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新政策

2024-05-06

农业补贴新政策(共8篇)

篇1:农业补贴新政策

20实施“三补贴”

从“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到将“三补贴”(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再到对渔业油价补贴进行调整。中国中央层面上的农业补贴政策,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据悉,目前中国中央层面上的农业补贴项目有50多种,在接下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中,对绝大部分的农业补贴政策都将做出大力度的改革、调整。像业内关注的“目标价格”补贴将会由大豆、棉花,扩展至三大主粮,而“三补贴”整合试点将在年向全国范围内实施。

三项补贴政策合一之后,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另外,80%加上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可以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并不是像现在,只要在农村承包了耕地,就能享受各种种地、种粮补贴。

“国二”补贴停止

从今年10月1日起,非道路发动机将由“国二”向“国三”升级,也就是说,农用柴油机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三”标准了。

根据规定:非道路发动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不得生产和销售“国二”发动机;2016年4月1日起,主机厂不得生产和销售装配“国二”标准的发动机。

据统计,我国自走式农业机械每年新增200万台左右,在每年超过1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20%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这些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初步估算每年约排放氮氧化物200万吨以上。

实施“国三”排放标准,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等污染环境的气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缓解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而且可以倒逼农机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努力实现全面的技术进步,最终达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6年国家农业补贴政策最新消息都有哪些变化?

农业是政策性行业,每年国家发放的惠农补贴数以万亿计,几乎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以为例,惠农补贴总计高达1.6万亿,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企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力支持,调整了许多项补贴发放政策,这使得2016年的惠农补贴红利更加值得期待。

那么,2016年农业补贴将有哪些变化?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将会有哪些利好呢?

变化一:农业大户也能申报项目,不再要求是独立法人

根据新政策规定,经有关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可以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不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惠农补贴申请的门槛进一步放宽了。即使你没在工商部门注册,只要是在相关部门登记就可以申报。这尤其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有利的信息。

变化二:申请主体不必“两年连续盈利”

对于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来说,只要是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都能够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但以往许多人都反映,准备材料等一系列工作,还是很繁杂的。而政策规定,从2016年开始,申报材料中取消“70%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规定。也就是说,申报材料更简单了,农业经营主体可腾出更多的精力把项目做精、做扎实。

变化三:对于财政资金的投入,农民也能持股

这次的政策明确: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通常来看,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是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现在农民和企业是一体的,但是持股和不持股的角色就有很大不同了。如果农民能够在投入资金中持股,就意味着能够享受分红。而这有利于发挥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相应这方面的补贴也易拿到。

变化四:鼓励各省实行资金“先建后补”

新政策提出,各省可以实行“先建后补”,项目立项批复后先实施、后报账,待项目全部完工、经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报账。农业经济组织不用等钱再建设,申请成功后即可开始项目建设,只要留好各种票据,到项目结算时都给补上。不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不能报。农业产业化项目,一般是由各市县的农业(农经)部门或省级相关单位具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各省(市、区)农业厅做好监督检查。

[2016农业补贴新政策]

篇2:农业补贴新政策

一、补贴政策大全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

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

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

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

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

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质量安全县创建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养殖户)购买优质野味养殖或者种公羊和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

22.畜牧标准化养殖政策

生猪类(含野生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补贴190亿元。

25.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

27.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28.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养殖业发达和养殖污染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

29.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3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安排11亿农民培训经费,在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

3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3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3.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34.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15个,中西部补贴40%,对东部补贴35%。

35.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

36.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37.发展规模经营政策

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3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

39.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6亿元,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农业补贴项目与金融大全

项目

1.农业部种养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

(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5)蔬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

(9)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

(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

(13)沼气工程项目申报;

(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

(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

(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2.加工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

(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

(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

(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6)生物工程类项目申报;

(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

(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

(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3.流通设施

(1)保鲜类项目申报;

(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4.基础建设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

(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

(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

(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

(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

(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

(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

5.发改委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6.财务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7.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

(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

8.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

(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

(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

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

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

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8.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9.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

10.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

篇3:农业发展阶段与农业补贴政策

1 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农业问题

不同的发展阶段通常面对着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反映在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部阶段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是农业的份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下降, 这种份额的下降既包括农业产出占社会总产出比例的不断降低, 也包括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就业比例的下降。

低收入国家最主要的农业问题是粮食问题。农业生产赶不上人口和收入增长而增加的粮食需求, 粮食价格上升, 促使工资上涨, 制约了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手段, 就是如19世纪的英国那样从国外出口廉价农产品。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贫困问题, 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就我国而言, 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粮食供给, 目前面临的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

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 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生产力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为我们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机遇。但是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 资源利用效率低, 从资源投入与产出来看, 我国GDP约占全世界GDP的4%左右, 但消耗了50亿t左右的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耗量分别达全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改革初期, 我国的经济规模较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助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增长是和结构转变相联系的, 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人口与就业结构的转变及城市化等内容, 它意味着在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动的驱使下, 劳动、资本等要素不断向高生产率、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和区域流动。

2 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 “认为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 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 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多避免了机器使工厂工人遭到的那种身体上的伤害, 那么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造成工人‘过剩’方面却发生了更为强烈的作用, 而且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 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 创造了物质前提”。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此, 我们建立起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要经济活动都纳入国家计划。在新中国建立初期, 经济规模比较小, 经济结构简单, 这种经济体制发挥过积极作用:它较好地集中了国力,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这种体制把农民限制在农村进而又限制在农业里, 结果是农民的收入只能来自于农业。为了保持高积累率以此推动工业高速增长, 政府凭借行政力量割裂和削弱了收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重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于农业, 工业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来实现。因此, 农村地区的收入被人为地压低, 农民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农村信用合作社只存不贷, 象抽水机一样把资金抽离农村流入城市, 对农村的投入严重缺乏, 造成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足。面对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政府又借助行政力量调动资源向农业投入, 使农业保持了比农民收入要高一点的发展速度。尽管如此, 农业发展仍远远落后于工业, 由此造成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缺口越来越大。面对日益扩大的供求缺口, 用限制消费和花费巨额外汇的办法求取平衡, 直接影响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见, 当时我们所选择和建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隔离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工业的联系, 进而又割裂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其初衷是为了加快工业的发展, 然而十几年后这种制度和政策选择似乎又走向了它的反面, 成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在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农业的进步,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满足工业扩张的需求。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劳动力的分工、生产的专业化、新技术的采用以及规模经济。这个过程的重要后果就是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和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劳动力城乡流动。与发达国家相反, 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仅是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后果。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 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降低农民隐性失业人口, 但同时也使得农民对投资不足, 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 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不明显。要发展农业, 需要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业, 通过免税加补贴的财政税收政策使资金回流到农村, 对农业的技术进步、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

农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也不同, 需要对农业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 如果继续实行农业剥夺政策, 农民收入很难提高, 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同时,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政府应该采取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其他政策性补贴等农业保护政策。“但是, 由于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原因, 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处于扩大状况的阶段, 这种保护政策不可能达到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因为, 虽然经济能够快速增长, 但整个国民经济中产业部门的比重依然不是很大, 用来自于现代产业部门的税金收入补助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 并使他们的生活水准基本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 这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对依靠廉价劳动、从事劳动集约型加工业的中小企业来说, 提高农产品价格, 意味着发给工人的工资也必须提高, 而工资费用的增加有可能动摇其经营基础。因此, 在经济结构二元化还在发展的阶段, ‘如何廉价提供农产品’的政策课题依然存在, 因此, 农民收入支持政策将只能处于萌芽状态。”

新技术的使用, 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提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 “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最有力的手段。”“协作、分工、机器的使用, 可以增加一个工作日的产品, 同时可以在相互联系的生产行为中缩短劳动期间。”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意见提出, 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 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 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 切实加强售后服务。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 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

这就需要通过财政资金再分配的补贴手段,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用科技武装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弥补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困难的市场缺陷,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 实现农村消费需求的市场化。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保障,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投入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从2004年7000万元, 逐年持续增大到2010年155亿元。专项补贴措施, 有利于形成长效支持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制度, 构建我国强农惠农支持保护体系。

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下, 农业机械化水平即将突破50%, 这标志着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方式将逐步取得主导和支配地位。“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将加速完成,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式发生了变化, 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有利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 《农业经济论》, 第18页,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马晓河, 《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篇4: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问题探讨

颍东区是一个农业区,可耕面积6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品种,也是农业保险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农业保险实践,深感农业保险对于防范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从颍东区的情况看,全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逐步扩大;承保标的与覆盖范围逐年递增;保障程度逐年提高。这是广大农民的福音。但农业保险补贴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纵观颍东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当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保险补贴立法不完善,处于法律缺位状态。目前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组织形式、政策支持方式、国家在农业保险补贴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许多问题,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调整。二是补贴范围狭窄,补贴规模过小。目前中央财政补贴标的只有14种,补贴品种数量少。各地种植业、养殖业存在着诸多差异,政府提供的补贴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实际需求。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压力沉重,限制了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影响了基层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和农业保险的覆盖程度。四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对农业保险意识淡薄。五是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加强完善相关立法,使农业保险补贴法制化。二是因地制宜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补贴规模。三是削减农业保险补贴的政府层级。四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五是筹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农业补贴新政策

贴政策 项目 资金额度),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有很多农民朋友比较关心2016国家给咱农村的补贴政策到底是啥?由于各项政策的发布时间不同、实施时间不同,农民朋友在用到时又不知道去哪里找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农业政策大全,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且收藏起来,尤其是补贴类,这可都是钱啊!

据说今年国家的补贴金额高达2100万,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补贴政策大全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和倾斜。

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

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2016年生产的早(三等,下同)、中晚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

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

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

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

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质量安全县创建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养殖户)购买优质野味养殖或者种公羊和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

22.畜牧标准化养殖政策

生猪类(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23.防疫补贴政策

疫病强制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补贴190亿元。

25.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继续实施渔业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

27.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28.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发达和养殖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

29.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治理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3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安排11亿农民培训经费,在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

3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3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3.发展政策

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34.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15个,中西部补贴40%,对东部补贴35%。

35.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担保、农业保险。

36.扶持生态农庄、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担保、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37.发展规模经营政策

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3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

39.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6亿元,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农业补贴项目与金融大全

项目

1.农业部种养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

(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5)(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

(9)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

(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

(13)项目申报;

(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

(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

(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2.加工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

(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

(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

(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6)类项目申报;

(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

(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

(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3.流通设施

(1)保鲜类项目申报;

(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4.基础建设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

(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

(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

(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

(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

(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

(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

5.发改委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6.财务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7.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

(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8.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

(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

(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

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

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

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8.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9.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

10.大中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

11.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篇6:广西农业补贴政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为确保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开、规范、高效、廉洁实施,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该局研究制定了《广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据了解,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中央资金重点补贴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着力提升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中央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38个小类92个品目。根据广西实际情况,选择水稻、甘蔗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重点机具设备列入自治区资金补贴机具自选品目范围,享受自治区资金补贴。

据悉,本次补贴的对象是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规模种养大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而补贴对象个人在实施年度内享受中央补贴资金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单台机具中央资金补贴额超过10万元的除外)。单台机具中央资金补贴额超过10万元的,享受补贴的机具数量为1台(套),拖拉机可另外配套补贴多台作业机具。

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将在全区范围内对轮式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甘蔗种植机、甘蔗收获机试行中央补贴资金敞开补贴。鼓励开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创新农机信贷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购机、用机。

二、广西农机购置去年补贴5.45亿受益农户20.32万户

,广西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45亿元,补贴机具24.94万台套,受益农户20.32万户,拉动农机户经营作业服务收入增长约40亿元。

广西全面推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结算对象由经销商转为购机者,让购机者直观地感受到农机补贴的实惠,得到了广大农户的高度认可。补贴资金向水稻、甘蔗主产区特别是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县(区)和甘蔗“双高”基地项目县(区)倾斜,重点补贴水稻、甘蔗机械;加大向规模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补贴扶持力度。去年广西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4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2016年支农惠农政策有哪些新的变化?农民朋友在申报时需要注意什么?

变化一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从试点到全面铺开

5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起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等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去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选择在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个省中的部分县市开展“三补贴”改革试点,从今年起,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三项补贴政策合一之后,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另外80%加上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可以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并不是像现在,只要在农村承包了耕地,就能享受各种种地、种粮补贴。

此外,“目标价格”补贴将会由大豆、棉花,扩展至三大主粮。需要注意的是,农业补贴改革整体将向种粮大户倾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向规模经营倾斜。

与此同时,草原牧民也将领到更多补贴,今年推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适当提高了补助奖励标准。

变化二 农机补贴“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正式发布的201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的补贴政策将围绕“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方向进行调整完善。

所谓缩范围,是为了突出补贴重点,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将一些低端的、过剩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剔除出补贴范围,这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风险。

降定额是对那些市场已饱和、市场价格已下降或者不是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品,可以适当降低补贴标准,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二是可以减少补贴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三是有利于提高补贴机具的使用效率;四是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风险。

促敞开,则是指尽量做到在补贴范围内的产品能够敞开补贴。对于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先敞开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机具,这样不仅能体现政策的公平性、普惠性,还可以减少操作程序,减少寻租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非道路发动机将由“国二”向“国三”升级,也就是说,农用柴油机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三”标准了。根据规定:非道路发动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不得生产和销售“国二”发动机;2016年4月1日起,主机厂不得生产和销售装配“国二”标准的发动机。

变化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补贴申请不再要求独立法人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发布的《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补贴申请也有新的变化。

农业大户也能申请项目,不再要求是独立法人。新政策规定,经有关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可以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不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

申请主体不必“两年连续盈利”。对于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来说,只要是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都能够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而新政策规定,申报材料中取消“70%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规定。也就是说,申报材料更简单了。

对于财政资金的投入,农民也能持股。新政策明确: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通常来看,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是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现在农民和企业是一体的,但是持股和不持股的角色就有很大不同了。如果农民能够在投入资金中持股,就意味着能够享受分红。如果企业经营得好,农民既有工资、又能分红,收益肯定比光给企业打工强多了。

篇7:2016农业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

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一、种养类农业补贴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5)蔬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9)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13)沼气工程项目申报;(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二、加工类补贴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6)生物工程类项目申报;(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三、流通设施类补贴

(1)保鲜类项目申报;(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四、基本建设类补贴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发改委

(1)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与现代农业高技术工程项目申报;(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申报;(3)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项目申报

财政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

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国家农业补贴项目补贴多少钱?

财政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农业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3.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发改委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00万-2亿)2.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4.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5.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6.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0-100万)7.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80-170万)8.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其他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2500万)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

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

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一般300万以下)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

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500万)2016农业补贴有哪些变化?

1、土地改革进一步“促家庭式流转”

一方面,土地流转试点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金融领域的宽松政策,大量资本盲目的进军农业,规模化的土地流转并没有带来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另一方面,2015年我国面临通缩压力,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土改力度,2015年土地改革将会倾向“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2016年农地流转、财产权抵押、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2、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向“示范园”倾斜

2014年专项资金较2013年加大了示范专项的力度。之前的专项资金更重视规模化、区域化,国内五花八门的农业项目放任式发展,出现了“撂荒地”“撂荒项目”的怪现象,鉴于此,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更倾向于“示范化”。

3、专项资金倾斜于“产业链”的打造

2014年我国首次把加工类合作社示范社单项列出,计划2014~2016年发展1000家国家级加工合作社示范社。补贴资金从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养殖向产品储存、加工、流通等加大比重。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

4、环境评价占据专项的“一票否决”地位

篇8: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东西差距逐渐

改革初期, 为了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我国先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比如运用先进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 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 保证农产品时产时销, 转变农产品特色, 提高农产品价格, 进行多分产业格局, 改变农民收入结构等, 这样的一些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就东西部农村来看, 差距却还在继续拉大。由于农民收入增产缓慢, 由此带来的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 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 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全国粮食总量显著上升, 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三个下降”:一是粮食总产量下降;二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三是粮食人均产量下降。此外粮食生产费用不断提高, 所有这些因素都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危机。

1.3 中国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农业是对生态环境依赖和资源禀赋较强的产业, 也是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所采取的粗放的经营模式, 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 已严重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遭受无止境的挖掘,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 开荒种粮, 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类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 退林变耕在我国依然存在。通过开垦土地来提高粮食的生产量, 使大量的土地遭受破坏, 大量毁林造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并且进一步加剧了江河湖道淤积, 江河蓄水调洪能力减弱, 由此带来了不断地水涝洪灾。 (2) 土地和水资源日益不足且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的31%, 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农田灌溉供水不足, 而且80%的工业废水不能得到有效治理, 直接排入江河, 导致江河湖泊受污染严重, 也因此使灌溉的农田受到严重破坏。

1.4 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作为我国公共性投资主体的政府, 在农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主要是用于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决定了农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虽然, 在投资力度上面, 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但是距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方面, 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国家对于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更是严重匮乏。

1.5 乡镇企业可能走向二次失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乡镇企业便已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门, 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尽管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相关的其他产权制度尚不明晰, 政企不分, 归属不明, 乡镇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仍然被看作是政府的附属产物。现存的诸多限制, 乡镇企业只能固步自封, 在固有的、传统的发展道路上前行, 无自主创新、无主权自由, 这一体态严重滞缓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脚步, 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长此以往, 乡镇企业将会走向衰竭倒闭。

2 中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仍然相对不足

近年来, “三农”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农业问题, 告诉我们, 农业不发展, 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 国家和政府, 在政策上加强了引导和支持, 在保护措施上采取了强投入、强管理、强规范的有力举措, 使我国农业发展焕然一新。但是,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 我国的扶持力度仍然显得极为单薄和不足。

2.2 农业补贴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措施配置不合理;其次是间接支持多, 直接补贴少;第三, 农业支出结构无法适应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农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加强农业补贴主要是用于提升农产品产量。当前的农业支出结构, 无法从根本上适应新时期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无法满足农民收入增加的需要。

2.3 中国农业补贴的法律不健全

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固发展, 近年来, 有关农业的立法也是逐年增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生产的各种保障条例, 其余10余部法律也基本围绕农林牧渔的各个领域作出了相应的条文规定, 在诸多的法律条例当中, 对于农业补贴这方面的政策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政策不明、法令不明。农业补贴的字眼虽然在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有所体现, 并未作为一项独立的政策制度写进相关的农业法律条例中, 因此不能从体制上保障农业补贴的实施与落实。

2.4 农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伴随着我国产品经济条件而产生的, 在管理体制下的各个农业生产环节是相互独立的, 生产归属农业生产部门, 流通销售属于商业管理部门, 贸易交换是属于外贸部门, 这样的体制机制下, 生产、交换、消费相互独立, 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的宏观调控, 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降低, 市场竞争力减弱。

2.5 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政策

目前, 我国仍然缺乏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六项政策。如收入稳定计划、生产者收入保险、资源闲置补贴、农产品价格调整政策、农业投资补贴等, 因而,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补贴手段, 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根源于我国长期处于各项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资金不足, 财力急缺的国情,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农业补贴制度建设上面的不完善。

3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农业补贴支持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时间短, 经验和财力不足, 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方式选择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要实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基本的原则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绿箱支撑力度

所谓的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 如农业科研、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测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灾害救济补贴, 农业生产退休或专业补贴, 农业资源储备补贴, 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 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等等。具体措施有:一是有选择地引入“绿箱”中的收入补贴政策。一方面减免受冲击严重的农产品主产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灾地区有关农产品的税收, 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解决。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二是直接向低收入农业生产者发放收入补贴。通过对各项补贴的集中使用,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的农业补贴量有限, 因此在掌握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发挥出农业补贴的效用, 特别是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应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机制, 实行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 整合现有的产业结构规模, 强化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

3.3 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扶持, 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就业问题。同时, 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 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转变生产观念, 实现技术更新,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农民生活。

4 结语

农业补贴是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 不仅能够保持农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更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竞争力, 提升社会总体经济效益的有力途径。因此, 通过国家和政府的不断重视, 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持续完善, 我们有理由相信, 新时期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琴.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及改革建议[J].当代经济, 2011.

[2]赵启轩.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3]左腾云, 邵辉.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J].市场论坛, 2009.

[4]高一鹏.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制度重构[J].中国财政, 2005.

上一篇:安徽粮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下一篇:第三册《我真希望》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