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研室活动议题

2024-04-18

大学教研室活动议题(共2篇)

篇1:大学教研室活动议题

关于大学班长工作议题

1.我们应怎样将责任心体现,要有责任心的目的?

2.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3.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协调班上其他班委的工作?

4.在你看来,你觉得班长的工作有哪些方面要注意。如何去开展工作?

5.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紧急而不重要的事”、“重要并且紧急的事”;你会怎样去安排他们?

6.一个班如果有正副两个班长,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工作?

7.大家有制作工作时间表的习惯吗?觉得它给你带来的用处大吗?体现在那些方面?

8.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是通过对他行为的放任来处理好和同学间的关系,还是以其它的方法?

9.如果叫你制定一个关于本班的规章制度,你会怎样做,会侧重于哪方面?

10.应该怎样做才能很好的发挥我们作为老师与同学间的桥梁作用?

11.作为班长如何来调动班上同学的积极性?

篇2:大学教研室活动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与议题设置理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主要环节。随着全球化趋势的继续深入发展与信息通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同信息通过新的传播媒体大量地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零距离地面对来自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声音,使他们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就大学生群体来说,在校生年龄构成大约是18岁~24岁。这个年龄段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和基本确立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思想价值观念的逐渐独立和认知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容易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怀疑态度。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他们容易对形式单一、做法简单的传统教育方式产生反感,以致常常在教育之初就陷入有情绪、抵制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面。这些状况的客观存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特别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议题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众多成果之一,也是传播者在传播实践中用以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方法。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新闻学教授M·E·麦肯姆斯和D·L·肖发表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一文,首次阐释了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他们依据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运用内容分析法测算了媒介对主要问题的强调与选民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之间的相关性。测算结果表明:“在竞选中,媒介对主要问题的强调与选民们对重要问题的判断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67,即媒介对某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媒体即传播者突出报道、宣传的问题,会受到受众的特别关注,传播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受众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议题设置理论的含义在于,媒体在某一个时期所选择并加以强调传播的问题,往往会构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和论题中,那些得到媒体更多晓之以理的问题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则相应地下降。”[2] 也就是说,传播活动显著的效果是传播者引导受众关注某一个问题,受众就会根据这一议题在众多的信息当中进行梳理、加工信息,形成自身的认识。

将议题设置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使教育者的作用不能再仅仅是强迫受教育者去接受具体的信息,而是希望通过教育者的精心安排,把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从大量、多元的信息中,吸引到某个经教育者预设的问题或议题上来。也就是说,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将教育思想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有意设置议题,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看待社会、人生、校园的视角和方法,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思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全面提高。

二、应用议题设置理论的意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议题设置理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构建上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思想资源,在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需要,也是其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经验、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可操作性的需要,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强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复杂工作,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将议题设置理论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为了消除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单一灌输的做法、固定统一的模式等教育方法的弊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特点,根据教育目标的特定方向,主动设置一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相关的不同议题,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议题上来,达到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态度行为的全面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主体意识的养成,促成其主体效应的产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单方面施教的过程,而对于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教育后是否能够有效地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主体效应,则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将议题设置理论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运用一些具有普遍性、共性或特殊性、个性的问题,设置相关议题,引发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围绕议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走上学习的前台,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收获,使之以积极的姿态自觉自愿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都是与客观实际紧密相联的,只有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当前大学生主要是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存在着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和个人感情等实际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教育者去关心、理解、引导和帮助。将议题设置理论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社会现实问题、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设置议题,将一个个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议题放置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要主动地为学生回答问题、化解压力,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之中,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应用议题设置理论的方法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议题设置理论作为教育方法的一种借鉴与创新,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和确定好议题。设置议题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目标,选取与学生关心、需求相联系的问题作为最佳结合点,能够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议题设置的操作层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将大众媒介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为议题

大众媒体的发展,使身在校园之中的大学生时时都能够了解到校园外面的世界。事实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与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所以,将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为议题,显然是进行议题设置的主要内容。

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利用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设置议题,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与思考。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是这类议题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借助传媒对诸如“神六上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等社会热点的传播,设置议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将传媒关注的伊拉克社会动荡不安、恐怖事件不断等国际问题设置为议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社会稳定有序的必要,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将媒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议题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保持冷静与正确的态度。在与学生探讨热点问题时,特别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选择与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设置议题

渴望了解社会生活、规划未来人生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每名学生都希望在自己正式进入社会之前,能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学习一些有益的社会经验。所以,将学生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设置为议题,是议题的重要内容。

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利用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设置议题,能够得到受众的注意与引起思考。探讨个人发展问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是这类议题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基础条件。例如,就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设置“社会风气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什么要倡导诚实守信的品质?”等议题;就某些成功人士的成长事例,设置“什么是人才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人情关系和专业过硬两者哪个更重要?”等议题,使学生们能够在了解社会、思考人生的同时,确立高尚的道德观念。

由于这些议题都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情景模拟方式进行,或者是请相关的人士举行座谈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感受中去领悟和成长,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储备必要的知识与经验。

3.依据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某些具体事例设置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就必须注意从校园生活中挖掘教育学生的素材。一般来说,大学生不会拒绝与自己紧密相关的议题,与现实经历接近程度越高的议题,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所以,将校园中的学生生活素材设置为议题,同样是进行议题设置的重要内容之一。

议题设置理论认为:传播者在某一时期对某些问题的着重强调,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与思考。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是这类议题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先决条件。例如,就宿舍里有时发生日常生活或贵重用品丢失的现象,设置“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同学在物质生活上的差距?”、“面对物质诱惑自己该怎么办?”等议题;就学生中发生的违犯教学纪律的事情,设置“逃课使谁受到了损失?”、“考试作弊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等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展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目的。

当然,要成功地将已发生的事件转化为议题,教育者必须注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就事论事,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发掘议题与所发生的具体事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避免将某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议题强加在某个具体事例上,使学生不能立足于实践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将议题设置理论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进行主动思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这是一种借鉴,也是一种探索,更是一种方法创新,真正要把它做好,还需要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注释:

1.戴元光,《传播:人的本能》[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2.[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德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246页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上一篇:雅迪尔关于“职业装”的基本功用与分类下一篇:那一季的花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