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

2024-04-10

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精选9篇)

篇1: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

席慕容散文《写给生命》

(一)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间用黑色和褐色的铅笔交替地描绘着。

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黑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

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番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片云,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认出来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一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

家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孩子们都已经做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了,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他永远写不完的功课,而我呢?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做。

邻家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释然了,在周围巡视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睡了下来。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番薯的茎叶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乡间的夜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早睡,偶尔有夜归的行人也只是从田野旁边那条小路远远经过,有时候会咳嗽一声,声音从月色里传过来也变得比较轻柔。

多好的月色啊!满月的光辉浸润着整块土地,土地上一切的生命都有了一种在白昼时从来也想象不出的颜色。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

所以,我想,等我把这些速写的稿子整理好,在画布上画出了这种月色之后,恐怕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美吧。

我一面画一面禁不住微笑了起来。风从田野那头吹过,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

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二)

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

这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故事。我这个同学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实验了之后,再来开创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来。

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

“我已经画到野兽派了!”

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不通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专家了。

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像布朗库西能够把他的“空间之鸟”打磨得那样光滑,让青铜的雕像几乎变成了一种跃动的光与速度。而麦约却要把流动的“河流”停住,在铅质的女体雕像里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量感来。毕沙洛的光影世界永远安详平和,而一样的光影在孟克的笔触里却总是充满了颤栗和不安。

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好像在生命里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在一扇又一扇不同的风景之前屏息静立,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

(三)

当然,有些人是例外,就好像在生命里也常有些无法解释的例外一样。

在美术史里,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就像天马行空一般地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这一件事。

像对那个从天文、数学到物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达文西,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许只能够把他放在一旁,不和他比较了吧?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

(四)

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

因为善妒,所以别人的长处才会刺痛了自己的心,因为善妒,所以才会努力用功,想要达到自己心中给自己拟定的远景。

因为善妒,所以才会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

不然,美术史里那些伟大的感人的作品要怎样来解释呢,为什么会有人肯把生命里面最精华的时光与力量,放在那些好像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东西上面去呢?

当然,你也可以说,创作的欲望来自人类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最最原始也最最自然的呼唤,我也完全同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在创作的过程里,如果发现有人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在那一刹那,像是有火在心里燃烧的那种又痛又惊的感觉,对我们其实是并没有坏处的。

因为,只有在那种时刻里,我们才能猛然省悟,猛然发现自己的落后是因为没有尽到全力。

把海浪掀激起来的,不就是那种使海洋又痛又惊的疾风吗?

(五)

也喜欢那些在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

在他们一生的创作过程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

一个艺术家也许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他无法欺瞒他自己。因为,不管群众给他的评价是什么,他最后所要面对的最严苛的评判者,其实是他自己。

所以,当一个艺术家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的面容自然会平和安详,谈话间的语气也自然地会缓慢和从容起来。

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心里都有种羞惭不安的感觉,和这些人相比,我是怎样的无知和急躁啊!

喜欢和他们一起画画,有时候是在一个市场的三楼,小小的画室里能有着温暖的灯光和温暖的关怀。有时候是在闹市狭窄巷弄里的一座平房,光洁古老的地板上隐约看出一些油画颜料留下的色点。

在这些画室里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我每次走进画室时都会有一种触动,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迎接我时的天真的笑容,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脸颊上深深的纹路,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花白的鬓角,有时候是因为画室中央那一把春天的花束;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画室里那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氛,混合着画布和亚麻仁油以及颜料的淡淡气味,朝我迎来。

是啊!就这样在这些熟悉的气氛与气味之间过完我的一生吧。让我们从复杂曲折的世界里脱身,一起把这样的夜晚献给那极明净又极单纯的绘画吧。让我们走入心灵的最深处,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各人自己原来该有的面貌。

然后,在这样一个共聚的夜晚之后,带着画完或者没画完的作品,带着一颗安静而又微醺的心,我们在星光或者月光之下彼此轻声道别。

然后,再走进闹市的崎岖巷弄里,再开始重新面对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在别人眼中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的自己。

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不是吗?如果在我们心里有一座茂密的森林,如果我自己知道我正站在丛林中的那一个角落,那么,这人世即使是崎岖难行,又能影响了我多少呢?

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篇2: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

在这世间,曾有那么敦厚温和的父亲,给了我年少时光无限的依靠,为我在窗外种下各种我极其喜爱的花树,它们静默地伴我成长。

然而,在年少的时刻,总以为一切就会一直这样下去。满树花香,彩蝶翩飞其间,还有那种极小到只有成人拇指大的鸟儿,三五只穿行花树,唧啾中扑愣着小小的羽翼,惊得片片粉瓣,簌簌落下。

我以为能够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的。那时芬芳的花儿早铺满尘路,青涩的桃儿也挂满枝头。我以为,只要月亮再低一些,夏夜纳凉的蒲扇下为我不停驱逐炎热的父亲,就能随手摘下许许多多,比荧火虫还要多的星星,让我小小的怀里,满满的,全是闪闪烁烁眨着眼的星星。那样的小小的我,是不是堪比白雪公主美丽呢?

我真以为,日子就是这样无忧无郁的,伴随我们成长。

在那时,那时小小的我,以及小小的伙伴们的心里,也许是傍晚彩霞漫天后,燃尽的绚丽的火星子,洒落了一地,在夜晚长成一只只提着星光的荧火虫吧!为什么在白天不见了它们的身影呢?想必它们是从天上来的,它们飞呀飞,一直飞到孩子们夏夜的梦里……

什么时候,再也不见了这漫天星辰,不见了月色如水,卧看星汉的无尽遐思呢?这不经意间的失去,总让人怅怅然留恋。

没有人告诉我,儿时的漂流瓶,已随岁月的潮,漂到了何方?没有人告诉我,一场秋雨,是不是林风在多舛的命运里,偶尔的悲凉?没有人告诉我呀,牧羊的姑娘,到底是为哪位心上的人儿歌唱?新年总漫天白雪簌簌,莫不是俊郎的小伙儿,亲吻了他心爱的姑娘?没有人告诉我,远方的汽笛带走了多少世间离散聚合,载得动几多向往几多梦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回顾来时路,我们儿时的时光,在父母羽翼下肆意的时光,总是仓促、美丽、模糊,而又真切的。

七八岁时,山中于我,充满了神秘、欢快、无虑,处处山溪明澈,季季山花娇丽。

十七八岁时,站在山峰上,远望黛峦,听林间松涛阵阵,风中传来几声火车的呜鸣声,看一条条玉带似的河流,在天际延伸…….心中对远方充满一种高亢的向往和满怀的憧憬。

二十年后,重登临,雾霭沉沉的林间,只听得锦鸡扑愣愣飞过的声音。而青草坡上,昔日牧羊的小姑娘,那抱着雪白羊羔惹得我们羡慕不已的小姑娘,早已远嫁到不知何方。山间蜿蜒的小路上,曾背着书包,手捧大把映山红的我们,早已是四海驻留。从此后,天涯静安,相牵,不相望。

一切,业已分开太久,再回顾,处处,皆温柔……

所有的往昔,井然有序地在视线所及处排列开来。

远望,黛峦和河流,远处的汽笛和火车隆隆的轰鸣,我们,已不再憧憬。那是我们探索、追寻,跌倒又爬起的地方。风里雨里,它磨蚀了一颗又一颗对外面的世界无限向往的心。

而今,魂里梦里,依稀,那一夕旧日的梦,远远又近近,飘渺如烟如雾又似风啊。

可惜,在以后的光阴里,再也没有比这更为纯白更为澄澈的生命记忆了。

更为令人黯然的是,属于我童年的院落,只能看到杂草丛生的昨昔。环顾四周,又有谁,能解我此刻朦胧如雾的忆昔悲怀?待何年,能真正放下这尘世繁芜,皈依至无争的世外,“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

——到头来山河依旧,风声依旧,却已是时过境迁,千万里云和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道再见,再见竟成永诀!】

我知道,我是再也补赎不回昨日的失。

斜织的岁月里,我依然是无可避免地流失了我的亲情。尽管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依依惜别的心情。结识人生中的第一批汉字里,我就习惯以文字,来挽留一段段欣欣然的欢喜,描下一山山灿灿然的春花,一轮轮清朗朗的秋月的。

然而,我只能想到生离,毕竟是暂时的作别。我想那样的一种月色,那夏日璀璨的夜空下,月色永远水般明澈,晚风夏夏清凉。小小娇娇的我,依在父亲宽厚的胸前,会一直一直地依附下去。在极淡极渺的记忆里,我会是父亲怀中永远的小小,永远的无限娇怜,永远极其温柔的心疼。

等一切,已经结束,我才明白,我爱和爱我的人们啊,你相信吗?爱是一部淙淙流过的水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流程,在我们不知不觉时,消逝,永不再回!永不再回!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人生能试片,我心定亲手抽换掉过多的不经意,过多的任性。岁月已在我心中织就一张温柔的网,千丝万缕,丝丝线线皆会牵扯得浅浅痛楚。我必定会倍加珍惜这世间的每一段情,以我柔弱的环抱,极轻极柔的簇拥这芬芳如花儿的情意啊。

在我浅浅道再见,在松开相牵的手的刹那,那不经意的一转身,竟成为生死永诀!太阳落下,次日会再升起,花儿凋零,来春会重返枝头。而有些人,一挥手,即成永别。

也是这样一个夏夜,形如枯槁的父亲已是弥留,与我,作了一次最倾心的长谈,记忆中,父亲是从不肯轻易表达感情的,这一次,他有些絮絮叨叨,聊到深夜。那分明是临行告别的话语呀,他分明是,有着太多的不放心。从他经历的种种,一直讲到我小时,讲到至今。

我必须惭愧地承认,我是有些嫌他讲了太多,叮嘱过没完。

月亮升至中天,竹影中风声沙沙,在那样温馨而祥和的夜晚,年青的我,是怎样能明了,这将是父亲与我,相谈的最后一个夜晚啊。

现在的我是多么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不经意,片片段段,我竟没有多少留在记忆里。于我,那是父亲留给我,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叮咛最后的难舍的温情了。

我还记得他举起蒲扇,意图像在我小时候一样,给我一片清凉,但他终于是不能了,他已手无缚鸡之力。唯一没有令自己后悔的是,我从他手中拿过扇,角色替换,这是我作为女儿,唯一的给父亲养育之恩的一种微渺的报答。

——万分惭愧,我亦,终身抱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十年后的今天,归来的我推开虚掩的门,未曾跨进院落,我已看到满目的荒凉,看到我杂草丛生的往日时光。我曾在这里轻易作别我的至亲,不,是永别!那时院中的芭蕉正舒展着阔而碧的叶,风从院中桃树间吹来。虚弱的父亲半躺在蕉树下的椅子上,在松开我的手的时刻,轻轻地叹息。

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在我挥手道别父亲,并顺手带上院门的刹那,父亲的眼里满是温柔的留恋与极度的不舍,眼中明晃晃的,分明是将落未落的泪。他明知是父女永诀了!幼稚堪怜的我,哪知这一次道再见,将永无再见之日?我又怎知,不经意带上院门,竟是从此将父亲与我,生死两隔!

等我坐上返校的车,回想父亲临分别时的表情,刚毅的父亲从未有过这样的脆弱啊,会不会……那样不祥的念头掠过脑际,我的心猝然疼起来,犹如无数细细密密的针,深深地扎在上面。眼泪,是不可抑制了,扑簌簌落下,抹掉一片,又一片。

我几乎想折回家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陪着父亲,许是最后的光阴了啊。

父亲,生命应该就是这样吗?时刻埋伏着,他日的痛惜?流逝着,来年的懊悔?

一切已经来不及,来不及了,致以深深的歉意。这永世的抱憾。我将这一切,密密集集挤兑成明信片,我是真的,真有寄不出一张完整的立体的笑脸啊。并且,在邮寄栏,只字未能写上——早已,无处邮寄了,我的亲情!我只能,在邮票的锯齿边,父亲,我想任它不断地拉锯般地切割,我曾依赖你的种种画面。你咸咸的背影,已淌成我心底一条忧伤的河……

我想用以警示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再也不能漠视,所有穿行于风中的相遇,相知,相依,相恋,相惜。哪怕是极短极短的,昙花一现。哪怕是山风与海涛,终将止息,哪怕是尘埃与流浪,注定我们与这个世间的种种擦肩,哪怕月色与花儿,将不再是上一轮的你与我。

我将,唯有珍惜,唯有感恩,这生命中的短暂的相聚。这生命中的,百般的滋味啊。

篇3:生命的“滋味”,细细体会

在第六届情感教育年会暨中陶会教育与情感文明专委会成立大会上, 台湾南华大学教授、生命教育专家纪洁芳女士在会议现场带领大家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她引导与会者怀着感恩心、恭敬心去仔细品味一粒葡萄干, 许多人惊叹, 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葡萄干, 在此时居然拥有了如此丰富、美妙的滋味!

我任教的是化学, 在讲授“糖类”知识时, 必然要提及淀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 同时对他们进行珍爱粮食的生活及道德教育, 我提醒学生思考:淀粉本是一种无味的多糖, 然而, 为什么我们在咀嚼米饭、馒头等认为是“平淡无味”的食物时, 往往会有甜的感受?而且, 越是慢慢咀嚼, 这种甜的感觉就越明显!由此, 学生理解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甜甜的葡萄糖。我进一步提示他们,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是最通常的能量来源。学生领悟到, 淀粉虽平常、无味, 但我们离不开它, 只要愿意去细心体味, 它可以带给人们甜美的滋味!

我也曾带领学生做过类似的探究体验活动, 例如, 对水的味道的探究。说到水, 有的孩子宁愿喝饮料也不愿意喝水, 因为它无味。水真的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吗?我决定带领学生一起来重新认识这“淡如水”的水。

我们组建了由10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 设计了较为严谨的实验方案, 采集或采购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类的水样品做测试, 大家亲自一一品尝这些不同品牌的纯净水、矿泉水、苏打水、自来水和井水等, 并记录实验结果。据统计, 每次实验中, 90%以上的学生从“无味”中品出了酸、甜、苦、涩等滋味。后来, 我们还改变实验条件。例如, 改变水的温度, 模拟活水和千滚水, 先尝苦味食物再品水。原本以为“无味”的水, 都一一神奇地“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多种滋味, 哪里是真的无味呢!

篇4: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

【关键词】席慕蓉《写给生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疏朗与精密;美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以其丰富的创作和研究给我们揭示了各类艺术相融合的道理。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说“诗如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将诗文、绘画与音乐并列在一起:“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有声的诗。”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则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乐的千古佳制。而对于王维诗与画的评论,莫过于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当代台湾作家席慕蓉,同样地也是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她的创作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其其诗其文,“学界认为她这些作品甚至有文化学上的特殊价值,影响非凡。”这种影响,一方面得益于席慕蓉文章所执着表达的“真”主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意象及行文结构绝妙的美学建构。

席慕蓉的散文《写给生命》则用实践创作很好地诠释了她的这一独特风格。

一、画境、叙事、义理精巧安排,文中有画,画中有境

绘画方面,席慕蓉主要是油画,她极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画与西洋油画的诸多创作元素,既有油画的色块与光影,又有中国画的写意与气氛,在绘画和文学的双重天地里,表达着艺术家的执着。文学方面,评论者张东先生认为,“相比较于男性作家比较热衷于战争、历史、时代、社会等重大题材的宏大背景下书写,女性作家往往偏重于人的命运、性格和情感在历史进程和嬗变中的一个侧影。”席慕蓉的确善于在诗文中书写生命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于生命之“真”的由衷热爱和不懈追求。

《写给生命》以“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开头,点明了入画的意境,用油画的笔触,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派色泽柔美而协调的文字表象,空濛的月光,疏朗的意象,鲜明的主题,作者明快又善思的胸襟与读者瞬间共鸣。同时,中国画与中国传统诗文的优秀品质还在于,静态与动态、画面与叙事的巧妙结合,从而使作品的意境更为深广,作者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念和情感。第一部分既有月色的静态,也有邻家狗的“巡视”和“不停地拨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还有“夜归的行人”经过时的咳嗽等动态描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叙述或疏或密,流露了自己的内心见解和生命感悟。前三部分的描绘与叙述,已经建构起了一组丰富而丰满的意象,但建构还需解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顺理成章地意识到了“那些善妒”的艺术家和“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的艺术家,解析“把海浪掀激起来”的和“那些在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们的生命轨迹及生命观,画龙点睛,作者的生命思想也朗然推出:“猛然发现自己的落后是因为没有尽到全力”,于是感叹:“就这样在这熟悉的气氛与气味之间过完我的一生吧”,因为“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二、疏朗与精密天然融合,率性而又严谨。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程国君认为:“台湾女性散文在文学史上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是它在思想价值上呈现出新的旨致以及在散文诗学建构方面呈现出来的新的品质。”然而具体到某一篇美文,不仅要旨致新颖,形式多元,而且要语感优美,材料安排既切近事理又张弛有度,《写给生命》正是这样的文章。一方面,席慕蓉积极利用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不加拘束地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真朴感情,另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艺术技巧。所以,席慕蓉散文正是实践了一种东西方散文的新的诗学建构。

梁思成说:“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以《写给生命》的第一部分为例。疏朗的意象,除月亮外,因为番薯正在“我”的脚下而写出了具体的名字,别的意象诸如孩子们、邻居们以及夜归人就被朦胧化了,只是作为一个简略的符号出现,从而切合了夜间的时令特征;而细密的意象则经过了作者的精心构思,比如,在这部分里,光是月的形象就出现了十一次之多;而“我”所置身的环境描写也是被精染细描的,作者不惜笔墨,用了第三节、第六节和第七节的文字来建构起一个“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的美妙意境,表达自由自在创作劳动的生命之美。

综合全文来看,第一部分作者运用细描笔法,第二部分则由描写进入叙述,第三部分里用词及其简略,第四部分稍作变化,而第五部分,则是席慕蓉着力笼络全篇的部分,语意详尽,叙议结合,极为协调地保持了文章温柔感人的风格,于是全文的建构与解构天然过渡,上下暗合,旨致表达貌似率性,实则严谨有度,极尽文学艺术的建筑之美,集中反映出席慕蓉散文追爱求美、诗画相融、淡雅剔透、抒情灵动、轻柔温存的美学特点。

参考文献

[1]新浪文化·读书:《2009年网络盛典年度作家候选人:席慕蓉》,2009.

[2]周文慧.中国古代诗画论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03).

[3]张东.女性文学的美学建构初探[N].民大青年报,2015.

[4]程国君.论台湾女性散文的诗学建构[J].文学评论,2007(04).

[5]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M].人世文丛·云梦生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5:席慕容《写给生命》赏析

再次细细读这篇哲理散文(本文属于哲理性散文),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这是读了本文给人的真实感受。

一、先从结构观赏

本文很明显的分五个部分。一个比一个跟接近主旨,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演变渐进过程。具有良好的过渡程式,这样既让读者读来简单明了,又不失作者对自己写作态度的表达;这正是体现了席慕容一贯的结构思路清晰的写作风格。

仔细看看这五个部分除了其紧密的联系性,还是有其独立性的一面的。每一部分都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方面的观点。如第一部分作者就提出了:“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

二、从表达方式赏析

文章通篇阅读下来,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写作手法;完全是一种称述式的,心思叙说,体现了真、智的哲理散文特点;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情绪的细腻美。

作者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方式,按照个人的思绪延伸进程,叙述;到必要提出了观点,才发表议论。

表现手法有细节描写,在第一部分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的。如:第一部分的第3、4段。还有散文应有的抒情,如很明显的就是要数有感叹号的句子了!

三、从内容主题赏析

这篇文章总的内容趋势走向也很明显,从自己的平常生活入题,描述了自己平凡的世俗生活,和充实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对生命的态度有独特的理解。

从自己在月亮底下铅笔速写开始,思绪也在这环境的渲染下,(“多好的月色啊!”,“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慢慢展开来;就这样很自然的就开篇布局了,简单明了,朴实真切。

随着思绪的延伸,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因此勾起作者的内心里的回忆,“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阐述了自己对于艺术以及优秀艺术家的个人看法,实质是进一步提及人生的生存理念了:“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

第三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主题的例外叙述议论。同时也触发了下一个思想:“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

在第四部分作者称述了:“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从艺术家角度对妒嫉提出了另一种理解、态度!

其实善妒,更会促使你努力用功,体现自己要强的一面。“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生命因此会有更精彩的人生!

第五部分提到对“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的偏好。叙述了在画室里的埋头努力的艺术家的精彩之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最后作者发出了真谛性的感叹:“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这是“写给生命”中的最让人值得回味的一句!

生命应该是自由的,敢于超越束缚的;也是明净,极单纯的,时时充满人文关怀;在享受世俗生活的,同时享受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总体赏析

篇6:席慕容散文生命的滋味

关键词:散文,描写,情感,佳句

散文在各方面都别具风格,我们在中学阶段的散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散文的特点,将散文中最根本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散文、感受散文的魅力,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让散文“活”起来。

一、关注描写,散文教学的“真”滋味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散文中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散文的美与真。我在多年的散文教学中,经过不断地积累、探索与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两遍,随后引导学生逐段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问题:“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自己的父亲的呢?哪些描写让你深有感触?”其中有几名学生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生1: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得非常详细, 父亲体态肥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和深青色的棉袍,作者又用“蹒跚”“慢慢”等词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动作,可见父亲对作者的情真意浓。

生2:作者与父亲离别的那段描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这一场景,但文中“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这一动作描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心中的那份不舍之情和为了谋生却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之举。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我深深地体会到每名学生都能沉醉在作品的情境之中,被文字的魅力所折服。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散文中的描写,体会文章的内涵,品味散文的“真”滋味。

二、关注佳句,散文教学的“美”滋味

语文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升级散文教学方法,通过对散文中的佳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佳”、课堂效率“佳”。

譬如,在八年级下册《海燕》一课的教学中,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仍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两遍,随后我再放慢语速朗读这篇散文诗,并要求学生在我朗读时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王晓晓同学首先发言:“老师,我非常喜欢您刚刚读到的那句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乌云密布的大海之上,海燕快如闪电般在我的眼前穿梭,它好像给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而后,班级中一直成绩平平、沉默寡言的郭瑞同学居然也站了起来,他声音洪亮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文章里的每一句话,我感觉每一句话都能燃烧我心中的激情, 我敬佩所有敢于直面风雨的海燕,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海燕一样敢于直面困难,不惧风雨!”

学生的发言震撼着我的内心,我没有预料到这堂课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在散文佳句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教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细细品味散文中的“美” 滋味。

三、关注情感,散文教学的“浓”滋味

每篇散文都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我们在以往的散文教学中往往侧重学生普通知识的积累,很少甚至也从未带领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陆蠡的《囚绿记》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随后组织大家分组进行讨论。

其中有一名学生向我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老是和不会说话的绿枝条进行对话呢?”听完这名学生的问题,我首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名学生,因为他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迷惑。随后我向学生解释了这个问题:“作者只身一人,平时只能与绿枝条进行对话,用这样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寂寞和苦闷,绿枝条就是作者忠实的倾诉对象。作者所处的一室虽然很小,但其精神世界广阔无穷,只要心中有情,周围的一切事物便都充满灵性。”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能够自然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之中。

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感情的融入,更加关注作者的情感,更好地品味散文中的“浓” 滋味。

篇7:生命的富足——席慕蓉的诗

席慕蓉说过,自己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對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心的时刻。《七里香》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一支钢笔、一个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我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我庆幸在我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我没有,我觉得幸运的是,在我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有人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

(责编 冰蓝)

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篇8:席慕容早期诗歌中的女性审美视角

席慕容所追求的这种美是纯美。这种纯美是人类生命初始所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 是一种没有被尘世沾染的至高无上的美, 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心, 是清澈而透明的。但这份纯美是一种梦, 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才能得到纯美?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在不断地用生命去追寻。显然, 现实生活因为利益的纷争是找不到纯美的, 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份只有在过去或是未来才有的纯美。又因为这份纯美只能在过去或是心灵空间存在, 因此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又构成席慕容诗歌中的一丝悲剧美。任何一位解读席慕容早期诗歌的女性都能从中体味到她对绝对爱情的追索的纯美之境与纯美之下淡淡的忧伤。

一、在完美时刻遭遇破碎之美

每一位女性在经历成长, 逐渐成熟时都有如花朵一样绽放, 这是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席慕容在诗中常描述到这美好时刻:“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 (《莲的心事》)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一棵开花的树》) 在这最完美的时刻, 作者诗中的“我”从不曾挥霍或卖弄自己的美丽, 而是怀着对爱情的顶礼膜拜, 炽热而又含蓄、慎重而又默默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这种等待是如此虔诚, 像背负使命的人在号角吹响之前, 像运动员在令枪鸣响之前, 外表平静而内心颤动。在这种弦即将离箭之际, 就希望“你”能在等待中出现, 来成就这一完满。但是, 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你”不是“来得太早”或“来得太迟”, 就是“终于无视地走过”, 总是错过。“我”的最美的时候与最美丽的等待终究“你”无法看到, 或是被“你”漠视。完美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 使读者听到破碎的声音,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 。在《昙花》中, 她叹道:“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早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即便有一天是“他”来寻“我”, 依然“寻我不到”, 在“他”“汹涌着哀伤”地走后, “我才醒来”, 只好“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 (《彩虹的情诗》) 。

席慕容的诗歌中就这样将美丽的等待划上破碎的痕迹。完美是一种美, 使完美破碎更是一种美。不断地错过呀错过, 在唉叹之余,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破碎并没有引来“我”的抱怨, “我”最终把这种错过用淡淡的幽怨归结于“无缘”, “我”只能静静地在悲哀中独自成就那一份本该属于“我俩”的完美, 这种选择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凭添了一种空灵之感。

二、对人生种种别离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别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有对青春岁月的别离, 有对故人的别离。

在席慕容诗歌中的女性世界里, 青春是一幅最美的油画, 但最美的东西即使不在最美的时间遭遇破碎, 也是极易流逝的。这种易逝给人无尽的伤感。“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为什么》) 。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 这最单纯的快乐只属于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 但与青春别离之后, 只剩下对青春的无尽回忆。席慕容在《青春》中诉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于青春, 席慕容的态度, 从来都是对其绵绵不绝地回忆, 在每一个夜里, 在灯下, 在每一个季节转换的时侯。这种回忆是席慕容诗歌的主旋律, 飘散着青春易逝的悲情之美。

对别去的岁月是这样, 但对离人呢?《渡口》写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人生自古伤离别, 离别之后如果不能再重逢, 人应该如何对待离人。为了人生的完美, 席慕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忘却来对抗忧伤之情。在《野风》中她叹道:“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河流呢?”“我们也来相约吧/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在《请别哭泣》里, 她恳求着:“请试着去忘记/请千万千万别再哭泣。”席慕容认为在经历无法重逢的别离之后, 忘记是一道良方, 可以使人不再哭泣, 可以让生活恢复平静。“天, 这样蓝, 树, 这样绿, 生活, 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禅意》之二) 。

在席慕容的心中, 别离的岁月是要怀念的, 而别去的人最好要忘却。但遗憾的是, 她却总难以逃离感性世界里不忘的情愫。于是在忘与不忘中徘徊, 在忘与不忘的矛盾中用诗弹奏着凄恻的旋律。于是在她的诗歌悲情之美之外又凭添了追忆之美。

三、不断地怀念, 但不追索追忆之美

大多女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 感情世界会维持一种风和日丽或云淡风轻的状态, 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平淡, 很少有人会将现实不断推倒重来。但女性又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 大多渴望浪漫。在这种矛盾之下, 大多女性会选择在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回忆青春岁月的纯真爱情, 这种纯真爱情的美带来了感性的源泉。席慕容在诗中, 虽然理性地认为应该忘却离人, 但又感性地对青春岁月的爱情一再描绘。《山路》与《暮色》中的“我”渴望着年轻时那一夜里“轻怜、缠绵”的歌, 如“山风拂过百合”, 即便“回顾所来径”时“苍苍横着”如“翠微”一般“这半生的坎坷”, 但在“暮色”中, 这回忆中的歌声“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岁月的流逝使情感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 但最纯真的情感却永远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遗忘。相反, 被时间如浪一般冲刷之后, 这份回忆更是成就了去除杂质的完美。“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 (《给你的歌》) , 这种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回忆就像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盏灯, 写着每一个女性永恒的青春之美。

尽管回忆是不可或缺的, 但席慕容认为, 这种感情只可追忆, 只可怀念, 只可在深夜浅笑或流泪, 而所恋的人与事是不能再去触及的。在《悲歌》中她写道:“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与流年。”在席慕容诗中, 若“再见你”, 将似刻舟求剑, 看得到的是舟上的刻痕, 求不到的是刻痕下水中的剑, 剑早已留在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空间里。这, 实际上是席慕容在保全记忆中初恋的干净与纯洁。“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 (《短诗》) 。通过不断的回忆, 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触及, 席慕容保全着年青时纯真恋情的完美, 勾起读者对追忆中这份完美的慎重之情, 每一位读者也在读罢后, 沉思或是怀疑着自己无限留恋的是那人、那事, 还是那段岁月中的自己。

四、通过现实意象反映女性世界的哲思之美

席慕容的诗中充满了哲思美。这种哲思是一个淡雅、真纯的人对生命的思考, 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 对生命的感悟。《七里香》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用溪水与海浪的走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年少时, 一路追逐, 不断向前;年老时, 却总想落叶归根, 在人的一生中, 思乡之情渐行渐浓。这样的比喻是如此自然贴切, 是席慕容诗中闪耀着的灵感的光芒。

席慕容的诗歌中还常常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出戏, 《戏子》中描绘的那个伤心的人儿, 在独享着自己的泪。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浓妆重墨下的戏子, 在现实的灯光和舞台下扮演着真真假假的自我。演绎着遵循大众价值观的理想的人生, 看似热闹, 内心孤独, 因为那只是在人前的一场戏;台后, 卸装之后, 每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这场戏, 不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人生, 终究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 (《咏叹调》) 。

席慕容的文笔从来都不晦涩深奥, 她用最简单纯朴的语言打开自己和读者的心扉, 表达着女性世界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 记录着女性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 她用一种随缘而感恩的心, 在无怨中把完美留在每一个时空, 在回忆中续写着生命的美丽, 在思考中追求着生命的本质, 让每一个读她诗的人心灵沉静, 摆脱凡尘的利益之困, 从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美, 真正为这淡淡忧伤着的生命的美而感动, 而无怨。

摘要:席慕容早期的诗歌诠释了女性世界中纯美的境界, 这种纯美带着淡淡的忧伤。有的诗歌在诉说一份完美遭遇破碎之美, 有的诗歌诠释着对人生种种别离之际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有的诗歌里席慕容在不断地怀念, 细说着追忆之美, 有的诗歌体现着席慕容采撷灵感揭示生命本质的哲思之美。这些不同角度的美的揭示构成了其诗歌中独特的审美视角。

关键词:席慕容早期诗歌,女性视角,生命的美

参考文献

[1]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7.2.

[2]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8.

[3]蒋孔阳.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0.

[4]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爱的禅意[J].长沙大学学报, 2009, (7) :73-74.

篇9:生命的滋味

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

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

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得要学着不去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那一整天,我耳边总会响起瓷杯在坚硬的地面上破裂的声音,那一片一片曾经怎样光润如玉的碎瓷在刹那间进飞得满地。

我也能学会不去后悔吗?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世界,在你的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原来,爱一个人,并不仅仅只是强烈的感情而已,它还是“一项决心,一项判断,一项允诺”。

那么,在那天夜里,走在乡间滨海的小路上,我忽然间有了想大声呼唤的那种欲望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我刚从海边走过来,心中仍然十分不舍把那样细白洁净的沙滩抛在身后。那天晚上,夜凉如水,宝蓝色的夜空里星月交辉,我赤足站在海边,能够感觉到浮面沙粒的温热干爽和松散,也能够同时感觉到再下一层沙粒的湿润清凉和坚实,浪潮在静夜里声音特别缓慢,特别轻柔。

想一想,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装满这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把山石冲蚀成细柔的沙粒并且将它们均匀地铺在我的脚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酝酿出这样一个清凉美丽的夜晚?要多少多少年的时光啊,这个世界才能够等候到我们的来临?

若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还不肯还不敢说出久藏在心里的秘密,若是在享受的时候还时时担忧它的无常,若是在爱与被爱的时候还时时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不再爱与不再被爱,那么,我哪里是在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过是不断地在浪费它、在摧折它而已。

那天晚上,我当然还是要离开,我当然还是要把海浪、沙岸,还有月光都抛在身后。可是,我心里却是感激着的,所以才禁不住想向这整个世界呼唤起来:“谢谢啊!谢谢这一切的一切啊!”

我想,在那宝蓝色深邃的星空之上,在那亿万光年的距离之外,必定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听到了我的感谢,并且微微俯首向我怜爱地微笑起来了吧!

在我大声呼唤着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同时下了决心,做了判断,有了承诺了呢?

如果我能够学会了去真正地爱我的生命,我必定也能够学会去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

所以,请让我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

请让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请让我生活在这一刻,让我去好好地享用我的今天。

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犹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请让我,让我能从容地品尝这生命的滋味,生命的滋味。

席幕蓉

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

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

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得要学着不去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那一整天,我耳边总会响起瓷杯在坚硬的地面上破裂的声音,那一片一片曾经怎样光润如玉的碎瓷在刹那间进飞得满地。

我也能学会不去后悔吗?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世界,在你的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原来,爱一个人,并不仅仅只是强烈的感情而已,它还是“一项决心,一项判断,一项允诺”。

那么,在那天夜里,走在乡间滨海的小路上,我忽然间有了想大声呼唤的那种欲望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我刚从海边走过来,心中仍然十分不舍把那样细白洁净的沙滩抛在身后。那天晚上,夜凉如水,宝蓝色的夜空里星月交辉,我赤足站在海边,能够感觉到浮面沙粒的温热干爽和松散,也能够同时感觉到再下一层沙粒的湿润清凉和坚实,浪潮在静夜里声音特别缓慢,特别轻柔。

想一想,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装满这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把山石冲蚀成细柔的沙粒并且将它们均匀地铺在我的脚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酝酿出这样一个清凉美丽的夜晚?要多少多少年的时光啊,这个世界才能够等候到我们的来临?

若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还不肯还不敢说出久藏在心里的秘密,若是在享受的时候还时时担忧它的无常,若是在爱与被爱的时候还时时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不再爱与不再被爱,那么,我哪里是在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过是不断地在浪费它、在摧折它而已。

那天晚上,我当然还是要离开,我当然还是要把海浪、沙岸,还有月光都抛在身后。可是,我心里却是感激着的,所以才禁不住想向这整个世界呼唤起来:“谢谢啊!谢谢这一切的一切啊!”

我想,在那宝蓝色深邃的星空之上,在那亿万光年的距离之外,必定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听到了我的感谢,并且微微俯首向我怜爱地微笑起来了吧!

在我大声呼唤着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同时下了决心,做了判断,有了承诺了呢?

如果我能够学会了去真正地爱我的生命,我必定也能够学会去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

所以,请让我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

请让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请让我生活在这一刻,让我去好好地享用我的今天。

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犹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上一篇:女生初进公司的礼仪下一篇:竹炭花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