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2024-04-19

“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共10篇)

篇1:“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张仲景国医学院

快 乐 起 航 活 动 方 案

张仲景国医学院

心理部 10级心理班长 2010年9月15日

活动总结

虽然“快乐起航”的活动很短暂,参加的班级也只有10级的本科班。但是活动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生通过此次活动,在快乐中尽快的熟悉了大家,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此次活动得到了国医学院分团委和心理部的大力支持。为此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三个本科班分开进行,通过活动前的观察我们12号上午先在表现较为活跃的护理班展开了我们的活动,下午我们的工作人员分成两批分别组织中医班和中药班同时展开活动。

从一天活动的整体来看,三个班的同学在活动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拘谨,不过,随着活动的深入大部分同学都敞开心扉尽情的融入到集体中。

活动开始先通过“松鼠搬家”,“无家可归”等破冰游戏使同学们很快打成一片,很大程度的消除了大家之间的隔膜。

活动中主持人穿插了一系列的才艺展示等节目,并充分的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人际大转盘游戏中,因为人数过多,同学都分为2组,结果声音太大,彼此打扰到另一组游戏,使游戏现场有点嘈杂。不过正是这嘈杂声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一天的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在集体活动时单独在做自己的事;有些同学在和异性交流时太过羞涩等

总的来说,此次活动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大家到最后依依不舍,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很快的融入到大学中来,真正的适应大学生活。

张仲景国医学院

心理部 10级心理班长 2010年9月15日

篇2:“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为了帮助广大09级的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尽早地融入心理协会这个集体,同时也借此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协会于2009年11月1日上午9点在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北区操场,开展了“心理协会09级新生素质拓展活动”。此次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户外集体游戏来增进新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营造和谐融洽的协会氛围,以及培养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去面对之后的大学生活。

现在,将活动的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一、活动过程:首先,为了消除大家对陌生环境的隔阂,迅速进入游戏的气氛中来,活动以游戏“我的名片”展开破冰之旅。在第一个游戏中,大家被分成了四个团队。在经过一番介绍和相互了解之后,大家再游戏中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其次,接下来的几个游戏分别是 “以讹传讹”,“信任之旅”,“结人结”和“图画接力赛”。通过这几个游戏,不仅使整个活动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并且在游戏中通过助人与被人帮助的体验,让大家增加了互相的信任与接纳,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同时“画图接力赛”的游戏还充分发挥出了大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整个新生素质拓展活动以歌曲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结束。最后的合唱,不仅让活动达到了高潮,也让参与的每一个人充分体验到了心协家文化的温暖,增进了大家对协会的感情。

二、活动效果: 此次新生素质拓展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游戏中增进了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消除了大家对陌生环境的隔阂,培养了大家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家能过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和进行之后的社团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主要是取决于我们积极而充分的准备和协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领导们的深切关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经验总结:

1、在活动开始进行的过程中有一点混乱,有些同学没有按照要求参与游戏,这主要是我们在举办大型户外活动的经验不是很充足,在以后的社团活动中,我们会加以改进。

2、在活动中,少数同学没有能够完全融入到游戏中去,我们没有完全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们在游戏中的某些细节做得不是很好,以后我们的活动需要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

四、活动经费开支:

1、奖品:棒棒糖 35元

水果

16元

篇3:“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初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主要是焦虑,对学习的焦虑和人际关系的焦虑。由于小学课程少、知识简单、上课反复多,他们易养成不珍惜时间、贪玩的习惯,而到了中学,突然间课程增加了,学业负担加重了,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焦虑,甚至退缩(主要表现为厌学、逃避学习)。人际关系的焦虑也几乎是初一新生的常见病,特别是选择性的寄宿制学校。刚进入新的学校,尽管形式上已同属于一个班,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但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互相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间情感联系较少,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同时,他们对任教老师的心态也很复杂,既不了解现任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又爱跟小学老师对比。基于怀旧心理,初一新生往往认为小学老师比初中老师亲切、负责任,因而内心有很强的孤独感,这是由他们突然离开小学母校、熟悉的小学老师,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人地两生疏造成的。因而新生的班主任应该使班内的同学尽快走出“孤独期”,融入到班集体中,如果班内同学长时间缺乏交流,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便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焦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造成心理疾病。

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和谐地整合起来,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认为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融入班集体,建立和谐好氛围

进入新学校后,学生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尽快被同学、老师接纳,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人都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即认同的需要。新生的班主任应充分、及时地利用好这种心理,及时以宣传资料、图片或座谈等形式介绍学校的光荣历史、布局设施、教育教学质量和科任老师的有关情况,使新生对学校、老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产生身在其中的光荣感,这是其一。班主任还要对学校的远景规划、近期目标、眼前的困难,以及作为其中一员的学生有何责任、义务等向学生交代清楚,使他们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其二。同学之间则通过“自我介绍一分钟”、组织每周一大扫每天三小扫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进了解,对班级产生一种归属感,这是其三。一句话,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彼此交流中,尽快适应新环境,心理上有一种家一般的安全感,并逐渐树立一种“主人”意识。

在开展初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人人尝试参与的乐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开展的活动有一年一次的新生军训、秋季运动、学生会竞选演讲大会、艺术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地、与110巡警警民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比赛和书法比赛、开展值日、值周班长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集体主义、果敢自信的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场所。

二、激发自豪感,培养自律心

一个小学生进入中学读书,特别是能选择进入一个周围人口碑较好的中学就读,其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学里的管理更多地把学生当成“成人”,强调“自律”,这种有别于小学的特殊管理方式,使他们更多了一种优越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豪是一种动力,有自豪感才能建立自信,保持良好心态,但是不能把自豪变成自傲或自满,忽视将来的困难。不可否认,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难度、教师的授课方法较小学均有很大不同,许多学生均对今后三年学习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小学时,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教师往往给学生加班加点,作业统一布置,答案高度统一,导致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学习压力较大。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一部分同学就有松口气的思想。再者因为学生大部分在十二三岁,年龄偏小,自理、自制能力差,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多在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和提高效率上给以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运筹(自学、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每门功课的学习技巧,强化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按学校要求规范自己,从而自我加压,克服放松情绪,形成自律自觉的心理,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这一时期也恰好是班集体的同化期和目标整合期,班主任要依照学校的管理目标,制定班级三年发展规划。班组要开展自我认识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要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不忘拼搏的艰辛,认识到现在的自豪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今,要想自豪永在,就必须趁早立大志,下大力,同时对未来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

三、克服挫折感,建立自信心

我曾就一年级新生进入初中两个月后作过一次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有过挫折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需求而受挫。当班集体建立之后,班委会就要随之产生。由于新生相当一部分人有过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因此自我感觉较好,相信自己会被选为班干部。但班干部的人数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当班干部,班主任只能从学生档案和短暂的观察中“任命”班干部,于是“落任”者便有了挫折感,其挫折程度还会因学生期望值的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期望值越高,受挫程度越大。进入初中后,有些同学常常怀念小学生活,怀念小学老师,常常念叨小学某某老师是多么关心、爱护自己,原母校是多么器重自己,从而认为初中的老师缺乏人情味,缺少爱心,甚至认为不公正。有了这种看法学生就会由进校时的自豪变得过敏,特别是班主任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而出的话语,都会使学生产生一大堆的联想,陷入受挫的痛苦之中。

二是因目标估计而受挫。初中阶段的要求、管理、学习及竞争显然与小学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学科难度的增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初中学校人数的增多,他们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他们有可能由小学的尖子生变成中学的中等生甚至于“差生”。他们中有一部分同学原以为也会像小学一样,会在考试中轻取第一或优秀,但考试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到:“周围的同学似乎什么都比自己强”,于是产生挫折感,发出

浅议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张杨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知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学科学课上,科学思维的培养日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及其培养方法的论述,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培养普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时代。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渐渐接轨。那么究竟何为“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的英文为“scientific literacy”,国内较多的译法为“科学素养”,也有译为“科学素质”的。由于各国的教育背景不同,大家对教育素养的界定也是种类纷繁:《2049计划》认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的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识别国家和地方决策中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里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我将科学素养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情感(或科学观)。近年来,我们不断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反思,力图纠正传统科学教育“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片面倾向。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专家郝京华教授也曾说过,中学教的是学科,而小学教的是儿童。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认科学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上那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是要强调在全面的科学观的指导下,将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情感的培养融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

那么,科学思维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科学思维就是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的慨叹。因目标估计而受挫对新生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我经过观察认为,挫折感一般从第一次考试起到本学期末这段时间。挫折是个体的要求和动机行为遇到阻碍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如果班主任不加强对其受挫心理的疏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就会影响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针对上述受挫原因的分析,班主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利用班干部选举,可采取演讲竞选的形式,通过比写作、比胆量、比表达能力、比管理策略等,从中物色人选。另外,在班干部编制中,可设立一两个流动岗位,定期调换,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表现和锻炼才干。二是利用板报阵地,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出版、评优,发挥各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展现各自的创新能力。三是利用学习、劳动、文体竞赛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卫生比赛”“辩论赛”“记单词比赛”等。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多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查找资料、读书、写作中,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在互相帮助合作提高中,在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探究以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让全班学

思维置于科学的方法之中,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思维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只有参与了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方法在内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探究过程。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学生外在的科学探究是由内在的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探究,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科学学习中真正做到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因此,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集中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科学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常说,儿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成人的“缩小”,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特性。早在二十世纪中叶,以皮亚杰为首的发生认识论专家已经对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岁),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2—7岁),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11岁以上)。虽然后人对于皮亚杰这种对智力进行的严格的年龄划分质疑纷纷,但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处于十一岁左右时思维和认识已经“超越于现实本身,把现实纳入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范围”,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摆脱现实和表象的束缚,来思考可能的或假设的东西了。很显然此时的儿童所进行假设、质疑、分析、演绎和抽象等思维活动,就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成分,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了。

从教育学上来看,习性学家康纳德·洛伦兹发现了“印刻”(Imprinting)这一现象,并从中推断出发展的关键期的思想。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动物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的环境影响会对这一时期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和技能、知识与思维最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发展得最快,如果此时能在儿童的科学思维萌芽已产生时及时抓住关键期,适时地进行思维的引导、训练和激发,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过早或过晚地实施教育,都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生各尽所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多的表现机会。三是加大感情投资力度,密切师生关系。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新生切忌板着面孔,要给学生和蔼可亲之感,即使是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热爱。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还可以在班里设一个“班主任信箱”,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密切师生关系。当然,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一学生,因个性、成长环境和身心发育的差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等特点,并具有不同的需要,对此班主任要进行个别教育,因人施教。但在某一特定时段,如新生入学阶段,全体学生都会产生某些突出的共同需要,这时班主任只有准确把握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突出需要,并及时予以满足,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篇4:如何培养小学新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新生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35-01

学生厌学是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发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首先应该深挖根源,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教学中的个案分析

个案背景:李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因父母忙于工作,他在一岁时就来到姨妈家,由姨妈照顾。姨妈内退在家,儿子已参加工作,所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他的身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百般呵护地看着他成长。于懵懵懂懂中,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已成为姨妈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皇帝”。渐渐地,他便形成倔强任性的个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过度依赖,经常赌气。在结束幼儿学习的暑假里学会网上游戏,恋上电脑。

2 新生心理表现形式

刚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天,该生上学的心情是愉悦的,只是每当下课铃响时都会向窗外张望,寻找姨妈的身影……第二、第三天,开始开学教育和常规训练了,此时他在课内外都显得漫不经心、毫无兴趣。有时放学时,因为没有及时看到姨妈就會显得特别紧张、不高兴。

紧接着第二个星期的周一,该生就出现不愿上学,一进教室就往门口望,情绪有些不安,直到晚自修结束时,他有些哭丧地跟我讲:“老师,我不想住宿,我要回家。”不管我们几位老师怎样的安慰、哄说,都无济于事,一直哭闹到晚上十一点不肯回宿舍休息。最后,只好让家长先把孩子接回家睡,希望过一段时间等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后再住校。但事实非这么简单,从第二周第二天开始,他不再愿意上学,每次到校门口都要哭闹拒绝进学校,即使在家长的哄、甚至威吓下进校园,也是一直拉着姨妈的衣服不放,教室死活不肯进,如姨妈强行离开时,就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家长为此极为苦恼,每次既不忍心看着孩子如此痛苦,又不能不让该生不上学。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一时也觉得一筹莫展。再后来,该生实在无法进校,在家长的要求下,学校只好让家长先把孩子带回去。

3 产生问题的深层成因

小孩子从喜欢上学到抗拒上学的过程,厌学情绪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的主要因素。一是,针对李某的个性心理,我深入家访,了解到该生易怒、暴躁、我行我素是跟他父亲一模一样,这是“遗传”。而遗传的个性被家长认为是天生的,无需改变,再因为从小跟着姨妈,因为过于溺爱,所以忽视了对他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一切顺其自然;二是,因长期生活在姨妈的庇护下,该生对姨妈表现为过度依赖,姨妈又因意识到这种过度依赖的弊端,就想通过住宿来简单快速解决,但姨妈却忽略了孩子长期生成了的依赖感就如断奶的孩子,不可立刻断开,需要一段过渡期。

(2)幼小衔接的特殊过渡时期。这也是特殊断奶期,孩子从无拘无束,以玩为主、没有学业负担的幼儿生活走向学习生活都规范的小学门槛,心理的不适也需要时间也调整,这也需要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对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生性格倔强任性,我行我素,依赖性强,刚好在进入小学的暑假里迷上了网上游戏,上一年级后,发现小学不如幼儿园好玩、轻松,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一直习惯姨妈陪伴睡觉的他一下子变成住宿生,这种分离带来的恐惧感让他在开学第二周拒绝进校。随着软硬相逼,他内心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烈。作为班主任,在深入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我积极请教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

4 解决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如实向家长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介绍关于厌学情绪的有关知识,解除家长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指导家长改进自己处理厌学问题的技巧,弱化对学生厌学情绪的反应,努力强化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具体做法:一是在重新返校的前几天,家长通过简单的语言提示,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暗示任何的要求;二是学生返校后,先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上课的节数由少到多,坚持对学生成功到校给予表扬,强化学生的适宜行为。

(2)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节心理课,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帮助别人和帮助自己排除产生的各种不愉快情绪。在学业上给予该生帮助,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同时努力创建温馨的班风学风,给他找合适的小伙伴,使他感到温暖,觉得学校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期待。

(3)指导家长在家辅导学生的学习。如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何检查学生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感。

(4)辅导效果。在心理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商制定了矫正方案后,大家就按照方案实行。经过两个星期,他每天都愿意跟妈妈坐校车来校,不再闹情绪,上课的情绪变得稳定,上课的节数由原来的一节两节变成半天;一个月后,他不但愿意上任何科目,而且能上全天的课程;半个学期后,他同意了妈妈由全天陪侯到上午放学离开学校。虽然每天的进步都是很微妙的,但这些微妙的变化正如一颗颗珍珠,当它们被串联起来时,光芒是那么耀眼!看着他明显的变化,我们都喜在心头。在期末考试那一天,他终于愿意自己进校,不要妈妈陪,我当着全班的面,对大家说:“今天,在考试前,老师要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请小明(化名)同学站起来,今天,他特别勇敢,他是自己进校的。我们给他鼓鼓掌!”在这片热烈的掌声中,该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从这一天开始,该生一直都能以愉悦的心情坐上校车,在学校快乐度过每一天。看到家长,学生的笑容,我为这个学生成功地客服了厌学症由衷地高兴。

5 结语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另外,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小孩子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

参考文献

[1]单志艳.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篇5:“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同舟共济,快乐起航

二、活动目的: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时间:2012年12月5日至26日

四、活动地点:北校区实训楼203室

南小区4楼合班教室

五、活动对象:525心协社员

六、团体活动方案

单元一:沟通从倾听开始

单元目标:协助成员掌握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活动准备:

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见图

1、图2)、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

活动程序:

(一)“我猜你猜”暖身游戏(10分钟)

助理在心中默想一人,但不说出他的名字,此人必须是团体成员中的一人,然后请其他成员来猜他的名字。在猜的过程中,可以向领导者提问,但领导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最先猜出的人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在心中默想团体成员中的一人,其他成员来猜。如此类推。

1、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2、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二)“我说你画”暖身游戏(10分钟)

1、活动过程

团体成员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助理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要求在描述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画。比比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每组中的两个成员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

2、小结

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三)“倾听的技巧”(20分钟)

1、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运用哪些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来表达你在认真倾听”,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2、总结

(1)倾听的言语技巧,如避免沉默不语;变换回答的方式,不要总是回答“嗯、嗯、嗯”,“对、对、对”等;适当地插入提问,或要求对方进一步补充说明,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兴趣;指出共同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理解等。

(2)倾听的非言语技巧,如身体面向对方,并适当地前倾,使对方感觉你在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所说的话感兴趣;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面部表情随对方所说内容而发生变化;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和头部运动,如微笑、点头、扬眉等;避免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持开放的姿势,表达对对方话题的接纳态度等。

(四)沟通练习(30分钟)

1、请每位成员谈谈。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一般而言你会作何反应?并简要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1)朋友向你倾诉:“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我又没考好。我不敢告诉父母,为了供我上学他们拼命地赚钱,已经很辛苦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每天早晨起来,我都鼓励自己要努力地学习,但是感觉压力很大,要考上重点好难呀!” 你会如何回答? A.你要想开一点,面包会有的,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的。B.你不用太悲观,这次好多人都没考好。

C.你应该告诉你的父母,他们也许能帮你,和你一起想办法。

D.你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你。可是你的压力也非常大,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是否扛得过去。

2、小结

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理解了他的意思。理解了他的心情。以上两个案例的几个答案中。只有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这种沟通方法被称为“意译法”),似乎是在说废话。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误以为朋友向自己倾诉就是需要自己帮他出主意,因此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意译法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最简单但是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小窍门。

(五)总结(5分钟)

1.倾听的言语和非言语技巧,并鼓励成员在团体中和团体外的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本次活动。

单元二:人缘来自好性格 单元目标:

1.协助成员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格特质。

2.协助成员检视自身的人格特质,发展受人欢迎的特质,克服不良特质。3.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活动准备:

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用于记录“魅力指数”的记号笔1支。活动程序:

(一)“解开千千结”(25分钟)活动过程:

1、站大圈,你的右手拉右边朋友的左手,你的左手拉左边边朋友的右手。(记住左右的朋友)

2、松开手,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叫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动,伸手牵自己先前拉的“左手”和“右手”,从而形成许多结,见到对面的朋友微笑点头。

3、不能松手,但可以钻、可以绕,队员间善于观察,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恢复到起始的状态。

4.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分组讨论: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在解开了一点以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与周围的朋友结下了这样的“结”?有些“结”可能是看得见的。也可能是看不见的,比如你总是看某个同学不顺眼。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结”的?(3)当努力了很久“结”都没有被解开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想到放弃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当你与某个同学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或者冷战了很久都没有和好的迹象时,容易产生什么念头?(4)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结”?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人际矛盾有何启发?

体验和感受:这个练习需要队员有耐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排除困难解决困问题。

(二)“魅力测试站”(35分钟)

1.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助理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以及“如何克服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

2.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分享

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需要与大约120人维持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250人心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如果人际关系过疏或过密,都容易引发个体的心理问题,或孤独无助,或自我迷失。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财富,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三)价值大拍卖:(35分钟)

展示黑板上的八项拍卖项目及替代品(上一轮得分前六位的好性格)。请成员仔细考虑自己最想要拍卖的项目。说明拍卖规则:每个人手上有500元,也就是每个特点价值100元;每个项目起价为100元,每次加价,不得低于50元,举例示范;可以拉赞助或集资竞拍;每项重复三次成交;竞拍成功的人,首先分享自己拍得该项目的感受,以及选择此项目的理由,其余成员给予鼓励和支持,并适当提供意见和建议;讨论结束后由竞拍成功的人依次担任拍卖师。

讨论:

(1)你是否后悔得到你所买的东西?为什么

(2)在拍卖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3)有没有同学什么都没有买?为什么不买?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建设性管理人际冲突的基本方法,如,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以合作代替竞争,实现双赢;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积极地进行沟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等等。

篇6: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还记得我负责的第一个活动是“趣味气球”的游戏。就是在游戏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要两两搭档用自己的身体把气球挤破,每队分为10人,共5队。用时最少的队为胜利,前三名可以获得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小食品为奖励。普通的游戏规则,简单的道具,微不足道的奖励,却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玩的不亦乐乎。想想我们大学里的生活,真的很难有可以让我们去全身心投入去做的一件事,似乎我们总在抱怨我们的生活太无聊。但是,这里的孩子们呢?他们能做的就只是整日按时起床吃饭睡觉,没完没了的体能训练,一个小小游戏就可以满足他们。我只能说,也许我们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的。

12日我们调研的课题是“网瘾少年的未来职业倾向”,以访谈的形式对孩子们的未来职业倾向进行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15岁的孩子对我说,他以后要去学厨师,我问他是不是想去做厨师,他笑着摇摇头说“我只是想以后做好菜给爸妈吃”,我甚至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幸福。那声音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被这个15岁的孩子感动了。对,我们都说这些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他们上网、不听话、跟家里闹矛盾,但我相信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孩子心是善良的,因为他心里装着父母,想着为他们去做点什么。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关怀,我们如此,这里的孩子更是如此。

第一次心理素质拓展有一个活动是破冰,这个活动要求大家把自己依次介绍一遍,并说出自己之前所有人的名字,在这个活动中共有十人,活动中只有三次提示机会。很显然,最后一个人的任务是最困难的。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新来学员很难记住大家的名字,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当我对他说可以用提示机会时,他说“机会要留给后面的人,因为后面人的任务更加困难”,而这时最后的人说“你用就行,我自己可以的!”这难道不是团结协作?其实不管最后的任务完成与否,队员之间能够做到这样团结地去完成一件事,我们举办拓展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些孩子是单纯的,起码在这个活动中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这个任务个更好的完成。这一点,如果放到我们大学校园去做,也许我们能比他们更好的去完成任务,但这种为集体为团队着想的精神我们未必做的比他们好。

记得第一天来到这里时我们都希望能够快一点离开,但是现在这些孩子们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一想到还有两天就要离开,心中竟有些莫名的感伤。我们已经习惯了伴着哨声起床吃饭睡觉;习惯了在清晨的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喊出嘹亮的口号,踏出整齐的步法;习惯了与孩子一起看以前从来不会看完的新闻联播的我们习惯了我们以前所不能习惯的,更发现了以前没有见到过得美好与感动。

篇7:“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各学院分团委、校研究生会、留学生会: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2012级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团委决定开展“2012-我们扬帆起航” 迎新生主题系列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飞扬、展现自我”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三、活动内容

(一)系列活动之一:校级学生会组织纳新

1.组织单位: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

2.参与对象:全体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3.纳新地点:校本部主干道、文光校区主楼前

4.纳新时间: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24日

(二)系列活动之二:2012年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1.组织单位:音乐学院、校学生会

2.参赛形式和要求

(1)演唱歌曲要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崇高的理想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精神生活。

(2)唱法、语种、演唱形式不限(专业组除外)。鼓励自主创作校园歌曲,对于演唱原创歌曲选手将酌情加分。

3.相关要求

(1)海选采用清唱形式,选手自选参赛曲目。复赛采用跟伴奏演唱的形式,选手自选曲目,自带伴奏(要求mp3或CD格式)。

注:以上环节限业余组选手参加,专业组选手由音乐学院分团委自行安排比赛,选拔出16名选手(10月20日前将名单报校团委)参加专业组决赛。

(2)业余组报名方式:可在活动现场进行报名、学院将推荐的选手报名表电子版(见附件1)于9月15日之前发送至团委汪艳霞老师办公自动化。

(3)决赛阶段: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跟伴奏演唱一首自选曲目(自带伴奏),由专业评委现场打分,满分10分。

4.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奖项设置

(1)业余组前十名授予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十一至十六名授予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校园优秀歌手”称号。

(2)专业组前十名授予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专业组“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十一至十六名授予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专业组“校园优秀歌手”称号。

(三)系列活动之三:“绽放的青春”新生文艺汇演

1.主办单位:校团委

2.演出地点:田家炳广场、文光校区主楼前

3.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借鉴“达人秀”形式,主要面向2012

级全体新生,为保证节目质量也可以跟老生合作编排,表演形式不限。评委投票表决,对于半票通过的节目将作为晚会储备节目,或直接晋级为晚会节目。对于优秀表演者,将有机会加入校大学

生艺术团。入选节目将在新生文艺汇演晚会上进行展示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名,鼓励奖、优秀表演奖、优秀组织奖等若干名。

4.节目分类:歌曲类(独唱、重唱、对唱、联唱、小合唱、戏曲等)、舞蹈类(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健美操、街舞等)、其他(小品、哑剧、相声、弹奏、合奏、诗歌朗诵等)。

5.节目要求:内容健康、向上,反映校园生活、倡导良好校园氛围,有一定的教育性。

6.参赛单位:以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各学院至少上报2个节目。

7.要求各学院在新生入校后开始准备,9月21日以前将各学院节目名单(见附件2)报送校团委办公室汪艳霞老师办公自动化。

8.时间安排:

初选时间:2012年9月23日上午(校本部)、下午(文光校区)

汇演时间:2012年10月17日(校本部)、10月19日(文光校区)

(四)系列活动之四:“在党旗下成长”知识竞赛

1.组织单位:校学生会、社联。

2.参赛对象:2012级全体同学

3.竞赛内容:党史知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援建工

作会议精神、奥运会、亚博会、新疆师范大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学校教务教学管理相关内容、大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内容。

4.竞赛形式:各学院选派4名同学组队参加,经过初赛成绩

在前8名的代表队进入决赛。

5.评奖办法:决赛以成绩为依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个人各若干名。

6.竞赛时间和地点:待定

(五)系列活动之五:第二届新疆师范大学校园主持人大赛

组织单位:社联、大学生艺术团

1.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2.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评奖办法:决赛以成绩为依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个人各若干名。

(六)系列活动之六

寻宝活动、趣味体育等活动

1.参赛对象:2012级全体学生。

2.活动内容:由学生会负责寻宝活动、社团联合会负责趣味游戏。

3.参赛形式:各学院选派三组人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进入决赛。

评奖办法:在寻宝活动、趣味体育活动中,对表现优秀的团队予以奖励。

4.竞赛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共青团新疆师范大学委员会

篇8:“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一、军训时间和内容

本文作者通过对全国100多所高校进行调查, 由于教学课程安排和学校场地限制, 95%的高校新生军训时间安排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 时间为2-3周, 内容主要有行止间动作、三大步法、喊口号、匍匐前进、拉歌为主, 打靶、拉练等项目被大多数学校放弃。

二、军训对大学生心理适应影响

新生进入大学校门前, 在高中阶段一心扑在学习上, 缺乏身体锻炼, 由于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 再加上父母溺爱,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心理素质也比较脆弱, 刚跨进大学校后, 感到很多地方不适应,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失落感

考上大学后大多数学生抱着新的奋斗目标和比较大的人生价值观走进大学, 当真正接触到校园实际生活时,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心理有一些失落感, 尤其是在军训中, 自己的独立性、组织性, 吃苦耐劳差很快就显露出来, 从心理上产生比较大的反差。

2. 思想上不适应

大学新生开始对军训生活充满着期望和浪漫, 当真正进行军训时, 感到反复练习的动作, 严格的纪律等使自己平时散慢惯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 怕苦怕累, 贪图安逸, 畏惧困难思想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 认为框框条条太多, 生活上感到比较单调, 思想上心理上无法接受, 甚至无法完成军训课程。

3. 身体难易承受

由于军训的特殊性, 较高的训练强度对学生躯体的影响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缺少锻炼, 身体弱形成矛盾, 尤其是女生, 必须经过头疼脑热, 训练后各个关节肌肉感到酸疼过程, 这无疑增加了新生在军训中心理压力和身体训练困难程度。

4. 生活环境无法适应

新生在军训生活中既要独立照顾自己, 又要个人处理一些事情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对一些新生是一个挑战, 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情感起伏比较大, 情绪不稳定, 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

以上新生进校后在军训中这些不适使他们由最初喜悦和期望心理比较失望, 从开始好奇、兴奋转入单调、严格、疲劳, 在思想上产生厌倦和逆反的心理。其最突出表现为;个别同学没病装病, 间歇逃避军训, 有的新生还闹情绪, 心情烦躁, 故意和教官、辅导员顶撞、作对。因为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心理比较脆弱, 为了避免意外事情发生, 学生管理人员在军训期间应引起高度重视, 发现情况后应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新生这个逆反心理一般持续不长, 随着军训生活进一步开展, 学生之间逐渐熟悉, 学生对军训生活开始慢慢适应, 乐观态度、求胜心理、集体意识进一步加强, 军训中不怕苦, 不怕累因素逐渐增加, 并对军训生活进行反思, 思考人生价值, 从而在军训中逐渐奋进向上。

总之, 新生进校后参加军训活动由开始期待、向往到夹杂少许不安的心情参加军训, 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逐渐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过程, 心理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得到转变, 帮助新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

三、军训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所谓的心理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人的情感、意志、兴趣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属于智力因素。非智力是人的动力素质, 智力是属于人的认识素质。二者是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的, 所以, 人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动力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成就今后事业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比较差的问题。因此,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 是高校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问题。

新生进校后就开始了大学生活, 军训是大学生必修课, 在军训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很大作用。现在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在家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照顾, 生活一帆风顺, 在思想上、心理上形成过分依赖, 自制力差, 碰到困难和挫折承受能力低, 心理素质不高等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新生进校后马上进行军训它虽然不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课, 但对学生的心理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能力 (包括环境、人际关系等)

第二,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潜能, 如:军训中教官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挖掘每个学生潜能常用的手段是:学习军旅歌曲, 拉歌, 体育比赛、每人表演节目等来保持学生们在军训中旺盛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 提高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军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军事训练特别艰苦, 学生在军训中做的每个动作都是按军事化标准来训练 (例如;正步走、摆臂、匍匐前进、集合等) , 平时学生们没有训练过, 所以做起来比较困难, 学生身体反应比较大, 在军训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按教官严格要求进行练习才能完成, 从而培养他们坚忍不拔毅力、百折不挠意志、不怕吃苦精神。

第四,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制能力。通过较短时间军训, 不仅提高了大学生们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 还增强了纪律性、组织性。

第五, 军训不仅使大学心理素质得到培养, 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人际交往能力, 对学生非智力和智力素质培养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新生入校后进行军训不仅对大学生心理起到适应过渡作用, 而且对大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 意志品质培养, 促进大学生成才,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军训作为新生进入大学第一课, 多年实践证明, 不仅必要, 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 军训应引起高校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多想办法, 给新生上好精彩的第一课。

参考文献

[1]萨海斌.《浅谈军训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促进》.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 2011 (11) .

[2]谢素蓉, 毛芳才.《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的影响》.高教论坛, 2008 (4) .

[3]王志锋, 李彩洁.《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指标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12 (01) .

篇9:“快乐起航”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10月8日,我怀着激动而好奇的心情,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一年级的“放飞梦想,快乐起航”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的细心参观安排,老师们的精彩课堂教学,孩子们的积极表现,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震撼。下面结合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家长们首先到操场上观摩了学生早操,伴着入场式的音乐,一年级稚嫩的小朋友的身影出现在家长的眼前,虽然还比较稚嫩,但是齐步走,踏步走可是都不带半点马虎的,你瞧,这一双双小手臂,小腿抬得多高啊;你瞧,这一排排的队伍排列得多么整齐啊;你瞧,这一个个都昂首挺胸,多么精神抖擞,多么自信啊!家长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机,相机把这一珍贵的场面给记录下来。看到一个个在家里娇生惯养的主,在集体中那么有团队意识,那么自律,那么整齐划一,我看到家长们个个是喜上眉梢,都说:“通过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以后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广播操结束,家长们就到自己孩子班级观摩课堂教学,老师们很辛苦,之前就安排好了每个家长的座位。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与辛劳付出。班主任邵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采蘑菇》,邵老师老师用她近乎完美的授课方式吸引着大家,把小朋友们和家长们都带入了精彩的童话世界,小朋友们不仅仅是在朗读课文,甚至可以说是在投入地演绎小兔去采蘑菇时急切又愉快地状态。邵老师的课不仅让家长们感到很热闹,每个小朋友都在用心地参与其中,而且,对于知识的难点,重点,邵老师利用了各种形式的操练(如词语开花、邮递员送信、小火车开起来等等),让每个小朋友都乐在练中,学有所获。课后,有些家长说自己都快忍不住要参与进来呢。

数学戚老师给每位学生都精心制作了一副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小朋友们更加深刻地认识1-20的整数及数的大小排列,戚老师由浅入深,一步一个阶梯带着学生们在数字的海洋中遨游。在双数与单数的概念引入时,我觉得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如使用筷子的个数、自行车的轮子数,如体育老师一般怎样把一排队列变成两排?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与接受陌生概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不当之处请老师多包涵。

通过两节课的观摩,我深深地感受到:素质教育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而是活生生的事实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但要会观察,还要会思考、会分析、会判断和会表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已不再是填鸭式的先生,而是学生心灵上的朋友和知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彼岸的航灯。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做家长的,觉得非常放心!写到这,有些啰嗦,所以之后的入学典礼和午餐观摩就简言之吧。入学典礼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把小朋友进入金小以来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小主持人在台上尽显大气,节目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朗诵的,有歌舞的,有表现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最重要的是全体一年级小朋友一个不落地参与其中。家长们个个都看的心花怒放。

吃饭时,校长特地到每个教室介绍了金小的营养午餐,小朋友们吃得健康,营养全面,是茁壮成长,安心学习的前提,金小确实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文本。作为学生家长,我觉得孩子在金小,我很满意,也很放心。我相信金小的明天必定金光灿烂。

篇10:XX年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总结

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心理拓展活动翻扑克牌游戏。活动过程中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踊跃。班会课上,经全班总结,各组或胜或负,都受益匪浅。首先,同学们在原有的思想上进一步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获胜的小组除组长的开明指挥外,更得力于每一个组员的坚决服从命令和相互配合完成。从活动现场可以明显看出,获胜组在游戏过程中队列井井有条,一名名成员谨遵队长安排,按照计划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游戏任务。而战败组在这方面就有明显不足。活动中经常队伍混乱,时常有队员自我行事,完全不考虑组织纪律与计划,即使战术不落后于其他组,即使队长和极少数服从指挥的队员急得焦头烂额,小组进度也依旧停滞不前。活动总结中,战败组的成员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极大的失误,部分同学针对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展耀的行为做了自我反省,表明组内每一个成员应抱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组效力的态度。其次,便是强烈的责任心和端正的态度。游戏前,各小组经过战术讨论,大都采取前几名同学记下扑克牌摆放图形,画好简图,后面的同学依次填入数据。获胜组前几名细心的女生记录准确无误,并认真反复核对。而战败组简图虽然也比较完备,但是由于一名粗心的男生犯了一个不必要的

小错误,报错了数据,耽误了很长时间,成了全组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经过组内反省,那名男同学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错误的严重性。这也提醒了每个同学,对于自己的组织,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自己的每一小步都可能影响团队的输赢,需要怀抱极其端正的态度参与其中,为团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另外,稳定的心理素质亦是必不可少的。总结课上现场的监督同学反映,游戏进行到中期时,落后的小组很多同学慌了阵脚,部分同学更加不服从指挥与纪律,严重耽误进程,另一部分则急躁不堪,使计划一片混乱。而最终获得第一名的小组,起先并非处于领先状态,但全队队员无一懈怠,抓住每分每秒不断奋斗,在其他队不知所措时大超敌手。由此可见,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能力和镇定的心态,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经上述种种总结,可得出结论:一个团队,在做任何事情或完成每项任务时的胜负上,上级的优良指导、成员的互帮互助、态度的认真负责与心态的镇定自若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铭记的是:任何成功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理顺清楚孰轻孰重,有条理、有计划;其次要树立端正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面对每门学科;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一步一个脚印的收获

属于自己的成果。总之,经过这次心理拓展活动,同学们在团结、责任和心态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相信在今后学习生活的更方面中,大家都可以更好的处理份内的学习任务与工作。更希望以后能再次组织参与这样有锻炼身心意义的活动,继续进步,不断成长!

XX年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总结

在6月12号早上9点至12点在体育馆举行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有各系的心理辅导站、心理中心的助理、10级各班的心理委员、心理发展促进会的全体成员。在训练开始时,我们把参加的人数一共分成5个队,有不同系组成,也有同一个系组成,还有心理发展促进会的全体成员和心理中心的助理组成,我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次活动由心理中心的关冬梅老师策划这些游戏。这次活动有五大项目游戏,分别是:心心相印、球传万里、过河搭桥、链接加速、扯龙尾,光听这些游戏的名字都觉得很好玩,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就是胜出队观看比赛得分少的两队得到的“奖励” 每人说出一个“一”字头的成语:一干二净、一鼓作气、一见钟情、一举成名、一心一意、一马当先、一目十行、一目了然、一针见血、一清二白、一帆风顺…… 待每得分少队员都说出一个成语后,好戏来啦!“在洞房花烛夜,我+你刚刚说的成语”!每说一个,现场就爆发一次大笑…… 这次活动让10级各系各班心委、各系心理辅导员、心协成员集合在一起,让陌生的彼此短时间内了解、磨合,共同完成一系列的比赛,彰显了团结合作的力量,达到了此次心理拓展训练的目的。XX年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总结

今天是我们来到网康的第八天,每一天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对这里的孩子们有不同的了解,让我有不同的收获。还记得我负责的第一个活动是“趣味气球”的游戏。就是在游戏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要两两搭档用自己的身体把气球挤破,每队分为10人,共5队。用时最少的队为胜利,前三名可以获得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小食品为奖励。普通的游戏规则,简单的道具,微不足道的奖励,却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玩的不亦乐乎。想想我们大学里的生活,真的很难有可以让我们去全身心投入去做的一件事,似乎我们总在抱怨我们的生活太无聊。但是,这里的孩子们呢?他们能做的就只是整日按时起床吃饭睡觉,没完没了的体能训练,一个小小游戏就可以满足他们。我只能说,也许我们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的。12日我们调研的课题是“网瘾少年的未来职业倾向”,以访谈的形式对孩子们的未来职业倾向进行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15岁的孩子对我说,他以后要去学厨师,我问他是不是想去做厨师,他笑着摇摇头说“我只是想以后做好菜给爸妈吃”,我甚至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幸福。那声音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被这个15岁的孩子感动了。对,我们都说这些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他们上网、不听话、跟家里闹矛盾,但我相信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孩子心是善良的,因为他心里装着父母,想着为他们去做点什么。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关怀,我们如此,这里的孩子更是如此。第一次心理素质拓展有一个活动是破冰,这个活动要求大家把自己依次介绍一遍,并说出自己之前所有人的名字,在这个活动中共有十人,活动中只有三次提示机会。很显然,最后一个人的任务是最困难的。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新来学员很难记住大家的名字,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当我对他说可以用提示机会时,他说“机会要留给后面的人,因为后面人的任务更加困难”,而这时最后的人说“你用就行,我自己可以的!”这难道不是团结协作?其实不管最后的任务完成与否,队员之间能够做到这样团结地去完成一件事,我们举办拓展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些孩子是单纯的,起码在这个活动中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这个任务个更好的完成。这一点,如果放到我们大学校园去做,也许我们能比他们更

上一篇:并购调查报告下一篇:“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