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课改促发展

2024-04-11

抓课改促发展(精选8篇)

篇1:抓课改促发展

抓课改,提质量,促发展

——廉江市实施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教材、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原有的教研职能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新需求。面对中小学课改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质的迫切要求,廉江市教研室继承原有的经验,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紧密联系一线教师,充分发挥教研室在课改中的骨干作用,积极迎接课改的挑战,为廉江教育的发展以及“深入、均衡、和谐”的课改特色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几年来,廉江市教研室确立了 “引领课改,提高质量,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投身课改,转变教研职能,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打造新型的教研队伍,促进区域课改工作的实施,实现了与新课程的同步发展。

一、加强学习,把握课改高度,勇当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引领者。作为教研人员,其素质的高低,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高度重视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努力建立学习型机关,不断提高教研员的综合业务素养。

1、充实课改骨干,注入新鲜血液。为保障教研员在课改中的引 1 领作用,我们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调整充实教研力量,特别充实了伴随着新课程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研力量,保障这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学习制度,转变教研观念。在新课程实施前后,我们分别组织相关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广州、肇庆、深圳、湛江等地进行省市级培训和专题课改考察。与此同时,加强教研队伍的自身学习,先后编辑并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课程改革学习资料,研制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建立每月一次教研内容讲座制度。通过学习,使大家对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明确。教研员积极参加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回来后扎实有效地开展县级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各学科教研员的课改素质。

3、实行教研反思,引领课改方向。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研与课改的互动发展,教研室有计划地对本室和各学科的工作进行反思小结,每学期对实验情况进行调研反馈;通过学科教研、课改观摩和开放活动、专题论坛、评选课改论文、案例等途径,组织交流,推介经验,引领课改的方向。

二、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增强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体工程。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要求全市教师尽快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观念;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及

评价等重大变革;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在参与过程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走出去,吸取别人课改经验,接受新的教育观念的洗礼。2002年春以来,我们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挑动”为主题,确定了“不断师训是关键,转变观念是先导,提高素质是根本,有效活动是载体,课题研究为引领”的策略,先后派教研员 及骨干教师到省、市参加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听省、市两级课改研究课、展示课和专家的课程改革专题报告10多次,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使我市各镇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参与课改的能力大大提高。带动了我市课改工作的全面开展,让每个教师都成为主角,使课改的新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不断把课改工作推向深入。

2、请进来,作现身说法和现场指导。为了使我市课程改革有序启动,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的情况进行课程改革指导,我们先后请了有关专家到我市作专题讲座和为我市教师新课程培训班讲学,并对学校进行转变教育观念、实施课改、适应时代发展的专题辅导,使老师们认识到课改工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每个教师都应肩负课改的责任,并在历史赋予给我们的重 任当中搏浪勇进,争当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合格教师。

3、组织教师培训考测,实施持证上岗。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确定“不断师训是关键,转变观念是先导,提高素质是根 3 本,有效活动是载体,课题研究为引领”的策略,每年都分学科、分年级开展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法的培训考测,考测合格者,即可持证上岗,规范了教师任用制度。几年来,经培训上岗的教师达600多人,有效地推动了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研究,强化服务,发挥教研职能作用。

1、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改革的突破要回归于课堂,只有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这些理念才能真正在广大教师中扎根。

抓好课堂,深化课堂改革,首先就要构建新的评价标准。在全面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并在借鉴他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面面俱到,提倡宜粗不宜细;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于评学,逐步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共识;坚持可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确定了六项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生活动、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教学特色),17项评价素,并设立A、B、C、D四个评价等级,另加评语。明确把“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达成状态”作为评课的基本准则。这 对我市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评价引导作用。

其次,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为促成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评促教,我们适时开展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立足学校,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标准进行上课和评课,并以镇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向 4 市教研室推荐参加比赛。迄今我市已评选出三批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得到广泛的认同,已成为市、镇教坛新秀、学科骨干教师和名教师。我们也充分利用该评价标准来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对该标准的内容自然内化。

第三,在建立评估标准的同时,我们逐渐探索新课程下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形态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它共性的特征,但不是千人一面搞大一统,相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创新,以个性化的教学追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善于总结提炼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菩萨向全市推广。通过新课程实验,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五年来获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4人,获省教坛新秀称号8名,市名师名校长9人,省市学科骨干27人,这一切为我市教育的持续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四、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就不能不对我们的备课模式进行改革。新课程校本教研倡导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此我们致力于改变原有备课的刻板的模式,把原有的备课方式重新设计,提出新要求,做好导向作用。同时,提出是不是好教案,主要在于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不少学校在备课制度上有创新的做法,如廉城中心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制度;廉江中学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中心发言、集体研讨、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许多学校将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为重要的环节来对待,开 5 展“讲我得意的一节课”、“教学的反思”、“教后感”、“寻找教学亮点”和教后(听后)随记等活动,把听课、评课、专题研讨、子课研究及教研反思结合起来,实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立足学校,深化校本教研内涵。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秩序,确立教师发展的主体性,需要彰显教师对教学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因此,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以校为本 ”的教研制度,成为了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总结和继承原有良好教研风气的基础上,教育局出台了《廉江市教育局关于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课件;开展“两项评比”(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论文、案例和课件评比活动)”;加强集体研讨,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设立“两个论坛”(教师论坛和领导论坛)。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强化新课程研讨制度;教研员要做到“六个一”(每次教研活动后有一篇教研报告,每月记录一个典型案例、组织一次学科中心组同步研讨,每学期至少为基层做一次课改专题讲座、写一份学科新课程实验评估材料,推出一批好课、好经验、好成果及 优秀教师);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各校突破传统教研的模式,不断寻求和生成实际中的问题,促进 6 了常规教研问题向专题教研转化,并有效整合教师训和科研的一体化,使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成为各校较为普遍的行为,以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自我反思为主的行动研究由陌生变为习惯。目前,市一小作全国实验学校,多次获全国教育成果一等奖,成为我市教育科研的示范学校,廉江中学、二中也步入了省级校本教研的示范单位,河唇中心小学、石岭中心小学、良垌中心小学、市六小、市二小等16所小学也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市校本教研工作做出了贡献。呈现出教研工作常规化、团队化、系列化和网络化的良好态势,教师从被动观看者到主动参与者。在科研活动中,倡导立项试验和课题研究,全市已有全国立项课题3项,省立项课题12项,市立项课题38项。根据课改发展的实际,教研室适时指导,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教研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教师理念更新,自我反思的习惯基本形成,同伴互助的风气不断强化,且各校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各类素材。

3、发挥教研职能作用。市教研室以课改为己任,转变和创新教研方式,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积极开展专题性的教学研讨,深入到每一所学校乃至完小进行调研指导,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学校的课改推进指导参谋和指导,为行政决策和定期的课改交流研讨会提供依据。我们一直坚持三级教研联动,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镇级活动为纽带,以市(县)级教研为示范,从实验起始就确立一批课改实验样本学校和学科实验校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关注和扶植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建立校际结对关系,在强化校本管理的基础上,7 调动区域优质资源实行名师送教指导,校际短期轮岗培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的互补。2006年,教研室组织杨舒静、梁勇、黎法桃等优秀教师进行送教活动,听课者达1200多人次,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也促进了广大农村学校的发展。

四、重视评价,引导课程改革走向正确的方向。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一定导向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推行,必须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正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大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在课改实验研究中逐步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1、努力改变过去的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评价功能,采取平时考测,单元考测,期末考试三结合的综合测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以及考试成败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由科研教师建立学生学科学习成长进步薄,重视记录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

2、努力改变过去单一知识性考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的综合考试检测。

3、探索评价考核标准多层面性,既体现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学生特点,亮点,进步,实施一科多卷,学生可根 8 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试卷进行考试。增加考试评价的因人施评。

4、探索笔试、口试、操作、实践、活动设计等多种多样的考试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加测评的积极性。

5、探索评价主题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体,变教师一人评价为大家评价。

6、探索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心理,坚持鼓励性评价、指导性评价、隐私性评价(所谓隐私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有些问题必须给学生明确指出来,引起今后高度重视,但如果让其他学生知道,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坚持不公开评价,进行个别交流评价,以提醒学生注意和努力。)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我们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是:(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3)书面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4)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5)他评和自评相结合;(6)统一规定性和学校自主性相结合。评价的方法包含了:(1)试题评价;(2)综合能力测试;(3)成长记录册(档案袋);(4)二次评价(允许重考或免考);(5)作业分析;(6)课堂观察;(7)合作学习评价;(8)行为实践;(9)自选强项等。在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上下工夫,逐步探索建立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今天,课改的春风已吹遍廉江大地,也成就了一片片绿洲。廉江教研室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当中发挥均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提高 9 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但课改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全体教研人员将齐心协力,不断进取,把新课程改革持续推向深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07年4月

篇2:抓课改促发展

一、组织教师努力学习,转变观念。

1、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文章和刊物,做到有笔记,写体会。教务主任亲自抓此项工作,辅导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认真学习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段落。学习后分年级组组织教师找出有关指导今后教学工作的理论性问题。教师们认真阅读,努力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把所找问题装订成册。为检查教师学习效果,学校统一命题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学习成效显著。

2、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结合自己一年在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对照《走进新课程》的理论,畅谈个人学习后的体会和感想。广大教师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不遮不盖有胆识地提出个人看法,使全体教师眼界大开,观念明朗,一致认为: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会学习,敢于创新的有用人才。陈旧的教育方法确实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彻底转变自身观念,以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进行课改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大力支持教师课改岗位培训,为教师岗位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大开绿灯。在中心校组织的课改工作中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校领导与培训教师共同探讨培训重点、难点与心得体会。并要求教师做好记录,使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到实处。

2、搞好校本培训工作。课改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材能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校本培训活动。为使教师全面掌握中小学教材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材辅导,并由学校统一命题对教师进行水平测试,使全体教师对教材掌握、理解起到较大的促进。组织教师进行课改专题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之间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与交流,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并让课改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介绍成功的经验。王娟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课改意识高,行动快效果显著,促进了学校开改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学校建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任组员。校长负责全面安排工作,教务主任负责全面实施。领导小组拟定课改计划,安排定期召开课改专题会,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研究方法,定期检查工作。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实施课改情况,帮助指导教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还不敢放开手脚,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还不够,组织教师再学习共同研究,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组织研究,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施工作中,我们以中学组教师为重点,狠抓落实。同初一、二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研究,不断探讨,组织研究课。一年级王文雅老师,二年级常静老师为全体教师作研究课。在授课前首先让二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方法运用,听课后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①师生互动。②合作学习。③动手操作。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组织教师讨论这堂课与以往课比较有哪些变化?进步点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通过讨论,教师们感想颇深振动很大,受到了预期效果。

课改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目标,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坚定信念,扎实工作,把课改工作提到一个新水平。

篇3:抓本质促发展

一、在对比中抓住本质, 促进发展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比较, 更容易认识事物各自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既相互联系, 又千差万别, 各有各的本质属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比较,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 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记得在借助于彩色教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 我引导学生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后, 学生能明白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转化前的圆的周长的一半 (即πr) , 宽相当于r, 圆的面积公式很顺利地被推导出来.在学生很熟练地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后, 我再次拿出这个教具, 引导学生观察, 把圆按要求转化成长方形后, 面积大小没有变化, 周长长短有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同学拿起笔进行计算, 先分别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长方形和圆的周长, 再比大小, 结果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2r.我在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 继续提问:为什么圆转化为长方形后, 周长会变长?你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实物教具就能找到答案.在我的启发下, 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圆的周长被转化在长方形两条长的位置上, 而长方形的两条宽却是圆的内部两条半径充当的, 所以我们不计算也能知道结论.在老师的点拨下, 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 抓住了变化的实质, 加深了理解.同样在利用转化策略熟练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 我再次出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彩色直观教具, 问学生:圆柱体按书上的要求转化成长方体后, 体积不变, 圆柱体的表面积和转化后的长方体表面积相比, 谁大?学生答案不一.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实物, 圆柱体的表面都充当了长方体的哪些面?根据我摆的位置学生指出了圆柱体的表面分别充当了长方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这时候许多学生喊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大, 因为多了左面和右面.那多多少呢?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πr, 宽是r, 高是h, 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和就是2rh.所以, 这个长方体比转化前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多了2rh.通过对比得出的结论, 比分别用公式求出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比大小, 要方便得多, 而且抓住了变化的根本原因, 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的“变式”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 课堂上也非常值得借鉴.

二、在联系中抓住本质, 促进发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到实益, 还要靠老师善于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 掌握编排体系, 剖析知识内在联系, 整合教学资源, 精心预设课堂, 努力使相关知识产生实质性的联系, 促进学生对同一类问题整体上的认识.记得学生在五年级刚刚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我没有直接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而是先对有关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复习, 并引导学生找到联系, 它们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进行计算, 也就说明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没有相通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接着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计算后, 我问学生: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时分母不要相加、减 (分母不变) , 而只把分子相加、减?学生通过前面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启发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时的算理和经验, 明白了分母相同, 也就保证了分数单位相同, 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才能直接相加、减, 只要把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相加、减, 分母不需要改变.通过前面的点拨, 学生再找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就非常容易了, 即它们都是直接把相同单位的个数进行相加、减.有了这样的铺垫, 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就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通分, 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其本质上也就保证了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直接相加、减.教学中这样的联系、这样的点拨抓住了数学知识的最本质的东西, 促进了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

三、在行为体验中抓住本质, 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体验.”学生通过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有助于探究或获取知识, 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体验中逐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如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后, 一些同学运用起来并不够自如, 甚至会出笑话.究其原因, 是对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的一个单位代表的实际大小没有非常清楚的体验.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 就必须动之以手.”教学中要充分动用感官,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或身边事例加强体验, 以促进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 在学习长度单位时, 我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食指宽、一拃长、一庹长来大致认识1厘米、1分米、1米;在学习面积单位时, 用食指面、手掌面、方桌面来大致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确保每一种常用的计量单名学生心中有数, 心中有一把“尺”, 同时运用心中的这把“尺”对一些实物进行“测量”.如, 一支新铅笔大约有多长?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多大?一瓶眼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等等.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对一个、甚至更多个计量单位所代表的大小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在内心感悟中抓住本质, 促进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主动构建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一成不变的复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感悟, 最终内化为己用.例如,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悟特征, 最终抓住本质, 提高作图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如, 把某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四格, 其关键是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 (或每一条边) 都要向右平移四格, 因此, 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成关键点 (或关键边) 的平移.同样, 一个图形的旋转其实质是这个图形的每一条边都按一定的要求旋转.因此, 一个图形的旋转可以转化成某些关键边的旋转.而图形地平移和旋转其共同点是位置变化, 大小和根本的形状不变.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其实质上是每一条边都按一定的要求放大或缩小, 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 形状不变.因此,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其关键是抓住几条重要边 (如水平边、竖直边等) 进行放大或缩小.教学中切忌死背公式、套用规律, 而要在自觉感悟中总结发现, 抓住本质.

现象和本质之间, 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 教师的轻轻点拨就可能撕开本质的面纱, 使学生恍然大悟, 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并能内化为一种能力.记得学生在感悟并熟练掌握了平面图上的四个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后, 我再次问学生:平面图上四个方位的规定和日常生活中的四个方向之间究竟有哪些实质性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 我们大胆地打破常规, 如果假设 (只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 平面图的上面规定为“南”, 那么其他的三个方位在平面图上该怎么确定呢?许多学生利用生活经验, 一下子就设计对了, 一瞬间让我感受到数学知识被学生学活了.

篇4:抓课改促教育发展

抓课改推进,一师一优课获“国优”。注重教师培训提高。学校先后派李小娟等6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赴武汉、南京、郧阳师专参加培训学习,外派校长齐随庆到广西进行国培学习,博采众长。将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回学校,为本镇教师传经送宝。用课改激发活力。各校充分依托《导学练案》,围绕“三维互动,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对“导学练案”进行二次、三次生成,力求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促课改多管齐下。中心学校还利用校本研修、名师送课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先后邀请郧阳名师王林、郑红等到镇送教,学习名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一年内开展镇内骨干教师讲课3次、教学研讨4次,参与教师达100余人。各学校还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教研组磨课、晒课以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提升教师素质。

其中,白桑一贯制学校教师孟琛琛主讲的《运动快慢》一课被推荐为“国优”评选课,受到区教育局奖励。去年学校两次组成课改评审小组对100名教师课堂现场评定,合格者颁发过关证书,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表模、职评挂钩,达到人人讲课,人人过关,强力推进课改。

抓校际均衡,促镇域教育发展。均衡发展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驾辕之马”。学校把校际均衡作为镇域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两所一贯制学校的优质资源和镇内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激励同学科教师改进提升。积极开展联片教研,相互学习,共同研讨,促进业务提高。实行镇内教师交流制度。近年来,全镇共有40名教师自愿到偏远的东良中心小学、梅子完全小学支教,深得学校师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抓“三声校园”,激发师生活力。开学初,中心学校出台了“三声校园”评比方案,做到有计划、有量化、有评比。开足、开齐了音乐、体育、美术课,极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常规的音乐、美术课程以外,学校还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让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书香校园”和社团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三字经、国学经典”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围绕“阳光体育强身健体”这一号召,开展做广播体操、跑步、踢毽子、跳皮筋、乒乓球、篮球、拔河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乐开怀;定期开展春、秋季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等体育比赛活动,提高了师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抓质量提升,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从细节入手狠抓教学过程管理。每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推门听课,各校教研组积极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讲公开课、说课活动督促落实教学常规,不间断进行常规大评比,做到学科全覆盖,教师全渗透。出台教学奖励方案,相继召开毕业班教师动员会等措施,奖优罚劣,从源头上抓课堂教学。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历年的中(小)考成绩中一直位于全区同类学校前列,并被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中心学校)

篇5:聚焦课堂抓教改,依托课改促质量

——邵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侧记

灵台县邵寨中学朱元科

邵寨中学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途径,以“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中学先进经验,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还课堂给学生。学校领导班子率先行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一是开展了“学习名校经验,理解先进理念”的学习讨论活动。由校长薛文军和其他班子成员进行多次专题辅导,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推广洋思、杜郎口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理念替代了传统教学理念,对名校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名校经验中感悟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打破传统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二是开展了“观看名校教学实录,研究名校教学方法”的研讨交流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观看名校课堂教学实录,学习名校经验材料,深入领会名师的教学思想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思维要围着学生转,教师的教学方式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

学习的关系回归到“以人为本”、“焕发生命活力”的自在的境界中来。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设计与学法构想,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突出主体,注重训练,突出实效”的特色。

三是开展了“模仿示范带路,催生典型引领”的洋思模式实践探索活动。上半年全县优质课评赛中获奖的教导副主任于灵军、政教副主任李亚军两名同志的课堂教学借鉴了洋思模式中的精髓,把洋思经验作了本土化的转化处理,教学方法能结合校情生情,有改变有创新,课堂中学生敢说、会说、能写、会写,讲解、分析、板演、点评表现非凡,把学习的空间、时间、机会全部还给了学生。他们教学理念转变快,教改步子大。学校安排由他们上课改示范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感受洋思模式的精髓,学为我用。

四是开展了“转变备课观念,切磋备课能力”的备课研讨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交流,全体教师彻底转变了的备课观念,把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向本土化转移。教案备写注重了学习目标定位,自学问题设计,突出了学法指导,精讲点拨,课堂训练和教学反思。学科备课组充分发挥作用,展开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同级同科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是开展了“人人参与课改,人人评说课改”的课堂教学和课改论文评赛活动。首先是在教研组内进行了课改教学评赛活动,骨干教师引领,带头先上,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同科教师听评研讨,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随后上课改研讨课。通过评赛研讨,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更深入地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对名校经验的借鉴应用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其次是认真分析总结,积极撰写了课改心得和论文,学校在此

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课改论文评赛活动,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失进一步做了总结。

六是开展了“我为课改献策,完善评价体系”的以评促改活动。引导教师逐步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向和内容。课堂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中逐步引导教师转变评教评学的关注点: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转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转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质量评价由评教师为主逐步转变为评学生为主。

篇6: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编者按: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湖南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分成五个组,分赴永兴县龙形市乡黄土洲村、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溆浦县思蒙乡虾溪村、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这次体验式培训活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芳香,才能真正“接地气”。全体学员和省委党校教师与当地村民同吃柴火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活,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离开上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和一些尚未解决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我的深思。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从长沙出发,到达目的地——上清涵村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车子在一个有很多彩灯闪烁的地方停下,广场里还有很多女同志在跳舞,我满以为是在一个乡镇临时停车,谁知有一群欢迎的群众来到车前请我们下车,“目的地到了”不知谁说了一声,我仿佛梦醒一般,惊讶不己。人还未定神,已被欢迎人群迎进村支部书记廖明知同志堂屋,“请用茶”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就端到了眼前,我被这种热情感染着,不知如何是好。县委书记魏湘江同志把我们逐一介绍给各位村组干部,并为我们一对一安排住宿。来接我的是房东廖明勇先生的大女婿,提着我的行李就往家里领——一个开着商店的三层楼房。刚进堂屋,从后面跟进一个气喘嘘嘘而又满脸笑容的大妈,人还未进屋,爽朗的笑声便飘然而至,“对不起,刚才一曲舞没跳完,没去接你了”房东大妈说道。“欢迎,欢迎”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从后屋进来笑容满面,一看便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子,我被这种幸福的气氛熏染着,无比幸福。安顿下来,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凌晨,远处传来鸡鸣犬吠声,迅速起床,便到村子去走走。眼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涵江河静静由北向南流去,沿河两岸是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的2-3层的小楼房,村子环境卫生十分整洁,晨曦中的上清涵,静若处子,更为妩媚,惹人喜爱。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吧!接下来几天与老百姓接触谈心,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便是“感谢党和政府”、“党恩难忘”。后经了解,其实在未确定上清涵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前,上清涵村是新圩镇一个有名的脏乱差落后村。镇里来干部,群众不欢迎,镇里领导来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还时常挨打。镇党委书记李国华给我介绍说:魏书记太英明了,把上清涵这样一个落后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综合治理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中入手,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由迟疑、观望到积极参与配合,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上清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落后村都可建成示范村,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的村自然就不难,这就是魏书记的英明之处。”说到这些,李国华同志对县委决策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不就是“抓后进,促先进,带动全体进步”的工作方法么。我似乎学到了许多。

我常想,中国的老百姓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他们心里有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谁给他们动情真,他们就会对谁用情浓。在上清涵村的所见所闻,充分印证了这点。

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象总书记要求那样,一心想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夙夜在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何愁没有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何愁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拥护。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多年来,由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方式,农民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曾几何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度被轻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没有感召力。党的很多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一到基层就走样。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不良习气抬头,如此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就是基层干部的呼声。“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很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还得依靠农民。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脱贫致富?靠谁?我认为,靠的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门对门、户对户、群众看干部”,只要充分发挥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地方,就必定有个好的党支部。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清涵村辖三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30户,3126人,党员有71人。党支部书记廖明喜既是一个老实人,又是一个能干人,言语不多,做事总走在前面。他用行动团结和带领支部干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解决村民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廖支书的一件小事,使我们无比感动、很受教育。10月29日,也就是我们驻村的第二天,我们五组的同志们在廖支书等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走到21组的黄三荣老大妈家,一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推门家里没人,叫喊没有回音,经向邻居打听,她已下地干活去了。正在我们准备走访另一户的时候,只见廖支书从远处背着一个大娘朝我们走来,来到黄大妈住房前,廖支书轻轻放下大娘,向我们介绍这位就是黄大妈,一位年近八十,身有残疾,走路艰难,随身带着一个矮板凳,走几步要停下来坐一会,在逆境中顽强生活的老大娘。此情此景,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眼眶都有点湿润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支书和支书带领的好班子,党的许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上清涵村得到了快速发展。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从上清涵村的变化,我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干部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就论述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准一个好的干部,配强一个好的班子,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农村工作如此,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亦是如此。

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上清涵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上清涵村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费接近500万元。但从走访的情况看,该村尚有20%多的群众还很贫穷,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天灾人祸导致贫穷;二是因长期大病丧失劳动力导致贫穷,三是由智障或懒惰导致贫穷。这个群体如何摆脱贫穷,值得研究和关注。我理解,如果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中国就不会有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众,如果有,哪怕是一户,都不应该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因此,建设小康社会,就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我认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实力,实行村级互助合作、扶贫济困,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另外想方设法在为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输血”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样十分重要。因此,要针对贫困群众造成贫困的原因,分类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该扶的扶,该帮的帮、该救的救,该养的养,让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11月3日,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村落后地区。2020年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听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率领下,迈向小康社会的坚定脚步声。前进中也许会有许多障碍,发展中可能还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毅力,扎实工作,才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篇7:抓规范强教学 抓教研促发展

抓教研促发展

回首一学年的工作,我们在镇委、镇政府和镇教育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积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和一些有特点的做法。

一、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

① 在学年末的考试中,各学校各年级各学科成绩远远超出省定标准,达标率100%② 教学调研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估。2010年中,我们迎接了肥城市教育局安排的全面教学调研,各位领导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1、2010年肥城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们选派的教师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有2名教师被推荐参加了泰安市优质课评选并分获一、二等奖;2名教师参加了泰安市创新课评选并分获一、二等奖; 18位老师参加肥城市优质课评选,16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2、“乡土专家”辛山老师,立足乡镇实际,全面改革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被誉为“走在杜郎口前面的实践者”,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安庄镇小学段教育的 “一面旗帜”。

3、为推动联片教研工作的开展,利于发现推广典型,提供课例学习借鉴,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研室在镇范围内各年级各学科展开了教学大比武活动,采用公平公正客观性评价,精心选拔,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精英,有效的促进了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助推了联片教研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成功实施联片教研工作

2010年,安庄镇小学段继续成功实践联片教研工作,大大提高了全镇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教育宣传工作成绩斐然

老师们在工作闲暇之余,不断总结、反思教育教学,多篇文章在各级报刊上发表。

五、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1)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1、书香溢校园活动扎实开展。我们在全镇小学中广泛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创造性地采取了“图书银行”、“图书转换站”等做法,构建了包括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架、学校图书室等在内的多位一体的图书资源网络,成效显著。

2、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我们指导各小学对课外活动实行了“定地点、定内容、定参与学生、定指导教师”的“四定”活动模式,既有学期初的总体活动安排,又有各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切实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

(2)完善了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估方案

根据上级指导意见,修订完善小学段评估方案,使之能更好的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是我们小学教研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每个学期初,从新的形势出发,在广泛听取各学校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都要修订完善《安庄镇小学教学工作管理评估方案》,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009年10月份和2010年4月份镇小学教研室对全镇17处小学集中进行了教学常规专 题调研,共计听课、评课近400节,调研重点突出了落实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学生习惯等内容,采取“听、谈、看、查、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单位在常规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开展情况,通过反馈座谈等形式肯定了各单位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增强了调研工作的有效性。

通过教学调研可以看出,各小学对上级有关精神落实深入、主动、及时、扎实有效。教学管理水平整体上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校园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六、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1)常规常抓。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常规管理不放松,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小学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就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新课程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几年来,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切入点和主阵地,每学年都要听课上百节,发现、培养、推荐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后备力量。

七、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1)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勇占先机。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一年来,我们继续做好了立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问题即课题”意识进一步强化,科研促教成果显著。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契机,各学校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搭建研究平台、搭建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平台、搭建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平台。各学校以“问题即课题”为总抓手,根据比较共性的问题确立学校的研究主题,强调人人参与。操作时把实验课题又分解为若干子课题,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题研究,建立了“主课题研究小组——子课题研究小组——教研个体(教师)”的研究系统,明确了若干名骨干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开展专题研究。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的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各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八、严格落实《规范》,提升办学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各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们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结合我镇实际,小学教研室于今年三月份组织了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可以看出,各学校认识到位,机制健全,赏罚分明,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办学思路进一步开阔。

新学期工作思路:

回首过去,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在镇委、镇政府和镇教育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团结全镇广大教师,不懈努力,拼搏进取,安庄的小学教育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新学期,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

1、进一步抓紧抓好小学段联片教研工作

小学段联片教研工作是全市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我镇小学段教研工作成功发展的经验所在。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通过联片教研这种有效的的活动形式,全面提高全镇小学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段学生更快、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2、加大对典型教学法的推广普及力度,促进小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张安小学辛山老师的课堂教学,经过实践检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在全镇继续推广辛山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各教研区“辛山教学”带头人的典型带动作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继续加强优秀教育案例网络平台建设

首先,加强硬件配置,努力促成计算机进办公室;协调对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使教师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和制作课件;协调加强软件配置,充分发挥上级下发的教学素材效益,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利用评价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如何处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在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组建我们自己的优秀教育案例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优秀教育案例共享,提高教育综合效益。

4、加大教学调研力度。

5、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大比武

上学年我们进行了低中段教学大比武,新学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好其他年级的课堂教学比武。

6、以人为本,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

7、要继续坚持教研中心下移

教科研工作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立足于教师成功,更要立足于学生成才。要真正将那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抓住抓好。(比如:教师职业技能达标了,学生“十好五会”也提倡多年了,怎么学生的书写进步不明显呢?有哪些有效的做法呢?)

我们将在镇委、镇政府和镇教育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团结全镇广大教师,不懈努力,拼搏进取,促进小学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大幅度提升,向镇教育办公室,向镇委、镇政府,向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镇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8:围绕发展抓创新坚持创新促发展

一、双向纳入, 实现党政工作同频共振

黄陵矿区起步于国民经济的转型期。建设期间, 煤炭市场一直处于低靡状态, 加之国家政策调整, 项目建设一度停缓建, 到2000年2000多名职工靠生产自救解决简单的温饱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01年, 煤炭市场初显转机, 全行业遇到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而此时的黄陵矿区仍然是困难重重:一是矿井建设及配套设施不完善, 难以实现规模生产。按当时的情况匡算, 年生产能力要达到150万吨, 仅系统的配套完善就需要一亿元以上资金, 要达到设计能力, 资金缺口更大。二是职工来自四面八方, 加之企业长期不景气, 人心较为涣散, 从管理角度分析, 职工思想观念, 干部作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职工素质与市场经济很不适应。解决第一个问题, 相对比较容易。技术改造缺资金, 可以通过市场融资, 缺设备, 可“借鸡下蛋”, 但要解决人心问题,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单靠简单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为了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目标, 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整顿干部作风, 组织公司两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联系思想实际, 检查自己是否具备了吃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思想观念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联系工作实际, 检查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工作作风是否达到深入基层、面向一线、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和职工的思想问题, 从而达到解放思想、鼓舞士气、形成合力的目的。二是建立两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不论是行政领导, 还是党群负责同志, 都要保证所联系单位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还要过细的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保矿区的稳定和谐。三是落实“一岗双责”措施, 党务工作入经济抓管理, 管理工作入文化抓思想, 同时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任务、双重目标、双重责任。这样, 党政工作异曲同工, 干群齐心形成合力, 经过半年时间的不懈努力, 到2001年11月初, 所属一号煤矿实现了阶段性投产, 矿区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公司从2001年起, 连续三年产销量、上缴税金、企业利润实现了翻番。其中, 回采单产、掘进单进、原煤工效分别居于全国第五、第二和第三名。

总结公司的创业历程, 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 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较好的坚持了两手抓的原则, 使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这个企业管理的两翼互为条件, 互相促进, 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这一有效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继承和创新, 公司党政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方式, 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 党组织侧重于指导原则, 组织实施等方面的领导, 总经理侧重于经费保障、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领导。构建了融合于企业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成立了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畅通了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反馈、分析和有效化解的渠道, 使党组织研究、部署、开展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 形成同频共振、联动互补效应。完善并有效推行了“一岗双责”制, 形成管人管事管思想融为一体的管理格局, 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双项挂钩,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专业性、公用性、渗透性和相融性的特点。为更好的发挥其独特优势,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同向、同力, 我们以标准化管理为载体虚功实做, 按照侧重制定分值比例和考核权重, 科学制定了党群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 在每年两次的检查考核中, 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座谈、民意测评和现场观摩等方式, 既对被检单位的党群工作量化打分, 同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被检单位的安全、稳定和经营业绩挂钩, 安全稳定方面出问题, 或生产经营完不成任务, 实行一票否决, 领导班子成员的年薪受影响, 单位不得评为年度先进集体。从去年开始, 我们又在集团所属的铁路运输公司工段一级搞了党群工作质量标准化考核与月度工资结算挂钩的试点工作, 党群工作分九大项, 细化为22小项, 考核结果占全段百分制考核的十分之一, 影响工资总额的结算。这项试点工作已收到初步效果, 下一步将逐步在面上进行推广。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双向挂钩, 坚持标准化管理,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接近实际, 更富人情味, 形式更加多样化, 实现了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年初, 公司安排工作任务后, 党委搭台, 组织形势报告会, 行政唱戏, 主要领导就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亲自作专题报告, 讲清矿区发展面临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主攻目标, 以及当年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以便统一思想, 落实责任。公司抓质量标准化建设, 党委积极配合, 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 61个示范岗把守矿区安全生产每个重要环节, 带头上标准岗, 干放心活。公司抓安全, 党委把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月、安全文化进社区、安全文艺演出、安全书画展览、安全宣誓等系列活动, 教育职工增强安全自保、互保和联保意识;组织党员安全小分队, 通过零点行动, 查究安全违章, 查补安全管理漏洞, 督促基层单位全力搞好安全生产。工会、共青团、家属协管会等群众组织也都紧紧围绕矿区的安全生产, 开展了安全工作“五必访”、职工代表巡视安全、“安康杯”竞赛、夫妻共话安全等活动, 上下同力共保安全生产。公司两级党组织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把思想引导融入办实事的过程中。全公司有50多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为帮扶对子, 每年资助资金达10万元以上。铁运公司车务段党支部在春节期间, 安排支委成员和部分党员将单身职工请到自己的家里为他们包饺子、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平时还帮助他们缝补作衣, 给他们送去了家的温暖。

三、双向融入, 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目的、对象等方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 但在行为主体、工作重点和范畴等方面又有差异。在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 我们十分注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以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新的管理科学为载体,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密切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是企校合作, 联手打造特色企业文化。2002年上半年, 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 在矿区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转变思想观念, 建设企业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先后邀请交大人文学院知名教授在矿区为公司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作了八场专题讲座, 对企业文化理论进行辅导。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基层单位进行专题调研, 与公司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在座谈、讨论的基础上, 提出理念性的企业文化框架性构想。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 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三大系统。

二是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 在职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文化理念。我们把2003年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 把2004年确定为企业文化推进年, 把2005年确定为企业文化发展年, 把2006年确定为企业文化巩固提高年。公司宣传部门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展示》和《安全文化手册》一书, 发放到基层单位, 作为实施的依据和普及教材。公司党委通过举办企业文化启动仪式、企业文化场景布置、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岗前培训等有效形式, 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职工们在工作中自觉实践“诚信、敬业, 创新永恒;精品、名牌, 人品同在”的企业核心理念, 努力弘扬“诚信敬业,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是构建企业共同远景, 重视职工的个人远景。公司党委把构建企业共同远景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环节, 作为统一思想、团结队伍的一种手段, 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的共同远景。并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好个人远景与企业远景的关系, 在努力实现企业远景的同时, 充分发挥个人的首创精神, 使个人的远景也得以实现。特别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充分施展了个人的聪明才智, 仅上年度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3项, 有两项分别获得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上一篇:优秀的情诗原文及赏析下一篇: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