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2024-04-18

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精选10篇)

篇1: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送图形宝宝回家”教

学设计

大班幼儿对数的敏感性比较强,他们对5以内的数量已经能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室外活动时,幼儿上下楼梯要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尝试着用第一、第二来表达自己的位置。用图形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认知目标:正确用序数表述5以内的序数。

2、能力目标: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情感目标:体验助人的乐趣。

正确说出5以内的序数。

难点:能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双面胶;1-5数字卡片一套;5层楼5个房间的楼房一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图片各一张;图形队列图。

经验准备:认识基数;认识简单图形;能区分左右。

讲解演示法、引导法、观察发现法、游戏操作法、讨论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可是有些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家吗?”

2、活动展开通过观看图形宝宝横向和纵向排队,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表述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老师:“小区太大了,找不到家的图形宝宝都来到了我们班上寻找帮助,希望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看!它们排着队来了。”① 教师:“图形宝宝们多神气啊!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左到右排第4的图形宝宝是谁?从右到左排第3的图形宝宝是谁啊?”② 教师:“看!图形宝宝们变成纵队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上向下排第1的图形宝宝是谁?从下向上排第2的图形宝宝是谁啊?”、开展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培养幼儿从多方向出发能正确表述物体的位置,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图形宝宝出来的太久了,它们的爸爸妈妈该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① 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卡片,知道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教师:“这就是图形宝宝们所住的小区,我们一起来数数这栋楼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大家记住了,第一层就是最下面的一层,看!老师贴给你们看,第一层贴数字1,下面老师要找小朋友上来贴其它的数字,在第几层就贴数字几。”教师:“有数字的这边是右边。”②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讨论将图形宝宝送回家。A.图形宝宝家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4个房间。

B.长方形宝宝家住在第1层,从右边数第3个房间。

C.三角形宝宝家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2个房间。

D.正方形宝宝家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1个房间。

E.梯形宝宝家住在第2层,从右边数第5个房间。

让幼儿讨论,分享游戏感受,体验助人的乐趣。

篇2: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班中班,因此孩子们图形的认知还不够,特别是对每个图形的特征,可以说幼儿还不清楚,所以我为了激发幼儿对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再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了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在是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从而达到对本次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掌握知识点。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不断重复巩固,掌握知识点。

教学难点,通过知识再现能正确分清并记住每个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的头饰数张。

2,场地的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以儿歌找朋友的歌曲形式,让幼儿自由活动。

二,导入,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图形宝宝,再引出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师:现在小朋友们就一个一个的去找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记住不能抢。现在你们都是图形宝宝。那我是谁呢?

生:图形妈妈。

师:那宝宝们要不要听图形妈妈的话?

生:要。

师:现在图形妈妈要说游戏规则了,宝宝们可要认真听了?

(师组织 幼儿游戏)

2,师 准备n个方形,圆形,三角形 图形的卡片,请幼儿选择 自己喜欢的卡片,然后送它们回家。(师同时准备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房子。)

3,帮助幼儿分组,并让每个组员选择不同的图形卡片,进行组装。

4,让幼儿自由评判,选择最棒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有优点,培养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看谁说的完整,优没。

四,小结。

再一次提问。总结圆形,三角形,方形,并给与区分。并请幼儿找出实例。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全说对了那等咱们休息好了就去教室画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本次活动我抓住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方向,而且师幼在活动中的配合也非常好。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及发展。重要的是本次活动我把枯燥的教学过程穿插在游戏中,改变了传统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感受快乐。本次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目标活动。特别是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也能积极的参与。很是感动。最重要的是幼儿在整个的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同时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不足之处是活动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点短了。

篇3:确定本体性教学目标,送小语回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教学目标

一、反刍,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

笔者自2004年毕业至今,已从教小学语文十余载,也曾屡次外出学习、研修。钦佩“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于永正特级;受过窦桂梅特级激情澎湃的洗礼;在王崧舟特级的《慈母情深》中默默流过泪……也曾受教于本县小语界前辈,买过多位特级的《教学设计与案例》。然而,这一路走来,笔者似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语文之道。于是,开始思考:语文是什么?把目光聚焦到这两个方方正正的汉字,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语”字有四种解释:其一,话;其二,指“谚语”或“古语”;其三,代替语言的动作;其四,说。而对“文”字的解释则多达十三项之多。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二、对比,直面本体性教学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如果我们要想明白自己想教什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怎么定位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就要看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想检测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学生有无发展。“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例1.(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会中的智勇双全,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3)体会廉颇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例2.(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4)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5)体会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三、实践,从现实找准差距

下面通过《月球之谜》(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来谈谈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实施。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并学会运用。(2)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练习概述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运用想象、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在每篇课文中都需要落实,譬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如,目标(1)的确定。中年级的课文教学除了落实基础性教学内容,还必须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姑且把这些新授的教学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如,目标(2)和目标(3)的确定。《月球之谜》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说明性语言品读活动中习得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方法,感受月球的魅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所剩无几的教学时间不允许教师过多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舍得”,常言道有“舍”才有“得”,必须把“发展性”教学内容集中、明确地加以落实。

四、提升,从目标制订转向可测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悟,笔者坚信教学落实本体性目标的方向是对的。明白一节好的课,应该有这样两个特征:(1)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提升,或多方面的扩展;(2)在横向上学生建立相互的关联网,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而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左右着一节课的方向。广大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从分析内容到学习方法,强化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强化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学目标虽不属于课堂教学程序的范畴之内,但源于课程之整体及具体教学内容,是课堂之统率、号令,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学目标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学是有目标但不尊重目标,学生不明白今天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听课的老师更不知道教学的走向是什么。在上课之前,很少有老师考虑:教这一课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有什么发展和变化等等。因为课堂教学不需要把教学目标拿出来展示给学生、教师看,这就造成了目标制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

笔者深深觉得: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学目标不要过于臃肿,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语文方法的习得,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教课文”与“教语文”虽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但却是我们为之困惑的老问题。它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语文老师应该遵循语文的基本规律,尊重语文的基本特性,扎扎实实地上语文,“教课文”与“教语文”也并非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愿我们的老师从准确定位本体性教学目标起步,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篇4: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让幼儿能正确的分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教具各一个,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交新朋友啊?

幼:喜欢。

师:今天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三个图形宝宝,它们听说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即聪明可爱

又好客,它们想和小朋友门成为朋友,所以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小朋友们欢迎不欢迎它们啊?

幼:欢迎。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教师出示图形并学着图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出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们成为好朋友,(接着出示三角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出示圆形)小朋友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圆形。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接受我吗?

师:小朋友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了,现在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了。那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分别像这些图形宝宝啊?

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像什么,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如说正方形像手帕时要是幼儿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说我们在吃东西时,把小嘴弄脏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是用什么给小朋友们把小嘴擦干净的呀?等之类的话来引导幼儿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别画出大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游戏对象全班,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正方形全体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如人数过多,站在图形外面也算)。这样当老师出示哪个图形小朋友们就站到相应的图形里去。

(2)把图形卡片发到幼儿手里(一人一张,一部分幼儿发三角形,一部分幼儿发正方形,一部分幼儿发圆形),游戏规则:当教师是说麻烦小朋友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时,幼儿们就要站到与自己手中相同的图形中去,这样再让幼儿互换手中的卡片重复游戏。

[活动延伸]

篇5: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水果的名称、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的讲述水果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材料。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西瓜水果图片人手一套。

2、苹果、香蕉、西瓜空白的图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宝宝们,你们都吃过水果吗?

你吃过什么水果?

2、幼儿讲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水果的外形特点

1、出示水果的黑白图片

师:在小朋友的凳子下面有几样水果的图片,请你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水果?

2、根据幼儿回答,帮助幼儿逐一认识水果(苹果、香蕉、西瓜)

3、展示三种水果的图片

师:让我们跟这些水果宝宝打个招呼吧。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标记送水果回家

1、师:水果宝宝说它们有点累了,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2、出示贴有水果的篮子

师:瞧!汽车开来了。数数几辆车?

哪个是水果宝宝的汽车呢?

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孩子,送水果宝宝还要说一句有礼貌的话“苹果宝宝,我送你坐苹果车。”

小结:篮子上贴着什么水果的标记就是谁的骑车,我们把水果送到汽车上还要说一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操作

4、检查操作结果

四、引导幼儿根据水果颜色送水果回家。

1、师:水果宝宝的家到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家

师:瞧!这三个家有什么不一样?

3、师:水果宝宝说,平时我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那个颜色的房子就是我的家。

我们的这些水果宝宝平时喜欢穿什么颜色衣服的?那哪个是它的家?

4、师:不要忘记送水果回家时,还要说礼貌的话。如:苹果宝宝我送你会红色的家。

五、结束部分

师:水果宝宝们都回家了,让我们也回去休息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中,小朋友们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都将水果送回到对应标记的颜色里面了,都送得很正确。在这样一个既能游戏又让大家通过参与和实践的活动中,活动很成功。

篇6:《送图形回家》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2、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任意形状的一个物品。

教师问:“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正方形、正方形在这里。”

教师问:“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三角形、三角形在这里。”

教师问:“圆形、圆形在哪里?”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圆形、圆形在这里。”

2、幼儿按教师的游戏口令做动作。如教师说“圆形、圆形跳三下”,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教师说“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

篇7:中班数学:送树叶宝宝回家

二、树叶分类(按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分类)⒈第一次操作(按大小、颜色分类)⑴幼儿捡树叶。⑵你捡了几片树叶?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我们捡的两片树叶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大小不一样,还有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

⒉送树叶宝宝回家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树叶宝宝也有家,它们现在想要回家,你们来送帮助他们回家吧!

⑴树叶宝宝的家门口都有标记的,我们看是什么样的标记?⑵那什么样的树叶宝宝可以住在这个家里呢?(请个别幼儿送一片)

⑶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送树叶宝宝回家,看清树叶宝宝家门口的标记。(播发音乐,音乐停幼儿就回到位置上)

⑷讲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把树叶宝宝都送回它自己的家。(如果有错的请小朋友帮它重新送一下)

⒊第二次操作(按大小、颜色、形状分类)⑴呼……又吹来了一阵风,树上又落下了好多树叶。我们看看这些树叶除了大小、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⑵我们再来捡两片不一样的树叶好吗?⑶幼儿捡树叶。⑷讲评:你捡的两片树叶哪里不一样?小结:有的小朋友的树叶大小、形状、颜色都不一样,有三个不一样,有的小朋友只有两个或是一个不一样。

⒋送树叶宝宝回家这些树叶也想回家,我们看看这些树叶家的标记和刚刚的有什么不同。

⑴出示标记,这个家什么树叶住在里面?我们看看这是谁的家?⑵现在小朋友送这些树叶回家吧,你们要看好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和家门口的标记。(播放音乐)

⑶讲评: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把树叶宝宝都送回它自己的家。并送到正确的家里。

篇8: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教学方案

一层:根据颜色给物体进行分类

二层:根据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三层:认识“红色” 教学目标 :

一层:通过感知物体的颜色,能够把不同颜色的物体放到一起

二层:通过感知物体的颜色,能够把红、黄和绿三种颜色的物体分类 三层:能够认识“红”和红色的物体。

综合目标:通过用眼仔细观察,分辨红、黄、绿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参加小组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能按小组要求参与集体活动的规则。教学重难点:

一层:能够理解按照颜色给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与意义。二层:能够理解红、黄和绿是三种不同的颜色

三层:能够把红色,迁移到红色的计数棒、红色的线和红色的珠子上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述教学法、练习教学法、教学资源: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圆形卡片共13张,分给每个学生一张。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珠子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珠子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绿三色的小棒。

4、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盒子、大筐各一个。

5、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物体若干。

6、轻音乐

7、电脑小游戏“按颜色分类”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个颜色宝宝,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

黑板上依次呈现“红、蓝、黄、绿”三种颜色。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红、黄、绿”,老师板书三个字。

你们说得非常正确!

这三个颜色宝宝,红色叫做红宝宝,黄色的叫黄宝宝,绿色的叫绿宝宝。认识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高兴吗?咱们跟他们玩个游戏吧。

游戏激发兴趣的同时巩固复习“红、黄、绿”三种颜色。(是一种及时的物质奖励)

游戏一:颜色宝宝举起来。(师讲规则)

(1)发给每个学生(王、孙和李拿红宝宝)一个颜色宝宝放在桌上,当老师说出“颜色宝宝举起来”时,同种颜色的学生举起手里的卡片。师生互问好!(2)游戏3—4次,比一比谁举得最快。

二、新课——送颜色宝宝回家

(一)观察颜色宝宝的表情

你们玩得高兴吗?但是,老师发现颜色宝宝不太高兴,不信,你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表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表情。它们闷闷不乐的样子,是因为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下面,咱们就先认识一下它们的家。

(二)认识颜色宝宝的家

出示红黄绿三个小盒子,依次摆在桌子上。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红、黄、绿”三个字。上面标有“红、黄、绿”三个字,让识字的学生可以从子和颜色的配对上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让吴读一读)

师:“这些小盒子就是颜色宝宝的家,颜色宝宝和他家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游戏二:送颜色宝宝回家

师示范:我的手里有一张红宝宝,我把它送什么颜色的家中? 送回去后立即会呈现出,一个开心的笑脸。表示送对了!

师问每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宝宝?应该送到哪座房子中?” 学生送对以后立刻会出现小笑脸。

学生依次把手里的颜色宝宝送到相应的房子中(露出小笑脸给予及时强化)

(四)小结

红宝宝回到了红色的家,黄宝宝回到了黄色的家,绿宝宝回到了绿色的家。你看他们都咧开嘴笑了!我们把相同颜色的宝宝放到和它一样颜色的家中。

三、强化练习——分组做分类练习。

把它们送回了家中,大家都特别地高兴,那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1、游戏三——玩“穿珠子”游戏。个人的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珠子,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珠子。(1)教师示范操作,(2)发玩具

三层学生穿红颜色的珠子

让学生动手的同时动脑,练习串珠,从而巩固颜色分类的概念。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个活动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加深对于颜色的理解,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精细动作

一层学生吴对物品进行颜色的分类。送回去后就可以去玩电脑游戏。

二层每个学生一根绳子和三种颜色的珠子。

(3)学生操作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并提问:红色的绳子应该穿什么颜色的珠子?

(4)汇报展示 我们把自己穿的珠子作为礼物,送给三个颜色宝宝吧。(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珠子放到三个盒子的旁边。

2、游戏四——玩“小棒进筐”的游戏。集体游戏,我们跟颜色宝宝玩得第四个游戏就是“小棒进筐” 每个桌子上分别放着红、黄和绿色三颜色的小筐,发给每个人几个不同颜色的小棒,要求他们把小棒放到和它一样颜色的小筐中。

(你们每个人表现得都这么棒,咱们比赛吧,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3、游戏五(比赛)——颜色分类大比拼

计数棒、珠子、卡片放在一起,让两个孩子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比一比谁分类分的又快又对。

五、总结

这节课上我们让红宝宝、黄宝宝和绿宝宝都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送给它们一串串红色的珠子、黄色的珠子和绿色的珠子;我们还一起玩了小棒进筐的游戏。今天你们让相同颜色的物体住在了一起,它们真高兴。而且,你们在玩中,在游戏中就学会了知识。你们做得非常的棒!总结了整节课上学生所做的游戏,帮助学生回忆和记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六、收玩具

我们一起来收玩具。(桌子上摆着三个颜色的大筐,要求学生把不同颜色的物体)。

板书设计:

送颜色宝宝回家

篇9:《送石头宝宝回家》综合课反思

石头是不会说话的这众所周知,但却有人不这样认为,他是谁?我们的孩子。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这一切对我们老师在教育上有很的启示: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运用这一特点进行教育,如:用拟人化的口吻于幼儿做游戏,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效的多,它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今天我就是运用石头和他们聊天做游戏。

案例:

首先运用幼儿想春游的思想和他们以春游的形式进场,并在进场前告诉他们:要跟着妈妈,如果走丢了妈妈会很着急的。进教室后(布置有一堆小石头)自问:呀,石头宝宝怎么跑这里来了,这下她的爸爸、妈妈要着急了。(和前面与幼儿的交谈成呼应)请小朋友每人捡块石头抱一抱好吗?幼儿看到弱小的就会很乐意的去帮助,我还请他们和小石头亲一亲、摸一摸,在亲和摸中让幼儿感觉石头的软硬度、光滑度、大小、颜色等,比较完后做一小结进行巩固。然后向他们提出:天黑了该送宝宝们回家了,自然引渡到计算:如何放石头的过程,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放,然后进行连接。幼儿完成这一切后,又请幼儿与小石头说再见,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健康:踩石头。

分析:

本活动在幼儿的配合下完成的.比较成功,第一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第二部分幼儿通过观看教师操作和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1――6的数数。并且学会了和同伴共同完成作品。第三部分让幼儿亲身感受赤脚在石头上走的感觉。

反思:

篇10:中班乒乓游戏:送乒乓球宝宝回家

通过游戏“送乒乓球宝宝回家”,锻炼幼儿手臂力量。在自主探索击球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测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让幼儿体验乒乓球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乐意和同伴友好合作的精神。

[游戏准备]

1.材料:自制球棒10个,自制开有门洞的纸盒房子10个,乒乓球和乒乓板若干。

2.场地:宽8米,长15米,“房子”5个一排,共两排。

3.幼儿20人,已初步具有用棒击球的经验。

[游戏过程]

一、热身活动,游戏导入

老师带领幼儿先扭腰、弯腰,再一起用球拍在地板上自由玩击打和应接乒乓球的小游戏,熟悉球性。

二、初步尝试,掌握击球技巧

1.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规则

师:乒乓球宝宝们玩累了,我们一起来送乒乓宝宝球们回家吧。老师这里有一个球棒,我们得用球棒击中它,将它送入对面房子的门洞里。

示范:教师将乒乓球放在规定的线上,用棒击球,将球打入门洞(可以多次击打;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击球入门的要点)

2.幼儿分组练习,熟悉击球技能

(1)将幼儿分成四队,每队5位,按序轮流尝试击球,每人一次。

(2)教师进行技能指导。(幼儿用力的大小,方向的测试等方面)

(3)幼儿再次轮流尝试一次,力求掌握击球技巧。

三、幼儿分小组游戏

要求:

1.将幼儿分成十组,每组两人,继续玩击球进门的游戏。

2.一人击球另一人帮其捡球,无论进门洞与否,都要轮流交换,互相合作游戏。

3.幼儿击球进门后可以在身上贴一个五角星。

4.在规定时间内获得五角星最多的幼儿为最佳球手。

四、总结延伸

上一篇:青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药品工作总结下一篇:散文阅读考点归纳总结常见考查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