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计划

2022-12-2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计划

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成立计划

一、成立背景

在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者中,青

年占到了七成。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80万人,完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已经成为高层领导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和促进机构是当前形势非常需要的。

二、目的及意义

由于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缺乏高效便捷的联系纽带,以致于用人

单位找不到专业对口的高技能人才,而求职者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我系研究决定通过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为毕业生缓解压力、提供帮助。

设立地理科学系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以服务我系毕业生和社会为宗

旨,以促进我系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开展一系列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和信息交流等活动,提高我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三、服务内容和活动

1、就业意识及知识的培养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主体性就业指导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身完善的需要,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然途径。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生自主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和实施创业教育等形式来实现。

因此,我系准备多次举办就业知识培训讲座及活动,培养我系毕业生先进的就业意识,并为他们提供正确可行的参考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等。

2、就业政策的及时公布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在此,我们地理科学系也积极行动,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等信息,希望能对我系毕业生的求职道路和职业选择有所裨益。例如: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主要内容

 关于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 关于做好我校2012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

3、就业实践的指导和培训

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自我定位。在这个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将书本教学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学习能力和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件,并成为一个人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所以我们地理科学系也举办多种活动以致力于培养我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 地理科学系毕业生招聘会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4、关于就业问题的答疑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肯定也会有许许多

多的疑惑,那么,我们地理科学系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就基于这一点为我系毕业生提供了多种就业指导信息:

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好工作

 面试如何塑造第一印象

 毕业生哪些素质最被企业看重

 四大技巧助你巧过公务员面试关

四、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xxx学系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点由院系批准设立,由团总支职业指导部

承办各项活动。

服务点由书记和辅导员担任顾问,同学担任xxx。

服务点办公室设在xxx。

第二篇: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专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

的指导意见 人口流管〔2010〕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综治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和要求,现就在部分城市开展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口流动迁移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规模人口流动迁移,也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传统的以户籍为依托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社区建设滞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投入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足,国家规定的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未能完全落实,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其合法

1 权益得不到可靠保障。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低生育水平难以稳定,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各地务必站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抓出实效。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试点、有序推进和逐步深化,到2012年,试点城市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初步建立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本管理理念,不断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实现管理目标。

2.统筹推进。试点城市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人口计生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的计划生 2 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促进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

3.重点突破。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任务和工作规划,在领导体制、综合决策、居住证管理、社区登记、信息共享、投入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拓展、城乡统筹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推动试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综合决策体制。

建立党政领导负责的人口(或流动人口)工作领导协调常设机构,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制定和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

实行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出租房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暂住人口、流动育龄妇女、流动党团员等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将公共服务享受资格与户籍制度剥离,稳步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宣传倡导服务。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免费服务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95%以上。流动已婚育龄妇女 3 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检率达到90%以上。深化药具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免费药具全覆盖。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3.优生优育服务。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和普及,为流动育龄人口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活动,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获得免费孕前优生咨询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加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将流动育龄妇女纳入当地生殖健康项目服务。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可按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

在扎实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的转移接续办法,切实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管理。加强相关政策协调,促进流动人口获得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医疗、社保、文化体育设施、公共福利等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优先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落户问题,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三)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试点城市要在编制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依托城市基层社会治安综治中心、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综合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

切实增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力量。加强社区便民维权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立足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

4 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合理配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在社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与生育关怀工作,引导、帮助流动人口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统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依托国家和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和完善试点城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综治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成立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开展试点评估,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试点城市所在的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省(区、市)也可参照本意见,组织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相关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二)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费保障机制。

要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认真研究和确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开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强化双向管理。

试点城市要加强与流动人口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和服务管理协作配合。流动人口所在户籍地,要落实源头管理责任,积极配合流入地做好相关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在生育政策执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交换、违法生育处理等方面要认真做好协同工作,切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区域协作,促进全国“一盘棋”。

(四)强化考核评估。

国家建立试点城市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经过评估成绩突出的试点城市,在国家地方转移支付经费和药具经费调拨等方面给予倾斜。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项目优先在试点城市实施。试点城市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和科学考评方法,细化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及时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附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名单(49个)

第三篇:指导教师指导计划

新教师的培养目标:

(一)思想认识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一是要使年轻教师认识理解高中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要使年轻教师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三是要使年轻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备课

从如何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熟悉大纲,分析教材,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如何编写教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如何收集使用教参材料,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教案规范化,学期授课计划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使年轻教师学会科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并记录以教案之中。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组织、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反应教学规律的一般要求,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反映良好。

(四)作业批改、讲评及信息反馈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作业批改规范,正确处理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会收集使用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应用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

为完成以上培养目标,特制定以下计划:

1.新教师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跨学科,跨年级,汲取教学经验。

2.指导教师定时为新教师上指导课,新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记录,勤于反思,把握好上课各个环节的要领和艺术。

3.老教师要指导新教师分析教材、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新教师要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每节课要有规范的教案。

4.指导教师要进行随堂听课,下课后帮助小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每次听完课,新教师一定要主动地与指导老师分析得失,主动准备一些课型,请指导老师听课,进行指导。

5.指导老师要加强对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板书、制作课件、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经常示范、督促与检查。

第四篇:指导教师指导计划

助教第二学年

指导教师指导计划

在上一助教培养的基础上,依据X学院人[2008]6号《XX学院关于加强助教培养工作的规定》文件精神,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助教培养方案,为加强对青年助教XXX老师的培养,使他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尽快提高,作为指导老师对他实行指导教师培养制度,下边是我们商定的指导计划。

一、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配备,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由所在的教研室负责协调。教研室在教学工作安排时,注意指导教师和青年助教教学工作的配对安排。经过双向选择及所在教研室协调,我们确定继续延续去年的决定,由XXX副教授担任XXX的指导老师,XXX副教授担任副指导老师。

二、新教师参加工作第二学,要很熟悉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要力求在过好三关:即备课关、组织教学关、讲课关的基础上,上好汇报课,并有所提高。

三、青年助教应努力学习,认真实践,明确学校、学院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自觉遵守教学纪律;增强教学责任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按要求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

四、青年助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应选听一门以上的课程,参加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的实践。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6次,做好听课记录,完成每学期教学工作小结交指导教师。

五、承担课程教学的青年助教,应认真备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撰写简单教案),每学期应由指导教师检查。

六、认真指导青年助教熟悉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XXX、XXX

2009年9月10日

第五篇:指导老师帮扶计划

新教师帮扶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叶新生

学校为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氛围形成,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实行新老教师互帮互学、互相帮扶的方法,确定了以老带新、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在学校的制度与计划的要求下,我被学校安排指导帮扶陈玉海老师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以及陈老师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本学期的指导帮扶计划:

一、帮扶目标

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帮教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及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帮扶对象 陈玉海老师

三、帮扶活动过程

在结成帮扶组后,我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实际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明确目的,提出要求,制定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敬业刻苦为出发点,以严谨治学为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为工作原则,争取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指导陈老师的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充分备课与否是上好每堂课的关键和前导。指导陈老师学习《新课程》研究新教法,如何确立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寻找突破口;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该如何的处理,解决的等问题。与陈老师交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

2、指导陈老师上课,采用的主要的方式是互相听课的方式。计划每两周互听课至少一次,通过听课,评课指导陈老师如何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使每节课的难点,重点更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3、指导陈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做好课后反馈。每周指导陈老师进行课后反馈检查学生对现阶段知识点掌握情况,安排好课后的检测和批改作业。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面批。

4、每月帮助陈老师备一次课,检查一次教案,提高其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5、每两周至少听一节陈老师的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陈老师提高。

6、每月给陈老师上一次示范课。

7、每学期指导陈老师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帮助其完成设计方案,指导其完成上课任务。

8、指导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期末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四、指导陈老师完成一定的任务:

1、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

2、积极参与备课,主动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分析的能力。

3、认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4、经常总结教学的反思和随笔。

以上是我对陈老师的帮扶计划,我会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希望在我和陈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陈老师尽快成为我校数学教学的骨干力量。

上腰墩小学新教师帮扶计划

教师:叶新生

2013年9月

上一篇:结婚写给老婆的协议书下一篇: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证明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