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秋的优美散文

2024-04-11

问秋的优美散文(共6篇)

篇1:问秋的优美散文

问秋的优美散文

站在夏的终点,俯身汲水,手指便触到了秋的流里。

伫立在这样的流里,成了夏和秋之间的交点,一半还留着余热,一半就变得苍凉。伸展开所有的触角,看,夏花远去,听,蝉声鸣起,想,人在何处,问,秋在哪里?

一直以为,春来的时候,告诉我要活下去,夏临的时候,告诉我要开得灿烂,冬至的时候,告诉我不要枯萎。而今,在秋的流里,我又能告诉自己什么?得去问谁?启齿未语的迟钝里,便一头栽倒在秋的光景里起不了身,成了秋的另外的一种光景。

扛起我笨重的锄耙,一如我铮亮的犁铧。将沟峁刺穿了,把日子嚼碎了,将日历撕完了,秋,便熬红了,熟透了――

换上我发白的工作服,一如我硌脚的黄胶鞋和褪色的安全帽。将脚手架踩在脚下,把手套磨穿了,将汗水吸干了,秋,就变甜了,燃烧了――

打开我崭新的书本,一如我清秀的粉笔字与深情的朗读声。将荒蛮的城池唤醒,把求知的眼神托起,将青丝飘舞成雪花,秋,就微笑了,芬芳了――

拉开我橘红色的衣柜,一如我叠放齐整的包袱、柔暖的线衣裤。将昏花的泪眼打湿,把如柴的双手擎起,将浓郁的思念捎去,秋,就暖和了,滚烫了――

推开我爬满青藤的窗扉,一如我铺天遮地的塘和萧索的泥荇。将昏睡的草叶潦倒,把迷离的雀鸟摇曳,将无语的舟船唤归,把绵延的山川点染,秋,就奔放了,深沉了――

深深的秋里,我望眼欲穿着层林尽染的霞和泼墨泛晕的海啊,又怎么能够望得尽净,望得彻底,望的心甘?

秋,就这样穿过茂盛的玉米高粱,山川河流,草花蔬果,一路奔跑――窜入果园就红,爬上枣树就甜,依着丹桂就飘香,扑到山间就绚烂,趟过小溪就清凉走到哪都能绘就一幅幅彩卷,染红一串串岁月。

当她与我擦肩的时候,不及闪躲,人,便随秋一起奔跑,奔跑着被推进了秋色的霞光里,如霞一样爬满青藤的我的窗台,窗子内端坐着与秋闲话的我和我的时光。

在秋的这样的光景里,我能告诉什么呢?秋无语,密密的同行。

独坐,默默地蜷缩在竹椅里,像一只幽幽的猫。掩卷屈膝,与一本书而憩,贴近在胸前,却读不到秋的片言只语。杯中的茶,叶片悠悠地沉落,鹅黄色的淡香在慢慢弥散,鼻子便被默默地穿过。穿过之后,茶便在一个竹椅的世界里清凉起来,不去想喝,或者不喝,像一杯秋茶的午后,我的静静的蜷缩着独坐的午后。

秋,不需要语言,如同一样无需言语的我的秋天。静思的空间,把所有流云、清雨和叶落、果香、水凉、花谢一起聚集,沉淀。在这样的空间里,静默的我成了一片秋色,飘飘;一滴秋水,嘀嗒;一束秋香,淡淡。尔后,便被攥紧了,摊开了,成了一抹浓浓的秋意,飘出窗外,瞬间舞蹈成千里秋山,万里秋水,江天一染,与秋对舞,秋无眠!

舞蹈,有雨落,落在浅浅的线缆上,俯视成一只青色的鸟。收束着翅膀,突兀地站立,于朦朦雨丝中聆听沙沙的细响,偶尔扑棱一下羽翅,嘴巴衔进羽里,挠挠,又返归默然,于山林的红与青间,镶嵌成一束秋的孤独,在秋的`心谱上独唱。

依一棵树而望秋,脚步在绵软的落叶里,循声目送那一片片叶子告别枝头,默默零落。与落叶一起沉下的,还有我的脉脉的目光和失温的感觉,一起躺下,绵软成一堆树叶,有风便随之跳跃,奔跑,再躺下。看远处,林疏兽散,祈望一束秋阳流泻,穿透这深秋的层林;听细处,风清花淡,想象一位女子携篮,采摘这深秋的馨香。

飘,已是红叶一瓣,带着野菊花的芬芳,穿越这海似的秋,到树梢,到弥留的那只孤独的坚果,轻轻采撷,剥开,露出白白的牙,甜甜的笑。然后离开,再离开,攀援上去,落在浅浅的线缆上,没有俯视,对望成为两只青色的鸟,渡秋的鸟,望秋的鸟,和秋对语的鸟,分享了孤独,那个秋的世界,在孤独中开出了莲花般的微笑。

站在夏的终点,俯身汲水,秋便与手指缠绵,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因为秋,我们还会花开如莲,每片绽放的花瓣,都在为生命的呼吸而怒放;因为秋,我们还会翅羽翩跹,每棵簇拥的菩提,都在为无悔的今生而伸展。

问秋,已不及秋的回眸相视,而我每一颗落下的文字,在与秋的对望中经唇齿间呢喃纷飞,落红一片――

篇2:问秋的优美散文

思绪被牵回到过去。一位书生站在山巅之上,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湘江边上,一代伟人感叹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是多么地美好,令人奋发向上。她充满了斗志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动力,也不亚春天的勃勃生机。原来秋魂中也有沸腾的血,是那么地热烈,是那么地强劲。

伴着瑟瑟寒意的秋雨,点点晶莹的雨珠,条条倾斜的细线,形成蒙蒙的一片雨雾。经过秋雨的洗涤,使得我们更加清醒。她洗去了大地上的一切污秽物,使得大地变得一尘不染,晶莹透亮。内心的杂念已被消除,孤独与怅惘的磐石也已被粉碎。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虽然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秋呢?秋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农民伯伯来说,秋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秋是个崭新的开始,新的学期,我们又拾起一次机会。高三的我们,要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有充足的准备,让秋的灵魂寄居在我们内心深处,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激情。不断地努力,最终,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像秋这样丰收的季节。

秋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平凡但是激昂;是一丝丝惬人的凉意,让人清醒而舒坦。

篇3:问秋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秋有秋的好优美散文

初秋的一个周末,一个悠长的午睡之后,窗外还下着雨,我站在窗前看雨,丈夫说:“不如,我开车载你去郊外看雨吧!”

家用轿车买了还不到三个月,丈夫对车的用途还在开发中,开车去郊外看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创意。

不用带伞,也不用换外出的衣服,我在自家的.车库里上了车,就一路飞驰到了郊外。

雨已经很小了,我开了车门坐在车里,看车外的湖水,看湖畔已显枯黄的垂柳,看岸边略显衰败的荒草,看草丛里犹自明艳的花朵。

不是只有春花才鲜艳,也不是只有夏天的繁荣才动人,秋,自有秋的气韵与味道,这是春与夏都没有的。

我和丈夫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有房有车,也是曾经历了相当艰难的一番挣扎与奋斗,终于到了今天的衣食无忧,这也是我们在当初所没有想到的。

世人都吟咏青春留恋过去,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时光倒流,每一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春天中萌生理想,在夏天里青硬酸涩,但是,只要曾付出曾努力,每个人也都能迎来自己生命里的秋天。

篇6:问秋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夜秋风,又是一年夜秋雨,又是一年夜秋月。夜色黯淡,看不清的四处仿佛有种说不出的荒凉。秋风从南面吹来,一阵幽凉,寂寞,空虚,不详的预兆,迷茫,一种说不明道不出的不适感使我颤立,像风神上了神,头脑中几秒钟的惊诧与空白。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比往日来得更猛,斜着身从窗台打进来,沾在皮肤上,一丝清凉,一丝寒意,一触发全身,神经仿佛动了一下,心底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伤感。

雨落风停,云开月出。那久未露面的圆月,清清亮亮,仿佛金色的圆盘一般,对月望,对月叹,月宫中的玉兔啊,你不孤独吗?已有千年修为的你,为什么不化清纯的美女,来到人间,享受人世的繁华,经历爱情缠绵?月宫中的嫦娥呀,你不痛苦吗?与后羿的分离让你尝尽无限的悔恨,别离的相思,不如,不如问王母娘娘拿下凡的仙丹,去寻找后羿射阳留下的痕迹?

一夜秋色一世凉,万般无奈皆是命!曾问秋,为何岁月的年轮压过童年的印迹,那欢笑的泪水,无比可爱笑脸,随秋风落入尘埃?遗失的童真还能寻回吗?

曾问秋,为何青葱的年华匆匆流逝,那水晶一样纯洁的心灵,那一往无前追寻的梦想,为何在滚滚红尘中,随翻秋雨淡化成空?丢失的美梦可否在阑珊回眸处再次相遇?

曾问秋,为何年华易老,容颜易逝,那曾经的倾国倾城、沉鱼落雁,在生活的磨砺与揉搓下,照着月色如洗的铜镜,眼角的鱼尾纹,被黑色眼线深深遮盖,何时,月色也不能把姣好的容颜留住?女人的青春可否再一次走进荷塘月色的迷梦中?

曾问秋,为何命运的魔掌总是追着某些人,在梦中,将他们惊醒,醒来,又要将他们捆绑,无论怎样哭啼,怎样挣扎,怎样求救,在黑暗的世界里,没人听见,掉下悬崖时,只留下惊慌的哭喊声回荡在人生的谷底?难道,世道如此可怖残忍,再也看到不到花香迷醉、彩蝶翩飞、日照祥云的美景?

秋风,你莫要这般冷漠,使人寂寥!秋雨,你莫要这般寒凉,使人颤抖!秋月,你莫要这般凄清,使人孤单!

秋夜深深几许,梦里泪斑点点,醒来秋日之景重逢,看秋光融融,拉开窗帘,阳光明媚绚烂而不刺眼,伸手触摸,阵阵温暖,秋风送爽,秋迹斑斑,昨夜的感伤与阴寒,已驱赶大半。今日天气极好,突然心血来潮,拉着母亲准备去校园野餐的食物。

想起了“春光明媚,柳明花开”的景致,春天,万物苏醒,柳色青青,花儿朵朵,不过那过于的湿润,地板潮湿,衣服干不了,食物发霉,也是够人愁的。

一路慢悠悠地走,阳光就一路慢腾腾地温暖着我们的后背,绚烂着我们的眼睛,迷幻着我们的思绪。眼神久久舍不得离开秋光下绿树的影子。斑驳了一地的树影,那样温情、可爱、诱人。你看,叶子有的长长的,椭圆的,影子被拉得老长,仿佛被放大似的,黑色中透出几点光晕来,散发着金色的浪漫情调。

抬头看满路的绿树,依然在阳光下花枝招展,有些叶子,已经枯黄,有些,也被蒸发了水分,显得有点垂头丧气的,但这不影响秋光里众多树儿们的蓬勃生长!看那棵上,树子小而多,像绿色的小精灵,挤挤挨挨地抱在一块,令人更加惊喜的是,众多缝隙里摇曳着黄色的像葡萄粒似的小花朵,开得密密麻麻,那悠悠的清香,飘过身旁,直觉得喝醉了酒似,原来,秋天的花朵也迷人嘛!

秋天其实也有香味的。枯叶被焚烧的香,花儿的香,绿叶的香,阳光的香,饭堂的菜篮,饭盒里蛋糕的香、还有青草温热的干燥的香!来到草地,将餐布一铺,饭盒一放,书包放在头下,整个人睡下,闻着青草的香气,感觉微风的清爽与香薰,侧着身,目之所及,全是温暖的颜色与故事!

不信,来看吧!学生们穿着蓝色的校服,白色的短裤,撑着各色的伞,慢悠悠从食堂走出;情侣们你一言我一语,穿着情侣杉,戴着情侣帽,不顾旁人的眼光,甜蜜地吃着同一根雪糕;一位看过半百的阿伯,一身运动服,用红绳拉着一条毛色金狗,小跑着从近处经过;草地的`另一边,全家人都出动了,几岁的小孩,捧着雪白的和平鸽,小手向上一升,鸽子张开天使般洁白的双翼,飞出美轮美奂的线条;坐起身来,转过头去,看凉风习习,吹着如长风飘逸的榕树枝条;我们的旁边,也有来野餐的另一家人,说话直爽声音浑厚的北方大哥,带着好运活跃的儿子,半头白发的姥姥,以蓝天为被,绿地为席,开着玩笑,唱着歌儿,一片祥和与宁静。

朝远处望去,庄严肃穆地立着一尊尊伟人的石像,柱着拐杖的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打倒袁世凯,创立民国时代,破除迷信,使人们不再受某些封建陋习的压迫。卷起长发,披着手巾,直挺着身板,面对敌人,正义凛然,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好一个铮铮铁骨的女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问秋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秋的优美散文04-09

黑子优美散文04-08

散文优美范文05-17

优美散文范文05-17

风优美散文04-08

牵手优美散文04-09

心迹优美散文04-09

两边优美散文04-10

凉粉优美散文04-11

圆月优美散文04-11

上一篇:拜四俊: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认识下一篇:暖,停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