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2024-04-26

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精选8篇)

篇1: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塔吊买卖合同

卖方:(以下简称卖方)买方:(以下简称买方)

1、卖方同意将个人资产烟台海霸塔吊一台(现已在买方东湖花园工地)以元整(¥元)价格转让给买方。

2、买方于年月日于卖方签订此合同这时交付卖方元整,剩余元于年月日卖方将塔吊合格证、准运证等相关齐全手续交付买方时一次性付清。

3、附加条款规定视为本合同不可分割部分,效力等同当事人,名前所列条款。

卖方(签字):买方(签字):

年月日

篇2: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出售方:(简称甲方)购买方:(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同签订地:

二、塔吊说明:

本塔吊由山东省文登市建筑机械厂生产,型号为QTZ400,制造许可证编号:TS2410393-2008,出厂编号20060362,塔身高度为28米,标准节数12节及其他零配件。

三、出售价格:

甲乙双方确认出售价格为人民币:113000元(大写:壹拾壹万叁仟元整)

四、产权说明:

甲乙双方签字确认本合同并在甲方收到全部价款后,塔吊产权归乙方所有。

五、甲乙双方责任:

甲方保证塔吊设备在出售前能正常使用,并提供塔吊出厂说明书及相关资料给乙方。塔吊装运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责任由乙方承担。

六、塔吊出售后的责任:

本合同签字生效后,塔吊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安全及质量问题,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合同一式贰份,甲方壹份,乙方壹份。经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

年月

篇3: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一、格式合同概述

格式合同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 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 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 要么不订立合同。格式合同具有以下特性。

1. 格式合同以书面明示为原则。格式合同多是由提供商品或劳务的一方印制成书面的形式以便使用和当事人了解。

2. 格式合同对象的广泛性。

格式合同的相对人为不特定的多数人, 而非特定的交易人。格式合同往往在某类行业或产业中适用的, 具有适用面大, 适用频率高, 适用时间长, 其适用对象为不特定的多数人。

3. 格式合同条款的预先确定性。

格式合同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确定的, 而不是双方当事人在反复协商基础上订立出来的。这意味着, 合同的他方当事人在准备订立此类合同时就会得到一份对方早已制订完毕的格式化的合同样本。

4. 格式合同的内容具有定型、完备、规范化的特点。

一方面, 格式合同条款具有不变性, 另一方面, 格式合同的条款一般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与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完备化、规范化的合同条款, 能较科学地反映所涉行业的客观规律及特殊要求。格式合同的这些特性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买卖合同中的法律纠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目前格式合同存在的缺陷

在肯定格式合同的积极意义的同时, 我们需要看到格式合同的缺陷。格式合同往往由处于经济优势地位的企业采用, 而处于经济弱者一方为获得商品或服务, 往往没有机会寻求对他更有利一些的合同条款。弱者一方只能或多或少地自愿屈从于由强者一方提出的合同条款和那些经常只能被人模糊理解其效果的合同条款。因此, 格式合同在给现代社会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 它的缺陷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格式合同存在以下问题。

1. 格式合同排除了相对人选择与协商的可能性, 在事实上形成了对相对人的强制。

这种强制是当事人自己难以克服的垄断和优势力量, 是优势者凭借实力对社会弱者的强制乃至压迫的现实。合同自由的核心是合同行为要遵从当事人的意思, 其基本要求是:合同的缔结、合同的内容、相对人的选择、合同的方式、合同的履行及补救方式等, 要遵从当事人的意思。相对人虽有缔结与否的权利, 但由于格式合同条款制订者处于垄断地位或者所有从事同一商品或服务营业都采用了相同的条款, 使相对人选择订约对象的权利受到限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 格式合同自由仅仅是格式合同条款使用人单方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2. 格式合同与行政规章的界限不清, 哪些属于合同文件,

哪些属于行政法规, 不仅合同当事人不清楚, 甚至行政部门本身也分辨不清, 加上令出多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 使得格式合同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都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缺乏格式合同应有的规范、完备、严谨的特点。有的行政性公司既以经营者身份制订格式合同, 又以管理者身份将格式合同变成行政规章加以推行。

3. 格式合同存在大量的不公平条款,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特别是很多格式合同规定要约方 (即条款使用人) 的单方免责条款, 将交易中的风险完全推给相对人, 或是只规定了相对人应承担的大量责任, 而忽略了经营者和提供服务者应负的责任。在实践中某些格式合同不公平不合理规避法律, 更有甚者出现了“霸王条款”, 直接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造成利益失衡, 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问题。可以说, 不公平条款是格式合同所存在的最大危险, 它违背了《民法》和《合同法》的公平原则, 使合同关系不公正。

4. 格式合同对公平竞争的妨碍。

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之上, 而有序竞争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 但格式合同往往会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带来损害。对于本来应由企业通过订立一般合同来从事的交易而被某些行政机构通过其制订的格式合同来实现, 格式合同成为行政干预的手段, 因此导致市场分割, 严重妨碍了市场的竞争秩序。而某些企业利用格式合同实行强迫销售、价格歧视、搭售等, 或者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服务, 严重妨碍了公平竞争。

三、格式合同的法律完善措施

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途径完善格式合同制度, 尽量避免和排除格式合同的消极作用, 发挥其积极功能, 使格式合同更好地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从世界各国对格式合同法律控制来看, 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 行政控制。

指充分发挥工商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对于危害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 从重从严处罚。从我国《合同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行政干预的范围只限于“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对格式合同而言, 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也应定位于格式合同的公平性方面, 而不是具体的合同关系。

2. 立法控制。

指通过立法规定格式合同的有效、无效条件, 格式合同的解释原则和规则, 调整格式合同的程序, 格式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我国民事立法中尚未对格式合同的问题加以一般的规定, 为了保护消费者及其经济上处于劣势主体的利益, 维护诚信, 保障公平交易, 必须制定专门规范格式合同的法律法规。

3. 司法控制。

其目的是使失衡的权利和义务重新得到平衡, 从而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的宗旨。赋予特定机构或法院司法机关具有撤消格式合同中部分或全部违反公平与诚信原则条款的权力。特定机构或法院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之规定, 对格式合同条款效力加以确定, 判决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中强制或禁止性条款无效。

4. 社会自律。

指充分重视和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维权作用, 使其真正成为代表消费者利益, 依靠群众, 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与教育, 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和监督, 对公平合理的格式合同予以认可, 对显失公平者不予承认, 从而取消或限制某些不公平条款之使用。社会自律的结果, 将会对格式合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述格式合同的法律控制方式各有利弊, 我们需把各种手段完整地结合起来使其扬长避短。

综上所述, 格式合同是现代社会大量重复生产和交易的产物, 它的推广必将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 大大地节约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 节约交易时间, 使得经济流转简便而迅速, 在防范和化解法律纠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静遐.买卖合同.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2]江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宝海译.梁彗星.民商法论丛 (第2卷) [C].

[4]王利明.民商法研究 (修订本) 第1辑.法律出版社, 2001.

[5]王利明, 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 (修订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关键词:合同法;买卖合同;法律

0序言

从实际立法层面来看,各国在合同法立法和修订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加以借鉴和引发,进而使合同法与公约之间具有较大相似性,但从细节入手,可见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细致有效研究,容易造成对法律的误读。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学者都展开了合同法与公约的对比研究,着重对两者相似性和差异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合同法立法完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公约与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则之比较

合同订立是一个基于公平交易等原则的具体过程,在合同订立的过程当中,当事人采取要约和承诺,对各方认同的交易内容进行法律化的认定。目前各国法律体系当中对于合同订立的规范性要求并不一致,而公约当中则较为适中,着重引入了不同法系关于合同订立规则的突出特点和长处。为了能够有效结合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律和现实环境,我国的合同法在1999年制定时,就考虑到公约的主要内容,也体现出我国的实际情况。这种比较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对公约与合同法展开细化研究。

1.1要约规则之比较

进行要约规则的比较,能更为清晰的分析目前公约与我国合同法在具体规定方面的差别,提升合同法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找到合同法尚存的不完善之处,对于完善立法具有一定推动性。

1.1.1生效

在要约生效时间方面,我国合同法与公约均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处时方生效,到达的定义在公约中第24条中已经予以规定。相应的在我国合同法当中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但除了数据电文外,并没有统一规定到达的标准,进而我们只能够直接理解为送达要约人能够控制的地方。我国合同法对公约进行了一定拓展,通过细化,合同法对公约没有涉及到的数据电文形式进行了专门规定。

1.1.2撤回

要约撤回定义为一项要约还未送达被要约人即还未发生效力时,由发出人收回从而归于消灭。各国法律普遍对要约撤回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公约指出要约如果不能撤销,但是能够撤回,其条件是撤回通知能够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处之前到达。我国合同法则在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其具体内容与公约相似。从要约撤回规定来看,公约与合同法基本相似,并没有明显的规定差异。

1.1.3撤销

要约撤销与撤回存在明显不同之处,撤销是指要约在送达到受要约人处,当要约已经生效后,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要约人要取消要约,进而使要约消灭,受要约人无从做出承诺,总体来看公约与合同法的具体规定较为近似。允许未订立合同之前将要约撤销,进而保护双方权益。

在字面表述上,公约与合同法没有明显区别,但就对缄默或不行为的态度而言,公约是明确将这两种情况排除出承诺范围的,而合同法尚没有这类规定。

2公约与合同法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则之比较

合同履行的规则方面主要会涉及到三方面问题,其一是买方义务规则、其二是买方义务规则、其三是涉及风险的负担。在实际的法律规定上,公约与我国合同法都明确对卖方义务是交货交单,同时也是品质和权利担保进行了确认,而买方义务则是收取货物和及时付款,在风险负担方面适用于风险交付转移原则。

3公约与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与免责的规則之比较

3.1关于违约规定的比较

在公约当中规定,买卖合同订立之后,双方按照合同去履行彼此的义务,如果一方不能及时有效履行义务的话,那么就是违反合同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在公约当中对于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了细化规定,具体的补救方法也存在明显不同之处。

3.1.1关于根本违约规定的比较

公约第25条规定中对根本违约进行了具体化规定,从公约规定当中可见,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必须满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行为造成了另一方的利益受损,且损失程度较大。其二是违约方可以预知,其后果的严重性。可见公约当中对根本违约有明确规定。

在合同法当中并没有明确根本违约的概念,具体法条中合同法第94条当中关于合同的法定解除权规定中,根本违约观念己被引入。合同法第94条规定,法定解除权的发生原因有,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五类情形。从法律规定可见,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中体现了一定根本违约概念内容,但与公约相比较,没有设置判定根本违约的主观标准。

3.1.2关于预期违约规定的比较

公约与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规定的重要内容集中在中止履行权上。公约以对方存在明显不履行大部分义务作为违约要见,而合同法当中则进行了具体列举,但没有突出强调不履行大部分义务这一问题。在中止履行后的通知和允许对方提出担保的义务方面,公约和合同法都具体有所规定。但合同法规定更细,公约的描述规定限定范围更广。

关于预期违约之救济方面,公约规定较为笼统,有一定限制,而合同法规定当中指明当事人除了可依第69条、94条解除合同之外,还可依第108条规定主张对方承担任何适宜于该案情况的违约责任。进而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3.2关于免责规定的比较

从各国法律规定中可见,目前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并非任何导致当事人利益受损的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违法责任,如果是意外事故造成的违约,则违约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公约当中采用了一定障碍这一定义,对免责进行了细化规定。其中公约第79条中对导致免责的障碍的构成要件、第三方行为、免责期间、免责范围和通知义务等作了规定。

4总结

上文所述可见,公约与我国合同法的立法规则之间既有关联,同样也有差别。可以说积极有效发挥公约实际价值,是各国实现有效立法的基础。总体来看我国合同法有效对公约内容进行了借鉴和吸收,但在具体规定方面两者依然存在细节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法律应用需要,要不断优化和创新立法,实现法律的普适性。

篇5: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现该司法解释已经实际施行了超过十年, 笔者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司法实践第一线的执业律师, 也数十次应用该司法解释处理了诉讼与非诉案件。同时,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购房者, 笔者也实际作为购房合同的当事人与开发商签订过《商品房买卖合同》。但在几次处理笔者服务的顾问单位相关的诉讼案件及笔者个人签订购房合同的过程中, 均发现该司法解释的第十八条虽然规定较明确, 但在日常的审判和适用中却可能无法达到立法时保护购房者基本权益的初衷。因此, 笔者特以此文浅析该条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 以期在不久的将来立法机关可以修缮。

一、条文

( 一) 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 “由于出卖人的原因, 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 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 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1.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

2.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尚未建成房屋的, 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 日;

3.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 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 日。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 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 参照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 二) 来历

本条司法解释所依据的法律条款是: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33 条规定: “预售商品房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 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 日内, 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另外, 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未经登记, 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 作为房屋所有权属最直观的体现, 房屋权属证书上登记的所有权人就是我国法律认可的房屋所有者, 房屋权属证书正常、顺利的取得对于一般购房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法律人眼中, 该证书所记载内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直接占有该房屋本身。因为通过前述法条可知, 我国法律认可的房屋所有权人必须是经过登记的, 举例来说, 如果一栋房屋的居住者和登记人不是一人, 而登记人又没有因为合同或者共有关系允许该实际占有者居住, 则该登记人可以随时请求公权力机关将占有者清除, 收回房屋, 这正是物权作为对世权的排他性特征, 这也是本文所讨论的该条司法解释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适用情况

关于上部分该条文由来的浅析, 实际也说明了该司法解释存在的必要性, 购房者买房, 如果无法真正取得法律认可的所有权, 则不但正常的商品交易目的无法实现, 也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该条司法解释的规定基本做到了使纠纷有法可依, 即在买卖双方没有具体约定的情况下, 根据具体的规定区分责任; 有约定的, 从约定。但正是这个“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的排除性规定, 造成了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对购房者权益巨大的侵害。

根据笔者在所在城市执业的情况看, 各级人民法院均认可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以“特殊约定”来代替法定的90日, 往往该特殊约定可能长达270 日、360 日, 甚至720 日以上。这看似是尊重了合同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则, 即合同双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性规定的约定均为有效。笔者认为, “意思自治”的前提应该是保证缔约双方的合同地位平等, 缔约过程充分自由, 且确实经过了双方的平等磋商。但在实践中, 虽然作为买方, 但就连笔者自己作为购房者签约时, 都因与开发商地位差异过大而完全丧失了协商的权力。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以“制式版本合同无法修改”、“修改后公司无法盖章”、“修改后备案机器过不去”等根本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绝依照购房者的意思表示修改合同版本, 所谓的合同条款根本形同虚设, 而且会有部分开发商在合同中加入大量排除其应负责任的补充协议和附件, 强迫购房者签署, 否则就不与购房者签约……而购房者大多都因为看中了该房屋, 迫于无奈、又完全被销售人员的高超谈判技巧和承诺打动, 咬牙签名捺印! 但日后在残酷、冰冷的现实出现时, 开发商利用骗取的超长办理权属登记时间继续将该房屋抵押而取得资金利益, 购房者却因无法实现产权登记而不能享受物权所有者应有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在他们发现自身权利受到赤裸裸地侵害而到法院起诉时, 人民法院却又因该条司法解释的排除性条款而判决购房者败诉。

三、修改建议

综上,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 该条司法解释的除外性条款并不利于保护购房者的基本权益, 也逐渐使该条司法解释的立法意义形同虚设。因此, 笔者考虑到具体的实践情况及兼顾双方利益平衡, 建议可给原条文的除外性条款加入上限, 例如在条文最后加入“如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体时间超过90 天的, 应以180 天为上限, 否则超出部分的约定无效”。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篇6:关于塔吊买卖的合同

关键词:无效房屋买卖合同;实例分析

1产权主体有问题,合同无效

出卖房屋的主体必须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非所有权人出卖他人房屋的,其买卖行为无效。房屋的产权为数人共有的,必须征得共有人同意才能出卖。出卖共有房屋时,须提交共有人同意的证明书。部分共有人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卖共有房屋的,其买卖行为也无效。但在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王某与刘某是夫妻关系,1998年8月购买了某小区某幢406室房屋,产权登记在丈夫刘某名下。因夫妻矛盾王某于1999年7月搬出406室住回娘家。2000年6月刘某背着王某与蔡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将406室以76000元出售给蔡某。商谈过程中,刘某出示了房屋所有权证,带蔡某实地察看了房屋,并谎称其妻王某同意出卖房屋。在房管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时,刘某提交了房屋所有权证、结婚证、伪造王某签名的出售房屋委托书和托人取得的关于委托书属王某出具的证明。2000年8月蔡某付清了房款,领取了406室产权证后搬入406室居住,对房屋还进行了装璜。嗣后,王某发现406室被卖,遂以刘某、蔡某侵犯其房屋所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买卖无效。

对该案的法律适用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406室是王某、刘某的夫妻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刘某处分夫妻共有财产未经王某同意,侵犯了王某的房屋所有权,刘某与蔡某的房屋买卖无效;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刘某作为共有人之一处分了共有财产,但蔡某作为第三人不知道王某不同意出售406室,是善意的,而且支付了相应的房价,已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应认定买卖关系有效,王某的损失可向刘某另行主张。第一种观点从无权处分的角度着力保护共有人的权利,第二种观点根据物权公示原则侧重维护财产交易安全,均有一定的法律落脚点和适用上的合理性。第三种观点蕴含着保护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原则,针对房产部分共有人擅自出卖共有财产的复杂情况,区别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本案中蔡某符合善意取得要件,确认买卖关系有效。笔者赞同第以下观点。

第一,有明确的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司法解释从某一角度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针对的是共同共有财产,其内容的外延应理解为包含共同共有的房产,案例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情形,蔡某的合法权益应予保护;第二,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若判令买卖无效,一则势必发生返还财产的后果,造成法律关系再次调整,打破已形成的稳定,并产生财产的耗费,二则带来人们对房产交易安全疑虑,不利于维护动态交易安全。

2侵犯优先购买权,合同无效

房屋所有人出卖共有房屋时,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房屋所有人出卖已租出房屋时,须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所谓“同等条件”,主要是指房价同等,还包括房价交付期限、方式同等。房屋所有人出卖房屋时侵犯共有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共有人、承租人可以请求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

张先生两年前在市区向某房产公司租了一间商铺,签了两年的租赁合同,合同于2005年3月到期。2005年2月,房产公司准备将这家商铺出售,向张先生发出了《意见征询书》,征询购买意向。《意见征询书》上列明房屋每平方米价格8500元,总价90多万元,办理手续的定金为2万元。但当3月份张先生的租赁合同快到期准备向房产公司购买这间商铺时,才得知房产公司已在几天前与一位王先生签订了商铺出售合同。事后,张先生得知,王先生购买商铺的总价只有85万元,而且支付的定金也只有1万元。张先生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房产公司解除与王先生的合同,并以与王先生签订的购房条件与自己签订合同。

我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房屋所有权人出卖出租房屋,须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房主出卖房屋时在同等条件下,原房客优先购买的权利应予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8条规定:“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因此,在此案中,房产公司与王先生签订的购房合同显然侵犯了原承租人张先生的优先购房权,张先生的诉讼请求理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试行)第118条的规定,出租人出卖房屋时未尽通知义务,致使承租人丧失行使先买权机会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另一方面,先买权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先买权,否则,先买权人无限拖延表示是否购买,义务人出卖其不动产的权利就无法得到实现。所以,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试行)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

3单位违反规定购房,合同无效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城市私有房屋。如因特殊需要必须购买,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单位违反规定,购买私房的,该买卖关系无效。有的单位以个人名义购买私房,产权也登记在个人名下,但实际上是单位出资,作为单位的固定资产用于生产、经营、办公或用作集体宿舍等,这种情况属于单位变相购买私房,该买卖关系无效。凡享受国家或企业事业单位补贴,廉价购买或建造的城市私有房屋,需要出卖时,只准卖给原补贴单位或房管机关,否则也无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把握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然而这些问题确实在司法实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认识误区,《合同法》的立法要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从实质上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这对我们走出误区和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靖宇.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J].大陆桥视野月刊,2012(8):130.

篇7:企业买卖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

买卖合同的主体, 狭义上仅指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但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第三人也可以加入合同关系, 成为合同的主体。比如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办理合同事宜, 代理人即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或者债权人转移债权, 债务人转移债务, 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就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再比如买卖合同中订有保证条款或担保条款, 此时的保证人或担保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或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即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本文所讨论的买卖合同主体, 即包括买卖合同当事人、代理人、代为履行人、保证人和担保人在内的广义主体。

一、企业买卖合同主体应具有的资格

通常情况下, 企业买卖合同的主体主要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合同主体, 都应具有一定的资格, 才能保证双方如约履行合同权利义务, 避免合同无效或者纠纷的发生。

企业买卖合同主体应当具有的资格首先是民事法律资格。拥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才能够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这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主体是否依照法律程序和规定取得了相应证照, 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 为保证买卖合同顺利履行, 合同主体还应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履约能力是指合同主体履行经济合同的实际能力, 或者是生产能力, 或者是支付能力, 还包括信用水平。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交货能力等方面。支付能力主要体现在注册资本、资金现状等方面。信用水平也是影响合同主体履约的重要因素, 如银行信用。

此外, 对于企业法人来说, 合同的签订主要是通过代理人进行。此时买卖合同主体应当具有的资格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包括代理人的代理权。

二、合同主体资格欠缺可能引发的风险

1. 合同主体虚假导致企业欲诉无主。

这种情况多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法人资格或某种身份, 但却冒充有法人资格、实力强大的公司, 通过伪造虚假的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甚至给予合同相对方小额好处等方式, 对合同相对方进行欺诈, 骗取财物。相对方一旦放松警惕、疏于审查, 就可能发生欺诈人潜逃, 却不知其真实身份, 无法起诉的窘境。

2. 合同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合同无效。

在买卖合同中, 常见的合同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企业的各部门、各科室等作为合同主体进行签约;二是由无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作为合同主体进行签约。

企业的各部门、各科室由于不具备合同主体资格, 即使签约后, 也会因为合同主体无相应资格而被法律确认为无效。而对于分公司签约的情况, 要注意公司法第29条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 应当就所设立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由此可见, 企业的分支机构, 比如企业的分公司、分厂等, 如果没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营业执照, 则被认定为非法经营, 不具备签订独立买卖合同的相应资格, 从而也能导致合同无效。

3. 合同主体无履约能力导致相对方蒙受经济损失。

这种情况通常是合同主体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 却采用种种方式蒙蔽合同相对方。一种情况是利用有限责任进行欺诈。一些恶意欺诈者以很低的注册资本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然后签订大额订单, 随后以急于取货为理由索要货物。即便是其签订付款保证函, 但却由于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 只能以极少额的注册资本承担责任, 给供货方造成极大损失。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因子公司的有限注册资本而导致相对人的损失。子公司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财产上和母公司相互独立。一些子公司由于实力不强, 往往以实力强大的母公司名义招揽生意, 一旦合同标的额巨大, 超过子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 又没有母公司提供相应担保, 合同相对人很容易陷入被动, 蒙受大额损失。

4. 缺乏代理资格导致合同纠纷。

缺乏代理资格包括两种类型,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资格, 但以他人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 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如果不被代理人追认是无效的。实践活动中由于代理人无代理资格, 超越代理范围或授权期限而进行的合同欺诈比比皆是。

另一种要注意的是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产生的风险常见于我方是被代理人的情况。《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 该代理行为有效。”一旦我方在代理委托书中没有明确授权事项和期限, 很容易导致表见代理而由我方自担风险。

三、加强企业买卖合同主体资格审查

为避免买卖合同中因主体资格欠缺而导致的风险,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查:

1. 企业民事行为能力的审查。

营业执照是企业拥有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事项有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有正、副本, 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对营业执照的审查, 除了看合同相对人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外, 还需审查其是否通过了最近一年的年检, 从而确定合同相对方的存在是否继续有效。另外, 还需审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 确定合同标的是否属于对方经营范围, 合同金额是否超出注册资本。必要时还应根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公司办公地点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除了需要具有营业执照外, 还必须具有相应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是合同相对人能够履行纳税义务和开具正规发票的重要证明。

对于特殊行业和国家专营的行业, 如果不具备相关资质或许可, 很有可能被界定为严重违法行为, 甚至涉嫌犯罪。所以特殊标的物的合同必须进行相应资质证书或行政许可的审查。比如, 建筑业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等。

此外, 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也是审查企业法人资格的必要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是一个企业向银行申请设立基本账户、一般账户的必要资料, 同时也是办理车辆落户、人事调动、社会保险的必要证明, 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标识。开户许可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设基本账户的凭证, 是证明企业能够正常办理金融往来业务的凭证。他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对于验证企业真伪, 防范虚假主体具有重要作用。

2. 企业履约能力的审查。

履约能力的审查应当依据新老客户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老客户应当加强对其履约记录的审查, 如果记录良好, 则本次合同签订可在注册资本等方面放宽条件, 也可在合同条款中的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如果其履约记录差, 在我方发货后长时间拖欠货款, 或者在我方已交定金后不能按时供货, 则要在本次合同主体审查中严格注册资本的要求, 或要求其提供担保, 并在合同中严格交货付款条件。

对于新客户, 主要应该审查其经营状况, 包括其自身出具的基本情况说明、会计报告等, 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其经营情况。此外, 还应审查其资信情况, 包括银行信用等级证明、工商资料等。最后才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签订合同及拟定相应条款。比如, 在我方是供应商的情况下, 对于调查发现其付款一般不及时的客户, 不应完全否定合作可能性, 可以通过开立信用证等方式, 由银行做中间人, 在对方付款后, 我方再放出提单。

3. 代理资格的审查。

很多情况下, 企业买卖合同的签订都是由委托代理人代办。在合同相对方任用代理人的情况下, 首先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有效的委托代理证明, 或者提供法定代表人出具的授权书, 并确认真伪。其次要看代理人的代理事务是否在授权范围内。最后要看代理人是否是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合同。如果是以代理人自己的名义签订, 必须拒绝。

在我方任用代理人的情况下, 首先必须加强对代理人的考察。其次要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代理期限, 防止日后可能发生的表见代理行为。再次是在机构搬迁、人员变动等情况下, 及时告知客户, 防止诈骗团伙利用原经营场所或原职工身份欺诈善意第三人。

总之, 合同签订是企业开展业务的第一步。实践中由于合同主体资格欠缺而导致的商业纠纷屡见不鲜。但是只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从上述方面严格审查, 防范合同主体资格风险, 就能避免许多经济纠纷和损失,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饶丽圆.谨防贸易主体多样化的风险.国际融资, 2012 (3)

[2] .段晓军.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西部大开发, 2011 (8)

[3] .高彬.外贸企业:谨防国际贸易欺诈.中国经济导刊, 2005 (17)

篇8:阴阳合同引发的房屋买卖纠纷

2009年,张家港市杨舍镇居民罗松林一家,因房屋拆迁得到一套安置房屋。经全家人协商,决定将坐落于本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的该安置房屋及附属自行车库的所有权变更至女儿罗云霞名下,归罗云霞所有。

〓〓不久罗云霞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后因为到外地工作,此房一直空着。2010年8月9日,罗云霞决定出售该房。自己没时间来回奔波,罗云霞便出具《委托书》一份,委托其父罗松林代为办理。

〓〓2010年8月中旬的一天,张家港市乐余镇的江千帆走进白鹤花苑传达室,向门卫罗文东、柏文华询问小区有没有要卖房的。巧的是前几天罗松林在这里闲聊时刚刚说过准备把房子卖掉,罗文东、柏文华立即帮助联系了罗松林。罗松林急忙前来带江千帆看房。江千帆一看,房型不错,又是全新装修的,心中比较满意,但脸上不露声色,说过几天带老婆一起来看一下再说。但江千帆心知找到一个满意的房子不容易,第二天就带着老婆林青又来看房,看后林青也很喜欢。经过讨价还价,双方确定成交价格为卖方净到手售房款80万元,也就是说一切税费都由买方承担。

〓〓2010年8月20日,罗云霞(甲方)与江千帆(乙方)签订《协议》一份,约定:甲方将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房屋转让给乙方,此房屋配有新装科龙空调两台、煤气灶、油烟机、太阳能热水器、橱柜移门、窗帘,合计总房款80万元。乙方于8月20日预付房屋定金1万元,8月28日再付39万元,余款40万元于9月30日付清。该《协议》下方,甲方由罗云霞的父亲罗松林签字,乙方由江千帆本人签字。协议签订当日,江千帆支付罗松林购房定金1万元。

〓〓等不及8月28日的到来,江千帆又主动约请罗松林就付款金额和时间、过户等相关事项进行了重新议定。8月24日,罗松林(甲方)与江千帆(乙方)签订《房产买卖协议(现房)》(以下简称8月24日《协议一》)一份,约定:甲方自愿将其受委托代理的房地产权(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建筑面积114?郾44平方米,自行车库13?郾26平方米)转让给乙方,房屋售价80万元,房屋权属交易登记手续由双方互相协助进行办理,甲方有义务进行配合;乙方在2010年8月24日付预付款20万元,并在2010年8月24日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余款60万元于2010年10月15日付清,甲方在乙方交付房款的当日将房屋使用权交于乙方;房屋转让时,随同一起转让的还有:两台空调、热水器等全套设施及随同发票;同时约定了其他相关事项。该《协议(一)》下方,甲方由罗松林签字,乙方由江千帆签字。同日,江千帆支付房屋预付款19万元,加上8月20日支付的1万元定金,罗松林出具了收到江千帆预付金20万元的收条一份。

〓〓江千帆又提出,房价80万元里面包含了装修和相关设施的费用,现在房地产交易税费又比较高,请求罗松林帮忙和他另签一份交易价格低的假合同,以便减轻他的税费负担。罗松林心想,反正我又没有什么损失,这个现成忙还是要帮的,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在签订上一份协议之后,罗松林与江千帆又签订了一份《房产买卖协议(现房)》(以下简称8月24日《协议二》),该协议格式与上一份协议基本一致,主要区别是:协议第二条“双方协商一致该房屋的售价为63?郾8万元”,协议第七条“房屋转让时,随同一起转让的还有其他房屋权项”。

〓〓当日,罗松林与江千帆一同带着售价为63?郾8万元的协议,来到张家港市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中心办理房产过户手续。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指出,必须签订规定格式的《房地产买卖契约》,而且卖方不能是受托人罗松林而应该是房主罗云霞。于是,当场向产权登记中心拿了空白的《房地产买卖契约》重新签订,约定:罗云霞(甲方)将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房地产(房屋建筑面积114?郾44+13?郾26平方米)出售给江千帆(乙方);双方议定上述房地产成交价格为63?郾8万元,乙方于2010年10月15日前分二次付清给甲方,付款方式现金;上述房地产办理过户手续所需交纳的税费,由甲乙双方按规定各自承担;同时约定了其他相关事项。该《房地产买卖契约》落款处,甲方委托代理人罗松林签字,乙方江千帆签字,张家港市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中心盖章监证。

〓〓罗松林认为反正是为过户少交税费做做样子的合同,没有实质意义,根本没有细看合同条款,就草率地签了字。比如“上述房地产办理过户手续所需交纳的税费,由甲乙双方按规定各自承担”的条款是《房地产买卖契约》上印刷好的现成文字,与他和江千帆原先约定的“卖方净到手售房款”也就是全部税费都由买方承担的意思相悖。一个小小的疏忽,留下无穷后患,让他后来白白多掏近45000元。

〓〓2010年9月1日,江千帆登记领取了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房屋和07#车库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共有人林青。2010年9月30日,江千帆登记领取了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共用人林青。

〓〓买方见财起意卖方无奈起诉

〓〓转眼到了2010年10月15日,也就是江千帆付余款60万元的日子。但当罗松林和江千帆联系付款事宜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江千帆说他差的余款是43?郾8万元而不是60万元。罗松林当场就跳了起来:“你开什么玩笑啊!”而江千帆却一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咬定他们又谈过价格了,最终确定的售价就是63?郾8万元,其他合同都不算数,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中心盖章监证的合同才是真正的合同。

〓〓罗松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好心帮江千帆减税费,对方却睁着眼睛说瞎话玩这一招,鼻子都要气歪了。但江千帆说了:“你认可43?郾8万元我就付款,不认可就等你认可再说。”罗松林当然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16万多元不翼而飞,怎么也不可能同意。双方不欢而散,付余款的事情就这样搁置了下来,而罗松林当然也没有向江千帆交付房屋。

〓〓和江千帆终究谈不出什么名堂来,愤怒的罗云霞无奈选择了法律途径。2010年10月29日,罗云霞向张家港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江千帆和林青立即支付尚余房款60万元并自逾期付款之日即2010年10月16日起承担同期银行贷款利息。2010年11月3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裁定冻结江千帆和林青银行存款61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

nlc202309030554

〓〓2010年12月7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双方就诉涉房屋真实的交易价格和诉涉房屋的税费承担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罗云霞认为,双方房屋交易价格实际为80万元,该价格包括了房屋内的装修和相关设施。8月24日《协议二》以及8月24日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契约》是双方为了配合过户而签订的格式化合同,该契约只是对空房价格的约定,并未包括里面的装修和设施,且考虑税费的因素,故填报了63?郾8万元的价格,后两份协议不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为证实其主张,罗云霞申请白鹤花苑门卫罗文东、柏文华出庭作证。

〓〓罗文东、柏文华出庭陈述江千帆到小区门卫处说要买房子,经门卫介绍认识得知罗松林有房要卖,看房和房屋价格是罗松林和江千帆共同协商的,听说双方商量好的价格是80万元。

〓〓江千帆、林青认为,双方房屋交易价格实际为63?郾8万元。8月24日《房地产买卖契约》经过房产中心盖章监证,合法有效,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8月20日《协议》和8月24日《协议一》均属实,其中《协议一》是在8月24日上午签订,后我们要求降价,于是就房屋价格进行了新的磋商,最终确定售价为63?郾8万元,签订了《协议二》,并于8月24日下午一起至房管部门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契约》并提交了过户所需资料,63?郾8万元价格包括了房屋内的装修和相应设施。对于罗云霞诉请的逾期利息损失,江千帆、林青认为双方在合同中未有约定,不应由他们承担。

〓〓江千帆、林青对罗文东、柏文华的证人证言表示,证人只是反映听别人说的交易价格,不具有可信度。

〓〓令罗松林和罗云霞始料不及的是,江千帆与林青不仅坚持63?郾8万元的房屋总价格,还在审理中提起反诉,认为根据《房地产买卖契约》的约定,相关税费和过户费用应由双方按规定各自承担,现房屋已经过户至江千帆与林青名下,相关税费和过户费用全部都是他们夫妇支出的,对于由其垫付的实际应由罗云霞负担的税费44409元,反诉要求由罗云霞承担。

〓〓针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罗云霞真是哭笑不得,她说,江千帆与林青所依据的《房地产买卖契约》是办理过户时的格式合同,并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根据双方真实的约定,我应净得80万元,税费应该是由被告全部承担的,与我无关。罗云霞气愤地说:不然的话,江千帆这么精明的人也不会傻到替我垫付。

〓〓法院判决支持真实交易对价

〓〓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罗云霞为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房屋及07#车库的所有权人,其委托父亲罗松林处置、转让房产,系真实意思的表示,该授权合法有效。罗松林代表罗云霞与江千帆就诉涉房屋及室内装修设施的转让达成一致意见,该转让意思表示真实且未违反法律规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本案中,双方就诉涉房屋的转让前后共签订了四份转让协议,其中8月20日《协议》、8月24日《协议一》签订之后,江千帆按约分别支付了1万元定金和19万元预付款,8月24日当天,双方又签订《协议二》和《房地产买卖契约》,对房屋价格作出重大调整,后两份协议在房管部门登记备案。结合前后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前后合同约定的成交价、合同登记备案情况、双方对价款重大变化的解释和介绍交易人的证人证言等因素综合判断,8月24日《协议一》在8月20日《协议》的基础上对付款方式作了变更,应属于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和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合法有效,罗云霞关于房屋(含约定的装修设施)成交价格实为80万元的解释更为客观合理,本院予以认定。之后双方又签订《协议二》和《房地产买卖契约》,是双方按照约定的合同完成房屋过户事项所需,63?郾8万元的房屋成交价格系在办理产权登记备案过程中产生,该价格未明确包含房屋内装修设施的价款,其中部分规避国家税收的价格条款属无效。江千帆与林青系夫妻关系,购买房屋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为诉涉房屋现登记的共有产权人,林青与江千帆负有共同履行本案付款义务的责任。故罗云霞要求江千帆、林青支付尚余房款60万元的本诉请求,合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因江千帆、林青未按约付款,还应自逾期付款之日起承担相应利息损失。

〓〓关于诉涉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所涉及的税费问题,现实际发生罗云霞名下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和个人所得税合计44409元属实,罗云霞称双方约定该款由江千帆、林青承担,但8月20日《协议》、8月24日《协议一》中并无此项约定,证人证言也未能反映80万元房款的构成,故罗云霞的辩称本院难以支持。8月24日《房地产买卖契约》中价格条款无效,该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在其他合同对税费承担未有约定的情况下,本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采8月24日《房地产买卖契约》第七条的约定,该部分税费由罗云霞承担。

〓〓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10日判决如下:江千帆、林青应支付罗云霞尚余房款60万元并自2010年10月16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承担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损失。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鹤花苑26幢302室房屋变更产权登记发生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和个人所得税合计44409元,由罗云霞负担。因该款已由江千帆、林青垫付,故江千帆、林青应支付罗云霞尚余房款555591元,并应承担房款60万元自2010年10月16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损失。

〓〓收到一审判决后,江千帆、林青心里有数,暗自得意,本来就该付的款,还白捡了4万多元。罗云霞因为法院支持了真实价格,终于松了一口气,至于多交的4万多元,确实原先协议中缺乏对税费承担的书面约定,就算花钱买个教训。所以,买卖双方均未上诉。

法律链接:

〓〓1?郾何谓阴阳合同:

〓〓二手房买卖交易中,为了过户时避税或者多贷款,买卖双方往往签订两份或者两份以上房屋价格等条款不同的合同,俗称阴阳合同。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或其他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时用一张合同,通过少报价格或少报面积的方式,降低买卖合同标的,报低价格少纳税,称为“阳合同”;卖家与买家另签一份合同,作为实际支付交易金额的合约并实际履行,称为“阴合同”。

〓〓2?郾阴阳合同有何风险:

〓〓①房管局对于每个区域的二手房都设置了一个最低成交的指导价格,若合同价低于这个价格就会被退回重审,耽误买卖双方办理过户的时间。

〓〓②买方有可能以签订的虚假合同支付房屋价款,容易引起纠纷。

〓〓③如果房屋涨价了,卖方可能以阴阳合同无效为由,解除合同。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责编:夏轩)

上一篇:水利工程专业个人简历下一篇:乡之韵味高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