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奖励金

2024-04-08

计划生育奖励金(精选10篇)

篇1:计划生育奖励金

附件1: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申报表

县(市)镇(街道)

注:1.此表一式三份,(社区、村)委会、(街道、乡、处)、市人口计生部门各存一份。

2.夫妻双方户籍在同一(街道、乡),但不在同一社区(村)的,向女方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夫妻双方的户籍不在同一街道(乡)的,分别向各自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3.提交《申报表》时,需一并提交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光荣证》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免冠(1寸)近照3张。

4.离婚或丧偶的单亲家庭,在“备注”栏内注明。

附件2:

承诺书

本人姓名:居住地:街社区楼栋号。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属无业居民,未在任何单位工作过,也未在社保缴过社会保险费,特此承诺。如所述情况不真实,本人愿承担法律责任并如数退还所发奖励金。

承诺人:

年月日

篇2:计划生育奖励金

第一类:A表(广州市落实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补助 金)

1.1980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本市城镇户籍无单位且无子女(含未婚、含个体工商业户及其从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2010年1月6日后仍健在的人员,可申请一次性补助(A表)。

2.退休时退休金中没有5%计生奖励,而按一定标准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励的。按《市规定》及《补充意见》的要求以2002年标准(独生子女父母6642元)给予补齐。奖励由申请人填写A表递交单位,由单位补发奖励。

退休时退休金没有5%计生奖励,并没有享受过退休时一次性奖励,经退休单位确认,按《市规定》及《补充意见》的要求以2002年标准(独生子女父母6642元)给予。由申请人退休时所在单位支付。

第二类:B表(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

1.1980年2月2日至2002年8月31日期间,在本市辖内单位退休的本市城镇户籍退休职工中因政策调整,退休金/养老金不再体现原加发5%计生奖励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享受过5%,没有享受过退休时一次性奖励的,推出社会后退休金由原来的单位发放改为通过社保发放的,从2011年7月起,享受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按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B表);

申请时请提供单位证明(退休审批表)、社保发放退休金的相关证明(退管手册、社保编号、工资条等)。

注:退休金财政统发或单位核发的,视作依然享受5%计生奖励,不能申请。(如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的干部、退休后未推出社会现在仍在单位领取退休金的人员)。

2.1980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本市城镇户籍无单位(含个体工商业户及其从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仍按《市规定》执行,即从2009年1月1日起,发给每人每月150元奖励金。(B表)

3.中央、省属驻穗单位符合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人员打印出来后,回单位加意见,然后带齐申请表上的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再到户籍居委会申请办理。

篇3:计划生育奖励金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育观念,影响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以下简称农村计生奖扶制度) , 这是指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 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 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对农村计生奖扶制度, 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质的飞跃, 是建立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消除贫困, 有利于“三农”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解决, 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农村稳定, 有利于实现“五个统筹”, 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 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 是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举措,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由于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经过2004年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 2005年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开。

然而,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长时期以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利益导向为辅, 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迫命令的性质,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农村计生奖扶制度的建立, 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 因而需要一个整合、转变的过程。同时, 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已经从试点到推广进行了三年, 对人口发展, 对人们的生育观念, 对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以及存在的问题, 来探讨农村计生奖扶制度的实行对农民生育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 现场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三种研究方式:首先, 我们先后走访了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博爱县, 甘肃省武威市的凉州区、天祝县, 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应县, 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和运城市的绛县、新绛县等三省十县, 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访问调查。先后召开了基层干部、农村普通群众、奖扶对象以及计划外生育对象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17次, 走访群众60余人, 查阅了被调研县市区的农村计生奖扶工作档案资料,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次, 本次相关的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非随机抽样方法, 在三省十县发放调查问卷10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县乡村干部 (249人) 、包括计划外生育群众在内的普通群众 (545人) 、奖扶对象 (238人) 。第三, 为能对该问题进行微观层次的研究, 我们还进一步进行了典型案例的分析, 从而得到较为详尽的感性材料。此外, 为配合研究, 我们查阅了近百份关于农村计生奖扶制度的论著、文件、报道、工作汇报、经验总结等资料, 从而对建立农村计生奖扶制度的背景、依据、目标、要求等有了较深的了解。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条件, 此次调研以县为基本调研单位, 重点了解县、乡、村三级的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实施情况。以下是本课题所涉及的地区与人员的相关基本情况, 从中我们可以整体把握研究的普遍性与典型性 (表见后) 。

从以上情况来看,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区, 在这些地区的农村还普遍存在着现代化程度较低, 旧有观念影响较深的特点。因此, 它们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乃至是相关政策较为典型的实验场。

三、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对农民生育观念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广大农民也不例外。但是,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所限, 农民思想上的“养儿防老”观念还有很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实际上就是部分解决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单就这种极具针对性的举措而言, 无疑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冲击力。但是, 现阶段对人们生育观念影响的因素很多, 农村计生奖扶制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很难有一个定量的结论。不过, 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 对其影响程度还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首先, 调查中了解到, 多数干部认为实行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对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很大影响, 依据是群众看到一个孩子和双女户家庭每人每个月能领到50元钱, 大部分人是很羡慕的, 问卷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238名奖扶对象中, 就有218名 (91.6%) 认为自己被确定为奖扶对象后, 邻居的反映是羡慕。干部群众列举了不少原来没计划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或者双女户没计划绝育的, 国家奖扶政策一宣传就很快办了证, 或做了绝育手术的例子。据河南省介绍的情况, 焦作市试点工作运行半年,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就新增了15865户, 领证率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 仅宣传月活动中就有1675户新领了证, 有48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主动放弃了生育指标。河南省博爱县,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来,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就由原来的5894对, 增加到现在的12506对, 增加了6612对, 领证率提高了7.2个百分点。还有865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主动放弃生育第二胎。调查中博爱县清化镇副镇长马秀红告诉我们:实施奖励扶助正向的促进作用很大, 独生子女办证的户明显增加, 2003年全镇独生子女领证户为430户, 到2006年4月就有1100户。

各地都非常重视发挥实施奖扶政策的正面引导作用, 尽可能地利用这种形式大做文章, 发放仪式大都搞得非常隆重, 为的就是造成影响, 让群众广泛了解。下面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04年第一次发放奖励扶助仪式时的情况:

9月8日上午9时许, 榆次区郭家堡乡乡政府院内彩旗飞扬, 锣鼓震天, 人头攒动, 两条红白相间的大型横幅显得格外耀眼, 打响了此次活动的旋律。上面写着“破除养老防老传统观念, 奖励扶助伴您安度晚年”。榆次区郭家堡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受奖励扶助的代表郭家堡乡各村的胡二妮、杨登科、葛传香等37位老人穿着节日的盛装, 身披写有“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彩带, 兴高采烈地走上了领奖台。省、市、区领导亲手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光荣证送到了他们手里。他们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到农村信用社取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标志着榆次区乃至全市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已进入实质阶段。

这种大张旗鼓的场面, 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 宣传效用十分明显。同时, 在这一基础上, 我们选取了一个较为典型的个案, 从中可以更具体的反映这一情况。

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肖庄村肖国喜, 男, 64岁, 老伴62岁。属双女户, 大女儿38岁, 二女儿27岁, 均已成家。大女儿招亲在家, 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平时在外打工, 几个月不回来, 他还得给女儿看孩子。他在一个乡镇企业打工 (翻沙) , 一个月干半个月, 工资300多元/月。女儿不给他钱, 他还要给女儿贴补。2004年确定享受奖扶政策对象, 发奖时披红戴花, 周围邻居中有几个看了后都不再要孩了, 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其次, 从调查中也反映出, 一些干部认为奖扶政策对人们的影响作用有限, 不能过高估计。综合起来有这几方面的理由:一是目前各地制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很多, 奖励扶助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因此其影响也只能是综合作用中的一部分;二是国家现在涉农优惠政策也很多, 如取消农业税、发放种粮补助、教育上的“两免一补”等等, 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有“淹没”作用;三是在2010年之前, 奖扶对象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很小, 不到1‰, 而且是60岁才开始享受, 现在正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年轻人感到很遥远, 到时还有没有这个政策也难说。因此, 对他们的影响力也就减弱了;四是现阶段人们生育观念的明显转变, 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是主要的因素, 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只是其中的很小部分, 对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四、基本结论

独生子女父母领证情况的变化和退二胎情况的变化是现阶段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两个重要指标。在实施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前后, 确实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可否认, 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措施, 实实在在是对人们的生育观念产生了直接和比较显著的影响, 而农村群众生育行为的选择对减少出生人口产生直接的作用。但同时,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从经济补贴的方面入手的, 正像一些基层干部认识到的那样, 随着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 单纯的经济手段很难发挥长久的效用。因此, 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观念上, 乃至生活方式上的变革, 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树新.人口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 2004 (04)

[2].风笑天, 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 (05)

[3].于霞.生育行为和农民生育观念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2)

[4].庞淑兰, 荣蓉, 关维俊, 薛玲.唐山市某乡农民生育观念的现状调查[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02)

篇4:计划生育奖励金

今年上半年,国家着手对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之一的青海省,用奖励“少生”代替惩罚“多生”,进而获得“少生”、“快富”两个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走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困境的有效措施,该项制度将极大地调动农牧民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推动农牧区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缓解当地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特殊困难,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条件和确认办法

奖励扶助对象的条件是: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生育;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儿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由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公示、上报,经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确认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奖励扶助的基本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已超过60周岁的,以奖励扶助制度在当地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确定合理比例共同负担,纳入专项资金预算。

三、奖励扶助金的发放

奖励扶助资金将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直接拨付的办法,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机构进行社会化发放。

以年为单位计算,每年发放一次。由省财政部门根据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送的奖励扶助对象人数,每年9月底将资金拨付到委托机构安排发放,发放机构12月底以前将资金发放给奖励扶助对象。

四、奖励扶助金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查,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或以扣代罚及其他搭车收费行为。

严禁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奖励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抵交农业税等款项。

五、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直接补助,到户到人。健全机制,逐步完善。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奖励扶助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篇5:计划生育奖励金

流程(B表)

一、登陆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网站:;

二、点击“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咨询和网上申报”(飘窗);

三、点击“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

四、点击“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网上申报;

五、进入“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申请表”;

(一)申请人情况:

1、标“*”项目为必填项(下同);

2、“户籍详址”需填写户口簿上首页地址;

3、“社保类型”:如属“死亡代申请”社保编号自动读取8个“0”;

4、“退休单位”→点击“请点击这里选择”→在“行政区划”内选择单位注册时所属的区域→输入单位名称或“关键字”→点击“查询”→点击“单位名称”→点击“确定”。(不能直接输入退休单位名称);

5、“结婚证或离婚证号”:如结婚证遗失的,“结婚证号”填写4个“0”,属于法院调解/判决离婚的,填写调解/判决文书编号。

(二)配偶情况。输入规则参照“申请人情况”。

(三)独生子女情况。输入规则参照“申请人情况”。

(四)其他。

1、若“社保类型”选择“死亡代申请”,由政策规定的代申请人代申请的,要注明申请人死亡时间,代申请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与申请人的关系。

2、输入的“密码”请牢记,申请人查询时需提供。

3、点击“保存并提交”。

六、进入居委会、街道网上受理、审核阶段。

七、网上查询。申请人可点击“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网上查询”→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和查询密码对受理、审核情况进行查询,如审核不通过,申请人可重新进行网上申报。

篇6:计划生育奖励制度

第一条 根据《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唐山市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职工工都要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第三条 凡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合同制职工(下同),均享受国家规定的婚、育带薪假。

第四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在被公司聘用前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自进公司之日起随工资每月发放十元奖金;被公司聘用后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自领证之月起,随工资每月发放十元奖金。独生子女奖金发放到子女十八周岁止。

第五条 公司职工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时,依法享受公司支付的一次性奖励。

第六条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按省、市惩罚制度处罚。

篇7: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一般分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特别扶助政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又分为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区奖励救助政策、市奖励扶助政策、县奖励扶助政策。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一、国家奖励扶助政策

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年满60周岁的夫妇,每人每年给予720元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二、区奖励救助政策

(一)奖励类

1、依法生育的农村双女户家庭,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500 元。

2、除双女户以外的依法生育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200 元。

3、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依法生育一个男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000元。

4、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0元。

(二)救助类

1、农村独生子女未满18 周岁,因意外伤残经设区的市组织医学专家鉴定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每年发放600元的救助金,直至其年满18 周岁止(农村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9周岁,独生子女伤残达三级以上的,纳入特别扶助)。

2、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救助金,直至年满60周岁止:

(1)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农村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9周岁的纳入特别扶助)。

(2)农村计划生育双女户家庭,一个或两个女儿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3)除双女户以外的依法生育两个子女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全部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三)其他

1、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中专和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20分录取。

2、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10分录取。

三、市奖励扶助政策。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每年春节期间由政府(管委)组织慰问,每户每年给予慰问金500元。

(二)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的子女,从该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由政府(管委)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爱心保险。

(三)对农村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夫妻,从其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由政府(管委)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四)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升入公办高中就读的,由政府(管委)给予每人每年助学金900元的资助。

(五)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考上大学(二本以上)的,由政府(管委)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2年学费。

(六)在征地拆迁补偿中实行公寓式安置的,在原有补偿安置标准上,按政府的优惠价格,给予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每户增加购买10平方米的商铺。

(七)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已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计划生育双女户年满50周岁的夫妇,每人每年给予720元奖励扶助金至59周岁(年满60周岁的纳入国家奖励扶助)。

四、县奖励扶助政策

1、农村依法生育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元,每年发放保健费120元至子女年满18周岁。

2、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每年可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一次。

3、依法生育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政府为其逐年代缴交基本养老保险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

4、只生育两个女孩已落实结扎措施的夫妻,给予一次性奖励金1000元(符合区奖励产后6个月内结扎一次性奖励1500元的除外),同时,在自愿的前提下,政府为其逐年代缴交基本养老保险金额的50%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

4、按政策生育了两个孩子并落实结扎措施的夫妇,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符合区奖励产后6个月内结扎一次性奖励1200元的除外)。

5、依法生育一个孩子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政府逐年帮父母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为其子女逐年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至子女满18周岁。

6、依法生育一个孩子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期间,因病到镇级医院住院的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7、持有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二孩生育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产妇住院分娩,属顺产的每胎次补助300元,属剖宫产的每例补助1000元。

8、依法生育的独生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政府一次性补助1万元(适用所有人群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包含非农业、农业、干部职工、农民等)。

特别扶助政策(适用所有人群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包含非农业、农业、干部职工、农民等)

1、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孩子,孩子死亡后,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且夫妻中女方年满49周岁的,对父母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病残后(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96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凡户籍在本县内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家庭,给予如下奖励扶助: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每年春节期间由政府组织慰问,每户每年给予慰问金500元。

(二)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的子女,从该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由政府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爱心保险。

(三)对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夫妻,从其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由政府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四)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升入公办高中就读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助学金900元的资助。

(五)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上大学(二本以上)的,由政府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2年学费。

(六)在征地拆迁补偿中实行公寓式安置的,在原有补偿安置标准上,按政府的优惠价格,给予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每户增加购买10平方米的商铺。

篇8:计划生育奖励金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主持, 于2004年开始按年度实施, 每年资助30所左右院校, 约占台湾地区院校总数的30%, 已实施的三期资助经费分别折合人民币2.5亿元、12.5亿、12.5亿元, 以后各年度原则上按每年12.5亿元继续资助。该计划实施背景有着台湾岛内近年来政治、经济及教育大环境烙印[1] 。

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 生源质量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 由于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岛内老百姓的需求及信息的快速累积等种种因素, 导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快速增加, 院校数量急增。公私立大学校院数从1995学年的60所增加到2005学年的145所, 10年来增加了2倍。大学学生在校人数从1995学年的35.6万人增加到2004学年的105.4万人。录取人数增多,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急需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数量增长, 高等教育经费没有相应增长。大学教育经费的增长受到限制, 这是近年来全球性问题, 台湾也不例外, 其公立学校单位学生教育经费折合人民币从1998年57400元, 至2002年已降为47000元, 五年来缩减约18%;私立学校则从1998年的23000元, 增加至2002年的31000元, 私立学校单位学生教育经费增成长34.8%, 办学成本日益增加, 私立学校也不堪重负。

学生人数增多, 经费不足, 师资开始出现不足。近年来本科院系学生数与专任教师人数的师生比, 公立大学从1994学年度1∶14.17提高到2004学年度的1∶20.28, 私立大学从1994学年度1∶25.37提高到2004学年度的1∶30.12, 师生比恶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已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 教育资源齐头式的分配方式, 过度重视平头式的公平, 缺乏建立竞争与评估机制, 导致资源过度分散, 也不利于引导学校发展特色, 已影响到大学教学质量。

大学政策环境不利于教学文化成长, 阻碍了教学核心价值的形成。近年来, 提高大学研究水平和以研究绩效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的标准, 基本是国内外大学一个通行的做法, 台湾地区也不例外, 他们陆续推动的许多“计划”所划拨的竞争性奖励经费主要依据是大学的研究表现绩效, 大学教师职称晋升、对教师及学校的考核制度也是主要着重在研究水平方面, 对于大学最基本的教学质量并未给予重视。“重研究轻教学”现象在大学校园已成普遍现象,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下降直接后果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社会及产业需要, 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降低;第二, 与亚太国家及地区相比, 台湾科技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基于上述状况, 台湾地区于2003年开始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实施3年来, 其积极面及影响力显而易见。

首先, 主管部门真正重视教学。在推行该计划过程中,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表示已在“持续检讨整体结构面问题, 并拟订因应措施, 配合修订相关法规, 协助大学从制度面提升教学品质”, “期望藉由整体制度面的变革及竞争经费奖励之双向推动方式, 提升大学教学品质及大学竞争力”, 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将教学核心价值制度化、实践化[1] 。

其次, 该计划着力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核心要素方面进行了改善, 即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及“提高课程调整质量” [1] , 因此, 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 每期有50%大专院校参与竞争, 近30%的院校能获得资助, 获得资助的院校动员了广大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互动面较广。同时, 为促进各院校卓越教学成果相互借鉴、共享, 教育主管门要求获得资助单位进行成果公共展示, 定期组织各种教学论坛, 邀请获得教学卓越计划奖励的大学介绍执行成果, 提供其追求教学卓越的观念、策略与做法作为参考, 因此, 各院校之间相互学习, 在学校层面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第三, 组织卓越教学国际研讨会, 宣传了台湾岛内高等教育水平。2005、2006、2007年, 分别由东吴大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主办了三届“卓越教学国际研讨会”。每次研讨会均邀请了来自世界20多所知名高等学府的学者专家参与。同时, 台湾地区驻美国文化类机构为配合岛内政策, 也多次邀请哈佛大学、MIT等校专家学者与岛内学者进行充分交流。毫无疑问, 在实施“奖励教学卓越计划”过程中, 台湾各大专院校认识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以此为平台, 学习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经验, 也推广了台湾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内容、预期成果与实施策略

1.“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内容与成果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基本内容是, 教育主管部门将在每年预算外下拨一定经费用于改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 资助对象约为院校总数的30%, 按竞争性原则资助, 即由院校遵循该计划编列的内容制订详尽计划, 经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核、评估通过方可获取资助。新的资助年度须在上一年度检查验收基础上继续资助, 检查不合格不予资助。资助经费使用范围限于该计划所列内容, 计划执行所取得的成果也须是所列内容的反映。

经过三期三年多的实践, 该计划的预期成果和已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以下方面得以体现。

(1) 提高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 各资助院校全部设立了教师教学成长的专职机构, 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教学资源中心。通过这种专职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教师专业成长辅导机制 (包括教学专业能力、实务能力的提高) , 落实了提供教师改善教学所需的各项协助措施及教学助理制度 (T.A.System) 。建立并落实教师评鉴 (含教师奖励及淘汰措施) 及教学评鉴制度。建立教学成效绩优教师的奖励机制以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 建立将考评成绩与教师晋升相挂钩的制度。严格要求教师开授课程与专长相符, 师资力量应及时充实并提高, 并逐年降低师生比以达合理比例。鼓励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含office hour之要求) , 建立相应制度。鼓励教师开发教材, 获得资助学校每年须编写20本以上教材, 教材上网率应达到60%。

(2) 建立教学核心价值,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动学习者。 各高校根据校情制订了学生学习基本能力指标要求, 完善学生学习 (实习) 成效考核办法 (可包括专业技能检定) 。建立适宜且具弹性的选课机制且有相关辅导措施。对于学习成效不佳学生建立预警机制, 并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完整配套措施 (如学习资源中心之设置等) 。建立强化校园内师生互动有效机制, 实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应有一次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积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 (包含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本人满意度等) , 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 以此作为调整课程、教学的依据。

(3) 建立健全课程规划组织并保证健康运行。 建立健全课程委员会并要求有良好的运作模式, 包括吸纳校内外学者专家及产业界意见, 促使专业课程、共同课程及通识课程规划合理完善, 建立完善的检讨评估机制, 并适度纳入校外评估机制;课程发展规划应加强跨领域学科知识的整合, 结合学校特色、学术发展趋势、整体教学目标及学生毕业后就业需求, 要求教师提交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 并在学校网站公布。

(4) 建立教学质量长效评价机制。 各资助院校都应建立并落实学校、院系及教师三级评鉴制度, 包括跟踪每次评鉴后改善建议的后续办理情况。

(5)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及其它能提高教学成效的具体成果与特殊性、创新性建设。要求各高校每年以一定经费购置图书期刊及网络资源、视听教学设备、教学实验及实习相关资源。

2.“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策略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应实现的内容较为庞杂, 在落实与推广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其合理的实施策略。

(1) 依竞争性原则安排资助对象及资助金额, 实行淘汰制。

该计划第一期由各院校自由申请, 经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审订其中13所获取资助资格, 此后各期资助对象:一是新申请者, 二是上年度资助院校中考评通过者。为体现竞争性, 上年度资助院校在本资助年度里经考评未通过院校, 将停止资助, 2005、2006年度分别有4所院校考核未通过, 在新资助年度里不再资助。为保证教育经费使用公平性, 对已获得“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资助的院校, 不再另拨经费;对经申请未通过审核院校, 教育主管部门另通过“重要领域人才培育改进计划”予以资助。该策略充分调动了各大专院校认真执行该计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公开计划申请与批准过程和计划执行成果。

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由学者专家组成审议委员审议各校申请计划。审查程序分初审及复审两阶段, 需通过复审方能获经费补助。

初审阶段采用书面审查方式, 主要审查:学校教学制度面现状 (上年度获补助学校则以本部考评结果之成绩) 及各校在师资、学生、课程规划、教学品质管控机制、教学资源之充实及其它教学成效或创新规划等6个层面拟定的计划。

复审阶段主要审查:由获初审通过学校进行汇报, 委员进行提问。汇报及提问重点:1) 学校计划具体执行措施, 提升教学质量之创新性方面, 教学制度组织方面改善措施, 通识及专业课程规划情况, 学生学习成效及就业竞争力跟踪了解情况, 教师评鉴及淘汰机制建立情况, 补助经费的运用规划等;2) 学校提交的计划可行性及前瞻性如何, 执行计划考核方案, 承诺达成目标具体措施, 经费及资源支配与运用计划, 预期效益及评估。

(3) 获资助院校公开计划内容, 实现执行过程全程监督。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计划执行及考核事宜, 包括平时考核及实地访评。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资助高校建立专门网站, 以公开各校初期计划、执行情况及预期成果, 将相关计划内容及执行情况向社会及同行进行公开展示, 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同时鼓励相关高校组织召开校际间教学研讨会, 甚至召开国际教学研讨会,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此策略有效地保障了资金使用合理性与高效性。

三、“奖励卓越教学计划” 给我们的启示

1.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 但不同阶段在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当下的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及其原因, 从教育主管部门、民间及院校自身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因此, 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下的质量提升计划中, 非常明白无误地将“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作为“奖励教学卓越计划”内容核心。该计划通过奖励大学重视教学, 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认知, 引导大学在教学制度面做整体的调整及改善, 努力达成系列目标: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准, 完善健全的课程规划, 强化学生学习意愿、加强学生学习辅导、帮助学生改进及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等等。

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推手, 透过“奖励大学教学卓越”, 各高等院校从制度层面努力解决或改善上述目标, 显然是抓住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了该计划执行质量及经费使用效率

如前所述, 该计划对资助对象及资助经费通过实行项目经费的奖励机制, 获该计划资助院校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该计划执行过程中, 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 各高等院校首先要编制本单位教学改进计划, 包括内容、进程及预期成果, 这些编制信息均须在本单位网站予以公布, 其目的一方面是接受本单位师生监督, 另一方面是随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在下一年申请资助时,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上年度获得资助院校集中公开向社会展示当年度资助成果, 这是保证经费有效使用的基本措施, 也是为树立教学卓越典范, 带动大学注重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教学研讨会, 加强地区与国际间交流

提高台湾地区国际竞争力, 是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使命。台湾地区一方面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 提供足够多的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 同时, 通过召开国际性教育研讨会, 向国际展示和交流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如上所述, 台湾地区近年来透过“奖励教学卓越计划”, 多次召开了国际研讨会, 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 一方面向国际介绍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 更重要的是及时地了解到以英美日为代表发达国家教学研究成果, 并在岛内进行合理消化, 这无疑有助于各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基本政策。该计划以教育主管单位为推手, 发挥大学参与教改的积极性, 抓住当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核心问题,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 强化“教学核心价值”认知, 在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该计划基本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策略与成果, 总结了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点有益经验。

关键词: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教学核心价值,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篇9:计划生育奖励金

一是资金奖励。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全县1.3万余户独生子女父母每户每月发放10元奖励费,其中,独女户每人每月发放20元奖励费(发放到独生子女年满18周岁)。5年来,全县共投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资金986万元。

二是教育优先。县政府从2003年开始,对升入本縣高中的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女孩家庭中招考生,每人奖励10分。6年来,全县共为1816名计划生育家庭中招考生加分。

三是老年优扶。2005年以来,全县共为992名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老人发放98万元奖励扶助金,为1451名只生育一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每户办理200元的养老保险。同时组织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老人入住村级养老院。

四是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每人可获20元的补助;对享受低保的城区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其子女的医疗保险金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0元的补贴,成人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60元的补助。6年来,共补助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医保资金153.1万余元。

五是政策扶持。全县22个县直部门共出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76条,县人口计生委以绿色通道卡的形式,把这些政策及时印发到每一个群众手中。据统计,全县共对3.1万已婚妇女作了5项免费体检;帮助1170个农村计生家庭建起了沼气池、1320个农村计生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789个计生家庭优惠安装了有线电视;对全县2307名农村计生家庭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

篇10: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思考

一是将农村只收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范围

目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范围的是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所以在调查核实阶段特别注重调查申报纳入奖扶对象的子女是否亲生子女。只要不是亲生子女,无论是合法收养还是非法收养的一律不纳入奖扶范围,引起了收养子女家庭的不满。普遍认为反正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亲生的给奖励,收养的就不奖励,并有人多次到县人口计生局和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理论;有的老人怕收养的子女找借口不孝顺或不负担养老义务,从收养的孩子懂事之日起就避而不谈其是收养的,一直说是自己亲生的。通过审核人员耐心细致负责任的调查,将收养的秘密揭开后,反而引起了部分家庭的不和,虽然是极少数,但也给农村的社会和谐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收养子女的农村老人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收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父母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收养法第三条规定,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一些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规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有子女而收养的,按照子女数比照政策外生育子女的标准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既然收养法规定了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一些地方的计划生育条例又规定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有子女而收养的,按照子女数比照政策外生育子女的标准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且社会抚养费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征收。当养父母年老时,就应象其他自己生育子女的计划生育户一样,享受到国家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更何况,奖励扶助金是由政府出资、财政保障,不是计划生育一家的事,将收养子女的农村老人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范围,合乎民心、顺应民意,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然,何时纳入、怎样纳入、需要办什么手续,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和细化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自己生育子女的一视同仁。只要户口本上显示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就直接和其他人一样按程序纳入奖励扶助对象范围。

二是符合条件但提前生育或未办理二胎生育证而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应在一定条件下纳入奖扶范围

按照目前实行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纳入奖扶对象的必须是实行计划生育户。我国的一些地方性计划生育条例在不同阶段对农村规定了具体的照顾生育二胎条件,如山区只有一个子女,平原丘陵第一个子女系女孩,农村中男到女家落户,双方或一方是少数民族等。为完成人口控制目标,又规定了具体的生育间隔。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有一部分符合照顾生育条件的农民却违反生育间隔规定提前生育了第二个子女,或未办理二胎生育证生育了第二胎。其实他们本来有可能是实行计划生育户的。这当然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也不排除有我们工作不到位,宣传、办证不及时,极少数人为乱收费达不到目的故意不给符合条件的人办证,让内生变外生的因素。现在有的省市在修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时取消了生育间隔,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对符合条件的生育二胎夫妇实行免费登记制度,这就给在一定条件下将符合条件但因种种原因本可以内生却外生的人群纳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创造了机遇。应在适当时机将这部分人纳入奖扶对象范围。条件是必须按当时规定足额缴纳了社会抚养费,领取了结论证。提前生育的还应按提前生育的年数相应推迟享受奖励扶助的时间,第二个子女必须是女孩。

三是条件成熟时将第二个子女是男孩的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也纳入奖励扶助制度范围。做到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实行了计划生育,在你年老的时候,国家就有可能奖励你。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对怎样当好副职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