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布置作业

2024-04-19

化学布置作业(精选6篇)

篇1:化学布置作业

如何布置化学作业

摘要:从教学的基本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对于作业这一环节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对于作业的效度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致命伤”。本文是作者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的一些体验、做法和反思。

关键词:作业 有效性 学生参与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化学作业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化学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一、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而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化学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而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有效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二、提高化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一)改进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参与门槛

改进化学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

(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

好,很大程度取决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校的生源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看来只是学生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各项能力的发展,以致丧失学习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那些作业只完成了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多数是不会做暂时空在那里的,如果此时得到的是教师的责备,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为了避免再次受批评而去将作业抄袭完成上交。实际,学生只完成一部分作业,已经给教师一个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此信息纠正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在班上大力表扬这样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独立作业,向教师展示自己真正的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做的第一步是放学后留下这些学生,重新布置较简单的作业给他们,必须完成当天的作业才可以离校。开始实施时,作业的要求相当低,只要字迹清楚,作业本清洁,能够写出与正确答案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都算过关。随着时间推移,要求再逐步提高。

(三)尝试多种作业的批改方式,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

传统的批改方式目前还是占据主流位置,批改和分析要准确,使学生找到造成差错的原因,避免重犯类似的差错。

1.作业的评语

“Good!”、“很好”、“有进步”„„这些评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可是,这样的评语如果出现的频率过于频繁,学生也会无视它的存在,对于作业结果不大关心。

曾有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关注点不再是对了多少,而是错了多少,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准确的等等。教师精批细改后,除了表扬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更应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简短文字,提示学生,点拨到位,才能让学生略有所悟。

2.面批面改

在学校里我们发现。为什么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学得好,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勤勤奋奋,反而学得不好?显然问题出在他们的学习方法上。学习方法没有好坏之别,但有适合与否之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学起来如风行水上。因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作业面批面改可以使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有目的地给予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概念理解或解题方法上的障碍。

3.“小老师”批改

作业的面批面改很难长时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小组成员各有不同的任务,其中一个担任小老师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老师进行面批面改,帮助他们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知道评分标准,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由小老师对互助小组的成员进行面批面改。

这样的方式,目前只能在一些强调概念、基本公式运用或强调解题规范的作业里进行,还未能有效地全面展开。但是,该方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化学作业的评价标准。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单元测试中的计算题部分,学生的得分率大大提高;问答题与实验题部分,解答文字更严谨,废话少了。

三、实践反思

综上所述,提高作业有效性,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而是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习得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的认知过程。高效地参与作业,能是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学会总结知识、归纳规律。有效教学除了关注课堂上的教,更应该注重课后学生的学。不论是通过哪一种方式,精明的教师都应该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提高兴趣上。因为,如果学生不肯学或不会学,那么不管教师花多少精力与体力也枉然。

通过提高作业有效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化学成绩也大有进步:08年高考,我校化学X选修有四名学生成绩超过100分,其中一名更是超过130分;初二级、高一级参加区统测,平均分在区里的排名远远赶超其他科的排名;其余各年级的作业收缴率也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王增昌:《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明坤:《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吉林大学出版社

3.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九洲出版社

4.姚丹:《关于“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汇报》 广州市第三中学

篇2:化学布置作业

摘要: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主战场。老师们都知道“要想成绩好,作业少不了”。通过研究我们现在的初中化学作业观,结合新教材中的课后初中化学作业情况,初中化学作业布置应注重新课程化学作业布置的原则及要求,注重作业布置的质和量,根据中考的要求设计相应的题型,充分体现初中化学作业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使原本枯燥死板的初中化学作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

布置

功能

质和量

题型

引言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化学作业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化学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一)初中化学作业的功能

学生的作业承载着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体现着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二是体现着老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新颖,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等等。合理、科学的布置和批改作业,不仅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对问题的把握更正确,对学生的 自主发展更有利。

课堂作业的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它独特的含义和功能。通过作业布置,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化学作业是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或实践性活动。化学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复习、掌握并练习应用所学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最常用工具。化学作业不仅是运用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可以即使反馈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科学的处理好作业,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作业对提高学生效果的作用不可否认。我国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课外作业的重视程度较高。家长的文化水平不论高低,都把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当做课外学习的重要任务,孩子“作业写好了”,就算完成了课外学习任务。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对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做好作业布置的准备工作。

(二)新课程初中化学作业布置的原则及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创设新的形式,发展新的题型,让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我们可以设计合理的作业布置原则及要求,例如:

1、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布置作业时不仅要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布置作业要坚持“精选、先做、全批、精析”的原则。教师要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强化作业的过程管理。初三学生课程较多,压力繁重,教师应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注意知识点与身边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兴趣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3、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情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书面作业外,要鼓励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4、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提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教师在先做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6、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不允许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

(三)初中化学作业布置的“质”和“量”

在“质”上,题目要紧扣课堂所讲内容,尽量使每个题目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思考性、探索性,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题的编排上既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不加推敲信手一划,尽量使学生所做的每一个题既不滥竽充数,又不怪偏刁钻,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在此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控制作业题的“量”。题目太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业效果。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布置化学作业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提炼挖掘,不能就题论题,草率行事。如布置作业时,同时提出完成作业的要求:要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启发他们如何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不要图省事,不加思考,随便一画。在书写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表达规范,既不拖泥带水,又不漏三落四。

那么,我们在对如何布置作业有了大概的思考和方向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作业的题型。

(四)初中化学作业布置的题型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为了防止学生在考试中的措手不及,首先应该参考的是中考化学的题型,以此为主体,再配以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其他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人曾做调查问卷得出,学生最喜欢做的题目是游戏类的,小组合作类的,创新性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化学运用能力的作业。最不喜欢做的是抄写化学方程式,尤其是罚抄性的作业以及杂乱无章的随意作业和无休止的做综合试卷。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分层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复习性,立体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开拓视野。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为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作业 的布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1、阅读型作业---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的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绿色化学”、“水资源紧缺指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2、记忆型作业---例如:初中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还有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现象等,检查这些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3、实践型作业---以教材上每课后的“活动与研究性学习”为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收集实例资料;调查当地河水水质情况、土壤的酸碱度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环保意识。

根据这些形式以及中考化学试卷的出题要求教师可以制定如下题型: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

B.矿泉水

C24K 黄金

D.铁矿石 2.近来市场上出现用硫酸铜处理过的返青粽叶食用其包裹的粽子有害健康。硫酸铜属 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下列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燃放烟花

C 动物呼吸 B .干冰升华

D .燃煤发电

4.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 变化的是()

A.石器

B.青铜器

C.铁

D.高分子材料 5.看了《2012世界末日》,地球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于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 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森林失火

二、填空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硫酸根离子;(2)过氧化氢的化学式。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该反应生成的碱可用

检验。

3.(4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可采用

法(写一种)。

三、简答题 1.右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B aCl2、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小东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没有闻到氨味;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出现白色浑浊,静置后,上层清液无色;③小心倒掉上层清 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由以上实验可推断:

(1)这包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肯定不存在;(2)写出②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

四、实验探究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4)实验开始时要先 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五、综合题

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g,向其中加入57.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六、阅读题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两小块:把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他浮于水面,产生的气体使它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光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产生的气体用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把另一小块放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白色固体氯化钠,说明该金属在空气中易变质。

阅读后,请归纳这种金属的性质,这种金属是什么,写出汉字和化学式。

其中前五种题型均为中考化学的基本题型,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程的实际内容选择合理的题型。而阅读题则为新增题型,可以用来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以联系生活和实际为主题的化学知识小片段为题材,再据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作答。

(五)反思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对作业的认识,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老师们都知道“要想成绩好,作业少不了”,但事实上很多作业的功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如果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必然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我们现在的初中化学作业观,结合新教材中的课后初中化学作业情况,可以看出传统初中化学作业存在许多弊端。初中化学作业布置应注重新课标原则,充分体现初中化学作业的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使原本枯燥死板的初中化学作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

篇3:高中化学作业的布置探究

一、做作业的好处

第一, 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真正懂没懂, 记住没记住, 会不会应用, 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第二,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学习, 对新知识可以初步掌握。可是对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 如何应用这些新知识, 还不太清楚, 而做作业正是对知识的主要应用, 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 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文字或死板的公式。

第三, 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 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锻炼, 使思维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迅速得到提高。

第四, 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 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 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扔掉, 而应当定期进行整理, 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二、大多数学生不是心甘情愿的作业的原因

其一, 作业单调乏味。我们会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作业:“第几页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或者是方程式抄写几遍。”之类的话。整天面对这样的作业, 学生会对作业慢慢失去兴趣, 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其二, 作业量过大。学生从吃完晚饭就趴在桌子上做作业, 一直到十一、十二点还在挑灯夜战, 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生做作业做得辛苦, 做作业做得委屈。这样的作业, 学生没时间去思考, 遇到不会做的题也没有办法解决。

其三, 作业没层次, 缺乏针对性。全班一样的作业, 优秀的学生吃不饱, 老师又没布置“拔高”性的作业, 不利于尖子生的培养。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吃不消, 失去做作业和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自觉的完成作业

针对学生对作业产生的抵触情绪, 作为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学生乐于做、喜欢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从而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

首先, 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拔高性的作业, 使他们在提高中找到乐趣;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最基础的作业, 使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 作业布置要把好量与质的关系。不要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 学生练得越多, 写得越多, 对知识点的掌握就越好。

再次, 作业布置要讲究艺术性。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 布置一些既让他们动脑, 又有社会性, 生活性的作业。这类作业学生不会感到乏味, 也不会被作业所累, 他们会在乐趣中完成作业。

最后, 作业布置要有灵活性。作业不仅要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在完成上更要突出其灵活性。有些作业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有些作业却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要通过收集、查找资料才能完成。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不懈努力, 通过动手、动脑才完成的作业, 不仅会记得牢固, 而且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

四、如何把握作业的难易度

根据习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做习题的时间, 可以把习题分为:

(1) 课后习题。这是指每节课所留的作业。课后习题属于基础题, 是解答综合性习题的"细胞"。认真做好了这些习题, 将来才有可能去突破综合性更强的难题。因此对这类课后习题, 要深入钻研, 精益求精, 达到熟练的地步。

(2) 单元习题。单元习题指的是每章后面的习题。这些习题的知识范围涉及全章, 有的还要联系到前面的章节, 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做了单元习题, 可以把分节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 使知识初步形成系统化。一般在进行完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后, 使知识初步达到系统化的水平, 这时再来做单元习题就会顺手得多。做单元习题也是对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办法。

(3) 总复习题。一般在书的最后部分。当然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有的要用到整本书, 甚至几本书的知识, 有的还要跨学科。总复习题, 一般是在总复习时做, 也就是在知识初步系统化以后, 再来做总复习题。这时已经是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上思考了, 所以做起总复习题也就比较容易了。凡是自认为知识已达到系统化的学生, 不妨做点总复习题, 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有没有达到系统化的水平。由于总复习题综合性强, 涉及知识范围广泛, 所以做适量的总复习题, 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促进"知识之网"的形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同样内容的题目,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 化学题目可以分为: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鉴别题、改错题、问答题等等。选择题、改错题和是非题要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计算题则从量的角度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问答题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文字表达能力。了解了不同题型的作用, 就应当自觉地去练习各种形式的习题, 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实际上, 根据知识的内容, 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习题进行分类, 也是十分重要的。课后习题属于基础题, 是解答综合性习题的“细胞”。认真做好了这些习题, 将来才有可能去突破综合性更强的难题。因此对这类课后习题, 要深入钻研, 精益求精, 达到熟练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学生怕做作业的原因及对策》, 李山平, 甘肃陇南徽县.

篇4: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之我见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功能性学科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303

作业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化学作业主要以书面方式为主,存在形式单调、作业量大、内容陈旧等缺点。那么在布置初中化学作业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呢?我们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作业布置要体现它的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通过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就要求化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布置作业时采用多种方式。

一、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提升学生兴趣

现在的化学教学更多的是要把生活中的化学和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既能够体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作业的布置也要本着这样的原则,把学生在教材中学到的相对死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现象联系起来,变枯燥为乐趣,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作业体现趣味性的原则,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一)记忆性作业

因为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基本的化学知识如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元素周期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合价等知识点都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去运用。但是,一味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K、Na、H、Ag +1价,Ca、Mg、Ba、Zn +2价,F、Cl、Br、I -1价,通常O、S -2价,Cu +1 +2,Al +3,Fe +2 +3,Si +4,根价-1氢氧、硝酸、氯酸根;根价-2硫酸、碳酸、锰酸根;铵根+1,硝酸根-3。在检查这种记忆型作业中,既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背记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二)阅读型作业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体现出时代性、实用性。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

例如,课本中“空气质量日报”“绿色化学”;“水的组成揭秘”“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等等。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实验型作业

这种类型作业主要以教材后面的“课外实验为主”。事实上大量的化学结论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得来的,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结论和化学公式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化繁为简,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兴趣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效果。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汽水、自制简单净水装置,这些小实验操作简便,制作原材料易寻。

学生在具体的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势必要思考制作的原理、原材料、操作步骤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应用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化学学科使用价值的过程。每当学生完成一项作业时,他们既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感,同时也无疑是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和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四)开放型作业

此类型作业完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它主要以教材上课后的“调查与研究”为主。例如,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等。这项作业是需要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收集实例资料,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收集实例资料。

二、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得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才能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发展提高。之前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肯定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当然也达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套餐”。既让后进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又能保证优等生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可将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是对知识的理解、巩固题,较容易;B类是对知识的加深理解题,稍有难度;C类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题,有较大难度。

例如,在讲完溶质质量分数后,我设计了三道题目:

A.某温度时,蒸干3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10克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6.5克锌粒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6.5克锌粒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我要求学生对上述三类题目各尽所能,能力弱一点的解A类,强一点的解B类,当然最好的解C类。

这样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反馈给教师对每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当然,在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下的作业布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素质,还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作业形式。只要教师能在作业设计上多下一些工夫,那肯定会增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雪梅,乔金锁.新课程下化学作业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2).

[2] 张丽芬.九年级化学作业情况调查问卷分析[J].现代教学,2008(Z1).

篇5:化学布置作业

摘要:

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和各级部门要求的课时安排来看,化学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较多、课程进度过快、作业过多的问题。为了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尤其是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就要进行作业设计的思考。具体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整体的作业分散处理,这既保证了作业量,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减负增效

分散作业

解决方案

一、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思考的原因

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减少学生作业量。而作业具有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延伸课堂、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功能,在学生学习中所占有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就目前我市的初中化学教学总体情况来看,在规范教学行为的要求下,化学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按照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化学课在九年级为每周3课时,而就人教版教材来讲,上下册12单元,按照上学期18周、下学期16周的安排,还需要安排近8周的复习时间,总的新课教学时间大致为26周。因此,学生的作业量,可想而知。而中考的竞争日趋激烈,按照要求,初中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对于九年级学生,化学学科每天作业大致要求在10—13分钟左右。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减负增效,真正将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就成为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类型

(一)记忆性作业

因为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基本的化学知识如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元素周期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合价等知识点都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去运用。但是,一味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在检查这种记忆型作业中,既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背记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二)阅读型作业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体现出时代性、实用性。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例如,课本中“空气质量日报”“绿色化学”;“水的组成揭秘”“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等等。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实验型作业

这种类型作业主要以教材后面的“课外实验为主”。事实上大量的化学结论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得来的,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结论和化学公式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化繁为简,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兴趣和锻炼学初中化学

三、具体作业设计解决方案

目前,作业改革也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依托《课堂自主学习单》应用的“125一模多样”高效课堂改革,一个主体,20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导、学、展、点、练”五环节教学,深入研究课堂,研究作业,提高教育教学绩效。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让学生吃饱、吃好而又不显著增加学生负担,达到了“少食多餐,便于消化”的目的。

第一部分,课前作业。

《课堂自主学习单》是我校使用的用于学生当堂完成的辅助教学资料,由教师设计,学校印刷,供学生上课使用。内容大致包括知识点回顾、预习导学、探究新知、当堂检测几个部分。前两部分用于学生课前作业的准备,主要以填空的形式,设计完成时间课堂前3分钟,用于引入新课。设计内容为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基础概念和重要实验操作。预习导学为本课时要点,一般设计为填空或者简答,题量设计在5分钟以内,供学生课前的预习新课使用,学生于课前预备时间完成,也可以前一天预习完成。这一部分结合我校“125一模多样”课堂实施的五环节中的“导”部分。

第二部分,课堂作业。学生的课堂作业主要由《课堂自主学习单》的探究新知和当堂检测构成。探究新知一般按照教学内容不同分为知识、理论性内容和探究实验性内容两部分。如涉及到《原子的结构》《元素》等化学基础理论的课题,设计为以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为主的知识点整理。通过自学课本、提出问题、组内研讨等环节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如涉及内容为《空气》《氧气》等化学基础实验或者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器材进行合作探究,记录现象,总结结论。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为五环节中的“学”部分。结合教学在五环节中的“练”部分,完成另一部分课堂作业——当堂检测部分。当堂检测依托中考题型,设计为选择、填空或者简答,个别课时出现计算题型。设计题量不超过5分钟,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实施,要求当堂完成,当堂反馈结果,当堂纠错,针对重点、难点、考点,强化练习。

第三部分,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设计,在于精选。我们要摒弃重复的机械化的作业题,结合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内容整体考虑课后作业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强化考点,又

复。

我校

使

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作业手册来实施。作业手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1.适量原则

要落实减负,要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是关键。按照要求,整体作业量的设计以中等学生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题型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习在《元素》《溶液的浓度》等课题中出现计算。一般设计总题数包括选择在内10个小题左右。

2.目标指向明确

以中考为导向,以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设计作业题。从目前我市中考化学题目设计整体情况来看,现在的题目设计紧扣课程标准,近些年来从未有一道偏、难、怪题出现。所以,作业题目设计符合中考题型和难度。我们应把握好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文字描述性习题的设计和知识迁移性习题的设计,强化知识的灵活应用。

3.兼顾分层

作业设计中,分为基础类作业和提高类作业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层次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应设计基础类作业,以整理知识点和完成经典习题为主,有意识地强化识记,设置梯度,逐渐提高;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提高类作业,注重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拔尖的学生,以探究性作业为主,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的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繁重的作业却会使学生苦不堪言。对此,教师应进行大量的“备课”和研究,尝试分散式的作业设计,将学生从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童宝康,张于君.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布置的功能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6):17-18.[2]孔颖.与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4).[3]于志敏.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3).兰州市“十二五”2014省级规划课题《九年级化学课程作业设计与实践》成果论文。

《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将其概括为三点:“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2009年11月常州市教育局韩涛局长在常州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工作会议上作了《深入推进减负增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因此,我们确定了“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的课题,旨在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把作业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结合起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改变传统作业设计弊端的需要。

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等诸多方面。

2、是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语文作业观。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以学生为本,设计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3、是全面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4、是提高语文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师作业布置的水平、作业批改的质量、作业评价的策略直接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事业热情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限定

课题中的“减负增效”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题中的语文作业(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具体的所需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课题中的策略是指语文教师为了建构适应减负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课题中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是指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将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的片面思想,而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遵循教学规律来设计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趣味化、艺术化、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指出:“近年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遏制”。陈至立部长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素质教育的紧追任务就是要坚决地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各级教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教育方针都为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政策依据。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与其天赋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让学生发起并完成自选的主题设计来培养自发的学习技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多元智力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各种才能的情境。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使学生能较好的发展自己的潜力。

3、新课程的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改为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革语文作业,更是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能得到全面提高。

4、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初中语文是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5、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推进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等二十多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同时通过每年至少写关于本课题的论文把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观点进行总结,将各种先进理论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作业设计观念,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

2、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

语文教师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

语文作业可以是文字式的、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语文作业;可以是课堂内完成和课外完成相结合的语文作业;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语文作业;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语文作业。

4、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

语文老师布置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5、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多种学科的整合。

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1月)

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收集材料,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

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分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几个阶段进行,从教学实践出发,着眼于教学一线,扎根于教学一线,让更多的师生从本课题中受益。

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性工作小结、结题报告、论文汇编、理论学习材料汇编、相关图片资料等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李学东(副校长)

主持人:耿忠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调查问卷)

组员:唐淑云(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张文玲、黄艳(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撰写研究论文等)陈嫄(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收集材料)王婷、李瑞兰(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林永佑、李国斌(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九、保障措施

本课题从构思到申报都一直备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从而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经费上,学校从义务教育经费中适量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各阶段研究开支。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一、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教学资源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阅读面偏窄,学生的语文学习仅靠一本语文课本,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农村教师大都是代课教师,导致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甚至有些初中生都搞不清基本的拼音规律。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很多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二、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得越多,就越有动力。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可以博采众长。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合作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合作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答疑解惑,这样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恰当地进行课后辅导

农村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能够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首先,课后辅导对象要有针对性,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其次,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互助,差优辅困,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更容易接受。总之,课后辅导要重实效,切不可走形式,表面热闹,实际上学生却一无所获。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外,还有许多减负增效的措施,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仁共同努力,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工作进行到底。

第三篇: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构建高效课堂

四校联动“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构建高效课堂”

观摩课活动

“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构建高效课堂”是2011年兴庆区教育局教研室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质量提升年,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所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推进这项工作,2011年11月16日上午,在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举行了一次四校联合“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构建高效课堂”的阅读观摩课活动。四小、七小、高台逸夫和二十三小的领导及语文老师都参加了此次活动。承担此次做课的是七小的拜少宁老师。拜老师的课堂给大家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当堂训练,追求实效”的教学理念。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议课、评课活动,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围绕“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进行了交流,评议了本节课的“高效”所在,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新思考:课堂练什么?如何顾及到全体学生等。

此次活动对于引领我们语文老师真正实践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增效减负,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兴庆四小周学彪)

第四篇: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以往,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偏向于布置一些抄写和巩固的作业,而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变薄弱了,因此,我们需要对语文作文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作业中也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对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改革做了一点尝试。在实践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条要求:

一、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作业设计方面,所谓“层次性”,是指作业的难度要有不同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初中阶段,阅读方面学生要继续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另外,学生还有一个扩大语言积累的重要任务:要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所以语文作业可分为四大层次:积累型作业、理解型作业、欣赏评价型作业、片段写作型作业。

积累型作业主要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

理解层次的作业主要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故乡》上完第一课时,可布置学生归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什么变化,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于略读课文,可较多布置这类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欣赏评价层次的作业的答案一般是开放性的,重在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这个层次的作业有对一个词

语、一个句子、一段精彩文字的品味赏析,或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理解或者评价,也可以对课文的某个重点进行综合性、探索性的研究。如学完《故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又如学完《出师表》,我设计了这样的选做题:搜集和诸葛亮有关的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主题,写一段话。

欣赏评价层次的作业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容量的不足。该层次的作业还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①„„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堂堂课都实现教师和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而且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有些学生不习惯于口头交流。所以该层次的作业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表达他的独特思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性”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强调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要注意“精讲精练”。②所谓“精讲”,是指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程度的前提下,精选教学内容,加大传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谓“精练”,是指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去做最必要的和最需要的练习。课时作业要遵循“目标小而明确,题量少而精要”的原则设题,既让学生落实了教材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减少无用功。

语文作业要有助于落实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言语技能。“在中学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来说,言语技能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初中的学生已经开始追求语言的形式美,希望能锤炼自己的语言,他们会首先注意到句式的对称和排比。为了帮助学生锤炼具有对称美的语言,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对联类的作业,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后,就《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出一上联:陈元方严词拒友显少年智慧。这个上联较长,难度较大,但还是有学生在作业中对出了不错的下联,如:

司马光砸缸救友彰英才胆略

谢道韫拟雪为絮见才女风采

三、作业设计要有“开放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养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最终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境界。

语文作业要向当代社会生活开放。教师应积极利用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戏剧、广告、民俗风情等资源来设计作业。例如可发动学生搜集优秀的广告语、校园流行语、经典的商店匾额分别编成“集锦”,对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也编成“举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实践类作业,如学完《小石潭记》,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给小石潭设计景点名称和广告语等。

语文作业要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开放。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宝库,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但学生往往习而不察。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节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可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节日的诗词、灯谜、对联、传说等,配上插图、解说等编成一本本小册子,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篇6:家庭作业的布置

一提起语文作业的布置就会多少都会令老师们头疼,语文作业除了读就是写,但是长期、反复的这样下去,学生肯定会出现逆反的心理,厌倦的感觉,所以作业的布置方面就需要我们动动脑筋,思考一下如何布置了,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

1、作业内容科学化。

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业的科学性,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当天学习内容的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或是下一节学习内容的必要铺垫、预习等。如:学生已经能熟练写会的字词,就不要每天都让学生写;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的数学题也不需要让学生天天去做。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失去了新鲜感、没有了挑战性,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应付了事,久之则会淡化学生对作业的重视。只有科学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引起自主探究欲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训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有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形式停滞于传统的做法,就是只注重于让学生写。写生字、写词语、默写古诗、计算式题等。诚然,写好写会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写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家庭作业的兴趣,还势必降低学生说、读、操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时可让听、说、读、写与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作业、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如:可让学生把学习的古诗诵读给父母听,把学习的课文情节演给父母看,或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家里物品的长度、重量等,也可让学生制作小报、贺卡、写信等。总之,教师要采用多样的作业形式,让每一名学生都乐于参与、乐于学习。3.作业题应具层次性。

我们知道,学生彼此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要有效地利用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作业设计题目应由易到难,也可设置一定的机动性作业即选做性作业。让会的学生多做,不会的学生少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作业不仅仅限制于课本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的知识、训练学习技能。因此,在家庭作业设计上教师也要基于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通过家庭作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更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如:学习完李白的古诗后可让学生找一找李白的诗还有哪些;学习完描写秋天的文章后可让学生读一读其他写秋的文章,比较一下写法等;还可让学生续编故事、写一些简短的小感受。

5、学习活动延深到课下

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做出相应的摘抄。作为学生课下的营养快餐。

二、严格家庭作业要求。

在精心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教师还要严格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确保作业质量。很多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要及时完成,书写要认真、正确等。除了这样的要求外,教师更应该在完成作业的效果上加以明确,就是学生必须对这些家庭作业达到“真会”。如:很多低中年段教师在语文作业中经常会让学生写生字,一遍拼音、五遍生字、组两个词等,只是在“量”上给以要求,学生也只是写完了事,自己会与否根本不在乎,也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出现了一个字学生虽然写过好多遍但仍不会写的现象。据此,教师更应该对作业提出“质”的要求。大可不必让每个学生都写那么多遍,而应要求学生在至少写一、二遍的基础上写会为止。这样好学生既不因机械书写而感到厌倦,学差生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要写会,而不仅于完成数量而已。这样的作业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

要有效利用家庭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除合理布置作业、严格作业要求外,更应该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如:如何积累和摘抄好词佳句,怎样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等等。教师要把必要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以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独立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及时评价作业。

要想真正发挥家庭作业的效用,教师除做好以上三件事外,还要对学生家庭作业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有实验证明,教师对家庭作业及时反馈评价就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指出作业的优缺点,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评价,以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年会颁奖环节设置下一篇:紫金中心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