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2024-04-17

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共8篇)

篇1: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以教学案为主。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3)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1.通过实验、操作、思考活动认识位似形.

2.会利用位似形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位似是由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决定的.

难点:作位似图形以及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一预习展示:

1.课本110页数学实验室.

2..课本110页实践与思考.

二探究学习: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2.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3、在AB=30m,AD=20m的矩形ABCD的花坛四周修筑小路.

(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位似?请说明理由.

三课堂作业:

1.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选在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2.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一定相似,反过来,两个图形相似,则它们

A.一定位似 B. 一定不位似 C.不一定位似 D.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6,4),C(0,4),画出以点O为位似中心,矩形OABC的位似图形OA’B‘C’,使它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并分别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4.印刷一张矩形的广告牌,如图,它的印刷面积是32dm2,上下空白各1dm,两边空白各0.5dm,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的长为xdm。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Sdm2.

(1)求S与x的关系式;

(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dm2时,求印刷这张广告牌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篇3: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一、认知的“根源”———起动教学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起点。但是, 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而这些错误的认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教学动力。

(一) 找到学生认知的“根”点

找到学生认识的“根”点, 其价值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了这节课学生认知的“根”:

教学片场链接1:

【问题一】“角的大小是由边的什么决定的?” (100%的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边的张口大小决定的。)

【问题二】“你有办法知道这个角 (图一) 有多大吗?” (这个班共有52人。)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问题三】同一个角, 两个同学用皮尺 (软尺) 量的不同量法, 哪个角大? (如图一)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角2要大。给出的理由是:

(1) 它所用的皮尺长。

(2) 皮尺与两条边所形成的面积大。

(二) 找到学生认识的“源”点

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明确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可以说学生对这句话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但是对于“如何才能知道这个角的大小?”这问题, 学生是有思维障碍的, 因为它受到空间和面积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握好学生认知的“源”点, 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角到底在哪里?它的大小是指什么? (角就在顶点与两条边所张开的部份, 角的大小就是这个张口的大小。)

在学生看来, 用软尺量是个好办法, (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化直为曲”的模糊思想。) 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该怎么量这个角呢?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呢?从而为下面引入用小角来量大角的方法扫除了障碍。

二、认知的“冲突”———推动教学

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下, 我们追求的是:从对数学本身的认知出发, 在某个数学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是该主题的数学本质、经历的是一种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 利用数学史, 诱导认知冲突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数学史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探索而得到的, 最终被人类普遍认识。

教学片场链接2:

那这个小角定多大好呢? (学生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角) 那我们数学史上是怎么定这个小角的?在我们的数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古代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的条件下, “古巴比伦人”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一年大约是360天, 转动的轨道近似一个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 一天就是这样的一份, 这一份所对应的角就被全世界的人定为统一的小角, 它的大小刚好是1度的角, 记作1°。

在这个片场中利用了两个问题带出数学史, 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渴求寻找到统一的小角, 而在寻找1度角的过程中, 认知冲突油然而生。

(二) 创设问题场, 制造认知冲突

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困惑, 创设大的问题情境 (问题场) , 有意识混淆问题的性质, 暗设认知冲突, 让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同化新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场:

本课后面三个问题场中每个场所对应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都是从“知识失衡”到“知识平衡”的过程, 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 使学生从自己的需要来参与课堂教学。

(三) 变式问题练习, 强化认知冲突

同是一道题, 变换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 在原有的认知冲突突然消失后, 不断出现新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知的“完善”———提升思维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核心还是在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只有借助认知结构才会有新知识的生长点, 才会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认知结构又会成为更新的知识之生长点, 正是这种循环, 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篇4:九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A. B. C. 1 D.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x+3m-1=0有两个实数根x1、x2且x1·x2>x1+x2-4,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 B.m≤

C.m<- D.-

3.如图1,O是△ABC的外心,OD⊥BC,OE⊥AC,OF⊥AB,则OD∶OE∶OF=( ).

A. a∶b∶c

B. ∶ ∶

C. cosA∶cosB∶cosC

D. sinA∶sinB∶sinC

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 、2, △A′B′C′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 ,如果△ABC∽△A′B′C′,那么△A′B′C′的第三边长应该是( ).

A. B.

C. D.

5.如图2,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B点恰好落在AD边上,设此点为F,若AB∶BC=4∶5,则cos∠DCF的值为___.

图2 图3

6.如图3,AB∥CD,AC、BD交于O,BO=7,DO=3,AC=25,则AO的长为__________.

7.抛物线y=x2-4与x轴的两个交点和抛物线的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m)x+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最大整数值是___________.

9. 如图4,△ABC中,∠C=90°,AC=8cm,BC=4cm,一动点P从C出发沿着CB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另一动点Q从A出发沿

着AC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s).

(1)当为几秒时,△P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

(2)△PCQ的面积能否为△ABC面积的一半?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4 图5

10.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cm,点A、C分别在y轴的负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和点B且12a+5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由点A开始沿AB边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由点B开始沿BC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

①移动开始后第t(s)时,设S=PQ2(cm)2,试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篇5: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学习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学习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学习方法: 指导探索法.学习过程:

一、举例:

1、已知⊙O中的弦AB长等于半径,求弦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

2、如图,OA、OB、OC都是圆O的半径,∠AOB=2∠BOC.求证:∠ACB=2∠BAC3、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4、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5、已知AB为⊙O的直径,AC和AD为弦,AB=2,AC=2,AD=1,求∠CAD的度数.

6、如图,A、B、C、D、E是⊙O上的五个点,则图中共有

个圆周角,分别是

7、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以BC为直径的⊙O交AB、AC于D、E.(1)求证:△DOE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3-3-14,若∠A=60°,AB≠AC,则①中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8、已知等圆⊙O1和⊙O2相交于A、B两点,⊙O1经过O2,点C是AO2B上任一点(不与A、O2、B重合),连接BC并延长交⊙O2于D,连接AC、AD.求证:

(1)操作测量:图a)供操作测量用,测量时可使用刻度尺或圆规将图(a)补充完整,并观察和度量AC、CD、AD三条线段的长短,通过观察或度量说出三条线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猜想结论(求证部分),并证明你的猜想;(在补充完整的图(a)中进行证明)(3)如图b),若C点是BO2的中点,AC与O1O2相交于E点,连接O1C,O2C.求证:CE=O1O2·EO2.

2⌒

二、课外练习:

1、⊙O的弦AB等于半径,那么弦AB所对的圆周角一定是().

(A)30°(B)150°(C)30°或150°(D))60°

2、△ABC中,∠B=90°,以BC为直径作圆交AC于E,若BC=12,AB=12,则 的度数为().

(A)60°(B)80°(C)100°(D))120°

3、如图,△ABC是⊙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D是AB上一点,AB与CD交于E点,则图中60°的角共有()个.

(A)3(B)4(C)5(D)6

4、如图,△ABC内接于⊙O,∠OBC=25°,则∠A的度数为()

(A)70°(B)65°(C)60°(D))50°

5、圆内接三角形三个内角所对的弧长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

6、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于D,AD=9cm,DB=4cm,求CD和AC的长.

篇6: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对于目前学生的情况还不是很全面,单单从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的观察,我发现,这个班级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进生人数比较多,课堂的教学压力比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听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成绩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只有几个孩子的成绩比较突出,其班级的后进生人数较多,及格率、优秀率同其他班级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的学习习惯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本学期的第一轮复习中加强和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视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50年的变化,哪种方式更合算,游戏公平吗这三节内容。重点是会利用概率知识判断游戏是否公平,除了这两章,本学期还要进行中考总复习。

四、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着眼基础知识,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

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教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7、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掌握情况,对症下药。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本学期目标

1、尽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培养一定的解题能力

2、抓两头带中间,重视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在一模之前在平均分上缩小与其他班级的差距,在优秀率上能有所突破

篇7: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1)3tan30°+cos245°-2sin60°;

(2)tan260°-2sin45°+cos60°.22.(8分)如图,在△ABC中,∠C=90°,AB=13,BC=5,求sinB和tanB的值. 23.(10分)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得校园里旗杆AB的高度,在操场的平地上选择一点C,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30°,再向旗杆的方向前进16米,到达点D处(C,D,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5°,请计算旗杆AB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24.(12分)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90°.若定义cotA==,则称它为锐角A的余切,根据这个定义解答下列问题:

(1)cot30°= ;

(2)已知tanA=,其中∠A为锐角,求cotA的值. 25.(12分)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要测量某公园人工湖两侧A,B两个凉亭之间的距离.如图,现测得∠ABC=30°,∠BAC=15°,AC=200米,请计算A,B两个凉亭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414,≈1.732). 26.(14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的长;

(2)sin∠ADC的值. 27.(16分)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某天我国一艘海监执法船在南海海域正在进行常态化巡航,如图所示,在A处测得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为20海里的B处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正在向正东方向航行,便迅速沿北偏东75°的方向前往监视巡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在C处成功拦截不明船只,问我国海监执法船在前往监视巡查的过程中行驶了多少海里(最后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cos75°≈0.2588,sin75°≈0.9659,tan75°≈3.732,≈1.732,≈1.414)? 下册第一章检测卷 1.A 2.D 3.C 4.D 5.A 6.D 7.C 8.B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5.B 解析:如图,过点P作PA⊥MN于点A.由题意,得MN=30×2=60(海里).∵∠MNC=90°,∠CNP=46°,∴∠MNP=∠MNC+∠CNP=136°.∵∠BMP=68°,∴∠PMN=90°-∠BMP=22°,∴∠MPN=180°-∠PMN-∠PNM=22°,∴∠PMN=∠MPN,∴MN=PN=60海里.∵∠CNP=46°,∴∠PNA=44°,∴PA=PN·sin∠PNA≈60×0.6947≈41.68(海里).故选B.16.17.18.(10+1)19.1.4 20.解析:过点E作EF⊥BC于点F.设DE=CE=a.∵△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CE=a,∠DCE=45°.∵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CB=CD=a,∠BCD=90°,∴∠ECF=45°,∴△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F=EF=CE=a.∴BF=BC+CF=a+a=a.在Rt△BEF中,tan∠EBF==,即tan∠EBC=.21.解:(1)原式=3×+-2×=+-=;

(4分)(2)原式=()2-2×+=3-+=-.(8分)22.解:∵在△ABC中,∠C=90°,∴AC===12.(4分)∴sinB==,(6分)tanB==.(8分)23.解:由题意可得CD=16米.∵AB=CB·tan30°,AB=BD·tan45°,∴CB·tan30°=BD·tan45°,(4分)∴(CD+DB)×=BD×1,∴BD=(8+8)米.(7分)∴AB=BD·tan45°=(8+8)米.(9分)答:旗杆AB的高度是(8+8)米.(10分)24.解:(1)(4分)(2)在Rt△ABC中,∠C=90°,∵tanA==,∴可设BC=3k,则AC=4k,(8分)∴cotA===.(12分)25.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交BC延长线于点D.(2分)∵∠B=30°,∴∠BAD=60°.又∵∠BAC=15°,∴∠CAD=45°.(5分)在Rt△ACD中,∵AC=200米,∴AD=AC·cos∠CAD=200×=100(米),(8分)∴AB===200≈283(米).(11分)答:A,B两个凉亭之间的距离约为283米.(12分)26.解:(1)如图,过点A作AE⊥BC于点E.∵cosC=,∴∠C=45°.(2分)在Rt△ACE中,∵CE=AC·cosC=×=1,∴AE=CE=1.(4分)在Rt△ABE中,∵tanB=,∴=,∴BE=3AE=3,∴BC=BE+CE=4;

(7分)(2)由(1)可知BC=4,CE=1.∵AD是△ABC的中线,∴CD=BC=2,∴DE=CD-CE=1.(9分)∵AE⊥BC,DE=AE=1,∴∠ADC=45°,(12分)∴sin∠ADC=.(14分)27.解:如图,过点B作BD⊥AC,垂足为D.由题意得∠BAC=75°-30°=45°,AB=20海里.(3分)在Rt△ABD中,∵∠BAD=∠ABD=45°,∴BD=AD=AB=×20=10(海里).(7分)在Rt△BCD中,∵∠C=90°-75°=15°,∠CBD=90°-∠C=75°,tan∠CBD=,∴CD=BD·tan75°≈10×3.732≈52.8(海里),(11分)∴AC=AD+DC=10+52.8≈67(海里).(15分)答:我国海监执法船在前往监视巡查点的过程中约行驶了约67海里.(16分)第二章 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3分)1.二次函数,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1<x<3                             B.x<-1                             C.x>3                             D.x<-1或x>3 2.如图,双曲线y= 经过抛物线y=ax2+bx(a≠0)的顶点(﹣1,m)(m>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k                             B.2a+b=0                             C.b<k<0                             D.k<a<0 3.将抛物线y=(x﹣1)2+4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A.(5,4)B.(1,4)C.(1,1)D.(5,1)4.已知二次函数y=x2﹣x+a(a>0),当自变量x取m时,其相应的函数值y<0,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m﹣1的函数值小于0                                          B.m﹣1的函数值大于0 C.m﹣1的函数值等于0                                          D.m﹣1的函数值与0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5.抛物线y=x2+bx+c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x﹣3,则b、c的值为()A.b=2,c=2                    B.b=2,c=0                    C.b=﹣2,c=﹣1                    D.b=﹣3,c=2 6.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A.(-2,3)B.(2,3)C.(-2,-3)D.(2,-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x2-4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x+2)2+2               B.y=(x-2)2-2               C.y=(x-2)2+2               D.y=(x+2)2-2 8.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③所示,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则下  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4a+b=0;

②9a+3b+c<0;

③若点A(﹣3,y1),点B(﹣,y2),点C(5,y3)在该函数图象上,则y1<y3<y2;

④若方程a(x+1)(x﹣5)=﹣3的两根为x1和x2,且x1<x2,则x1<﹣1<5<x2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生产季节性产品的企业,当它的产品无利润时就会及时停产,现有一生产季节性产品的企业,一年中获得利润y与月份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n2+15n-36,那么该企业一年中应停产的月份是()A.1月,2月                B.1月,2月,3月                C.3月,12月                D.1月,2月,3月,12月 10.将抛物线y=x2﹣4x﹣4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A.y=(x+1)2﹣13          B.y=(x﹣5)2﹣3            C.y=(x﹣5)2﹣13          D.y=(x+1)2﹣3 11.如图所示,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且图像经过点(3,0),则 的值为()A.0                                          B.-1                                          C.1                                          D.2 二、填空题(共10题;

共30分)12.已知二次函数y=﹣ x2﹣2x+1,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3.(2014•扬州)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过点(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若点P(4,0)在该抛物线上,则4a﹣2b+c的值为________. 14.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关系表示为________ . 15.如果抛物线y=ax2﹣2ax+1经过点A(﹣1,7)、B(x,7),那么x=________. 16.根据下表判断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的一个解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x 0.4 0.5 0.6 0.7 ax2+bx+c ﹣0.64 ﹣0.25 0.16 0.59 17.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大致位置,试判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_ 0(填:“>”或“=”或“<”). 18.如图,抛物线 与 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是矩形DEFG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9.形状与抛物线y=2x2﹣3x+1的图象形状相同,但开口方向不同,顶点坐标是(0,﹣5)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当2<y<5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x … ﹣1 0 1 2 3 … y … 10 5 2 1 2 … 21.若二次函数y=2x2﹣x﹣m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4题;

共37分)22.使得函数值为0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y=x﹣1,令y=0可得x=1,我们说1是函数y=x﹣1的零点.已知函数y=x2﹣2mx﹣2(m+3)(m为常数)(1)当m=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2)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23.如图,王强在一次高尔夫球的练习中,在某处击球,其飞行路线满足抛物线y=﹣x2+x,其中y(m)是球飞行的高度,x(m)是球飞行的水平距离.(1)飞行的水平距离是多少时,球最高?(2)球从飞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24.已知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坐标(﹣3,)且图象过点(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是第二象限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BD、CD,当S△ACD= S四边形ACBD时,求D点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C,过点D作DE⊥BC,交CB的延长线于点E,点P是第三象限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关于点B的对称点为点Q,连接QE,延长QE与抛物线在A、D之间的部分交于一点F,当∠DEF+∠BPC=∠DBE时,求EF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C D B B A B C D D B 二、填空题 12.<﹣2 13.0 14.15.3 16.0.5<x<0.6 17.> 18.-≤a≤-19.y=﹣2x2﹣5 20.0<x<1或3<x<4 21.m≥﹣ 三、解答题 22.1)解:当m=0时,令y=0,则x2﹣6=0,解得x=±,所以,m=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

(2)证明:令y=0,则x2﹣2mx﹣2(m+3)=0,△=b2﹣4ac=(﹣2m)2﹣4×1×2(m+3),=4m2+8m+24,=4(m+1)2+20,∵无论m为何值时,4(m+1)2≥0,∴△=4(m+1)2+20>0,∴关于x的方程总有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即,无论m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23.解:(1)∵y=﹣x2+x =﹣(x﹣4)2+,∴当x=4时,y有最大值为. 所以当球水平飞行距离为4米时,球的高度达到最大,最大高度为米;

(2)令y=0,则﹣x2+x=0,解得x1=0,x2=8. 所以这次击球,球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是8米. 24.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h)2+k,把h=﹣3,k=,和点(2,)代入y=a(x﹣h)2+k,得a(2+3)2+ =,解得a=,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2+,当x=0时,y= ×9+ =,所以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0,)25.(1)解:∵令x=0得:y=﹣3,∴C(0,﹣3). 令y=0得:﹣x﹣3=0,解得x=﹣3,∴A(﹣3,0). 将A、C两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的:,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解:如图1所示:

令y=0得:x2+2x﹣3=0,解得x=﹣3或x=1. ∴AB=4. ∵S△ACD= S四边形ACBD,∴S△ADC:S△DCB=3:5. ∴AE:EB=3:5. ∴AE=4× = . ∴点E的坐标为(﹣,0). 设EC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C和点E的坐标代入得:,解得:k=﹣2,b=﹣3. ∴直线CE的解析式为y=﹣2x﹣3. 将y=﹣2x﹣3与y=x2+2x﹣3联立,解得:x=﹣4或x=0(舍去),将x=﹣4代入y=﹣2x﹣3得:y=5. ∴点D的坐标为(﹣4,5)(3)解:如图2所示:过点D作DN⊥x轴,垂足为N,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C和点B的坐标代入得:,解得:k=3,b=﹣3.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n,将点D的坐标代入得:﹣ ×(﹣4)+n=5,解得n=5﹣ = .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 . 将y=3x﹣3与y=﹣ x+ 联立解得:x=2,y=3. ∴点E坐标为(2,3). 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BC=CE= . ∵点P与点Q关于点B对称,∴PB=BQ. 在△PCB和△QEB中,∴△PCB≌△QEB. ∴∠BPC=∠Q. 又∵∠DEF+∠BPC=∠DBE,∠DEF=∠QEG,∠EGB=∠Q+∠QEG ∴∠DBE=∠DGB. 又∵∠DBE+∠BDE=90°,∴∠DGB+∠BDG=90°,即∠PBD=90°. ∵D(﹣4,5),B(1,0),∴DM=NB. ∴∠DBN=45°. ∴∠PBM=45°. ∴PM=MB 设点P的坐标为(a,a2+2a﹣3),则BM=1﹣a,PM=﹣a2﹣2a+3. ∴1﹣a=﹣a2﹣2a+3,解得:a=﹣2或a=1(舍去). ∴点P的坐标为(﹣2,3). ∴PC∥x轴. ∵∠Q=∠BPC,∴EQ∥PC. ∴点E与点F的纵坐标相同. 将y=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x2+2x﹣3=3,解得:x=﹣1﹣ 或x=﹣1+(舍去). ∴点F的坐标为(﹣1,3). ∴EF=2﹣(﹣1﹣)=3+ 第三章 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两点确定一个圆 B.度数相等的弧相等 C.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D.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6,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外 B.点P在⊙O内 C.点P在⊙O上 D.无法确定 3.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OC=120°,则∠BAC的度数是()A.70° B.60° C.50° D.30°  4.如图,AB,AC为⊙O的切线,B和C是切点,延长OB到D,使BD=OB,连接AD.如果∠DAC=78°,那么∠ADO等于()A.70° B.64° C.62° D.51° 5.秋千拉绳长3 m,静止时踩板离地面0.5 m,某小朋友荡秋千时,秋千在最高处踩板离地面2 m(左右对称),如图,则该秋千所荡过的圆弧长为()A.π m B.2π m C.π m D.m 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圆经过坐标原点O,交坐标轴于点E,F,OE=8,OF=6,则圆的直径长为()A.12 B.10 C.14 D.15(第6题)(第7题)7.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A.(2,-1)B.(2,2)C.(2,1)D.(3,1)8.如图,CA为⊙O的切线,切点为A,点B在⊙O上,若∠CAB=55°,则∠AOB等于()A.55° B.90° C.110° D.120°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4,则a的值是()A.4 B.3+ C.3 D.3+(第8题)(第9题)(第10题)10.如图,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各边相切,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各边相切……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正六边形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为()A.B.C.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ABC内接于⊙O,要使过点A的直线EF与⊙O相切于A点,则图中的角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一个即可).(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EB,EC是⊙O的两条切线,B,C是切点,A,D是⊙O上两点,如果∠E=46°,∠DCF=32°,那么∠A=________. 13.如图,DB切⊙O于点A,∠AOM=66°,则∠DAM=________. 14.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5.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油槽的截面直径是52 cm,装入油后,油深CD为16 cm,那么油面宽度AB=________.16.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点C为OA的中点,CE⊥OA交于点E,以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作交OB于点D.若OA=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17.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直线EF与⊙O交于G,H两点,若⊙O的半径是7,则GE+FH的最大值是________.(第17题)(第18题)18.如图,在⊙O中,C,D分别是OA,OB的中点,MC⊥AB,ND⊥AB,M,N在⊙O上.下列结论:①MC=ND;

②==;

③四边形MCDN是正方形;

④MN=A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19题6分,20~24题每题12分,共66分)19.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过点O作弦AD的垂线交半圆O于点E,交AC于点C,使∠BED=∠C.试判断直线AC与半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19题)20.在直径为20 cm的圆中,有一条弦长为16 cm,求它所对的弓形的高. 21.如图,点P在y轴上,⊙P交x轴于A,B两点,连接BP并延长交⊙P于点C,过点C的直线y=2x+b交x轴于点D,且⊙P的半径为,AB=4.(1)求点B,P,C的坐标;

(2)求证:CD是⊙P的切线.(第21题)22.如图,一拱形公路桥,圆弧形桥拱的水面跨度AB=80 m,桥拱到水面的最大高度为20 m.(1)求桥拱的半径.(2)现有一艘宽60 m,顶部截面为长方形且高出水面9 m的轮船要经过这座拱桥,这艘轮船能顺利通过吗?请说明理由.(第22题)23.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

(2)过点C作CF⊥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

(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及sin∠ACE的值.(第23题)24.如图①,AB是⊙O的直径,且AB=10,C是⊙O上的动点,AC是弦,直线EF和⊙O相切于点C,AD⊥EF,垂足为D.(1)求证:∠DAC=∠BAC;

(2)若AD和⊙O相切于点A,求AD的长;

(3)若把直线EF向上平行移动,如图②,EF交⊙O于G,C两点,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试问这时与∠DAC相等的角是否存在,并说明理由.(第24题)答案 一、1.C 2.A 3.B 4.B 5.B 6.B 7.C 8.C 9.B 10.D 点拨:∵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外接圆的半径为,则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边长为=,同理,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边长为=,…,正六边形AnBnCnDnEnFn的边长为,则当n=10时,正六边形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为===,故选D.二、11.∠BAE=∠C或∠CAF=∠B 12.99° 点拨:易知EB=EC.又∠E=46°,所以∠ECB=67°.从而∠BCD=180°-67°-32°=81°.在⊙O中,∠BCD与∠A互补,所以∠A=180°-81°=99°.13.147° 点拨:因为DB是⊙O的切线,所以OA⊥DB.由∠AOM=66°,得∠OAM=(180°-66°)=57°.所以∠DAM=90°+57°=147°.14.∠6,∠2,∠5 点拨:本题中由弦AB=CD可知=,因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1=∠6=∠2=∠5.16.+ 点拨:连接OE.∵点C是OA的中点,∴OC=OA=1.∵OE=OA=2,∴OC=OE.∵CE⊥OA,∴∠OEC=30°.∴∠COE=60°.在Rt△OCE中,CE==,∴S△OCE=OC·CE=.∵∠AOB=90°,∴∠BOE=∠AOB-∠COE=30°.∴S扇形BOE==.又S扇形COD==.因此S阴影=S扇形BOE+S△OCE-S扇形COD=+-=+.17.10.5 18.①②④ 点拨:连接OM,ON,易证Rt△OMC≌Rt△OND,可得MC=ND,故①正确.在Rt△MOC中,CO=MO.得∠CMO=30°,所以∠MOC=60°.易得∠MOC=∠NOD=∠MON=60°,所以==,故②正确.易得CD=AB=OA=OM,∵MC<OM,∴四边形MCDN是矩形,故③错误.易得MN=CD=AB,故④正确. 三、19.解:AC与半圆O相切. 理由如下:∵是∠BED与∠BAD所对的弧,∴∠BAD=∠BED.∵OC⊥AD,∴∠AOC+∠BAD=90°.∴∠BED+∠AOC=90°.即∠C+∠AOC=90°.∴∠OAC=90°.∴AB⊥AC,即AC与半圆O相切. 20.解:∵这条小于直径的弦所对的弧有两条:劣弧与优弧,∴对应的弓形也有两个. 如图,HG为⊙O的直径,且HG⊥AB,AB=16 cm,HG=20 cm,连接BO.∴OB=OH=OG=10 cm,BC=AB=8 cm.∴OC===6(cm). ∴CH=OH-OC=10-6=4(cm),CG=OC+OG=6+10=16(cm). 故所求弓形的高为4 cm或16 cm.(第20题)21.(1)解:如图,连接CA.(第21题)∵OP⊥AB,∴OB=OA=2.∵OP2+BO2=BP2,∴OP2=5-4=1,OP=1.∵BC是⊙P的直径,∴∠CAB=90°.∵CP=BP,OB=OA,∴AC=2OP=2.∴B(2,0),P(0,1),C(-2,2).(2)证明:∵直线y=2x+b过C点,∴b=6.∴y=2x+6.∵当y=0时,x=-3,∴D(-3,0).∴AD=1.∵OB=AC=2,AD=OP=1,∠CAD=∠POB=90°,∴△DAC≌△POB.∴∠DCA=∠ABC.∵∠ACB+∠CBA=90°,∴∠DCA+∠ACB=90°,即CD⊥BC.∴CD是⊙P的切线. 22.解:(1)如图,点E是桥拱所在圆的圆心.(第22题)过点E作EF⊥AB于点F,延长EF交于点C,连接AE,则CF=20 m.由垂径定理知,F是AB的中点,∴AF=FB=AB=40 m.设半径是r m,由勾股定理,得AE2=AF2+EF2=AF2+(CE-CF)2,即r2=402+(r-20)2.解得r=50.∴桥拱的半径为50 m.(2)这艘轮船能顺利通过.理由如下:

篇8: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

一、借助情境创设,感知数学问题

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借助学生实际展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些现实的生活情境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上课伊始,笔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玩具——魔方,让学生说一说魔方是什么形状?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什么?从生活中的实物引出对正方体知识的整体回顾,然后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这里有几个正方体的箱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一个箱子放在下面,它的面都被遮住了)。那另外几个箱子的面呢?(有些面遮住了,有些面露在外面)同学们,摆在墙角的这4个正方体的纸箱,它们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揭示课题。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不仅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出堆在墙角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有几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问题中渗透了观察和推理的数学方法,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认知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是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有选择地记录、整理,并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思维的养成就是在不断地探究和摸索中逐渐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出诸如表格、图形等数学知识体系,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小组讨论,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笔者再抛出本课时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想一想,做一做,填一填”,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在墙角都是随意摆小正方体的,如果像大屏幕上这样摆,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呢?”

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并说一说这两种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各小组的成员同时探究这两种摆法。他们用学具边摆边观察,并把数据记录在笔者提前准备的表格上,每组2张表格,分别记录每种摆法所得出的数据。小组内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记录在表格的下面:

最后,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第一种摆法(横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3个:

第二种摆法(竖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4个。

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两种摆法得到的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发展。

教学整个环节时,笔者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探索发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动手、动口、动脑等学习过程,从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新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回归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能力

数学来源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径。

例如,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学校制作了一个木质颁奖台,为了美观,需要给每个面粉刷油漆(与地面接触的面不需要粉刷),则需要粉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各奖项台面的长度和宽度一样)

在本题中,给颁奖台刷油漆面就是求颁奖台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经过合作整理数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笔者仍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操作空间,探究图形摆放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激活了思维,也体会到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这个探索活动中,不仅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

上一篇: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正负面影响的分析下一篇:模拟导游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