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2024-05-15

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精选6篇)

篇1: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解析

1、【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这篇文章在审题上毫无难度可言,文章只能这样写,这时候就考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特别漂亮的例子进行说明。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例文】

淡抹了年华(记叙文)

17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

那时的我,敢这么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忧伤。周围有很多好同学,可以让我不开心的时候随意“打骂”以消心头之气,可她们的脸上却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无论我怎么任性、怎么胡闹,她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也许她们会因为我过分的蛮横而生气,没关系,她们第二天照样会和我继续疯玩打闹,然后再继续忍受我的“无理取闹”。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

在一家杂货的遇到小学时的同桌,其实,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只是名字记不得,模样不如从前,路边疾驰的卡车掀起满地灰尘,我低头绕开,转身装作不曾认识。

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望了我一眼,两人默默地背道而驰。原来她也当我是个陌生人。

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岁月的流逝,却不允许你做任何的缅怀。无聊时,经常翻着手机通讯录里滚动的同学的名字。内心总会有一瞬间的冲动,想按下绿色的电话图标键,但最终还是迟疑地把手僵持在半空。手机却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又惊又喜。你说:“我想打耳洞已经很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陪我去啊!不知道要和最好的同学一起打吗?我等你很久了!”“白痴啊!你着什么急?马上放暑假了啊!到时候一起去。”

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默契,我相信它还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当过尽了千帆,你还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奢望的美好呢?”

我又想,有些东西是没那么容易就被时间打败。比如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部电视剧,当看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时,你发短信跟我说:“有些人我们不能拥有,却终究要学着放手,但有一些人,你打也好骂也好,他永远不会离开”。

我知道你是在告诉我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都很青春,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带给我们一切伤害,然后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长大。

淡抹的年华,清新怡人。让我们的美好年华刻进这永久的同学关系中,走在岁月的光影里,照亮我们彼此的前程吧!

高考作文满分作文点评:

1、新颖的角度。文章以“淡抹了年华”为标题,意在告诉我们,良好的同学关系即使被时间淘洗,也不会被人遗忘,留给我们的都会是清晰美好的回忆。

2、唯美的抒情。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唯美的抒情,给读者呈现了“我”映象中“淡抹了年华”的清新怡人,而不是悲伤的调子,把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回忆变成了一篇唯美的诗歌,读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么值得珍重啊!

3、巧妙的构思。文章紧紧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行文,但又不拘于此,考生是善于在关节点处语出惊人,如“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处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不仅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也点破了散文的“神”。

2、【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点评】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性强,直接面对学生现状,让学生有话可说。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 “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最主要的是对于考生,这样的作文不会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出现审题失误。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且材料贴近社会与学生实际,比如前段时间的大学投毒案,学生对这类材料主题非常熟悉,大部分的考生都能清晰审出、把握作文的话题。写作也有很大发挥空间,比如主题可以以关心关爱他人、包容他人、和谐共处等都可以写。

今年的作文题目形式新颖,通过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引申到社会关系如何融洽,可以从多角度切入来阐述主题。

【范文】

能为?敢为!(议论文)

钻石的价值确实不菲,切割时一旦失手再过晶莹也难免沦为废品,于是也就难倒了众多的切割师。老切割师固然有着超群卓越的技术,他能为,却少了小徒弟那份敢于操刀的勇气,不敢为;无技术,少经验,固然不能成事,但少了可嘉的勇气,就囿于平庸,难成大事。

敢为,为天下先,超脱平凡。

建国之初,我国经历了清满腐朽,外国掠夺,日寇蹂躏,蒋氏摧残,一穷二白,满目萧然;又加之十年动荡,法制、经济、人文各个领域都到了奔溃的边缘。政坛彷徨,此际,我们伟大的邓爷爷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刀阔斧,拨乱反正,缔造了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春意盎然,他修宪法、正思想,开特区,收香港,春天的故事不可谓不雄壮。

此番事业,来源于邓小平爷爷独特的政治眼光和超强的预见力,他能为;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如果邓爷爷只是一味在乎中国国土的稳定,而不敢改革开放,大概今日上海滩的霓虹灯也不会灿烂夺目。敢为,敢做,超脱平凡。

敢为,为世界先,别样精彩。

在科学界,自古至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无一领域不是充满着探索与发现,推陈与出新。他虽身材矮小,却是举起太阳的勇士,不畏宗教的迫害。不囿于固有的传统,哥白尼多年的观测使他能为,但真正促使他敢为世界先,提出“日心说”的却是他那份敢于刺破传统,忘怀得失,不计利害的勇气。

他其貌不扬,却绕海航行,不断探索,找出人类的祖先,与世界相悖,却成就别样精彩,面对世界的质疑与嘲笑,他不屑一顾;面对教士的鄙视与戏弄,他不留心间。多年证据的积累,生物科学的卓越成就,达尔文他能为,但真正使他不顾忌世人的眼光,将自我利益置之于度外的却是他敢为世界先的勇气。

敢为,为世界先,忘怀于手中的利益,抛却心里的负担,成就别样精彩!

在人生中,面对许多事,我们都有足够的能力与经验,但却往往难以卸下心灵的负担,不敢冲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少了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决心,最终碌碌此生。漫漫长路,精彩就在于一次次敢于挑战的勇气,贵不再能而在敢。

能为?是质疑;敢为,是赞叹!

篇2: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一)试题重现

【2010】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2011】

两首宋诗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2012】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2013】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014】 早

【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二)试卷分析

1.近五年诗词鉴赏,三年考查唐宋诗歌,两年考查宋词(鹊桥仙和临江仙)。2.从选材的篇幅看,都比较短,没有考慢词。

3.从题量看,2011年考查了三道小题,其余年份只有两道小题;从分值看,每年都设置8分;从考查内容看,两道小题,一题考查语言或技巧(练字、结构、风格、艺术手法),一题考查表情达意(句意、情感、人物形象等)。4.五年中有三年对原作做了注解,2010和2011年均有比较阅读考查

三)备考对策

培养学生“审题严谨,答题规范”的习惯

A:审题严谨——要做到五“读”俱全

诗词鉴赏题,从卷面看,一般由五个部分构成,即标题、作者、文本、注释和题干。五年来,三年考查唐宋诗歌,两年考查宋词,除2013年外,其他年份的原材料均有标题。有三年在原作后面附有注释。考生要完成诗词鉴赏任务,需要对这五个部分进行认真的研读。

a.首先读标题。浩瀚的古典诗词中,除了一些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外,绝大多数词和几乎所有的诗歌都会有标题。诗词的标题,有的透露出写作的时间(时令)、地点,有的提示了写作的缘由,有的暗含了作者的情感,有的揭示了写作的主要内容。杜甫的《春夜喜雨》、《旅夜书怀》、《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卷),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2014江苏卷)等。标题是理解文本的入口,解答诗歌鉴赏题,必须从标题入手。甚至很多诗词的标题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例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卷)考题之一是“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而标题中的“最爱”“雪”则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自然、追求高洁的形象。分析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我们发现,标题有可能被直接抽出来考查。如2014年湖北卷的《早发》,“早”是诗眼,“发”暗示了诗歌的主要写作内容。第一题问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的“早”的,就是直接考查了标题中的“诗眼”。其次,标题即使不直接拿出来考查,考生通过研读标题,也会对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比如2011年的两首宋诗《登城 》和《望湖楼晚

景》,“登”和“望”都有登高望远的意思,联想到所学过的登高望远诗,就能感知到这类诗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要抒发的情感。2012年考查了《送邹明府游灵武》,“送”表明这首诗是送别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肯定与送别有关。b.其次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人生经历等,即是通常所说的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原作。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盛唐诗歌多昂扬豪迈,晚唐诗歌多沉郁感伤。同样,不同诗人也各有其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李白和杜甫,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还有,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诗歌风格也许会有所不同,例如,李清照的前期词与后期词。当然,不是每个成为试题的材料,都需要做到知人论世,这一点要视题目的具体要求而定。如果作者的某段特殊经历非常重要,而题目又要考查到相关内容,知人论世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作者纯粹是“陌生人”,或者即使是”熟人”,但他的某段特殊经历或具体的写作背景考生完全不知道,设题人可能会出示注解。这个问题放在“读注解”中讨论。c.然后读作品。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通常情况下,读作品不必“求甚解”,领会了七八层意思,就完全可以做题了。扣紧文本中的关键词、典型意象非常重要,比如直接抒情的“愁”“哀”“悲”“喜”等,环境与心境双关的“空”“独”“急”“乱”等,间接抒情的意象“大雁”“寒蝉”“折柳”等,就能帮助考生“以一斑窥全豹”。很显然,准确解读的前提是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d.接着读注解。五年中,有三年给原作下了注解。这些注解,有的是对某个生僻的字词作解释,有的是对文本内容作说明,有的则交代了某些背景资料。无论下什么注解,都值得认真研究。语文高考两个半小时,一份试卷,一般有七千多个信息点,试题的多少,语句的长短,试卷的长度,乃至标点符号等,都有讲究,不能超过总量,因为这些信息点决定了考生的阅读量,作为技术问题,一定得严格控制。别看这么长的一份语文试卷,其实是惜字如金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耗费笔墨下注解?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阅读和答题的难度。你若是不读,就等于是“不畏艰难”,忽视注解“迎难而上”是吃力不讨好的。更重要的是,注解往往暗藏答题玄机;这个玄机,就是“答题点”—— 答案的某些要点往往就暗藏在注解中。如2013年对《临江仙》下了这样的注解:“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而来,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表面看来,这个注解不痛不痒,稀松平常,交代的不过是些写作背景之类的东西。但细读后便会发现,这个注解原来藏着对第一题作答的关键词。“贬”“访”“送”三字切中的正是这道题——“概括这首词蕴含着的丰富情感”——的要害。作者“贬”任滁州太守,心情自然不会好,定然有“宦海沉浮的感伤”;被贬后居然有“同榜及第的朋友”来“访”,相当于是“有朋自远方来”,“他乡遇故知”,自然按捺不住“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远道而来”的故人“将赴任”,不可常驻,一个“送”字,正切中了千百年来全体诗人所共有的“离愁别绪”之秉性。这首词的表情达意十分传统,而本题的三个答题点,都藏在注解中,可见“读注解”的重要性。

e.最后读题干。一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形象,还是语言,还是艺术手法,抑或是思想情感,从而为后面的规范作答做好分类准备。

二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全诗还是局部。

第三,如果是比较阅读,一定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同”还是“异”。

很多考生喜欢读一道题做一道题,这个方法不好。考生在答题前,一定要将全部题目读一遍。理由是,针对文本提出的几个问题,字里行间也常常暗含了对文本的解读,提问,相当于是给文本下注解。其次,对文本的多次设问,一问可能会对另一问产生“交叉感染”,起到提示作用,再精明的出题人,也很难回避。比如2010年第一道题要求将“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表达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的对比分析。考题将原作中的某句单独拿出来,本身就是突出了这个句子,相当于是在无意间强调了它,这会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印象。当考生紧接着读到第二题时,就会猛然发现,第二道题“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的时候,“对比”二字不正暗合了第一个问题中的“新欢不抵旧愁多”一句吗!第一题题干中被强调的“新欢”和“旧愁”不正是对比吗?所谓临场发挥,指的正是某道题对另一道题所产生的积极的暗示意义,心有灵犀的考生若是能猛然发觉,就会有茅塞顿开的痛快感。而第一题中“新欢”与“旧愁”本身的对比,正是第二题两个得分点中的一个(2分)。

面对题干,“五‘读’俱全”的“读”是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为的是能迅速找到感觉,把握整体文意。具体到做某道题时,建立在“五‘读’俱全”基础上的由“面”到“点”的精读才开始,“面”上的粗读,是精读的前奏,更是精读的必需。

B

答题规范

《考纲》对古诗鉴赏的考查范围作了如下圈定:(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核按钮》对此列举了八种考题类型及其答题模式,后面我们将一一学习。

现在,我们先从总体上作几点提醒: 一是平时加强积累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例如,间接抒情的常见手法有哪些;一些常见意象的“意(思想情感)”是什么;不同题材内容的诗歌通常会表现哪些不同的思想情感,(考生若在平常的复习中分类掌握古人在诗词中喜欢表什么情,达什么意,了解古诗词表情达意的类型化特征,比如送别诗、登高诗、怀古诗、边塞诗、田园诗等惯常表达的情感。)考生若是能将具体的诗歌划归成若干个类型,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分析起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等问题时,就比较容易下笔。总之,规范作答的前提是准确解读,而准确解读的功夫多半考平时的积累。

二是弄懂题干中的“术语”所指。例如,某诗的“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而“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某联的“出句”指上句,而“对句”指下句;某词的“下阕”指后半部分,“结句”指最后一句。最常提到的“艺术手法”是指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的使用,也包括巧妙的艺术构思。(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艺术手法”)

例如 2011年湖北卷第3小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又如2013的第2问: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对这道题的解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飘逸”,然后才能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若是弄不清“飘逸”指的是一种境界开阔、跨越时空、虚实相间、浪漫俊逸的灵动诗风,赏析起来就会“飘逸”在答案之外。

三是熟记各类题型的答题“套路”,而又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灵活处理。例如,如果题干只指定一种手法,要求考生举例赏析,可按我们平时所说的“三步走”作答,举例的个数依题干要求而定,如果没有规定,则尽可能找全诗中的这一手法的例子;但是,如果题干要求赏析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则有可能不止一种,宜分别列举三四种并作简析。

四是在比较阅读类题型中,题干要求分析“不同”时,常采用的表述步骤是,先把其中一个表述完,再表述另一个,不要随便交叉,弄得头绪凌乱;同时,从表述的内部结构看,要点之间要有对应关系,照应要周全,不能前后错位,否则,会影响答题效果。

篇3: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本文拟就2008~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 以便从中探索规律、得到启示, 进而有效地搞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考试情况简介

注:听力部分不参与全卷统计, 全卷总分为120分。

从表1可以看出, 最近两年试题的整体难度增加, 主要是客观题难度增加。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整套试题的搭配比例适中 (含书面表达, 但不含听力) , 基本上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到的易、中、难题的比例搭配3∶5∶2。

注:容易题 (难度系数0.70以上) 、中等题 (难度系数0.50~0.69) 、难题 (难度系数0.01~0.49) 。

二、试卷总体评价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的原则, 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试题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适当、题型结构相对稳定, 试题注重双基、突出语篇、强调应用、体现学科素养和能力立意。试题重点突出、考点明确、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能够较好地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能够较好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并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试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基于课标和考纲,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

2.保持基本稳定, 在稳定中求发展和创新。

3.立足“双基”, 注重能力, 突出应用理念。

4.内容紧跟时代, 贴近生活, 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5.重视能力和交际始终是考查重点。

6.阅读部分一直保持较大的阅读量。

7.关注测试内容的教育意义, 关注考生的思维能力。

2008~2010年, 试题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2011~2012年它在延续了以往试题命制的原则和选题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改进。2011~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变化较大的是:

1.题型和命题形式的变化:阅读理解分为两节, 增加了“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题, 短文改错在命题形式和答题要求上与往年不同。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阅读理解部分的事实细节题减少, 推理判断题的数量居高不下, 增加了难度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短文改错的难度居高不下, 2012年的短文改错是近五年来难度最大的题型, 对考生校验语篇中语言知识错误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识的考查于阅读之中:尤其在2012年的完形填空中, 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命题分析及答题情况

(一) 听力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查内容】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能力、获取具体事实细节的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等。所选语言材料难易适度, 语速适中, 符合多数地区听力教学的实际水平。话题均为考生熟悉的情景和内容, 涉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 2011年听力内容涉及戏剧评论、问路、约会、行程安排、约请看电影、生日聚会、旅途见闻、城市介绍、“三手烟”的危害和生活与梦等。2012年听力内容涉及就餐、感恩节安排、周末旅行计划、在图书馆借书、相约看电影、调换商品、访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由来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听力的难度系数在0.29~0.39之间, 平均分在8.74~15.89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

【答题情况】

该部分有一半以上题目的得分率在30%以下, 做得最好的题目的得分率也只有40%。原因是听力成绩未计入总分。

【存在问题】

1.多数考生不重视, 不认真答题。

2.不听录音内容随意选择或胡乱选择。

3.还有12.67%左右的考生放弃不做。

【备考启示】

1.一定要改变观念, 着眼于考生今后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切不可因为目前听力成绩算作参考分而忽视听力、冷淡听力或放弃听力训练。

2.应将听力教学纳入常规教学之中, 正确引导考生对待听力。在地区和学校的大型考试中保留听力内容, 并将听力成绩计入总分。

(二) 单项填空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 主要考查考纲要求的语法基础知识、词义理解、词组搭配、习惯用法以及交际用语等, 突出综合性和语境化特征。

试题情景创设真实自然, 贴近考生日常生活, 考点明确具体, 凸现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考查内容】

该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冠词、代词、形容词或副词、连词、介词或介词短语、短语动词或动词辨析、情态动词、虚拟语气、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交际用语、固定句型、惯用法和倒装等。考点覆盖面广, 重点突出, 所考语法和词汇知识绝大多数都未超出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语法项目和词汇表的范围。下面, 按照考查项目频率的高低对该部分做一归纳:

1.动词时态和语态:每年都考查2~3题, 占16%。重点考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进行时等, 被动语态考查的频率不高, 例如, 2011、2012年均未考查。考查时态时, 侧重易混时态的用法比较。语态侧重考查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对比, 检测考生能否准确判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

2.从句:每年都考查两个题, 占16%。重点考查时间 (while, unless) 、条件 (as long as) 、让步状语从句 (whatever, as, although)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ich, whose, “none of+whom”) 、宾语从句 (where, whoever) 、主语从句 (what) 等的引导词, 尤其侧重对状语从句的考查。

3.动词和短语动词辨析:每年都考查1~2题, 往往各考查一组, 占12%。重点考查不同词义的 (短语) 动词在句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例如, 近五年考查的动词词义辨析有5组:cover, reach, play和last, draw, strike, rush和push, carry, deliver, press和pack, disappear, fall, fail和damage, persuade, promise, invite和support;考查的短语动词词义辨析有4组:set out, take over, take up和set up, get along, get on, get to和get through, come up with, put up with, turn to和stick to, put out, put down, put away和put together。

4.交际用语:每年都考查1~2题, 占12%。重点考查以下语境中的交际用语:“同意” (I'd like to, Why not) 、“拒绝” (No, thanks, I'm afraid not) 、“原谅” (Never mind) 、“否定” (Not really) 、“猜测” (I think) 、“判断与评价” (You should know) 、“态度” (I don't mind) 等。

5.非谓语动词:每年考查1~2题, 占10.67%。重点考查不定式作状语、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作定语、状语等, 同时也考查“when+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用于独立主格结构中, 尤其侧重考查不定式作状语。

6.形容词或副词:每年考查1~2题, 占8%。重点考查比较级、固定句型 (soas, sothat, half asas) 、惯用法 (so much the better) 等, 同时也考查比较级修饰词的位置, 尤其侧重考查固定句型。

7.代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6.67%。重点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 (neither, either, the other) 、替代词that的用法 (替代可数或不可数名词) 等, 尤其侧重考不定代词的用法区别。

8.情态动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5.33%。重点考查情态动词表示“推测” (can't) 、“应该” (should) 、“遗憾” (should+完成式) 、“必要性” (needn't) 等用法。

9.冠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4%。重点考查不定冠词表示泛指、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 (go to the cinema, for a while, with satisfaction) 中的冠词等。

10.介词或介词短语: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4%。重点考查固定短语中介词的搭配 (useas) 、相似介词 (短语) 的词义辨析 (beyond, without, of和in, rather than, other than, more than和better than) 等。

11.连词: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2.67%。重点考查表示转折关系的or和but。

12.倒装: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2.67%。重点考查部分倒装语序, 例如, “Only+状语 (从句) ”、not only置于句首时用部分倒装语序。

另外,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名词、数词、主谓一致、强调、省略和间接引语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单项填空题的难度系数在0.55~0.69之间, 平均分在8.24~10.36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20%、47%、33%, 2009年27%、53%、20%, 2010年53%、47%、0, 2011年26.7%、47%、26.7%, 2012年33.33%、33.33%、33.33%。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单项填空题方面作答不理想的考点,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2010年全部为中等题和容易题, 没有1个小题的难度超过0.49。近五年单项填空的难题主要集中在动词或短语动词、介词或介词短语的词义辨析、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惯用法等上面。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五年来难度较大的单项填空题若干作一分析:

1.Encourage your children to try new things, but try not to them too hard. (2009年, 第32题)

A.draw B.strike

C.rush D.push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根据语境“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 但不要逼迫或强迫他们”可知该题应选push。push在此意为“to force someone in a determined way to do something they do not want to do” (强迫) 或“to make someone impatient or annoyed by behaving in an unreasonable way” (催促, 逼迫) 。但是, 45.2%的考生误选B, 很可能是误解了前后句的意思所致, 误认为“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 但不要打 (strike) 他们”。或者是没有分清strike和push的不同词义而出错。

2.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 (2011年, 第34题)

A.disappear B.fall

C.fail D.damage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15, 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动词fail在此作“ (健康、视力等) 衰退、衰弱 (to become weak) ”解释。但是, 53.02%的考生选B, 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fall表示“下降”的意思所致, fall所表示的“下降”的意思是“to decrease in amount, number or strength”。绝大多数考生只知道fail意为“失败, (考试) 不及格”, 不知道它还可表示“ (健康、视力等) 衰退、衰弱”而出错。

3.The resul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us, but if we do win, then so much. (2012年, 第26题)

A.the best B.best

C.better D.the better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0, 考查形容词比较级在习惯用语中的用法。so much the better是惯用语, 意为“那就更好了”。但是, 65.75%的考生选C, 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应用惯用表达法、对句意不甚理解、受思维定式 (much better) 的影响而出错。

4.“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 ”Granny used to say, “because every step.” (2012年, 第23题)

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 D.showed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时态。引语中的话是客观事实或哲理, 应用一般现在时, 不及物动词show在此意为“露出, 显示”。但是, 12.63%的考生误认为强调动作的结果“每一步都已经留下了足迹”而错选A, 35.84%的考生受前面walking的干扰而错选B, 22.63%的考生没有理解句意、受used to say的干扰而错选D。答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懂句意表达的客观事实, 仅从语法角度揣摩用哪个时态更符合语境。

5.It is by no means clear the president can do to end the strike. (2012年, 第24题)

A.how B.which

C.that D.what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33, 考查主语从句的连词。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该句用It作形式主语, 将真正的主语从句后置, 以保持句子结构平衡。该主语从句中, do为及物动词, 其后需要跟宾语, 由此排除A和C。再根据从句的句意“总统能够做什么来结束这场罢工”可知该题选D。但是, 52.16%的考生选C, 主要是受常用固定句型“It is clear that”的干扰、没有看懂从句结构、忽视句意而出错。此外, 考生不理解“by no means” (=not at all) 的意思 (绝不, 一点也不) 也是出错的原因。

【存在问题】

1.缺乏对单词或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能力。

2.对常用单词的词义掌握仅局限于书本, 不能适当地拓展与延伸。

3.做题时思考不够深入, 凭印象或想当然做题。

4.对重点语法项目 (如动词时态、动词辨析等) 的训练不到位。

【备考启示】

1.督促考生加强对固定短语、句子结构、习惯用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2.训练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义, 尤其是对近义词词义的正确理解 (最好让考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准确理解词义) 。

3.加强考生对常见功能意念项目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日常交际英语的积累与使用。

4.对语法项目的复习要全面, 不留死角, 把握常考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例如, 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及动词或短语动词的词义辨析、从句的引导词等。

5.告诫考生做题时一定要看透语境、看懂句子结构、理解句意后再答题。教会考生捕捉句中的隐含信息, 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教会考生分析句子成分, 注意句式变化, 根据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6.语法复习最好多练, 在练习中感悟语法知识, 在练习中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切忌死记硬背语法条文。

7.对于考纲中所列的语法项目的复习要有必要的、适当的延伸和拓展。2011年和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均有超纲现象 (过去完成进行时、独立主格结构) 。请看下面两个超纲题目:

(1) 2011年第29题, 考查过去完成进行时的用法。

When Alice came to, she did not know how long she there. (答案为A)

A.had been lying B.has been lying

C.was lying D.has lain

(2) 2012年第28题, 考查独立主格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 weather. (答案为A)

A.permitting B.to permit

C.permitted D.permit

(三) 完形填空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并运用常用词汇, 同时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理解上下文语境的能力。

试题侧重考查词汇在语篇层面的准确应用, 突出考查考生对语篇、语境和语意的深层理解, 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巧妙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完形填空。

【考查内容】

1.词类对比

上面是2008~2012年完形填空词类考查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 试题重点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各种词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名词32%、形容词15%、副词13%、动词和短语动词37%, 很少考查连词 (2010年考查1题) 和介词 (短语) (2012年考查2题)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冠词、代词、数词和感叹词以及各种语法项目。

2.短文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完形填空短文的体裁和具体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短文的体裁大部分是记叙文, 夹叙夹议, 以叙事为主、以议论收尾, 叙述个人生活、工作或学习经历, 最终由故事引出哲理, 读后给人以启迪, 饱含教育意义。不过, 2012年的体裁和题材都有明显变化, 采用了说明文, 考查词语运用知识和文化意识。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完形填空的难度系数在0.50~0.66之间, 平均分在15~19.80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15%、60%、25%, 2009年45%、40%、15%, 2010年35%、45%、20%, 2011年15%、35%、50%, 2012年30%、25%、45%。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完形填空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较难的题目集中在对动词、名词在具体语境中词义的正确理解上面。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完形填空的部分题目作一分析:

1.2011年完形填空

该部分的得分率在50%以上的题目有10个, 占该大题的50%。但剩下的10个题目的得分率均在49%以下, 都属于难题, 其中有4个题目 (第44、46、48、53题) 的得分率在30%以下。

考生对个别动词、名词和大多数形容词的词义在语境中理解得比较透彻, 但是对5个动词 (trust, marched into, dropped, learned, hear) 、4个名词 (voyage, methods, tool, eye) 和1个形容词 (frightened) 的词义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得不准确或不到位, 出现了得分率低于50%的现象。

He 44 himself, perhaps, as inviting his students to start an exciting 45 into an unknown world invisible to the 46, which can be discovere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47.But the seventeen-yearold girl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48 the invitationHe was taking away her only 53 for knowing and was providing her with no substitute.“I remember feeling small and 54, ”the woman says, “and Idid the only thing I could do.I 55 the course that afternoon, and I haven't gone near science since.”

44.A.described B.respected

C.saw D.served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14,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37.03%的考生选A、26.77%的考生选B、22.34%的考生选D。

45.A.voyage B.movement

C.change D.rush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9,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0.19%的考生选B、24.33%的考生选C、16.50%的考生选D。

46.A.professor B.eye

C.knowledge D.light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27,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1.67%的考生选A、55.19%的考生选C、6.36%的考生选D。

47.A.model B.senses

C.spirit D.methods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37,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7.86%的考生选A、43.23%的考生选B、11.71%的考生选C。

48.A.hear B.make

C.present D.refuse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10,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1.15%的考生选B、11.42%的考生选C、67.05%的考生选D。

53.A.task B.tool

C.success D.connection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28,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9.31%的考生选A、27.02%的考生选C、25.15%的考生选D。

54.A.cruel B.proud

C.frightened D.brave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4, 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3.11%的考生选A、18.71%的考生选B、13.69%的考生选D。

55.A.dropped B.started

C.passed D.miss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1,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7.94%的考生选B、19.26%的考生选C、31.63%的考生选D。

考生在第44~48题、第53~55题出现连续失误, 主要是因为没有理解短文第三段前半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的意思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其中, 第44和48题的难度系数是0.14和0.10, 这两个题目均考查常用动词see和hear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词义, 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答错这两个题目完全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所致。

2.2012年完形填空

该部分的得分率在50%以上的题目有11个, 占该大题的55%。但有9个题目的得分率低于50%, 其中有3个题目 (第36、38、50题) 的得分率在30%以下。

考生对形容词和部分名词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较好, 它们的得分率都在70%以上。但是, 考生对3个动词 (mean, following, backing away) 、3个名词 (distance, conversation, coldness) 、两个副词 (louder, much) 和1个介词短语 (on the other hand) 的词义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不准确或不到位, 出现了得分率低于50%的现象。

Body language is the quiet, secret and most powerful language of all!It speaks 36 than words.According to specialists, our bodies send out more messages than we realize.In fact, non-verbal (非言语) communication takes up about 50%of what we really 38.And body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we attempt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Indeed, what is called body language is so40 a part of us that it's actually often unnoticed.And misunderstandings occur as a result of it.For example, different societies treat the 42, between people differently.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 bodily, contact (接触) even with friends, certainly not with strangers.

36.A.straighter B.louder

C.harder D.further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17, 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45.67%的考生选A、19.51%的考生选C、18.02%的考生选D。

38.A.hope B.receive

C.discover D.mean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5.13%的考生选A、45.32%的考生选B、20.37%的考生选C。

40.A.well B.far

C.much D.long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2, 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6.28%的考生选A、31.72%的考生选B、9.61%的考生选D。

42.A.trade B.distance

C.connections D.greetings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32,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0.11%的考生选A、24.56%的考生选C、33.66%的考生选D。

2012年的完形填空更加关注对上下文语义的连贯和前后逻辑关系的一致方面的考查, 考生容易顾此失彼。考生在第36~42题出现了“跳跃式”失误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没有立足整体, 片面理解语境意思, 缺乏连贯性思维。再者, 考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把握不准, 没有在上下文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45.A.in other words

B.on the other hand

C.in a similar way

D.by all means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43, 考查介词短语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6.93%的考生选A、18.66%的考生选C、21.18%的考生选D。

46.A.trouble B.conversation

C.silence D.experiment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45,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33.32%的考生选A、11.65%的考生选C、10.17%的考生选D。

47.A.disturbing B.helping

C.guiding D.following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44,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2.19%的考生选A、13.09%的考生选B、21.09%的考生选C。

49.A.stepping forward

B.going on

C.backing away

D.coming out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5, 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2.16%的考生选A、23.24%的考生选B、9.98%的考生选D。

50.A.weakness B.carelessness

C.friendliness D.coldness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5.36%的考生选A、9.05%的考生选B、56.15%的考生选C。

考生对文章的中间部分理解不透, 找不准所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线索, 对异域文化背景知识理解不透, 结果在第45~50题之间出现得分率较低的连锁反应现象。

【存在问题】

1.没有读懂上下文语义, 把握不准文章的主线。

2.对选项的词义理解不透。

3.脱离上下文语境, 找不准所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线索。

4.对某些段落的理解有偏差, 导致出现连续性的错误。

5.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不理解文化背景知识。

【备考启示】

1.告诫考生要立足语篇, 既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 又要兼顾上下文意思的连贯性。

2.训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会考生掌握寻找语境中线索的技巧, 始终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进行完形填空。

3.告诫考生务必将选项置于语境中去理解它们的真正意思, 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4.让考生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了解英语国家简单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阅读理解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查内容】

该部分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能力, 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学习策略等。

1.题型对比

上面是2008~2012年阅读理解考查题型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 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事实细节题占29%、推理判断题占51%、主旨要义题占9%、猜测词义题占8%, 考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在2009和2012年各有1题。在任务型阅读理解中, 隐含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 但尚未出现单纯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题目。考纲上对阅读理解要求的六种能力中, 有四种能力, 即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 基本上每年都考查, 尤其是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所占比例较大。2008~2012年尚未考查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注: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文章的写作手法、段落的展开与布局等, 命题形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012北京卷)

How is Paragraph 2 mainly developed? (2012重庆卷)

This text is developed by. (2012陕西卷)

2.短文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阅读理解的体裁和具体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文章的体裁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广告、新闻报道、招聘启事) 、科普文等, 任务型阅读基本上都是说明文。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阅读理解的难度系数在0.62~0.66之间, 平均分在24.92~26.40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35%、50%、15%, 2009年40%、40%、20%, 2010年40%、50%、10%, 2011年40%、60%、0, 2012年30%、55%、15%。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阅读理解的部分题目作一分析:

1.2011年阅读理解难度最大的题目

What may happen to restaurants with small tables? (第62题)

A.They may lose some customers.

B.They may start businesses elsewhere.

C.They have to find easy chairs to match the tables.

D.They have to provide enough space for the long-legg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50, 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37.20%的考生选D, 他们只凭推断做题, 没有在文中找到支持该项的依据。

What change has already been made in a hotel in Edinburgh? (第63题)

A.Tall people pay more for larger beds.

B.6'6″bed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6'3″beds.

C.Special rooms are kept for Americans.

D.Guest rooms are standardized.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50, 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13.20%的考生选A、19.12%的考生选C、17.25%的考生选D, 考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文中的具体事实细节。

2.2012年阅读理解难度最大的题目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three minutes”mentio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第66题)

A.A new scene would be filmed.

B.More stars would act in the film.

C.The author would leave the studio.

D.The nex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8, 考查推理判断的能力。13.62%的考生选B、13.4%的考生选C、35.09%的考生选D, 答错的原因是忽视了上文的意思, 没有正确理解最后一段文意, 尤其是不能对最后一句话“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stars'!”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存在问题】

1.对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和要义把握不好。

2.猜测词义的能力不足。

3.对部分事实细节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能力欠缺。

【备考启示】

1.强化考纲要求的考生应达到的六种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对于每年都着重考查的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以及推断生词的词义等内容, 更要高度重视。对于难度较大的能力要求,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要教会考生必要的阅读技巧, 同时要加大训练量。

2.加强对考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尤其是训练考生的答题技巧。例如, 如何获取文中的具体事实、如何进行推理和判断、如何归纳主旨和要义、如何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如何猜测生词等。指导考生掌握跳读、寻读、略读、细读等技巧, 提高读速。

3.对考生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速度。近年的阅读理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容量, 总词量近2000。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 (考试说明建议用35分钟完成, 读速约为57WPM) 完成5篇阅读理解, 必须有速度作保障。因此,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训练考生在大量的语篇阅读中掌握各种体裁和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 巩固阅读技巧,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尤其是任务型阅读理解题, 要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4.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让考生在大量的语篇中体验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语言的美感、陶冶情操。

(五) 短文改错

【命题立意】

该部分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为总目标, 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以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和纠正短文中错误的能力, 旨在衡量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短文中的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 考生必须在对语篇的上下文理解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

【考查内容】

该部分的选材和内容都比较简单, 往往是一篇考生习作, 体裁多为记叙文。在100多个单词的短文中共设置10个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短文中设置的错误都是考生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考查内容涉及名词的数与所有格、介词和介词短语、连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主谓一致、逻辑关系等。

1.错误类型

上面是短文改错错误类型及题量的对比表, 从中可以看出, 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增加10%、删除10%、修改80%。大多为修改, 增加和删除往往各有一处。

2.具体考点

上面是2008~2012年短文改错具体考查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各种词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名词12%、介词12%、连词14%、动词时态12%、冠词8%、代词16%、形容词8%、非谓语动词8%。考查频率不高的项目是主谓一致 (2011年) 、情态动词 (2009、2012年) 、短语动词 (2012年) 、副词 (2010、2011年)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数词、被动语态、词语辨析、虚拟语气、倒装、强调、省略和间接引语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短文改错的难度系数在0.24~0.49之间, 平均分在2.37~4.90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10%、40%、50%, 2009年0、20%、80%, 2010年10%、40%、50%, 2011年0、20%、80%, 2012年0、0、100%。

【答题情况】

2008~2012年的短文改错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型, 得5分以下 (含5分) 的约占62.53%, 得6分以上 (含6分) 的约占32.34%, 得8~10分的约占11.85%, 得满分的约占1.13%。另外, 得0分的考生约占14.67%。

下面是近两年考生在短文改错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注:2008~2010年缺数据。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短文改错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一分析:

解析:将buy修改为buying, 难度系数为0.23, 考查现在分词作伴随状语。不少考生没有考虑非谓语动词在此究竟是表示伴随状况还是目的, 结果在buy前增加了to, 即误认为用to buy表示目的。

解析:将luggages修改为luggage, 难度系数为0.30。不少考生弄不清luggage究竟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 结果将句中的It修改为I, 忽视了句型“It feels+adj.+to do”。

解析:将to修改为for, 难度系数为0.12, 考查介词的词义。不少考生将it改为all, 受“That's all.”的干扰所致。还有很多考生在lasted后加for, 认为“长达一段时间”用介词for, 却不知道last后跟时间名词时, 通常不用介词for。

解析:将must修改为could或might, 难度系数为0.13, 考查情态动词。很多考生将out删除, 误认为find out后不能跟宾语从句, 还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懂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将Meanwhile修改为However。

【存在问题】

1.不知道依据什么判断、识别错误, 看不懂句子结构, 弄不清词类的句法功能, 缺乏感知语言正误的能力, 找不到错误。

2.抓不住要害, 把本来正确的地方改错, 识别不出真正的错误。

3.虽然找准了错误, 但将错词改为非同根词而改变了句义, 也有很多考生把单词拼错。

4.不用试题规定的指令做题, 采用叙述、画箭头等方式做题, 或在非指定区域内做题。

5.挑错超过10处, 有些考生在一句中纠错3处或更多。

【备考启示】

1.训练考生以语篇为整体、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诊断错误。

2.训练考生从语法着手、兼顾行文逻辑改错, 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和语态, 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 弄清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还要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告诫考生不要随意改变词义, 除了行文逻辑出错以外, 所改错误大多数是在同根词上作修改。

4.训练考生规范答题, 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题。例如, 改错标示要正确, 书写单词要工整、清晰, 坚持做到一一对应, 识错、纠错数量要合乎题目要求。

(六) 书面表达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准确运用语法知识, 使用一定的词汇和句型,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 表达自己的意思。考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 要注意内容要点的完整、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考查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书面表达的情景材料、体裁和具体考查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常见的五种书面表达情景材料中, 连续五年都采用了文字提示的形式, 其他形式如图画、图形、表格和开放或半开放的情景尚未出现。这五年间, 全部采用了应用文的体裁, 尤其是书信居多, 其他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 (半) 开放作文尚未考查。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书面表达的难度系数在0.44~0.49之间, 平均分在11.08~12.31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近五年的书面表达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型, 难度系数都在0.49以下, 近四年的难度基本持平。

【答题情况】

多数考生的书面表达属于第三、四档, 占60.73%。高分书面表达所占比例非常小, 第五档仅占4.31%。另外, 得0分的考生占4.92%, 未达到平均分 (11.82分) 的占34.25%。这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的书面表达水平亟待提高。

【存在问题】

在阅卷中, 发现第三、四档书面表达中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二档中的问题则更多, 现归纳如下:

1.审题不够仔细, 有遗漏要点现象, 篇章组织能力欠缺, 文章结构欠合理, 重点与次重点内容均衡泼墨。

2.语言基本知识薄弱, 语法错误较多, 词语、句型使用不当, 表达转义或不到位, 常用单词拼写错误较多。

3.语言运用能力欠缺, 语法错误随处可见。例如, 时态、语态概念模糊不清, 常用时态、语态的结构不正确, 区分不开谓语与非谓语动词, 主谓一致错误较多, 不能正确使用合适的介词或介词短语等。

4.对句子的概念模糊不清, 句子结构残缺不全, 句意不完整, 不能正确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对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掌握不熟练, 对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概念模糊不清, 不知道其结构特点。

5.汉语式英语屡见不鲜, 表达不得体或不符合习惯, 令人费解。

6.过于注重书面语言, 刻意追求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句式, 脱离真实生活情境。

【备考启示】

1.将词汇、短语、句型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经常训练考生进行笔头翻译练习。

2.教会考生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能用简单句进行书面表达, 进而逐步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提升表达的档次。

3.将语法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使考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时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主谓一致的原则,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而避免词性混淆错误等。

4.将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结合起来, 使考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5.训练考生写作时, 要注意训练考生如何组织篇章结构、如何依据要点组织表达内容、如何兼顾使用简单句和复杂句式等。训练以限时训练为主, 练后要及时批改、讲评, 讲评要侧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不要只局限于语法和词语的纠错。

6.促使考生背诵一些常见文体的优秀书面表达范文, 揣摩其表达技巧, 多进行仿写训练, 掌握一定的表达套路。

总之, 只有对照课标和考纲对新课标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特点、情景材料、考查内容、考查重点、考生答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透彻, 才能在复习备考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高质高效。

篇4:近五年语文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关键词:作文命题分析;备考策略

G633.3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灵活性更大,思路更广阔,设题更科学,审题更宽泛。广东从2016年开始使用全国卷,要在高考作文中致胜,必须理清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基本趋势,进一步反思语文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动向

2012年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命制了10道新课标作文题,绝大多数都是新材料作文题,题型成熟而稳定。每道作文题目的命题材料都是单则的,但内涵深厚,角度丰富,方便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思考,对材料做出见仁见智的解读。

作文命题材料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

1.“新闻题材”广受关注

新闻题材,就是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作为命题材料。作文命题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趋时性强的特点。2013年全国卷Ⅱ的材料是一则关于“同学关系”的新闻调查。2014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报道的是“为民学校在山羊过独木桥比赛时发生的新鲜事”,令人深思;全国卷Ⅱ则把目光聚焦于“某自然保護区劝阻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新闻。2015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被女儿举报引发热议”的新闻,全国卷Ⅱ是“当代风采人物候选人的事迹”的新闻材料。面对这一趋势,必须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2.“意林题材”备受青睐

意林题材,是指心灵鸡汤式的励志小故事。故事短小精炼而富有趣味性,蕴含普世价值观,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某种启发作用。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人文性强的特点。2012年全国卷的材料,是一则“顺手补洞,修船工人救人性命;化险为夷,船主知恩图报”的小故事,言简意赅,耐人寻味。2013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两类切割师面对风险的态度和方法”,正反对比,让人顿悟。2016年全国卷Ⅲ的材料是“小羽的创业故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能创新,舍得分享,懂得规范。面对这一趋势,要多练习有关“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命题,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本我的内省、环境外察并理清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等关系。

3.“任务题材”逐渐加温

任务题材,是指提供有争议性的作文材料,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考生根据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任务指令来写作,就事说理。作文命题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出思辨性强的特点。2015年全国卷Ⅰ题材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5年全国卷Ⅱ提出问题“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2016年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就“课堂有效教学”“课文大量阅读”“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学习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该卷较好地延续了“任务驱动型”写作题目的明确要求,引导考生反思、总结、权衡、比较,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面对这一趋势,要注重培植学生科学理性精神,追求思考问题的新度、深度、广度和高度,增强思维的严密性、灵动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4.“漫画题材”意外爆冷

漫画题材,是指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揭示现实生活或矛盾,从而达到或赞扬或讽刺或说理的效果。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全国卷出现“漫画题材”的是2007年《摔了一跤》,2010年《有鱼吃还抓老鼠?》,2016年的《分数与奖惩》。2016年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进行写作,材料内容即画面本身的内容,材料寓意则是漫画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或现实观念,作文命题在开放性上越来越呈现出拓宽的动向。面对这一趋势,要培养学生整体观与全面思考的能力,学生要在开放中精于发现且合理构建,不仅理解命题内容,更要阐发其寓意,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积极拓宽思维空间,树立亮点意识,力求写出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文。

二、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的命题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考生的现实生活取材,要求考生写出具有针对性的文章。考生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力、判断力和思考力,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1.思想备考

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命题的“立德树人”导向鲜明,命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德励行,陶冶心性,是必然选择。因此在备考时要抓住“一点四面”的教育改革思路,提高备考的效度。

然而学生思想狭小,目光局限,由此而生出的材料僵化、文字板滞、模式单一,是当前作文中最为突出严重的问题。学生的思想视野决定了写作的范畴与内容、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学生思想视野,帮助学生在更开阔更宏大的视野内构建观点与形成过程,是改善学生作文状况最重要的一环。

在思想的培养上,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品味人生、树立观念等四种途径实现。

关注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能对社会的现象分析利弊因果,重点挖掘和弘扬其中的真善美,揭穿并鞭挞其中的假恶丑。学生能提出自己是非的观点,激浊扬清,悲悯弱者。关注、收集并剖析负面现象,剖析其危害,深挖其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之道。

体验生活,要细致观察生活的事物,对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有自己真实的体验感受。记录并剖析身边的新人、新事、新生活,积累自己独到的发现。

品味人生,高中生对人生尚没有太多的体验与感悟,但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对人生的认识。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影响作文的思想内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开展主题阅读和定向积累,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树立观念,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智慧的人。为人,要德才兼备、敢于担当,且有能力担当。处世,要利人、利社会,让自己受尊敬。学习,要态度好、方法好,学到真本领。修身,要树立健康心态,阳光满怀,感受幸福。养性,要培养纯真的爱好和兴趣,腹有诗书气自华。

真实的写作引领着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成长与获得发展的人,一定更具备得分的可能与实力。

2.思维备考

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思维训练应该有一个合理有序的安排,依据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在符合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有阶段性、有目的性地加以训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1)安排训练次序,保持思维训练的系统性

例如,第一阶段,着重培养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形成关心生活、参与生活的良好态度,展开恰当联想和合理想象,不断取得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又能切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阶段,着重培养思维的深度。培养学生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形成收集各种材料、整理分析材料并进行议论评价的能力,在实际生活里养成做判断、推理都有条理的习惯,把思考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着重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培养批判性,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辩证分析,重视对问题、事实、现象的分析和原因的探究。培养创造性,让学生学会综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论证时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较为深刻、富有文化内涵的论述文。

在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能力,善于从现象挖背后的根源,善于从问题看出事情的影响与意义价值。在行文中,培养学生的因果、比较、结构、策略等思维。

(2) 改变训练形式,保证思维训练的创新性

很多教师在指导写作训练时,仍然是老一套的做法,只是局限在课堂内,通常要求学生一小时内完成800字的作文。老师讲学生练,而忽视易为青年学生喜爱的微博、论坛等网络新媒介,形式单调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发挥不出训练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处于自由的写作状态,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例如,从新闻点评的训练入手,强化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训练。例如,利用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写作和即时分享。时评写作,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概括社会现象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深化对片面和全面、局部和整体、现象和本质、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逐步克服看问题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在线写作,实现即时分享,丰富学生写作体验,增强学生与当下社会现实真诚对话的能力,也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维空间。

3.写作结构备考

不管什么材料的命题,写作论述文的思路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思路下,可以着重训练学生写好“述析议联结”五个成章法。根据材料类型的不同,重点写作不同的部分,则可以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述:即述材料,“述”的内容可包括事情的经过、结果、人们的反应、我的感受等,这“事”是引发论述的缘由。可以是摘引式的述,可以是概括式的述,可以是再现式的述,可以是夹叙夹议。述时要抓住关键,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切忌花大篇幅来再现回放,不要喧宾夺主。

析:分析评价材料,从事件或现象中提取、归纳出论述的观点。可以发掘材料的意义价值,可以紧扣材料、观点从现象到本质做深入分析。要清楚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事件现象的根源、本质、价值、影响等。要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多角度分析法、以小见大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类比、对比)、假设分析法、举例分析法、引用分析法,意义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

议:即对形成的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可通过阐释与论证来证明观点。常见的阐释方法有单例概述法与多例联合法,无论是单例还是多例,都要求言简意赅,指明要点。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等。

联:就是引申出去,联系实际说道理。从材料内部出发看到命题导向或者社会问题的部分,联系社会、联系自我,用“联”将文章适度展开,在“联”中拓展文章的宽度,提升文章的高度,增强文章的深度。

结:可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升华主题,抒情明志,表达愿望诉求,展望未来。结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要忘记回应材料。

以上各个环节的要求不是绝对的,可以述析结合,可以析议结合,可以议联结合,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在五个环节中,可以把“议”作为写作主体,适当“析”与“联”;可以把“析”作为文章的主体,适当的“议“和”联”;可以重点写“联”的部分,穿插“析”与“议”。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也是对考生影响最大的一道题。充分备考作文,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从备考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考什么,而不要太纠结于出题方式,所有类型的作文,都应该是我们备考的内容。在备考中,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思维创新,提高思维品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辩证法原理,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要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文。学生只要思维和表达的本领强大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马俊强.2010—2014五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2]闻钟.2015高考满分作文特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聞钟.2016高考满分作文特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张华等.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作文题全面解读与备考启示[J/OL].广州:语文月刊微信公众号,(2016-06-19)[2016-08-06].ID:yuwenyuekan.

篇5: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诚如此言,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生长与机能状况的调节,体育之效对人一生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人生而不同无可避免,既有所谓“生而强者”,自然不乏“生而弱者”,天然的不平等或许导致人生轨迹的差异。故此,依吾所见,当以体育构建强身根基,以精神信念铸就坚定之志,方不负青春韶光。

体育锻炼的过程强化个体精神意志,推动自身人格不断完善,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遭遇挫折后以坚持不懈的训练最终夺得金牌,邓亚萍凭借无所畏惧的胆色与顽强意志登顶为乒乓球坛皇后……亦如毛主席之言,“生而弱者不必自卑”,因为体育运动的存在让我们拥有健全体格的途径,因为美好心灵的存在让我们得以在世间绽放独特光彩。与此同时,“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助推意志潜能的激发,抒写人生华章。

体育之效铸就强大精神信念,亦添益裨补体育精神,促进民族繁荣、家国兴盛。

奥运会等大型国际竞技比赛比赛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对于提高大国国际地位具有重大影响,体育在社会生活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精神,是纵身跃入的水花葳蕤,是赛场上万众瞩目的热切,是破除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全力冲刺,是永不放弃、拼搏进取的女排队员们尽情挥洒热血……正当体育强国、科教兴国之盛世图景,体育工作者们在新世纪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的精神力量亦将带动全民共赴时代繁荣,同铸家国鸿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体育锻炼与精神培育更加不可或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体格发育、心肺功能发育,也能够起到坚定心智、缓解压力的作用。在现有实力上“增益其所不能”,把学习工作与道德教育同体育锻炼融为一体,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当然,体育活动也需要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开展,并同时注意平衡膳食、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方得身心健康。

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10】

强弱论

194月,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如此说: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即使过去了百年,这句话仍为至理之言,既符合当今人生存之哲学,亦符合当今国家发展之正论。

体质方面,身强体壮的人如果不坚持锻炼,不注意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熬夜打游戏蹦迪K歌酗酒,再强的身体也会变弱,甚至疾病缠身。体质弱的人如果懂得修养其身,经常加强锻炼,必能逐渐改善自身,必能变得强壮。正如毛主席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强者未必一直强,弱者未必一直弱,谁强谁弱不是天生注定的,还得靠自身的努力与坚持。

身体如此,人生亦如此。

每个人的出身是不同的。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之子,一出生就拥有百般宠爱和万贯家财,不愁吃喝,不愁没有工作,不愁没房住,有的是资本看天下,玩天下;有一出生就当作猪狗一样被弃养的孤儿,没有人疼没有人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活下去。起初,富贵之子确实要比被弃养的孤儿要强很多,似乎孤儿注定了一辈子要比贵子弱。其实未必,如果出生强的富贵之子不懂得运用其出生之优势,只会坐在父辈的功劳薄上昏昏度日,终有一天会沦落,会变弱;而出生孤苦的孤儿,如果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练自身,懂得如何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强,那么他一定会比所谓的富贵之子更有出息,更能在风雨中茁壮成长,从而由弱变强。

大到国家,亦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团结的万众一心的国家,即使弱小,也有一飞冲天的可能。例如我们的新中国。七十年前,当千疮百孔孱弱不堪的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在列强的眼里,我们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是可以肆意打压和欺凌的。但他们并没有看到我们有一颗不甘于落后渴望强大的心,没有看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数亿民众拧成一股绳咬着牙坚持向前发展的决心,没有看到中华民族始终有一种在苦难中不服输不断奋进的精神。所以,几十年来,我们克服了自身的弱点,也挺住了国际列强们的围堵,一年年变强了。我们的变强,是靠我们自身一步步团结努力发展起来的,不是像某些列强一样,靠侵略和欺凌其他弱小国家而变强。我们变强了,也在尽力帮助其他一些弱小的国家共同发展,真正做到了“弱不自悲,强不自喜”,是一个真正的“行得正,坐得端”的强者。

我觉得,一个人真正的强在于一颗不甘于弱小的心,这样的人必定阳光且伟岸。

篇6: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

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题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解读纷呈:有人说,这是A被表扬后成绩下降、B被打了后成绩上升的意思,讲的是教育方式问题;有人说,这是家长对高分考生要求过于苛刻、对低分考生过于放纵,反映的是家长对分数的态度。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表示,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肖 刚)

解读二

唯分论英雄 功利何其重

2016年高考作文点评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崔矿山)

解读三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由第一个孩子的“遭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收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其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夸赞。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面的启示。

上一篇:初二心理描写的作文:那个人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下一篇:社保委托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