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赏析

2024-05-11

七步诗赏析(精选13篇)

篇1: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

赏析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表现了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聪明和沉着。

篇2: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注释:

1、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七步诗

曹植〔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篇3:七步诗赏析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参与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 很多老师在课前都会进行师生谈话, 拉近师与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前, 董老师用亲切的语言, 俯下身子与学生们倾心交谈。在这融洽亲和的气氛中, 学生顷刻之间和老师亲近了许多, 对陌生老师的害怕、疑虑全都烟消云散了。为下一步顺利地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感悟能力, 搭建交流平台

教学中, 教师不断地创设机会, 让孩子们在学诗的过程中把所积蓄的情感释放出来。首先共同欣赏《三国演义》的七步诗片断, 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去。“自由阅读这首诗, 然后小组交流。你如何理解诗的意思?”给学生自由表达、发表见解的机会。再读诗, 走进诗的内涵, “豆”和“萁”是同根生, 比喻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配乐朗读,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煎”读出了什么? (曹植的眼泪, 仿佛是曹植心中的怒火。) “泣” (潸然泪下, 心在流泪) 想到了什么后会让他“泣”?感交集的感情读出来。有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朗读下悄悄的哭了, 学生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来。再创设情景回到大片断欣赏当时情景, 使学生再次感受来理解诗的内涵。“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兄弟之间应该怎样做?”教师和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下一遍一遍地朗读, 感情不断升温, 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课文中的重难点也就慢慢的不攻自破了。

三、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 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诗词欣赏, 出示:“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等诗词, 使学生感受到相互残杀不仅仅指“兄弟”扩展到同根同族, 同胞同室。在乐曲中, 学生细细的品读着诗词, 使自己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篇4:七步诗与三条腿的鸡

“妈——给您讲个笑话吧。”女儿每次看到什么笑话之类的都要给我秀一下。

“好,讲吧。”我洗耳恭听。

“从前有个傻子,他听说曹植做七步诗的故事后,也想仿效人家。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围着傻子,等着他迈完七步作出诗来。只见傻子抬起一只脚,举了半个多时辰,都没有落下来……”说着,女儿高高地抬起她的一只脚,摆了个金鸡独立的架势,闭上了嘴巴。

“完了?”我问。

“完了!谁也没说七步要迈多长时间啊!”她一脸无辜地说。

想着那傻子一只脚站在地上冥思苦想的样子,我不由得哈哈大笑。“你这样子,还真跟那傻子一样,哈哈!”

“哼!好心讲个笑话,您却讽刺我!坏妈妈。”女儿说着扭头要走。

“别别,这个故事还真的很好笑,你讲得好,学得也好,下次还给我讲啊!”我一把拉住她。

“不讲了!”女儿似乎生气了。

“那我给你讲一个吧。要是你笑了,就继续给我讲啊!”我笑嘻嘻地哄她。

“好吧,看您这么诚恳,我就给您一次机会。”女儿一扬眉毛。

“有一个记者开着车,要到一个很远的农场去采访。在通往农场的路上,他看到一只长着三条腿的鸡。他很纳闷:这鸡怎么长了三条腿呢?正想着,那只三条腿的鸡‘噔噔噔跑着超过了他的车。记者一看:嘿!小样儿,跑得挺快啊!于是他一踩油门,超过了那只鸡。可是,不一会儿,那只鸡又‘噔噔噔跑着超过了记者的车。记者很生气:一只鸡居然能跑过汽车,反了你了!于是他又一脚踩下油门,超了过去。可是,那只鸡好像在跟他斗气似的,一转眼又超了过去……”

“怎么回事啊?”女儿睁大了小眼睛。

“那个记者也不明白啊。他正想着,只见那只鸡直接跑进了他要去的那个农场。记者想:正好采访一下,问问这三条腿的鸡是怎么回事。进了农场的大门一看,记者吓了一跳:哇,这里的鸡都是三条腿!”

“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儿有点儿迫不及待了。

“这记者就问农场主了:‘你这儿的鸡怎么都是三条腿啊?农场主说:‘人们不都喜欢吃鸡腿吗?我特意培育出了这种三条腿的鸡。‘那味道怎么样?记者问。”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顿。

“应该不好吃吧?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改变基因的东西还足少碰为好。”小家伙煞有介事地说。“‘嗯,农场主说,‘还不知道它们的味道怎么样,因为它们跑得实在太快了,我抓不到啊………

篇5:七步诗赏析

题七步廊

作者:韦庄朝代:唐体裁:七绝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

篇6:七步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七步诗》诗的创作经过。体会诗人所表达出的痛苦、无奈、悲愤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都看什么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看吗?这是一个好栏目,坚持看一定有收获!《三国演义》是《百家讲坛》的热门话题,有位教授曾用一个字评《三国演义》,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智”字;《水浒传》是一个“义”字;《红楼梦》是一个“情”;《西游记》是一个“恒”。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古诗,谁知道这首古诗与四大名著的哪一部有联系?(生:《三国演义》)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会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而且会从《三国演义》的“智”中看到《三国演义》的“情”。

(板书课题“七步诗”)一起读课题(生读)

2、了解故事,初读古诗

你最初接触这首诗是什么时候?现在了解关于《七步诗》的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故事谈,在这过程中,帮学生了解作者曹植与曹丕的“一母同胞”的关系,了解古诗创作的简单故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自己的王位,借口杀死自己的弟弟,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曹植即口一首《七步诗》,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怎样的一首诗,能在顷刻间唤醒曹丕心中的兄弟之情、唤醒曹丕心中的良知呢?请一个同学把诗读一下!(指名读诗,强调“本自同根生”中的“自”而不是“是”;再读诗:个别读、齐读,以保证“读准确”的要求。)

3、走进古诗,再读古诗

从诗的表面来看,古诗写了什么?(煮豆子、燃豆萁)为什么会让要杀弟弟的哥哥念起了兄弟之情?豆子、豆萁与曹植、曹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作者以豆子自喻,把豆子比作自己,把豆萁比作哥哥,把豆萁对豆子的煎熬,比作哥哥对弟弟的残杀)

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痛苦)怎样的痛苦?(十分,万分)万分的痛苦!请你把这种痛苦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痛苦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无奈)怎样的无奈?(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无奈!请你把这种无奈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无奈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悲愤)怎样的悲愤?(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悲愤!请你把这种悲愤放在诗中读出来——(一生悲愤地读诗)

请大家万分痛苦、无奈、悲愤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生齐读全诗)

4、抓住字眼,深入读诗

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那么你是从哪儿读出这种痛苦、无奈、悲愤的?(生默读课文,在诗中抓字眼——“煮”、“漉”、“燃”、“泣”、“急”等)心里默念这首诗,抓住这几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翻腾的锅里煮着一颗颗豆子,锅下面的豆萁噼啪作响、越烧越旺,锅里面的豆子越煮越烂,煮掉了豆皮,煮烂了豆子,留下了浓浓的豆汁)豆子的煎熬是如此这般,让我们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生再次深情地读诗!)

5、想象情境,在情境中读诗

豆子的煎熬是这样的,曹植的煎熬又会如何?曹植是怎样来到大殿上的?(许褚领了3000虎卫军,从临淄抓回来的)曹植周围有什么人?(文武百官、军将武士)文武百官会向着谁?(魏主曹丕)军将武士会听谁的号令?(魏主曹丕)他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生想象)再往远处想——行刑场是什么样的情景?(士兵已经准备好、行刑手已准备好刀)这些人,所有的人都听谁的?(魏主曹丕)对,是曹植的哥哥——魏主曹丕,而他的哥哥,他的亲哥哥,他要准备干什么?(将曹植置之死地!)要将曹植置之死地是谁?(他的亲哥哥,魏主曹丕)他的亲哥哥却要他的项上人头!此时此地,曹植在干什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想象)

往事历历在目,过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对面坐着的哥哥熟悉而陌生,曾经为他打抱不平的哥哥、曾经让他崇拜的哥哥、情同手足的,血脉相通的,骨肉相连的哥哥„„也是这位哥哥,今天此时此地,却要他死的哥哥,今天此时此地却要他的脑袋,以保自己王位的哥哥,他怎么能不陌生?怎么能不心痛?门外的士兵已经准备一拥而入,行刑场的士兵早已准备妥当,他的性命只在这一瞬间,眼前的哥哥模糊了,他再也看不清他的哥哥,他曾经最爱的哥哥,他现在最陌生的哥哥!他一边流泪一边吟诗——(一生深情地吟诗、全班深情地吟诗)

就在曹植吟诗时,他的母亲,同样也是曹丕的母亲——卞氏就躲在暗处,当她听到她的大儿子这样煎熬小儿子时,她会如何?(生谈)是呀,她怎么能看着自己的一个儿子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杀死?谁能理解她的痛?谁能理解一个母亲的痛?一起把古诗朗读一遍,把他们母亲的痛读出来!(生读!)

听了这首诗,曹丕也潸然泪下,他在想什么?(悔、痛)带着这种感情再把诗诵一遍!(生读!)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萁成灰,豆成汁两个豆痛苦,一个兄、一个弟,骨肉相连、血脉相通,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生谈)

王位与亲情的对峙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千年的王位争夺有几何?你又知几何?诗就要学完了,大家表现非常好,相信大家对古诗的理解一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你能否站在赏析者的角度上评一评这首诗?(生评)千年以后,另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根据《七步诗》又作了一首诗——《反七步诗》“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大家比较地读一读!

资料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背古诗小游戏。

同学们会背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做个背古诗的小游戏,一人一句,可以接着别人的背,也可以背自己喜欢的,背不上来的,我们请他表演节目。

(带领学生走入古诗天地,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背古诗到有意识地从字、词、句中看画面,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

2、老师也带来一首古诗。(板书:七步诗)儿时就非常熟悉的一首诗,放到今天来学,就需要我们走近古诗,走近古人。

二、字字入眼

1、自己读读这首诗。背凭借的是头脑里的印象,而读要实实在在地把每个字看清楚,每个音读准确。这课难写难读的字很多,我们要字字入眼。

(让学生养成字字入眼的好习惯,要口到、眼到、心到。)

生自由读。

指读。

三、字字入心

1、字字入眼只是学古诗的第一步。我们还应该字字入心,大家学过不少古诗,自己也有一套学古诗的方法,说说你准备怎么去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

生自由交流。(结合注释、结合时代背景、查字典、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学习古诗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游诗海。)

2、刚才大家谈到了不少办法。是呀,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一句一句地学,边读边想,弄懂每句意思,遇到有问题的地方,拿起笔来,标个问号。注意理解意思时不要一字一字去套,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生结合注释自学。

3、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说古诗大意。

四、字字动情

1、古诗也像记叙文一样要表达思想。请大家读读时代背景,捕捉你需要的信息,再回头来读读这首古诗,透过文字表面,你看到两幅画面了吗?联系时代背景去谈。

生交流。

(板书:

豆秸曹丕

同根生

豆子曹植)

2、看到此情此景,你们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悲愤、恨、惋惜、无奈、同情„„)

3、把你的这种情感融进古诗,读读古诗。

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4、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曹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生交流。(置曹植于死地)

以死相逼的竟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此时曹植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曹丕说,他想说,他想说,他还想说。

(曹植的内心怎能平静,但他有话不能说,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一触即发,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学生替曹植把内心的话倾吐,也为体会曹植千言万语都融入这首诗的心境,从而感受曹植的聪明和无奈。)

5、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他不仅想说,他还可能做,他会做什么?

生1:他想指着哥哥的鼻子大声质问。

生2:他想拉着哥哥的手与之倾心交谈。

生3:他想叫一声哥:“我们别再手足相残了。”

„„

6、他想,但他不能,因为曹丕是他的哥哥,但更是一个皇帝,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话,所有的情都蕴含在这首七步诗中。三十个字,一首决定命运的诗。字字都有情,字字都含情,读了让人字字动情。

把你心中的情感通过读再现出来吧。

自由读、指读。

(一次次地读,一次次不同的要求,认识理解的一次次提高,情感的一次次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五、拓展

一千多年后,郭沫若先生就“豆萁煮豆”这一现象也写了一首诗——《反七步诗》。课下自学,比较一下《反七步诗》与《七步诗》的不同。

附: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篇7:七步诗教案

滕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学习本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帮老师解决老师一点小问题,好么?

问:你知道哪个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请告诉我。(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那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又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呢?(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嗯,谢谢同学们的慷慨相助!为回报诸位同学,老师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词语——煮豆燃萁。(学生跟读2遍)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新词的来历呢?(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但都可往下转。)

为全面理解这个新词,我们先从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七步诗》讲起。(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叫七步诗呢?这首古诗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课前搜集到的曹植的资料和写诗的背景。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老师把曹植的简介和作诗的背景总结一下。(看幻灯片2)指名读一下!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植当时的处境真是——危险、危急、生死攸关、„„

引导学生理解曹植处境之危机。

读诗:师: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师:自己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学生自由读诗,后指名读,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读诗四部曲: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3、读出自己对诗的初步感受;

4、读出诗情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咱们先交流交流,平时,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交流学习方法(此环节不应该超过2分钟,点到即可):

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的能力。如:查资料、查字典、上网查、查字词句篇、课本上查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试试看。

同学自由读,然后交流诗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结合注释,来交流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吧。哪些同学知道“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四、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并进行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我们就用心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体察他的背与痛吧!

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生默读思考,讨论)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理解,好吗?请你以“从诗中的 „„句话(哪个词)中,我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来交流好吗?

(一)品“煎”字体悟感情。

引导学生从“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体会曹丕对曹植的步步逼迫,曹植感到非常伤心

师:(屏幕再出示全诗,这两句话从诗中变大字体)

师:你们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曹丕的狠毒和对弟弟的压迫。)

师:你是从那个字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煎”字,读懂“煎”字包含着“迫害”的意思,表达了曹植此时的无比痛心)

师:“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仅仅一个字就解释出了这么多,(师出示煮豆图)看看这个画面,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是曹丕对曹植的步步紧逼。

师:从“煎”这个字我们得知亲哥哥对亲弟弟是如此的步步紧逼,那么身为弟弟的曹植此刻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特别悲伤

师:这就是曹植的眼泪。(用色笔点“煎”字的四点底)再看这个字(指“煎”),结合画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仿佛是把刀架在曹植的脖子上。

师:所以他的心在滴血呀。(用色笔再点“煎”字的四点底)

师:再看看这个画面,你看看锅下面,是什么?

生:仿佛是火。

师:这是曹植心中的怒火。怒火。(用色笔再点“煎”字的四点底)你再看看锅里是什么?

生:仿佛是曹植的眼泪。

教师小结:这是曹植的眼泪,(用色笔再点“煎”字的四点底)他被煮得皮开肉绽,哭告涟涟啊,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呀,读出你们的感悟来。(生齐读)

(二)品“泣”字体悟感情。

师:我们还可从些句子体会到曹植的心情?引导学生抓“泣”字深入理解。

1、因为“萁”和“豆”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也就是曹丕和曹植,他们俩是兄弟,但是曹丕却以他的狠毒来迫害他的弟弟,这哭“泣”的可不只是豆啊,更是曹植的心在哭泣啊!“泣”是小声哭,是暗自流泪,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到底想到哪些事,才让他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呢?

2、引导学生理解:(曹丕为了皇位狠心想把他的弟弟害死,曹植为曹丕的做法,感到很痛心;曹丕和曹植是一奶同胞,从小一起长大,曹丕为了曹植不夺自己的皇位,不择手段地残害自己的兄弟,曹植是很悲伤,悲痛欲绝的,正因为这样,诗人才在诗中用到这个“泣”字,这个“泣”字是泣不成声;为了皇位,曹丕不顾手足之情,这样残害他的兄弟,曹植一想到这些事,就潸然泪下。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情朗读全诗。

师:综上所述,曹植的心里究竟是怎样的感情呢?

生:非常地绝望,非常地痛心

师:(读出绝望与痛心)

生:非常地气愤和痛心

师:把你的这种气愤读出来(生读)

生:因为他们是兄弟,他的哥哥却这样地迫害他,虽然很生气,但是还没有痛心和伤心多。

师:还很敬畏哥哥,所以虽然很生气,但是却不敢表达出来,敢怒不敢言哪。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敢怒不敢言来。

以死相逼的竟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此时曹植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曹丕说,他想说

,他想说

,他还想说。

师:此时此刻,我们心里不禁泛起难以名状的悲伤,倘若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们想对处处防备弟弟夺权的曹丕说什么?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你想说的话,然后请同学们念给大家听听听。

五、拓展链接,主题升华。师:这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终于暂时唤回了哥哥未泯的良心,曹丕他没有杀掉弟弟曹植。是啊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但这首诗却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在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强行要求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在新四军撤退途中,蒋介石部署八万多国民党军队偷袭包围9000多人的新四军,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新四军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灭。周恩来听到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是啊,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今天,千百年后的我们,学了《七步诗》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胞?(学生大声回答:不!)

学古诗,我们更要会运用古诗里的名句:

①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②我们还想对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说一声:(语气加强)

③我们更想对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西藏喇嘛们,说一声(声调高亢)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萁成灰,豆成汁两个都痛苦,一个兄、一个弟,骨肉相连、血脉相通,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生谈)

王位与亲情的对峙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千年的王位争夺有多少?你又知多少?最后让我们依旧在学唱古诗中结束这堂课吧,乘着歌声的翅膀翱翔诗词天空重返历史吧!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根据古诗,想象当时故事发生的情景,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同根生

燃、煮(煎)

篇8:教案(七步诗)

教学要求:

1、复习小学六年所学的部份古诗词。

2、能对一般古诗有基本的了解。

3、读准确,能背诵《七步诗》、《鸟呜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式花》四首古诗。

4、能简单理解四首古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背诵《七步诗》、《鸟呜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式花》四首古诗。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背诵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吟诗拉开上课的序幕。1’

2、进行对过去所学的古诗复习回顾:(教师问问题,学生分别作答)5’

3、质问:你们是怎样把新学的古诗背下来的?(熟读成诵,也就是死记硬背)1’

二、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新的古诗。首先我介绍两个人给大家认识。”(出示〈七步诗〉课件,引入新课)4’

1、课件第三张时,学生打开书本144页。自由读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诗的大意。(教师巡堂,学生有疑难可发问)3’

2、指名读,教师正音;齐读。2’

3、接课件第四张到最后总结。6’

4、学生练习背诵,个别背。(历史故事记忆法)3’

“很好,由于我们有图观和老师的讲故事,同学们能很快背诵出了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再看一首:”(出示〈鸟呜涧〉课件)

学生很快掌握了背诵这首诗的方法。(形成图像示意法)4’

5、课件示范读第三首和第四首古诗。

6、学生运用自已的方法进行练习背诵。(触景生情法和形成图像示意法)5’

7、抽检学生背诵情况。3’

8、小结:根据诗意,了解历史故事内容,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在头脑里形成画面,从而轻松背诵并记忆深刻!投注感情,切身处地地感受诗人情感。(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2’

三、回顾:

了解学生掌握四首古诗的情况:是否有人能一起背诵四首古诗!4’

四、总结:

“其实除了熟读成诵,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进行古诗的背诵!(出示课件)只要同学们勤动脑筋,认真思考,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背诵古诗,并能牢记,这是不难的。”2’

五、作业:

篇9:七步诗作文

有一天,曹丕正在御花园里悠闲地散步时,忽然听见前面的仆人们正挤在一堆窃窃私语些什么,他听见其中一位仆人说:“皇上的弟弟可真是文武双全啊……。”“是啊是啊!其他仆人也附和着说。这下可不得了了!曹丕心中那无名之火燃烧了起来,他越想越气,大吼了一声:“来人啊!”一位官员连滚带爬地跑到曹丕身前,小心地问:“皇上,叫……叫奴才来作什么?”曹丕指着刚才讲话的仆人,说:“把这个胡言乱语的`奴才给我拖出去斩了!”官员一见曹丕如此生气,什么话也不敢多讲,就吩咐下人把仆人拖出去了,走到老远还听见那仆人在求饶:“皇上,饶命啊……”“哼!”曹丕一甩袖子,理也不理,就回宫了,然而,曹丕还不解气,他吩咐官吏立刻把曹植叫来。不一会儿,曹植就赶来了,曹丕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地说:“弟弟,素闻你很有才华,这样吧,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要是作不出来,嘿嘿!那么我只能把你就地处死了!”曹植知道哥哥一心想陷害他,想到多年的兄弟情分居然僵持到了这个局面,他长叹了一声,想了想,一首诗就脱口而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句中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子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子下面的豆秸,豆子和豆秸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秸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子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悲愤,也希望同一血缘的兄弟不是互相残杀,而是相亲相爱。曹丕自然也明白诗中的含义,他静下心来想了想:“是啊,兄弟就好像手心手背,始终是骨肉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呀,可是,我……我居然想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他知道自己犯了

严重的错误,就放走了曹植,从此不再找他的麻烦了。

篇10:《七步诗》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来到名师课堂,同学们听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吗?它是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才华,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曹植的。说的是天下的才华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1、PPT1出示曹植像,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曹植,画像上的人就是曹植。曹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七步成诗。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

2、PPT2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在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5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故事的由来,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师: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家谁知道《七步诗》是曹植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下写出来的呢? 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简介曹植和《七步诗》故事的由来。(PPT 3、4出示)曹植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当上了皇帝之后呢,对才华横溢的弟弟一直心怀忌恨,担心弟弟抢了自己的王位,于是就想谋害他,让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啊想啊„ „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用豆秸煮豆子的事,可如今,亲生的哥哥却要治他于死地,他一步一步地艰难的走着,边走边吟道:

5、PPT 5 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

(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顿时觉得羞愧难当,于是把曹植放了。正是因为这首诗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PPT6 影片看完了,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走进古诗,一起来看一下本首诗中的重点字词。要注意煮豆 /持作/羹的羹,它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羊羔的羔,下面是美术的美,读作geng。漉菽/以为/汁这句诗中的漉和菽的读音,分别是lu shu。萁在/釜下/燃中萁的部首是草字头,因为豆子是草本植物,所以用的是草字头。这句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釜,为上下结构,上面为父亲的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下面不是金子的金,没有金上面的人字头。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几点,下面老师来示范朗诵一遍。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并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停顿、展开想象、身入其中。

三、反复朗诵、理解诗意

1、好,同学们朗诵的很有感情。那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呀?

对,我们就是通过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并结合诗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古诗,体会诗意。

2、PPT7 我们一起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来看一下这句: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持的意思是用来。羹呢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是指过滤。菽原本是指豆。在这句诗中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这句诗的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用来做羹。

PPT8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萁是指豆秸,也就是豆子的茎秆。燃:燃烧。釜就是我们说的锅。泣:小声哭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PPT9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中本的意思是原本、本来。煎是煎熬、折磨。而相煎呢就是互相残害。何:何必。急:急迫。这句诗的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四、深入朗读、体会情感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

1、品“泣“字,体悟情感

PPT10我们再来看这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这句中的萁指谁?豆又指谁呢?萁和都就如同曹植曹丕两兄弟。曹植把哥哥曹丕比作萁,把自己比作豆。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手法就是---借物喻人。

这句中“泣”是什么意思?(哭泣)那豆子为什么会哭泣呢?我们生活中煮豆时不会哭泣,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萁在釜下燃,或者说因为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诗人曹植通过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师:是啊,所以诗人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示)

2、品“煎“字,体悟情感

PPT11 你们看,锅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锅中是备受煎熬的豆子。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 “煎”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曹植在大殿上就像豆子一样被摧残被逼迫,暗示了兄弟相残,讽刺了曹丕的无情无义,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3、有感情朗读古诗

师: 是呀,这样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怎能不让人绝望、痛苦和无奈呢?让我们通过朗诵再次去感受他的哀怨与悲伤。PPT12师示范朗诵

五、德育渗透

1、PPT13《七步诗》终于唤回了哥哥未泯的良心,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但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

千百年后的我们,从《七步诗》中也应当学会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疑,而应当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篇11:七步诗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鸟鸣涧》的诗意: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石灰吟》的诗意: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竹石》的诗意: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己亥杂诗》的诗意: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浣溪沙》的诗意: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意: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

朋友要去哪里呢?

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篇12:七步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用会用“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文采高超,知识丰富。你知道“八斗”是对谁的称颂么?(“八斗”是对曹植的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斗之才”曹植写的一首诗《七步诗》

二、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áo)(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魏著名诗人。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biàn)皇后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三、创作背景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相传,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诗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行以大法,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四、诗词朗诵

1.正音 羹gēng 漉lù 菽shū 萁qí 釜fǔ 煎jiān 2.学生自由读 3.范读

五、了解诗思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教师补充诗意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根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六、整体感知与赏析

1.本诗中的“豆”与“萁”是什么关系? 同根生

2.诗中的豆经历了什么?对此它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被燃萁作羹的经历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曹植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诗人想通过本诗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

表面写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实写曹丕对曹植的迫害。诗人劝诫曹丕不要手足相残。4.想一想本诗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比喻 豆:曹植 萁:曹丕

同根生的豆、萁:同胞兄弟 燃萁煮豆:手足相残

“豆”与“萁”同根生:曹植与曹丕为同胞兄弟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曹植的悲愤、斥责之情。(2)双关

①找出本诗双关的诗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什么是双关?

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②你还知道哪些语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5.想一想,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么做?

七、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篇13:1七步诗

1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中心】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感情沉郁愤激。【赏析】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邃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2鸟鸣涧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赏析〕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3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 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 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4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赏析]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5石灰吟【年代】明代【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6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8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9浣溪沙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译】去游览蕲水县的清泉寺,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赏析)《浣溪纱》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优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体现了自己不服衰老、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情。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译】水好像是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好像是美人隆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了。如果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可千万要好好欣赏一下这春光!【中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作者将人和景巧妙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11明日歌[清] 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简析]这首诗多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七步诗赏析】相关文章:

七步诗赏析范文05-20

七步诗曹植06-11

古诗七步诗06-13

七步诗分析范文05-20

七步诗作者范文05-20

七步诗原文范文05-20

七步诗朗读范文05-20

曹植七步诗参考04-15

反七步诗全文04-21

曹植的七步诗04-30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及教学反思下一篇:社会暑假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