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2024-04-10

送培到县心得体会(共8篇)

篇1: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送培到县”听课心得

2012年10月9日实验中学

河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鹏影

听课心得

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初中数学科”送培到县“活动,于2012年10月9日在伊通实验中学召开,初中的全体数学教师出席。通过此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第一节是我县名师李玉清老师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节是公主岭怀德一中的名师吴珂艳老师讲的《算数平方根》,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两节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李玉清老师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李玉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两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李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他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大漠孤烟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体验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几种关系,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三、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

四.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五、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短短的两节可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2: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新民中学 薛德超

2013年3月18日,我到盘县第七中学观摩了一堂英语教学课,此次观摩使我受益匪浅。刘老师的课,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颗热忱的教育事业心。就此,我简单的说一说我此次的观摩收获

我观看了刘老师的精湛展示,深感惊心的震动;刘老师流畅的英语口语、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课件,无一不让我钦佩;特别是全英式的课堂教学,博得全场的阵阵掌声。使我我深感自己的各个环节与她们们相差太远,所以我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我更要潜心学习,争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今后的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这节观摩课,这一节课是借八中学生上课,在上课之前,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作秀时间,只有短暂的问候式沟通,新教师对新学生的互动,精妙绝伦,真让所有在场听课的教师们惊叹不已。除了刘老师标准的口语贯穿于课堂始终外;环环都引人入胜;又可为波澜壮阔、起伏叠荡。刘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是无比高超,每个环节都自然贴切、游刃有余。着实令人钦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实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开展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的宗旨,特别是英语学科,只有运用,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学生们真正进入会话的实际过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进行表演,可见交际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学到了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们要结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参差的学习情况等客观实际,进行精心的预设和灵活的调控课堂的实际生成,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整节课都让我倍感精彩与惊叹,刘婷婷老师精湛的讲解让我钦佩万分;巧妙的游戏穿插更迎来阵阵掌声和惊叹、喝彩声;绝妙的音标教学更是恰到好处„总的来说,观摩课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同时它又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站在另一个高度思考教与学的奥秘,让我看到新的进攻方向,我感谢这次的观摩课为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使我更加会审视自己的每一节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同时我还要结合我的学生现状,灵活的进行教学,对症下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携起手来共创新时代的新的教学篇章!

新民中学 薛德超

2013-3-20

2013年3月18日盘县七中“送培到县、科技助教”观摩心得体会

新民中学 薛德超

篇3:“送培到县”项目走进沅陵

1日上午8:00,在百年名校的沅陵一中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研究员贾腊生,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罗宏忠等出席。县政府主任督学瞿东升主持开幕式。

“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来自永州市东安县以大盛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才有作《拄着拐杖上讲台》师德报告,讲述了他2000年因公致残后,拄着拐杖上讲台,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满腔热忱地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感人事迹。来自娄底市双峰县三塘铺镇中学的特岗教师陈倩倩的《麦田守望者》报告,与在座老师分享了她2011年从怀化学院毕业后,放弃江苏徐州城市生活,心甘情愿在大山深处守候一群纯真的孩子的动人故事。长沙市明德中学团委副书记、长沙市“优秀青年教师岗位能手”阳淼老师作的《为幸福而教》则结合她个人的成长经历,提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为幸福而教的三个“坚”字: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乐观的暗示,坚忍淡定的经历,给老师们呈现了一幅师德楷模图。

篇4: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于周末,为期两天的培训已经结束。此次培训时长虽短,但之于我,一两点收获还是有的。

此次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版块:一是师德演讲,二是名师送课。师德演讲其意在师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于精神上来了一次洗涤。而名师送课也为我们中小学老师提供了一次向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技能上做了一次提升。

在师德演讲期间,每一位老师的精彩演讲都洗刷着我倦怠的心灵。他们把自身不平凡的经历,化作最朴实的语言,或娓娓道来,或慷慨陈词。11年入职的异地特岗教师陈倩倩,用她的实际经历演绎了现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她的言语和她的行动告诉了我,什么叫做真正的做一行爱一行。而李远护、陈文鸿老师用他们的大爱再一次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年逾五十的李老师,用她母爱般的慈爱之心守护了一颗年轻的生命。而身处特殊学校的普通老师陈文鸿,则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关怀带进了一个个无声的世界。是的,他们都是平凡的老师,同样的,他们也都是不平凡的老师。

当然,在名师送课环节,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都很精彩纷呈。更可贵的是,课后的专家点评,给人的感觉犹如醍醐灌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两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下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老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篇5:送培到县科技助教活动致辞

尊敬的北京东方时代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泉先生,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教研部王丽主任,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

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在喀左县第三初中,十分欣喜地拉开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联合北京东方时代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的“送教到县、科技助教”喀左行活动的帷幕。在此,我受乌局长委托,代表喀左县教育局对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北京东方时代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关心、关怀喀左的英语教育事业、给我县英语教师捐赠教学设备的善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专家名师不辞辛苦传经送宝、对各位校长和全体参训教师按时到会、认真听会表示由衷的敬意!

喀左,古之利州,三省通衢;今朝喀左,辽西明珠,塞外水城;紫陶之都,金鼎之地,龙乡水韵,养生田园,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双高普九达标县,一顶顶金色的桂冠,将“塞外水城、龙乡喀左”辉映得色彩斑斓、辉煌绚丽。喀左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更有着党委政府尊师重教和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优良传统,也才有了我们如今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强教育的基础和底蕴。

如今,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县义务教育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教育前瞻城市的差距,尽快解决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最大努力提

高我们的施教能力和施教水平,我们十分迫切、万分需要得到专家的引领和名师的示范。

一会捐赠仪式结束后将要有专家、名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在此,希望全体参训教师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观摩教学并做好记录,认真学习并吸纳专家的宝贵经验,将各位专家和名师的理论指导与教学经验带回学校,让更多的师生受益,力争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也希望我们各位英语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反思,进一步锤炼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注重营造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氛围,注重教与学活动比例的合理分配,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充分领会并正确运用新课程提倡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好现代教学工具,潜心研究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英语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希望我们各位老师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努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我们相信“送培到县、科技助教”喀左行活动,一定会大大提升喀左英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水平,一定会给喀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篇6: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秋光渡泠水,暖日融九疑。2014年10月18日下午到19日上午,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报告厅,座无虚席,全县53所完全小学的465位数学教师,欣幸享用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名特优教师团队送来的教育培训大餐。整个“送培到县”活动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名师送课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课改的诱人图景;二是专家点评指出了部分数学教师修养不足,指引着我们今后教学制高点;三是参培教师的现场感言与参培小结,反映“送培到县”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篇7: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专家老师们精彩的演说、先进的理念、精彩的解疑方法, 令我如饮甘露一般满足、舒畅! 授课老师们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更让我顿悟: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一、 挖掘生活素材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首优美的乐曲的话,那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这几堂观摩课中,老师们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到现实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注重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或教学活动,抓住学生的“童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名师旷海滨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老师所住的宾馆是哪儿? ”(课件一点一点出示民族宾馆图标志,再到字母标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主题,并且旷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猜老师年龄和可能是兄妹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 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更具体、更富有情趣了。还有湖南省龙山县第四小学梁春慧老师《秒的认识》示范课中,她课前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再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入新课,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先声夺人之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交通工具、计算机和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精彩画面等,把学生带入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1秒”的价值,并自然地渗透了爱惜时间等品德教育。

二、 通过动手实践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思想方法和良好习惯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湖南省龙山县第一小学陈勇老师和名师何亩文老师执教的是同课异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虽是同一个内容,但在具体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各具特色。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三放三收”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她让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下,提出要求,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周长。根据一个针对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的学具,通过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操作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计算面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大胆猜测, 这就是所谓的“放”。接着把学生自主探究中猜测的信息资源收集上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组内讨论,对比分析和尝试验证猜测结果,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收”。何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实践探索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地获取新知,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不仅重视了学生操作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肯动脑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胡美容老师《植树问题》一课中,她把容易混淆的植树间隔问题(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不栽)进行简单化,先把它们都考虑成两端都栽树的一般情况,再进行特殊处理,巧妙地把内容融汇于一节课里。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充分经历了一次“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思维之旅。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的。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认识百分数》一课中,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源:饮料瓶、药瓶、零食袋……将一些数据作为实实在在的素材进行教学,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既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感受到它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旷老师、胡老师和陈老师, 他们在练习中设计的课外拓展题,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注重表扬赏识学生,创设轻松课堂

回眸几位名师与学生的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学生的心理磁场,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这些名师的教学语言都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他们把教学的知识基础、基本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自然默契的师生对话,形成了独特的智慧课堂,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我很赞同旷老师表扬学生的方式,他一般不会直接表扬,而是通过带有哲理性的肯定语气来引导。如一名同学做数学题目用多种方法做对了,他说:“谁的知识掌握多些,谁的选择性就更大,知识是息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名同学做错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一个都是探索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科学探索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表扬和赏识使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五、 打造高效课堂, 教好每个孩子

听专家、名师的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们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8: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案例一 (本人的)

师:如何画一个和这幅图全等的三角形? (随手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即至少需要多少组边或角相等?

引导学生讨论, 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需要两个条件就可以了。如一对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

师: (我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直接反驳) 你们看这样两个三角形虽然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了, 它们全等吗? (学生摇头)

生2:三个条件就可以了, 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师: (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小的等边三角形) 你看这两个三角形虽然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它们难道全等吗? (学生又摇头)

生3:三个条件就行, 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师: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呢?还是两边和它的其中一条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呢?

生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师:好,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两边和它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P111)

……

案例二 (沈瑜, 全国好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生 (齐) :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师: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反过来, 两个三角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即它们至少多少组边或角分别相等时就全等呢?

(学生小声议论, 有的说一组边相等, 有的说三对角相等……)

师:我们能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研究呢?也就是说给它们分分类好吗?我们先从一个条件入手再研究二个条件、三个条件可以吗?

生 (齐) :可以。

师:那么满足一个条件有几种情况? (板书)

生1:一组边对应相等。

生2:一对角对应相等。

师:只有一个条件可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举例说明只有一个条件是不行的。 (学生从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

师:刚才我们用熟悉的三角板方法说明一个条件不可以, 那两个条件总算可以吧!那两个条件又可以分哪几种情况呢?

生1:一边一角相等。

生2:两对角相等。

生3:两组边相等。

师: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吗?

学生思考。

生1:用手中的三角板反驳。

生2:用教具 (大三角板) 有外侧和内侧,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

生3:画图。

师:既然两个条件和一个条件也不一定行, 那我们就可以升级为三个条件可以了吧?那三个条件可以分为几类?

生:两边一角、两角一边、边边边、角角角。

师:你最先排除这个三个条件的哪一个?

(学生思考一会儿)

生:三个角都相等的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用教具 (大三角板) 有外侧和内侧, 这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但它们就不是全等三角形。

师:两边一角。又可以分为几类呢?

生:两边和它的夹角, 两边和它的一边所对应的角。

师:两角一边又可以分为几类呢?

生:分为两角和它的夹边, 两角和它的一角所对应的边。

师: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这堂课只对两边和它的夹角进行研究好吗?

……

以上两个案例, 都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一堂课, 但我与名师在切入的角度不同, 也就是说我们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案例一是我站在教材的高度去教数学, 唯恐讲不完教材, 该学生探索的, 我就包办代替, 虽然课堂表面上如同“行云流水”, 但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层面上还只停留在低级阶段。而案例二是站在思想方法渗透的层面上, 该名师能够引导学生分类, 关注的不是讲完教材的重点上, 而是学生上完这堂课会获得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关注的是孩子们今后的发展。

案例一, 是我在上课之前, 想到的是该部分内容太多, 哪有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分类, 如果分不好的话, 又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还不如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 直到回答“两边一角”的内容上来, 然后马上组织学生通过剪、观察、猜想等来突破难点。显然, 课堂上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 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 符合新课标理念, 但细想一下, 学生没有在宽松的时间内去掌握其思想方法, 他们不会从最简单的一个条件入手, 然后过渡到三个条件, 也没有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 还是停留在思维混乱的层面上, 以后遇到此种情况, 他们也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繁杂的问题, 更不会去分类研究, 因为这样的课堂已经造就了并且教会了他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习惯。

案例二, 该名师在课堂上不慌不忙地让学生分类, 是因为在他心中有个理念在支撑着, 那就是学生一定要有所发展, 因为在该名师看来, 让学生分类是必须的, 相信学生有能力并且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一定能从最简单的一个条件入手, 然后过渡到三个条件……在该名师的心中, 这个过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分类思想, 因为其知道这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备素质, 这就是名师所站立的高度与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

上一篇:以执着为话题高三作文下一篇:合理化建议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