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财务部职能

2024-04-22

(认识)财务部职能(共9篇)

篇1:(认识)财务部职能

财务部的职能,目前大体上分三部分:

第一是会计核算和报表职能,这是会计的信息系统部分。财务部的职能为:记录、加工、整理企业经营信息,计划、控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并给企业决策提供支持。财务部可以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去评价和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监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参与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参与企业决策和长远规划。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正是财务部的核心职能,而会计信息是所有这些的基础。

第二是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主要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报告和分析,以辅助决策,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管理和控制职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的线条开展工作,一是围绕预算和考核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围绕业务控制和决策方面所作的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是财务运作职能,主要是筹资和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营。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是使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直接创造利润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财务部门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通过各种筹资投资渠道的运作,来实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财务部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营销部门,这个营销主要是在资本市场运作企业的无形资产。

财务部门的职能本来就涵盖了会计、财务和管理三个方面,只是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外报告),财务是财务(投资、融资),管理是管理(预算、控制),完全不是一码事。其中会计应该属于信息提供范畴的工作,财务属于公司运作范畴的工作,而管理应该是属于企业控制范畴的工作,只是因为这三个职能都与会计信息相关,而且,具有会计师背景的人最适合做这些工作,所以,通常在企业里都是将这些职能统一在财务部之下。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重新认识财务部的职能,目前大体上分三部分:

第一是会计核算和报表职能,这是会计的信息系统部分。以前,常定义会计的职能为:记录、加工、整理企业经营信息,计划、控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并给企业决策提供支持。而实际上,这些可以是会计师的职能,而非会计的职能,会计仅仅是按照准则和制度的要求,记录信息,提供信息,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去评价和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监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参与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参与企业决策和长远规划。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正是财务部的核心职能,而会计信息是所有这些的基础。会计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业务进行记录,形成企业经营的数据档案,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加工,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税务局、审计师、工会、财政局、统计局等等,使用者多数为企业外部人员。因此,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依据会计准则对外提供企业经营报告。会计的常用关键词是:核算、报表、审计、准则、制度、系统、档案、记录、信息、税务、准确、及时。第二是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实际上是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报告和分析,以辅助决策,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同样,由会计师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这些报告可以仅仅与某一个部门相关,也可能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一个项目。管理和控制职能目前在大的企业中发挥的比较充分,多数都成立了单独的控制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的线条开展工作,一是围绕预算和考核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围绕业务控制和决策方面所作的管理活动,如:价格的制定,成本的降低,流程的建立,效率的提高等等。财物管理和控制活动中常用的关键词是:预算、报告、分析、考核、计划、决策、控制、流程、制度。第三是财务运作职能,主要是筹资和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营。这项职能目前发挥的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筹资渠道、投资渠道等大的经济环境还不成熟,比如证券市场刚刚形成。所以,企业多数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即使是有意识的企业也缺少相应的资源,而这项功能恰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证券市场的健全,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功能。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是使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直接创造股东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实物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财务部门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通过各种筹资投资渠道的运作,如:上市,收购等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财务部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营销部门,这个营销主要是在资本市场运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财务运作常用的关键词是:收购、股票、债券、贷款、金融工具、(如:承兑汇票)、现金流、风险控制。

财务部门的这三个职能各不相同,但都基于最基本的会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情况,通过企业目前的资源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对未来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设定企业目标,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前进的方向,并不断的适应变化,进行调整,通过对企业资金流的掌握和控制,并适当的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股东利益。

信息系统是和经营管理以及财务部门的职能发挥关系密切的部分,尤其是ERP系统,很多公司也将其归并到财务部门,以确保整个公司的流程控制是有效的。它既是对会计的信息职能发挥的体现,又是管理控制职能发挥的有效工具。风险管理是刚刚受到重视的方面,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核心之一。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因此,越来越有必要在财务部门的组织建设上单独增加此项功能,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一般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经营风险等等,目前企业对前两项有迫切的需要,尤其是责任风险,很多公司在财务部门下专门设置了合同审核人员,以确保公司利益

篇2:(认识)财务部职能

部长:许登洋

实践部职能:

1、暑期社会实践前期的宣传、动员和指导,以及院内所有同学的暑期实践报告的整理汇总,配合校团委评优工作。

2、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后期评优、总结以及交流学习。

3、组织动员全院同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配合校团委进行创新创业的前、中、后期的审查工作。副部长:铁媛

协助部长策划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汇总并撰写各社会实践团队汇报材料,组织开展评定工作以及实践成果的展示,旨在促进广大团员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提高社科学实践能力;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前、中、后期的审查工作。部员:

刘宇佳:

1、整理各个项目组暑期社会实践材料,组织其报告活动

2、每学期整理本院同学的档案

3、参与创新创业组织审查工作

4、与其他部门协作完成院里的各项大小活动。

李幼平:处理各种有关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协助校团委举行创新创业等活动,协助院学生会院团委为学生而举办的相关活动。

篇3: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发展

一对大学职能的认识存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大学的职能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在我国, 其发展的过程如下: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

(一) 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我国古代的一些私学、书院, 如孔子私学、岳麓书院等, 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相比较, 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古代大学”。在我国古代, 没有学校“职能”一说, 但从其办学的实际状况看, 他们都具有相同的“职能”: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比如, 孔子私学、岳麓书院。孔子 (前551—前479) 从事讲学和著述, 有弟子三千, 培养了颜渊等七十二贤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弟子将孔子的主要思想汇编为《论语》一书。岳麓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朱熹 (1130—1200) 曾在此讲学, 其门人将朱熹讲学语录分类汇编, 称为《朱子语录》。岳麓书院在清代培养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常等一大批人才。

13世纪西方的中世纪大学, 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以进行专业教育为主。我国近代的大学也以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其办学宗旨, 如京师大学堂。严复 (1854—1921) 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他认为, 大学存在的重要意义, 不仅要造就专门人才, 而且兼有“保存一切高尚的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的宗旨。“办学宗旨”所表明的就是学校为自己设定的“职能”。

(二)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德国教育家洪堡特 (1767—1835) 创办柏林大学。洪堡特认为, 大学的任务是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统一, 既传授知识也进行科学研究。波恩大学以柏林大学为榜样, 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大学的任务”“大学的宗旨”都是“大学的职能”的另一种表述。自此, 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被普遍接受, 我国也不例外。比如, 蔡元培 (1868—1940)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 提出他办大学的宗旨: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以“广育人才, 讲求时务”为宗旨。马相伯 (1840—1939) 为首任校长的复旦公学, 其学校章程:以研求学术, 造就专科人才为宗旨。邓莘英 (1886—1972) 1921年在厦门大学的开学典礼上, 说明其办学宗旨, 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培养人才, 三是指导社会。

至此, 在我国, 对大学职能的认识, 由最初的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经过漫长的办学实践, 已逐步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二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9点指出:“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三项任务的规定, 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高等学校职能深入认识的结果, 它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 虽然有人提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 但没有成为社会共识, 对大学职能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比如, 徐辉认为大学具有六项基本职能:保存知识, 传授知识、培养人才, 传播知识, 增进知识, 应用知识, 社会批判与鉴督。[2]张晋衡认为大学有三大基本职能:大学的教学活动的作用就是传承高深学问, 科研活动的作用就是发展高深学问, 社会服务活动的作用就是应用高深学问。[3]

大学职能是什么, 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明确大学职能, 对于指导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 当时的国家教委非常重视。

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为组长的课题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高等学校———履行其职能实现的。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逐步由最初的单纯培养人才的职能, 发展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等三种职能。”[4]

教育功能也称为“教育作用”, 即教育的有效作用。教育功能可分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功能。社会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5]这表明, 大学职能是由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所决定的。

1998年8月2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高等学校履行其职能实现的。因此,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十点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

至此,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提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正如王伟廉所说, 已有的高等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把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归纳为三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6]潘懋元等也指出,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职能, 各种形式的直接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7]

三“文化传承创新”———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发展

胡锦涛指出, “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这四项工作的规定, 是对我国大学职能更加深入认识的结果, 它反映了在21世纪我国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大学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 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发展。

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发展, 是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四项职能之一。“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新亮点, “文化传承”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回归, 因为, “文化传承”早已被看作是大学的职能。

(一) “文化创新”———曾经被忽略的大学职能

20世纪末, 我国著名教育家已经明确提出, “文化传递创造”是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大学职能。比如, 潘懋元主编的《新编高等教育学》 (1996年出版) 提出, 高等教育的主要文化功能首先是对文化的选择、传递、保存的功能。高等教育还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8]周远清任组长的课题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 (1997年出版) 也指出, 文化传递、选择、积累、创造和发展是高等学校最早承担基本职能之一。[9]

“文化传递创造”与“文化传承创新”是有点差距, 但已相当接近。为什么直至2011年才把“文化传承创新”正式列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其原因也许是人们习惯于把文化传承归入人才培养, 把文化创新归入科学研究。我们认为, 没有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职能单列, 客观上还有以下“四重四轻”的原因。

1重教育的经济功能, 轻教育的文化功能。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 人们一般更为看重教育的经济功能, 忽视教育的文化功能。

2重物质财富, 轻精神财富。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为了“脱贫致富”, 人们一般更看重物质财富, 而不大看重精神财富。

3重科学文化, 轻人文文化。在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离。当国家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时候, 科学技术教育受到重视, 大学教育的主流是重科学技术文化、轻人文文化。

4重文化传承, 轻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指在对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 吸收世界上各种文化的精华, 创造出一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文化或文化产品。[10]在我国大学的教育实践中, 长期以来是“重文化传承, 轻文化创新”, 其原因之一, “文化创新”比起“文化传承”的难度大得多, 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二) “文化创新”———重新被认识的大学职能

进入21世纪, “文化创新”的大学职能开始被重新认识, 这缘起于江泽民在20世纪末的几次重要讲话。

1998年11月, 江泽民在一次会见俄罗斯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中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11]1999年6月15日,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12]

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 在教育界得到热烈的呼应。潘懋元在1999年6月出版张应强所著《文化视野中的普通教育》的序中指出, 高等教育对文化有“两大功能———传承与创新;普通教育对文化一般只有选择与传承的功能, 而高等教育则还具有批判与创新的特殊功能。”[13]

2001年7月1日, 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新”的概念。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 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增强感召力。”“同时, 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 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努力繁荣先进文化, 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14]

关于“文化创新”, 胡锦涛的表述为“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在内的时代创新的重要内容。[15]

2011年11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1号令颁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并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办法》第四条:“应当促进改革创新, 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 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16]

2013年10月8日教育部审议通过了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五所学校制定的学校章程。这五所大学在章程里都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列为学校的基本职能 (或主要职能, 或任务) 。[17]

篇4: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传统的会计管理只提会计检查,不提会计监督,更不清楚会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会计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一、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管理、监督、核算和分析。监督和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两项基本职能。1985年我国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工作有了一个基本法规。在这个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会计的基本任务是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要求会计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紧密相联的。会计核算是基础,离开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依据,有了核算,会计监督就事出有因,查有实据,具有说服力。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深入,没有监督,会计核算起不到管理的作用,通过监督,促进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会计的任务。经济监督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监督形式。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比较起来,有其自己的特性:

1.全面性。企业中,会计核算资料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企业各方面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就是一根红线,把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表现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监督,可以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可以了解企业是否遵守财经法纪。对主要会计核算指标的监督,可以检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

2.基础性。各单位会计监督是内部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基础,是外部监督的前哨。单位会计监督加强了,为外部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外部监督创造一定的条件。

3.及时性。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业务活动进行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熟悉,发现问题随时提出,较其它经济监督形式更及时。

4.广泛性。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都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可以形成一个广泛的会计监督网络,有利于监督工作的广泛开展。

二、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必须明确会计监督中的几个问题:

1.会计监督的目的。明确目的,监督就有了方向。会计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力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维护国家财政、财务制度,保护国家公共财产。

2.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客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成果。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会计监督的对象,包括财务收支、财产物资和财物三个方面。

3.会计监督的范围。从广义来说,会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会计账目失实、经济犯罪行为、违反财经纪律和经营决策失误等四个方面。从目前我国会计机构的职责来看,会计能直接监督的范围,实践中只限于会计账目失实和违么财经纪律两个方面。经济犯罪行为和经营决策失误问题,会计不能进行直接监督,应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随时提供情况,共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4.会计监督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法律依据。包括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②理论依据。主要指会计原理和处理会计事务的规范。③事实依据。指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要尊重事实,必须实事求是,查明事实真相,决不能主观猜测。

5.会计监督的程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有的问题在监督中要直接表明态度,哪些可以办理,哪些不能办理,不能办理的会计事项,应该说明情况,不予办理。手续不全的要求补办手续。有的问题,会计人员无权处理的,要向单位领导报告,责成有关单位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果会计人员同单位领导人意见不一致,而单位领导人坚持要办,可以照办,但要向上级机关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请示处理。

6.会计监督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依据监督的对象来决定。有三种,①制度监督。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②账务监督。包括凭证审核、账簿审核和报表审核。③财物监督。主要是审核平时财物的收发手续是否严格,有无漏洞,进行定期盘点,检查账物是否一致,如有可疑之处,也可进行临时抽查。

会计监督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执法、护法,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会计监督才更完善、更有力。为了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王庆成主编:《公司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

[3]财政部:《新会计制度讲解》.财经出版社.

篇5:财务部职能

1、组织筹划和供应资金;

2、管理各项财务收支和分配财务成果;

3、监督检查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财务部职责(1):

1、贯彻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严格遵守《会计法》;

2、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制定公司的财务内部管理、财务核算方法和财务核算流程;

3、组织资金供应,合理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

4、真实反映财务成果,发现违反财务制度的问题,及时反映和纠正;

5、定期分析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和措施;

6、参加经营管理会议,运用财务核算资料,定期分析经济结果,为领导提高可靠信息;

7、定期举办部门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满足企业对财务核算的要求; 财务部职责(2):

1、参与制定公司经营计划,组织编制公司财务预算;

2、执行、监督、检查、总结经营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提出调整建议;

3、执行国家财务会计政策、税收政策和法规,制定和执行公司会计政策、纳税政策及财务管理制度;

4、负责公司的资金收、付和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

5、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

6、负责公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保管;

7、定期进行经营活动财务分析、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8、建立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定期组织经营绩效考核;

9、研究公司融资风险和资本结构,进行融资成本核算,提出融资计划和方案,防范融资风险;

10、研究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税务成本核算,提出税务筹划计划和方案,合理避税,防范纳税风险;

篇6:财务部职能描述

1、按公司经营计划,提出财务计划,作为公司资金运作之依据。

2、提出财务、会计及预算等制度,并负责其施行时有关之协调与联系工作,确实发挥各该制度之功能。

3、依财务计划筹措与动用公司之资金,以确保资金之有效运用。

4、汇编公司预算,送呈管理部门审定,并负责控制全公司总预算之执行,以发挥预算在管理上应有之效能。

5、按公司财务计划,办理有关银行借款及往来事项,提供营运所需之资金。

6、按会计制度规定定期进行存货盘点,以确保公司之资金,并使实际存量与帐列数字彼此符合。

7、依据税法规定,处理公司各项税务事宜,避免遭受无谓损失。

8、依据公司计划,估计所需之款项支出,编制本单位预算,并加以控制。

9、依据公司经营计划,并配合公司总目标拟订本单位之目标及工作计划。

10、认真进行参与投资目的可行性研究,力求提高投资报酬,降低投资风险。

11、合理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运作效果,做好资金使用计划,控制、调度、核算和分析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检查,以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篇7:财务部的四大职能

张新惠

对于财务部的职能,各有各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分类,例如,也可以分为:组织计划职能、管控职能、监督职能、处理职能、辅助决策职能;还有人认为可分为:筹资、调节、分配、监督四职能,这是不含会计核算的一种财务职能。本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为,按照如下方法划分比较科学,这种财务部职能确认方法也可以叫做“四保(宝)”职能:

一、基本职能:保持部门基础工作扎实可靠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会计核算,如实记录反应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做到科目设置合理、账目登记记录完整准确及时,账目往来准确无误,会计资料档案保存完整可靠;

2、实现会计电算化,科学规范记账,安全快捷处理账务;

3、严格执行会计法、票据法、统计法、税法、财务通则、会计准则、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

二、管理职能: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经营高效

1、准确及时完整编制各项财务报表,并作出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2、管理公司各类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企业文化和无形资产、各类库存、在建项目、库存商品房、库存设备材料等有形资产)、各类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3、合理提出薪酬福利方案,企业盈利分配方案,保护员工利益不受侵害、投资人权益不受侵害和损失;

4、管理各类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开发间接费用、销售费用);

5、加强开发成本核算与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控制,6、照章纳税、合理避税;

7、结合企业经营开发计划,编制企业各期间财务计划、融资计划、综合平衡计划;

8、动态调整并落实上款各项计划;

9、参与各类合同的起草、执行的财务审核。

三、决策职能:保证投资利益最大、风险最小

1、对企业投资开发项目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项目投资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文件,提供决策参考;

2、根据企业中长期规划,编制企业中长期财务规划,辅助决策;

3、对市场和项目进行调研,提出调研报告;

4、提出不同的投资开发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作出评估对比,得出优选方案;

5、对企业经营进行预测分析,提出调整意见方案;

6、对行业发展趋势、专业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判断,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监督职能: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枝叶繁茂

1、监督企业遵守国家会计法、票据法、税法、统计法等一应法律法规,避免企业法律风险;

2、监督企业遵循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轨道持续发展,避免经营风险。

3、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财经制度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4、监督企业员工违犯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财经制度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篇8:对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1.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受到限制。

由于单位负责人的利益与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成果相联系, 会计人员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 其经济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 提供虚假会计报告来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直接关系到单位利益, 与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也密切相关。有些领导正是利用这种关系与手中的权利办理经济业务独断专行, 无视会计人员的监督。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 往往会受到单位负责人和其他方面的阻挠、刁难, 甚至手段隐蔽的打击报复, 从而使会计监督受到很大阻力, 因而无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真正行使监督职权。

2. 对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不够。

目前, 财政、财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只是间接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待遇、奖惩、晋升、调动等无权过问和决定, 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对会计人员遭受打击报复的问题往往不了了之, 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3. 会计监督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会计监督方法局限于经济活动发生以后查对账目、清查财产和计算分析, 如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 将账薄同凭证、账薄、报表核对是否相符, 计算分析各种价值指标以及经济活动的效果等。这些传统的查账方法只能是保证会计核算账平表对的手段, 即使查出问题也于事无补, 它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4. 法律机制不健全。

《会计法》中有不少条文只是规定“不得”从事这样或那样的行为, 没有给出违反后的处罚办法, 处罚的力度也很有限, 难以起到威慑的作用。而且欠缺与《会计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如对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证券法》只对处罚造假者做出了法律规定, 却没有明确造假者对信息使用者损失的赔偿责任。

5.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1200多万会计师, 接受高等及高等以上教育的比例不高, 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缺少分析判断能力和敏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会计工作同国际标准接轨, 由于对会计政策理解不透彻, 业务不熟, 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辨别经济活动的真伪, 难以做到合理、合法,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制能力差,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惟命是从,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6. 国家、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各监督部门之间标准不一、功能交叉、管理分散, 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信息沟通, 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 人为因素重, 主观随意性大。社会监督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 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双重身份, 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 巨大的商业利润使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1.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的职务、工资、福利、奖惩和培训等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 从制度上保证下派人员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 有机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 从激励机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管人员的责任与经营者的责任, 使责权利相匹配。

2. 改进会计监督的方法。

引入责任会计、预算控制制度, 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 使会计由核算为主型向管理为主型转变。大力发展网络监督, 实现业务信息、人员信息的广泛交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控制。增强会计监督的时效性。

3.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 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 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制定的保护秉公执法的会计人员的法律条文, 应具有较强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4. 强化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 建立责任制, 各负其责, 使外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自律和他律, 财政部门应依法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和监管,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 减少违规执业造成的会计监督不力;加强对违法、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

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使之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中能够发现问题, 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增强自我监督的责任感。同时教育和引导单位负责人自觉置身于会计监督之中, 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6. 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

将高管人员的行为引入刑法, 如果会计人员在职务范围内实施了目的是使单位负责人受益的犯罪行为, 负责人对职员的犯罪行要负刑事责任。这对高管人员将会起到巨大的威摄作用, 从而根治违法违纪的产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探讨了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监督,职能,强化

参考文献

[1]梁建民:会计监督职能现状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5, (4) :37~40

篇9:对会计职能的再认识

关键词:会计职能;反倾销;会计举证;诉讼职能

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当前,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化,经济活动日趋多元、复杂,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会计不仅作为反映经济过程中各种经济事实或经济现象的工具,而且要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换句话说,会计已经从“被动的核算工具”转变为“主动的管理手段”,会计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国会计学教授利特尔顿(A.C.Littleton)所指出的:“会计作为帮助经营者确定自己担负责任和帮助合伙人计算各自对其他合伙人责任的简单记录虽然早已形成,但在许多方面已经转变为大量社会关系的直接传导手段,……会计虽然主要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帮助,但会计又是一种广泛而特殊的信息服务。”[1] 可见,会计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资源,其服务功能及服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我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威胁,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很大冲击,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会计在应对反倾销中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胜诉率,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会计职能的演进及会计诉讼职能的生成逻辑

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有哪些职能?值得深入探讨。从国外看,有影响的代表性观点是: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他把会计看作的一种核算工具,认为在资产管理及其所有权中簿记非常重要,为商人欲求经营之顺利。到19世纪中期,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快速步入工业时代,复式簿记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作用突显出来,尤其是公司两权的分离,会计的“核算工具论”上升到“管理工具论”,比如,19世纪英国学者克朗赫尔姆在他的《簿记新法》书中提到:“簿记是记录企业财产物资和反映所有者资本价值及其组织结构的一种技术方法”。尽管作者在这里依然强调簿记的技法作用,但明确指出簿记与所有者权益的关联性,说明簿记具有管理的功能;同时,美国管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福斯特在其《复式簿记解说》一书中有类似的观点:“簿记,乃是反映股东价值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方法,是记录财产的技术”。进入20世纪,以美国为首率先进行信息技术革命,科学研究和生产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经济成为经济的主流,于是,出现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等观点,会计本质及职能产生了“两论”之说,即会计技术(艺术)论和会计信息系统论。其论一,1941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名词公报》第1号《复查与提要》把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一种技术,是关于诚实有效和以货币形成记录、分类、汇总具有财务性质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以及说明其经营成果的技术”;[2]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中明确写道:“会计是记录、分类和汇总企业交易与说明其成果的技术”;显然,把会计作为一种纯技术是因为只承认纯理科学和自然科学,忽视了会计的社会属性,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再从性质上讲,把会计看作技术在思想和理论上与管理工具论并无差别。其论二,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决策者对管理效能要求的提高,人们自然想到了涉及会计信息取得中的人机结合问题,这两方面(主观和客观)因素导致了会计信息系统论观点的产生,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和学者西德尼·戴维森。利特尔顿在1953年提出:“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其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西德尼·戴维森在其《现代会计手册》的序言中强调:“会计是一个用来将企业或组织的经济信息反映给有关决策者的信息系统”。这种观点在当时的会计学说中占主导地位,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很大影响。与此同时,受管理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不少专家围绕会计与管理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如德国经济学家施马连巴赫和日本学者铃木英寿通过对动态资产负债表论、成本理论、公司财务与金融理论、公司价值理论等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奠定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后来会计技术观和会计信息系统观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会计管理活动论。

国内学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虽然早有涉及,但比较零碎,大多停留在政策和制度性解释层面。真正对会计本质及职能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如已故会计大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1982年撰文指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的内容是价值运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多种形式(包括法律形式)来共同实现”。可见,这一论断既揭示了会计的本质,又指出了会计的职能,还强调了会计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从而否定了会计工具论观点。已故会计大师杨时展教授则根据受托责任理论揭示现代会计本质,指出会计目标是解除经营者的受托责任,解除办法是通过会计一系列方法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控制,这不仅从概念上而且从内容和程序上解释了会计的职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的观点更是另人耳目一新,他认为:“会计是旨在反映企业和各单位经济活动并提高经济效益,为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控制系统”。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在阐明会计本质的同时,又强调会计具有反映与控制两大基本职能,即会计数据(会计信息)首先是反映经济活动,然后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控制经济活动(包括监督、预测、规划、分析和评价等),两大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这一观点既弥补了会计技术论和工具论的不足,同时又与管理活动论区别开来,对会计职能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市场经济赋予会计的诉讼职能

会计诉讼职能是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结果。首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何经济主体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社会经济运行及协调必须以法律为依托,法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会计正是提供经济数据、反映经济事实的重要工具或手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各种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呈现多元、广泛和复杂,经济矛盾和利益纠纷更加突出,会计诉讼职能正是为解决经济纠纷、客观度量经济损失、平衡各方经济利益、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应运而生。其次,会计诉讼职能是原有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扩展和延伸,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按会计的基本程序、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产生能够满足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监督是在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诉讼是在核算的基础之上,利用会计的价值即信息证据对特定的经济案件进行会计举证,为诉讼当事人服务并为法庭作出最终裁决提供依据。

会计的诉讼职能在我国鲜为人知,虽然在经济司法实践中,会计的诉讼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应用,但相关业务范畴不宽、机构不固定、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程序不规范,加之法律意识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所以应用效果不很明显。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反倾销威胁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国会计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反倾销诉讼的司法实践要求,给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带来障碍。

三、反倾销中会计的诉讼职能

(一)反倾销立案前会计的诉讼职能。立案前会计诉讼职能包括申诉职能和预警职能。申诉职能是指进口方根据反倾销法规定以及必备的会计资料对出口方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功能。进口方要提出申诉,必须有充分的会计证据证明出口方存在“以低于进口方产品成本价格销售产品”的倾销行为,而且能够证明这种倾销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并且具有因果关系,即对倾销作出定性。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则将出口产品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则可以认定属于倾销,即对倾销作出定量。这里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计算必须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贸易惯例。接下来便是对出口方的倾销幅度作出核定,按照《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如果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差额不超过正常价值2%,则可以认定不属于倾销;如果超过2%,则应根据倾销幅度的大小来计算征收反倾销税,也就是认定倾销量的大小。由此可以看出,发起反倾销调查,会计的申诉职能不可或缺。

预警职能是指运用会计手段对国际市场和国内主要经济指标以及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等进行跟踪、分析、预测,及时向出口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的功能。反倾销源于进口方经营策略的制定,是与特定经济形式相匹配的合适的贸易保护工具,从出口方来看,关键是要随时观察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市场结构变化,从成本、价格、产量、利润、市场需求以及进口国政府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概率来综合判断市场结构中受到损害一方可能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主体以及提起诉讼的时机。当然,反倾销预警有些因素的判断很难从会计中得到体现,比如出口国政府与企业往往不能完全把握进口国国内要求贸易救济保护压力的大小,这就需要寻求相关的替代变量作出判断。

(二)反倾销立案后会计的诉讼职能。反倾销申请立案后,便开始对出口方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时会计工作是取得胜诉与否的关键。事实上,反倾销应诉是一场法律引导下的会计数据战,是对涉案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素质的较量,因此,企业平时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处理方法、过程、结果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要求是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基础,一旦反倾销调查机构发现应诉企业提交的会计证据所依据的基本会计体系存在问题,则难以相信应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可能导致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虽然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反倾销会计系统,但只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扎实、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得当、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还是可以发挥会计在应对反倾销中的诉讼职能。

四、思考与建议

不应把会计仅仅作为一种核算工具或一种纯技术工作来对待,而应把它看作一种综合管理工作和一种能动的社会角色。会计职能的发展变化既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关,也同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连,会计的诉讼职能是否得到认同,要靠实践来证明。在反倾销调查中,企业是否把产品以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是反倾销调查的核心内容,所以产品成本信息证据是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关键证据,从这一点来看,会计的确具有诉讼举证的功能。

加强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使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制度相互衔接、相互协调。重视成本核算特别是环境成本核算,既可以规避或降低反倾销威胁,也能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境意识、反映真实业绩、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论会计服务职能[J].会计之友(中),2009;

上一篇:政绩观学习心得下一篇:军转干部地方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