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洗手法、图

2024-05-23

七步洗手法、图(精选7篇)

篇1:七步洗手法、图

七步洗手法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准备:

环境要求:宽敞明亮、有非接触式自来水龙头和齐腰高的水槽。

洗手前准备:手部无伤口,剪平指甲;穿好洗手衣(或收好袖口),戴好口罩、帽子;备好洗手液(或肥皂)、干燥的无菌擦手巾。操作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3-5ml(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 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温馨提示:

1.洗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3--5分钟以上;

2.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

七步洗手法图:

篇2:七步洗手法、图

主讲人———张茂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2、培养学生从小爱清洁,勤洗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用具:

四瓶消毒液,四套护士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对于举手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奖励)

1、同学们今天在开讲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帮我猜一个谜语

“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手)

2、“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手,小手又有什么用途呢”(自由回答)

3、“手的用途这么多,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经常洗手吗”(让学生展示平时洗手方法)

4、我们要保持手的清洁,从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今天就让我来教大家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指导学生洗手)

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手的各部分名称及洗手的方法(用消毒液代替洗手液)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三、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1、请四名学生做小帮手,展示洗手方法,学生评价,获得护士服。

2、小护士带领全部分步练习,由班主任评判

(四、洗手注意事项)

平时洗手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学生讨论 洗手时,为什么不能檫太多洗手液或者香皂? 为什么洗手时水龙头不能开太大?

(五、总结)

1、养成良好正确的洗手方法

篇3:七步洗手法、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家属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男64例, 女16例, 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 (31.5±13.27) 岁。

1.2方法

观察组人员采用标准“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用流动水湿润双手, 取抗菌洗手液涂抹手背、手掌、手指及指缝,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并相互揉搓;第二步:手指与手背沿指缝揉搓, 之后交替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 两手交叉指缝并相互揉搓;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进行旋转揉搓, 之后交替进行;第五步:弯曲一只手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进行旋转揉搓, 之后交替进行;第六步:指尖并拢置于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之后交替进行;第七步:一只手旋转揉擦另一手腕部直至肘部, 之后交替进行。然后待其自然干燥。对照组人员仅以普通方法清洗双手, 之后自然干燥。

1.3观察指标

1.3.1洗手后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人员洗手后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15年版) 》采用棉试涂抹采样法采样并送检, 做倾注培养, 并观察其菌落生长情况, 细菌数≤10cfu/cm2为合格[3]。

1.3.2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率

调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 1 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

观察组洗手后细菌培养合格数2 9例, 合格率为36.25%;对照组洗手后细菌培养合格数74例, 合格率为92.50%。观察组人员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皮疹、脓疱疹和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产科感染是产褥期所引发的感染, 也是在产妇分娩时及产褥期所出现的生殖道感染, 可导致感染者发生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变化, 一般来说, 产科感染的发病率可达1~7%[4]。产妇及其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以避免造成院内感染。洗手是阻断因各种医护操作和看护而传播疾病的最简单和最有效方法, 美国有一项调查指出, 医院感染因素因素包括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手卫生等5方面, 并认为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一直以来, 有关医护人员手卫生方面的研究较多, 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产妇家属也可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妇和新生儿, 其手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于防控感染同样具有重要作用[5]。尽管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时对其家属进行了手卫生知识的常规宣教, 但产妇家属对这方面的认知情况仍不容乐观, 一方面与医护人员对家属手卫生对于预防产科感染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宣传不够深入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产妇家属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较低、健康规范洗手的依从性较低有关。由此可见, 为培养产妇家属的手卫生健康习惯, 医护人员必须告知家属健康规范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细心指导其规范洗手。

七步洗手法是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的洗手方法, 采用该方法可保持手部清洁, 清除细菌和污物, 有效预防接触感染, 并减少传染病传播。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人员采用七部洗手法洗手后其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七步洗手法可有效提高产妇家属的洗手效果, 确保其手部卫生。本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新生儿皮疹、脓疱疹和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采用该方法可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上述疾病常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有关。

综上所述, 产妇家属采用七步洗手法保持手部卫生可明显提高洗手效果, 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是阻断通过手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家属参与七步洗手法的效果, 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家属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其中观察组人员采用标准“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对照组人员仅以普通洗手法清洗双手, 之后自然干燥。比较两组人员洗手细菌培养结果 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洗手后细菌培养合格数29例, 合格率为36.25%;对照组洗手后细菌培养合格数74例, 合格率为92.50%。观察组人员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新生儿皮疹、脓疤疹和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产妇家属采用七步洗手法保持手部卫生可明显提高洗手效果, 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是阻断通过手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科,产妇家属,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艳, 谢小英, 易佳, 等.149名住院患儿家属手卫生认知与执行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13, 20 (1B) :69-71.

[2]罗龙金, 刘晖, 何燕华, 等.手卫生干预措施对产科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 (16) :2113-2115.

[3]张翔, 张卫红, 喻荣彬, 等.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杂志, 2014, 13 (12) :1720-1721.

[4]冯玉, 魏素花.产科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16, 10 (1) :116-118.

篇4:七步洗手最科学

无论是前些年的SARS还是近几年频发的禽流感、手足口病,这些疾病的传播都与手的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明确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将洗手视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一种健康行为,可见勤洗手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素養之一。

肥皂+水洗手,降低疾病传播几率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对预防疾病有关键作用。医学研究显示,通过手的触摸最容易感染病毒。感冒的人摸鼻子时,手上便沾上了感冒病毒,它们随手被带到手帕、毛巾、门把手、电话机、桌椅等物品上,健康的人接触到这些地方,再用手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就可能患上感冒。因此预防感冒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不同感冒的病人握手,勤洗手,勤换手帕,改掉用手摸鼻、眼的习惯。

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而一双未洗过的手上甚至会有80万个细菌!要想避免所有病菌是不可能的,但是正确洗手是阻止病菌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培养勤洗手的好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就可以去除掉手上的大部分细菌。

美国感染控制专家近期研究发现,与用消毒湿巾擦拭等净手方式相比,传统的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方法除菌效力更强。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能够除去绝大部分病菌,甚至包括炭疽病毒孢子,其效力并不亚于使用含氯消毒剂,而使用消毒湿巾擦拭的方法消除病菌的效力最低。

据文献报道,仅仅是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加上清水洗手,就可以使皮肤疱疮的发病率下降34%,腹泻的发病率下降53%,肺炎的发病率下降50%,而容易在小孩子间传播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洗手:吃东西前后;处理食物前后,尤其是处理生肉和生鱼后;处理伤口之前;戴隐形眼镜和摘隐形眼镜时;上厕所前后;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尤其是当你感冒的时候;从一个拥挤的公共场所回家后;和别人握手后;给婴儿更换尿布前后;替换垃圾箱或处理垃圾后,以及任何会弄脏手的其他活动之后。

七步洗手法最科学

一个令人惊愕的事实是,绝大部分人洗手的方式都不正确。人们在洗手时,只是简单快速地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完成“任务”了,殊不知这样难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那么,正确的洗手方式是什么?

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因为这些东西最容易藏污纳垢,然后用流动水将手部充分淋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

标准的洗手方法叫七步洗手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互相搓洗,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互相摩擦;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在掌心旋转摩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然后将手冲洗干净,冲洗的时候还要用手捧水先把水龙头开关冲洗一下,防止接触不干净的水龙头造成再次污染,也可取干净的纸巾包住水龙头再行关闭;最后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双手。

篇5:七步洗手法培训总结

上蔡协和医院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七步洗手法 培 训 总 结

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使我院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我们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一、时间:2014年2月20日

二、地点:二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全院医务人员(名单附后)

四、授课形式:由感控办毛小艳讲解,向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各种资料。

五、内容:《七步洗手法》

篇6:七步洗手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洗手是切断医院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__________、最________的方法。

3、如何进行手卫生普通洗手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洗手真个过程需要______秒。

5、新三级医院标准洗手依从性要大于________。

二、问答题:

1、手卫生“两前三后”洗手法?

2、七步洗手的过程?

答案:

1、主要途径

2、经济 有效

3、流动水+皂液4、20-30秒5、90%

1、接触病人之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之后、接触病人环境之后。

2、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揉搓交换进行;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一手指尖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篇7:七步洗手法、图

在 每个分支上写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这些就是你的主要想法(你的基本分类概念)。虽然你会禁不住要写短语或词组,但是每个分支上写一个关键词可以帮助你 界定问题的本质,同时还可以使联想更加突出地存入你的记忆中。短语和句子会限制你的思维,使你的记忆混乱。为相关的思想和联系添加二级分支,并且写上关键 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七步洗手法、图】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华东师大版)下一篇:常用海运名词中英文对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