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优美散文

2024-04-09

秋的优美散文(共10篇)

篇1:秋的优美散文

秋,这个常引得人们深思的季节,仿佛一切是那么地寂静与凄凉。也许她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伤感,而有她的另一面呢?不知你是否细细地品味这一分秋味,如一杯清幽的中国茶,呷一口,让你的三百五十六个毛孔无一处不感到舒畅与凉爽。

秋,成熟丰收的季节。爱美的大地都会选择金黄色做自己的衣裳,偶尔有些松柏是绿的点缀。金黄的稻穗更能体现出秋的色彩,秋天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到处都散发着果实的香味,到处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让人深至肺腑地感受到她的气息。

思绪被牵回到过去。一位书生站在山巅之上,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湘江边上,一代伟人感叹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是多么地美好,令人奋发向上。她充满了斗志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动力,也不亚春天的勃勃生机。原来秋魂中也有沸腾的血,是那么地热烈,是那么地强劲。

伴着瑟瑟寒意的秋雨,点点晶莹的雨珠,条条倾斜的细线,形成蒙蒙的一片雨雾。经过秋雨的洗涤,使得我们更加清醒。她洗去了大地上的一切污秽物,使得大地变得一尘不染,晶莹透亮。内心的杂念已被消除,孤独与怅惘的磐石也已被粉碎。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虽然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秋呢?秋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农民伯伯来说,秋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秋是个崭新的开始,新的学期,我们又拾起一次机会。高三的我们,要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有充足的准备,让秋的灵魂寄居在我们内心深处,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激情。不断地努力,最终,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像秋这样丰收的季节。

秋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平凡但是激昂;是一丝丝惬人的凉意,让人清醒而舒坦。

秋,有着菊香的季节,像烟花一般,热烈而壮美地绽放出她的舞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携一缕秋魂,向着前面迈进!

篇2:秋的优美散文

秋天一直是文人笔下的愁绪,秋风乍起,落叶飘飞,枯叶满地,带来一片萧瑟之景,也难怪文人墨客们写下一片枯黄成殇。

其实秋天也新美如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高粱红了,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饱满了,玉米笑了,……,果园里,苹果红了,葡萄熟了,桔子黄了!诱人的水果向人们招手欢畅,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秋天之歌,一片收获,一季欢畅。。。

秋天是静谧幻想的时光! 中秋之夜,一轮浩月,明镜高挂,柔静如水,洒下如水月华,引人遐想。。。看月升月落,嫦娥隐现,婀娜多姿,轻歌曼舞,笛声悠扬,不知天上宫阙,美轮美焕矣!令人神往。。。

秋天枫叶飘红景如画! 秋天里,那火红的枫叶分外妖娆。登高望远,山山秋色,树树秋枫。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会感受到枫叶飘红的生动画面。秋高气爽,阳光抛洒,映射枫叶,一片金色红霞,好一幅金秋如画!秋风吹过,枫叶纷纷飘下,漫天飞舞,留下地上一片金黄!秋风呢喃,一阵清新,顿感惬意,舒畅!

篇3:秋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秋有秋的好优美散文

初秋的一个周末,一个悠长的午睡之后,窗外还下着雨,我站在窗前看雨,丈夫说:“不如,我开车载你去郊外看雨吧!”

家用轿车买了还不到三个月,丈夫对车的用途还在开发中,开车去郊外看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创意。

不用带伞,也不用换外出的衣服,我在自家的.车库里上了车,就一路飞驰到了郊外。

雨已经很小了,我开了车门坐在车里,看车外的湖水,看湖畔已显枯黄的垂柳,看岸边略显衰败的荒草,看草丛里犹自明艳的花朵。

不是只有春花才鲜艳,也不是只有夏天的繁荣才动人,秋,自有秋的气韵与味道,这是春与夏都没有的。

我和丈夫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有房有车,也是曾经历了相当艰难的一番挣扎与奋斗,终于到了今天的衣食无忧,这也是我们在当初所没有想到的。

世人都吟咏青春留恋过去,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时光倒流,每一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春天中萌生理想,在夏天里青硬酸涩,但是,只要曾付出曾努力,每个人也都能迎来自己生命里的秋天。

篇6:秋的优美散文

我以为我能够忘却,以为能够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行走着,看着,记录着身边的点点滴滴。然而,我错了,我并不是想象中和假设里的那般减去和享受寂寞。

一个人的季节,却总是带着四季的轮回。

午间过后,一个人的宿舍倍显冷落,放着歌,也无法摆脱寂寞。

转身,窗外的雾正浓。起身,收拾书包的纷繁,开始,行走。

戴上耳机,想要将寒冷阻隔;凌乱的步伐,来回摇摆的心。行人一一从身边而过,不知是我向前走,还是他们在退后。

走着走着,天上的云走着走着,地上的人和狗走着走着,就这样走着走着,无关你我。

千里行,一目情,一曲肠断怨瑶琴。叶惜惜,影斑斑,天上宫阙,牛郎织女别。去时路上,惆怅望,夜里倚栏泪阑珊。

红枫叶,满地堆积的伤悲;冬季雪,是否是你流下的.眼泪。烟雨朦胧,无法解释你行程匆匆;流水般流长源远,也无法解释我的惦念。漫山遍野的红枫,渲染成一幅深秋晚风里的一叶飘零的忧伤。

落满黄叶的石阶,露出年老沧桑的痕迹,春天的青苔已在秋的映照下变黄变红,变得令人容易踩上去滑倒和深陷记忆的轮回。古道易寒。小道亦然,在这清秋季,近近远远宽宽里里,人的踪迹已从春的踏青纷扰到夏的人潮涌涌,再到秋的人影寥寥,在说着“秋天来了,冬天也很快到了。”。

一路来摇摇欲坠,一路来群山芳草不再青翠,稀疏的鸟鸣在峰谷中唱响,歌唱这一季秋的丰收与失落的散场。高低不平的峰峦,我在其间轮回返转,满目怅然。

十一月的秋,归属十一月的怀抱之中,而我,只是十一月的秋的一片落叶。

★ 优雅女人心情经典说说

★ 行走在人生的路散文

★ 走在唐诗宋词里

★ 经典散文欣赏:行走在灵山秀水间

★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文

★ 行走在边城抒情散文

★ 行走在初一作文

★ 作文行走在初一

★ 时光深处的优雅作文

篇7:秋的优美作文:秋色满园

很喜欢和大自然悄悄细语,因为她有足够的耐心听我絮叨,尤其是秋高气爽的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有的正等待收割,有的已经入库,只有漫天飞舞的落叶,在无人问津的寂寞中,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做最后一次曼妙的独舞。

都说落叶归根,可是有多少落叶能归根呢?还不是随风而去,亦或是伴流水漂泊,最终消逝在土地里,可是,这并不影响的绝美!在深秋,每一片红透、黄透的叶子,都会静美的停留在枝头,似乎一直在等待,等待秋风的眷顾,等待流水的倾情,只等那一个刹那,翩然而下,把眷恋留给枝头。

也许,你爱秋天,是因为她的成熟,因为她给予了你什么。你才会恋着她,纠缠她,想得到更多,收获更多,确实谁不眷恋秋天的天高地阔,谁不眷恋秋天的白云高远呢!就连秋天雨,都是美丽的,她让你回味无穷,在雨中读心情,在雨中看风景,随着雨滴的滴落,来感悟秋的清爽。

而我独恋秋叶,虽然我知道终有一天她会离去,我也无法一路追随,一生相伴,最终我只能看着鸿雁从天空飞过,只能遥望远处的山,想象来年的秋天她会回来,带着热切的希望而来,再一次褪去嫩绿色,再一次成熟起来,再一次依恋着枝头,默默地为他守候,而我只有旁观,欣赏她的稚美,想象她的清纯,让思绪慢慢沉淀,直到红叶满山,秋风瑟瑟,都不会感觉寒冷,也许,那是因为心中一直有一份暖,不曾褪去,是一种醉过方知酒浓的深意。

总会在不经意间轻轻捡起一片落叶,仔细欣赏她的脉络,总想在落叶上镌刻一首诗,上面写上心爱的人的名字,让她带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的清香,有点迷惘,有点苍凉,落在我的书页上。

可是,这枚叶子,终究会选择流浪,去远方,我不知道的远方,去她眷恋的远方。明明知道她会把我遗忘,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在念念不忘中学会遗忘,只是不知道在秋天轮回中,我的文字,我的诗行,会不会一直写满关于落叶离去的时光?

篇8:秋的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9:大运河的优美篇首(散文)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栈官署都会有。一排高树挤出了一条通道,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车辚马萧一般。尽头一堵巨石,石上有字,再看一个牌坊,上书:漕运码头。是了。急走几步,不顾鞋子踩进水洼,眼前已然出现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河。禁不住喊出了声,那声音,连自己都吃惊,似乎在村口见到了倚望的亲人。我呆愣着,这就是大运河?那个京杭大运河的北首?

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是细水浅溪,就像一部交响的序曲,而后才渐入高潮。只有大运河首来得这么突然,横江断河一般,置你于无准备的惊叹之中。

河首像个大口,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水面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大运河,你老有千岁,同自然的河流相比,却仍是一条年轻的河。你那么平静,平静得只有轻波微澜,越是如此,越显端肃。你那么宽阔,比我想象的宽多了。看不清你流去的地方,那里已烟锁雾罩。

漕运码头空无一人,干净得像一个封面,打开去看,却是山重水复、雄浑壮阔、帆樯林立、舳舻相接。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彷徨的送别,白发苍然的祈望。一条大船刚刚离港,一批船舶又小心靠岸。漕运发达时,仅从天津每年过来的漕船就有两万艘,更别说还有商船。

大运河,一个运字,让水的实用功能活泛起来。运河不仅输去一条通衢大道,还输去了大河的文明之波,广袤的土地变得丰沃,并催发了农耕经济向商旅经济的转变,码头带动着一个个集镇和城市迅速膨胀。水道的开通已使直沽寨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运河沿岸呢?淮阴、镇江、常州、无锡无不得益大运河的润泽,还有苏州、嘉兴、杭州呢。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运河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万分,并说:“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马可·波罗当时把浙江称为蛮子省,他没有想到,那个蛮子省,后来成了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说起来,应该庆幸一次次从皇宫里发出的疏浚运河的圣谕,不仅是从隋文帝开始,在他之前早已有过,隋炀帝之后更是接续不断。那些声音越过道道森严壁垒的高墙,低徊于运河之上。

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无疑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声声号子里,多少生命在蠕动,他们淌洒着汗水和血水,也淌洒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奋争史,而最终,低沉的号子变成了水边清丽的歌声。

运河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对自身环境的挑战,它是一种群体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的飞升。正是运河的穿引,中国东西走向的水系有了横向交流,运河身上汇通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和海河的血脉。一个数字难掩心中的自豪,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运河能与之比肩。

站立运河源首,想着她不同于其他河流的地方,她不跌宕,不凶猛,没有急流险滩、峡谷漩涡,她母亲般大气、淳厚、秀美、沉静。她比其他河流更善于接受和容纳,即使是很窄的河道,也能见到一支支首尾相接的船队往来穿梭,那种繁忙有序而无声,不会出现大惊小怪的声笛和躲闪。即使是目前,京杭运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我知道,北京的很多河流都归入了大运河,这条人工开挖的河首先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带来了好運,以至于不少帝王从这里一次次乘舟巡访。乾隆是在哪里下船的呢?“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这是乾隆登舟时的心情。李白早从白帝城出发,乾隆从北京而去,同是烟花三月,到了扬州也相差千年。不过李白站在运河边说了:“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乾隆的毎次出行都有收获,不是考察的收获,就是私访的收获,或是文思的收获。乾隆十次到泰山,六次下江南,借助大运河,他走得比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勤。

不能简单说这些帝王都是游山玩水,包括隋炀帝在内,他们还是要做些事情的。出行起码比坐在金銮殿听汇报强,比在位48年有25年躲在深宫不理国事的朱翊钧强。也许杨广修好了运河,一激动排场搞过了头,史上这种一激动的事情不算少,因而杨广挖运河的功劳被骂名掩盖。皮日休倒是给了个公道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过这样也好,提醒有些人做点事别忘乎所以。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甚至整个人类的。隋炀帝早已销声,乾隆帝也随波匿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帝王更是淹没在浪沙之中。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中国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见了燃灯塔,它高高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凭着“一支塔影”,顶风沐雨的船工就知道通州河首到了,心境立时开阔起来。

在燃灯寺的外面,见有从运河挖出的巨木,那从南方运来的宫廷用品,不知哪一次事件,使它们水下沉睡400年。塔前还遇一老者,81了,十分健谈,他说中学就在运河边上的,前面坐的同学是刘绍棠。立时想起那个善写河淖的通州人,运河水波托举出多少人物?可是灿若星辰了。

将目光放远,运河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由人工修造的工程——万里长城。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线条,长城和运河的一撇一捺,构成中华版图上的“人”字。是的,那是历史最能代表人类活动的标志。现在看来,长城的一撇,更多地成了观赏物,而京杭大运河,却是有力又有益的一捺。一防一疏,总是后者被视为经验。想起河首所在通州的名字,这名字那么名副其实。古时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通州,通州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一通而百通,不说其他,光一条运河就够了。

雪花弥漫。大运河,久久看着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宗教色彩,原以为你很难抵达,真到了跟前又似乎在虚幻中,是因为心中久存的景仰吗?

想有一段清闲时日,乘一叶扁舟,慢慢地漂,慢慢地体验运河所带给的感知与兴奋。而后望着燃灯塔,在通州源首靠岸。

责任编辑 黑 丰

篇10:描写秋的优美古诗句

1、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5、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6、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7、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10、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11、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12、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13、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14、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15、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6、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7、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8、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9、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1、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李白《长歌行》

2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23、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4、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25、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26、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27、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28、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2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30、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31、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32、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秋思》

33、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34、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35、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36、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3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8、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39、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0、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41、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42、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43、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44、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45、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46、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

47、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48、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9、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50、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51、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52、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53、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54、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55、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56、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57、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58、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59、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徐祯卿《在武昌作》

60、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1、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62、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63、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寄远》

64、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6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6、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67、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68、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孙光宪《更漏子·对秋深》

69、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70、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

71、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72、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73、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74、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75、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76、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77、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78、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79、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80、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刘基《眼儿媚·秋思》

81、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82、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83、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8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85、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8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7、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88、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8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90、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91、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92、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9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94、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95、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96、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97、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98、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99、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0、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01、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2、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0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104、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袁宏道《感事·湘山晴色远微微》

105、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106、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107、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108、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109、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10、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薛昭蕴《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111、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112、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113、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114、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15、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16、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17、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18、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119、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0、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21、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2、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3、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124、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江淹《悼室人》

125、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张仲素《秋夜曲》

126、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127、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12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2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30、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131、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132、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徐玑《秋行》

13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34、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35、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36、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137、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欧阳修《秋声赋》

138、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39、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40、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141、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

142、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143、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144、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45、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李白《九日》

146、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47、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48、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49、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15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51、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152、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153、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5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秋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问秋的优美散文04-11

黑子优美散文04-08

散文优美范文05-17

优美散文范文05-17

风优美散文04-08

牵手优美散文04-09

心迹优美散文04-09

两边优美散文04-10

凉粉优美散文04-11

圆月优美散文04-11

上一篇:我爱妈妈作文150字下一篇:低保家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