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词语解析

2024-04-27

得寸进尺词语解析(共11篇)

篇1:得寸进尺词语解析

得寸进尺词语解析

得寸进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 指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比喻贪得无厌。与变本加厉意思有所差别。

成语解释

【成语】: 得寸进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释】: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语典故

【出处】: 《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dcjc

【近义词】: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接二连三

【反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得偿所愿

【歇后语】: 有了馒头想肉吃;侵略者的逻辑

【灯谜】: 九十分;加倍获利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贪心

【英文】: be insatiable[1]

得寸进尺效应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我们把这叫做“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心理学认为,人的每个意志行动都有行动的最初目标,在许多场合下,由于人的动机是复杂的,人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目标的比较、权衡和选择,在相同情况下,那些简单容易的目标容易让人接受。另外,人们总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人们也会继续下去。上述心理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造句:

1、而且,对于缩减了他们债务,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政府,这些大腕还想得寸进尺。

2、石油公司已经得寸进尺地让我们喂养了足足一个世纪。

3、然而,正如大部分成瘾者一样,他们不顾一切地渴望拥有的东西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只会促使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4、我就知道你这一让步,对方一定会得寸进尺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5、你稍微做出一点让步;他试图得寸进尺。

6、他这种人就是你对他好,他就会寸进尺。

7、对方既然已经做出让步,你们不要得寸进尺,再提出无理要求了。

8、但是oab-sp的意见却得寸进尺,竟然声称外国律师和巴西律师之间的结盟是不道德的。

9、虽然通常情况下,通过进化才使得行为与外在形貌特征相一致,但次级地位的鸟并不会得寸进尺。

10、你得了好处就要知足,别再得寸进尺了。

11、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的信号很明确:不要得寸进尺。

12、对重症患者来说,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或缓和抽搐程度并非得寸进尺的痴心妄想,而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13、这种得寸进尺的人,不必对他客气!

14、如果我往我这边退一点,她马上会得寸进尺。

15、一看到对方有了畏缩的表情,他不禁得寸进尺地往前踏了一步,继续责骂对方。

16、珍惜你已拥有的,别再贪图得寸进尺,否则会遭天谴。

17、政治家们不应该得寸进尺。

18、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篇2:得寸进尺词语解析

【成语】: 得寸进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释】: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语典故

【出处】: 《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dcjc

【近义词】: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接二连三

【反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得偿所愿

【歇后语】: 有了馒头想肉吃;侵略者的逻辑

【灯谜】: 九十分;加倍获利

篇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解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词语教学并不重视,教学方法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于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小学语文教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词语的积累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值,就难以继续进一步学习。为了以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对于词语教学不可忽视。下面将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对于词语的教学

虽然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实行体系。所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有了一定的讲解,却没有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词语作为文章的铺垫。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往往先将陌生的词汇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对于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不够重视,做不到细致讲解。

2.词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将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对于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环境中也做不到充分讲解,词语教学只是单纯地讲解词语在句中、在段中的意思,学生对文中的词语也只是粗略地理解,对于实际应用就显得十分生硬;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完全忽略对文章中词语的解释,直接进行文字讲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词语学习枯燥乏味,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3.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教学方法

对于词语教学,大部分低年级的教师选择对生字的词语以及陌生词汇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义的同时还能理解生字。中年级的教师则选择加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对于事物的特征能有所掌握,体会核心词语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而高年级的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深层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将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由此得知,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做不到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策略

1.提高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视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对于词语的教学应该联系文章中的上下文,不仅单单对词语进行讲解,对于词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要进行讲述,让学生对于词语、文章都有更深的理解。如在课文《桥》中描述桥的一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正常的思维中,发抖、痛苦、呻吟都是人才会有的状态,而这里却是描写桥在大水的影响下的晃动以及发出的声音。因为木桥没有生命,但是文中却用描写人的词语描写了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疑惑。所以教师在讲解文字之前,要先将文中学生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对于陌生的词语也要结合文章去理解其的意思,然后还可以利用字典对于单个词语进行详细的讲解。

2.树立明确的词语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年级对词语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异。低年级的教学目的旨在吸引学生对于词语学习的兴趣,积累词汇量,对于词语有着简单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读写;中年级的教学目标旨在能充分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在遣词造句时能够准确运用;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学生对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进行自主推敲,探究其深层意义。

3.改进词语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词语教学。在讲解课文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对于不懂的词汇或者陌生词语进行标注。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核心词语进行重点讲授,并且对学生进行标注的词语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古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爱上语文词语。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已经了解的词语来理解文章;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积极督促学生运用已知的词语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不同的词语还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更感兴趣,更加理解词语的意义。

总之,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也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针对在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希望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冯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63.

篇4:丰年词语解析

【近义词】:有年 熟年 康年 乐岁

【反义词】:歉岁 歉年 凶年 荒年 灾年

【解释】:

熟年: shú nián

1.丰年。

有年: yǒu nián

①丰收之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②多年:豢之有年|予与公相知有年矣。

丰年: fēng nián

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瑞雪兆~。

乐岁: lè/yuè suì

丰收年:乐岁终身饱。

歉岁: qiàn suì

1.荒年。

歉年: qiàn nián

1.收成不好的年头。

凶年: xiōng nián

1.荒年。

荒年: huāng nián

农作物收成很坏或没有收成的年头儿。

灾年: zāi nián

篇5:常见三字词语解析

擦边球: 擦过边缘的球。比喻刚刚满足条件的事物。

擦屁股: 比喻收拾烂摊子。

拆烂污: 做事苟且马虎,不负责任,致使事情糟到难以收拾。

长舌妇: 好进谗言的妇人。

唱反调: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唱高调: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炒冷饭: 比喻说话、做事全是重复过去的,没有新的内容。

炒鱿鱼: 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比喻卷铺盖。指解雇。

3个字的词语2

【儿皇帝】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出自《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尔汝交】彼此以尔和汝相称,表示亲昵,不分彼此的交情。尔汝:你。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交。”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又作“耳旁风”。出自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二把刀】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二而一】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二杆子】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二流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二五耦】比喻狼狈为奸。耦:两人耕地。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方便门】佛教语,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便利的门路。方便:便利。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漳州罗汉桂琛和尚》:“所以诸佛慈悲,见汝不奈何,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

3个字的词语3

【风木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风木:同“风树”。出自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

【风树悲】指丧父母的悲伤。出自唐·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斧凿痕】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出自唐·韩愈《调张籍》:“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附骥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出自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干瞪眼】干着急而没有办法。

【刮地皮】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出自《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鬼画符】好像鬼画的咒语,胡乱涂抹。比喻潦草难认的字迹。也比喻乌七八糟不知再搞什么。出自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和事佬】多指不讲原则,不问是非而一味劝使双方和解之人。也指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的人。和事:平息事件或争端。调停争端的人。出自《新唐书·宗楚客传》:“中宗不能穷也,诏琬与楚客,处讷约兄弟两解之,故世谓帝为‘和事天子’。”

【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3个字的词语4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二杆子: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二流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干瞪眼:干着急而没有办法。

安乐窝: 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傲霜枝: 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白费蜡: 白白浪费。

白日梦: 白日做梦。比喻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百里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百世师: 指品德学问可以做为世代表率的人。

摆架子: 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

败家子: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3个字的词语5

拜把子: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半瓶醋: 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帮倒忙: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饱眼福: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

保护伞: 比喻赖以不受伤害的资本。

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抱佛脚: 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暴发户: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篇6:“短程”词语解析

【短程的拼音】:

duǎn chénɡ

【短程的意思】:

路程短的;距离小的。

【短程的近义词】:

近路

【短程造句】:

1、这张车票便宜,因为是张短程车票。

2、一个绝佳的代替手段是关注短程比赛。

3、他说,如果北韩真的.发射了短程导弹,那可能只是常规演习的一部分。

4、此际有报道称,朝鲜又发射了一枚短程导弹,这是该国周一进行核试验以来发射的第六枚导弹。

篇7:苹果“得寸进尺”

这一天,史蒂夫·乔布斯在向大家展示新款iPod,宣布iTunes将提供电影下载服务的同时,还展示了一款全新的产品,其名字暂定为iTV,一款将在电视与电脑之间实现无线连接的电子产品。

虽然目前还只是一款概念产品,可能到2007年初也未必能推向市场,但因为它来自苹果,出自史蒂夫·乔布斯之手,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在展会上出尽风头,而且在全球各人媒体上都抢得不少版面。

电视机、录像机、VCD等产品占据家庭娱乐的中心位置已经长达数年,电脑与宽带的兴起虽然动摇了电视机的中心地位,但至今仍无法取而代之。电视厂商与电脑厂商关于家庭娱乐中心的争论愈演愈烈。

如果能在电脑与电视之间搭起一座无线桥梁,不仅争论将渐趋平息,而且此物必将大行于世。因为事实证明,大家更喜欢坐在客厅里用大屏幕电视看大片,iTV最突出的功能恰恰就是能把电脑上的大片传输到电视上。

苹果电脑不是第一家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的厂商,只不过至今没有成功者出现。但前人的失败吓不倒苹果,因为它的iPod加iTunes就把多年半死不活的MP3市场变得生龙活虎,火爆异常。

苹果的iTV虽然成败仍然难说,但它“得寸进尺”的勇气与决心还是令不少消费者振奋。

《商业周刊》:iTV无疑将是一款革命性产品,但也不排除乔布斯通过该产品转移阵地的可能,因为他清楚地知道,iPod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尤其是微软正准备通过Zune大举进攻这一市场。

篇8:变幻词语基本解析

变化莫测;不规则地改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於时 燕昭王 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 张公 。” 宋 方凤 《<物异考>序》:“盖恐后世好奇之士立为变幻不经之説以惑乱天下。”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六:“这个善良的老妇人,虽然一生当人家的女佣,对世事的变幻和家庭的兴衰,依然不缺乏关心和悲悯。”

二、变幻词语近义词

变化 [ biàn huà ]

幻化 [ huàn huà ]

三、变幻词语造句

1、西边则是一座拱形大桥,拱形霓虹灯不断变幻着色彩,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

2、云海以它变幻不定的身影赋予这座名山以神奇的色彩,使它更显得妩媚动人。

3、玻璃上因寒冷而凝结起的冰霜,在月光下变幻着色彩,若隐若现地闪烁着。

4、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

5、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6、夏日黄昏时分,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7、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夏日的天空变幻莫测,时而多云,时而云层低矮,仿佛是催人行动的命令;时而阳光直射。

9、夏天的天气是变幻莫测的,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真是变化无穷啊!

10、云,像雪一样的白;又像火一样的红;还像夜一样的黑,是一位变幻莫测的魔术师。

11、近段时间的天气总是变幻无常。

12、这段时间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

13、魔术师的表演变幻莫测,令我眼花缭乱。

14、人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魔术师变幻莫测的表演。

15、那变幻莫测的魔术表演,令观众看得出神。

16、电视剧《西游记》,情节变幻多端,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17、在世界风云激烈变幻的形势下,社会主义中国安如磐石。

18、我不去了,因为在这些日子里,天气总是变幻无常的。

19、这里的天气变幻无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20、山区天气变幻无常,一会儿晴,一会儿又下起了雨。

21、世界上的景物林林总总,变幻多姿。

22、这样的笃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有趣。

23、早春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刚刚还是风和日丽,现在却雨雪交加。

24、华盛顿的政治风云,一如既往,仍然变幻莫测。

25、妳的变幻无常或者缺乏奉献和忠诚会让某人很失望。

26、广场四周灯光色彩不断变幻,使喷泉的水柱显得格外美丽。

27、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倾盆大雨。

28、草原的天空常常风云变幻,说下雨就下雨,说晴天就晴天。

29、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30、天上的云朵变幻莫测,高高隆起的云,好像一座白色的小山包。

31、夜晚的灯光真是变幻莫测,五彩缤纷,让人深深陶醉在了其中。

32、变幻者浮云,无定者流水,君看仕路间,升沉亦如此。

33、至于芸芸众生,嘴脸的变幻术更是千奇百怪,令人不得不击节称奇。

34、妳变幻无常的本性阻止了妳。

35、他的心情则如同一团雾气,变幻无常,捉摸不定。

36、沙漠里的天气变幻莫测。

37、阿革齐布家为以色列君王,是一条变幻无常的溪流。

38、人生在世,风云变幻难测。

39、非洲一些国家,常常风云变幻。

40、岁月悄悄溜走,世事变幻,恩师的表率,却常常在我们左右。

41、草原是一位魔术师,孕育和变幻着美好的生活。

42、请不要对着随机传奇送卷起誓,因为它是变幻无常的。

43、我们的学习态度不能变幻无常,要自始至终坚持勤奋刻苦。

44、在风云变幻的房地产界,今日英雄也有可能沦为明日黄花。

45、这里的局势变幻莫测,动荡不安。

46、天上的云,变幻多样,时而如花朵,时而如小鸟,时而又如猛兽。

篇9:避难词语基本解析

谓避开困难。①《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②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③《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④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二、避难词语近义词

流亡 [ liú wáng ]

遁迹 [ dùn jì ]

出亡 [ chū wáng ]

三、避难词语造句

1、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

2、安逸是软弱心灵的避难所,是愚人的假日。

3、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老年人的粮食。

4、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

5、女人小时候的观护所,长大后的监理所,结婚后的避难所。

6、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

7、雄心壮志是失败最后的避难所。

8、教育在顺境中是装饰品,在逆境中是避难所。

9、教育是富人的装饰品,穷人的避难所。

10、无畏的气概可去这避难。

11、他干工作总是避难就易,所以工作能力提高自然就慢,成绩也不明显。

12、这个由纳粹创办的,非同寻常的犹太人避难所,又叫作特莱西恩巴德,在欧洲颇有名气.

13、解释政治避难者和他们家庭成员绿卡的资格标准和申请程序。

14、这名逃至东莞避难的皇姑就凭着从皇宫里带出绸带,与皇侄相认了。

15、它成为希腊学问摆脱西方查禁的避难所.

16、地震后的救难工作千头万绪,但当务之急是要先提供足够的避难处所来安置灾民。

17、你那二十个避难所到了最后一分钟也要不认帐。

18、看,避难所的厨师能在小河边烹调钩上来的鱼。

19、将学校看成聋人的避难所并将手语看承他们平等的象征。

20、中国最杰出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之一万延海刚刚逃到美国政治避难。

21、林先生的小型货车是最后一批离开社区避难所前往川内的车之一。

22、我想要免予起诉,美国的政治避难和公民权。

23、那个政治叛逃者被一大使馆接纳避难。

24、为了避难与自我保护,它寄居在空螺壳或一些中空的物体内。

2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26、来自农场避难所的紧急救援队插手进来,把他送到了兽医院。

27、阿拉斯加的奇奈半岛外的海鸥岛,是数百只海鸥的避难所。

28、这片只有少数猎人涉险的高山森林,一直都是黑熊的避难所。

29、去年,有2万9千多人以各种不同的缘由在美国获得了避难权。

30、法庭拒绝引渡政治避难者。

31、比利时给予政治难民避难权。

32、他乘坐的是英国的军用喷气机,一到英国就立即申请了政治避难。

33、我们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避难就易。

34、它显示出我们对寻求政治避难者多么的心怀偏见。

35、现在珊瑚和海绵布满了船身,舵手室成了火鱼的避难所。

36、城区层层设卡,控制进入避难所的人员。

37、如果避难就易,有选择地解决问题,就不能说作风转变了。

38、文丰耳闻目见,都是全躯避难之徒,长叹一声,顺着花荫走去。

篇10:语文词语裨益解析

益处:学习先进经验,对于改进工作,大有~。 2.使受益:植树造林是~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时 高祖 新营 洛邑 ,多所造製, 肃 博识旧事,大有裨益。”

二、裨益反义词

损害 [ sǔn hài ]

三、裨益造句

1、人们最不愿意倾听之事,往往是对其大有裨益之事,忠言逆耳。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3、中大人万众一心,定能继往开来,使书院制更上层楼,裨益更多莘莘学子。

4、我在足不出户的反思中大有裨益,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

5、大力兴修水利,功在当代,裨益子孙。

6、精神愉快,注重运动,对增进健康大有裨益。

7、正确认识形这些对于理解形声字的形成和形义关系大有裨益。

8、而对曹颖惠来说,与艾康尼斯的合作也大有裨益。

9、人生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

10、权做引玉之砖,希望能对我国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保险立法有所裨益。

11、希望对字母词语的规范和中文信息处理有所裨益。

12、白日做梦对你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13、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些课程对他有所裨益所以他才不惜溢美之辞吧。

14、将那两个人的论述联属在一起对比着研究,对我们大有裨益。

15、我将胡萝卜汁加进热巧克力,以对健康有点裨益。

16、在色彩理论上个速成班对你大有裨益。

17、再次,法律文化知识对于法律图书馆员来说,大有裨益。

18、表演和后期制作之间的屏障被清除了,这对演员来说一样大有裨益。

19、但是,了解可以包含在自己计划中的一些主要任务可能大有裨益。

20、然而,一些研究却表明,玩格斗游戏对孩子大有裨益。

21、借鉴他人的观念和做法,用以自省,订正差误,是大有裨益的。

22、此事于诸葛亮一生之志节与事业,裨益实多。

23、这些元石蕴含的丰富元气对于他的修炼可是大有裨益。

24、对天赋者日后的造诣也大有裨益。

25、你如果能够获得此鼎,对你日后的炼药一途,大有裨益。

26、他们若可以加入我军,那么对我们将大有裨益。

27、此药非但无害,反而大有裨益,治疗一应经脉暗伤,药到则除。

28、那可是蛟龙留下的逆天神物,对修炼大有裨益。

29、你多向他请教,对你大有裨益的。

30、这是一瓶聚灵丹,炼气期修者服用下去,对修为大有裨益。

31、探寻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构成及其特点,将对改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化的局面有所裨益。

32、希望对字母词语的规范和中文信息处理有所裨益。

篇11:得寸进尺词语解析

●命题角度一: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高考例题】(浙江卷,选文为大卫·洛契弗特的《魔盒》)14.联系全文,在横线处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相关段落】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伦敦城。灯火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的有关语境,前文中提到盒子里装的东西——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而且在最后一段文字里提到了“家”,所以作答时可以和“家”联系起来。答案: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命题角度二: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高考例题】(江西卷,选文为张炜的《木车的激情》)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相关段落】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答题思路】在文章一开始,作者由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旅行中的焦急状态,很自然地引出了几千年前的孔子的情形,并指出“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答案。答案: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命题角度三: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高考例题】(福建卷,选文为周劼人的《寂静钱钟书》)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相关段落】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答题思路】题中的“格调”就是钱钟书的“寂静”,它的内涵其实就可以理解成钱钟书种种“静”的表现。钱钟书的“静”体现在做人、做学问上,还要分析这两方面的“静”对钱钟书有什么样的正面影响。答案: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命题角度四: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高考例题】(北京卷,选文为和谷的《司马祠》)20.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相关段落】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要结合“读”字所处的最后一段的位置和“读”字所处的句子的意义来分析“读”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和产生的阅读效果。答案:(1)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2)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命题角度五:需要辨别微妙区别的词语

【高考例题】(浙江卷,选文为大卫·洛契弗特的《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段落】(参见浙江卷有关材料)

【答题思路】应结合语境对有关的词语进行辨析,解答这样的题目只要给出理由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作为线索,贯串全文;(3)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义。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1)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2)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3)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命题角度六: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高考例题】(广东卷,选文为张炜的《耕作的诗人》)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相关段落】(1)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2)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答题思路】依据“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可知,“它们”指的是大地及大地上的人与事。理解“凹痕”的寓意时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文中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一立足于大地的诗人,所以,此处的“凹痕”应是立足于大地,扎根大地的意思。答案:(1)“它们”是指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人和事物。(2)“深深的凹痕”的寓意是扎根大地。

●命题角度七:需要概括词语含义要点的词语

【高考例题】(江苏卷,选文为《画家黄永厚》)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相关段落】(1)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2)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3)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答题思路】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冰炭同炉”的意思。这是说黄永厚身上集中了“寒冰”与“炭火”两种矛盾的现象,性格上有“冷”和“热”两方面。弄清了这一点,形成答案就不难了。答案:(1)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2)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3)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命题角度八:联系某段文字,谈谈对某个词的理解

【高考例题】(辽宁卷,选文为斯蒂芬·杰·古尔德的《达尔文的拖延》)12.(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相关段落】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却有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答题思路】本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自主选择角度作答,只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其丰富的内涵,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参考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命题角度九: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高考例题】(湖南卷,选文为沈从文的《云南看云》)20.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

【相关段落】(1)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2)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地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

【答题思路】回答此题要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虽然是短文,也要讲究结构,一般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中间进行分析评论,最后总结。参考答案:“看”字是全文的主脉,通过看云、看地方的人事、看卢先生的云物的摄影,在比照中“深思”自然与艺术之“云”的现实教育意义,进而“向远景凝眸”,“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将文章主题逐渐“看”出。眼中之景之物与心中之思之虑之望相间相融,臻于一体。

●命题角度十: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高考例题】(四川卷,选文为凯·杰罗姆的《想象》)14.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相关段落】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答题思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阅读原则,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在讲述自己看了医学书后感觉“百病缠身”时提到“实习医院”这一说法的,可见“实习医院”是一种戏称,用比喻的形式达到了幽默的效果。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命题角度十一:体现文章线索的词语

【高考例题】(山东卷,选文为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相关段落】(1)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2)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答题思路】回答时要在弄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解答此题时还要理解“家”和“路”的含义。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命题角度十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高考例题】(湖北卷,选文为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相关段落】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答题思路】解答此类问题主要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涉及的角度较多,比如词语的使用、语句的特点、语言的风格、修辞的特征等。本题涉及三个方面: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参考答案:(1)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2)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3)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而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命题角度十三:判断科学概念正误

判断科学概念的正误,指对自然科学文章(研究天文地理、环保、生命科学等各种自然中的现象的文章)、社会科学文章(研究经济学、历史学、美学等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中的科学技术或社会科学概念的正确与否。

【高考例题】(2009年全国卷Ⅱ第5题)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相关段落】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分辨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四个选项中A、B、D三个选项的内容均符合文中语意,只有C项“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答案:C。

二、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赏析某词语的使用特点和效果

【高考例题】(山东卷,选文为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关段落】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一要结合语境,看该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二要结合句子内容,看该句在表达文章内容上起什么作用。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命题角度二:使用某词语的原因

【高考例题】(湖南卷,选文为沈从文的《云南看云》)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相关段落】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四川的云与湖南的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答题思路】从原材料第一段末尾最后一句可知,本文的重点是写云南的“云”对人的教育意义,故本段的描写,是为下文作铺垫。答案:(1)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深刻的意义铺垫张本。(2)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命题角度三:某词语在文中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高考例题】(北京卷,选文为和谷的《司马祠》)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相关段落】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答题思路】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对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分类、依序辨别,在理清材料信息的性质特点上,看它们是否与考题的要求相关。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加以概括。就此题而言,一是要根据要求,找出文中所写的司马祠的有形的部分;二是要在相应的语段中找出对司马迁评价的语言,进行整合,得出关于“无形”的要点;三是要分析出“有形”和“无形”的关系,要注意一一对应。答案:(1)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2)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3)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4)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命题角度四:在文中的作用或对表达主旨(或感情)的作用

【高考例题】(北京卷,选文为和谷的《司马祠》)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段落】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这样写对文章结构安排起什么作用,二是这样写对表现相应语段的内容的作用,三是这样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答案:(1)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2)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3)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

上一篇:未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