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

2024-05-13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共6篇)

篇1: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

2012年新课标高考复习策略

同学们除了扎实稳建的复习,还应注意复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说说一卷的答题技巧。

必考题部分。现代文阅读,还是以社科类文章为主,题型大体不变。阅读技巧是第一遍阅读要注意力集中,总体把握文章意思,做题时要回到原文认真对照,找出细微差别。千万不可做题时想当然,不和原文对照,最容易出错。还有一个诀窍就是看每个选项时抓住关键词,快速回到文中找到对应位置,再仔细区分。最后一道推断题,要立足全文,从作者观点出发,过于夸大和绝对的说法很可能不对。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依然是主流,选材范围也许突破正史,选择独立的人物小传。阅读文言文心态要稳,有些难懂的字词不影响理解全文,可以略过。第一题实词,一定要回到文中,看意思符不符合语境。第二题如考虚词,一定要分析句子结构,再判断词性和意义;如考人物品质,一定要回到原文,仔细区分。最后一道内容理解题,要把每个选项回到原文对照,很可能就是在某个词句的翻译上打马虎眼,只要仔细辨明,定可找出错误选项。

翻译题,原则一是要“照应前后文”,译完和上下文衔接自然;二是要“字字落实”,尤其注意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把能译出的每一个字都按双音节译出,出现动词看可否直接接宾语,如不能,考虑使动、意动和为动;还要注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被动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些常用结构要警觉,如“孰与”译为“和„„比,哪一个„„”等。

古代诗歌阅读,体裁除了诗歌,词或曲也要训练和准备。题材会以考羁旅送别类、思乡怀人类、即事感怀类、时政民生类、哲理思辨类为重点。诗歌鉴赏题最重要的是看懂问题,不要答非所问。首先要读懂诗歌,大体翻译全诗,体会全诗意蕴。其次,看题所问,大问法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写作特点”,又包括“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三方面。如果问描写,可从“烘托(正衬;反衬)、白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写哀、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先抑后扬、有层次感(由远及近)、色彩对比鲜明、多角度刻画(视觉、听觉、嗅觉等)”等角度分析;如果问抒情,可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个角度分析,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感怀、借典抒情)”三方面;如问修辞,可从“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复、双关、对偶、设问、反问、互文”等角度分析。最后注意分析不可架空,要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抓住意象。名句名篇默写。以考纲规定的64篇为主,不要贪多,要循序渐进,利用细小的时间背诵。

选考题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以选考题形式出现。文学类文本,应该还考小说,难度与实用类持平。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是主流,应该以文化名人为主,但人物通讯、人物访谈也要训练和做好相应准备。答题时要纵观全文,全面准确。第一题问文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的意思,一定回到原文,看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解释。第二题考察筛选信息,注意分值,化为几点,把文章议论道理的语句抓取出来,用原文的语词,整理概括,要全面,不可落点。最后是开放性题,要应照全文,深刻挖掘,答案往中心上靠,切不可在一个层次上翻来覆去,要多角度挖掘,忠实于作者观点。

其次说说二卷的答题技巧。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病句、排序应该不会变。各种常见语用类型要练熟运用,如:仿写、压缩语段、扩展语段、语段改错、看图写话等。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题型肯定会有所创新。

成语题注意:首先不能望文生义,应从词的本义考虑,如“危言危行”,“危”本义为端正,所以指正直的言行。还要注意褒贬,如“半斤八两”是指两者都不怎么好,是贬义。还要注意不明差异,如近义成语“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前者是没有其事,故意夸大;后者是坏事情让人震惊。还要注意原始意义,如“目无全牛”在《庄子》中是说庖丁的技艺十分精湛。还有不明语病,如“求全责备”,只能说对某人求全责备,而不能接宾语。

病句题要注意:一是语序不当,如“展览馆展出了春秋和战国新发现的陶器”,应为“新发现的春秋和战国的陶器”。二是搭配不当,如“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不能培养失足青年。三是成份残缺,如介词淹没主语,开头若出现“对于”“由于”等词语,第一分句变为状语,后一分句缺主语。还有缺宾语中心语,如“推进„„发展”“担当„„重任”等都应有中心语。四是歧义,如“我看见他们父子见面后高兴极了”,可理解为“我看见,他们高兴”,也可理解为“我高兴”。五是不合逻辑,如“我不但向国家交了6万斤大米,而且不吃救济粮了”,是递近关系,应为“不但不吃救济粮了,而且交了6万斤大米”。六是句式杂糅,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两个结构,用一个即可,如 “根本原因是”和“„„在作怪”。七是概念交叉,如“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后者包含前者,把“以及”改为“等”。八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沿海地区不仅需要改革开放,内地也需要”,应为“不仅沿海地区需要改革开放,内地也需要”。

语义衔接即排序题,一定要注意各个句子之间的联系,抓住每个句子的关键词,尤其是关联词语和连接上下句的词语,而且要注意所给语境,采用“定两头再中间”的方法,第一句一定要紧承所给语境的最后一句,最后一句要紧承后面的语境。

写作提升策略:

课标卷自诞生以来,一直考材料作文,如2011年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题。2012年的作文可能有所调整:一是,继续出材料作文,但立意和选材的范围会扩大;二是,出命题作文,这是近年高考的整体趋势。但无论哪类,都

应关注社会热点,评析社会现象的材料可能性大于阐释人生哲理的。

1.作文如果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健词句和中心,确定中心观点。在开篇一

定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脑中或纸上列一个提纲,层层深入或发散思维展开。

2.要有充分严密的论证过程,只把观点和例子堆砌在一起并不等于真正的论证。有了鲜明的论点,也备好了有力而

充实的论据,但是这两者都还只是零散的材料,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适当的论证过程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度。

3.结构上要整饬而精致,事例要新颖独特,举例方式要多样,可排比,可细节,可镜头突现,使文章丰富生动。举

例后要具体的说理分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的部分。

4.每个层次后面的议论要精当深刻,实实在在,讲清道理。基础等级分拿到,再在发展等级上下功夫。

5.举例要新颖,避免“老生常谈”,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突出时代感。

6.语言多用排比和对偶,议论语句要精致而蕴含哲理,再有名言引用,相信一定会给评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7.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8.字迹清晰,卷面干净,切忌涂抹。

最后,考生和家长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不可过于急躁,贪黑熬夜,盲目补课,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只有保持一个平和轻松的心态,才可以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决胜高考。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

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篇2: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

家长们之所以觉得看图写话难,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三点:看图写话写不出、事件写不清、语句写不好。

写不出,是不会布局;写不清,是不会结构;写不好,是缺少词汇。针对这些,小语给家长们提供下面10个技巧。

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10大技巧详解

写眼不用“水汪汪”

写外貌:写脸蛋不要用“圆圆的”,写脸色不要用“红通通”,写眼睛不要用“水汪汪”,写嘴巴不要用“小小的”,写耳朵不要用“大大的”,写个头不要用“高高的”,写身材不要用“胖胖的”。这些万能词汇,会让孩子失去语言个性。写话起步,要呵护孩子的灵性。

比如写嘴巴可以这样说:爸爸的嘴比河马的嘴还大,打个喷嚏,就能把自己吹到月亮上。比如孩子说妈妈的长头发比绳子用处大,玩跳绳,妈妈只需甩甩头。

这些语言看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锻炼,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才有能有自己的想法。

写说不要直接“说”

写话干巴巴几句怎么办?小语的建议是,让人物说话。

记住,一说话,文字就多了;一说话,人物就活了。但是要注意,写话不要直接说,比如小熊说、小狗说、小红说、妈妈说、爸爸说。

而是要加一个动作:小熊笑着说、小狗哭着说、小红跳起来说、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爸爸伸出手说。

还可以加一个表情:“小熊的脸红了,笑着说”“小狗皱着眉,哭着说”“小红惊讶地跳起来说”“妈妈露出微笑的表情,摸着我的头说”“爸爸愣了一下,伸出手说”等等。

写动至少三个“动”

看静图,脑子里要能变成动的动画片。图上只能画一个场景,脑子里要把前面发生的、后面发生的,都“放映”出来。

还要学会多用表示动作的词。一个,不够;两个也不够;至少要三个;五个更好。

比如小猴吃香蕉的图,脑子里动画要连贯放映:小猴三下两下爬到树上、一把扯下一个大香蕉、鼻子凑上去闻闻香味、一手拿一手剥、使劲往嘴里塞、嘴巴撑得鼓鼓的、大口大口咽、擦擦嘴、拍拍肚皮。动作越多,写话越精彩。

有问就要有答

有时,不知道人物应该说点啥,小语告诉你一个小诀窍:可以让其中一个人物去问。问了,就要答。一问一答,内容增多了,人物不孤零零了。

比如小刚给妈妈洗脚的一幅图:看到妈妈躺在床上,样子很疲惫。小刚想给妈妈洗脚,帮妈妈解除疲劳。不要直接端出盆来就洗。要问:“妈妈,我看您脸色不好,今天很忙吧?”这一问,妈妈就得答。“谢谢宝贝关心,今天站着开了一天会,确实有点累。”再问。“妈妈,我想端水给您洗洗脚,可以吗?”妈妈再答。“我的宝贝真好。”

有头就要有尾

小朋友经常写着写着,就前言不搭后语。单个句子,都对,但是连起来,却不通顺。

比如小朋友踢球的一幅图:开头写星期天下午天气很好;接着,写球场上几个小朋友踢球;然后,写天上飞来一群燕子;后来,写晚上吃了小笼包。

开头,对的,走着走着,“迷路”了。有开头就要有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一条绳子的两头,拎起绳子两头,整件事就串起来了。上面的内容,应该去掉“天上来了燕子”,应该去掉“晚上吃小笼包”,要写他们怎么踢的,最后谁赢谁输,和看完后心里的感受,这样才是通顺的。

最要紧的句子

第一句话最要紧。写出第一句,后面句子就跟着“溜达”出来了。第一句话,很简单,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个要素,拼起来。

比如小熊扫落叶的一幅图,第一句话是:秋天,街道上,小熊在扫落叶。

比如小红放风筝的一幅图,第一句话是:早晨,公园里,小红在放风筝。

为什么先写第一句话?因为任何一件事,缩减到最后,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四个要素。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的句子,都是第一句的“小尾巴”。

最可怕的毛病

最可怕的毛病,人物是“木头人”,是“小哑巴”。

一幅保护小鸟的图,一个同学写:“我看到小鸟快掉下来了,我救了小鸟。”这句话里,“看到小鸟快掉下来了”,具体是怎么看到的,看到险情后脸上是什么表情?

“我救了小鸟”,具体怎么救的,手上抓起了什么,是走过去还是跑过去,是爬树还是去搬梯子,怎么拿起小鸟,怎么把小鸟放到安全地方,有没有抚摸下可爱的小鸟?我们坚决不能当“木头人”“小哑巴”,一定要善于表达。

写景有两条近路

写景,很容易丢分,因为有的写景图,只有纯粹的景,没有人物,没有动物。

小语有两条近路可以帮到小朋友。第一条是“时间路”。比如“家乡的小河”:可以写春天的小河、夏天的小河、秋天的小河、冬天的小河。也可以写早晨的小河、中午的小河、傍晚的小河。还可以写晴天的小河、雨天的小河。

第二条路是“空间路”。还是“家乡的小河”:可以写小河的远处、小河的近处。可以写小河的空中、小河的水面、小河的水底。

写物要会想东想西

写物,也比较讨厌。比如写一个苹果,小脑袋里哪里有那么多词呀,憋了半天,只能写: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红的、摸着是光滑的、咬一口是甜甜的。

小语有个好办法,就是学会“想东想西”:形状是圆的,可以像爷爷家客厅里那盏灯泡,还可以像我那个永远吃不饱的小猪储钱罐。颜色是红的,可以像我偷偷擦过的妈妈的腮红,还可以像前两天老师奖的小红花。

看图写话就三步

第一步,是生一个句宝宝,写一个四要素句子。比如小猴吃桃,可以这样写:早晨,小猴在果园里吃桃子。

第二步,是句宝宝长高,加上动作、表情。

第三步,是句宝宝变美,加上语言、心理和比喻。

最后变成:早晨,小猴在果园里吃桃子。你看,小猴多么可爱:一对大大的耳朵,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桃子红红的,可新鲜了,就像胖娃娃的小脸蛋。小猴想:现在的桃子又大又红,我可有口福了。它蹲在地上,捧着桃子,吃得津津有味,很开心。小猴自言自语地说:“这桃子又大又红,脆脆的、甜甜的,真好吃啊!”

语文名师欧阳昱北2019高考作文十大猜想+审题参考

湖南省语文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全国高考湖南语文命题组专家。

近有8届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所在年级高考语文平均分一直稳居全省第一。连续数年准确预测高考作文题。

2019年高考将如期而至。过去的一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而高考作文命题当鉴照过往的风迹云影。百年中国沐风栉雨,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思想启蒙带来社会变革,时代向前,青年向善向上,而逆风的方向最适合飞翔。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忧患并存,请倾听时代的号角与回响,坚定信仰信念,找准奋斗的方向与人生的坐标。生在新世纪的你们,当际会世界风云,是时候觉悟,并充满自信: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必须依靠一代新青年自己的力量和奋斗,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35年,一个德国小伙子提交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高中毕业作文。文中,他写道:“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他叫卡尔•马克思。

1910年,一个中国小伙子走出了韶山冲,在辛亥革命后的新式学堂里,第一次看到中国地图,自此,他抱定报效国家,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信念。他叫毛泽东。

新时代大好青年的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搏动,你们当信念坚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信念是培育一个民族以及一代青年精气神的“钙片”,有了信念,民族就有了泉流不竭的奋斗意志,而青年会达成向善向上的精神高地。青年马克思、毛泽东无疑是信念坚定的杰出代表。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岁月乃至岁月中的付出或存在不确定性,但能确信不移的是伟大信念,以及伟大信念引领下义无反顾的奋斗。青年涉世不深,不知世道的艰难,更需眺望人生发展的图景。未来的路上,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勇敢和强大,为实现目标,没有谁能够不负重前行。前路遥远而我有担当,这样的青年是强者,是国家的希望所在。

(认识自我、社会:树立伟大目标,坚定报国信念。)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法国作家雨果认为:信仰,是人生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英国罗斯金被称作道德领路人,他说: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中国伟大长征胜利启示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新时代的青年要培养信仰,信仰让你有了方向,也充满力量。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做有信仰的青年,没有信仰的人不会有幸福。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能够激发一颗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信仰指引,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样信仰指引,中国一代青年励精图治,带领中国强起来了。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青、高考学子、出国留学生、下海闯荡的和进城务工的,短短二十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把一个几乎最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文章最后问:“中国还有这么勤奋的人吗?”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当培育信仰,并高举信仰的火把,照亮前路,更以青春之热情,力排万难,奋勇前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青年极易被糖衣炮弹攻陷,只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信仰,才能筑牢我们的人生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行走万里而不迷失方向。

(认识自我、社会:培育人生信仰,获取奋斗力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怎样爱国呢?上世纪先贤早已给出答案。

①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②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③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④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⑤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任继愈)

⑥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择一两句,来回答你怎样爱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请问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是祖**亲的赤子,生而被烙上中华文明的印记。让孕育、发展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得以承续,是新一代青年的使命,也是我们足够丰厚、强大之所在,而滋养我们的血脉最不该失落和遗忘。始终对祖国怀有赤子之爱,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一代新人,就成为常讲常新的话题。

习近平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勇敢扬帆远航的青年而言,无论千里万里,请回望,身后是生你养你的家园和祖国,无视她的存在,会失去奋斗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坐标,都可能令你的奋斗之船偏离了航线。

(认识自我、社会:做人要懂得爱国、发扬民魂、所学报国、建设乐园、甘愿受苦、继承传统、立德爱国。)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处变革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说:“鱼冲波而上,不损其鳞;鸟溯风而翔,全用其羽。”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志在高远,而逆流、逆风的方向最适合游泳、最适合飞翔。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青年,你欲行高远,须识得逆流,辨清逆风,去击水中流,奋飞长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辨?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出你的认识和判断,给同为青年而一度迷茫的他阅读,帮助他与你一道奋勇前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

今天的中国,正砥砺图强,逆流逆风是常态,而无论什么样的风雨浪涛,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既然背负梦想,就当勇毅前行,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扛着整个社会的期许,肩负重担,心怀责任,眼含坚定,负重前行,让家国情怀,深深地渗透进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从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充足的爆发力和生命力,背负护国之重任,肩挑真理之重担,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主动地投身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完成自己最伟大的使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回应人民的期盼。

时代向前,青年向上。百年前的中国,一群踏着时代节拍的青年,用一本《新青年》逆袭,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伟大 篇章;七十年前,一群从青年时就敢于冲浪、敢于“中流击水”的时代翘楚,让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四十年前,整整一代青年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生力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改革开放成为中国最好的名片。无论怎样,奋斗者都是一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认识社会、自我:生于忧患,迎接逆风逆流,击水中流,奋飞长空。)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百年前,中国不亡,因为有你。“风雨如磐暗故园”,旧时代站起来一批新青年,思想启蒙引领下救亡图存,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

一百年后,中国必强,因为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新时代走来一代新青年,奋斗前行中圆中国梦,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新时代的青年是时候勇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背负起梦想,奋斗前行!抚今追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该如何回答祖国发来的询问?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历史的回声激荡,扬厉时代的新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我们用四十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五四运动,一次思想启蒙,新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从此懂得: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民生幸福,必须依靠新青年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新青年位卑而许国,百年奋斗,由救亡图存到忧患强国,奋斗,一再成为时代的热词。伟大祖国为一代青年提供了奋斗的大舞台,而要凝聚中华精神、壮大中华力量,实现中华腾飞,还在青年,因为有我。

(认识社会、自我:青年使命,过去救亡,今天强国。)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一概)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辨别,区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鉴往知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传承至今的人才培养辩证法。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辨和权衡?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用人之道在辨识,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

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觉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

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于不倒。

(认识自我、社会:思辨德才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李大钊《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青年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导师》)

这是青年时代,而这时代该从五四运动开始。从那时起,青年人才抬起了头,发现了自己,不再仅仅地做祖父母的孙子,父母的儿子,社会的小孩子。他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群,发现了自己和自己的群的力量。要名副其实的做新中国的主人。(朱自清《论青年》)

三条语录,你认为哪条更贴近你的成长体验?在读懂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之上作文,体现你的考量,阐述你的看法。

审题参考

请谈谈我们该怎样做青年。

有什么样的青年,我中华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近代有识之士让臂高呼,引领国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一路走来,而青年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里,李大钊告知青年奋斗应定好方向,鲁迅鼓励青年行动当多有生力,朱自清则说青年要发现自己,去做新中国的主人。习近平也曾寄望于大好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中华伟大事业呼唤接续的奋斗者,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最关注他的后来人,从而凝聚新生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命运的危难中,一代代青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 篇章。今日之中国青年,长着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而杰出的表现并不亚于前辈。他们乐观、自信、开放、进取,敢闯敢干。有人说,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

(认识自我、社会、自然:定好方向、开掘生力、发现自己。)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③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

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⑦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李广田)

五千年漫漫长路上,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探路的前行者,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在路上怎么走,我们还将不断攀涉。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辨?从中选择两三句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

中华先民从来不缺少探路的前行者,惟其如此,我中华才得以在多舛的命运中,穿过历史的风雨走到今天。行走路上,有了灯塔便不再盲从,任重而道远,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的肩负。

我们在路上,注定道路曲折,或者根本无路,那就探路前行,一天风雨又如何,青年当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只是向前,走出一条生路、一条康庄大道来。

新时代呼唤青年担当,而民族振兴是你们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要居安思危,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观风云、勇履困境,勇克阻障,敢作敢为,中华民族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青年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坦行时代大道,争做时代先锋。

(认识自我、社会、自然:任重道远、上下求索、行者常至、水穷处,坐看云起、从容前行、开路前行、灯塔照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智慧的中华先民,依山傍水而居,石桥溪水、草地菜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派田园风光,生活极为简朴,却并不妨碍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

走向现代化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都市,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并谈出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

培养思辨能力,由是尝试给出思辨性考场作文题,日益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考场作文应该引领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会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进而规划人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先民的思想、智慧、气度,乃至践行,昭示后学,倍增华夏子孙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进而促进人类进步、奏响时代强音、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个体觉醒,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万象纷至沓来的时候,请容留广大青年沉着思辨,是到了廓清社会、人生迷雾的时候。借一个家园的平台来做个比较,不全面复古,也不全盘西化,题旨指向当下生命的活法和心魂的诉求,进而引发我们对人精神层面的思考。

人始终是自然中的人,人不可须臾离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本质统一与和谐共生。首段材料就有先民取法于自然的生命美好。但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悄然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逐渐由“敬畏自然”变为“征服自然”,而自然成为人类过度改造的对象。这样做,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极至需求,却破坏了水泽、林地、田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代已不再是一个理想式的口号,它是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而提出来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性问题。

(认识自我、社会、自然:回归家园、编织美梦、安放心灵。)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梅竹兰菊各有其特色,而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等等。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审美情趣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及人格,以此正心修身而每有所得。

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梅竹兰菊四君子”独一无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历代文人士子,以屈原为杰出代表,每以香草美人自况,标榜人格的芬芳。

修身自好以为君子,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渐染,包括香草美树情结,然后践行,使遂成风气。把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经过过滤,转化为代代青年的高洁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大众的文化参与感、从中获得审美认同和愉悦,进而形成向上、唯美的社会风尚。

先贤讲修身,修身而有所持守。梅竹兰菊四君子,只是一个托寓,梅,斗雪而独放,足称傲骨,多象征高洁志士;竹,临风而持节,实见高致,多象征谦逊君子;兰,在山而幽芳,堪为怡情,多象征贤达能人;菊,凌霜而属清,可谓飘逸,多象征隐逸幽人。梅竹兰菊既可象征君子的清高品格,就共同具有不为外物所左右污染,绝不迷失自我,始终追求内心清明,而笃守高尚纯正道德节操的品质。从四君子身上可观人性的种.种美好,本质追求是一种的修为,一种涵养、一种境界。

篇3:浅谈高考语文作文的复习

一、研究考纲信息, 有的放矢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新课改语文高考作文考试说明, 说明的标准分为:A.基础等级: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标点正确, 不写错别字。B.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是根据这个制定出来的, 这是高考作文的指挥棒。同时还要密切关注高考作文的变化趋势, 把准方向, 慎重选题, 精心命题等, 避免在复习中做无用功, 走弯路。

二、研究阅卷规则, 对症下药

鉴于考场作文肩负着区分选拨的功能, 又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定形势下完成阅卷任务, 因此考场作文力争做到七要:审题要准, 立意要稳, 观点要明, 内容要实, 结构要清, 表达要畅, 书写要美。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三、研究训练细则, 落实到位

基于训练目标, 要整体规划高三的十几次作文, 对于每一次的作文训练, 都要狠抓落实。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包括六大环节:全批全改;挑选范文;集体备课, 集中智慧, 逐篇解析;精心讲评;重点面批;重写再批。尤其强调个别指导和面批, 既重拔尖学生, 又重成绩补差。在六大环节中, 讲评环节尤为重要, 一定要讲明白, 讲透彻, 讲细致, 讲精彩, 绝不蜻蜓点水、不轻不重、隔靴搔痒。讲评时, 既讲审题立意、章法结构, 又讲价值观培养、人格陶冶以及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 还要根据本阶段的社会热点积极设题,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重点备考, 打造精品, 避免到考场上了又出现无从下手的尴尬。

此外每次作文之后都要精选范文, 打印给学生, 让他们学习、借鉴, 不同水平不同体裁都有涉及, 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研究时事热点, 激活素材

考生最怕的是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没的可写。要引导学生精心盘点、建设素材库, 训练将其科学恰当地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历史教材中的明君贤臣、暴君污吏、文化名人, 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现实社会中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等, 无一不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而且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又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挖掘, 一材多用至关重要。

篇4: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

关键词:艺术生;高考语文;有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69-04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1999年艺术院校开始大量扩招,再加上艺术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艺考热”应运而生,但也随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艺考热”,2014年教育部要求除个别院校保留校考外,其余艺术专业全部进行省统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对应普通高校批次分数线的70%。就拿星海音乐学院来说,自2014年起该学院本科按综合分择优录取,演奏类综合分的计算公式为:(专业分÷100)×80+(文化分÷750)×20,从该公式可看出对于艺考生来说,专业和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艺术生文化课分数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能否提高文化课成绩将成为决定艺术生最终能否如愿踏入大学校门的关键。

高考录取分数逐年在提高,而从近几年的艺术生高考的成绩来看,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堪忧,录取率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7538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3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4262人,占56.5%,达到255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6671人,占88.5%;2014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8040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2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137人,占63.9%,达到26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158人,占89%;2013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7958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05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075人,占63.7%,达到21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769人,占97.6%;2012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8042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1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178人,占64.4%,达到21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912人,占98.4%。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在高考各学科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17年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语文学科的分值将由原来的150分提高至180分。既然语文学科权重如此之高,那么要提高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首先就要提高语文学科的分数。

笔者在音乐附中任教十五年,曾多次担任高三级语文教学工作,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艺术生语文学科分数的方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二、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一)了解艺术生特点,科学规划复习时间

艺术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用来提升专业技能,对文化课不够重视,所以文化基础相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比较薄弱。到了高三复习时又要备考术科,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正常的文化复习,大部分艺术生在高三上学期选择辗转各地高等院校找专业老师专心学习专业,基本不复习文化课,只有参加完1月份的省联考和2月份的各校单考后才能安心回校上文化课,而此时已进入3月份,任课教师要在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就一定要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备考。

根据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可将备考复习分为两轮,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梳理考点,理清知识网络,加强复习方法指导,可争取在四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根据学情和考情,精选各地高考题或优质的模拟题,突破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加强整卷训练,提升应考能力和技巧,规范答题,确保得分,复习时间可从四月底开始到五月底结束。

(二)充分认识艺术生学情,优化复习,提高效果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分数,一定要对学情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经观察,高中艺术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学习特点如下:一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牢,知识点容易混淆,比如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术语等;二是缺乏知识积累,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及文化常识等;三是不会审题或审题草率,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差;四是解题能力差,缺乏方法的积累,答题不规范。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复习时主要是坚持“四化”基本原则,抓基础,以考促学,注重方法的指导,设定合理目标,增强学生的备考信心。

关于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1 .坚持“四化”基本原则

(1)序化。序化即掌握了知识的主次、先后、纵横、上下等等关系,使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很好的系列化结构组块,牢牢地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语文知识点十分庞杂,要记牢这些知识点并且不混淆,一定要帮助或指导学生将知识点序化,理清知识主线,熟记基本知识点。理清知识主线可用“知识树”的方法,一目了然(如下图所示)。

也可将具体的知识点都序化,方便识记。例如在讲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中的间接抒情时,可分类序化所有间接抒情手法。

又如作文也可序列化,可以按审题立意 (话题、命题、材料)、思路结构 (议论类、记叙类)、材料选用 (议论类、记叙类)、分析说理 (议论类)、语言表达 (议论类、记叙类)、开头与结尾、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特色、深刻、丰富、新颖这样的序列进行训练。

(2)类化。类化就是将复习的知识采用类聚法归类,达到“一道题,一组题,一类题”的效果。在讲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时,类聚法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诗歌意境鉴赏题时,先汇总考查意境的各种提问方式,然后告知学生看到这些提问方式时可以明确这是在考查诗歌的意境,明确题型后再指导学生按照意境鉴赏题的答题思路回答问题。可在课堂上做一两道典型的意境鉴赏题,并详细分析,再让学生做类似的几道题进行巩固,还让学生回家后在习题册里自行找出同类型的题做,加强他们对这类题型的判断。

现代文阅读亦然。例如,在高考现代文题目当中经常遇到一种题型,问“为什么要写中心人物以外的人呢?”或“在次要人物里,为什么写这个,不写那个呢?”,教师可以将这类题归纳为“人材作用题”,告知学生这类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为“写A,为什么却要写B?”或“写B,对A有什么作用?”,并指导学生从表达目的(扣人物、扣主题)、表达效果(扣文体、扣读者)四个方面全面答题。学生复习时有了这样的知识类化,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做题时也能胸有成竹了。

(3)活化。活化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情境性,教师可以精选鲜活的例题进行讲解,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像语言运用题最适合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题材的例题,分析答案时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存在的问题,介绍做题方法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

张宇:你好。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不好意思, ①

张宇: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还有,你们短信说“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网店客服: ②

张宇:我明白了。谢谢!

网店客服: ③

张宇:没关系。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语言连贯题是近几年全国卷语用题的保留题型,所以高考前务必要让学生掌握。那么怎样写才能达到语言连贯的要求?复习时笔者选择“网购”这一学生十分熟悉的题材作为典型例题,学生做题时觉得没难度,答案五花八门,但能得满分的却不多。怀着好奇的心理,学生在听分析时特别认真,在区别②中“我们已付送货费和保险费”与“我们付包装费和保险费,您付送货费就好”、“ 我们的快递员到时将会给您解释清楚的”的不同,还有③中“非常抱歉为顾客您带来麻烦”与“非常抱歉,文字产生歧义是我们工作的失误,给您添麻烦了”、“真对不起啊,因为出现这一工作失误,希望您能谅解”的不同后,学生对做语言连贯题中“明话题、明位置、找提示、说通畅”的答题方法有了十分感性的认知,印象深刻。

(4)精化。精化是指复习内容要精,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以便“厚积”能“薄发”。高考语文考点如此之多,艺术生复习的时间却如此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提高成绩,教师要有大刀阔斧的勇气,精选复习内容着重复习。经观察,诗歌鉴赏、文学类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语言运用这些内容要让艺术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较难,那么我们就不必花太多时间复习。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选择题)、论述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写作这些能够在短时间攻克、拿到分数的内容则要“细化、深化”地复习与反复练习。

2.抓好基础

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艺术生来讲,去钻研难题、怪题既耗时又耗力,抓好基础才是明智的选择。打好基础一是利用好教材,包括课文、注释和知识短文;二是选做基础训练题。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复习文言文最好的复习材料,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高中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复习一篇,我们只选择高考要背诵的文言文以“字字落实”练习的方式详细复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翻译时“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原则的意识,也复习了重要的实词、虚词,亦帮助学生背诵该篇目。2016年高考考查情景式默写,这样的复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复习文章内容,把握文意。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这样复习文言文的效果甚佳。以下节选《师说》练习当中的一小部分:

古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至于基础训练题,我们可选择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训练,这些题目难度适中,出题严谨,也很典型,做这些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节省了复习时间。

3.以考促学

由于复习时间短,所以我们无法像普通中学那样“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但也不能忽视考试的重要性。通过考试可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学会仔细阅读题干和题肢,领会命题意图,答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点醒目,术语准确,书写规范,全面提升他们的应试技能;通过考试亦能让学生反省、调整和指导自己的复习;通过考试还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考场心理素质、时间分配及把握、全局全卷把握能力等等。既然如此,每复习完一个专题,教师都可安排学生做专题测试,针对常错点、易错点,以基础为主,查缺补漏;当复完一轮后,可安排每周做一套模拟试题,保持做题感觉,调整做题的速度和时间分配,强化考试能力。

4.注重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贵在长期积累,仅凭高三积累的知识实在有限。因为要积累的内容太多,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而做题方法的指导不会让学生觉得束手无策,而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增加了做题的信心。王大绩老师介绍的“检索·加工”方法对于解答语病、成语、句子衔接、必考阅读题特别适用,去除干扰信息,挑出关键词使解题效率提高。例如:

[2015年全国一卷·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此题只要删去次要信息,找出每句话的关键词“经验丰富”、“充分沟通”、“战略措施”和选项近义成语中的关键词“老谋”“远虑”“熟虑”,再一一对应,就能很快选出答案C。

关于新材料作文,学生容易审错题或行文思路不清楚或无内容可谈,那么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经过多次训练,基本上学生在考试中还是能取得40分左右的分数。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模式如下:

第一部分 (摆出材料中的事实,提出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部分 (分析材料中的事实,分析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或者为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段 (设问,引起下文。可以单独成段)

第三段 (分析外在原因、客观原因,写出第一个层次)

第四段 (分析内在原因、主观原因,写出第二个层次)

第五段 (联想社会材料,分析社会原因,写出第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提出措施)

这一部分,在第二部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综合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分析的层次,一一照应上文,提出解决办法。

第六段 (解决问题,提出方法与措施,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第七段 (解决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第四部分 (收束全文,首尾照应)

作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尽可能收束有力度。在内容方面完成有点到面的升华主旨,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转换;在结构方面,完成首尾照应,使结构完整。

第八段 (收束全文,升华主旨,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5.设定合理目标,增强学生的备考信心

有目标才有动力,但目标的设定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高考对艺术生的分数要求及多年来学校语文的平均分,设定一个分数总体目标,全年级设定个人最低标准,不低于85分,一般学生争取90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争取100分,尖子生突破120分。

分数目标可落实到每一块的题目上。比如语言运用题9分争取全对,最多错一题,错两题就是重大失误了;文言文选择题9分争取全对,最多错一题,翻译10分,争取拿5分;默写6分不应失分;诗歌鉴赏7分,不低于3分;必考阅读9分,争取拿满分,最多错一题;选考阅读22分,不低于11分;语用12分,争取拿6分;作文60分,要求38分以上。这样语文就可以争取得到90分。

因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学力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作为教师还应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语文成绩目标,并将目标分数量化到具体的考点当中。设定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艺术生高三最后三个多月是决定他们最终能否如愿踏入大学校门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安排、打好基础、讲究方法、注重效率、精讲精炼、不断鼓励,艺术生才有可能在高考语文当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解正宝.从图式理论看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J].学语文,2002(5).

[2]王大绩.王大绩精讲高考语文检索·加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篇5:关于高考数学复习的技巧推荐

1.全面夯实基础

打好基础,首先必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一一回忆出来,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中勾画出来。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

概念要抓住关键及注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公式。

在平时的学习时,不要满足这个问题我们会解出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却不去研究了 高中生物,尤其上,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介绍处理这种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事实上,从宏观上讲,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才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通性、通法的掌握,而不能仅关注此问题特殊的、简单的方法。因此上,每一种方法我们都应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并掌握,这样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2.突出重点因人而异

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几个层次。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中,这方面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就迎刃而解。

3.不断“内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关于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养成默读的习惯

许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都有读出声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另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仅仅是无声地动一动嘴唇,有时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扫视文章的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眼睛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克服心读的习惯

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心读时,人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嘴、头或声带都没有动,只存在一种说话的内在形式:阅读者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毛病亦是一种很坏的阅读习惯,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并且矫正起来还比较困难。采用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般能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

克服指读的习惯

指读是指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文章的一个个词进行阅读。指读是单纯机械运动,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不会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有指读习惯的同学实际上妨碍了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瞬间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克服复视的习惯

复视指的是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同学往往有复视的习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在先了解阅读要求的情况下,用眼睛快速扫描答案。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致养成复视的习惯。

克服阅读时头摆动的习惯

有的时候,我们在阅读时头部会下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阅读的一种坏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尽量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时,他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通过头的摆动来阅读下一行时,他就会很快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对准阅读文章的左边。这种头部摆动的过程,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的速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克服这种毛病,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不摆动头的习惯。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下一篇:食品项目申请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