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2024-04-22

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共9篇)

篇1: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八千乡网格化管理

32个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入网格工作记录

时间:年月日

下沉单位:下沉人员:联系方式:下沉地点:工作内容:处理结果:

下沉人员签字:

二级网格长签字:

篇2: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讨论稿)

根据十二届县委第66次常委会统一安排部署,从2019年6月开始,至2020年贫困县退出省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结束为止,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全员下沉驻村,实行“领导干部每月实地调研督导、县级挂联单位每月驻村帮扶、组建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制度,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全面压实压紧下沉干部工作职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细、有质有效,打赢打好绿春县2019年脱贫摘帽攻坚战,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下沉总体要求

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节点,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实现2019年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全面同步小康目标,集合县级97家单位和9个乡镇所有干部,分期分批全员轮流下沉一线驻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县村户”脱贫退出标准,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推动脱贫攻坚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全力营造全县9个乡镇83个贫困村扶贫一线的战场上鏖战正酣的大会战范围,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

二、实行三项机制

(一)实行领导干部每月实地调研督导制度

1.领导干部。主要是指县级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

2.实地调研。领导干部每月深入农村抓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2天,其中挂钩的乡镇和包保的行政村调研不少于5天。

3.督导任务。

(1)抓实调度。按照《绿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绿春县脱贫攻坚县级调度工作机制(试行)的通知》(绿开组〔2019〕5

号)的要求,对辖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

(2)开展遍访。根据五级书记遍访的规定,对辖区贫困村、非贫困村、重点贫困户和自己挂联的贫困户进行遍访。

(3)做到三包。

①包贫困乡村退出。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云厅字〔2019〕31号)贫困退出标准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贫困退出标准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指标说明的通知》(云开组〔2019〕9号)文件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照贫困村退出7项标准、贫困人口脱贫5项标准,包挂钩联系和包保村的未脱贫人口、未脱贫行政村退出;同步按照“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对已脱贫户和已退出村,开展全面排查及返贫防控,把返贫风险降至最低,确保稳定脱贫;统筹兼顾非贫困户、非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

②包问题整改销号。根据脱贫攻坚系列问题整改方案,坚持“整改就是攻坚”理念,包挂钩联系和包保村辖区内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销号。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限时整改销号的,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书面报告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③包攻坚力量下沉。按照十二届县委第66次常委会“从2019年6月开始,至2020年贫困县退出省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结束为止,全县脱贫攻坚力量下沉到一线”的决定,包挂钩乡镇的县级领导、挂联单位干部职工下沉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实行县级挂联单位每月驻村帮扶制度

1.县级挂联单位每月驻村要求。县级挂联单位每月轮流派员驻村不少于15天,每月25日前分3批次完成轮岗驻村,每批次驻村不少于5天,并指定1名副职或1名政策明白人带队。

2.县级挂联单位每月驻村工作任务。对照贫困村退出7项标准,协助贫困村“两委”,按照“缺啥补啥”原则,主要承担2个协助(协助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协助村级发展治理)任务,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和7项指标全面达标,确保挂钩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

(1)协助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工作,协助乡村两级组织实施好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项目,搞好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认可度。

①组织或配合村级实施好到村到户项目,协助做好项目监管,确保贫困户家家有短期增收产业覆盖。

②组织发动贫困群众配合施工队伍搞好“危改”“易地扶贫搬迁”、卫生路、卫生厕所、垃圾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攻坚战斗队、乡镇指挥部研究解决。

③推荐登记挂钩村内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边缘户参与城镇公益性岗位应聘。配合做好农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将收入无保障户、收入不稳定户(重点是已脱退但收入在临界随时可能返贫、列为今年脱退但收入有差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不稳定的边缘户)纳入聘用人员,按程序报村审核、乡镇审定。

④组织群众召开村民小组会、家庭会,开展感恩教育、全民公约教育,宣传脱贫攻坚普惠政策,让其清楚明白现在走的路(通组路、卫生路)、喝的水(自来水)、住的房(危改+易地扶贫搬迁)、用的电以及网络宽带等设施都是扶贫政策给予的。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持续保持村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

(2)协助村级发展治理。积极配合协助村级开展好产业发展、思想扶贫、村务公开、法治扶贫等工作,确保贫困村出列。

①积极配合村级搞好村务公开工作,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寨规寨训、组规组训,配合搞好“脱贫示范户、奋进示范户、带富示范户”的推荐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哪家为我们村寨勤劳脱贫发展进步树立了榜样?哪家给我们村寨勤劳脱贫发展进步拖了后腿?”脱贫“红黑榜”评选,切实做好群众的思想扶贫工作。

②积极配合村级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确保所有贫困户全部加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产业收入支撑。

③积极配合做好“两争户”(争当贫困户、争要扶贫政策)、“两隐户”(隐瞒财产、隐瞒收入)和不尽“赡养、抚养”义务的摸排工作,收集真实情况,及时向村攻坚战斗队、乡镇指挥部汇报,申请政法机关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训诫。

3.县级挂联单位干部职工每月驻村主要任务。县级挂联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承担2个方面工作任务,也就是“盯紧自己的责任人、看牢自己的挂包户”。

(1)盯紧自己的责任人。就是要核实搞准挂联帮扶户“六清”,即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脱贫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搞清楚包括乡镇和挂钩村分配给自己承包的非档户内每一个人的信息,清楚每一个人的情况和去向往来,确保不漏一人。

①核实挂联户和承包户每一个人的信息,是否“上户口”;属于贫困户的,是否录入扶贫系统。做好户口本与扶贫系统信息比对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报村攻坚队汇总,提请乡镇指挥部研究解决,保证个人信息、户口本、扶贫系统三方数据统一吻合、不漏一人。

②核查收集挂联户和承包户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特别是挂联户信息收集主要包括务工合同、务工单位出据的收入证明,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电话感情联络工作。对收集不到信息的,要有左邻右舍的调查证明。

(2)看牢自己的挂包户。就是要核实搞准挂联户和承包户每一户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和收支情况,分类建立好“10种名单”(农户名单、贫困户名单<含各脱贫退出>、危房户名单、残疾人户名单、低保户<含特困供养户>名单、老人户名单、大病户名单、在校学生名单、辍学生名单、签订搬迁协议贫困户),因户施策解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挂联户和承包户无漏评、无错评、无错退。

①帮助挂联户和承包户每一户农户算清楚、算明白各类收入帐(包括工资性收入、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享受的国家粮种补贴、退耕补贴、低保金、五保金、养老金、新农合医疗补助、教育补助各类普惠政策),并得到农户的签字认可,解决好“一达标”问题。

②核查挂联户和承包户每一户农户是否有稳定充足的粮食来源,是否有长期稳定清洁的饮用水,是否有换季换洗的衣物和御寒被褥,并建立台帐。针对未达标的农户,及时报村攻坚队汇总,提请乡镇指挥部研究,解决好“两不愁”问题。

③核查挂联户和承包户每一户农户是否有安全住房,是否进行“危改”“易地搬迁”;是否有患大病人员,具体患的什么病,是否因病返贫、是否得到救助、是否有家庭医生服务;是否有在校学生,是否有教师家访,是否享受助学政策、具体的金额是多少;有无辍学学生,辍学原因是什么、是否得到救助,并开展劝返工作;是否有“孤、寡、残”人员,是否需要民政救助,确实需要的是否已纳入“低保”“五保”对象。针对上述情况,分别建立台帐,报村攻坚队汇总,提交乡镇指挥部研究,解决好“三保障”问题。

④抓好挂联户和承包户农户的革除陋习促脱贫和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家庭卫生差、房前屋后环境差”的农户,主动帮助其搞好环境卫生,持续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升精神面貌。

(三)推行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制度

在加快建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的基础上,针对村民小组人手少、事务多、工作开展困难,村委会和党支部组织的治理效能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功能,村规民约形同虚设,无人监管、无人执行,不良风气盛行、陈规陋习严重等问题,学习借鉴普洱市西盟县经验做法,由挂包村委会的干部牵头,指导村两委和“村民小组”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荐选举产生“生产、生活、宣传、治安”等委员,并在委员中选出1名主任(一般由小组长担任),委员由村民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具有较高威望、政治素质较好、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公认的人员组成,并按照各自特长、能力水平等分别负责联系5至20户不等的农户,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主要负责带领委员和本组村民依照《村规民约》,管好本组内事务,组织发动群众落实产业发展、组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政策宣传、调解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三、驻村纪律要求

(一)干部驻村期间工作与原单位完全脱钩,每周驻村至少5天4夜,由村级攻坚战斗队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期间,因特殊情况需请假的,请假一天由自然村战斗小组组长签字同意;请假一天以上的需经村总支书记同意。

(二)干部驻村期间,县纪委监委和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将不定期对干部到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对驻村干部不在岗的,发现一次,向全乡范围通报处理;

发现两次,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批评,被通报的干部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检讨,并进行诫勉谈话;发现三次,取消派出单位当年评优资格,干部年终考核不能评为称职或合格,对被通报干部启动问责程序。

绿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篇3: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1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记录”的具体做法

1.1《动物产地检疫记录》的内容

根据《畜禽产地检疫规范》中的必检项目, 单位制定了《动物产地检疫记录》, 内容包括畜主姓名、动物种类、数量、免疫情况、耳标佩戴情况、耳标号、群体、个体检疫情况 (毛色、皮肤、精神、行为、呼吸及粪便、饮食、饮水、叫声、呼吸音、体表淋巴结、体温等方面的内容) 。在检疫工作中要求检疫员对照《动物产地检疫记录》逐项实施检疫后并认真填写检疫记录, 经检疫合格后由检疫员、畜主、运输业户共同签字确认。检疫员凭《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1.2《动物产地检疫记录》的运用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对出栏动物实行申报检疫制度的要求, 对存栏的动物我们都与饲养业户签订了“动物出栏报检责任书”, 动物出栏时, 饲养业户根据报检电话向兽医站检疫员报检, 检疫员接报检电话后, 必须到现场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规定的内容认真检疫, 并填写《产地检疫记录》, 猪、牛、羊还要逐头登记免疫耳标, 由检疫员、饲养场 (户) 负责人及运输业户在《动物产地检疫记录》上签字留档, 根据《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畜 (货) 主凭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出售、运输。

1.3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记录》的监督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对实施《动物产地检疫记录》的监督检查, 每月对照《动物产地检疫记录》逐页审核《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对《动物产地检疫记录》记录不全的, 由检疫员说明原因, 写出检查, 记入个人档案, 根据考核情况作为奖惩的依据。

2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制度取得的成效

2.1 促进了产地检疫工作的规范化

实行《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制度两年以来, 全区检疫员的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 促进了产地检疫工作的规范开展。全区畜禽产地检疫率大幅度提高, 由原来的不足70%提高到95%以上, 规模化饲养场的检疫率达到100%, 连续两年产地检疫收入达150万元, 有效地推动全区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2 促进了检疫员到场、到位、按程序检疫

检疫员不到现场检疫, 《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内容就填写不完整, 饲养场 (户) 负责人签字就无法完成, 从而有力推动了检疫员到点、到位、按程序实施检疫, 杜绝了隔山开证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2.3 实现了可追溯管理

《动物产地检疫记录》通过对检疫情况的登记、免疫标识的登记及检疫员、畜主、运输业户的登记, 对运输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的追溯提供了有力的资料, 加快了问题的解决。

2.4 有力保护了检疫员的检疫行为

检疫员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疫后, 如果在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出现与检疫有关的情况, 引起的行政诉讼, 《动物产地检疫记录》就是证明检疫员到点到位按程序检疫的有力证据, 从而有力保护了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检疫员的检疫行为。

供仔猪:广大养殖户你们好, 我县为加强仔猪市场管理, 现成立仔猪养殖协会为养殖户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 现向社会提供10-60公斤二元, 三元, 长白, 大约克, 杜洛克等优良仔猪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考察选购, 并为客户代办检疫运输等一切手续。承诺:在运输中如有伤亡原款退回。

篇4: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一、延伸五种职能,小检察室发挥大作用

(一)延伸维稳职能,着力打造化解矛盾维稳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与检察室所辖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联系,加强同该院8个内设科室实行工作对接的“1+8”机制,举全院之力,共同打造“前方摸情,后方支援,打总体战”的乡镇检察工作立体大格局,破解了检察室“事多人少”的瓶颈,破除了检察室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1+8”马车拉起了乡镇检察工作大局。通过沟通和配合,及时排查化解了矛盾纠纷,对发现的社会危险源点进行有效评估,有针对性地向乡镇和有关部门提起意见和建议15条,为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稳定隐患问题赢得了先机。同时,积极对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处理,减少对抗,增进和谐,先后调息民事纠纷和处理信访案件24件。

(二)延伸信访职能,着力打造接访平台,畅通诉求渠道

旺茂检察室疏通受理渠道,在创造人性化的接待环境的基础上,整合网络、电话、信函和接访受理四种方式,形成完备的受理渠道,方便群众反映诉求。疏通办理渠道,建立答疑说理制度。积极倡导“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敬、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声慢走相送、一直负责到底”文明接待“六个一”服务。同时,对已办案件及时建立档案并公开处理结果,方便群众知晓,以公开促公正、公平。2011年至2013年3月,检察室共接访99件,全部按时按质按量予以办理。疏通联访渠道,推动下访、巡访、联合访、检察长接待日、法制宣传工作常态化,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有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

(三)延伸監督职能,着力打造维民护法监督平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加强对派出所、法庭、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采取现场监督,备案监督,回访监督等“三监督”方式:不定期地到执法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巡查制度。检察室工作人员每月到辖区派出所,法庭查阅相关案卷材料,深入了解、监督处理情况。同时对一些疑难和重大案件进行备案监督,对每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不规范现象。在做出结果后,有针对性地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全面把控执法规范化关口。

(四)延伸惩防职能,着力打造涉农职务犯罪惩防平台,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旺茂检察室注重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主动走进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摸排可能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发现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线索。对辖区内涉及支农惠农资金,重点是新农村建设、农机补贴、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清理和摸排。共受理群众各类举报、控告13件,协助自侦部门查处涉农惠农“村官”职务犯罪案件5件12人。注重以案析法,开展警示教育。

(五)延伸监管职能,着力打造社区矫正监管平台,确保监外执行活动安全开展

旺茂检察室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衔接,变坐等线索为主动出击。实施全方位监督,变单一查阅为立体监管,努力完善制度,变无序执法为规范划一。对辖区5个乡镇司法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并督促完善管理,对60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走访了解并帮扶教育。通过完善各项衔接机制,制定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办法,制作《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流程图》等方式,使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判、交、送、接、帮、奖、惩等各执法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打造三个基地,拓展检察室工作新方式

通过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基地,创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新载体。通过建立解说员制度,制定日常接待流程,并依托预防宣教讲师团,形成了“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法制讲座+交流体会”的教育模式,强化了警示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通过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建了青少年维权的新平台。通过不断探索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机制和做法,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不同需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社区矫正帮扶教育基地,创建了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模式。通过积极开展帮扶教育,每月定期安排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到基地接受教育,从思想、行为、待遇、就业等各方面关心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寻求帮扶办法。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并以此为依托,有效地监督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

三、规范五种建设,小检察室彰显窗口示范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在主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旺茂镇设立乡镇检察室,总面积达到3千多平方米,办公楼两层,占地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预防展厅300多平方米,融合三个基地建设,辐射周边4个乡镇,并坚持标准化设计。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调,以黄色为主色调,镶嵌红色琉璃瓦。总共配置包括会议室,办公室,法律法规阅览室、干警宿舍、干警活动室、干警饭堂等11间办公用房。并在外墙设置多样式宣传挂画,群众凭借标识就能找到检察室。

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旺茂检察室进一步强化检察室各项制度建设,完善执法责任制,强化职责管理,努力达到“用制度来规范,用监督来促进,用责任来保障”的科学管理机制。根据上级检察院下发的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规则先后制定各项工作制度8项,并全部悬挂上墙。

规范与业务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建设:旺茂检察室与控申、民行、侦监、公诉、监所、预防、反渎、反贪等部门实行工作对接“1+8”机制,建立《内设业务部门与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衔接办法》。形成在检察长的统一领导下,与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纵向延伸、网式联动的工作新格局。

规范便民服务理念建设:旺茂检察室精心创作了检察室工作手册,检察机关服务承诺,检民联系卡等等宣传画(手册)发放到农民的手中。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职能,方便诉求。同时,提出了“多跑点,多听点,多做点”多点贴近群众工作要求,倡导文明接待“六个一”服务,将人文关怀注入执法细节,既要遵循法理,又合乎人情。

篇5:关于开展家访活动的工作记录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经研究决定今年继续在我校中开展家访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宣传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营造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使学生身心健康都得到良好发展。通过家访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二、活动内容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二)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三)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学生(贫困生、单亲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等)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五)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六)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家访形式及步骤

(一)家访形式

家访主要采取登门走访的形式,原则上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学校行政干部参与,分组、分片、包班、包人的办法进行。因特殊情况需要的,也可结合实际,采取家校恳谈会、家长报告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家在外地的学生可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或书信的形式家访。

(二)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4月)

(1)积极发动。各乡镇教育中心、直属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同时要召开相关会议,积极动员,周密部署,提出工作要求。

(2)开展培训。各乡镇教育中心、直属学校要对家访教师进行培训和动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等,对教师提出纪律和安全要求,同时建立《家访记录本》,做到人手一册。

(3)制定计划。各学校要统筹安排,合理制定家访方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确定家访对象,制定家访计划,确定家访时间和内容。班主任家访人数不少于本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其他任课教师家访不少于5人。校长要带头家访,每名校长家访不少于10名学生,其他学校行政干部也要进行必要的家访,也可有选择地与老师一道进行家访。

2.家访阶段

(1)预约安排。教师按照计划,对家访对象提前预约,合理安排时间。在家访中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意识和平等意识,做到态度谦虚诚恳、介绍全面客观、记录详尽认真,尤其要以介绍学生优点为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对贫困生、学困生等特殊学生家庭要进行经常性家访,及时排解学生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2)做好记录。教师要对每个家访对象做好记录,认真撰写家访手记,并做好访后分析。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3)反馈交流。家访结束后,要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反馈,根据家访情况对教育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将家访结果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教师要跟踪了解学生在家访后各方面的变化、反应,并及时给以相应教育。

3.总结阶段

家访活动结束后,各乡镇中心、直属学校要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特别要总结家访活动对于促进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强化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和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效,总结本单位开展家访活动的创新实践和先进经验,发现和树立一批家访活动先进典型。教育局将组织召开全市家访活动总结交流会,对家访活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总之,要全面做好家访工作,做好家校联系。

篇6: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一)桃花山镇小学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座谈会

2010年9月6日下午,桃花山镇小学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座谈会在校办公室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老、中、青教师代表及各学科教师代表和学校领导共同参加会议。

会议由李为容校长主持。李校长首先代表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工表示节日的祝贺。李校长解读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要点,简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重大意义: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校长勉励教师要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李校长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今天会议的主题:希望大家围绕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指出学校班子及其成员在作风、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会上,气氛热烈,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大家就加强民主管理、教学管理,如何尊重教师,建设和谐校园,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向科学化管理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会议历时两个多小时,大家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最后,李校长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一定要重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同时指出,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把竭诚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千方百计帮助师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听取师生的呼声,积极反映师生的诉求,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通过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提高我校的育人质量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桃花山镇小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学校组织的作用,使党内创先争优与群团组织创先争优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现就进一步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重要意义

工会和党支部组织覆盖面宽、成员众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组织领导,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举措;只有把他们组织、带动起来,创先争优才能不仅成为党内风气,而且成为社会风气,创先争优活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党群共创、党群联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切实巩固党的组织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有利于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活动实效,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二、切实抓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工作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就是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群团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学校工会和党支部组织要充分借鉴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好做法、好经验,紧密结合群团组织实际、突出群团活动特色,精心谋划活动主题,设计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群众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社会参与面。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群团组织自身建设

抓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契机,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努力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工作活跃、作用明显、党政重视、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进一步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坚持把组建基层群团组织与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开展,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单位建立群团组织,提高群团组织的组建率,扩大群团组织的覆盖面。

(二)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群团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加强对群团组织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热情关心群团干部成长和进步,加大对优秀群团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力度,为群团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篇7:长效机制下沉工作方案

为做好‚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促进网格平台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根据《2013年深化规范提升‚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20项举措及推进方案》,按照‚不能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反对形式主义,要真正沉下去,与实际工作真正配合,要认真研究‘真融合’机制,使长效机制具有生机和活力,健康持续发展‛的批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沉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民心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总要求,通过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实现单位和农村,干部职工与困难群众的双向互动、互促互助,合力共建。通过此项活动,使干部职工实现思想为民,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全区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二、工作人员

全局共55名领导干部职工根据乡镇办需要下沉到一、二级网格处理分包区域网格管理人、群众反映的属于我局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采取多项措施,优化资源,整合力量,变事后处置为源头管理服务,变被动处置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筑牢网格服务组织保障,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强化培训,提高网格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工作方法

(一)下沉人员要每周至少巡查一次责任社区,定期与与分包社区网格员沟通联系,开展日常工作。

(二)下沉人员要第一时间收集上报分包网格内发现的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足局网格化管理平台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或上级网格平台,并实时跟踪、反馈处置结果。

(三)下沉人员应重点发现、上报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比较关心的涉及我局领域的热点问题。

(四)应全面熟悉掌握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填写并上报网格化管理动态台账、纸质台帐,做到资料完备;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分类;按时做好《工作日记》的记录,按要求每周向局长效办汇总上报信息台账等相关资料;每周各下沉小组至少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向下沉小组组长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助乡(镇)办、社区开展联合执法活动。

(六)严格服从领导,遵守组织纪律,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对未经研究决定的事项,不乱许诺,不乱表态,不越权办事。

四、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是加强职工业务培训,重点练好‚内功‛。邀请本系统内领导、技术骨干来我局培训指导网格化管理工作,使全局干部职工在熟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市***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是宣传***工作职能,着重借好‚外力‛。积极向联系分包的乡(镇)、街道干部宣传讲解***管理职责及管辖范围,指导乡(镇)办协助开展***工作,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渠道收集问题,实现‚无盲区覆盖‛。不仅仅要依靠网格化管理平台发现、收集问题,还要通过举报电话、‚心通桥‛、ZZIC等多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与***工作有关的问题。

(二)加强督查,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一是结合‚条块融合‛,推进职能工作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条块融合工作,切实做到与分包乡(镇)办共同担责、无缝对接、融为一体。结合我局联合乡镇制订的网格化管理分包表以及网格化管理公示牌,进一步明晰责任人,实行分段包干,一级对一级负责,细化分工、责任到人。依靠村民组长、大学生村干部、党员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县、乡的管养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格局。

二是落实督查、督办制度。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一线走访等形式,对网格内责任人开展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局长效办将加大督查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下沉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凡是因工作不到位或出现重大失误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责任划分,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表现突出的下沉人员或下派群众工作队员,将对其给予褒奖,评先优先考虑。

五、工作要求

篇8: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我院2013-2014年209例门诊患者药物咨询记录。

1.2 方法

从2013年开始通过医院药房设置的药学咨询窗口, 由医院3位执业药师轮流值班, 对前来咨询的人员进行药学咨询, 按咨询者年龄、咨询文化程度、咨询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按咨询者年龄统计

咨询人群以女性居多占84.69% (177/209) , 以60~80岁年龄段为主, 约占61.24% (128/209) , 其次是18~60岁年龄段, 占28.71% (60/209) , 30岁以下的咨询比例最少, 为10.05% (21/209) 。

2.2 按咨询者文化程度统计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咨询者最多, 77.51% (162/209) ;其次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咨询者占15.31% (32/209) , 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咨询者最少, 占7.18% (15/209) 。

2.3 按咨询内容统计

用药咨询内容主要包括药品价格、药品效期、药品规格、药品保管、药物用法用量、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服药时间、合并用药等。咨询率排在前3位的咨询内容依次为:注意事项 (17.18%) 、用法用量 (15.20%) 、不良反应 (12.73%) 。然后依次是:药品效期 (12.11%) 、服药时间 (11.74%) 、药品规格 (8.41%) 、药品保管 (7.17%) 、药品价格 (6.92%) 、合并用药 (5.81%) 、其他 (2.72%) 。

3 讨论

由统计结果可知, 咨询的主要患者大部分都是60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占61.24%, 这部分人群属于特殊人群, 并且以女性居多, 特别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在药学咨询当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在国内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普遍存在, 而医师为患者开具药品时又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用药[2]。所以执业药师在开展药学咨询服务时为这部分人群做好服务是所有药学咨询服务的重中之重。在所有咨询者当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7.51%, 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增高咨询的比例也越来越少, 说明文化程度越高他们对于药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较深。咨询的内容前三位的是注意事项 (17.18%) 、用法用量 (15.20%) 、不良反应 (12.73%) , 从上述比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医药卫生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 使得大部分患者对药品在注意事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上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 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3]。其次, 药品的效期以及药品的保管各占12.11%、7.17%, 精神疾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大部分患者用药往往都超过3个月以上, 所以药品的效期和保管是患者急需要了解的问题。

临床用药咨询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不可缺少的途径, 通过用药咨询, 药师可以发现潜在的不安全用药隐患, 并利用自己的药学知识解决临床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通过药物咨询服务, 提升了药师的业务水平, 改善医院药师形象, 缓解药房窗口的压力, 可以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4]。医院是药品的最大用户, 医院药学人员是药师的主体, 而医院药房的管理如果没有执业药师积极参与, 那对药房药品的管理将是不完善的, 执业药师通过审查处方、核对诊断结果、参与药物治疗, 对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起到了促进作用, 是防止医药用药差错事故发生、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 而执业药师提供专业化的药学咨询服务对提高医院药房的管理水平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执业药师在精神科药房开展的药学咨询服务拉近了医、护、药和医患关系。医院药学服务是药师运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医师、护士及患者共同设计实施和监测, 以对患者产生特殊效果的治疗过程[5]。为了共同目标医院医、护、药人员相互之间探讨、学习的过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 药师与患者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理解, 改善了医患关系, 促进和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 并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 对药物治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有了辩证的看法和心理准备, 解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顾虑, 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通过执业药师在精神科药房开展的药学咨询服务带动了医院药学事业的整体水平。执业药师作为药学部门人才资源的代表, 其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 对于促进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并间接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药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欠佳、知识面较窄、知识老化等一直以来是人们对药师队伍的整体看法, 通过执业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 带动了医院药剂人员整体素质, 促进了医院药学事业的整体水平。

4 小结

精神科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 其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通过执业药师开展用药咨询服务, 不合理用药问题大大减少,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联用的现象, 特别是滥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状况也有所改善, 减少了精神科患者用药的盲目性, 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信心, 有利于促进其合理用药[7]。

关键词:药学服务,精神科,执业药师,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邵明立.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加强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J].中国执业药师, 2007, (2) :6-8.

[2] 金桂兰, 徐玉梅, 潘秋萍, 等.“常用口服药品用药时间与用药年龄限制”资料库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药房, 2006, 17 (8) :636.

[3] 伏晓, 姚恩霞, 候遂林.我院门诊药房咨询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8) :110.

[4] 杨世民.我国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及其立法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6) :406-408.

[5] 马忠伟, 赵瑞军.临床药学咨询1283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 2012, 7 (4) :440-441.

[6] 罗北海.抓好药房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2) :143.

篇9:下沉干部工作开展记录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 形式

一、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记录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

幼儿观察记录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非语言的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观中,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及新《纲要》理念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赋予特质的,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促进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

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并和同伴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价值,为幼儿成长与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服务。

2.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这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唯一一个主体,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记录现象方面、或者是感受体验方面。如小班活动“糖果在嘴巴里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糖在嘴里由大变小的融化过程,并用最简单的由大至小的○◎……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定位在记录材料、记录过程与现象变化等几方面,在记录中更强调探究的步骤。如中班活动“小蜗牛吃什么”,幼儿通过给小蜗牛喂食的探索活动,发现小蜗牛爱吃的食物,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自己所喂食物的顺序及小蜗牛的相应反应(包括吃不吃、怎么吃)。

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强调了记录设想,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如大班的活动“怎么把纸扔得更远”,洋洋小朋友首先记录下自己将纸片抛远的设想方案,然后记录下实验后的测量结果,紧接着再修正自己的方案,改用纸团投远,再记录测量结果,第三次又改用纸包住小块积木投远,反复几次后,他得出了体积小份量略重的东西能将纸扔得更远。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一般可采用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1.动作体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的观察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就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有的则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表现边摆边往下落。在表现小积木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飞跑的站起再蹲下,表示很快落下来。

2.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人都听明白,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下雨前,教师有组织的带幼儿到室外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兴高彩烈的交流着观察到的情景,细节都讲得很棒。

3.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到用符号记录,幼儿的思维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简单的符号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便于操作。

如区域活动的健康检查站中,思思(扮演医生)拉着栀子让她站在墙边长颈鹿标尺那里说:“小朋友,你站好,我给你量身高。”接着点着标尺上面的105说:“一个一,一个零,一个五,你看,你在这里。”“我帮你写下来。”接着思思拿了纸和笔画了起来。只见她在纸上画好两根横线,中间一个小孩,旁边写好105。“好了,这下你不会忘记了,回家告诉你妈妈你已经这么高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天生就具备符号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及时的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为这些闪光点的发展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另外,在图形符号记录的表达形式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本,相信每个幼儿表现的独特和成功,承认每个幼儿的特点。这样幼儿的记录能力就会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艺术表现。除简单的符号记录外,绘画、粘贴、涂色等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记录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如,在区域角的小医院里,幼儿玩得热火朝天,明明捂着脸哎呦哎呦的来到小医院,大夫有模有样的马上检查后,边说边在病历上画出了病情——一个小娃娃、一颗硕大的牙齿、一条虫子、一把钳子……接着大夫就带着小病人去拔牙了。

(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的合理性。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2.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各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记录,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

3.教育的随机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动机,随时启发幼儿抓住记录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勇于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尝试记录。

4.记录分享性。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

5.由衷的鼓励性。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观察记录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日益完善与成熟的记录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激发了乐学、会学的情绪,促进了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幼儿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观察记录中逐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思考,不仅记录下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记录下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黄有芳.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学前教育研究,2006.

上一篇:达观处事笑对人生-散文下一篇:八月份生产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