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2024-05-12

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共10篇)

篇1: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西闫乡中、小学控制学生作业量的具体措施

为了深入贯彻《灵宝市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特制定西闫乡中、小学控制学生作业量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督查小组:

组长:李戈

副组长:李斌芳张林法

成员:各学校校长

二、作业布置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以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为原则,要适当布置作业,以达到练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分为课内与课外,口头与书面作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只留适当口头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量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走读生的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1.5小时。

3、课外作业量要注意学科协调,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布置作业努力做到“三不练”:即知识点覆盖面不大的题目不练,不能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题目不练,不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题目不练,严格控制少、慢、差、废的练习。

4、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体现梯度,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禁布置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严禁给学生或要求学生自主购买教辅材料。

三、作业布置具体措施:

1、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级教师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不同学科总时间不超过1 小时。初中走读生的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1.5小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要参照当天其他教师布置作业时间的设置。

2、设计高效作业。我们将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中的研讨内容主备人要对作业设计的理由进行阐述,最终由备课组成员共同商定作业的内容、形式及时长。每次作业布置上都要体现本次作业时间。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特别在讲评和纠错环节上下功夫。主科学生有个人整理的错题集(低年级的家长帮助整理),备课组建立典型错题库,一段时间后设计错题练习课让学生进行二次训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减负增效”提供保证。

四、处理办法。

中心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情节较为严重进行通报,并做出书面检查;对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责令学校扣除当事人相关绩效工资,并做出承诺。

2010年3月2日

篇2: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深入调查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制定徐州二十四中关于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的措施如下:

1、各科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严格执行新课标准,不随意增加内容,不盲目拓宽加深。

2、要十分重视组织课堂练习,注意联系的目的性、多样性、针对性,一般情况下,每堂课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通过当堂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3、考查科目不布置课外作业,应抓好课内练习,及时巩固,考试科目、课外作业量要适当,原则上每上一课,课外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学生作业量少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保证学习的效果:教师要自觉做到“教学五认真”,优化课堂教学,精讲,腾出时间当堂训练。落实“先学后教”,指导学生及时复习、预习,尤其是预习,应引导学生走在时间的前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精选习题,即给学生一道题,教师要筛选三道题。要分层施教,布置弹性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给作业速率高、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学生自习课时间应由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教师不得占用,进行集体辅导或挪作上课。

5、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两次,期中考试由年级主任组织实施,期末考试由教导处组织实施。实行等级计分,不为班级、学生排名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6、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增强既“减负”又“提质”意识,加强指导,宏观调控,不定期检查。发现违反规定的现象及时向校长室报告。

篇3:伐区作业中控制树倒方向的措施

1 正确判断树木的自然倒向

一是油锯工在伐木前应对应伐木及周围环境进行仔细观察, 可绕树木转一圈, 背靠树干, 仰头向上看, 根据树木的切身大小、树干的弯曲位置和程度、树干偏重方向来判断, 切不可操之过急。二是阳坡和陡坡地带的树木, 多数倒向山下;阴坡的树木多倒向山上;平坦地带的树木伐透后直立的比较多。三是“一弯三翘”的树木, 如果弯曲程度小, 位置低, 树冠又大, 一般看树梢, 根据树冠偏重的方向来判断自然倒向;如果树干弯曲程度大, 位置高, 则根据树干弯曲最大的一面或重心偏离严重的一面来判断树木的自然倒向;树木的自然倒向判明后, 从伐区作业规程及资源保护两方面出发来控制树倒方向。

2 正确控制树倒方向

要想控制好树木倒向, 必须掌握伐木的四大要素, 即:开楂要正, 留弦要准, 留心要小, 树倒要快[4]。

2.1 开楂要正

开楂是控制树倒方向的关键, 它可分为开下楂和开上楂2步。一是下楂的锯法。在选定树倒方向后, 要先开下楂, 下楂口应正对控制的树倒方向, 且里口要拉齐。锯好下楂, 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树倒方向, 而且可以避免出现打拌子和抽芯子现象。下楂口的形状有矩形和三角形2种。矩形楂就是锯出2道平行锯口, 外厚里薄, 由助手将中间木片刨掉;三角形下楂是锯出1道水平口, 锯出或砍出1道倾斜口, 倾斜口的角度应为30~45°。对迎山倒的树木, 最好锯三角形下楂。因为这种下楂在树倒时, 能使树干支在伐根上, 不致出现后串现象, 下楂上下边合拢时是完全接触, 压力均匀, 能够保证树倒平稳, 方向准确, 不易发生劈裂。下楂的深度应是伐根直径的1/4~1/3。开口高度大约为深度的1/2。对于硬阔树木, 下楂要开深一些, 高度要大些, 冬季较夏季都应大一些。二是上楂的锯法。因为上楂锯完树木将会倒下, 所以锯上楂时, 要避免发生夹锯, 这就要求油锯工站在一个能使上力气的位置, 留出要求形状的弦, 确保倒向, 确保安全, 确保材质及后备资源不受损伤。锯上楂也有2种方法, 即:扇子面锯法和后退缓锯法。 (1) 扇子面锯法。是将油锯插木齿支在树干的一点上, 锯板端部的运动线呈圆弧状, 而支点不动, 锯截出的平面呈扇形, 一次即可将上楂锯完, 此法适于树根直径不超过锯板长度的树木。 (2) 后退缓锯法。适于中、大径树木采伐, 用扇子面锯法一次锯不透。如果将锯抽出, 重新锯第2个扇面, 就会造成锯口不平或跑锯, 所以, 这种情况就多用后退缓锯法。即第1个扇面锯完后锯板不抽出, 而向后移动插木齿锯第2个扇面, 第3个扇面直至伐倒, 上楂口一定要高于下楂下锯口, 以免发生事故, 改变树倒方向。

2.2 留弦要准

留弦是指伐木时在下楂与上楂之间留下一条不锯透的木材带。有了留弦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树倒方向, 并能延缓树倒时间, 确保人机安全。开楂能控制树倒大方向, 留弦则能比较精确控制倒向。留弦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当伐根的直径小于锯板长, 自然倒向与控制倒向不一致时, 要留不等厚弦, 薄的一面再自然倒向一边;当自然倒向与控制倒向一致时, 留等厚弦;当考虑风力影响时, 可将弦偏向风力作用的方向。二是当伐根直径大于锯板有效长度, 但不超过1倍时, 可采用八留弦形式。三是当伐根直径接近2倍锯板有效工作长度时, 可采用局部留弦法。由于伐根直径很大, 锯板在上楂口中锯不到心材部分, 往往要在下楂的上锯口补锯, 因此只能留局部弦。且都要留双弦, 防止树向控制倒向的一侧倒;当仅留弦不能完全控制树倒方向时, 可采用外力进行借向控制, 实施推力 (打楔子或用支干) 。

借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当借向角度达180°时, 对中、小径树木, 且倾斜度不大时, 可考虑留双弦, 先锯上楂的2/3, 然后加楔, 再用斧子砍出深度小一些的下楂, 最后锯完留下的2/3上楂。二是对倾斜度较大, 借向角度也很大的树木, 可将下楂的下锯口锯的小些, 这样可以在下楂中保留一部分木块, 依靠这部分木块的支力向前倾倒。三是冬季采伐易摔伤的树木时, 可留梯形弦。这种弦的厚度较大, 可达到6~10 cm, 由于边材已锯断, 不会发生打拌子或劈裂现象。此外, 还有其他方法, 在此不作赘述。

2.3 留心要小

树木的边材强度大, 拉力也大, 留弦都留在两边, 便于控制树倒方向。

2.4 树倒要快

采伐中, 树木起身时, 必须加快所留弦的切削, 防止出现打拌子或劈裂。如要求树木往正面倒, 要同时切削两面的留弦, 借向往左侧倒, 可加快切削右弦, 反之加快切削左弦。

2.5 其他措施

要想控制好树倒方向, 油锯工还应具备熟练操纵油锯的能力, 具备掌锯要平、切削平稳、油门要巧、刹锯要狠等本领。对病腐树、搭挂树的方向控制, 首先要认真观察、判断, 特别是病腐树, 要根据排出的锯屑颜色判断内部病腐程度, 再进行控制;伐枯立木时, 下楂口可深一些, 可用支杆施加推力控制。搭挂树可采用机械控制方向, 常用的设备有绞盘机摘挂、起重滑轮摘挂及绞盘机或拖拉机摘挂。对不易控制倒向或有危险的树木, 出于安全考虑, 可以按自然倒向伐倒。

参考文献

[1]赵凤文, 张帆, 刘钊.采用正确伐木方法保证生产安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 :150.

[2]宫文芳.森林采伐中判断和人为控制树倒方向的方法[J].轻工设计, 2011 (2) :237-238.

[3]张帆, 赵凤文, 刘钊.森林采伐中判断和人为控制树倒方向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5) :170.

篇4:测井作业危害因素辨识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测井;危害因素;辨识;安全;控制措施

1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②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③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④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⑤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细菌、病毒等;⑥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有20类,测井作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物体打击,使用勾扳、榔头等工具不当造成的伤害;

②车辆伤害,测井作业由于车辆多,井场路况复杂等,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③机械伤害,如运行中的电缆;

④起重伤害,吊车吊重物时的伤害;

⑤触电,如测井车辆一般需要外接电源,未按规定用电造成的伤害;

⑥灼烫,如用电烙铁时,易发生烫伤等共11类。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测井作业中危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①噪声与振动,这个是测井作业最常见的危害,如测井工程车发动机产生的持续性噪声和振动,以及井场发电机和气喇叭产生的噪声等;

②高温,在夏季施工中易发生高温伤害;

③低温,在冬季施工中易发生低温伤害,特别是在新疆、陕北等地区施工时;

④辐射,为探测地层的孔隙度、划分地层岩性、判断泥质含量及进行同位素示踪等通常要使用放射性源,在放射性测井施工中,易发生辐射伤害。

2 测井作业的危害因素辨识

2.1 人的因素

测井施工是一项连续性的高强度作业,施工任务存在突然性和长时间工作的连续性,特别是水平井施工,耗时更长,容易造成体力负荷超限,另外,长时间野外工作,人员心理和情绪也会受影响,最后造成操作错误、违章指挥、监护失误等。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方面,主要体现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和凑兴心理上。侥幸心理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望总是受到群体效果影响,明知故犯是安全生产的大敌;省能心理是指人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效果;逆反心理是指某种条件下,某些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做不该做的事情;凑兴心理是指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导致不理智行为。

2.2 物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等;还有防护缺陷,如施工区域未设置警示标志,或放射性测井时未按要求进行装卸源操作(无铅眼镜和防辐射服)等;还有噪声及振动危害等。如在测井过程中绞车、吊车液压系统出现问题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等。施工中正在运行的绞车、电缆、滑轮、井队正在运行的设备、井控高压管线等,都存在危险因素。

2.3 环境因素

测井施工是24小时待命的作业,不管刮风下雨,都得按时到达现场进行施工,作业中,经常遇到场地狭窄、杂乱、不平等情况,雨天要防滑,夏季要防中暑,冬季要防冻等。另外,在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或一些井况复杂的井施工时,施工难度也进一步加大,所以环境因素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安全的因素。

3 测井作业的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3.1 做好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测井作业过程中,首先要正确穿戴劳保,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在安装拆卸井口设备、下井仪联接时,要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重点部位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失误造成的,简单地讲,体现在无意违章和有意违章上。无意违章如员工认识过程中理解不深、能力不足、思维错误或粗心大意等问题产生的;有意违章主要是员工个性因素造成的,如心急、焦虑、固执或侥幸心理。

3.2 做好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仪器、车辆等设备应定期保养,按照十字作业(清洁、润滑、扭紧、调整、防腐)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并记录。另外,在对物的管理过程中,一是要严格规范管理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二是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手段;三是要制定符合实际的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四是在固定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如车辆的安全巡回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巡回检查)。

3.3 做好环境因素的控制

测井施工作业前,应对车辆进行系统检查,并安排相关人员对路途、井场环境进行踏勘,指定行车路线。遇有冰雪路面、通过桥涵或涉水以及风雪、雨雾天气,应减速行驶;遇7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大雾等恶劣天气,应暂停作业,如正在测井作业,将仪器起入套管内。在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或一些井况复杂的井施工时,应预先指定施工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施工前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演练。

4 总结和展望

测井作业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目的是查出安全隐患,针对隐患提前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措施要在实质上保障安全生产,在过程中保障人员、设备的不受伤害。危害因素辨识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通过危害因素辨识,进一步做好石油测井行业的安全体系,有效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5726-2011《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S].国家能源局.

篇5: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

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火星飞溅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9 通风不良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未定时监测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监护不当

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篇6: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一、施工日计划

施工单位应于作业前按照规定时间做好施工日计划,明确施工作业地点、作业项目、作业数量、作业负责人、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和人员的分工等,根据作业特点进行充分地安全预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施工单位根据各施工作业组日计划统筹安排,全面准确地掌握施工作业计划,并对关键作业项目进行盯控。

二、早点名

施工作业组负责人点名后,宣布本施工作业组当日作业地点、作业项目、作业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姓名、对讲机频率等,分配作业任务,详细交代现场作业人员和上下工序安全注意事项,并由安全员提出补充意见,最后施工作业组负责人携带栅栏门钥匙,并做好登记。

三、进出栅栏

封锁命令或天窗点外作业通知下达前30min,作业人员在栅栏门外集结等候,无防护栅栏的应在路基坡脚外方或路堑堑顶外方集结等候。封锁命令或天窗点外作业通知下达后,并经现场防护人员和驻站联络员联系、确认(现场防护员复诵登记内容准确无误),作业人员才能在现场防护员的防护下进入栅栏内或上道作业、原则上,复线或多线地段,作业人员应从作业线别的一侧进出栅拦,以避免或减少横越线路。作业完毕,全体作业人员要在现场防护员的防护下在同一侧路肩上集体行走,及时撤到栅栏或路基外侧的安全地点。

四、作业防护

(一)防护员必须选用身体健康、听力和视力良好、责任心强、经培训和考试合格的正式职工担任,防护员不得无证上岗,不得兼职,作业中不得看书,闲谈,离岗及从事与防护工作无关的事情。

(二)作业负责人、防护员必须携带状态良好、电池充足的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现场防护员要始终与驻站防护员保持联系,至少3~5min联系一次,大于120km/h区段每3min联系一次,及时通知来车情况,认真填写《防护员通话记录表》。联系中断或不畅时,必须立即恢复线路,人员和机具彻底下道,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三)针对不同作业项目和作业地点,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定》和《铁路公务安全规则》等有关规定设置防护。

(四)天窗点外作业,在一处作业人员沿线路分布超度超过100m时,必须增设防护员;在长大桥梁、隧道及瞭望条件不良或联系不畅通地段作业时,应增设防护员。

现场防护员必须和驻站联络员取得联系后,方可上道作业。上道作业时,现场防护员要第一个上道,做好作业防护;作业人员下道避车或收工时,现场防护员必须查看、确认作业人员是否下道完毕、材料和机具是否侵线。

五、登销记

驻站联络员应准确掌握当日作业分组情况、各组作业地点、作业项目,作业负责人及现场防护员姓名、联系方式。天窗点内作业时,驻站联络员提前50min到达车站行车室;天窗点外作业时,驻站联络员提前30min到达车站行车室。

驻站联络员按规定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上登记(施工时,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上登记),填写《防护员通话记录表》,及时、规范地对本线和相邻线来车向现场进行通报,对下道避车进行确认。

作业完毕,作业负责人经查检、确认线路已满足放行列车条件,人员、材料和机具均不侵线后,通知防护员撤出防护信号或更换防护信号,并通知驻站联络员在车站销记。

六、收工

作业人员到达栅栏或路肩外侧的安全地点后,作业负责人要和防护员一起清点人员和作业机具,确认作业人员全部撤出、作业机具无遗漏后,通知驻站联络员撤离车站行车室,并组织所有作业人员集体返回工区驻地。

七、上下工

作业人员上下工,必须在作业负责人的带领和防护员的防护下集体行走。横越线路时,经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联系确认安全后,在现场防护员的防护下横越线路。

八、退勤和碰头会

当日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统一回到施工单位驻地召开碰头会,施工负责人从各负责人手中收回栅栏门钥匙并销记后,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填报日计划,做好每一名职工的退勤记录。

劳动安全“八防”措施

劳动安全“八防”措施,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关键和重点,在严格执行部、局人身安全作业标准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劳动安全“八防”措施的落实。

一、防止车辆伤害

(1)线路上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穿好黄色防护服(夜间穿着带有萤光反射的黄色防护服),之一瞭望,安全避车。

(2)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

(3)严禁抢越、跳车、钻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及穿越两车间隙。

(4)严禁扒乘机车车辆以车代步;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于5m,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开来的列车。

(5)作业人员下道避车时要面向列车,防止列车门窗、坠落物或绳索伤人。

(6)严禁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内、棚车顶上坐卧、站立或行走。

二、防止高处坠落

(1)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帽,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网、绳)。(2)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绳应严格执行定期检查(静荷载试验、冲击试验)制度。

(3)脚手架必须按规定搭设,作业前必须确认机具、设施和用品完好。

(4)禁止随意攀登石棉瓦等屋(棚)顶。

(5)禁止在6级及以上大风时登高作业。

(6)严禁患有禁忌症人员登高作业。

(7)登高扫、抹、擦、架设、堆放时,作业面下必须设置防护。

三、防止触电伤害

(1)维修电气设备,必须持证操作,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2)电气设备、线路必须保持完好,禁止使用未装漏电保护器的各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设备。

(3)必须严格按规定在高压线下进行作业。

(4)电力设备作业必须按规定执行工作票和监护制度,挂“禁止合闸有人作业”牌。

(5)在电气化区段通过或使用各种车辆、机具设备不得超过机车车辆界限,作业人员和工具与接触网必须保持2m以上的距离。

(6)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2~4m的建筑物上施工时,接触网可不停电,但必须由接触网工或经专门培训的人员现场监护。

(7)施工中,任何作业均不得影响接触网支柱、地锚等设施的稳定。(8)在电器化区段清除危石、危树,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有供电段部门人配合;有碍接触网及行车安全时,应先停电后作业。

(9)使用发动机、空压机、搅拌机等机电设备时,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在可能带电部位,应有“高压危险”的明显标志和防护措施。各种机械与车辆不准用水冲洗;施工用的水管不准跨越接触网,不准用射水方式进行圬工养生。

四、防止起重伤害

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操作证操作,严禁多人或无人指挥;严禁在吊物下方站立和行走,应按规定操作。

五、防止物体打击

(1)进入作业区,必须按规定实用好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2)高处和双层作业时,不得向下抛掷料具;无隔离设施时,严禁双层同时垂直作业。

(3)列车通过时,必须面向列车避车,防止落物击伤。(4)搬运重、大、长物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动作协调。

六、防止机具伤害

(1)上道使用的机具必须通过产品认证,未经认证的不得上道使用。

(2)各种机具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安全操作规程。(3)机具设备严禁带病或超负荷运转,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良好。(4)机具使用前应确认油、水、电、连接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显示仪表是否正常,整机是否符合现行的安全使用办法。

(5)多种机械配合作业时,应明确施工负责人与安全负责人之间,机械与机械之间的联系方式,并由施工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台机械的起动或停机,都应提前通知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并及时通知相关机械的操作人员;作业中机械突发故障需紧急处理时,应先停机、切断电路、风路、动力油路等,撤离线路建筑限界以外进行处理。

(6)多人在一起作业时,应统一指挥,相互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工具碰撞伤人。

七、防止炸药、锅炉、压力容器爆炸

(1)为防止炸药、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伤害,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作业和贮存,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无压设备、设施严禁有压运行。

(2)使用氧气乙炔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其他人员应远离喷嘴前方,防止烧伤。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氧气瓶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

(3)压力容器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有授权单位颁发的有效操作证。(4)压力容器上应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并按规定进行压力试验,未经试验或超过试验期的容器不得使用。安全阀保证该设备压力容器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设计规范。

(5)压力容器应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在规定的距离范围内不准进行金属切割、焊接及其他加热的工作。

八、防止中暑、窒息

(1)使用有毒物品的场所,作业前必须采取通风、吸尘、净化、隔离等措施,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篇7: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1.严禁在线路钢轨上、列车旁、枕木头、道心、桥梁上、隧道内坐卧休息和在车底下避风、雨、雪,乘凉、歇息或滞留。

2.不准在六级以上强风和暴雨时,在露天进行高处作业和起重作业。

3.遇有降雾、雨、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影响瞭望时,应停止线上作业和上道检查。必须作业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保证来车之前能按规定的距离及时下道。

4.野外作业遇雷雨时,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树下、电杆旁或涵洞内躲避;雷雨时严禁使用手机。

5.遇雨雪等不良天气情况,禁止靠近接触网设备部件;禁止使用带金属的雨伞等物在接触网下作业。

6.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必须作业时,其作业人员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采取遮雨措施。在潮湿处焊修时,应铺垫绝缘物。

7.遇雷雨等恶劣天气影响瞭望时,应停止线上作业和上道检查。必须作业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保证来车之前能按规定的距离及时下道。

8.巡检员遇雷雨天气时严禁行走道心,巡检员和巡检防护员都要在路肩走行,随时抬头,回头瞭望,发现来车要到距离道床边坡5米以外安全地段避车。

9.作业人员在桥上作业遇雷雨天气时,必须按规定到桥下宽敞地段下道避车,如来不及下到桥下,要在避车台内避车时,要坐稳站牢,严禁靠在桥护栏上。

10.雷雨天气下道避车时,应站在距离道床边坡5米以外地势较高的地方,并注意观察有无山洪,如发现有山洪爆发,要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山洪伤人。同时必须将作业机具、材料移出限界以外,放置、堆码牢固,不得侵入限界,两线间不得停留人员和放置机具、材料。

11.站内及区间轨道电路区段作业,遇雷雨天气必须停止作业,工、机具统一放到一侧路肩上,严禁使用。坚决禁止在雷雨天气使用带电的小型养路机械。下道避车必须保持人员机具在线路同一侧路肩上。

12.雨天巡查线路设备时,每组不少于2人,一人检查一人防护,两人必须都在路肩上行走,确保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13.雷雨天气发生汛情,抢险队伍必须由路工担任现场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现场防护员必须与抢险队伍同去同归,不得擅自离开抢险队伍。

14.抢险的所有作业人员及防护人员必须穿戴有反光标志的黄马甲,现场负责人确认驻站和现场防护设好后,方可组织人员上线进行抢险作业。

15.当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时,道口工该如何应对?

答:当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时,要加强瞭望,经常利用道口电话与相邻车站或道口取得联系,必要时工区增派人员。繁忙和危险道口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看守、监护人员,必要时增设驻站联络员。

16.桥涵大维修作业,遇什么情况不得下水作业?

答:桥涵大维修作业,遇下列情况不得下水作业:山区遇山洪暴发时;平原遇江河水位暴涨时;水害抢险时,应注意工地和建筑物附近有无冲空、坍塌和其他异状,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钢轨悬空时,应将轨枕与钢轨连结牢固。

17.巡检员在巡回图检查线路时遇恶劣天气应如何行走?

答:按巡回图规定的线路、速度行走,加强瞭望,认真执行30m回头瞭望1次制度,认真监听列车运行信息。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瞭望条件不良的恶劣天气时,必须走路肩,执行双人巡查,时刻注意来车情况。遇雷雨时,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躲避。

18.驾驶员遇有降雾、雨、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应注意什么?

篇8: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1 井喷发生的原因

能够引起井喷的原因有很多种, 其中主要有地层压力掌握不准、泥浆密度偏低、井内泥浆液柱高度降低;起钻抽吸, 以及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或者井控措施等。例如没有按照要求标准安装并检测井控装置、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溢流等预兆现象、未了解全面井况便盲目施工或关井压力过高等都能够引发井喷事故。井喷有的是正常现象, 但出现井喷事故, 天然气喷出后与空气摩擦, 容易发生燃烧, 因此非常危险。

2 井喷事故的防控措施

在预防井喷的措施中最常见的就是压井。压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压住井下油层, 使其在射孔或作业时不发生井喷, 保证试油和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 同时也要保证施工后油层不因为压井而受到污染损害。因此, 做好压井工作是整个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 在施工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压井的方式, 做到“压而不死, 活而不喷, 不喷不漏”, 真正起到保护油层的作用。

2.1 循环压井法

循环法包括正循环压井和反循环压井两种。其中正循环压井是钻井液从泵出来后, 进入地面管线, 进入方钻杆后进入钻杆, 最后到达钻头, 进入环空, 从环空返出后进入节流管汇, 当通过节流阀时, 压力将会发生改变, 进而改变井口压力的过程。反循环压井法是从环空泵入泥浆将井内溢流踢入钻杆, 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 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溢流并开始压井。目前反循环压井更受到广泛使用。

2.2 灌注压井法

一般在修井难度不大、时间短或者工作量小、井底压力不高的情况下常选择灌注压井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向井内灌注一段压井液压住井的方法来保护油层, 操作方便, 对正常施工作业影响不大。

2.3 挤注法压井

挤注法就是利用高压在地面将压井液压入井内, 在利用压井液的重量把井压住的方法。这种压井的方法优点在于它能够解决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沙堵井或井内管柱断裂脱离等问题, 虽然此方法也存在无法区分油和赃物, 造成油层孔道堵塞的缺点, 在运用挤注法将井筒内的气和水挤回地层的同时难免将沙泥等异物一起带回来, 但是在含水高、油层连通性好的油气田开采中此方法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3 压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压井是预防井喷、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执行时需要格外注意几点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应根据了解的井况进行压井方法的选择, 所需设备材料性能完好, 认真做好记录。

3.1 确定压井液的密度

确定好井内液体的密度, 防止压井液的重量下降。压井液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利用重量把井压住, 若重量减轻则会影响压井的效果, 当压井液液柱的压力不大于地层的压力的话, 压井目的得不到实现, 重则就会发生井喷事故, 造成人员和经济的损失, 因此保证压井液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3.2 防止压漏

在进行高压压井时, 应防止将井压漏,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与经济损失。因此, 可以通过观察井被成功压住的特点 (如进口量与出口量一致、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一致、进口与出口的相对密度一致、出口平静无气泡、停泵后没有溢流现象等) 防止压漏现象的发生。

3.3 注意井喷的预兆

发生井喷事故之前一定会有提醒人们的预兆, 因此应时刻注意观察, 避免由于忽视造成的巨大损失。井喷的预兆主要可以根据进口量 (少) 和出口量 (大) 、进口密度 (大) 和出口密度 (小) 、出口溢流有气泡;在停泵之后也应注意观察进口的压力是否增高等现象来判断。

4 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总结, 在今后施工作业时, 将以井喷发生的原因及因素为根据预防井喷作为工作的重点, 并采取相关措施, 做好加强井控意识培训工作, 注重开始的准备工作,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以及控制, 将其摆在首位, 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掌控, 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生产。

摘要:在井下作业施工中井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井控工作能够保障井下工作的安全与质量,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井下作业中引起井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井下作业,井喷,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桂林.井下作业井控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张桂林.井下作业井控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编写组.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2]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编写组.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谷爱民.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存在问题和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05) [3]谷爱民.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存在问题和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05)

[4]周长虹.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企业的重要应用[J].科技资讯.2012 (03) [4]周长虹.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企业的重要应用[J].科技资讯.2012 (03)

篇9: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当海上设施如钻井平台或驳船需要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时,近海辅助船舶经常为它们提供起抛锚和拖航作业服务。海上设施的移位,通常都是由几艘船舶同时参与、共同协作的高风险作业;起抛锚作业是一项单调乏味,专业要求较高,费劲又危险的工作;另外,海上设施的移位作业往往时间非常紧迫,需要连续作业直至移位完成为止。正如澳大利亚近海辅助船舶安全作业规程所言,海上平台的起抛锚作业是一项非常危险而费劲的工作。本文通过对起抛锚作业过程的描述及起抛锚作业风险的分析,就如何控制和降低起抛锚作业的风险,提高起抛锚作业的安全水准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起抛锚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

(一)海上设施的固定方式

海上设施要在海上进行作业,需要保持相对静止不动或在有限小范围内移动的状态,通常,海上设施的定位是依靠其锚泊系统来实现的,每个锚链系统一般由锚、锚链、卸扣/连接卸扣、连接钢丝等组成。最通常和典型的海上设施锚泊定位方式为标准的对称性8锚布置,如图1所示:

当海上设施如钻井平台或驳船需要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时,近海辅助船舶经常为它们提供起抛锚和拖航作业服务,即协助海上设施将固定位置的锚和锚链起起来送回海上设施,协助将海上设施拖到指定的位置,协助海上设施重新布设锚和锚链,将海上设施固定在设计的位置。

二、起抛锚计算公式

参与起抛锚作业的近海辅助船舶船长应该掌握并理解以下常用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这些公式计算并获得起抛锚作业所必需的有关数据,如:锚链的悬垂长度、水平距离、水平张力、垂直张力和悬垂深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船长确定起抛锚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张力、船舶需要发挥的最大功率,以及距离海底阻碍物的最近距离等。下面就分别对如何计算锚链的悬垂长度、水平距离、水平张力、垂直张力和悬垂深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绍:

四、起抛锚作业风险分析

起抛锚作业是一项特殊的高风险作业,起抛锚作业过程中,锚链或钢丝绳上的巨大张力会造成起抛锚船舶横向的倾侧力矩或造成船舶的倒拖;起抛锚绞车的牵引速度或船舶系柱拖力的丢失会对船舶的运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任何推力的同时丢失会造成船舶的旋转并产生额外的、相当巨大的横向倾侧力。

在起抛锚作业过程中,近海辅助船舶无法选择在海上设施的上风舷或下风舷作业,因为海上设施有设计的首向。另外,设施与船舶之间,由于锚环或短索的牵制,增加了船舶操纵的难度以及船舶和碰撞的潜在危险,尤其在不利的天气和海况条件下。

近海辅助船舶为海上设施继续起抛锚作业时,需要处理各种不同形状、尺寸和重量的锚。尤其在处理某些高性能锚,如大抓力锚、重块等情况下,作业难度更大。起抛锚作业中,船员必须在后甲板进行不同的作业,锚的移动,锚链或钢丝的连接或拆卸等工作都面临着钢丝绳上的巨大张力,锚的移动、设备故障、钢丝破断都会对船舶、设施和人员造成极大的不测。

起抛锚作业也是一项费时又费劲的工作,尤其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差错时。如锚环或短索的破断将导致锚的丢失,锚环不能顺利地移动等。另外,由于锚的抓地不好、锚位不当或太大的张力,起抛锚过程中,走锚现象也会经常发生。那么重新抛锚或加抛锚将不可避免。于是,船长和船员将进行长时间的连续作业,这会造成船员的疲劳和降低他们的警戒,并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五、起抛锚作业风险控制

由于太多变数的存在,所以没有硬性的规定能被应用于所有的起抛锚作业中去。但是,识别出起抛锚作业的风险,制定并采取起抛锚作业风险的控制措施,在船舶起抛锚实际工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起抛锚作业的顺利进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作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起抛锚工作的风险控制和防范:

起抛锚作业前,各参与方应做好风险评估,识别和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制定和落实控制和减少作业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力,确定作业过程中的通讯和联系方式,确保各参与方清楚和明白起抛锚作业的要求和程序,做到统一指挥和行动一致。

近海支持船舶为海上设施进行起抛锚作业前,应首先了解并获知起抛锚作业水域的水文气象、海底地质、作业水深、海底管线及阻碍物等信息;船长应仔细阅读起抛锚作业计划,了解平台的锚型、锚重、锚链配备、锚环钢丝长度、出链长度等信息,并根据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计算起抛锚作业可能需要的最大负荷及船舶功率,了解海上设施的锚系布置和操作特点,明确起抛锚作业的作业方式、定位方式和限制条件等,做到心中有底,避免鲁莽行事。

起抛锚船舶必须配备数量足够且具有起抛锚作业经验的合适人员,并明确起抛锚作业程序和参与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任何人如果对作业程序和作业计划有疑问或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应询问相关人员,直到完全了解和明白为止;对于任何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应立即停止并报告船长,经船长评估和判断,可以暂停作业或终止作业。

船舶在同意开始起抛锚作业前,船长必须考虑到当前和未来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气象窗口开始起抛锚作业。恶劣天气和海况条件下,船舶不应强行进行起抛锚作业,除非船长认为完全可以确保船舶操作安全和人员安全;另外,起抛锚作业前,船长必须对船舶稳性进行检查和核准,因为一旦船舶稳性不满足起抛锚作业的要求或遇到不当操作或设备故障,将会导致船舶的严重倾斜甚至倾覆。

船舶在起抛锚作业前,船长必须通知各部门对船舶、设备及属具进行全面和彻底的检查,确保船舶设备和属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满足所需要进行的起抛锚作业;船长必须熟悉并了解船舶安装的定位仪器和设备,起抛锚作业前,船长应对船舶操纵设备进行检查;起抛锚作业过程中,船长应始终控制船舶保持在安全合适的位置,并保持船舶、平台及所有作业人员之间的通讯畅通,明确起抛锚作业的统一指挥,并对应急情况制定出应急反应措施;虽然作业方往往总是催促尽快进行并完成平台的起抛锚作业,且一旦开始就不愿停止,所以有时起抛锚工作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因此船长应注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身体疲劳状况,不得指派已处于疲劳状态的船员从事甲板作业,因为一个疲劳的船员会危及所有作业人员的安全。

所有甲板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确认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工作救生衣,处于正常状态;甲板现场应明确指挥人员,未经水手长或甲板部高级船员允许,其他人员不得向绞盘操作人员、平台克令吊司机或锚机操作人员发送作业信号;甲板作业人员应分工明确,避免交叉作业,造成安全隐患;起抛锚作业时,甲板作业至少要有3个人在场,不得独自一个人进行甲板作业。

甲板作业人员必须始终牢记处于安全位置,让清正在起绞的、大负荷的钢缆;必须考虑到钢缆的方向和角度,防止钢缆断裂或滑脱伤到自己或他人;绷紧后的钢缆会形成一种扭力,因此必须注意,当解开这些钢缆时,应防止连接卸扣迅速旋转伤及作业人员;除非紧急情况,作业人员不得在甲板上奔跑,因为奔跑容易导致绊倒情况的发生。

甲板作业人员禁止使用损坏的设备和工具,并小心注意断裂或损坏的钢丝,避免刮伤身体和挂住衣物;甲板绞盘开始动作前,必须确认甲板作业人员已通知并让清;发现浮筒和锚在甲板上滑动时,应迅速将其绑扎牢固;钻井平台克令吊放下来的任何短索未被妥善绑扎在甲板或连接在绞车上之前任何人不得解开,作业人员在提起或搬运重量较大的卸扣时,也应格外小心,避免腰背受伤。

六、总结

总之,起抛锚作业是一项由多艘船舶同时参与、共同协作的高风险作业,由于太多变数的存在,没有硬性的规定能被应用于所有的起抛锚作业中去,所以识别起抛锚作业存在的风险并制定降低和控制起抛锚作业风险的措施,对于提高近海辅助船舶的起抛锚作业安全水准,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非常重要和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Offshore Support Vessel Code of Safe Working Practice

[2]NWEA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Management of Offshore Supply and Rig Moving Operations 2009

[3]OF/NSA Guidelines for Safe Anchor Handling and Towing 2003

[4]OPL 3 Anchor Handling

[5]OPL 6 Barge Mooring

篇10:控制学生作业量措施

各市政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

近期,市政工程工地起重吊装作业中连续发生了多起起重伤害安全事故,死亡5人,社会影响恶劣。安全事故的频发严重影响了重点工程建设秩序,反映出工程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力、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为切实加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遏制事故上升趋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提高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吊装作业专项整治的认识,把加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严密组织,充分准备,严格规范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

二、落实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自查自纠

各在建市政工程参建单位接本通知后,根据各自的工程特点,要紧急开展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吊装作业专项排查,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落实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逐台排查建档,严格实行起重作业吊装令制度,确保“一机、一档、一令”,遏制事故

发生。

三、专项排查内容

(一)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管理情况;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人员持

证上岗情况,进场验收情况;

(二)起重吊装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落实情况;

(三)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协议的制定

和落实情况;

(四)吊装作业危险源的识别控制落实情况;

(五)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开工令制度落实情况。

四、各建设、监理单位要加强协调,确保安全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 建设监理单位要积极协助施工单位搞好起重吊装作业的自查自纠工作,对发现的起重吊装作业不规范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上一篇:电信店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研发部2007年一季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