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2024-04-16

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共8篇)

篇1: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近日,国家扶贫办来舞阳检查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一直是我镇的重点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迎检工作,迅速召开班子会和全体机关会议,积极落实三大举措认真做好迎检工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本次精准扶贫迎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做好精准扶贫迎检工作,既是对全镇脱贫攻坚成果的检验也是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非常重大。莲花镇迅速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做到工作责任到人,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工作上严格要求。所有机关干部迅速进村入户,积极做好各自所负责贫困户的信息,要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做好查缺补漏、资料收集归档、汇报材料准备等工作。

三是责任上严厉追究。对不高度重视本次省督导组对全镇精准扶贫系列工作检查、不按工作要求完善资料、收集归档的村及个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及分管领导的监督责任。

篇2: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10月26日,赤壁市召开精准扶贫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前一阶段扶贫工作进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对10月31日咸宁市督查组来赤壁市巡查进行部署。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刘训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锐金,市政协副主席宋波清出席会议。

刘训林强调,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迎检要求落实工作任务;要确保工作中的表册、文件等资料准确、完整,并做好所有软件资料的整编归档;要严明纪律要求,明确责任划分,精确时间节点,强化基础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精准发力,各单位间要加强联系,合力攻坚,聚力推进,以此次巡查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咸宁市督查组巡查。

篇3: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增强了防涝抗旱能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村容村貌,丰富了文化生活,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二是移民扶贫成效显著。对居住在库区深山区生存环境恶劣的9个乡镇24个自然村,37个居住点,1245户、5669人,实施了移民搬迁扶贫,彻底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就学难、求医难、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状况。居住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生态得到修复,移民致富门路更加广阔,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高涨。

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培训项目,加强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性地举办了服装缝纫、五金机械、电子技术等不同种类培训班62期,转移劳动力就业6200余人。通过科技扶贫,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依靠科技、应用科技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

篇4:广东省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关键词:乳源县;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49-04

乳源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之一,地处粤北山区,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总结其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开发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的扶贫“双到”工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广东省的扶贫“双到”本身就是典型的精准扶贫,所以,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可以为我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经验借鉴,进而从理论上丰富我国的精准扶贫。从实践上讲,其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实践中,一方面有助于乳源县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研究成果能够吸收到政府政策中;另一方面,也可为广东省更好地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一、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成因

(一)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乳源县全称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该县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在籍人口2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67.2%。

从1986年起,乳源县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负责扶贫开发资金和政策的落实,至今累计投入7.77亿元资金,实施的帮扶项目多达1931个,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多达5176万元的最低生活保障、1027万元的五保救济金、471万元的医疗求助金,帮助33个“两不具备”安置点、117个村2812户10916人完成了搬迁工作,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长到了9300元,31个重点帮扶贫困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了8.9万元,累计减少4.5万贫困人口,尤其是近年开展的“双到”扶贫,使得扶贫工作更加深入,取得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在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扶贫工作推进,容易造成一夜返贫。

1.扶贫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精准实施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总量供给仍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大幅度增加存在困难,以2014年为例,乳源县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项目83个、资金48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分配资金不到60万元,当年该县仅省级贫困村就有68个,再加上因为各种因素未进入省级贫困村的60余个贫困村,每年村平均分配到的扶贫资金不到40万元。另一方面,由财政所提供的扶贫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以贫困人口增收为目的的扶贫资金主要源于扶贫贷款,但是现行的信贷机制难以为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持,贫困户增收来源不足。

2.产业发展难度大,精准到户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受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的双重制约,乳源县的贫困村普遍存在特色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给群众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精准度不高。2012年以来,乳源县用于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的资金仅为200万元,在三类扶贫资金总量当中仅占0.8%。

3.机制体制不健全,扶贫效果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一是项目后续管理薄弱,资金和项目精准度不高。在乳源县,重点乡镇和贫困村并没有建立已建成项目的管护制度,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由于没有落实有效的管护措施,在必背镇、柳坑镇、一六镇等二、三年前刚建好的道路又变得坎坷不平无法通车了,人畜饮水工程也出现了枯竭、污染、跑漏等现象,一些科技扶贫项目也因缺少后续制度安排停止了实施。二是扶贫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从近年来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扶贫政策和项目流向非贫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却难以得到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三是扶贫系统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虽有成效,但并未见轻松,扶贫系统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例如:扶贫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乳源县扶贫办专职工作人员只有7名,人手明显不足;用于扶贫工作的车辆已经严重老化,不少都已经进入了报废期;扶贫开发工作必要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实际用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活动经费远未达到要求的3%,以至于扶贫干部下乡调研、指导、检查、验收等给汽车加油的经费都需要掏自己的腰包。

(三)乳源县扶贫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精准脱贫困难。广东省乳源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区县,林地分布广,耕地数量少。即使是以“九山”来形容的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多被国家划为生态公益林,受全面封山育林政策的保護,不允许农民上山砍伐,于是那“半分薄田”就成了农民唯一的生产用地。以东坪镇汤盆村为例,该村有林地4万亩,而耕地却只有600亩,人均耕地不足0.3亩。乳源县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困难的重要因素。

nlc202309090747

2.物质资本不丰富,后天失调。近年以来,国家和广东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由贫困地区分布广、贫困人口多,“僧多粥少”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乳源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任务繁重,数百万的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信贷扶贫资金难以落实,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往往会遇到层层门槛,即使通过了各种审批、考察,农户实际的资本利用时间仅为7-8个月,于是出现了经营项目尚未收益就要还贷款的情况。

3.人力资本条件差,脱贫基础薄弱。通过走访贫困户做典型调查了解到,该县农民当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占到了34.49%,初中文化水平占到了49.46%,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1.6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05%。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是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创业、创收都容易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再加上劳动的科技含量极低,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较为困难。

二、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的对策

对于乳源县来说,要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坚持引管并重,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基础。针对乳源县的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应该以低于国家和省定贫困标准的困难户作为重点扶持人群,突出关注深山瑶胞、贫困儿童、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并建立配套的帮扶对象识别认定机制。

1.逐户调查,摸清贫户底细。由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政府、党委负责,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通过挨户走访、逐个见面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座谈交流,初步掌握每家每户瑶族同胞的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构成和发展意愿,弄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

2.民主评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综合考虑初步纳入扶贫开发对象范围的农户的住房、教育、健康、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共同进行比选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合理地将收入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确定为贫困户,将收入低且无劳动能力的农户纳入到低保户的范围内,严格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纳入贫困户的农户要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做到帮扶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确保帮扶效率。

3.重点实施深山贫困户整体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体易地搬迁工作,在省道沿线附近重点打造民族特色居住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并加大搬迁补助力度,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使少数民族同胞走出深山,走进安居乐业的新家园。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受教育水平低、下山缺乏谋生手段的问题,政府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经费用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二)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

认真分析乳源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的产业优势,坚持产业驱动,突出瑶乡特色,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形成水电工业与外向型工业“两翼齐飞”的经济格局,让产业扶贫开发萌生持续的内生动力。

1.发展绿色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脱贫。充分利用好绿鲜冠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瑶乡茶业开发公司等县内企业,政府、企业、农技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在贫困村发展蔬菜、笋竹、金银花、生猪、西瓜等产业项目,建立覆盖全县农村贫困户的产业网络,形成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由政府担保,为红色信贷、小额贷款贴息,解决贫困户融资难的问题;农业技术部门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其先进技术运用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保护收购价,确保贫困户的最低收益,带领贫困村和贫困户兴产业、创家业、闯销路、增收入。

2.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乳源县既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天景山景区等自然景观,也有必背瑶寨景区、云门寺等特色人文景观丰富,旅游潜在优势得天独厚。因此,该县可以借助这一优势资源,围绕“世界过山瑶之乡”品牌建设,强化整体规划,加大品牌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更多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参与运输、商贸、特色产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

(三)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在扶贫“双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措施与扶贫效果的相互衔接机制,切实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1.建檔立卡,精细化管理。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政策制定精准、扶贫过程管理精准和扶贫效果考核精准。在此过程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申请、复核、公示、抽查和信息化管理措施,有效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档案库和信息卡。

2.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要做到精准帮扶,就要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出真实的致贫原因,安排干部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帮扶,使帮扶工作责任到人。在扶贫过程中,还应该做到精准管理,全方位监测扶贫过程,通过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动态记录帮扶过程,并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扶贫对象管理机制。

3.精准考核,确保成效。对扶贫工作的考核要兼顾到贫困对象的识别、管理和帮扶,做到扶贫工作过程的量化,建立量化的奖惩制度,竭尽全力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使扶贫干部全身心地抓扶贫,将扶贫政策一一落到实处,力戒形象工程和半吊子工程,形成实打实的扶贫业绩。

(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力度不减

乳源县的精准扶贫仍需要加大县级投入,特别是要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设立各类相关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经济保障充足,后劲不减。

nlc202309090747

1.加大县级投入,确保逐年增加。不断完善贫困村工作经验、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资金、危房改造补助等,建立县级持贫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的稳定机制,确保2016年县级扶贫专业资金投入比2013年翻两番。

2.整合涉农资金,实现精准利用。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加大上级涉农资金争取力度,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各类涉农財政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涉农资金的精准利用,确保年整合率达到50%以上,整合金额超过6亿元。

3.设立各类基金,提供贴息资金。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信贷基金,主要用于购买贫困户小额信贷保险,为扶贫贷款提供保障;二是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风险补偿基金,明确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所要承担的扶贫资金风险;三是建立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贴息贷款基金,主要为用于产业投资、危房改造等用途的扶贫贷款提供全额贴息的资金支持。

4.引导社会投入,推广合作模式。以政府扶贫资金为依托,将社会信贷资金引导到扶贫开发当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推动开展贫困村旅游产业PPP模式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诗慧,方媛.农发行助力乳源新农村示范片建设[N].韶关日报,2015-11-23.

[2]倪慧群,黄宏,钟耿涛,等.对广东省"双到"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7):221-224.

[3]赵华,夏建军,赵东伟.我国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冀西北坝上地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4(03):87-88.

[4]潘经韬.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及其扶贫效果优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6:64-66+15.

[5]张桦梓.广东省质监局扶贫开发工作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6]朱宏伟,汪雪阳.广东乳源县经济包容性增长探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21-27.

[7]雕刀石.乳源瑶族自治县[OL/EB].http://baike.baidu.com,2016-08-02/2016-08-07.

[8]郭艳华.广州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南方农村,2012(01):74-78.

[9]李鲁云,田晓霞.广东扶贫"双到"创出建设幸福农村新路子[J].广东经济,2012(04):4-10.

[10]张木明,魏剑波.广东贫困村的现状与分析[J].南方论刊,2012(12):27-29.

(责任编辑:陈爱军)

篇5:扶贫工作迎检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开展精准管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实行精准考核。

xxxx年底前,在xxxx年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全乡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精准识别

1、识别标准。

以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xxxx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识别规模。

以三江县分解到我乡的xxxx年底贫困人口规模2053人为基数,参考我乡xxxx年底扶贫考核上报的贫困人口总数,结合我乡各村的实际贫困状况确定各村贫困人口规模。

3、识别方法。

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实际情况,在xxxx年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登记内容。

为识别的贫困户建立《扶贫手册》,《扶贫手册》的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

登记的标准时点为xxxx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xxxx年1月1日—xxxx年12月31日。

三、识别步骤和时间安排

1、规模分解。

将2053人贫困人口分解到8个行政村。

2、初选对象。

在乡人民政府指导下,按照分解到各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乡挂村工作组核实后在所在行政村、自然屯进行第一次公示(7月20日前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7天,以下“公示”时间均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人民政府审核。

3、公示公告。

乡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后,确定各村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自然屯进行第二次公示。

(8月7日前公示)。

4、填写登记表。

在乡、村工作组的指导下,由各村民小组长把《贫困户登记表》发到已确定为贫困户的农户手中,农户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本户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填写完成后交村委统一上交乡人民政府。

四、数据录入

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乡人民政府、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登记表》内的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上1—4步的工作在xxxx年8月底前完成。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1、工作方法

(1)识别标准。

贫困村识别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

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区贫困发生率(14.90%)高一倍以上(即29.8%),行政村xx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6791元)60%(即4075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综合衡量其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

(2)识别规模。

以三江县确定我乡的贫困村数为识别规模基数,综合衡量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乡贫困村识别规模(县下达给我乡的贫困村指标是2个村)。

(3)识别方法。

按照县下达的贫困村指标及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乡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并报市、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4)登记内容。

《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内容。

登记的标准时点为xxxx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xxxx年1月1日—xxxx年12月31日。

2、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规模分解。

我乡将2个贫困村分解到村。

(2)初选对象。

乡人民政府向各行政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

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乡人民政府审核,产生贫困村初选名单。

(3)公示公告。

乡人民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7月20日前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

由县统一汇总后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汇总情况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4)填写登记表。

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5)数据录入。

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以上1—5步的工作在xxxx年8月底前完成。

(6)网络运行。

乡网络运行在xx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精准帮扶

(一)结对帮扶

各村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分批扶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落实贫困村结对帮扶单位、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明确结对帮扶关系。

(二)制定计划

篇6: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同志们:

2007年是我县迎接国家“两基”达标验收年,也是我县教育发展关键的一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暨“两基”迎检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自治区南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我县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年教育工作和“两基”迎检

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完成2007年教育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三方面问题:

一、传达自治区和南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自治区于2006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南宁召开2007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高校工会书记、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就2006年全区教育工作做了总结性报告,并对2007年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会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宋晓天主持,自治区教育厅有关处室领导、全区14个地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教育局长、110个县(市、区)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长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吴恒副主席对全区2007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认识到发展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做到教育公平;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学习,正确领会中央和自治区文件精神,明确目标责任,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我区教育新局面。

会上,余益中厅长对我区2006年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他指出,2006年全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提前完成“两基”攻坚工作任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迈出新步伐,全面启动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工作;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是基础教育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五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区全面推进;六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七是“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顺利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强化安全管理,促进了教育协调发展。

余益中厅长强调2007年的教育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通过国家对我区的“两基”评估验收为首要目标,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二是以实施“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为重点,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以安全稳定工作为核心,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自治区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后不久,南宁市又于2006年12月27日在南宁市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南宁市教育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有:副市长藏国平、市教育局长夏建军、市政府副秘书长封宁、市直相关单位领导、各县县长、分管副县长、各县教育局长、财政局副局长、督导室主任。

在会上,市教育局夏建军局长总结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部署2007年的教育工作。在总结2006年的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时,他主要讲了几点:一是各县区认真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和“普实”工作,“两基”和“普实”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加大高中的招生力度,并办好示范性高中,高中教育快速发展;三是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四是扎实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教育素质不断提高,高考取得好成绩;五是扶植民办教育,基本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七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做好安全工作,杜绝了各种不良事故的发生;八是规范学校收费工作,学校乱收费现象已经基本杜绝。

关于2007年的教育工作,夏局长提出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教育全局;二是认真抓素质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做好迎接国家“两基”验收的准备工作。他还着重强调“两基”一票否决的五大问题:一是拖欠教师工资;二是教育普及程度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三是学校存在D级危房;四是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五是有弄虚作假。并要求各县要高度重视,全力解决好以上五大问题。

会上,藏国平副市长作了三点指示: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号召各单位、部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搞好2007年的教育工作。三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做好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工作。

以上是自治区、南宁市2007年教育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二、2006年我县教育工作回顾

(一)以“普九”工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奋力攻坚,“普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06年

我县继续加大力度,装修完善04、05年“两基”攻坚土建项目。同时,我们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维修校舍、绿化美化校园活动。通过扩建校舍、整治校园环境,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焕然一新。目前,全县中小学校“五室一场”、“八室一场”齐全,全县实现村级以上学校教室楼房化、教学点无泥屋的目标,教室、宿舍亮丽一新。

在抓校舍、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克服重重困难,挖掘潜力,添置教学装备。2006年,筹措近300万元资金,添置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设备。目前,全县各学校的图书仪器装备已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手抓教师数量补充,一手抓教师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全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我们一是抓学历提高;二是抓业务培训;三是整顿教师工作作风、整顿教师劳动纪律,清除教师队伍中不良行为。通过培训、教育、整顿,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5以上。

3、学校管理得到加强。

县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和检查,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学校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管理,对学校招生、收费、学生升留级、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奖惩等都按制度严格执行。二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进入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随意停课放假、占用师生上课时间、从事其他非教育教学活动的现象得到了清除;三是学校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师生的安全有了保障;四是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后勤工作的管理,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热爱学校,以校为家,安心学习;五是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人文景观布局得体,氛围浓郁,学生在优美的人文环境中得到了熏陶。

4、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和防止学生辍学的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坚持实施每学年开学初“下发三个通知”、“启动三套人马”、“狠抓三个环节”的防辍控辍制度。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旨在保障贫因学生入学的“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实施各种扶助贫困生项目,把“两免一补”作为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来实施,有效地保障了贫困生入学。

由于保障机制健全,我县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2006学,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71、98.04,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6、1.79以内。

5、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普实”各项工作的落实。

2006年,我们以“普实”工作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普实”攻坚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普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人员配备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其中初中配有实验管理人员90人,小学配有实验管理员184人;二是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中小学的实验室、仪器室用房及仪器柜、实验室桌凳等均符合规定要求,理科仪器、电教设备、体育设备、音乐、美术、劳技、卫生器材、图书配备等均按要求的类别标准配备,全县中小学有计算机1100台,多媒体教室17间,大部分中学及部分中心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县中小学添置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一496套,模式二143套,模式三13套,各中小学的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三是各中小学仪器管理不断规范,实验教学开足率大大提高,真正发挥了教学装备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的“普实”工作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评估验收,这是“普九”通过验收之后,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又一丰硕的成果。

(二)大力发展高中和学前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学前幼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发展高中教育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几项工作:一是扩建校舍,添置设施,扩大高中招生容量,高中在校生增加到6896人,基本满足了我县广大初中毕业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愿望,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已接受50。二是加强高中教学研究,加大备考力度,努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和应考水平。近几年来,我县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全县高考上重点线100多人,上本科线1072人,上本科线比去年多92人,高考成绩居同级县先进行列。

在发展学前幼儿教育方面,我们除建好县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各乡镇学校闲置资源,办好公办学前幼儿教育外,还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目前全县有幼儿园44所(其中公立6所、私立38所),全县学前幼儿在园在班达8184人,学前幼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加强职技校建设,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为扭转职业教育下滑的势头,我们继续加强对职技校管理:一是整顿和充实职技校师资队伍,加强职技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职技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加强职技校硬件建设,把职技校真正办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三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探索职校办学的新路子。县职技校先后与广东的多个厂家、企业联合举办各种培训班,与南宁六职校联合举办了家政服务培训班,并由这些合办对象安排或推荐就业,增强了职技校的吸引力,为我县实现劳动力转移,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

(四)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我们时刻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和措施,消除了校舍、设施安全、校外活动安全隐患,全县学校安全稳定,年内没有发生混乱、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和责任事故,全县学校秩序井然,安全教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三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二、2007年我县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

2007年是我县国家级“两基”达标验收年。今年全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1、继续抓好“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确保普及程度稳中有升,确保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师资配备、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等达到“普九”的标准要求。

2、抓好扫盲巩固提高工作。主要任务是完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按规定配备专兼职教师,落实扫盲和农民教育经费,开展科技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各种软件材料等。

3、挖掘潜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幼儿教育。至年底,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0以上,在校高中阶段学生力争达到1万人。每个乡镇有一个中心幼儿园,学前幼儿教育入学(园)率达到60左右,在园(班)儿童达9000人左右。

4、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年内,职技校设置专业四个以上,在校生达到1000人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精心谋划,加强领导,克服困难,奋力攻坚。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我县的“普九”工作于2005年10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后,很多同志认为我县“普九”工作大功告成,可以歇一歇、松一松、放一放了,特别是“普实”刚结束,有的同志认为先缓一缓,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两基”工作不仅不能放、不能松,而且还必须比以前抓得更紧,做得更实,因为国家级的验收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在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迎接国家验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我县的“普九”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验收,2006年,我县“普实”通过了自治区验收,在座各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普九”是低标准的达标,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初中生辍学率有反弹趋势,办学条件标准较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业务能力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普九”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相对薄弱的乡镇和学校。学校内部管理还存在着相对薄弱的环节。此外,实施义务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本实现“普九”只是阶段性的达标,并不意味着“普九”工作的终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我们想方设法把我县义务教育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另外,我县扫盲工作于1998年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后,一些乡镇扫盲机构撤了,工作停止了,扫盲工作的很多指标已经下滑,不少软件材料已经丢失,硬件设备已经陈旧。现在扫盲工作要迎接国家验收,一切必须从头开始,是一项任务艰巨繁重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认清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2、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的领导。

自治区“普九”验收过后,受“普实”工作的冲击,部分乡镇对于“普九”工作的领导力度有所减弱,一些县直部门对涉及“普九”工作的事项能缓则缓,能拖则拖,一些乡镇的“普九”攻坚办出现了人员散、工作停的局面,这些对于我县今年的“两基”国家验收是非常不利的。县直各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严格按照马山县2004-2007“两基”攻坚实施方案的规定,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职责,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抓紧抓好,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3、对照标准,及时查找本乡镇、本学校在“普九”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县“普九”虽然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不够完善。表现在一些学校场室不足,配套设施不全,图书、仪器、音美体器材达不到标准要求,学生运动场地不足等等。

(2)学校常规管理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如一些学校有制度而没有落实,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包括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

(3)在校学生的辍学情况仍不容忽视。虽然全县学生辍学率总体控制在达标范围内,但个别学校偏高,另外,很多学生是在多次思想工作后才回到学校的,如果没有突出到位的工作,辍学率就很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因此,防辍控辍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有任何麻痹情绪。

以上是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各乡镇、学校逐条对照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找到漏洞,使整改工作有的放矢。

4、精心策划,争分夺秒,扎扎实实抓好下阶段工作。

(1)各乡镇要立即召开动员会,动员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开会动员和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目前我县“两基”还存在什么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学校和广大干部群众在“两基”整改和巩固提高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明确什么是“两基”,开展“两基”工作有什么意义和要求等等,使各部门、各学校和广大干部群众象过去支持“普九”攻坚工作那样支持“两基”迎检准备工作。各乡镇的“两基”工作动员会议要在本月召开。

(2)各乡镇要在对本乡镇“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制订“两基”整改提高方案,整改提高方案要具体列出本乡镇目前在“两基”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整改,要列出整改的责任人、整改期限等。整改方案要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并于2月份上交县“两基”办。

(3)各乡镇要及时与各村民委、各部门、学校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各乡镇会后要及时将本乡镇的任务再分解到各村、各部门和各学校,使“两基”等各项相关工作件件有人抓,件件有人负责。

(4)加强督查、指导、监督。“两基”是艰苦繁杂的工作。经过两年的“普九”攻坚,不少同志已经疲惫不堪了,有的同志已经厌倦了,但我们不能出现马虎、应付了事的现象。希望大家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一鼓作气,拿下“两基”工作的最后胜利。县人民政府每个季度将组织一次督查,在督查中若发现工作不积极主动,导致工作量不按时完成的,将对有关人员进行严厉批评。各乡镇党委、政府,各乡镇中心学校也要把“两基”督查监控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落实,每个季度要到位指导督查3-4次,及时解决在“两基”迎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这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二)加强职技校建设,确保职业教育取得新的突破。

职业教育对培养农村新型劳动者、对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

1、加强师资培训和县职技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选送和鼓励教师到有关高校、企业培养、培训,顶岗实习,加强校本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特别是以加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内外结合,调整充实专业教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2、整合县职校与县农机校资源,扩大职技校规模,完善县职技校基础设施,加大实验设备投入,规范教学区、实验实习基地、运动区及生活区的建设,添置电子商务及机电等实验设备。

3、改革招生方式,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实施初三毕业生春季分流,县职技校提前招生的办法。县教育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学校招生指标按初中毕业生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作为指令性计划,确保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

4、切实加强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工作。积极争取扶持,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对我县不想升学的初三及高三年级毕业生进行分流,实行全员培训,搞好推荐就业工作。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订单教育的新形势,开发不同课程模块,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和岗位需求。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面向“三农”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务工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6、继续抓好联合办学,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进一步扩大县职技校的办学模式,提升县职技校的办学能力。

(三)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幼儿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和学前幼儿教育的规模。

1、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

近几年来,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强管理,把我县高中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继续加强马山中学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及周鹿中学等几所县普通高中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招生的能力。周鹿中学作为县重点普通中学,除投入要逐年递增外,还要多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这方面考虑,加快初中剥离出去的步伐,力争到2010年初中全部剥离出去,腾出更多的位子招收高中新生。县金伦中学校园用地不足,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扩大校园面积,同时再扩建校舍,使该校成为在校高中生1000人左右的普通高完中,给县城的初中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读高中的机会。古零中学等也要继续加大投入,挖掘潜力扩招。

2、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

目前,我县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只有6所,而且这些幼儿园规模不大,幼儿在园人数最多的也只有一百多个。因此,目前还没有中心幼儿园的乡(镇)要及时创建幼儿园,要求在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每乡镇有1所中心幼儿园,每村都开设学前班或开办1所幼儿园,提高我县幼儿入园率和在园在班率,让幼儿教育真正成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

同志们,今年是我县国家级“两基”达标验收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的职责重大,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艰苦奋斗,为实现“两基”目标和提高我县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幼儿教育水平而努力奋斗。

篇7: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全县“五五”普法即将进入检查验收阶段,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五五”普法迎检工作动员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五五”普法迎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五五”普法迎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法治与德治、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比如:乡(镇)与县直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部门工作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够;“五五”普法资料普遍缺乏,档案不齐全等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五五”普法迎检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整改。

下面,我就做好全县“五五”普法迎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工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简而言之就是实行法治,即国家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获得全社会的普遍遵循,其中立法是前提,守法是关键,而守法的基础则是人人学法、知法、懂法,这正是普法工作的重要使命。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不断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在普法基础上开展的依法治理,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法治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政府和部门依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晴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很多,各类矛盾凸显。要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必须大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推动法治实践,充分发挥法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认真、细致地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自查和迎检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二、明确任务,掌握重点,全面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5—6月,将迎接州检查组的检查验收;6—7月,迎接省检查组的检查验收;7—8月,迎接国家的检查验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州要求,明确任务,抓住重点,一丝不苟地做好验(来源:好范文 http:///)收和迎检工作,务必于4月15日前对“五五”普法《规划》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总结。

一要明确检查什么。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研究贵州省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切实搞好自查。县普法办要根据检查验收标准搞好全县“五五”普法的自查,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搞好本乡(镇)、本部门的自查,做好迎接国家和省、州的检查验收工作。

二要知道怎么检查。这次检查验收的主要方式是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按照《检查验收表》进行打分。根据上级的检查验收方式,一方面,要由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面的迎检工作,另一方面,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迎检准备。

三要准备好资料。各级各部门要查缺补漏,缺啥补啥,做到资料齐全,档案规范。有关检查验收资料要一式两套装订成册,自存一套,交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套。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迎检工作顺利通过

篇8:县扶贫迎检工作简报

今年以来,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村组农户家中, 手拉手地询问, 心贴心地交流, 把脉问诊扶贫开发良策,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惠民生。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 张家川县着力创新扶贫机制, 通过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管齐下的扶贫格局, 引导针对全县115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积极探索整合“五支队伍”聚集帮扶力量, 破解“三大难题”融合帮扶内容, 健全“六大机制”保障融合推进, 把三大富民产业发展、双联行动、劳务输转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抓手。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72.8元, 比2011年增长1419.8元, 增长49.76%。3年累计全县减贫7.27万人, 贫困人口下降到8.06万人, 贫困面下降到22.86%。

“现在, 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看到我们张家川人开的牛肉面馆、听到张家川人开牛肉面馆的故事。我前年参加了镇里举办的牛肉拉面培训, 去年帮亲戚干了一年, 今年自己也在武汉开了一家牛肉拉面馆, 一天能买将近一千元, 生意还不错。”龙山镇四方村90后小伙李启军说。

张家川县龙山镇四方村党支部书记马忠海说:“我们全村三百多户人, 在全国各地开牛肉拉面馆的就有一百多户, 其中有近一半人是参加了县里或者镇里举办的培训班走出去的。”

张家川县从2009年起就意识到清真餐饮业能使群众发家致富, 也就是从那时起对有意从事清真餐饮业的群众进行免费技能培训, 特别是今年以来, 围绕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张家川县积极调整思路, 改进措施, 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以往乡镇、村组办培训班的基础上, 整合人社、扶贫专项资金, 在县职业中学建立“张家川伊香拉面师”培训基地, 对广大清真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基地式培训。

“张家川要发展, 满世界开饭馆”“伊香拉面师, 保你三十天成为技师, 一年成为大老板”……。一块块格外醒目的大型广告牌在张家川县境内随处可见。县劳务办主任马德告诉记者,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加大对老百姓从事清真餐饮服务业进行宣传引导的力度, 一方面加大清真餐饮集中培训力度, 现在张家川的清真餐饮一年能挣八个亿, 县政府把清真餐饮定位为发展经济的头号富民产业。

“我们盼政府能够在养殖技术和防疫方面能多给予指导, 销售渠道方面给予拓宽帮助。”恭门镇杨坡村村民杨建仁告诉记者, “我们家原来养四头牛, 在村上扶贫互助协会的帮助下, 去年又多养了三头, 年初镇上的干部和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帮我家也制定了扶贫发展计划和方案, 现在养牛已经达到十头了, 日子‘乐悠悠’的, 扶贫互助协会把我和乡亲们送上了致富路!”

“两人一头牛, 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 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 日子乐悠悠”。近10年来, 畜牧业作为张家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扶贫开发给予了大力扶持, 先后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50万元, 在贫困村建畜牧养殖基地44个, 引进良种牛近1.5万头, 修建养牛暖棚近5400余座, 项目户年人均牧业收入1400元以上, 畜牧业已经成为张家川县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预计2015年年底, 张家川县将通过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增加困难群众的牧业收入, 力争年内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81.88万头 (匹、只) , 畜牧业产值达到2.68亿元, 人均牧业收入1050元。

上一篇:给恐龙先生的一封信下一篇:新作文与结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