括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知识在内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在企业内部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

(三)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现代化信息设备和网络在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得重要文件资料失密泄密的途径增多、机率增大。为此,要围绕既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又确保档案资源保密,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加强对档案资源特别是企业核心机密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安全。

(四)在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上下功夫。着眼于把企业档案室建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会管理等方面档案信息的汇集中心,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加强信息搜集,把好档案鉴定关,不断丰富馆藏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快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制度,包括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利用制度等,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工具,抓紧制作开发利用档案必备的检索工具,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档案信息咨询,始终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创新保持同步,使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与企业提供的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科研设计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篇7: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融资难;垄断;金融自由

一、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以来在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危机,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1)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2011年以来,为应对通货膨胀,央行连续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控制了全年的信贷规模。这一政策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急剧紧张。本来就较难从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变得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其它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人民手中有着较多的闲散资金,而2010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政策不明朗,调控措施比较大,都不是很好的投资途径。人们不得不将资金用于其它途径。资本的逐利性和商业银行信贷紧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放大了民间借贷的需求和利率,使得民间借贷的规模和利率远超正常水平。(2)利差效应。利差既是民间借贷产生的一个原因,也是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高额的利差,使得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大量的资本涌入民间借贷寻找投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从事本来的行业而投身于投机放贷业务。当原本合理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民间借贷演变成投机工具的时候,民间借贷也就变成了高利贷。过高的利息远高过过企业的利润率,当企业无法偿还高利贷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并引发了多米诺效应,放贷者不再相信企业,纷纷催收借款,民间借贷危机逐渐凸显。(3)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欧洲数国又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各国为了缓解本国压力,一方面压缩从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又推动人民币升值。这就使得沿海企业,特别是出口相关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另外,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资料显示,2001~2010年10年间我国平均工资年实际增长率为12.2%,这也使得企业的成本上升。过高的税负是企业面临的第三个压力。在这些压力的作用下,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较低的利润率使得企业很难偿还在民间借贷市场的高额利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二、民间借贷危机的对策

(1)推进利率市场化。让市场机制来决定利率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利率必趋近于一个理性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下,银行有同等的意愿给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居民也有意愿将资金存放在银行。(2)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之前我们谈到,因为其低下的效率,国有企业难以承受较高的利息。国有企业机构臃肿、制度混乱、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其实拥有大量的资产,这些资产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可以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活力,造福于人民。(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民间借贷提供准则。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秩序,让民间借贷合法化,使得民间借贷从地下转到地上,让信息更加公开,让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这样,民间借贷的风险就会降低,利息也就会降低,也就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合理引导民间借贷投向政府鼓励投资的产业和项目,加大对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康有序的金融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4)培植良好的信用文化。民间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信用。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开展信用意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合同法》、《破产法》等有关法律的执行力度,以法律为准绳,对符合法律规范的民营金融活动进行保护,对不符合法律、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让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诚信与否进行监督。

民间借贷危机,恰恰凸显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端。只有加快推进国有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这些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以增加金融领域的竞争性和活力,健康良好的金融市场于于企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民间借贷危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徐剑锋.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2]秦泗凯.民间金融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0(6)

上一篇:趣识面粉说课稿下一篇:幼儿园防火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