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工作情况报告

2024-04-14

下沉工作情况报告(精选7篇)

篇1:下沉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辅道工程 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等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意见

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S366一期改建辅道工程项目部:

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辅道(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改建工程,总造价约5.2亿,合同工期18个月,合同交工时间为2011年2月20日。2009年8月20 日总监办下达开工令正式开工,推算交工时间是2011年2月20日。于2010年11月上旬完成右幅辅道(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左幅机动车道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并于2010年11月13日交付使用全线通车。至今通车已有一年多时间。经现场测量勘察,道路出现多处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等病害,现将此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意见汇报如下:

一、土建工程概况及工程施工背景

该工程东起南湾立交西至珠海大桥,其中左幅(ZK10+750-ZK18+642.085、右幅YK10+750-YK18+760.681),全长约8952米,土建工程包含有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调头车道)、通道(10座人行通道、2座车行通道)、雨污水、给水及电缆沟、公交车站等工程。土建工程分为2个标段,分别由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珠海市建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两个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珠海大道是珠海市中心区连接珠海市西区唯一的城市通道,是通往斗门区、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横琴新区及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珠海改建工程原方案是先进行主道改建工程的施工,但如按此方案实施则珠海大道的交通将全部中断,为此,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先修建辅道,待辅道通车后再实施主道的改建。由于主道于1997年建成后,路基已下沉较大,而主道两侧辅道的路面标高要高于主道约1米以上,同时主辅绿化带高于辅道路面约40公分,如遇雨季主道便成为一条长达9公里的条形积水槽,仅依靠主道原有的排水沟无法满足排水要求,届时不但交通瘫痪,珠海大道两侧的居民将无法出行,工厂企业的正常生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为确保珠海大道沿线居民及工厂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决定先施工辅道,从而要求辅道尽快完成,并将通车时间定于2010年11月中旬。同时该工程沿线征地拆迁涉及的村民及单位较多,且范围广、难度大,征地拆迁直至2010 年6月份左右才全部完成。因此,辅道工程要确保于2010年11月中旬通车,对于参建单位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二、道路设计概况

1、软基处理

软基处理采用复合地基,设计方案分别为水泥搅拌桩、CFG桩、旋喷桩,其中水泥搅拌桩约365000m,CFG桩约1100000m,旋喷桩约50000m,CFG桩单桩最深达30米左右。施工过程因地质状况的差异及障碍物的影响设计方案做了局部变更。

设计参数:

水泥搅拌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分1.5m和1.7m两种,直径50cm,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约15%(每延米50公斤),掺6%石膏(含水泥含量)。成桩90天后抽芯检测,桩身强度不低于1.2Mpa,单桩承载力110KN。CFG桩的设计参数为: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10,桩直径40cm,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为2m和2.2m,CFG单桩承载力分别为215kN(桩长<15m)、240 kN(桩长15~18m)、260 kN(桩长>18m)。高压旋喷桩为单管旋喷,桩间距为1.2m(按等边三角形),水泥掺量大于90kg/m,桩径50cm,90天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110KN。试桩后桩顶铺设40cm砂垫层及高密度聚丙烯双向拉伸格栅。

2、路基填方及路面

填方路段路面底面0-80cm,压实度≥95%,零填及挖路段路面底面以下0-80cm压实度≥95%,压实度指标均为重型压实标准。机动车道上基层为3.0Mpa水泥稳定石屑20cm,下基层为2.0Mpa水泥稳定石屑15cm,非机动车道上基层为3.0Mpa水泥稳定石屑15cm,下基层为2.0Mpa水泥稳定石屑15cm。机动车道面层为原23cmC40水泥砼,抗折强度不小于5.0Mpa,非机动车道面层为原20cmC40水泥砼,抗折强度不小于5.0Mpa。

三、路基、路面施工监理概况

1、原材料控制

软基处理使用的水泥除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见证取样送检外,监理工程师另随时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对于质量不稳定的水泥予以退场,并要求更换生产厂家。如开工时曾使用金刚石牌水泥,发现不稳定,施工单位全部改用海螺、华润等知名品牌的产品。水泥搅拌桩施工现场严格分门别类进行堆放保存,并设置醒目标识牌,以防止水泥混杂使用。CFG桩及砼路面采用的商品砼,对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不定时的到生产厂家检查其采购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进行检查询问,如出现质量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责成生产厂家整改,直至满足质量要求。

2、施工过程的监控

(1)软基处理:软基处理采取的水泥搅拌桩、CFG桩和高压旋喷桩在大范围施工前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及终孔条件进行试桩,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并做好相关记录,结合审核施工单位的试桩报告,经批复后用于指导后续施工。施工时施工单位每台设备配备2名施工管理人员,实行24小时连续跟踪管理。监理工程师旁站与巡视相结合实行监控管理。重点控制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的水泥浆配合比及搅拌桩的四喷四搅,CFG桩控制其提钻速度,以及各类桩的终孔深度满足设计桩长。

(2)道路施工

路基填筑原设计为土路基,由于施工时正值雨季,为保证工程质量,经研究将路基填料改为石粉。

路基填筑、水泥稳定层及砼路面首先进行试验段的施工,分别取得路基分层填筑的松铺厚度、水稳层拌合料的配合比、砼路面机铺速率及砼的配合比及塌落度等相关技术数据,试件经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大范围的施工。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实行全程旁站,重点控制路基填筑的松铺厚度、碾压厚度及压实度;水稳层拌合料的配合比、压实度及平整度;路面砼的强度标号、塌落度、振捣密实及表面平整度。施工中严格控制试件送检、自检的频率(施工单位设有标养室),监理工程师不定时随机抽检。部分需铺设钢筋的路段,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桥台及通道台背的填筑及回填监理工程师实行重点监控。

上述软基处理的各类桩及路基填筑的密实度及砼强度等均按规范要求及检测频率和方案检测合格。

四、道路病害状况

辅道于2010年11月13日通车,通车后部分路面及桥梁通道台背,陆续出 现路基下沉和路面开裂破损现象,其中一标较为严重的有20余处,二标30余处(产生病害详细的地段及部位详见施工单位的病害分析报告)。

根据施工单位分别于2010年11月(通车前)、2011年4月、2011年8月、2011年12月测量数据分析,二标沉降状况较一标更为严重。以第四次测量数据累计计算:

其中一标右幅路面最大沉降量33cm,左幅25cm;桥梁桥台沉降量最大的是2#桥,左幅23cm,右幅20cm;人行通道台背沉降量最大的为4#、5#通道,4#通道左幅为19cm,右幅7cm,5#通道左幅为20cm,右幅30cm,其余通道大部分小于10cm。

二标右幅路面最大沉降量63cm,左幅32cm;洪湾桥右幅桥台最大沉降量50cm,左幅42cm;广昌桥最大沉降量右幅22cm,左幅20cm;均昌桥最大沉降量右幅18cm,左幅16cm;6#通道左幅最大沉降量14cm,7#通道最大沉降量右幅9cm,左幅4cm,8#通道最大沉降量右幅22cm,左幅18cm,10#通道左幅最大沉降量11cm。二个标段路面开裂较为严重,其中纵向开裂路段较多,多处开裂长度达数10米。

路面下沉较严重的地段为:一标

ZK14+320-ZK14+380、ZK14+530-ZK14+630、YK13+980-YK14+040等地段;二标ZK16+250-ZK16+350、ZK17+560-ZK17+660、YK17+520-YK17+610、YK18+100-YK18+400及广昌桥至均昌桥左幅靠主辅绿化带路缘石侧等地段。

根据第四次测量数据分析:一标道路、结构物已趋于稳定;二标道路在YK14+950处下沉约25cm(初步分析因该处在辅道通车后,西部沿海高架桥在该处(紧靠辅道)出现立柱偏移,继而采取加固措施而进行桩基(群桩)和承台开挖施工的影响),其余道路及结构物个别处仍有4-10cm的下沉,其中均昌桥较严重。测量数据分析均取左右幅沉降值最大点,具体数据详见附表一、二。

五、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及现场勘查,经初步分析,产生路基下沉及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外部施工及相关原因影响

1、辅道通车后,世纪花园房地产开发(ZK16+250-ZK16+350)基坑开挖(基 坑深约4米左右)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造成该段道路位移,下沉和开裂;

2、YK18+100-YK18+400路段路基外有两口鱼塘,深约3m。按照设计,此段路基采用浆砌片石护坡。2010年7月份施工时,因鱼塘赔偿不能落实,当地村民阻工不能进行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最后将挡土墙位置移到人行道边缘施工,失去了对路基的有效防护。加之,此段道路施工时鱼塘为满水位,路基相对稳定,通车后于2011年1月份该鱼塘抽水捕捞,空水位达1-2个月,以形成路基与鱼塘底3米高差,导致该路段公交站亭、人行道和路基严重外移下沉及路面开裂;

3、ZK15+260-ZK15+400、ZK15+560-ZK15+600、ZK15+640-ZK15+760路段,因水利施工单位在施工排洪渠(不属S366项目)沟槽开挖(深3米左右)时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造成以上路段部分位移、下沉和开裂;

4、ZK15+750、YK15+760及ZK17+650、YK17+665段,在辅道路基完工后,电力和供水部门,分别进行了横穿主辅道的高压电缆管及给水管的托管、顶管,并在辅道旁进行了基坑开挖,该处左右幅均出现下沉;

5、屏东四路车行通道右幅两侧台背处,有一条直径2米的旧原水管,自开工以来一直暗漏,虽多次反映未予以解决,2011 年9月份出现大量渗水,开挖后发现该处台背的回填石粉全部流失掏空,修复时使用了20余立方砼才得以填实。YK13+830为一道路下沉较大地段,该处为5#通道右幅东侧,靠主道有一给水管的阀门及表后管,同样长期漏水管理部门未予以修复,导致路基长期受其影响而下沉; 6、2011年4月开工建设的沿江快速路横穿珠海大道,目前主道的下穿隧道已施工完成(辅道改建以外工程),辅道段为该下穿隧道的一部分(后续施工),为此,这段辅道约有30米未进行软基处理。

(二)12个通道中间段施工时,基坑排水,引起水土流失的影响

全线有10个人行通道和2个车行通道共12个深基坑。由于交通的条件限制,在辅道施工时,主道不能封闭,为此通道不能同时施工,只能先施工辅道段通道,待辅道通车后,再分阶段施工主道的左、右幅通道。辅道通车后,在施工主道段通道时,辅道通道的台背侧处于临空面,地下水及雨水汇集基坑,基坑内处于长期排水,从而导致辅道通道台背段的回填料流失,导致通道台背下沉。

(三)工期被征地拆迁耽误后,迫于航展前通车工期压力,个别路段施工顺序颠倒

本工程施工进度受外部条件制约较大,其主要因管线迁移及房屋拆迁影响,施工进度缓慢。为确保航展通车,施工中只能见缝插针,实施交叉作业。如ZK14+380-ZK14+720段埋设有20多条各种电缆,且分布走向极不规则,零散分布在辅道范围内,若待全部迁移再施工,则无法满足2010年11月通车目标,只能迁移一段,施工一段,以致造成施工现场交叉作业(该段管线延至2010年7月迁移完)。又如给水管的埋设及接驳施工,一方面受水务部门停水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确保如期通车目标的实现。为此部分给水管在路基填筑甚至路面浇筑完成后进行反开挖施工,从而扰动了周边路基,破坏了石粉路基的压实度,导致部分辅道左幅靠主辅绿化带侧路基下沉。

(四)工艺缺陷有一定影响

1、由于工艺缺陷,通道台背回填虽按规范进行了碾压和灌水密实,但靠近通道墙身的钢板桩处,拔出钢板桩后出现空间,这个空间区域的密实度自然降低,达不到设计标准,造成大多数通道处跳车现象;

2、由于工艺缺陷,通道在主道段施工时,辅道的临空面虽有钢板桩支护,但未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台背回填料流失,造成该处辅道路基下沉;

3、由于工期压力,桥梁台背回填速率过快,特别是洪湾桥,填方高度超过3米,7层连续填筑,虽然密实度合格,但由于加载过快,引起软基过大沉降。

(五)交通流量超过设计数倍,过度超负荷使用,大大缩短了道路使用寿命 珠海大道辅道东起南湾立交,西至珠海大桥。珠海大道承担着珠海市东、西部城区交通要道的重要功能,它是连接主城区、横琴新区、金湾区、斗门区的主要枢纽。珠海大道辅道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辅道道路设计荷载

6标准为BZZ-100kN双轮组单轴,设计基准期内累计标准轴载轴数为15×10(n)。

1、交通流量大大超过原预测量

辅道于2010年11月13日通车,由于路况好,通行能力强,绝大部分车辆走辅道运行。自2011年4月主道改建工程开工后,主道进行全封闭施工,辅道承担了所有的通行量。

根据2006年工可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辅道建成后在非建设期,主线将 6 承担80%以上的交通量,辅道承担不超过20%的交通量。工可预测2015年本路段主辅合计交通量约为每日103280pcu/d,其中辅道约为12810 pcu/d,辅道所占比例约为整个道路的12.4%。依据相关部门于2011年1-12月份在南屏站观测的交通量数据为每日96311 pcu/d。为此辅道在交付使用的13个多月内承担了2015年预测交通量的8倍左右。

2、重车和超载车辆比预测量剧增,加剧了路面破坏

近几年来,珠海市交通基础建设快速发展,特别随着横琴新区、高栏港经济开发区和港口的开发建设,珠海大道成为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为此,重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拖挂车、集装箱车)的增长量相当大(仅珠海大道附近的混凝土搅拌厂就多达10余家)。据预测S366线相关道路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2.8%,根据2006年观测资料重车所占比例为6.38%,并按12.8%的比率递增,结合2011年12月19日现场观测数据,珠海大道重车的日通车量约有7500辆以上。

目前,货车超载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泥头车、自卸车、货运车尤为严重。以普通泥头车为例,其标准车重约20t,核载量为12.5t,车厢尺寸为5.8m×2.3m×1.6m,共3轴,其中前轮为单轴-单轮组(轴载以6t计),后轮为双轴-双轮组(轴载以7t计),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在载重12.5t情况下,换算成标准轴载轴数为0.1。据实地调查,大部分泥头车会满载砂石料,载重约为5.8×2.3×1.6×1.8=38.4t,换算成标准轴载轴数为32.0,约为标准载重情况下的320倍。

为改善交通环境,确保交通安全,珠海市交警不定时在相关地段查处超载违章车辆。如7月22日交警在珠海大道高栏港段连续查获违章车辆,4辆载钢材的货车标准荷载为32吨,实载90吨,超载约3倍;12月1日交警在南琴路口查获8辆货车均超载100%,其中一辆货车超载159%,一辆搅拌车超载209%,一辆泥头车超载300%,更为甚者有一辆重型自卸车超载竟达502%,超载率令人震惊(以上信息摘录珠海特区报)。因珠海大道辅道目前交通十分拥挤,为避免交通堵塞,交警部门暂未在辅道上检查,但上述超载车辆大部分均路经珠海大道辅道,如在辅道查处超载车辆,超载数量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运送建筑材料的货车,因堆积过高,经常有大量的碎石、泥土等撒落在道路上,经重车碾压 7 后,对路面损坏较严重。

同时,车辆超速行驶现象非常严重。珠海大道辅道是按40km/h的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的,但主道封闭改造后,密集的车流涌向尚未验收的辅道,大量车流以平均70公里的速度通过辅道,其中重车及超载车辆也全部通过辅道行驶,严重超出辅道的原设计标准。超重、超量车流产生的冲击加剧路基下沉的发展,引起路基的沉降以及路面的开裂。

综上所述,由于交通流量过大,超载、超速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对桥梁和道路造成严重破坏,是导致辅道下沉开裂的重要原因。随着主道改建工程的完成通车,辅道的交通压力将大大减少,交通流量将恢复正常状态。

六、针对病害采取的措施

针对辅道通车后出现的下沉、开裂等问题,2011年1月6日,总监办召集有关单位召开了专题会(详见S366-JH-Z24会议纪要),讨论和研究了具体整治方案。具体方案为:

1、采用压浆施工工艺控制沉降;

2、采用在现有下沉段路面上加铺沥青层,作为临时过渡路面,待沉降稳定后,再按原设计恢复砼路面;

3、加强沉降观测,及时反馈沉降状况;

施工单位根据整治方案立即施工,针对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的具体情况,采用了注浆、灌浆处理,注浆压力控制在2-2.5Mpa,深度为3-4米;采用AC13沥青,以机械摊铺施工调平处理。并加强观测,根据下沉变化情况继续进行补强和调平处理,现已进行了2-3次的沥青调平路面。施工单位于2010年11月、2011年4月、2011年8月、2011年12月分别对道路进行了测量,并对沉降速率及状况进行分析。由于目前主道进行改建施工,车辆全部在辅道运行,且车流量极大,为确保交通及施工安全,修复方案待主道通车后再确定并组织实施。

江西中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S366一期改建辅道工程总监办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篇2:下沉工作情况报告

奥体中心下沉花园调查报告

一、公共艺术品的分类

奥体中心下沉花园设计中包括了环境综合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小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标识设计,植物造景。

二、公共艺术品设计须建构的意识有:

1、环境与主题

(1)场地环境: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部,位于国家体育场北路北侧,占地4.4公顷。为奥林匹克公园地下商业和奥林匹克公园站地铁站对外连接的通道,同时也在大尺度的奥林匹克公园内提供了尺度较小的空间。下沉公园由东西方向的城市道路—大屯路分割成两大部分,在地下由市政过街通道连接。为方便下沉庭院两侧东西方向的步行联系,除了南北两端的阶梯之外,下沉花园上空每隔90米设置的步行桥都与下沉花园有楼梯连接。在南部下沉庭院之上设置了三个步行廊桥,在北部下沉庭院之上设置了两个步行廊桥,与中轴线垂直,形成北京旧城棋盘格式的交通体系。大屯路和五条步行廊桥将下沉庭院分割成七个近似的院落,在地下形成由南至北的层次递进空间。

主题: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奥体中心下沉花园的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开放的紫禁城”。来自最具有北京代表性的紫禁城和四合院,皇宫禁地和民间四合院合二为一。设置7个不同的院落,每座院落各有不同的主题,在院落局部设置中国元素,以避免大面积使用中式装饰的尴尬。每座院落都请了中国国内的知名建筑师进行设计,由于周边已经限定,更像是对于建筑师的“命题作文”。其中1至4号院位于大屯路南,5至7号院位于大屯路北;中间需要穿过大屯路地下隧道和地面道路之间的空间,因而4号和5号院采用了相同的设计。

2、文脉,设计中更多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承启关系。

下沉花园设计全新的互动空间使人既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感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由平等参与的民族精神。

3、场所精神,下沉花园是中心区地下交通到地面交通转换的节点,也是中心区巨大尺度外部空间中难得具备的围合性,能够提供休闲功能的外部空间。

下沉花园的空间设计在满足人员集散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体现中国元素的人文景观。如同北京传统住宅院落的纵向发展的结构,方正的路网与院落空间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意象,至此将超尺度的城市空间降低为大型的院落空间。

4、空间与尺度,空间的实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下沉花园将紫禁城封闭的红色宫墙断开、错位、联系、贯穿在下沉的七个院落,起到对整个下沉庭院提纲挈领和调整尺度的作用。

一号院“御道宫门”,仿照午门前广场进行设计,设置了“御道”、“宫门”、广场等元素,同时用中式花格遮盖两侧商业体以避免影响。截取巨大的宫墙片段置于院落中心,可移动开合的“宫门”采用大尺度LED屏幕,平时向公众敞开;关门时形成舞台背景,对面进入下沉庭院的大台阶,成为公众驻足观看和休息的露天座位。

2号院古木花厅,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2号院取名“瓦院”。通过诠释一组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片断,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瓦,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结合树木、室外水景等手段,展现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有地域文化背景的室外休憩场所。建筑设计在现实与传统之间建立联系纽带的归属感,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受大众文化包容认可的 社会 审美价值,也是设计中寻求与传统结合的法则。

四合院——空间的片断 四合院存在于北京的记忆中,它的性格有平民性的一面,又有交往性的一面。从空间本质上讲,四合院的内部其实具有很强的空间交往性,所有的建筑围绕着中心院落这一向心主体展开,层层铺垫,主次分明。同时,与生俱来的传统精神赋予了它贴近人们心灵的审美力量,具有文化延续的亲切感。院落的核心是一组北京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四合院传统瓦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做法体系,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开放为开敞的外部空间,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所有的建筑围绕着中心院落这一向心主题展开,层层铺垫,主次分明。这样一个内敛、聚合、互动的外部空间,展现给人以自然舒展的空间交往性,追求“城市的客厅”的空间性格,希望能够在尺度巨大的奥林匹克公园给公众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出入的惬意城市休闲空间。院落旨在为公众提供一种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大尺度的外部环境中,营造出亲切灵动的空间氛围,将要在这里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是形成院落性格的元素。

设计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倒座、影壁墙、垂花门、抄手廊、正房、厢房、后罩房,基本元素一应俱全,除了完整的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传统做法体系之外,非承重构件全部被去掉了,代之以开放的室外空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封闭内向的四合院空间打开了,它同时具有了内聚、外敞两种空间性格,将四合院的文化氛围延伸到整个院落中。景观花墙——空间的延伸 对院落设计定位的思考引导着建筑设计从一个个场景设计展开,除了作为乘坐地铁交通到达中心区客人的疏散广场之外,两侧商业设施的室外出入口广场也是院落的重要功能。除此之外,这里将成为公园里游客的歇脚处、票友的弹唱廊、室外茶社、室外水吧,甚至举行公共聚会、产品时装发布

3号院“礼乐重门”

空间结构:位于七个下沉庭院中间,东侧是地下商业区,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南北两端与院子前后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空间,色彩,大红金黄铜绿,代表了中国的堂皇。设计了红墙,用红色钢构支起上百面鼓,鼓内藏灯,鼓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金黄色指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铜萧,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

种植,青竹。竹间摆上长凳,为客人提供轻松悠闲的休息环境,欣赏随风飘来的东方礼乐。

5、材料、工艺、色彩有穿透,顿悟,纪念,镜面不锈钢,激光束等。奥体中心下沉花园单体设计:一号院

二号院

三号院

四号院

篇3:下沉工作情况报告

一、延伸五种职能,小检察室发挥大作用

(一)延伸维稳职能,着力打造化解矛盾维稳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与检察室所辖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联系,加强同该院8个内设科室实行工作对接的“1+8”机制,举全院之力,共同打造“前方摸情,后方支援,打总体战”的乡镇检察工作立体大格局,破解了检察室“事多人少”的瓶颈,破除了检察室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1+8”马车拉起了乡镇检察工作大局。通过沟通和配合,及时排查化解了矛盾纠纷,对发现的社会危险源点进行有效评估,有针对性地向乡镇和有关部门提起意见和建议15条,为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稳定隐患问题赢得了先机。同时,积极对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处理,减少对抗,增进和谐,先后调息民事纠纷和处理信访案件24件。

(二)延伸信访职能,着力打造接访平台,畅通诉求渠道

旺茂检察室疏通受理渠道,在创造人性化的接待环境的基础上,整合网络、电话、信函和接访受理四种方式,形成完备的受理渠道,方便群众反映诉求。疏通办理渠道,建立答疑说理制度。积极倡导“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敬、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声慢走相送、一直负责到底”文明接待“六个一”服务。同时,对已办案件及时建立档案并公开处理结果,方便群众知晓,以公开促公正、公平。2011年至2013年3月,检察室共接访99件,全部按时按质按量予以办理。疏通联访渠道,推动下访、巡访、联合访、检察长接待日、法制宣传工作常态化,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有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

(三)延伸監督职能,着力打造维民护法监督平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加强对派出所、法庭、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采取现场监督,备案监督,回访监督等“三监督”方式:不定期地到执法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巡查制度。检察室工作人员每月到辖区派出所,法庭查阅相关案卷材料,深入了解、监督处理情况。同时对一些疑难和重大案件进行备案监督,对每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不规范现象。在做出结果后,有针对性地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全面把控执法规范化关口。

(四)延伸惩防职能,着力打造涉农职务犯罪惩防平台,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旺茂检察室注重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主动走进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摸排可能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发现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线索。对辖区内涉及支农惠农资金,重点是新农村建设、农机补贴、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清理和摸排。共受理群众各类举报、控告13件,协助自侦部门查处涉农惠农“村官”职务犯罪案件5件12人。注重以案析法,开展警示教育。

(五)延伸监管职能,着力打造社区矫正监管平台,确保监外执行活动安全开展

旺茂检察室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衔接,变坐等线索为主动出击。实施全方位监督,变单一查阅为立体监管,努力完善制度,变无序执法为规范划一。对辖区5个乡镇司法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并督促完善管理,对60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走访了解并帮扶教育。通过完善各项衔接机制,制定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办法,制作《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流程图》等方式,使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判、交、送、接、帮、奖、惩等各执法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打造三个基地,拓展检察室工作新方式

通过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基地,创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新载体。通过建立解说员制度,制定日常接待流程,并依托预防宣教讲师团,形成了“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法制讲座+交流体会”的教育模式,强化了警示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通过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建了青少年维权的新平台。通过不断探索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机制和做法,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不同需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社区矫正帮扶教育基地,创建了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模式。通过积极开展帮扶教育,每月定期安排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到基地接受教育,从思想、行为、待遇、就业等各方面关心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寻求帮扶办法。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并以此为依托,有效地监督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

三、规范五种建设,小检察室彰显窗口示范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在主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旺茂镇设立乡镇检察室,总面积达到3千多平方米,办公楼两层,占地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预防展厅300多平方米,融合三个基地建设,辐射周边4个乡镇,并坚持标准化设计。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调,以黄色为主色调,镶嵌红色琉璃瓦。总共配置包括会议室,办公室,法律法规阅览室、干警宿舍、干警活动室、干警饭堂等11间办公用房。并在外墙设置多样式宣传挂画,群众凭借标识就能找到检察室。

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旺茂检察室进一步强化检察室各项制度建设,完善执法责任制,强化职责管理,努力达到“用制度来规范,用监督来促进,用责任来保障”的科学管理机制。根据上级检察院下发的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规则先后制定各项工作制度8项,并全部悬挂上墙。

规范与业务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建设:旺茂检察室与控申、民行、侦监、公诉、监所、预防、反渎、反贪等部门实行工作对接“1+8”机制,建立《内设业务部门与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衔接办法》。形成在检察长的统一领导下,与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纵向延伸、网式联动的工作新格局。

规范便民服务理念建设:旺茂检察室精心创作了检察室工作手册,检察机关服务承诺,检民联系卡等等宣传画(手册)发放到农民的手中。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职能,方便诉求。同时,提出了“多跑点,多听点,多做点”多点贴近群众工作要求,倡导文明接待“六个一”服务,将人文关怀注入执法细节,既要遵循法理,又合乎人情。

篇4:长效机制下沉工作方案

为做好‚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促进网格平台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根据《2013年深化规范提升‚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20项举措及推进方案》,按照‚不能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反对形式主义,要真正沉下去,与实际工作真正配合,要认真研究‘真融合’机制,使长效机制具有生机和活力,健康持续发展‛的批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沉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民心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总要求,通过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实现单位和农村,干部职工与困难群众的双向互动、互促互助,合力共建。通过此项活动,使干部职工实现思想为民,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全区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二、工作人员

全局共55名领导干部职工根据乡镇办需要下沉到一、二级网格处理分包区域网格管理人、群众反映的属于我局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采取多项措施,优化资源,整合力量,变事后处置为源头管理服务,变被动处置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筑牢网格服务组织保障,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强化培训,提高网格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工作方法

(一)下沉人员要每周至少巡查一次责任社区,定期与与分包社区网格员沟通联系,开展日常工作。

(二)下沉人员要第一时间收集上报分包网格内发现的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足局网格化管理平台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或上级网格平台,并实时跟踪、反馈处置结果。

(三)下沉人员应重点发现、上报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比较关心的涉及我局领域的热点问题。

(四)应全面熟悉掌握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填写并上报网格化管理动态台账、纸质台帐,做到资料完备;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分类;按时做好《工作日记》的记录,按要求每周向局长效办汇总上报信息台账等相关资料;每周各下沉小组至少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向下沉小组组长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助乡(镇)办、社区开展联合执法活动。

(六)严格服从领导,遵守组织纪律,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对未经研究决定的事项,不乱许诺,不乱表态,不越权办事。

四、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是加强职工业务培训,重点练好‚内功‛。邀请本系统内领导、技术骨干来我局培训指导网格化管理工作,使全局干部职工在熟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市***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是宣传***工作职能,着重借好‚外力‛。积极向联系分包的乡(镇)、街道干部宣传讲解***管理职责及管辖范围,指导乡(镇)办协助开展***工作,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渠道收集问题,实现‚无盲区覆盖‛。不仅仅要依靠网格化管理平台发现、收集问题,还要通过举报电话、‚心通桥‛、ZZIC等多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与***工作有关的问题。

(二)加强督查,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一是结合‚条块融合‛,推进职能工作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条块融合工作,切实做到与分包乡(镇)办共同担责、无缝对接、融为一体。结合我局联合乡镇制订的网格化管理分包表以及网格化管理公示牌,进一步明晰责任人,实行分段包干,一级对一级负责,细化分工、责任到人。依靠村民组长、大学生村干部、党员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县、乡的管养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格局。

二是落实督查、督办制度。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一线走访等形式,对网格内责任人开展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局长效办将加大督查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下沉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凡是因工作不到位或出现重大失误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责任划分,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表现突出的下沉人员或下派群众工作队员,将对其给予褒奖,评先优先考虑。

五、工作要求

篇5:防疫下沉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党龄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思想之中,服从组织安排,踏实勤恳奉献,不问苦累、不问险阻,只要是组织需要的地方,我就应该出现在哪里。

作为第一批下沉防疫一线的党员,在下沉支援期间,按照组织安排,我承担了道里区斯大林街道办事处地段北和花圃两个社区的支援工作,先后负责3个核酸检测点的7次检测任务,并配合社区开展日均40余处的防疫走访巡查。在金安美豪国际公寓核酸检测点,有不少外籍人员参与检测,我用英语与外籍人员进行礼貌交流,准确录入身份信息;在尚志胡同核酸检测点,针对参检老年人较多的特点,我提示社区提供座椅供老年人临时休息,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细致入微,疏解了群众排队等候的烦躁情绪;在巡察走访中,面对部分商户因疫情影响生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甚至是索要补贴等激进诉求,我积极安抚,讲解短期封控和全民筛查作为全国应对突发疫情的最优举措,在全社会有着普遍共识,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各级党员干部参与一线,热心企业资助大批物资,都是为了高效推动这些举措的高质量落实,但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响应和积极配合,既是保护好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为了缩短疫情持续时间,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秩序,快速消除影响。通过积极引导,群众不仅疏解了情绪,更乐于积极落实防疫要求,配合防疫工作。

随着各级组织的高效推动,疫情影响在一个月的时间得以基本消除,但这20余日的基层工作给了我在群众之中服务群众的机会,使我深深感动于广大群众与我们党的惺惺相惜和鱼水情深,也正是依靠这种牢固的群众基础,汇聚起中华民族攻克一切艰难险阻和重大考验的磅礴力量。

篇6:防疫下沉工作总结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名下沉党员干部,一下沉社区就兵分三路,与社区网格员一起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走访辖区内所有商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向全体商户宣传防疫扫“双码”政策,确保所有进入商铺的居民都能“一人一口罩,一人一测温,一人双扫码”。

市派党员干部逐一排查居民第三针疫苗接种情况

疫苗接种工作是当前重要工作,市派党员干部到社区后马上开展排查第三针疫苗接种情况工作,查看网格员疫苗接种台账,逐一电话通知到期应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的居民,积极动员居民能接尽接新冠疫苗。

市派党员干部主动帮助行动不便居民接种疫苗

枫桥社区有一部分疫苗到期居民为老年人且行动不便,市派党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不方便出行的居民采取车接车送的方式保证居民及时接种疫苗,到达接种点后也能主动帮助老年居民填写疫苗接种单,保证所有居民都能及时接种疫苗。

市派党员干部走进网格进行网格排查及公共区域消杀

双节马上来临,近期从外地返回人员增加,市派党员与网格员共同走进网格对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进行排查,积极开展“敲门行动”,逐户核实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党员还拿上消杀工具对网格楼道内共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保障辖区居民的安全。

篇7:星巴克中国“下沉”

目前,星巴克2012财年第一季度34亿美元的营收中,亚太及中国市场净收入仅为1.6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

这让霍华德•舒尔茨对中国市场有信心。在4月18日的“星巴克伙伴及家属论坛”上,霍华德•舒尔茨发布了星巴克在中国重点发展的蓝图: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到2015年星巴克将在中国70多个城市运营超过1500家门店,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四天在中国就会有一家新的星巴克门店开业,甚至更快。

围绕“全球第二大市场”,星巴克正在做着什么?星巴克又将为扩张做出哪些努力?

到二三线去

开店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霍华德•舒尔茨眼中,情况却不是这样。分析2011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得出:星巴克收入的91%来自于店内零售咖啡和零食,饮料又占据了店内销售额的75%。所以,开店被霍华德•舒尔茨视为星巴克增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星巴克公司2012财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亚太及中国市场净收入为1.746亿美元,比2011财年第二季度高出32%。这得益于过去12个月净增的98个新的公司直营店的增量收入,以及其他门店18%的销售额业绩增长。

星巴克中国总裁王静瑛对开店的前景也表示乐观:未来,星巴克的咖啡店将拓展进入更多的二三线城市。

霍华德•舒尔茨对这种下沉战略也表示了认可:“本来,在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进入新市场会有些忐忑。但事实打消了我的疑虑,二三线城市新门店的表现,甚至要好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

中投顾问研究员萧宇嘉给《英才》记者做了这样一个分析:星巴克在美国拥有1.08万家分店,美国业绩占星巴克全球的绝对优势。在中国,1500家分店的总数虽说不多,但是,受益于国内各种成本相对较低,以较小规模超过美国本土,达到22%的利润率,并非难事。

显然,开店是目前星巴克在中国扩张最受青睐的方式。因此,王静瑛对开店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同所有跨国公司一样,中国各个地区习俗文化的差异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星巴克开店,不是单纯的把门店以同样的方式复制,而是要保证每个门店的独特性。

自霍华德•舒尔茨重新上任之后,对产品创新更为关注,甚至将产品研发的权限“下放”到了每一个市场。也正因此,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味,星巴克更愿意为顾客提供他们所期望的地方特色产品。

曾供职过星巴克公司的博斯咨询公司高级经理张邕向《英才》记者表示,星巴克董事会对于中国星巴克门店的回报率具有较高的要求,甚至高于美国本土市场。“咖啡馆业务是星巴克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提高咖啡馆的盈利能力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比如说,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店面租金适当延长咖啡馆的营业时间,增加食品和饮料的种类,根据咖啡馆的定位,与广告主达成合作等,这些都是适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

走出咖啡馆

在星巴克人的眼里,咖啡馆是公司的灵魂。星巴克中国公共事务部传播总监王星蓉向《英才》记者反复强调:咖啡业务始终是星巴克的核心业务。

不过,星巴克的咖啡馆在中国面临着尴尬。

萧宇嘉认为,中国市场很大部分消费者未形成经常喝咖啡的习惯,不少消费者去星巴克仅是为了休息或是见客户之类,而期间或者不点饮品、或者象征性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咖啡馆的营收。

好在,这种消费习惯并不违背星巴克的初衷——这是星巴克与顾客建立起联系的方式。但是,仅靠1500家咖啡馆,就要把中国打造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显然不够。

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国与亚太区总裁约翰•卡尔弗对《英才》记者坦言:“中国市场远远不是1500家店就能够满足的。对于中国,星巴克所持的是长期投资的理念。未来,星巴克将在品牌和员工方面有更大的投资,以继续挖掘这个市场的潜力。”

霍华德•舒尔茨也表示给中国市场开绿灯。他补充道:“为了保证星巴克在各个市场的成功,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亚太市场的决策权将直接交给地区总裁,这将提高本地的决策实施效率。”

放权的同时,星巴克还积极向其他业务领域推进。

数据显示,2012财年第二季度,星巴克渠道开发净收入为3.215亿美元,比2011财年增长了57%。“这得益于星巴克品牌和泰舒品牌的K杯包装咖啡的销售,以及在直接销售模式下包装咖啡所获得的收入。”舒尔茨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二季度,星巴克扩大了零售业务,将新产品引进了多个渠道,在中国实现了连续7个季度超过20%的销售额增长。”

换言之,今后消费者在店里喝星巴克,或者将咖啡产品带回家,同样是星巴克的商业诉求。甚至,消费者可以在星巴克之外,买到星巴克咖啡的产品。

实际上,星巴克一直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不遗余力。2012年3月,星巴克推出首款家用咖啡煮制机。2012年4月,星巴克首次在中国推出新的烘焙咖啡品种,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

更引人注目的是星巴克在云南进行咖啡采购的动作。基于对云南咖啡品质的认可,今年初,星巴克与云南当地企业爱伲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来提高星巴克在云南地区的咖啡采集总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张邕看来,为打造自己的咖啡帝国,星巴克正在对各个环节进行布局。“鉴于北美市场的饱和,中国将成为星巴克着力发展的市场。如果星巴克对中国市场投入多一些魄力和耐心,目标的实现不会太难。”

上一篇:李董事长讲话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