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的教学设计

2024-04-19

《铃兰花》的教学设计(共9篇)

篇1:《铃兰花》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要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

3.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4.理解环境描写在散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见过铃兰花吗?那你感觉铃兰花应该是什么样?铃兰花在欧洲是纯洁、幸福的象征。本文的作者小时候为了采摘铃兰花,特地去了一趟地狱,还收获了成长,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文。

二、投影学习目标,学生个读。

三、基础知识。

学生读,补充订正,对多音字“澄”课后查字典。教师:大多数字都是形声字,由字义决定字音,查字典时要关注字的解释,养成归纳整理所学字音的好习惯。

四、问题探讨。

1.快速阅读课文,本文大致可以分几个部分?请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三部分:1——4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害怕地狱。

5——22写作者第一次去地狱放牧。

23——36写作者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2.再次阅读文章,读完之后,请大家写下阅读中所思考到的疑惑,并请大家勇敢地提出来。

仅限五个问题。(教师将问题简要写在黑板上,如果没有学生提问,可能同学们还没有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希望今天的课能给你很好的友情提醒。)

3.来看我的问题,作者“地狱”一共去了两次,这两次行动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这两次进入地狱的行动的异同比较有意思。就请大家阅读后两个部分,试着比较这两次行动的异同点。

提供思考的角度:

“地狱”的环境、“我”的表现、父母的反应、我去“地狱”的原因。

【教师提醒: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圈划重要的词句,作为你回答问题的依据。】

(1)“地狱”的环境:第二次恐怖的程度更深(不寒而栗的声音更响)。

(2)“我”的表现:

第二次:a 兴奋(为何会兴奋呢?能为母亲摘采到铃兰花。)

战胜恐惧、得到成长

b 眼泪噙在眼里,而不是大声哭叫。

(3)父母的反应;

第一次:父亲:愤怒、嘲笑。母亲:怜悯、安慰

第二次:母亲:高兴、欣慰(父亲呢?应该一定与母亲一样高兴、欣慰。)

(4)我去“地狱”的原因:

相同:其实都是父母刻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让我克服恐怖。(用心良苦啊!)

不相同:第一次是被动的,是父亲强迫我去的,当然是失败而归。

第二次是主动为了自己的母亲而去采摘铃兰花。(你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充满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神奇的力量 我对母亲的关心与爱!)最终成功了,战胜恐惧、得到成长。

但作者是不是因为爱自己的母亲就变得一下子就无敌,一下子就决定为母亲采摘铃兰花?有矛盾、争斗的过程。(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准是我梦里出过大汗),这样写显得更真实,不虚假。

【结论】父亲的打骂不能让我抵挡对地狱的恐惧,而爱,对母亲的爱却让作者充满勇气,战胜困难。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做父母的都很明白,为了帮助作者克服对“地狱”的恐惧,父母用那不留痕迹的方式让我成长,而我对母亲的爱的表现更让这样的成长显得光辉灿烂。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环境的作用

在小说或散文中,一般都有环境描写,但环境描写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结合我给的提示,请大家分析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1.渲染一种氛围。

2.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

3.结构上,照应前文、铺垫下文。

4.表现文章的主题。

教师指定三处:

第一段:渲染恐怖、神秘的氛围。为下文写害怕地狱埋下伏笔,也为后来战胜对地狱的恐惧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十八段:艳丽、勃勃生机:烘托了作者“责任感”及对母亲关心的内心。也为下文我被神秘的力量驱使径直进入地狱做了铺垫。是不是都是明丽的?不是,最后一句,烘托出我仍然害怕去地狱的心理。

第三十一段:烘托母亲的美丽及我当时幸福喜悦的心理状态。表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鱼神奇。

【结语】

人生成长的脚步从未停止,成长让人无比激动、喜悦,虽然不一定顺利,但只要有勇气,有爱的力量,就一定能成功。

学生齐读最后七段。

六、作业:

以“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结束本次课堂。

篇2:《铃兰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体会课文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人有人语,花有花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给一些花以固定的象征意义。(拿出实物)菊花,象征着高洁、勇敢;茶花,象征战斗、胜利。2 板书课题

①讲故事 《铃兰花的传说》

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身上。可见,铃兰花象征着幸福。(板书“幸福”)

②铃兰花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和法国的国花,每年的五月一日是法国的铃兰节。简介作者

沃兰茨是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与水搏斗》《纵火者》《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等。其作品多表现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并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发起进攻。

二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通过铃兰花讲了什么故事。(到“地狱”去放牧,去“地狱”采铃兰)

三 研读文本 两件事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完成的?(一被动 一主动)父亲为什么要我去“地狱”放牧? 我一以贯之的心情如何?(恐惧)3 文中哪些段落写出了“我”的恐惧?

客观方面

环境阴森

主观方面

地狱可怕

亲身经历

哆嗦 绝望 课堂拓展: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有没有遇到过哪些事情,至今想来依然觉得恐惧?(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5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愿意主动去“地狱”采铃兰吗? 6 “我”怀着恐惧的心理,主动去“地狱”采铃兰的原因有哪些? 父母的有意暗示

对铃兰花的特别喜爱

强烈的责任感 7 尽管依然恐惧,但上述原因促成了我战胜恐惧,完成了采摘铃兰让父母不留遗憾的壮举,从这一点上来说,主动去“地狱”采铃兰,表现了我的勇敢果决。

四 概括主题

从恐惧到勇敢的飞跃其根本原因是对母亲的爱。拥怀一颗爱的心灵,人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变得勇敢果决。怀揣勇敢上路,敢于跨越成长道路上的种种考验,找寻到幸福。

因为内心充满幸福和喜悦,此时作者眼前的母亲是个怎样的形象?(“犹如下凡的天仙”,“景语皆情语”,因爱母亲而采花,因采花而幸福,因幸福母亲成了“天仙”)

五 激情总结

播放法国民歌《铃兰花季》,老师送出激情结语:

在铃兰飘香的此时,老师愿把菊花、茶花、铃兰所象征的顽强、战斗、幸福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大家在父母、老师关爱的目光中,拥怀一颗爱的心灵,担起责任,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收获幸福!

六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铃兰花和中国十大名花的有关资料,明白这些花卉的象征意义,下一课交流,以拓宽大家的积累。

附板书:

铃兰花

沃兰茨

被迫去“地狱”放牧

主动到“地狱”采花

恐惧

勇敢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亲身经历

爱——战胜一切——幸福

环境阴森

“地狱”可怕

哆嗦 狼狈

爱花

父母暗示

篇3:《铃兰花》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散文《铃兰花》,主题,语言,本色

在当前各级各类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同题异构”非常流行,也被广泛采用。同课异构模式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多元思维,构成了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但是,由于散文本身的特性和教学文本核心价值的限定,在当前语文散文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盲区,比如泛阅读、过度阅读、错位阅读、非阅读等问题,亟须我们慎重追求同课异构的新形式,回归散文教学的本位。

一、确定文本解读的价值取向

第一,充分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教师都会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的认识与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主张也存在着差异,这是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读者有认识作品的自由。但是,这一自由不是随意的自由,它有一定的“度”,应该在尊重文本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近于作者本来的表达意图。《铃兰花》一文的作者沃兰茨生于1893年,这篇文章创作于他的青少年时期。这是一个青少年回忆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个难忘的故事,教师在研读文本时也应该站在作者的年龄段、角度和立场上,尽可能地去还原作者的本意,而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去理解为作者是在讲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告诉父母如何真正地爱自己的孩子。也有部分教师将文章由个体情感拔高到民族大义,认为表现了南斯拉夫民族在黑暗中对美和幸福的追求,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

第二,发挥文本的最大价值。一个教材文本在教师手中转化为教学文本,最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为课堂文本,这一课堂文本要能够最佳、最优化、最合适地发挥其价值。教材文本所承载的语文课程知识是丰富的,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是因人而异的,课堂文本的呈现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教材文本都有一个最优化的教学价值,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将《铃兰花》所属专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专题学习,唤醒积淀于内心的美好往事,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学生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了解文本所叙事情的‘意义’及触动心灵的原因。”《铃兰花》作为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记叙了少年时“我”战胜恐惧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故事。《铃兰花》一文多处直接描写“我”的内心感受或是通过景物渲染“我”的情绪变化,所以文章表现的主体应该是“我”,文本的最优化教学价值应该是探究“我”为什么突然变得勇敢,独自一人跑到“地狱”里去采铃兰花?从表面看是因为“我”对母亲的爱,但更大的意义是在于“我”克服了对“地狱”的心理恐惧,实现了“我”自身成长历程中的一次飞跃,这比父母的巧妙的爱更能触动人心,尤其是对于一个只有六岁的小男孩。

第三,散文应该有确定的主题。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文字具有“向心性”,要求有确定性的主题。关于《铃兰花》的主题有几种说法:

(1)人的成长需要接受考验,只有敢于接受挑战,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温室里的花朵终究经不起风吹雨打。(2)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使人变得勇敢、坚强。(3)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撑开伞,为孩子夏遮阳冬挡雪,而是放开手,给孩子勇气,教他们学会如何战胜困难,收获人生的成功。(4)在战争黑暗扭曲人们心灵时,我们不能一味恐惧。在追求光明的征途中,我们心中应有一束希望之光。从文章所属的专题“一个难忘的故事”来看,这个故事对作者的难忘之处在于父母对他的爱,还是他自我的一个成长经历,我想后者更符合作者乃至读者的心理诉求。所以,本文的主题应该归结为在爱的力量的引导与促使下勇于面对困难,实现自我的成长。

二、品味文本语言本身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注重语文本色就是重视语言,在语言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素养。”语文老师应该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奇力量有异乎寻常的敏感与激情,通过对文本的反复品读和玩味,体会语言的意义所在。

对文本的品味,首先应该注重朗读。只有不断地诵读,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心灵之门,使审美主体通过亲身的审美体验,去接近文本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和所要表达的审美理想,并从作者崇高的精神和自身创造的审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促使学习者领悟真谛,陶情怡性,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活跃思维,在审美评判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认知效率。”《铃兰花》开头和第27节的景物描写就非常值得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对于开头和27节对“地狱”的景物描写,很多教师在处理时,只是让学生快速阅读后概括出两部分景物描写的特征,而没有做仔细体味。如27节“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片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对这段文字反复诵读后会发现,人物情感、心境成为景物色调的主宰,景物成为人物情绪的倚载对象,物我交融,相得益彰,带给人无尽的艺术享受。

其次,重视文本中有意义的细节。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铃兰花》一文中4次写道“我”哭,第5节“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声”,第10节“大声哭叫着从这里跑开了”,第19、20节“把眼泪都哭干了”“哭肿了眼泪”“哭成了泪人儿”,第36节“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这一动作体现了“我”不同的心理体验,从想象的恐惧到真实体验后的恐惧,再到绝望,再到最后采到铃兰的喜悦,从而梳理出一条情感的线索,体现了“我”实现了自己我成长的主题。再比如“我”进出地狱动作的细节刻画,“走近,然后又尽快跑开”,“尽量放慢脚步”“大声哭叫跑开”“慢吞吞地”“大把大把地采起来”“赶紧走出了‘地狱’”等等,都是“我”内心活动的反映。《铃兰花》文字相对浅显,学生在自读之后,基本能够明白故事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些有意味的细节上,让学生去认真咀嚼、推敲,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再者,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但是不能以活动代替文本阅读本身。如有些教师在讲授《铃兰花》时,有些教师从各种花的花语入手,展示了各种花的精美的PPT图片,罗列了一堆花语,然后再引到铃兰花的花语,这样的开场白看似调动了积极性,但是与本文教学并无多大关系。再比如在拓展延伸播放有关父母之爱的音频,呼吁学生及时回报父母,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或是展示学生家长给学生的寄语,甚至将这些制作成视频,这对学生确实也是一种情感的洗礼,但是语文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不可取的。黄厚江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不应该是思想教育课、表演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我们要回归语文课的本色,简简单单教语文。

三、注重师生的和谐共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对文本的解读是学生、教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的情境,接受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是,真正的平等在语文课堂上很难实现,总是走向一个极端,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能力。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展现课堂教学智慧

教师在课前要对文本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思路进行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能够成功的前提。但是,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静态的预设可能会被各种突发情况打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智慧,让课堂展现别样的精彩。所以,教师的预设要服从于课堂上的非预设状态,这样的课堂才是本色的,才能展现出学生真实的水平,让学生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

一个教师在讲授《铃兰花》中“我”去帮母亲采摘铃兰花部分时,抛出问题“‘地狱’那么恐怖,为什么我最终还是到地狱去采了铃兰花?”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出于对母亲的爱,但是有一位同学提出来,这是母亲的特意安排。这位教师就抓住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去采铃兰花这一安排是父母的无心还是有意,这一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四种不同意见:父母有意;父母无意;父亲有意,母亲无意;父亲无意,母亲无意。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当大家争执不下时,老师做出了小结,无意有意均可,父母无意体现了“我”的主动性,强调了“我”对父母的爱;父母有意则是他们想要借此来锻炼我,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爱,这都符合作者要表现的情感。这一处理是非常智慧的,没有预设的痕迹,完全是课堂自我的生成,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提升课堂问答的品质

散文因为其形式上的自由,可以多处生成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堂热闹起来,但是若将时间都花在了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似乎又是得不偿失的,所以,笔者觉得散文的教学还是应该有一条主线贯穿,还是侧重于解决一个主问题,使课堂简单而又有深度。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对文本的切入点,找到那根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在教授《铃兰花》时,有很多老师会选择以“铃兰花”的花语代表“幸福”来导入课堂,这于文章的主旨是可以贯穿起来的,但是在处理文章前面一大部分写“地狱”时的内容就会有些脱节。

还有,教师在抛出问题或是在与学生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时,一定要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不要为学生设置问题之路,像陷阱一样,一环扣一环,无形地赶着学生到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中,更不能不顾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强行施加自己的观点。

(三)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

很多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经常要靠各种活动或是借助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表面的“繁荣”下面是学生的一知半解,是课后的毫无所获。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应该是靠“噱头”,而是要预留思考的空间,正如国画里的“留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精讲少讲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事实上,高中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强,对探究学习感兴趣的特点,他们不愿意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而愿意在各种情景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只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才能使他们产生疑问,才能使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碰撞中灿烂地开放。

对文本的欣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在课堂的45分钟,我们要完成的是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的融合,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其次,如果一节课需要大量的时间静静地阅读,学生能够获得自己的深入理解,这也是一节完整的课堂,课堂不一定非要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应该是闹中取静,张弛有度,水到渠成,甚至还有着点缺憾的真实存在。

篇4:“新亚铃”渠道结构的创新

我们知道,日化品的渠道成本非常高,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如果贸然迈进分销,寻找代理商与批发商的话,很有可能被拖入进场费、促销费、终端建设费等等没完没了的纠缠当中,甚至产品还没到消费者手里,企业已经被销售通路折磨得疲惫不堪了。

当时我策划的该日化品牌主要生产洗发水及护肤品等系列产品,在实际的东道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一些严重的问题:1.广告投入资金不足;2.与大分销商谈判过不了“广告关”与巨额“进场费”两关;3.广告投放以后,消费者在销售终端找不到产品;4.分销商对品牌经营兴趣不大,不愿意积极推进。

入市的结果是不到半年的时间,造成了广告高空传播,低端产品不能正常入市的困境,使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经营事实,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渠道的建设工作。一般的品牌入市,往往是采用广告高空传播与轰炸,全国性的招商运作而大面积入市,这种高空传播与低端铺货的策略最大的优势是市扩张快,但最突出的问题是风险太大,在没有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与运作策略的情况下,很可能大面积入市之后就大面积退市,这是被很多中小品牌证明了的。

在积极推进终端销售,加强终端促销力度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新亚铃式”渠道结构策略,主要目的是突破目前分销渠道的障碍,采取“终端合围与重点城市扁平化”的渠道结构策略,并通过自建营销网络与传统行销网络相配合,大力发展“积极主动的二、三线分销商”,甚至在某些区域实行“小范围的独家代理”以及辅助行销网络相协调的综合渠道结构模式,从而发挥各级分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分销结构更加合理,分销更具有实战力与销售力量。运作程序如图1。

以上是渠道结构的框架型思路,这种渠道模式对于一些新品牌或中小品牌往往有一定的可借鉴作用。当然,如果该品牌还是按常规找一批、二批、三批的话,可能到现在还处在批发商跳槽,渠道费用过高的风雨飘摇当中。

篇5:《铃兰花》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人有人语,花有花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寓意。[投影:玫瑰花图片]生:玫瑰,寓意纯洁的爱、美好常在等。[百合图片]生:百合,寓意百年好合、事业顺利等。[康乃馨图片]生:康乃馨,寓意真情、祝福、健康永远等。

师:真是不错,显示出同学们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根底。

[铃兰花图片]师:这是什么花?(学生默然)

师:这是铃兰花,同学们所不熟悉的,而在西方很常见的花,在法国每年的五月一日还举行“铃兰花节”关于铃兰花还有一个传说。

[投影:“铃兰花的传说”](一学生朗读)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身上。

[师]:在西方铃兰花象征着“幸福”。本文的作者沃兰茨是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著名的作家。

[投影]沃兰茨(1893-1950),代表作品《与水搏斗》《纵火者》《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等,他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文本研读

1.师:本文通过铃兰花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看法,一生归纳)

生: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去“地狱”放牧,因恐惧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清晨却勇敢地在“地狱”采回了一大把铃兰花的故事。

2.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好,对文本的内容把握很准,语言精当。那么我为什么对“地狱”是如此恐惧?

生:文章的第一段对“地狱”作了详细的描写,这里人迹罕至,阴森森的,“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师:这是客观环境的描写。

生:还有我的主观感受,“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在教堂谈到过地狱,“我总觉得我们的那块洼地有点像真正的地狱入口”,以至于“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

师:对,作者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尽情地渲染出“地狱”的恐怖。这样为写我的失败的“放牧经历”张本。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考验”。我的结局是“狼狈而逃”,哭成了个泪人儿。

3.师:既然“地狱”如此恐怖,那我为什么要去呢?

生:因为那地方用来放牧最理想,还有父亲的要求,但这对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

师:人的成长需要接受种种考验,只有敢于接受挑战,才能勇敢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温室里的花朵终究经不起风吹雨打。

4.师:这考验是如何设计的,文章有没有明讲?

(学生议论:意见不一,看看争论得差不多,请学生归纳)

生:设计者是小男孩的父母,文中没有明讲,但作了暗示,他父亲说“这个‘地狱’没有鬼,快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母亲说:“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去‘地狱’了,他年纪还小呢,要是吓出毛病来,一辈子可就成了傻瓜。”还有父母坐在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吸了口气说:“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从中可以看出这场考验是父母精心谋划的,目的是锻炼我的胆量,使我能称得上“小伙子”的称号。(赢得一阵掌声,学生信服)。

师:这位同学的归纳真是太精彩了。作为人生第一师的父母无不为子女的成长进行精心的策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第一次乘公交车去探望外婆,第一次独自背上大书包走向学校的情景。作为十六七岁的我们,正是一次次地通过了父母对我们的考验,才能使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

5.师:那么是什么使我完成了由“恐惧”到“勇敢”的飞跃呢?

生:首先是我对铃兰的特别喜爱,其中可能有对铃兰的幸福寓意的追求,最主要的是我的“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

生:还有父母的安慰和鼓励。

师:是的,请看投影,正是这三点促成了我的人生飞跃。英雄所见略同。说明同学们是用心看书了,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古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描写清晨美丽的洼地风光时,仍然著上了我忧愁恐惧的色彩,请同学们齐读作者描写的文字。

[学生齐读该段中的文字:从“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仿佛大自然背负着沉沉的重担。”]

6.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这里的山、这里的树是如此美丽,难道是由“地狱”变成了“天堂”,不是,而是我的情感变了,因为我“勇敢”了。当然作为六岁不到的小男孩依然还有害怕的成份,如“紧闭着双眼往下去”,“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敢”等。但最终我完成了父母的考验,文章最后的我得意的大喊:“妈妈、妈妈……铃兰……”那是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小伙子成长的宣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此时的母亲也分外动人,在儿子的心目中母亲成了“下凡的仙女”,是那样的漂亮,又是那样的伟大。其中也不乏对父母的感恩之意。

7.[总结]:本文通过铃兰花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而战胜困难又需要父母的鼓励、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对美的强烈追求。

三、思维拓展

还有一个文本,文章没有到此结束,还有一个尾声。[投影: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母亲的脸上也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你为什么哭,我的孩子?……”/我刚才因为害怕而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但陶醉在胜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母亲猜到了我的壮举,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8.师:两种结尾哪个更好?

生:这个“尾声”多余,这使我们联想起《项链》中的结尾,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含蓄而隽永。(大部分同学都赞成此观点)

生:不,加上这个结尾更好,使文章结构更显完整,小男孩体会到的幸福感在母亲的抚慰下得到更好的渲染。另外别忘了,本文是按照不到六岁的小男孩的眼光来写的,他必须有个圆满的结果,从母亲的抚慰中得到胜利的喜悦,他要享受“幸福”。去掉这个尾声,就显得太成人化了。

(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师:真是太好的,两位同学的评说都有道理,而第二位同学的回答更是另辟蹊径,道出了他人所不能道的思考,确实是高见。语文的学习就需要这样的不断探索,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

四、激情诱发

[投影]:送你一串幸福的铃兰花,愿你从今天起,有一颗勇敢的心;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五、作业

[投影《铃兰花季》铃兰花季又至/就如老友重返/她沿着河岸姗姗而来/蜿蜒到我等待你的长椅边上/而我看见你的微笑如花绽放/比任何时候都要动人心房/啊,铃兰花季从不会比五月更长/但即使所有的铃兰花都枯萎了/对我们来说也无妨/我们美丽的情歌/将永如初识之日一样咏唱/铃兰花季离我们远去/就如一个疲惫的老友/在一年之间杳无音信/但是离去之际/她给我们留下一点春天的念想/一点年少时光/让我们能够爱到地老天荒]

篇6:描写铃兰花的作文

今天,我们学了《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在课文中插图中我认识了美丽的铃兰花。

铃兰花生长在丛林中,它的叶子长长的、大大的。奇怪的是它的叶子,跟其它花的叶子不同,其它花的叶子是长在花茎上的,或者是铃兰花太脆弱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吧,铃兰花的叶子和茎是一起长从地面长出来的。最美的要数铃兰花的花了,它的花是蓝色的,就像一串串倒挂的铃铛似,一阵微风吹来,我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

铃兰花真美啊!我要去寻找真正的铃兰花。

篇7:关于铃兰花的花语与传说

铃兰的花语是幸福归来,铃兰开花的时候,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垂下,就像好几个铃铛组成了一个风铃一般。等风吹过,仿佛还能够听见叮叮当当的声响,告诉人们,你的幸福即将到来。

天生浪漫的法国人,就很喜欢铃兰花,以致于每年的5月1日,就是他们那儿的铃兰节。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友人、恋人、亲人等赠送铃兰,希望对方这一年都能够收获幸福。受到铃兰花的人也会把花朵放在家里保存起来,代表着幸福常在。

铃兰还是瑞士和芬兰的国花,那里的人们都非常的喜爱铃兰花,不管是外形还是香气。很多人也会养上许多花朵,在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会亲手摘下自己种植的铃兰花,送给对方。

可以说铃兰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英国人对于铃兰还有着“谷中之百合”“淑女之泪”的名字,由此可能它们对于铃兰的喜爱。而在我国,铃兰也被叫做“君影草”,十分文雅,拿着铃兰花,就好似对方的身影常伴自己身侧一般。

关于铃兰的传说

关于铃兰的传说有挺多的,比较流传的版本是与森林守护神雷欧纳德有关的。由于毒蛇蛊惑亚当夏娃偷食了禁果,雷欧纳德便决定要杀死那条毒蛇。而后来在于毒蛇的战斗中,双方同归于尽……

于是,在雷欧纳德所陨灭的土地上,慢慢的长出了白色的铃兰花。人们说,这就是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魂魄与血液,成为无垠大地上的一片点缀。

铃兰的风水作用和摆放位置1、铃兰预示着幸福

铃兰总是寓意着幸福,因为铃兰有着像小钟一样的花朵,可以让人联想到唤起人们幸福的铃铛,所以铃兰就经常被看作是幸福的象征。

在法国,人们经常会在婚礼上将铃兰送给新娘,来祝福新人可以幸福。铃兰白色的花朵可以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十分清新,所以铃兰也常被用来表示纯洁。

2、铃兰摆放的位置

在家庭养殖铃兰的时候,可以将铃兰摆放在西方,因为西方是属金的,代表创新的能量,也代表家中的女孩,所以一般不会摆放十分的鲜艳的花朵,可以摆放洁白的力量,对家中的女孩会有帮助。

其次,也可以将铃兰摆放在北方的位置,因为北方是属水的,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父子的关系,可以将铃兰摆放在这个位置,可以改善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将铃兰摆放在家里或者是摆放在办公室,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还能改善家人的健康。因为铃兰本身撒发着挥发性的油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可以对家居和办公的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让家人和自己拥有健康。

铃兰有毒吗其实铃兰全株皆有毒性,尤其是叶茎,就连保存铃兰鲜花的水也会沾染上一定量的毒素。但是铃兰自身所散发的花香对空气中的结核杆菌,葡萄球菌以及肺炎球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皆有明显的抑制。室内或院中栽培的铃兰最好不要去触碰,尤其是小孩子要注意,平常盆栽最好放置于小孩子难以触摸到的地方。 铃兰花的花朵呈白色铃铛状,极为美丽,柔儿会长出橘色的果实,但是其果实不可食用。许多人误食果实,或者服用其干品或制剂,造成身体部位的诸多不适,严重者甚至死亡。铃兰解毒轻者需要洗胃,重者服用心脏镇静剂并进行紧急救护。

铃兰的生活习性铃兰性喜凉爽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阳光直射也可繁育开花。极耐寒,忌炎热干燥,气温30℃以上时植株叶片会过早枯黄,在南方需栽植在较高海拔、无酷暑的地方。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干旱。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夏季休眠。

铃兰与家居风格的搭配

铃兰可以摆放在桌子或者茶几上。铃兰一般以白色居多,棵型较小,株高在20厘米左右,适合放在桌子、茶几、角柜上,作为家具的点缀。它的花期一般是两个月,五月到六月,白色的钟状花朵垂在花茎一边,显得优雅又含蓄,可以让茶几等家居看起来温和融洽。

铃兰虽然花朵小小的,整个植物显得很精致,不过它的香味却是非常浓郁的。如果在房间的一角摆上一盆铃兰,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微微的香气。所以可以选择一盆有几株结合的铃兰,放在门口或者窗户附近等的上风口,有利于香味的扩散。当微风吹来,白色的铃兰轻轻的摆动,带着阵阵香气,让人们心旷神怡。

篇8:彩铃业务平台扩容方案研究和设计

1.1 业务背景

随着在市场上对彩铃业务的推动, 彩铃作为一种新型增值业务, 以其个性化、新颖时尚的回铃业务吸引众多手机消费者的目光。根据彩铃业务的特点, 彩铃业务的目标客户重点定位于喜欢并能接受新事物的人群, 主要为35岁以下的时尚青年。另外随着集团客户彩铃业务的开通, 目标客户的覆盖群进一步扩大。彩铃业务经过多年的运营和发展, 市场渗透率已接近50%, 已和短信一样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增值业务之一。

1.2 用户预测

彩铃业务自2003年11月开通以来, 业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到2007年11月, 彩铃计费用户数4811185户。采用趋势拟合法推测到2009年6月平台用户发展情况如下图1所示。

2 彩铃平台系统现状

本文中分析的彩铃平台系统是某一运营商的现有彩铃平台系统, 由AIP1、AIP2以及URP1组成。AIP1作为纯业务流程处理节点, 承载122万用户;AIP2作为管理和业务流程处理混合节点, 承载324万业务流程和全部600万管理流程;URP1作为纯业务流程处理节点, 承载154万用户。业务流程采用直接在关口局划分话务比例的方式。

2.1 彩铃平台系统描述

现网彩铃平台在处理流程上包含3个层面:交换与资源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管理层。每个层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引入从而提供一个完整解决方案。一个典型的彩铃平台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2.2 彩铃平台网络组织

现网彩铃平台包括AIP1, AIP2和URP13节点。AIP2和AIP1之间通过8*2M链路互联, 并实现数据同步;AIP2和URP1之间通过局域网互联, 实现数据同步。

2.3 彩铃平台与GSM交换网的互通现状

(1) 话路网网路组织。目前彩铃已在全网实现端局方案:所有端局和关口局设置彩铃业务接入码为301, 所有端局将彩铃呼叫添加301前缀送到关口局, 关口局按照122:324:154的比例将呼叫分配AIP1﹑AIP2﹑URP1。所有12530呼叫都送到AIP2彩铃平台处理。

目前彩铃平台都直接与4对关口局相连, 实现本地用户的彩铃呼叫;外地用户呼叫的彩铃用户由长途汇接局转接至彩铃平台。具体的路由如下:电信用户呼叫当地彩铃用户, 通过当地综合关口局和GMSC-D5、D6接至AIP, 其他外网用户呼叫彩铃用户, 通过关口局GMSC-D7、D8、D9、D10接至彩铃平台。本地GSM用户呼叫彩铃用户或拨打12530, 通过关口局GMSC-D5、D6接至彩铃平台。外地GSM用户呼叫彩铃用户, 通过长途汇接局接至彩铃平台。

(2) 信令网网路组织。彩铃平台以直联方式与各个关口局实现七号信令互通, 同时以准直联方式 (通过HSTP转接) 作为备用信令路由。

3 平台建设方案

3.1 彩铃平台建设原则

(1) 可扩展性。目前彩铃用户增长很快,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彩铃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

(2) 稳定性。彩铃平台作为业务系统, 应向用户提供电信级的服务, 当部分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 其它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 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

(3) 安全性。由于业务需要, 彩铃平台与互联网、BOSS系统、网管系统等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间均有接口, 为保证彩铃平台及其它系统的信息安全, 彩铃平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4) 技术先进性。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彩铃平台应采用更多成熟的新技术为系统提供支持。

3.2 平台容量扩容需求

考虑彩铃业务发展迅猛, 为满足至2009年6月彩铃用户系统需求, 需将平台总容量扩容至750万;考虑2008年交换网络单用户话务量增长和新增局向对中继的需求, 需对话务模型及彩铃平台承载用户数作相应调整。

根据GSM核心网建设规模, 平均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将达到0.025Erl。本方案中彩铃单用户话务量与全网平均单用户话务量保持一致, 取值为0.025Erl。经核算在新的话务模型下, AIP1现网配置可以承载99万彩铃用户;AIP2现网配置可承载232万彩铃用户的呼叫流程和750万彩铃用户的管理流程, URP1现网配置可承载145万彩铃用户的呼叫流程。为了使全网满足750万彩铃用户的需求, URP1彩铃平台需扩容274万用户容量, 承载419万彩铃用户的呼叫流程。

3.3 方案

为了使全网满足750万彩铃用户的需求, 彩铃平台需扩容274万用户容量。对于本案例彩铃平台的建设, 有以下两种方案:

3.3.1 扩容URP1

由于机房条件不具备, 无法继续对AIP1进行扩容;AIP2已经达到满配, 在现有平台上扩容也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节省投资以及维护方便, 本方案考虑扩容URP1, 使其支持419万彩铃用户的业务流程。另外, 现网URP1和AIP2共用一套数据库, URP1承载用户数较高, 业务和管理数据库合设, 数据存储过于集中,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也较影响数据读取效率。建议为URP1单独建设一套数据库, 使其与AIP2数据库分离。

AIP2现有15个SM, 可支持324万彩铃用户的业务流程和600万管理流程需求。将调整AIP2使其支持232万业务流程和750万管理流程。

服务器数量根据支持用户数的需求进行扩容。本方案考虑新增4台小型机来替换URP1现网FEP/CTI/UI/DB PROXY的9台PC SERVER。所有端局设置彩铃业务接入码为301, 采用端局触发方式。如果采用扩容URP1方案, 关口局按照99:232:419的比例将呼叫分配到AIP1, AIP2, URP1, 所有12530呼叫都送到AIP2处理。

3.3.2 新建URP2

本方案考虑AIP1、AIP2、URP1均保持不变, 对AIP2的呼叫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调整, 使其承载232万彩铃用户的呼叫流程和750万彩铃用户的管理流程。新建一套彩铃平台URP2, 使其满足274万彩铃用户的业务需求。

如果采用新建URP2方案, 关口局按照99:232:145:274的比例将呼叫分配到AIP1、AIP2、URP1、新建URP2, 所有12530呼叫都送到AIP2进行处理。

3.3.3 方案比较

方案一扩容URP1, 现网不需新增节点, 仍然保持2个AIP节点和1个URP节点, AIP2和URP1承载彩铃用户数较集中, 但较方案二节省平台设备投资、减少维护工作量。

方案二单独新建URP2, 新增了一个彩铃节点, 可以起到一定的业务异地分担作用, 对于以后的系统扩容也有好处。但平台建设投资较大, 工期较长。

摘要:以某一彩铃业务平台为例, 阐述其业务背景及该彩铃平台系统现状, 对其扩容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关键词:彩铃业务平台,设计方案,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美]Theodore S.Rappaport.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第2版) (中文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Alberto Leon-Garcia.通信网—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罗凌, 焦元缘, 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篇9:铃兰花阅读答案

A.文章前三段通过主观感受的描写渲染“我”自幼形成的恐惧心理,意在表明我过于胆小、懦弱,因而父母千方百计想让我克服这种恐惧。

B.“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暗示了父母对于上次让我到“地狱”放牛失败后的深刻反思,父母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C.“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句中“一股神奇的力量” 包含着我对铃兰花的渴望,更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可见美与爱的力量多么神奇!

D.“我”第二次去“地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采摘了铃兰花之后“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这些描写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使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E.美丽、圣洁的铃兰花生长在“地狱”里,这可以说是个“悖理”的事,但事实是那么不可改变地存在着:地狱深处有铃兰。作者如此安排,重在表明大自然处处有美丑共生的特点。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和第1段的景物描写进行比照,说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小题3:文章一直到第17段才开始提及铃兰花,之前一直写“我”对“地狱”的恐惧,为什么作者却以“铃兰花”为题?(4分)

小题4:作者沃兰茨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人认为《铃兰花》就是一个父母引导孩子战胜恐惧的故事。文章叙述了“我”在父母的刻意安排下两次去“地狱”的经历,请比较“我”两次“地狱”之行的不同,据此谈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小题1:A E

小题2:第1段对地狱的描写,景色是晦暗的、可怖的;而划线句“我”所见之景变得明亮、美丽、温暖(1分)。所见景物的变化烘托出人物心理由先前的“恐怖万端”转为“兴奋期待”(2分),同时暗示“我”会获得成功(1分)。

小题3: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采铃兰花(1分),铃兰花是“我”战胜恐惧的关键,是“我”完成由“恐惧”到“勇敢”的飞跃的重要因素(1分);同时铃兰花象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无私的爱,正因为人间有爱,才有了温暖,才有了“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力量(2分)。

小题4:“我”先后去过“地狱”两次。第一次是“父亲要我到那里去放牧”,强行逼“我”前去的。结果我被吓哭了跑回来,受到父亲的责骂。第二次是母亲想带一束铃兰去教堂,我冲破恐惧自觉自愿前去的。结果是我鼓起勇气采到铃兰花,手捧铃兰花献给母亲,得到了母亲慈祥而温和的抚摸。(2分)

父亲和母亲对“我”培养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想利用“地狱”培养“我”的勇气,他们对“我”的爱的本质是相同的。但父母教育和施爱的方式不同,父亲以硬性任务考验“我”的勇气,母亲用善良柔情唤醒“我”的勇气。(2分)可见,过于简单的做法、强硬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应如母亲般慈祥温和,懂得教育的策略,用充满智慧的爱去激发孩子战胜困难和恐惧的勇气,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世间的挚爱可以唤醒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2分)

上一篇: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信息的综合提取方法下一篇:剃胡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