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条件

2024-04-08

研究生招生条件(精选8篇)

篇1:研究生招生条件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2 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 年(从毕业后到2022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前须有2 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所报考学科文章。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名前须取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篇2:研究生招生条件

(一)报考学术型专业的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已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7.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8.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的体检要求。

9.2013年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各学术型招生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

(二)报考专业学位的条件

1.报名参加MBA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6、7、8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考其他专业学位(其他专业学位指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之外专业)的条件与

(一)学术型专业报考条件相同。

篇3:研究生招生条件

一、普通高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分析

据统计, 自2014年全日制研究生取消公费制度, 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了拐点, 2015年比2014年再次减少6.5万人, 昭示着我国持续升温达二十年之久的“考研热”已悄然降温。与此同时, 教育部划拨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数却不断增长, 以至于出现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抢夺生源、普通院校为完成指标不惜降低选拔标准的窘境。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 由于学校自身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有限, 因而即便生源充足, 依然存在一些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第一, 985、211等重点院校生源偏少, 大部分依靠调剂招收, 第一志愿报考意愿薄弱, 生源结构占比偏低。名校生源往往自视较高, 选择深造者如非更上一层楼, 则宁愿就读本校, 主动选择普通院校的可能性较小;第二, 本校毕业生考研人数较少, 报考本校比例偏低。南方地区经济发达, 受传统观念影响, 本科生毕业后更多选择就业而非深造;中部及北方地区考研人数较多, 但上线比例不高, 且往往选择报考名校而非本校;第三, 第一志愿上线数不足, 大量指标依靠调剂, 各学科报考受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报录比冷热不均。自高校合并以来, 地方高校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即便医科、农科等专门院校也不例外, 这样势必造成学科强弱不等, 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也存在明显差异。第四, 报考生源大多质量偏低, 甚至不如本校生源。一本院校的生源多来自一本或二本高校, 二本高校则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专科院校, 而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多考虑冲击名校, 报考普通高校的学生往往因无甚把握而选择报考相对容易考上的普通高校。

二、改善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对策

1. 厘清思路, 构建科学、合理的招生模式

各高校研究生生源主要来源于部属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高校及地方一般高校, 因此, 改善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关键在于注重三个维度的延伸:

第一, 向上延伸。招收研究生优质生源既是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心, 也是普通高校公认的难点所在。985、211高校依靠自身的名校效应, 吸引了大部分优质生源报考, 其本校考生除了选择报考更高层次的学校以外, 将会优先报考母校。然而在招生指标有限的情况下, 大量优质生源无法被录取, 有意当年深造的考生将会择优选择高校进行调剂。除了少量第一志愿以外, 为数不多的调剂优质生源成为普通高校争相招收的对象, 考生的选择范围很广。

第二, 向内延伸。除了重点吸引985、211高校生源以外, 还应积极挖掘本校潜在生源, 实现“向内延伸”。在此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培养单位和教学名师的引导作用, 在低年级中展开考研信念与母校认同教育, 如邀请教学名师举办讲座, 选派优秀研究生深入参加班团组织生活等, 扫清考研心理障碍;对毕业班考生进行实际帮扶, 如邀请校外优秀考研辅导名师开设讲座, 增强本校考生的应考能力, 加深对母校的认同感, 同时加强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普遍宣传并使之常态化, 不断提高本校考研率、推免生/毕业生报考本校的比例。

第三, 向下延伸。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同层次高校与次层次高校。本着“再差的学校也有好学生”的工作理念, 应通过加强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 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着力吸引普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特别是推免生报考。

2. 多方动员, 鼓励培养单位及教学名师主动出击吸引生源

观念上, 研究生招生属于学校行为, 这就造成了培养单位与导师在招生主体作用发挥上的欠缺, 招生主体意识不强。在招生政策的制定上, 高校通常在沿用惯常做法的基础上, 针对招生新情况、新动向进行动态调整, 而培养单位和教学名师并未全程参与, 多数只是被动接受, 未能发挥主人翁精神, 不甚关心也不够了解政策变化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 应充分调动培养单位的积极性, 党政领导、教师应上下齐心、达成共识, 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保障。如鼓励研究生导师应适当吸收优秀的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进入其研究团队, 形成梯队式培养;同时, 应注重发挥著名学者的在吸引优质生源上的影响力[3]。

3. 强化特色, 发挥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吸引专业学位优质生源上的核心作用

对于难以利用自身名气吸引优质生源的普通高校来说, 打造理论研究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作为自身特色广泛宣传至关重要。因此, 可发挥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吸引专业学位优质生源上的核心作用,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方共赢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 从职业导向、招生机制、培养方案、政策保障、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培养机制体制进一步探索, 厘清大学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培养单位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

三、展望

研究生生源结构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管理部门、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尊重研究生招生的客观规律, 结合目标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长效策略, 逐步改善生源结构。

摘要:生源质量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首要前提。本文从生源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了普通高校吸引优质生源、改善生源结构的主要方式, 认为关键在于注重向上、向内、向下三个延伸, 并注重发挥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 强化自身培养特色。本文首次提出“输送制”研究生优质生源招收新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优质生源,招生机制,输送制

参考文献

[1]潘星, 邹志刚, 白瑞.基于目标管理的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 2014年第10期, 第62页.

篇4:研究生招生“高考化”之忧

然而,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毕竟不同,它本来是为了培养专业研究和应用性人才,如今却像高考一样,承担了额外的非学术性使命。研究生招生“高考化”的趋势引发了众多教授以及关心高等教育人士的忧虑,他们强烈呼吁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

考研变成了第二次高考

2003年以后,研究生招生规模连续三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7.2万人;2007年,不少知名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开始超过本科生。

考研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对考生来说,考研的理由有很多种,或缓冲就业压力,或再次选择专业,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学术理想,但不争的事实是考研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考研成了时间、精力、财力的综合竞争。有人戏称,考研已经成了人生当中的“第二次高考”。这使得很多考研者的大学生活不过是“高三”生活的继续,尤其是在内地一些非名校中尤为严重,这些本科院校往往成为考研培训基地。

可以说,考试的规范化、标准化、流于形式化的程度,与考生数量造成的社会压力成正相关。高考即是如此。如今,研究生考试也日益“高考化”:专业考题重死记硬背,应试教育思想表现的厉害;考研很大一部分是考政治和英语,专业课形同虚设;限制单科分数,调剂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这使得研究生招生成为获得学历资格的门槛而不是学术研究的钥匙。2006年教育部出台通知,规定在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的2007年研究生入学的专业课初试中实行统一命题。改革后的方案将基础、专业基础两科合并为专业基础综合。初试科目调整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其中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因为考试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一旦“统考“,就将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很难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学习将围着“统考”转,将如高考一样死记硬背,“大四”将变成“高七”,大学生的创造性将就此被扼杀。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最大弊端还在于往往不能通过考试,特别是初试的卷面考试检验出学生的实际思考和研究能力。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以考察记忆为主,应试性强,缺乏对考生能力的全面考察。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实施了多年,由国家负责的英语、政治、数学等公共课出题类型、内容等已经基本定型,且以考察对知识点的识记程度为主,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考察则仍显不足。这样的考试无法考出考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思辨能力,只是培养出一批善于钻研考试题型、做题技巧的考试高手。那些有学术潜力,综合能力强的考生由于并不一定善于考试,在试卷中也很难表现自己的能力。这种以卷面考试检验学生的方式,往往不能判断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所必备的基本科研素质,不能有效地选拔合格和优秀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使得研究生导师可能招不到合适的学生。清华大学陈丹青教授的愤然辞职,清华大学法学专家贺卫方教授、浙江大学历史系包伟民教授先后发表罢招研究生的声明,便是对这种制度的最直接抗议。

程序正义与社会公平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环节的重要一环,它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招研究生素质的高低,更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成败。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其中的潜规则,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严厉批评,使得公众对高校怀有相当的不公正感;社会学家的研究也显示,中国社会分层日益固定化,社会流动有减少的趋势,甚至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上层居优、权势者居优。在这种压力下,要如何选择招生方式,是一种更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方式,还是一种更能保障社会公正与社会流动的方式?当这二者不完全一致时,选择何种招生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北大校长许智宏曾对“取消研究生考试”发出接二连三的呼吁,他在公开的演讲中,指出:从培养人才角度考虑,应该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

站在高校学术建设的立场上看待研究生入学考试,现行研究生选拔机制过于僵化,把许多有研究才能的人拒之门外,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厉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取消现行的研究生考试,就必须考虑一个更广阔也更重要的公平问题。

研究生招生考试纵有千般不是,但却“程序正义”——研究生笔试的分数线一旦确定,就成为无法通融的硬性标准;在这道门槛前,人人平等。这一程序,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暗箱操作者的难度与成本,从而保障了普通考生的公平竞争权。而一旦取消入学考试,这道程序也将随之消失,到时候,又用什么来维护普通考生的权益?

对接大部分人来说,受教育是改变个人地位的惟一途径。现今中国的社会已经日益变成了一个赢者通吃的社会,不成功的人或在底层生活的人正在丧失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惟有想办法挤进上层。于是,底层社会的莘莘学子们,纷纷踏上考研这条路。虽然现行研究生考试选拔出来的考生,可能不是最优秀的研究人才,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这个社会事实:没有什么背景的广大平民子弟,就是通过研究生考试这个公开竞争的平台,获取改变命运的机会。考试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选拔优秀学生,还在于维系社会公正和社会流动。

取消入学考试,也不意味着任何想读研究生的人都可以读研究生。先前考试是一个门槛,这个门槛一旦取消,新的门槛自然马上会涌现出来。区别只在于,考试的门槛尚有国家教育部门的监管,而新的门槛可能完全在高校自身的掌控之中。那么,高校会选择什么样的门槛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呢?能否做到考試制度一样的公平?在考试制度下,招生丑闻尚且不断;考试一旦取消,高校马上就能“洁身自好”?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不现实的,唯有在现行的基础上改革,以期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和正义。

优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是更合适的选择

“取消”过于刺激,社会比较倾向于“改革”。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使大学招生和研究生招生更科学,关键是能够选拔出有创造力的人才,更能体现实质的正义。

要减少这种僵化的全国统考的弊端,首先高校必须拥有自主权。与本科阶段通才教育目的不一样,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和研究所为了学术科研梯队建设而选拔一批优秀的本科生继续深造,因此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应该是由研究单位根据自身需要确立招生人数和招生标准的。

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院系有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其吸引力也源自于此。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是高校借以保持和发展自身学术优势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教师有兴趣通过自主命题的考试为他所擅长的领域延揽人才,另一方面,有志于从事某学科或专业研究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选择报考学校、专业和导师来实现自己的志向。

其次,研究生招生的考试内容必须改进。作为选拔高级人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理应放在考生专业知识的考察上,应当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可以减少一门基础课,增加一门专业课。目前的考试形势下,由于学科基础知识和记忆能力已有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来衡量,专业课命题应该取消那些死记硬背的所谓客观题型,并废除让阅卷教师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答案评分的做法。在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标准化和论述题答案的标准化,不但影响了学术人才的选拔,还严重地威胁着本科教学,事实上已经把本科教育变成了“高中后”教育。而且对于统考科目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应当有一个恰当的调整。要改变目前考研很大一部分是考政治和英语,专业课形同虚设的局面,必须降低统考科目的试题难度,与专业课试题难易程度保持一致,达到真正测验考生基础科目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目的。

再者,减少对考试分数线的限制,增加导师的灵活性,也是选拔人才的需要。

对于招生单位来说,能否录取到真正具有培养潜力的考生一方面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上线生源进行挑选,另一方面在于那些专业素质好、具有创新潜力和培养前途的考生能否上线。这就需要大幅降低每年的全国最低录取控制线,增加上线考生的相对比例,让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考生,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足够的专业知识深度,但公共课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斜的学生,拥有更多机会。

而公共课的分数线更应该根据不同专业来划分,例如国际私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国历史、外国哲学、外国文学等涉外科目和计算机等发展速度快的理工农医专业规定一个较高的外语分数线,数理类专业规定一个较高的逻辑分数线,艺术、体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规定一个较低的外语分数线,艺术、文学、体育规定一个较低的逻辑分数线。让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能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来学习外语,真正达到学术应用水平。

篇5:中职自主招生条件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不同的招生对象确定不同的考试内容。综合文化考试统一在4月19日进行,考生在所报考的高职院校参加考试。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职自主招生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具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

(2)所学专业与招生专业大类对应,并取得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优秀奖以上奖励,或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

(3)身体健康。

2、具有户籍的中职毕业,并有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

(1)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年龄25周岁以下;

(2)具有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从业岗位与报考专业属于同一专业类别,并有两年以上社会实践经验;

(3)身体健康。

3、考生报考专业需与中职就读专业或从业岗位属于同一专业类别。

篇6:高考自主招生条件

初次面对孩子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的把关,家长却在面对繁杂的信息资料填写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在这纷繁的信息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关于竞赛奖项了。

竞赛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性竞赛,也可称为学科竞赛。

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向学生提出了五大类学科竞赛成绩的要求。所谓五大类学科竞赛,就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的全国竞赛。这与教育部对保送生资格界定所要求的学科竞赛成绩一致,只是高校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比如获得全国三等奖以上或者省市的二、三等奖。

另一类是软性竞赛,也可称为非学科综合能力竞赛,比如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才艺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技能大赛等。这些竞赛可以反映出一名同学的综合素质情况,也受到高校的重视。

二、学科特长竞赛奖项有哪些?

所谓“奖项在手,天下我有”,可您的奖项到底是不是高校自

主招生所关注的呢?以下这些是必备的:

1.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联赛CMO

2.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PhO

3.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CBO

4.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5.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6.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7.“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8.语文周报杯全国作文大赛

提醒大家,如果在以上几项项全国性学科特长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你将为自主招生资格工作拿下重要一筹,因为获得了以上奖项足以证明你具备名牌高校所希望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

三、科技创新、专利类奖项是啥?

如果有同学家长说,我真的在数学、物理、语文、英语、化学等等这些学科上没有能够获得足够有含金量的奖项,而且学科上也没有很多优势,那么该怎么办?除了学科竞赛这个必备条件之外,科技创新、专利发明等等关键词也频频出现在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

我们梳理发现,90所高校中有大约七成高校提及“专利”“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等字眼。建议你可以报名参加一些科技类竞赛、机器人类竞赛或者申请专利。并争取获得全国性奖项,拥有了

这些奖项或专利你可以证明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潜质!高校也是非常欢迎你的报名的!

关于科技类竞赛活动建议参加以下五类:

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3.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

4.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5.全国机器人大赛

四、省级期刊发表作品容易吗?

如果你在学科特长类竞赛、科技创新类竞赛都毫无斩获那么别着急!你还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或者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来获得报名资格!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在报名条件中都有对发论文的一些要求。

篇7:研究生招生条件

教育部发出通知允许20部分高校“招生联考”

年高校自主招生要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当倾斜,允许部分试点高校探索完善自主考核中的笔试部分联考。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部署2012年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

在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这份通知中写着:“根据通知,试点高校将事前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在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申请考生时,应向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地区或中学、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等适当倾斜。”

通知还明确:由试点高校自主负责学校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确保良好的考风考纪。“部分试点高校将继续探索完善自主考核中的笔试部分联考。为减少对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高校考核时间安排在2012年春节国家规定的全国放假日之后。”

本地高校连线

华工自主招生方案月底公布

本地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刚收到教育部通知,本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正在制定中。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志新谈到,政策向农村学生倾斜,其实是教育部一直强调的精神。“高校在制定自主招生考试方案时,肯定都会考虑。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预案,当中也体现了这个精神。华工的自主招生方案预计就这个月月底公布。”(黄茜)

广州高考考生下月网上报名

昨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广州市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和建档工作的通知》,明确2012年高考报名的相关事宜。广州市高考报名时间安排在12月1日~12月9日进行。

其中,报名点组织考生采集身份信息、派发高考考生号和电子摄像时间为:11月25日~12月6日;考生网上预报名时间为:12月1日~12月6日17时30分;考生网上确认报名信息时间为:12月6日~12月9日17时30分。(记者 黄茜 谢绮珊)

高校专业就业率连续

两年低于60%将停招

教育部近日下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通知特别强调高校中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记者获悉,早在,广东就已将专业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尽管曾有高校专业因就业率过低被限招,但专业停招则基本没有。多家高校就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率不低于60%要求相对不高,完成起来难度不大。

教育部近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人关注的是,《通知》将就业率与专业招生计划相挂钩,提出专业就业率容忍线。“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对广东院校影响

本科院校:要求不高完成难度不大

记者随后采访多家本科高校招生办负责人。他们都表示,这一规定尽管有明确的数字要求,但其实对本学校专业设置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中大招办副主任王尔新说,中山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是常设专业,就业率不可能低于60%。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就业处处长吴斌说,广东届毕业生就业率94%以上,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也超过70%,60%的就业率意味着“不及格”,“对广东高校来说,这样的要求不会太难达到”。吴斌透露,广东会有省内的专业就业率排名,对排名较为靠后学校的专业,实行限招。“相关部门在审批学校招生计划时会减少招生人数,但没听说哪个学校的专业被停招。”

独立学院:善于见就业“风”使招生“舵”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一所民办的独立学院。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宁佳英直言:“对我们民办高校来说,招生与就业的关系更紧密,我们根据就业率来调整专 业设置的机制更加灵活。如果我们就业搞得不好,学生没有人要,或者总是“高层次学习、低层次就业”,就没有人愿意来读了!”

网友热评专业退出制

担忧催生又一轮“被就业”风潮

“高校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60%专业将停招”新闻一出,在网上就引起了热烈讨论。

网友“矮母涕”说:“就业率有什么用?临毕业学校就给联系单位,不管去不去都给你签一个。实在找不到的就直接给你报参军,结果年年就业率是100%。”

网友“爱梅子的猪”说:“哥当年毕业的时候就找校门口米粉店老板帮忙被就业的。”

网友“比卢普斯0”说:“知识为什么要跟就业率挂钩?难道就业率高了,就是好的,就业率低的,人类就不用学了?那在西方很火、可在中国很冷门的哲学情何以堪啊!西方用哲学武装自己,我们用就业率来衡量一切,而且这就业率都是假的。” (记者徐静 黄茜)

篇8:研究生招生条件

一、影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因素

1. 国家对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的制度规定。

(1) 招生条件过度强调学士学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 一所高校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 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10%。按此规定, 一所高校录取10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只能有10名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而现实情况是, 大量已经参加多年工作并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拿到本科学历的工程师们, 由于曾一直处于精英化的大学教育时期, 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但他们工作出色, 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问题, 希望继续深造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由于10%的条件限制, 使得无学士学位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大大高于有学士学位的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这些考生没有拿到学士学位并不代表他们的理论水平或者工程实践能力差, 事实恰恰相反, 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而且在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在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 录取分数线单一, 对不同地区没有区别对待。在职工程硕士采取的是统一划线, 对西部地区没有区别, 仅在文件中规定“新疆、西藏地区不参加GCT成绩百分位排序”。培养在职研究生, 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 是提高当地人员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统一划定一条线, 而且分数线一直偏低, 导致在职研究生的质量很难保证。 (3) 允许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人员。国家允许高校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的考生降低了在职研究生的招收质量。虽然国家对高校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的考生数量有具体规定, 并且区分了西部高校、西部考生以及不同工程领域给予了不同的招生名额, 但是, GCT考试成绩百分位30%以下的分数过低, 400分的总分, 后30%的分数一般在180分以下。如果录取如此低分考生, 质量确实难以保证。

2. 在职工程硕士生源组织的力度和政策。

我们强调在职工程硕士的招生质量, 生源的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组织好的生源才能有效的进行学员的选择, 从而保证招生的质量。影响一个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一个学校的声誉、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质量等都影响到考生对一个学校的选择;学校的各项政策也会影响到师生员工对组织好生源的积极性等。

3. 国家联考和学校专业课笔试与面试的水平。

要保证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 科学的选拔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试题目的难易度、灵活度, 面试题目的难度、面试技巧的把握都将影响到对在职工程硕士的选择。国家和学校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寻求合理的适度的测试方式。

二、实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的保障措施

影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主要从招生方面探讨保障工程硕士质量的方法。

1. 树立全方位的招生理念。

(1) 以追求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为目标。要树立全面的招生理念, 以高质量为目标。不能片面追求招生数量, 忽视招生的质量。学校的声誉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培养出社会评价度很高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在职员工报考。 (2) 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 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积极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寻求高质量生源。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该高校六十多年来培养的大量人才分布在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和大型通信企业, 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 使企业对员工知识更新要求越来越高, 要利用这些校友资源, 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人才, 一方面扩大高校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源。 (3) 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用人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在考虑扩大工程硕士生源的基础上, 也要从用人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入手, 为企业考虑, 将科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合作, 还要考虑毕业生的分配和科研项目等各方面合作, 要和企业建立良性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 (4) 真正为在职工程硕士考虑, 实现研究生个人发展的最大化。在办学理念中, 要考虑学校、企业, 同时也要考虑工程硕士本人的利益, 要实现研究生个人发展的最大化。不仅使他们真正学习到知识, 拿到硕士学位, 而且尽量不影响他们的工作, 减少学员的费用, 减轻学员物质方面的压力。

2. 展开招生宣传, 运用多种途径寻求高质量生源。

目前各学校在优秀生源争夺方面竞争激烈, 但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出, 并不是工程硕士的市场已经处于饱和, 生源问题的症结在于社会需求处于潜在状态, 需要有效的强化和激活。“据推算, 目前全国有56.4万名高校教师以及约130万名研究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不具备研究生学历。预计其中将有相当部分的人将通过非全日制的形式提高学历层次, 仅此两项就可以在2015年前每年稳定地提供10万名左右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社会的潜在需求。 (1) 扩大招生宣传对象的范围。对南京邮电大学而言, 要从电信、移动公司等运营商向开发商等公司扩张。目前南京邮电大学的生源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等运营商, 还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集中在中兴、华为等开发商, 所以要扩大招生宣传的范围。 (2) 扩大招生宣传者的范围。做好招生宣传不仅是招生部门的事情, 也是全校的事情, 要形成人人抓生源, 人人关注招生质量的问题。学校出台相关政策, 让学校教工利用自己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包括在职研究生的培养。 (3) 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 扩大学校的特色宣传。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该校是以工学为主体, 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江苏省属重点高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内涵之一, 正好抓住社会发展机遇和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特色, 吸引信息领域的有志之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4) 利用优质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做宣传。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指标。南京邮电大学非常重视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集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为工程硕士研究生讲授课程、指导论文。必须让考生了解学校培养的质量, 才能吸引到优质的生源。

3. 作好入学前考试选拔工作。

入学前考试选拔工作是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环节, 是保证招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必须注重选拔质量, 对参与招生选拔的老师进行高标准筛选, 同时定期培训, 形成一直有丰富经验的面试团队。

4. 国家对在职工程硕士招生制度做必要的改革。

国家的招生制度是方向指挥棒, 决定着招生的范围和规则。国务院学位办正在酝酿在职工程硕士招生改革工作, 应在学位设限、分区对待以及成绩限定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如: (1) 区别东西部地区分开确定分数线, 同时根据每年考试的情况, 在现有基础上, 适当提高分数线。 (2) 取消录取GCT成绩后30%考生的情况。

摘要: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扩招,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稳定在职工程硕士招生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招生质量各因素的前提下, 探讨了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程硕士,招生,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时伟.数量与质量关系辩证法——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11) .

[2]张卫刚, 等.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 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A].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进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51.

[3]王万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 .

上一篇:奇书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总结材料下一篇:岳普湖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信贷业务的策略研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