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静的优美散文

2024-04-23

雪儿静的优美散文(共11篇)

篇1:雪儿静的优美散文

对于雪儿,总有一种特别的依恋。她纯洁飘逸,环绕在我身边,冬日里,给我似水的柔情,——题记

雪儿,作为冬日的精灵,代表寒冷。虽是如此,但我总能感觉到她的善良与温柔。她会触碰在趾间,慢慢融化,融进我的心间抚慰下那受伤的心灵。

记得春日,正是繁花似锦,一种刺玫花扎伤了我,痛进了我的心里。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是陷入魔泽。所谓光明,离我是那么遥远。可是,求生的欲望让我不得不拼命挣扎,为的只是触碰一点光明,可是黑暗终究吞噬着我的灵魂。终于,我放弃了,任由自己活在魔泽之中,不知不觉已至严冬。

一天,雪儿从高空飘落,随着风儿自由来去。偶尔落在我的趾尖,一丝清凉闯入我的心田,问我是谁。我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努力保护着自己。

“我们出去玩好不好。”她问。

“不好,外面有蔷薇,被扎到会痛。”我说。

她摇摇头,强拉着我陪她玩。

她指指天空,说:“你是只鹰,干嘛不飞。”我看看自己受伤的羽翼,只说飞不起来。她一撅嘴飞了去:“你没飞怎么就知道飞不起来呢?”我不由自主地追了上去。她说她很看不起我,因为我是鹰却不会飞。

“飞起来啊!别让我看不起你。”她嘲笑着。我扑腾两下翅膀,好似有风。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是鹰,飞翔是我的本能。

冬就要终了,她耐不住热,就要走了。“谢谢你陪我。”她说。

“你……还会来吗?”我问。

“明年冬季。”她回答。“答应我,别再去那个地方,那里不好玩。”说完倏地消失了,地面上只剩一丝冰凉。

对于那个地方我确实有些留恋,那里是梦——曾经的美好。雪儿走了,可是她的影子却住进了我的心中。平日的晴空,虽说不适合她的存在,却也能看到她的倩影。那不是幻象,那是割舍不掉的情怀。

挨过了草长鹰飞的春,熬过了酷热难耐的夏,看见了硕果累累的秋。我笑笑,冬日的精灵,雪儿就要回来了。

树叶落光了,中原的丘陵上,一片枯败的景象,可是却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仿佛春风再来时,他们就会恢复。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我恐惧地呼唤着雪儿。

对不起!我不能再见到你了。我暗想。

“或许,你不应该这么悲观。看天又寒了,她就快来了。”我心说。

我疲惫地闭上了眼睛,等了这么久,早该累了。我只想老天再多给我些时间,让我再感受一下她的柔情。

她终于来了,依旧飘逸,看了站在树枝上的我,落在我的羽毛上,傻傻地笑着。“你看你,傻站着,跟乌鸦似的。”我有些不高兴,她不笑了。说:“我承认,你比他们大。”这下轮到我笑了,真是被她的天真打败了。

她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是不是愿意跟她一起去最冷的地方。我一下子把她融了,骂她,“你傻啊!我会冻死的。”她无赖地又凝成雪,骨子里透着娇气。“讨厌!不去算了,也不用融我啊!”

我真的还有能力去远方,正想着,一下子栽在地上。她惊恐地看着我,可是也只是看看而已。因为曾经的伤,我已经死了。可是在我闭眼前,却发现雪儿也寂寞。或许,她和我一样,曾经被伤害过。

篇2:雪儿静的优美散文

你,从远古走来。冬日,是你独舞的舞台。在来时的路上,你尽情起舞,翩翩跹跹,洋洋洒洒,尽显精灵之魅;飘落人间,你把用心灵与肉体织成的洁白锦绣,剪作一件无穷大的裙衫,衣兜儿里揣满冬天的童话,披装于山川大地,于是,人间便有了处子般的清纯与洁白。在你大写意的画笔下,一切丑恶与不端,皆被你这洁白的大色调所深埋。因此,冬天的人间,尽显高洁而让人难以忘怀。

在极度深寒的岁月里,你是让人倍觉温馨的六角寒花,昂首绽放,笑傲苍穹;当春天走来的时候,你在喜泣中涅槃,悄无声息,随风而逝,为下一个四季轮回默默地等待。

你走了----

你把泪水赠给了杨柳,于是杨柳枝头便有了二月春风裁出的细叶,细叶中才传出燕子的呢喃,黄莺的歌唱,树下才有了牧童的笛声婉曲,才有了青青原上草,渐行渐远到天涯,牵来相思无尽头……

你走了——

你把泪水赠给了小溪,于是碧草青青的小溪畔便日夜回荡着淙淙的琴韵,鱼儿在琴声中嘻戏,蝶儿在花丛中起舞,少男少女们在琴声中窃窃私语,老人们依闾盼望远游他乡的浪子疲惫的身影……

你走了----

你把泪水赠给了山川大地,于是人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麦苗青青,又有了新一轮的万紫千红。在雁鸣声中,从一颗嫩绿的禾苗开始,大自然的工笔欣然尽染青纱帐,大写意的着色让稻谷金黄,高粱粉红,大豆浑圆,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又可以收获那新一轮的沉甸甸的金黄……

你真的很伟大----

在你到来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你孕育了世界上万物生灵的纯洁,洗涤了凡尘俗世间浪荡不羁的灵魂,重塑了芸芸众生的前世今生,使更多的人因你而获得生命、健康、成长和快乐……

你应该骄傲----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有限的生命却无限的精彩。你美丽如精灵,姗姗而来,悄然而去,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冬天的童话。你仁爱如慈航,温柔如母亲,用一颗乃大的心包容万物,天地之间的生灵都是你的粉丝……

你来也匆匆。

你去也匆匆。

但是,你从来不失约。因此,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便会有无数双期盼的眼神望向苍穹,因为那是你来时的必由之路;而每当你告别的时候,如酥小雨便是万物之情泪。只所以没有嚎啕大哭,那是知道你下一个冬天一定会如约再来。

春的脚步声已响起,你大概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准备上路了吧?

万物希冀你的到来,是因为等待出世的新生命的声声召唤;万物舍得你的离去,是因为急切地想看看你孕育给人间的那个美丽新世界。

你就要走了----

你还会再来----

无论去与来,你都是人间的希望。

篇3:雪儿静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抒情散文雪儿

雪儿,好喜欢这个名字。推开窗看着外面纷飞的白雪,好美好美。记得以前幻想过和心爱的女孩牵着手,走在满地白雪的路上或者在路灯下,把自己衣服拉开,让她靠在自己的胸膛。呵呵!

这场雪,我等了四个多月。当它真的下下来时,那种喜悦,我根本无法言表。幻想终究是幻想,不会实现,为了这场雪,我还特意的买了一把伞,一把七色伞。我只希望在这个下雪的季节可以牵着她的手。她的小手肉肉的,牵在手里好舒服。走在路灯下,漫天下着雪,我们打着七色伞,相依相伴。

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吧!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喜欢一个女生,又喜欢另一个女生。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得到的是无尽的回忆,于对她的愧疚。

有些事,不可能。我却偏偏想得到,最后遍体鳞伤也不想放弃。自己狼狈的回首,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连以前得到的也没有了。

现在敲着电脑记录这些,我以后有时间看吗?不知道,没有人知道。可能我有时间,但不知道你已经遗失到哪里去了!

我想你了,宝宝。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不知道,你现在在家里吗?不知道的太多,希望你过得好好的。安好。

过年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淡!明年就不回来了吧!不管有没有考上大学,我都不会在家里,我说的对吗?考上了,我在外地上大学。考不上,我在外地打工。都不会回来的。我会离开,离开这个我牵挂和伤心的地方,我要飞翔,飞向远方。

今年过年你没有来对吗!事过多年,我依然久久不能忘却。是我的错!你真的好很心。是你让我体会到真爱,那种感觉好好。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过,牛郎和织女愿意为对方去死,笑话他们是不是傻啊!最后遇到你以后才发现那不是傻,当人真的动了情后,真的愿意为对方付出,哪怕是生命也都愿意。谢谢你让我体会到那种感觉,谢谢。

篇5:雪儿的散文

近二三十年,很少能见到雪花飘飘,每年都在期待“雪压冬云白絮飞,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期盼总是随着冬天的远离而成黄粱一梦。不见飞雪飘飘是南方人不能解脱的遗憾,不过如今我虽无缘见到漫天飞舞的飘飘雪,却有缘结识了新浪博友雪飘飘。

那是自己在新浪开博后的十多天,为了找到心仪的博友,便偷闲游走于众多的博客,不经意间的串门走进了“飘飘小屋”,一个似曾相识、典雅清新且充满柔情的空间,她的主人有个令人愉悦的网名“雪飘飘”。于是我把脚印留在她的博客。

几天后,雪飘飘回访并留言:“沿着你留下的脚印,来到了你的家,喜欢你的真诚和友善!我会常来坐坐的,我把你的博客做了链接,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你不会反对吧!希望不会!周末快乐!”

如山涧流泉,似春花初绽,雪儿 的留言使我感动。庆幸自己偶遇这样彬彬有礼、文思飞扬的博友,觉得她才称得上真诚和友善。这从她给文友文章的点评回复中得到印证,从她对新相识博友的热情真挚问候中得到印证。

当时我饶有兴致地做好了与她博客的链接,也就是这一链接,架通了友谊的桥梁,博客就如纽带 连结了远隔万水千山的两个陌生人,于是从陌生走向相识,从相识走向相知,从昨天走到今天……

此后,每上博客,飘飘小屋是我必去的地方,对她的称呼也不自不觉地在变换,从雪飘飘到飘飘,再到如今的雪儿。在她的小屋,我会品读她篇篇情真意切的博文,感受她心灵的脉动,快乐她的快乐,忧伤她的忧伤。

雪儿喜爱旅行,对旅行有独特的见解。她说:“旅行有重要的愈疗作用,能将自己的疲惫化为零,回到自己的原点,找回自己。”从异国威尼斯、法国、德国到澳门,从敦煌莫高窟、湘西凤凰城到南京夫子庙,从黄山、苏州到乌镇……看她的游记,一路美景逶迤,一路阳光心情,谁会不为之感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许正是她睿智的源泉。

雪儿是个恋旧之人,在美容广告漫天飞的年代,她说自己的化妆品竟然十年没换过品牌。但她并不迂腐,善于思辨,说起红颜、蓝颜知己等时尚话题也总是成竹在胸,左右逢源。说实话,孤陋寡闻的我是在雪儿的博客中才第一次听说蓝颜知己。“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蓝颜知己,以男人丰富的心灵去感染你,以男人宽广的胸怀去影响你,你就会渐渐地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狭隘走向宽广、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段颇有理性的话使木讷的我也能开窍。

雪儿是一个尽职善良的母亲,她宝贝的公主时时沐浴着她母爱的光辉。深夜里她为女儿陪读;寒风中她为女儿陪考;午夜的恐惧袭来时,她带着女儿一起挺过;女儿成绩提升时她欣喜不已,波折时又寝食不安。有人戏说,女人是由四份母性、三份长相、二份温柔和一份智力构成的,这无疑说明母性是女人最具女性魅力的人格。这些魅力雪儿她完全占有了,她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充满爱心的母亲。

雪儿是个收藏家,我相信她珍藏着许多甜蜜的故事,因为她总是笑脸灿烂,阳光和煦。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自然也相信雪儿的收藏中也有苦涩的篇章。她的《初恋》写得十分精彩,其中蕴含的味道,就像尚未熟透的青苹果,有点甜,有点酸,还有点涩,会勾起你的回想,让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初恋时光。还有她那篇《那年,丁香花开了》,写得三分含蓄,七分温情,犹看雾中黄山苍松,不得不让你赞叹,让你爱不释卷,以至我从来没见过的五瓣丁香花,也时时在脑海里浮现。我想,收藏家收藏的是藏品,每个藏品就是一段心情,倾注的是一颗痴爱的心。我想,雪儿亦应是这样。

雪儿有炽热的敬业精神。能在一所人才济济的省会知名学校脱颖而出成为中学特级教师,这离不开扎实的业务功底,离不开宁为春泥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离不开年年月月的努力艰辛。正如她说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用自己满腔的热情、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在三尺讲坛之上,谱写教书育人的华美篇章。这一切雪儿都做到了。皇天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她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得到了同行的尊重,得到了学生的爱戴。我想,假如普天下为师者都能如此忠诚于事业,教育的明天必然会充满希望!

凡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人,大都高傲并矫情。与雪儿相识相交,她犹如邻家小妹的质朴纯诚,让我享受了兄长的快乐。说来奇怪,第一次上她博客,感觉她的小屋并不陌生;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涌上来的意识就是似曾相识,宛如再会。我不得不惊诧,难道是半年来的文字交流,已让自己在心底画上了对方的形象,难道这是世间一种不可解释的缘分……

雪儿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她渴望友情,珍惜友情,担心虚拟世界友情的脆弱。她的担心并非多余,在这浮躁的年代,更多的人急功近利,只求物欲,很少考虑精神层面的追求。其实,世事茫茫,未来谁又能预料。我曾给她送上一首《萍聚》歌词:“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不必费心的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对你我来讲已经足够。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我此举只想告诉她:人生苦短,珍爱拥有已经足够……

篇6:静的韵味散文

安静虽属一词,却有着曲径通幽之处,说文解字:女子居于宅中谓之静。所以市井流传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一说。关上门窗,独处一隅,隔开所有的干扰,将自己淹没在清寂的空间,追求心灵的静谧,享受着静的韵味。

静时而如诗,灵动飘逸,婉约柔美。诗人徐志摩别康桥时,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词人李清照苦闷彷徨,误入荷花深处,争渡惊走一团鸥鹭。李煜被俘囚禁日,故国神游时,感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墨香袅袅,诗情画意,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静时而如画,水墨淡彩,美眼润心。春天的骄阳,夏日的清风,秋季的枫叶,寒冬的白雪,时事展示生命的激情,处处洋溢着修养的高雅,却从不肆意地张扬。在冷雨微寒的日子,幽长的小巷,雅致的空间,休闲的竹林,漫道的黄沙,让凄清由指尖缓缓流失,那些曾经快乐与伤怀的细节,在一杯茗茶的功夫,竟显得那么赏心悦目,好似珍藏已久的画卷,淡淡的色彩,烟雨的江南,望眼尽是舒心。

静时而如茶,碧澈通透,清香宜人。调整心态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如品茶,用心去体味,用情来咀嚼,静静地享受,闭目地驰想:入口时苦,到胃时爽。消化后,香入骨髓,通体轻盈。人能原理尘世的喧嚣,保留安乐的静土,聆听鸟语花香,睡卧惊涛拍岸,漫赏云卷云舒,才能洞悉事理,一切世事皆为美文。腹藏师叔有暗香盈袖。

静时而如歌,婉转悠扬,直抵心扉。清寂的`早晨,落寞的黄昏,梧桐的夜雨,和音乐耳鬓厮磨。一句歌词牵动一份念想;一段旋律幻化一款韵致;一首歌曲成全一场梦寐。那些峥嵘的往昔,像流于石上的清泉,让我们击水而歌,拨动心弦;也像一件丝绸质的衣衫,轻如蝉翼,柔如游丝,透过肌肤,直贴心上,说不出的舒敞。

篇7:雪儿静的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8:静的抒情散文

静之予人,有喜有不喜;但谈到静,也许是诸君被城市的繁忙而紧张的生活节奏所苦恼的唯一消遣的对象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快餐文化的世界里,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好像人一天不工作就脱离了这个社会一样,繁华的城市让我们心灵疲惫不堪,而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们迷途而不知返,总感觉这样的日子太过单调,太过烦闷,心中被这个不良的气氛所笼罩,感觉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荒岛,没有出路,海水的围绕让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希望自已能够走出这个圈子,找到一个“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地方,寻求内心的安宁。生活太过单调,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感觉,感到“生无可恋”,这样的人生未免缺乏意义。反之现代社会虽然有一些休闲活动,但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喧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一幅繁华之景。这样的话,就未免失去了初衷,名人效应,名作效应,名声效应,层出不穷;不仅没得到宁静的休闲生活,反而有一次体会了城市生活的喧闹,花费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惹了一身骚,让人实在有点愤怒,可是又无可奈何,心中对于静的向往又多了几分。

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现象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让人左右为难;譬如说当我们坐在公园里静静沉思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人从你身边走过,卿卿我我,吵吵闹闹,烦不胜烦;或者当你正看着一本书时,一个人在你耳边大叫一声,让你本来晴朗的心情顿时变得阴雨连绵,感觉糟透了,或者是当你在郊区散步时,不知道从何处跑过来一张车,在你耳边想着悦耳的嚎叫声,感觉就像鬼哭狼嚎一样,烦死了;这样的事几层出不穷,让心情始终保持一种不爽的状态,对生活感到不满,烦闷,忧愁。感觉这样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还有,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引起争吵,说退一步吧,他又步步紧逼,让人不胜其烦,感觉给脸不要脸,所以不忍的话,又不想因为一点小事破坏了自己的.好心情,所以感觉耳根总是不能清净,心神总是不能宁静;久而久之,心中的隐士情怀越来越强烈,对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生活十分向往。

时时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让人压抑不堪,无可奈何,对这样的生活充满厌倦。心中向往那种静的日子:

静的日子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静的日子是“养花种花,吟诗作对”的日子

静的日子是“竹梅作伴,风月为友”的日子

篇9:我的雪儿抒情散文

为何,你总要涌如今这个时令里,无论我躲藏在哪个角落,都能让我碰见。

然而当你静静地向我走近,我与你的距离仿佛就在这世间消掉落了,所有的担心也消掉不见了,我本是不爱好你如许毫无顾忌地向我走近,你是我生射中最美好的存在,可我却无法去触摸,更不克不及去拥抱你存在的真实,没人会懂得欲罢还休,那种能让人心碎的认为总会环绕在心头,成了我难以释怀的隐痛。

我须要有阳光才能快活的生活,而你只须要严寒,只须要虚无而缥缈的处所把你赡养,或许我本不是同样的人,可却一同走进了这个时令,走进了这个并不属于我们的世界。

固然你在我的世界里是那样的短暂,但在此刻你却给我一个纯粹而安静的世界,一个可以依附妄图和爱的处所。

我知道,你一贯都隐蔽在我的梦里,静静地酝酿着,酝酿着再次走进我的世界,在你即将到来的那一刻,我已清楚地认为到,在那萧瑟的风中正夹着你久违的气味,向我迎面袭来,那躲藏在云层中的你,若隐若现的身影早已在我的视线里挥散不去。

来吧我的雪儿,此刻你是属于我的,无论在我的心里、梦里、或是回想里都邑保存住你美丽的身影,我的身材固然被这雪包裹着,可它倒是雪白的,我的四肢固然已变得僵硬可我的心却加倍的暖和,我知道你将带给我的是这无边的惆怅和冷寂,你独一可以或许赐与的就是你的所有,然而这却让我在你优柔的生射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等待着你的邻近,可心中却又有了些许的担心,那么的遥远的,那么纯粹的你,若何能与我如许的人一同涌如今这个时令。

我虽不克不及拥有你的一切,却可以陪伴你走完这余下的时光,在那满是尘埃的街道上,勾画出快活的模样,在暖和而干净的`窗前描述出壮美的山川、河道、水中的软泥和翻涌的浪花,在枯枝上从新绽放出新的生命和欲望,把丑恶与不幸深深地安葬在雪层下,让这满目苍凉的世界从新妆点起繁华。

我爱你,我的雪儿,假如这爱是一种伤害就让它把我们伤得更深一些吧。我愿敞开我的怀抱,卸下所有的假装,我愿在你的面前赤裸着,如同那新生的婴儿,若你也等待我便把你熔化在我的心海,或是被你彻底冻结,在此刻的柔情中,我会忘记所有苦楚悲哀的滋味。

篇10:树荫里安静的梦散文

鸟儿在叫,它藏在青绿的树叶里,叽叽喳喳在这喧闹的夏里热闹。高高的槐树,一排排笔直的站立在路旁,看来来去去的行人与车辆,看滚滚东去的江水,它同样看着坐在树下的我,我已经坐在这里很久。槐树的上面仿佛就是烈阳,在这盛夏的午后,我唯一需要躲避的热情。但它此时,忘情的燃烧着自己,试图点燃我,怎么可能?我需要的只是,透过树叶的斑驳,而不是直接罩在我身上的阳光。

当我选择坐在树荫下,坐在那块平滑的薄石板上,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选择了宁静的生活,而不是这夏日里的炽烈,我需要的仅仅是跳跃在手掌里的温柔。在夏日里,在树荫下感受着清凉,与夏风相遇也欢喜的日子里。就这样静静地坐一坐,看一看慢慢变老的心。

树荫里遗漏的点点斑驳,在我的周围跳跃,随着风的节奏,变幻着模样,如浸在蜂蜜罐里的樱桃,多而无益,却甜人心底。它们是粉色的泡沫,可以任由我编制美丽的故事,放在风里吹过四季,常伴我左右,不因我年岁增长而离去,也不因我的喜怒无常而变动。那里有我最初的模样,有我最初的愿望,所以,一直会像一首诗一样在那里。

我会站在无数个夏天上,回望那个放在树荫里的梦想,它与高高的槐树一样,笔直的站在路旁,不受尘世的烦扰,不受烈阳的燃烧。它是一颗安静的灵魂,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安放。这一切都经历过炽烈的戳烧,严寒的封冻,还有百花的诱惑,以及看不见尽头的忧伤,才是沸腾过后安静下来的灵魂。这些都经历了,它才会成为下一棵笔直的槐树,它才会变成真正的个体,不因为是我赋予的生命而活跃,只因为,它灵魂里呈现的精彩。

在上一个夏日里,它还是一只是鲜活的狮子,充满生命力与野性。那是,它也像夸父逐日那样勇敢,不顾生活的羁绊,奋力奔跑追逐烈阳,直到河水干枯,才发现生活不过是一条安静的河,索取或者给予,都是一个轻微的动作,并不需要太大的肢体动作。而我们都是那安静河里的一滴水,安静并不是一种环境,它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就像放在窗外的玫瑰,等到花开了,风会把它带给所有人,直到凋零的那一刻。

然而,在这之前,它也曾徜徉过春天里的百花,花太多晃了眼,傻傻站在那里,迷失了很久。然后,它洋溢着热情,尽量拥抱着所有,直到有一天自己主动放手。时间会在无形中教会你如何识别东西,合适就会留下,喜欢的`就会拿在手上,而爱着的往往都放在心里,以为一直用心护着,结果最容易伤害。

这样的心,很容易掉进无尽的忧愁中,像秋天的树叶,黄了就预示着离开。没有比自然而然更容易让人妥协的东西,久了习惯了,也就成了自然。时间开始慢慢结冰,一点一点吞噬最后的呐喊,最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人海里,明明你活着,却是一个在无灵魂的佝偻身子。

篇11:试论林道静的角色实现

一.林道静自我角色的实现

(一) 反抗精神的展现

“《青春之歌》从社会革命的角度出发把家庭作为社会权利结构和政治秩序的缩影来重构。” (颜敏:从自我危机到本体安全,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林道静的出身, 即地主家庭的环境和下层农民母亲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她性格的多重性。在家庭中, 林道静是一个挨打挨骂的角色, 还受到弟弟的欺负, 但“她从来不哭”, “咬紧牙关, 顽强地准备着一切痛苦的袭来”, 终于“小狗似的活下来了”。幼小的林道静心理上便已经懂得了忍辱负重和坚强, 而且深知自己的势单力薄, 她内心里从未放弃过厌恶与仇恨, 与其说她在等待时机, 毋宁说她在等待成长。

学校教育给了林道静一个跳出笼子的机会, 同时, 使得她在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在学校所在的自由天地中, 林道静有了喜好和憧憬, 内心从淡漠变得热情起来。杨沫给故事设定的背景是1931年,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云和事变, 构成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 (修订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106页)

出身的双重性和时代背景下学校社会培养了林道静追求自由和美好的个性, 也塑造了她的个人气质和魅力。在得知养母徐凤英想把她作为摇钱树嫁给胡梦安之后, 其时又从王妈口中知道了生母惨死的实情, 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怨恨离家出走了。显然, 这是受了五四运动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之后, 她的反抗便由内心走向外化。

外化的反抗中“逃”是她的主要方式。她从封建家庭的牢笼中逃出, 是内心积压已久的愤怒与仇恨的爆发, 因此显得比较“彻底”, 不会沦为娜拉的“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她与余永泽恋爱后的通信中写道“我受不了这些污辱, 我又想逃”, 于是, “还没等到放寒假, 就像她从北平逃来北戴河一样, 她又悄然从北戴河逃回了北平。”在她意识到与余永泽思想的分歧后, 她又逃出了“那间给了她幸福又使他无限痛苦的公寓房间”。她走上了现代女性“家庭———社会———国家”的解放之路, 并证明了其合理性。在从事革命工作后, 她也不断逃脱反动敌人的追捕和迫害, 这样的“逃”是革命斗争中积极的反抗。

林道静的“逃”, 有时候也是出于她的脆弱, 显示出无力的退缩。例如在北戴河附近遇见一对凄惨的母子时, 她只能满怀同情与愧疚, “心慌意乱、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杨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她发现了自己的无力和软弱, 只能“逃走”。更为典型的是, 她在遭受初入人世的打击后, 心灰意冷, 起了死意, 希望以此逃离可怕的现实世界。

人格的塑造主要是在童年的家庭环境中, 林道静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追求独立的人格便是如此。她的人格个性在她成为革命者中与她所处的社会角色逐步达成一致、统一为一体。可以说, 林道静“扮演”了革命者角色, 反过来, 革命者角色的行为要求对她的个性人格形成也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

(二) 角色期待中自我价值的实现

林道静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学生时代;第二, 漂泊时期;第三, 革命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漂泊时期, 林道静陷入了一种悲天悯人和郁郁寡欢的情绪中。她对未来与自己不抱希望, 其间有过自杀的念头, 和余永泽的初恋也没有能够冲淡她内心的阴暗感觉。作者此时着力表现林道静内心的麻木、衰颓, 更多的是为了说明此时的她还处于迷茫状态, 为后文埋下伏笔。究其原因, 林道静的阴暗与苦闷来自她“不愿马马虎虎地活着”, 但又不得不如此。她对生活有一种追求, “我常想起高尔基的一句话:‘最光荣伟大的职务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为了保持人的尊严, 我不愿马马虎虎地活在世上。”

米德的人际交流理论中认为自我是由“主我”与“客我”共同构成的, 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 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作出反应。以此看林道静这一人物, 在她的内心, 存在一个有组织的“客我”, “客我”所代表的价值观———“做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 (即现代女性的个性人格) 受她所信仰, 此时“主我”对此作出反应———认同、信仰并作出相应于该价值观的准备, 这使得林道静虽然陷于阴郁但还有走出去的可能。林道静的这一价值观使她清醒认识到自己与余永泽的爱情束缚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她在努力改变现状, 想改变在小公寓中不独立的自我, 可是在外求职的碰壁、受辱又逼回了她, 这一切使她更加苦闷。卢嘉川及爱国青年集会, 引发了林道静更深的自我反思与对出路的思索, 她认为他们寻找祖国出路的热情是在“引人过真正的生活”。对共产主义渐渐形成的向往使她走向了与余永泽完全不同的道路, 她的选择离开更多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革命者的林道静受两大方面影响:“过真正生活”的价值观和“像火一样”的性格。她的心中装着“覆巢之下安得完卵”的思想, 但革命事业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中, 也成为实现独立人格的出路, 她为革命斗争为国家争取出路, 也是为自己寻找出路。

二.林道静社会角色的实现

米德认为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反省的能力, 但群体现象又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之上, 甚至在个人心态行为之前而存在的。在自我中, “客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成员, 并因而代表着该群体的价值观, 代表着该群体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经验,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主我”的反应包括适应性变化, 不过适应性变化不仅影响自我而且影响帮助构成自我的社会环境。

林道静社会角色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客我”代表的价值观的实现, 相应的, 这刺激了她“主我”的价值观实现, 从而影响其自我及所在群体。《青春之歌》为林道静社会角色实现设定的社会群体———共产党所建立起的抗日民族战线。林道静社会角色定型于她进入革命之时, 在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典型的优秀共产党员影响下, 她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杨沫创作《青春之歌》的深在动力,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逃避过去的束缚和敞开未来的机遇, 确立合理稳定的自我认同感, 并且能在人的存在意义上与他人沟通, 从而获得个人的本体安全。” (颜敏:从自我危机到本体安全,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第21-28页) 用社会心理学分析, 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中有两种团体, 一种是心理团体, 一种是具体存在的团体。林道静与余永泽组成小家庭时, 基于一定的依耐性、相似性组成一个团体, 余永泽男权思想对林道静的束缚造成了她归属感不强致使小家庭最终瓦解, 林道静自我期待与现实中的家庭主妇角色形成落差也把她推到了一个“绝路”上去。第二个团体 (共产党所代表的革命战线) 更具吸引力, 确切来说, 林道静的自我价值能在其中实现, 她的个体态度在向其靠拢时, 也逐步与个体内在的价值观系统整合为一。林道静从最初接触到加入共产党, 作为社会实体的共产党所代表的革命战线满足了她的各种心理需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归属需要; (2) 自我认同和自尊需要:林道静个人价值和立场的实现; (3) 证实和建立社会现实性需要:共产主义建立的革命开展方式等的观念和要求; (4) 感到安全和相互支持以控制焦虑、减少不确定性的需要:革命者们及其生活方式在林道静的心中构成了一个心理实体, 让她感到安全和相互支持, 减少了其内心长久的焦虑、迷茫、阴郁和对人生的不确定; (5) 团体对其成员起着问题解决者的作用:林道静的几个革命导师。

林道静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她成长的三大阶段中实现, 并真正融合, 达到了“主我”与“客我”的统一。这一历程反映着她的“成长史”, 角色实现和“成长史”两者进行着相互的隐喻和影响。如果说林道静是杨沫为了符合当时的主流而进行的“重构”, 是书写的一个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的案例典型, 未免轻视了《青春之歌》文本的现实性。《青春之歌》从革命、政治、文化、爱情几大方面叙事, 在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实现中, 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沫:青春之歌[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修订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乔治·H·米德著, 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编.

[4]M·艾森克主编, 阎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儿静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片片雪儿迎春来散文04-25

写给雪儿的一封信爱情散文05-04

雪儿教案05-02

雪儿课件范文05-17

雪儿精品教案04-28

雪儿阅读答案范文06-02

雪儿优秀作文04-28

《雪儿》教学设计05-01

重见雪儿300字作文05-01

雪儿说课稿范文05-22

上一篇:药品销售年终总结报告下一篇:《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