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2024-05-01

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共15篇)

篇1: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一、复习方法

1.限时训练,熟练流程,总结错题。

在最后冲刺阶段,每周除了学校的常规作业和练习测试外,最好还能训练一套难度中等的理综题试题,作答时间尽量与高考相近。物理选择题答题时间大约为20分钟,一般总时间应该控制在55分钟到6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对于没有明显偏科现象的同学,一般建议按照卷面顺序答题即可。最终,要明确在按照自己的答题顺序的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限时训练时要关注这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否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发现有问题时要进行分析。每次练习过后,出现的错题必须及时整理解决。有疑问一定要找同学、老师解决。利用好手中的错题本资源,及时填充更新错题本,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练习过程中“蒙”对的题,也要当作错题一样,整理总结。总结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理解运用方面的错误或者不熟练,这需要通过专项的练习去解决。另一方面是一些审题或运算上的错误,一定要从习惯上入手,改变做题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不画受力分析、题干中条件不标到图上等等。

2.精练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方式。虽然没有《考试大纲》,但是处于新旧高考过渡时期,命题的模式应该是以保持稳定为主。考前最少要将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和海南卷(海南卷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重新做一遍。高考题的命题形式,与很多模拟题的风格还是有所区别的,此外,通过这个过程,也能再次明确高考题要求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3.夯实基础,回归教材,扫除盲区。近年来的高考中,很多试题还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现象,甚至是以教材的很多情景为背景命制的试题。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自感与互感、涡流等等概念及情景。回归教材过程中,要复习正文中的一些典型且较复杂的模型,比如回声测速的方法、电子感应加速器等等,还要将一些典型的课后题重新做一遍。

二、复习重点

1.关注时事,关注物理与实际结合的试题。20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的相关问题可能是较大的时事新闻。在物理学科方面,呼吸机与气体实验定律、物资运输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问题、方舱医院建筑过程中的平衡问题等等都有可能作为试题背景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重大的科技事件,如年3月9日,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第54颗卫星发射,2020年6月,最后一颗也就是第55颗北斗卫星即将发射,中国北斗卫星组网将全面完成,其中涉及地球同步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轨道卫星等概念与万有引力的知识结合的问题值得关注。

2.总结常规难点的常见题型。高考物理多选题及计算第25题等区分度较大的试题的考查集中在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磁场、动力学综合以及功能与动量综合这几大知识板块中。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这些考点的常规题型。例如电磁感应单杆切割问题中最大速度的求解、生热的求解、感应电量的求解、移动位移的求解等,电场中合成分解的应用、磁场中扩圆转圆的基本模型、动力学问题中板块问题的基本方程、功能与动量综合问题中动能定理的应用及不同碰撞的基本特征等等。

3.全面复习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通过练习高考试题,明确每年高考的常规知识考点及能力考点。常规知识考点例如平衡、运动学基本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电场中的基本概念,电偏转、磁偏转、变压器等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对应的常规方法,要进一步熟练,扫清漏洞。此外,对于3-5的近代物理的记忆性知识,在考前也要做全面复习,不留知识盲区。

4.选考部分要全面复习。近几年选考部分常有不常规考点出现,例如2020年全国卷Ⅱ3-3考查了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容器壁的分子数,3-4考查了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等等,所以,对于选考部分,复习要全面,要细致复习教材上各部分的知识点,不能因为部分知识点在平时模拟不出现而淡化。

5.实验复习紧抓基本实验能力。实验部分的复习要注意基本实验能力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练习,例如纸带求速度加速度、力的图示的画法、描点作图求斜率截距、实物图与电路图的互相转化、仪器仪表的读数等等,对于这部分知识,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考生一定要自己做几次,这样考试中出现才会心里有底。此外,还要加强数学运算能力,对于题目中需要计算的问题,一定要自己运算得出结果。

篇2: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物理是一科提高智力的学科,让我们丰富自己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该如何去做。可是在物理复习的时候我们却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高考物理复习的方法。

一、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二、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三、整体法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四、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五、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篇3:试谈高考物理复习方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复习方法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15-010

教学最优化是高三教师应积极探索的大课题,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有一个需要优化的问题。纵观高中各科教学,普遍存在平时“赶进度”的情况,由于要“赶进度”,教师和学生感到负担很重,这一现象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就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优化复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作一些交流。

一、基本模块——知识点的优化

《高考物理大纲》中共列出了131个考点,要在180天左右时间内按常规方法处理第一类的复习,教师普遍感到时间紧、效果不明显。而学生感到上课不是讲知识点的串讲就是对答案,熬到深夜辛辛苦苦地完成了作业,一对答案十题错了5个,越做越没信心,索性放弃不做了,这种情况在我们油田高级中学除实验班外在两个重点班中有80%的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更不用说普通班的学生了。即使我们紧紧张张的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了复习,而通过每次的月考和平常的训练题信息的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复习着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有点像狗熊掰玉米。实际上我们静下来想一想:物理和化学、生物的高三复习课时安排是相同的,可生物、化学在知识的容量上物理远远要大于化学和生物,况且由于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学生成绩的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了。

基本模块的复习是指单元内知识的有效整合,突出重点、抽出主线,将附属的非主要知识嫁接在主线上,形成一个坚实的板块。我们采用的三(四)轮法可以比喻为小孩的积木游戏——建一个房子要用到多个块,如有砖、门、窗、房顶等,第一类要完成的是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建房中的各种“块”;第二轮的复习就是将各“块”之间的联系点找到,看看能否搭配组合,如何组合;第三轮无非就是将各块拼接并以加固。可见,物理高考的复习成败就在第一轮中学生能否形成一个坚实的板块上。

1.与“平抛实验“的融合 将平抛实验中等时点水平投影后就类似于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处理,要求得平抛初速度关键求出闪光时间T.图像的呈现可以以坐标和方格的形式出现。

2.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的融合 选取纸带后求得某点的瞬时速度V是此实验的关键,而此实验中物体的运动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瞬时速度就是由公式

VN=■求得。

通过以上的复习方法学生既能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又能全面的把握知识之间的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复习完此单元后解题思路清晰、容易选用对应方法。

二、网状框架——知识结构的优化

系统科学有三个原理,其中之一就是整体原理,它的教学公式是整体→部分→整体。整体法讲得具体一点,就是在把握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教和学。物理学科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三基”组成,概念、规律和方法又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就形成了一个结构,一门学科。只有清楚了它的内在结构,才能真正掌握它。为此,在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中,先帮助学生搭好一个知识结构的框架,以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题纲结合——认识层次的优化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身临其境游黄山,比在照片上看黄山印象要深刻得多,原因很简单,照片是平面的,而实景是立体的,有层次感。学物理也是一样,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有的学生把概念,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可一遇到略有变形的题目,知识的迁移就发生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要使理解达到立体化的层次,必须让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大背景中,有具体的题目,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具体的物理过程中完成的,复习中我采取了题纲结合的办法,为知识结构配上精选的习题,题目是典型的,并暴露学生平时练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

四、滚动复习——时间分配的优化

因为遗忘的规律为先快后慢,所以,新知识学习后复习要快、要密。我采用课堂练习(当堂巩固)→课外作业(巩固反馈)→下一节课前提问,学生讲解(督促学生回家再次复习)→作业讲评(反复矫正)→定时测验与评讲(查漏补缺、目标过关)等环节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记忆保持的时间就变长。

分步复习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集中复习。这是因为防止遗忘比之恢复遗忘,可避免前摄干扰,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把复习落实在平时,具体采用两种方式。方式之一是定期测评:复习一段时间后(一般是一个月),利用一份配套试卷遵循“定时测验——批阅试卷——问题记载——矫正评价”模式,突出讲学生存在的问题,讲答题方法、讲解题思路,及时修补教与学之中漏洞,使学生达到“知识体系化,问题类型化,方法灵活,思路通畅,解题步骤规范”,使学生全面掌握物理课的通法、通性。每一次的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结构由小变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在知识结构的背景中不断深化,记忆水平、思维能力也一次次得到锻炼和发展。方式之二是利用教学中涉及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机会进行。例如,学习电场强度定义E= F/q 时,学生对E由电场本身决定,而与试探电荷q及受力F无关不甚理解,但通过回忆类似电阻R= U/I ,密度p=m/v 等公式,利用旧知识的正向迁移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之功效。

篇4: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1、培养兴趣

如果你对某一科有兴趣,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特别是物理这一科,这科培养兴趣比其他科目容易多了,物理即使理论的一科,也是需要动手实验的科目,所以可以在课外生活中涉猎课外书籍已经一些物理刊物,将课堂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画示意图

学习物理的时候,文字的叙述都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就需要话示意图了,通过图表来加深你对物理的理解,就那力学来说,一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更能直面的展示出这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所以要解答起来也讲究比较容易了。

3、理解概念

篇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方法

1、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理出要点,突出重点,解决疑难,总结提高,并辅以典型例题,因此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考生还要认真阅读课本章节内容,包括阅读材料,并熟记公式,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要努力拓宽知识广度。

2、对每章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存贮准确、提取迁移快速等特点,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通过联想,迅速形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是解决高考物理试题的主要方法,通过第一轮的复习,要熟练掌握各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总结经验,重点复习高频考点和概念。

4、独立完成配套试卷,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

本轮复习要尽可能多看一些习题,对不同类型的习题,要认真解答,做到对解决物理问题有明确的思路,并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本轮复习中做错的或理解不够透彻的题,可以用红笔圈出来,以便在第三轮复习中再看一遍。

应如何做好物理的一轮复习

3、要注意基本公式的延展性,很多是可以直接通过推导记忆的,这时候我们最好可以记下来,比如万有引力这一章节,基本公式就是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但结合运动学公式却可推导出直接计算天体质量,密度等的二级公式,这些二级公式虽然在考试时可以自己临时推,但是我们花一点时间记下来用处更大,可以极大节省做题时间。

4、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自己做一个单独的物理错题本或者是做一个整套的理综错题本也是可以的,物理这门学科多刷题真的很重要,熟能生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不要光想着把公式背熟就行了,关键是要多运用你所学的这些东西去解题,在实战中积累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懂。

5、在刷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不在多,在精,练习题不用过多,认认真真把一本习题做精即可,其他的可以作为主食之外的零食,挑选部分习题来做,我所说的把题目做精,是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你才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看到这个题目考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如何衔接起来的,之后遇到此类题目才会知道如何下手,从哪里切入更为简便,这才是真正的做题之道。

篇6:高考物理复习备考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中,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其次要采用回忆的方式,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源,是高考复习的根本,不同阶段看课本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在复习课中以解题代替复习,以解题取代看书会导致概念不清、误入题海。当然解题和掌握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往往对概念的理解缺乏正反实例,但绝不能把看书和解题的关系颠倒,概念是核心、是基础,概念不变,而题目万变,要立足于教材,夯实基础。

经典例题解析

加强独立审题训练,纠正题目靠老师点拨的习惯。很多高三生看到题目,就匆忙进行答题,做不下去了,再去找条件,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审题不透,步骤不规范,缺乏题后总结和延伸。有一个解题口诀总结得好——“题意读三遍,题图画旁边;已知未知都标上,状态过程动画现;受力运动都分清,隐含临界是关键;选取规律分步求,换行书写诗一般;文字公式都要有,规范清楚并不慢;解出结果回头望,总结反思成习惯”。第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的态度,探究的思想进行解析,从解题习惯到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成为典范,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解题习惯,提高各种能力。习题练习在精而不在多,在质而不在量。习题训练,要通过一道综合题串接零散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联知识、下挂方法,第二轮复习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总结。

跟踪针对训练

解题能力只有在独立规范训练中才能提升,习题教学的落脚点是自己会做,而不仅仅是听懂。高三生要独立完成课后训练,规范解题。许多高三生做完高考题感觉不错,但考分并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不会抓得分点,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想。理综试题的题量少,单题分值高,使得解题的规范性更加重要。学生常说有不少题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是粗心,没有看清题意,考场上细心就行了,其实不然。平时做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重视解题的细节,总是在讲义上乱画,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考场上发挥出自己水平的80%就算正常发挥了。因此要做到练习适中,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多研究评分标准,体会自己与标准答案间的距离。

专题达标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我们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并强化记忆。对试卷不仅从知识、方法、技巧方面总结,还要从应试心理、应试技巧、错误原因等方面总结。注意老师对试卷的分析,对基本题型要注意拓展和创新,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处理的基本思想及方法,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其本质和规律,作出一份满分卷。总结物理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适用的推论,以增强对题目的预见性,提高判断力和速度,并把错题标出,以备以后经常复习,逐渐消化,以致彻底消灭。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采用对比的方法。物理格物致理,物理思想有通法通则。通过类比,可以理解一个而通晓一片。例如,物理采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有: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的特点与电场线的特点;电场中电势能和重力场中重力势能;玻尔模型中核外电子绕核运转的速度、动能、势能及总能量和轨道半径的关系与天体运动中卫星绕地球的运转等。

提高课堂效率。在听的基础上做好记,记好课堂笔记,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例题讲解中用到的方法技巧以及自己在听讲过程中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供以后复习看。通过书写也可以保持思想不开小差。其次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同学的讨论,将自己的身心与课堂的学习融为一体,做到脑手口并用,在深思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回答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篇7: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一、重视各章节的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体会基本物理思想

高考物理试题要求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特别要求能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应用到运动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典型的物理过程总共约60个。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动态平衡”、“斜面上分析静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瞬时加速度”、“斜面”、“连接体问题”、“传送带”、“临界状态”、“小球落在竖直弹簧上”等典型情景;《电磁感应》一章中有“导轨上有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线框穿磁场”、“闭合线框中磁场随时间变化”、“二次感应”、“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边做边认真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要重视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和解题程序,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解题首先要通过审题,搞清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在搞清楚物理过程之后,应把每一个物理过程用所学过的定理定律加以描述。我们学过的“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过程,当然要注意守恒定律的条件;还要注意衔接各个过程的状态,比如“速度”这个物理量一般不发生突变,它既是上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阶段的初速度,针对状态来研究,一般是用牛顿第二定律;一般的,即使是一道综合题,也可以根据将物体运动分成的若干状态来求解,往往写出描述每一状态的方程,题就有解了。

高三复习题量大,时间紧。要准确而迅速地解题,必须在学习和复习中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例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整理学习资料;有问题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的习惯;做题完之后“想一想”的习惯;还应指出的是,解计算题时,须注意书写表达的规范,例如设定字母符号的意义;指明研究对象;规律应用的条件;图景的几何关系和方向的说明;单位的规定等等。

三、几个具体方法

1、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近几年物理练习和高考物理解题失误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这方面注意不够,仅仅满足于练习的多少,满足于练习结果的求得。他们把物理问题数学化,忘记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基本要求……没有写出重要的物理依据,而是直接代数值计算。所以高三物理复习从一开始就必须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让学生形成习惯,掌握规范化解题的基本要求。

2、解题方法规律化。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保持所学知识,并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平时的复课过程中在知识的巩固和解题思维方法上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来。题不在于做得多少,只要平时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归纳、多总结,使他们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就行了。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如解决两个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若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可以先用整体法,再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假设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相同,一个处于平衡状态,另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就可以用隔离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先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再对另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或平衡方程),找出二者相互联系的纽带—内力,最后把所有方程联立,就可以解决问题。

3、习题训练速度化。高三物理复习应在提高学生做题速度上下功夫。为了提高物理解题的效率头脑中要有速度意识,争取提高解题速度。强调定时、定量的练习,不但是适应高考的需要,也是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因此,评讲练习时,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对必讲的题目仅仅是简单点拨一下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速度训练,增强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反应能力。当然,速度的训练应适可而止。

4、能力培养提高化。鉴于目前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高三物理的复习起点不宜过高,着力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还应重视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力争达到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總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多探寻学生学的规律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可变因素,主动让自己的教学去适应学生,以学法定教法,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成为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支点。只有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才能实现高三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一、一定要重视研究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认真研究高考所要考察的知识范围及能力要求。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依据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制订的,所以具有很高的方向指引作用。研究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可以使我们了解考察的知识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哪些题需要用功,哪些题不需要做,哪些题需要深研究,哪些题只需要浅研究即可。

二、全面系统化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形成知识结构。

凡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全年复习,不可疏漏任何知识点!注意此阶段的复习和平时学习物理时一样,要杜绝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对于物理概念,要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标量矢量性等方面去深究!

对于定理定律的理解,要从实验角度、文字叙述、公式、实质、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三、提升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真解答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典型的物理题目!最有代表性的物理题当然首选是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对于重点题型要反复深入思考其考查的知识点、技巧、方法,对于这些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方程、解答关键都要深入钻研。要从“质”和“量”两个方向去保证做题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要把每一次的错误进行放大!决不可轻易放过任何错误!要通过分析总结错因,及时订正,同时把之前做过的同类型的题进行类似错误的同类归纳,整理成具有创造性的错题本!通过改编物理题训练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回忆式复习归纳!对于每次的考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总结规律,学会看透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新老物理问题的融会贯通!同时注意把复习的基本知识与考题结合在一起。

有关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信心问题,课堂效率问题,综合分析能力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等等。以上这些方法不单单适用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希望能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如何进行?

对物理学科的复习,要全面的复习,要面面俱到,不留遗漏,但有所侧重。面面俱到就是不能小问题说就可以过去了,往往考试的时候就是小问题,比如有一年高考考了一个分子的体积大小,没有复习到,很遗憾。但又有所侧重,对一些物理中比较基础的东西,比较难的东西,一定要掌握。

所以说要面面俱到,有所侧重。

主持人: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中哪些是需要我们重点复习的?认为哪些知识点是学生们重点复习的?

龚振远:物理力学中最难的就是力的,分析很不清楚,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高一就感到比较困难,力的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又是高中基本的东西,基本的力学内容。

另外,高中学习比较困难的是功和能这一部分内容,动量和动量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确实比较困难。另外天体运动、圆周运动相对来说比功、能、动量方面容易一些。近年是结合实际的内容比较多,也解决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电学看,比较抽象的是关于电场的问题,电场的问题同学们感到比较抽象,因为初中阶段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太多的讲到,这部分内容刚刚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而且这部分往往和后面的磁场、前面的力学内容都是结合起来的,这部分的内容,学起来,学生解题、思考中有一定的困难。

我感觉到力学力的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律、动量定律以及电场、磁场集合等一些综合题比较难,掌握起来比较难。而且高考中几乎每一年这些题都考到,难易程度不一样。光学部分、热学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小题目,不注意、不重视就忽略了,注意了就很简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光学中干涉问题,课堂中都谈到干涉的条件是什么,老师肯定要讲到光速的条件,这种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在同一个区域才能产生干涉。比如一个选择题,一个双缝通过光照射以后,比如用两块玻璃挡住两缝,是否会产生干涉,结果很多的同学都选择错误了。这个问题很简单,基本的概率掌握清楚,红光、绿光频率不相同,根本不可能产生干涉。

篇9:高考物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一、知道高考中所要考查的主要物理知识

主要物理知识并不是记住了就好,而是要做到理解。如何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要从公式出发。对待每一个常见的物理公式,要做到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用来干什么的。即这个公式为何产生,研究物理学哪一方面的问题,这个公式是用来解释什么物理现象的。做到这一步,才算掌握物理知识。

二、解题过程中合理选择一定的方法

解题过程中合理选择一定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来谈一谈:

物理解答的思想非常简单,就是按照题目给的条件顺序罗列公式(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必然会出现最后的结果。做解答题本着这种思维,可以省去思考,直接做题,即使算错了,由于相关式子都一一列出,也能获取大量的步骤分。难点在于如何分析题目条件和图形。我们参看物理常考考点,并给出一定的分析方向,并给出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所要考查的主要物理知识有:力和运动、电路。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围绕物体运动的轨迹、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加速度及受力特征进行考查。物体受的力主要有六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及洛伦兹力,围绕力的有无、大小、方向、静效应(使物体形变的效应)、瞬时效应(F=ma)、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做功与否、对谁做功、做多少功、做正功还是负功)进行考查。电路主要涉及欧姆定律、焦耳热、电容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源属性(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大小,引起的感应电流方向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其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等。

下面介绍一些解题过程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

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

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 高二物理复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谈

★ 英语高考复习方法

★ 高三高考复习方法

★ 高二物理的六大复习方法

★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指导

★ 高考文科复习方法有哪些

★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方法

篇10: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复习注意要点

同时觉得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自己做一个单独的物理错题本或者是做一个整的理综错题本也是可以的,物理这门学科多刷题真的很重要,熟能生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像我当时除了做学校发的一轮书之外,自己还做了十多套理综套卷,还有物理的五三也是差不多在一轮结束前刷完的,所以不要光想着把公式背熟就行了,关键是要多运用你所学的这些东西去解题,在实战中积累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懂。

上面说的是平时自己如何做积累,那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在真正的考试中拿下高分甚至是满分。

大家都知道考理综首先是一个时间的分配问题,单就物理来说我一般是先把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实验题都做完,遇到有特别难的可以先放放,但是一定要做好记号,免得漏题,然后之后的两道实验题细心点做好,最后两道大题一般可以把第一道解决,最后一题可以先粗略的看看题干,然后留到考试的最后来做这道题。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时间分配,大家留作参考就好。

然后说到做题,首先是选择题,物理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多选,而且现在的制度的后面几道是固定的多选,这又大大降低了难度,所以单选题尽量细心,做出正确答案后可以稍稍看看其他选项,保证不粗心,后面的多选题可以考虑先用排除法,如果可以排除两个那么剩下的就一定是正确答案,如果只能排除一个那就要考虑是否是三选,一般在物理选择题中是不会出现全选的。再说到做选择题的正确率和效率,那这个就要看平时你积累的有多扎实了,首先是瞄准知识点,然后回忆有关的公式定理,然后结合选项来思考,这个只要平时做题都过了关应该问题不大。

其次是实验题,实验题无非就是那几个专题,力学,电学,还有一些实验的基础知识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二轮的时候老师会分一个专题来讲,一轮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多多总结归纳,总之只要下了功夫这一块我相信难度不大。

篇11: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一、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若干异同

1. 全国卷和广东卷的“两个基本相同”

一是全国卷和广东卷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二是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题型题量基本相同。

目前,讨论热烈的是全国卷和广东卷的“巨大”差异。其实,根据高考全国卷和广东卷的考试说明,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这四个模块的考点是60个,其中I级要求34个、II级要求26个,这是全国卷、广东卷共同的考核内容。如果考生在2016年高考中选择3-5模块,那么,广东卷考试说明就涵盖了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所有考点,并且全国卷和广东卷对每个考点的要求都完全相同。对于广东考生来说,高考内容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3-3模块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二)。

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题型都有选择、实验、计算题,不同的是全国卷中的多选题,在广东卷代之以双选题,并且全国卷选考部分有少量填空题。广东卷表面上是12道题,但其中的实验题是2个独立题,故实际上应是13道题。而全国卷是14题,比广东卷多1道选考部分的计算题。

上述2个“基本相同”应该是我们复习备考的起点和基点。

2. 关于全国卷和广东卷的差异

为了更清楚说明全国卷和广东卷对考生能力水平要求的差异,笔者使用“字符数”“考点个数(数学能力要求)”“图形图表”“物理情景”“数学水平”“物理过程复杂度”“问题的递进关系”共7个指标,按照一定的赋分算法,对2015年全国I卷、II卷和广东卷的每个题目进行量化评分,汇总后得到每份试卷的能力水平分值。量化评分结果如表三所示(表中分值越高,所对应试卷或题目的能力水平要求越高)。

分析研究表三,全国卷和广东卷的下列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

(1)全国卷篇幅远大于广东卷。

2015年全国I卷有字符数近4000个(不包含试卷中的图形),广东卷则接近2500个,相差近1500个字符。考虑到全国卷的3个选考模块只需选其中一个,如果选考3-5模块,全国I卷的字符数也比广东卷多560余字符。

理科综合科目的考试中,分配给物理学科的实际时间不到1个小时,因这560多个字符给考生增加的负担不容小觎。

(2)全国卷对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广东卷,计算量很大。

由表三可知,对比2015年全国I卷(假定选择3-5模块,下同)和广东卷,全国卷的“数学能力要求”指标是广东卷的1.43倍。经研究,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选择题,全国I卷选择题的“数学能力水平”是广东卷的1.61倍。全国I卷必考部分的8个选择题中,除第19题外,都是定量计算,每道题几乎都是接近中等难度的计算题。

另外,2015年全国I卷的实验题也基本没有定性分析和讨论,几乎是计算题,计算量远大于广东卷的实验题。

(3)全国卷和广东卷中计算题的数量、分值、布局、结构等大相径庭。

全国I卷有3道计算题,其中必考部分2道,选考部分1道,共42分;广东卷只有2道计算题,共36分。

2015年全国I卷的计算题布局:

第一道计算题是考查电磁学内容的第24题,考点有安培力、电场力、电磁感应规律等,题目的物理情景陈旧、物理过程清晰明了,数学计算简单,属中等偏易的、推理层次的题目,分值为12分。

第二道计算题是考查力学内容的第25题,考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定律的应用,该题是“旧情景创新意”、“2个物体、多个复杂过程”、分析困难、数学计算量大,分值高达20分,属于分析综合层次的难题、压轴题。

第三道计算题是选考部分的考查碰撞问题的第35(2)题,考点是动量和能量守恒,该题也属于“旧情景含新意”、“3个物体多个过程”,解题的数学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物理过程比较简单,清晰明了,属中等偏上、推理层次的题目,分值为10分。

全国I卷计算题的上述布局结构,既保证了计算题的得分率,又有适当的区分度,有利于高考试卷选拔功能的实现。和全国卷不同,2015年广东卷的2道计算题则是难易相当、分值相同(18分/题),题目的情景较新颖,过程较复杂,计算量较大,2道题都属于分析综合层次的“难题”。广东卷的这种布局,没有层次,计算题的得分率偏低。

全国I卷的第25题和广东卷的第35、36题比较,前者的物理过程更加复杂(碰撞后出现复杂的相对运动),解决问题的信息隐藏很深,数学计算量更大;广东卷涉及的情景常规,条件不隐蔽,碰撞后两物体是一个整体继续运动,过程简单明晰。

(4)全国卷和广东卷中实验试题的考查重点、考查方式有明显差异。

全国卷和广东卷都是2道实验题,力学、电磁学各1道。

2015年全国I卷更注重考查实验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故障排除、定量计算等方式来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所考查的实验基本都不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现成的实验。

2015年广东卷则在考查实验原理方法的同时还考查实验的操作步骤等,定性分析多于定量计算,其中有1道题是考查考试大纲中现成的实验。

2015年全国I卷实验题中的数学计算量大,而广东卷则是定性讨论多。

(5)全国卷中选考部分的能力要求不高,难度相对较小,易于得分。

全国卷的选考部分共15分,考生从选修3-3、3-4、3-5模块中任选其一,含2道题,其中第1道是选择或者填空题,另一题是计算题。分析近几年的全国卷,选修部分的第1题是容易题,第2道题是中等难度的计算题。

(6)全国卷中不可能再出现动量与能量综合的难题和压轴题。

受考试大纲的限制,全国卷中必考、选考的试题必须独立分开呈现,选修3-5的试题排列在全卷的末尾,因此,全国卷中不大可能用动量和能量综合的难题“压轴”。

总的说来,全国卷、广东卷都重视能力考查,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但全国卷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物理过程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

二、关于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合理宣传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难度,克服“畏难”心理。

从整体上比较,全国I卷的能力要求高于广东卷,我们在制定复习计划、备课讲授、优选习题例题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事实。但是不能简单地得到“全国卷难度比广东卷大,从而得分低”的结论,更不必在学生中强化全国卷的难度大,避免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避免因此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事实上,全国卷的第一个计算题、第二个计算题的第1问、选考部分共约40分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应使学生认识清楚,提振信心。

2. 合理确定不同复习阶段的目标,精心制定复习备考计划,循序推进。

高考物理复习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应试能力。但是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而且不同的复习阶段也不应将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截然分开,只是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建议各复习阶段的目标如表四。

例如第一轮复习应该“细而全”:全面、细致、无遗漏地复习全部知识。根据全国卷的要求,对概念和规律要达到“深入理解、拓展情景、灵活运用”,但是也要适当关注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解题规范等的训练。

2015年全国II卷的第16题,很好体现了“深入理解、拓展情景、灵活运用”的要求。该题题干依托真实的情景,巧妙地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给出了“合速度”、以“转移轨道上卫星的速度”给出了一个“分速度”、以“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给出了“合速度”和其中一个“分速度”的夹角,需要确定的是另一个分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深入考查了参考系、相对速度、合速度、分速度、合运动、分运动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加强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能力的培养。

全国I卷的字符量是广东卷的1.23倍,个别题目长达500多字,直接增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不断渗透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例如“先读图再读题”“先粗读再精读”“边读题边画图”“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忽略无效内容”等。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整理、开发包含不同复杂程度物理过程的文章、习题等材料给学生,重点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进行分析的能力。

4. 强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前者是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保证解题速度的关键。平时复习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对习题完整求解,不能局限于“看着会做就行”“理解物理情景,列出方程就可以了”,不要让学生使用计算器。

5. 强化物理主干内容的复习。

高考物理都是以力学、电磁学的主干核心知识、重要物理模型为考查重点。高考物理全国卷的考核内容只有4个模块,比广东卷减少了一个模块,使得力学和电磁学的分量更大,我们的复习教学必须紧紧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覆盖各“高频考点”。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高考中很多电磁学的综合性问题其实都是力学问题,实质上是考查力学的方法规律,力学中“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动能定理”等是重中之重,必须人人过关,熟练掌握。

例如,2015年全国I卷第24题,形式上是电磁学问题,本质上是共点力平衡问题,题目涉及重力、弹力、安培力,但安培力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前置工具而已,对电磁学的要求仅是“简单套用公式” 的理解层次。

又例如2014年全国I卷第25题是静电场问题,灵活考查了“电势沿直线均匀降落”和“等势线和电场线垂直”两个知识点,但只要考生的力学基础扎实,便能得到大部分的分数。因为第(1)问是纯粹的力学问题,可直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第(2)问只需利用电场力做功WAB=qUAB ,便可对OA、OB过程用动能定理求出UOA 、UOB ,这样就可以得到三分之二的分数了,彰显力学知识的基础性、工具性。

6. 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训练。

全国卷所涉及的实验基本上都不是考试大纲列出的实验,更重视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原理及其应用的考查,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弱化,复习时应该高度重视实验中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经典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例如“半偏法”、电表改装原理、电桥原理、等效法等)不能忽略。不要局限于大纲列出的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践中、从大学普通物理中挖掘适合中学物理实验的素材,开发设计新的实验(例如,能否设计测量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的实验 )。

7. 优化习题训练和习题使用策略要特别注意克服两个误区。

一是“以考代练”的误区。有些学校和老师迷信考试,“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美其名曰“天天清”“周周清”。试题和习题的功用是不同的,试题的功能是检查、甄别,以甄别为主。而习题的作用是检查、训练、巩固,是以训练巩固为主。试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习题则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如果频繁地考试,学生丧失了很多练习深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反而效果平平。

二是“难题”误区。因为全国卷的难度大于广东卷,有人便一味地强调求解难题,不分对象、不分阶段进行难题训练。前已述及,即使“最难”的全国I卷中也有约40分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不属难题。即使是难题训练也应该到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进行。

使用难度大的试题时,建议改造或者设计若干个不同难度、层次递进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训练,解决这些简单问题后顺理成章便解决难题。

篇12:高考备考复习好物理的方法

高考物理提分的备考技巧

一、回归教材、研究教材内容

我们参加了很多场次考试,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不能盲目练题,或者一味追求做题数量。要更注重练题的质量,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我们要研究教材内容,让考点回归教材,对重要公式、定理进行推导,把教材读薄读透,掌握知识点的运用与迁移。

二、通过物理模型,提升思维能力

物理中有很多的物理模型,而物理模型不过是应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参考案例罢了,不能机械地理解这些模型,而是要掌握分析这些物理问题的方法,灵活应用。以竖直上抛运动为例,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后,应学会分析处理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加速的一类问题。

三、善于总结、融汇贯通

在物理学科备考中要善于把类似的习题进行归类总结、对比分析,建立知识体系,总结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式。

四、整理错题,查缺补漏

在最后的备考时间里,各个省、市的模拟题、押题卷相继面世,但是最高效的复习方法还是应该回顾错题,把曾经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样不但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而且还能快速地把知识盲点复习一遍,因此建议同学们多花点时间练习错题。

高考物理的复习方法

一、高考物理观察的几种方法

1、高考物理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高考物理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高考物理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高考物理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高考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高考物理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方法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如能量这一概念就贯穿高中三年的学习。通过对课本的再阅读、再熟悉,可以领会物理学生动丰富的思想,从整体角度使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融会贯通。

回归基本题型,对每一道习题,要能把握关键字词和提取图表信息,弄清所给物理情境涉及的物理规律、相关物理状态、物理过程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等。

重视实验复习,理解实验结论形成的过程。从每年全国物理高考的实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理想。对于每一个考查的实验,都要重视领会和熟悉实验的思想、原理、操作方法、数据的记录处理要点以及实验误差来源分析等。

篇13:高考物理总复习的方法及技巧

高级物理教师认为,接下来,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把头脑中通过做题得到的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纳入这个知识网络,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

“背诵本来不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但是在后面的复习中,尤其是考前一个星期,背诵就显得很重要。”建议学生,“要一遍遍地翻书”,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物理公式和物理学史多看几遍。因为高考中,对物理学史和对选考内容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多是要求识记的。这样既不会花太大精力又会有很大收获。

建议考生,一些“二级结论”需要学生整理并背诵,特别是与力学、电学相关的“二级结论”,如果能熟练掌握的话会大大增加解题速度。

篇14:高考物理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

除了找对复习的关键点,还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复习阶段不注重细节,到了考试在注重就会牺牲很多精力,那么,物理复习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平时物理复习技巧一定要书写到位,解答题都应该写哪些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步是采分点、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训练自己的思维习惯,做到规范性解题。

2、跟住老师复习。

每一轮的复习一定要跟住老师,做好复习笔记。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阶段,不要急于做套题,要求稳、求实,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走出大量做题的误区。物理复习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对做过的题再做两三遍,去体会题中所运用的方法、考查的方方面面等。

3、做好定期复习。

篇15:关于高考物理复习创新5方法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首先静下心来,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二、抓住三大重点,反思纠正,走出怪圈

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有十分关键的一步就是重点“攻坚”,要全面攻克生物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做题也容易出错。如果对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析一下,就特别容易发现,真正能拉开距离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再三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的部分。这部分知识看似很容易,但是,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出错,这似乎也成了一个怪圈,而要从这个怪圈中突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那生物中的三大重点究竟是什么呢?这三大重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高中的生物课本有三册,这三大重点是贯穿于三册课本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些知识时,同学们一定要十分留心,要结合复习资料,对涉及到的题型认真地做分析,找出自己常出差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修正。

三、设法突破难点,化繁变简,化难为易

有些比较复杂或过于抽象的东西,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就是到了总复习阶段也是不明不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将那些较复杂的变得简单一些,将那些较抽象的变得形象一些、直观一些,并以此作为突破难点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知识难点。化繁为简的方法,比较适合于突破那些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的难点,这些难点因其存在于比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主干知识,就能一目了然。比如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只要用两句顺口溜:“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就能将其高度概括,那么,其他的过程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对比较复杂的如遗传学解题,如果能将其化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小题,再依次加以解决可能就更为简易一些。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较适合解决结构复杂的DNA题型,在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某一种方式,如借助DNA模型,一旦将此模型出示给学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了事。所以,解决生物中比较抽象的问题,最好就是借助模型、标本等实体语言,或者图形、表格等直观语言,或者录像、动画等形象化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并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四、提升实验能力,亲自动手,亲自设计

“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这是高中生物学的总复习对实验能力提出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必须着重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1.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做出认真而细密的分析。这些实验既包括学生的动手实验,也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包括教材中的众多实验,也包括历年高考试题中的所有实验;既包括补充的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也包括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实验。我们的要求是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不得有些许疏漏。2.指导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验证性实验或者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要求等的呈现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和讨论”等。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某一课题,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拿一个不完整的或者有错误的实验设计交给学生,让学生给予补充或者纠正。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常用的表述方式对每一种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样学生就能把具体的数据转变为图表。很显然这既是一个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又是一个由抽象向形象的转化。学生一旦完成了这种转化,他们的实验能力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能大大增强。

五、注重临场发挥,沉着应战

上一篇:歌如人生作文下一篇:高中暑期家长评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