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2024-05-24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精选8篇)

篇1: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摘 要】 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对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年初股东权益方.采用公允价值和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将增加或减少股东权益。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导致净利润增加。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开发,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判断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执行新会计准则 对股东权益 投资影响

1.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年初股东权益的影响

1.1对年初股东权益调整的增加

1.1.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的增加。这部分主要指上市公司从交易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交融资产引起的股东权益增加。原制度规定,企业用于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需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进行计量。新准则规定,对于这类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要求将原来按成本计量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在牛市中,可提升此类资产的价值,从而增加股东权益增加。

1.1.2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原因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导致股东权益的增加。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不仅要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还应确认以后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应税前抵扣少交税款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增加了股东权益。

1.2对年初股东权益调整的减少

1.2.1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引起股东权益的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是指企业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投资成本与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享有的份额之间的差异。而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在年初转销,从而减少了股东权益。

1.2.2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新准则规定,只要存在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就应当预计相关支出,计入成本费用和相关的负债,从而减少了股东权益。

2.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房地产企业应于会计期末对能取得可持续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应当以会计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他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影响了企业当期收入确认。近年来在房地产大幅增值的背景下,大多数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相对于市场价值已明显偏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应对其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当期损益的税收安排作出明确解释。在新会计准则没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通常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新准则只是将过去企业隐性的东西在报表中显现出来,使报表更趋国际化、合理化,对企业经营本身没有实质性影响。由于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比较繁荣,但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快速进入萧条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准则的实施真实反映了房地产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但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要遏制房地产企业操纵业绩,应关注做好:

2.1规范公允价值使用,应尽可能地完善公允价值的评估及确认办法,实现公允价值使用的合规化。

2.2加强会计信息监管,改善外部环境,依靠会计中介机构、证券监管部门、证交所和媒介舆论等社会监督促进房地产上市企业严守会计规范。

2.3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层职业道德素养。

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导致净利润增加时,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还将随之增加,股东要求利润分配,但此时房子没有售出,相应的货币资金没有进账就会出现提前或超额分配利润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如果对于因“账面浮盈”而形成的“可供分配利润”进行实际分配,就必然存在上市垫付分红资金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

3.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投资的类型进行了重分类,将部分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扩充了投资的种类,增加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同时大规模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在市场不充分的条件下实施较困难,为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空间。

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允许采用购买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为操纵合并价格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粉饰报表的行为,然而新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杜绝操纵行为,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改变合并策略操纵利润。

对企业的投资政策还包括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从而缓解了企业对利润的压力,提高了经营者在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一政策实施对少数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有利,投入的项目开发经费计入无形资产后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

4.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公允价值运用的影响

4.1按照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此时的公允价值指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应收盘价格。资产负债表中公允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资本公积。

4.2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如果债务人以转让非货币资产方式实施债务重组,必须计算所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将该差额作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资本处置损益纳入损益核算。但由于此时的非货币性资产通常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

4.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两种计量模式:一是公允价值模式;二是账面价值模式。一方面,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无疑从计量模式上增加了可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另一方面,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增加了限制条件,但仍可能被企业利用,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在不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确认较难,准则允许采用估值的方法估计公允价值,从技术上提供了企业操纵财务报表列报的空间。

5.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新准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5.1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也就是将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中定期进行摊销,而不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样大大减少了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冲击。它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

5.2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是根据子公司净利润份额确定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金流入企业,但这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因为没有现金流入的投资收益导致了企业的利润增加,净利润的增加使股东管理层有要求分派股利的可能,使企业出现“超现金”分配降低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5.3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冲回。这就避免了企业通过减值转回来操纵利润,提升企业的利润质量。

5.4或有事项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强调当或有负债确定为现时义务时企业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新准则更加系统地阐述了预计负债确认的原则和方法。诉讼、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环保整治等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当这些或有负债在符合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充分确认,加强了企业对潜在影响事项的重视与关注。

5.5职工薪酬准则明确了企业使用各种人力资源所付出的全部代价,有利于有效监督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支出,完善产品成本信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分公司运输部)

篇2: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涵义与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

1.会计准则的涵义

对于会计准则的定义,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认为,会计准是为公司提供一种向公司外部的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和交易经营等几方面信息的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信的手段。总而言之,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首先,会计准则是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重要组组成部分;其次,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第三,会计准则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界定产权关系的技术标准。

2.新会计准则的变动

(1)会计要素的计量方面。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它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存货方面。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

(3)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4)债务重组方面。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5)投资性房产方面。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篇3: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两则”、“两制”的出台;二是统一行业会计制度;三是建立新的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48项审计准则,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建立, 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新跨越, 从而保证对经济事项作全面、立体、动态的衡量。新会计准则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 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 是促进会计适应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是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需要, 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是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新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基础上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 其重要内容是: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 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 规范和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 提高了盈利质量。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这次会计准则改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与国际会计准则理念、内容近似。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基本采用了国际化的框架和原则, 在项目的构建上, 除个别项目外, 新准则涵盖了国际准则的大部分内容,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更为接近。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也是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的标志。

2. 明确提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基本准则规定,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见, 新准则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与需求为核心, 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 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3. 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新会计准则使原来会计报告体系的重心由原来的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突破了传统的利润考核观念, 认为企业财富的增加不应仅仅关注利润, 而更是要关注净资产, 关注期末净资产有没有真正增加。这有助于促进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限制企业短期获利行为。

4. 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新准则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已有计量属性外, 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当前所持有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17个具体准则中得到了运用。

5. 构建了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

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八项质量要求。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同时, 新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评价或者预测, 为决策提供服务。新准则要求企业要根据各单项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相关信息的性质将其进行适当归类, 揭示和披露交易决策的相关信息。这都凸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新的会计准则能大大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6. 增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新会计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在信息披露方面, 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会计准则规定: (1) 企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 变动表和附注; (2) 附注应当提供充分、详细、及时的补充信息; (3) 企业所有控制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4) 企业应当披露分部信息、关联方信息、职工薪酬信息以及或有事项、承诺事项等。这项规定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 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有利影响 (1) 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授予的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有利于企业对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合理的激励, 充分肯定他们创造的价值, 切实创造尊重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新会计准则规范了职工期权激励的处理方法, 对于激发科研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 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 新准则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 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这一政策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将激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和研发活动的投入, 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号召创造了良好的会计政策环境, 可谓是功在眼前, 利在长远。

(2)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在原制度下, 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够合理和透明, 造成了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新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采用了和国际准则趋同的原则, 对信息披露的质量有较好保证。而且新准则涉及的环节较多, 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 这就需要一套科学严密、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 促使企业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源头上遏制了虚假信息的产生。企业要与世界接轨, 采用新的会计准则, 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 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把精力放在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工作上, 优化了经营过程。总体来看, 新准则的应用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3) 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 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 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 既降低了财务投融资的成本, 又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 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 与国际接轨, 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发展。

2.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挑战 (1)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确认、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计量、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研发费用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计价方法、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所得税的处理、财务报表的要求等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 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另一方面, 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 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执行新会计准则将会增加完成各项经营考核指标的压力, 新准则产生的一些增利因素不会增加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或减少实际的现金流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会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 增加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基数, 导致完成这些指标的压力增大。

对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管理层在做出决策时, 必须了解不同财务处理方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以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二是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 企业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进行改变。三是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财务和业务的融合, 细化内部管理, 提高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集成。

(2) 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内涵丰富, 专业性强, 对会计人员的现有知识结构层次提出了挑战。如:生物资产、房地产、金融等多项特殊领域的具体准则, 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和技术名词, 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准则过程中必须了解行业特殊性, 原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要求。

新会计准则中职业判断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 新准则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的成熟市场理念, 公允价值所强调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 体现了会计人员对市场正常交易价格的认定。又比如, 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条件、资产减值测试等等, 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因而可能因业务能力与操作问题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职业判断的应用既是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检验, 也是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考验。

四、企业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

新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不小挑战, 建议企业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1.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 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 加强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一个规范的企业肯定要有一系列完整的内部流程和管理制度, 以保证信息流的正确流向, 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正确的信息

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全面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 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 企业管理层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生产经营特点, 认真评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 企业要根据需要, 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 以确保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高效地生成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再次, 新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特点给企业留下了较多的主观判断的空间, 为慎重起见, 应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可考虑由内部审计委员会或者独立董事对相关业务的处理出具专门的意见书, 增强主观判断的责任, 以保证职业判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使投资者能更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利润构成,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此外, 在人员配备方面, 企业也要结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需要, 及时配备合格的财务和管理人员, 并不断加强后续培训, 确保相关业务操作的可靠性。

2. 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 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

为避免因相关人员水平有限而影响新准则的推行, 应积极拓宽企业财会人员学习渠道, 加大培训力度, 尽快熟悉和掌握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思想和方法, 以利于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逐步推行。其次, 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 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再次, 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 提高协作管理和无边界价值创造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对财务人员和组织的一次重大考验。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学好、用好新会计准则, 而且要向利益相关方积极传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的信息;提高沟通能力, 与其他部门无障碍协作, 实施新准则下的管理变革, 破除传统的囿于本职本岗的工作思维, 跨部门进行无边界价值创造。

五、总结

新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切实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涵,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 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 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发挥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作用, 充分利用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财政部, 2006

[2]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会计研究[J], 2006.3

篇4: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执行新会计准则 对股东权益 投资影响

1.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年初股东权益的影响

1.1对年初股东权益调整的增加

1.1.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的增加。这部分主要指上市公司从交易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交融资产引起的股东权益增加。原制度规定,企业用于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需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进行计量。新准则规定,对于这类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要求将原来按成本计量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在牛市中,可提升此类资产的价值,从而增加股东权益增加。

1.1.2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原因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导致股东权益的增加。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不仅要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还应确认以后年度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应税前抵扣少交税款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增加了股东权益。

1.2对年初股东权益调整的减少

1.2.1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引起股东权益的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是指企业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投资成本与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享有的份额之间的差异。而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在年初转销,从而减少了股东权益。

1.2.2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新准则规定,只要存在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就应当预计相关支出,计入成本费用和相关的负债,从而减少了股东权益。

2.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房地产企业应于会计期末对能取得可持续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应当以会计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他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影响了企业当期收入确认。近年来在房地产大幅增值的背景下,大多数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相对于市场价值已明显偏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应对其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当期损益的税收安排作出明确解释。在新会计准则没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通常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新准则只是将过去企业隐性的东西在报表中显现出来,使报表更趋国际化、合理化,对企业经营本身没有实质性影响。由于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比较繁荣,但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快速进入萧条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准则的实施真实反映了房地产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但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要遏制房地产企业操纵业绩,应关注做好:

2.1规范公允价值使用,应尽可能地完善公允价值的评估及确认办法,实现公允价值使用的合规化。

2.2加强会计信息监管,改善外部环境,依靠会计中介机构、证券监管部门、证交所和媒介舆论等社会监督促进房地产上市企业严守会计规范。

2.3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层职业道德素养。

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导致净利润增加时,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还将随之增加,股东要求利润分配,但此时房子没有售出,相应的货币资金没有进账就会出现提前或超额分配利润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如果对于因“账面浮盈”而形成的“可供分配利润”进行实际分配,就必然存在上市垫付分红资金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

3.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投资的类型进行了重分类,将部分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扩充了投资的种类,增加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同时大规模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在市场不充分的条件下实施较困难,为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空间。

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允许采用购买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为操纵合并价格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粉饰报表的行为,然而新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杜绝操纵行为,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改变合并策略操纵利润。

对企业的投资政策还包括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从而缓解了企业对利润的压力,提高了经营者在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一政策实施对少数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有利,投入的项目开发经费计入无形资产后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

4.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公允价值运用的影响

4.1按照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此时的公允价值指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应收盘价格。资产负债表中公允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资本公积。

4.2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如果债务人以转让非货币资产方式实施债务重组,必须计算所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将该差额作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资本处置损益纳入损益核算。但由于此时的非货币性资产通常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

4.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两种计量模式:一是公允价值模式;二是账面价值模式。一方面,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无疑从计量模式上增加了可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另一方面,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增加了限制条件,但仍可能被企业利用,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在不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确认较难,准则允许采用估值的方法估计公允价值,从技术上提供了企业操纵财务报表列报的空间。

5.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新准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5.1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也就是将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中定期进行摊销,而不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样大大减少了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冲击。它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

5.2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是根据子公司净利润份额确定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金流入企业,但这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因为没有现金流入的投资收益导致了企业的利润增加,净利润的增加使股东管理层有要求分派股利的可能,使企业出现“超现金”分配降低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5.3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冲回。这就避免了企业通过减值转回来操纵利润,提升企业的利润质量。

5.4或有事项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强调当或有负债确定为现时义务时企业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新准则更加系统地阐述了预计负债确认的原则和方法。诉讼、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环保整治等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当这些或有负债在符合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充分确认,加强了企业对潜在影响事项的重视与关注。

5.5职工薪酬准则明确了企业使用各种人力资源所付出的全部代价,有利于有效监督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支出,完善产品成本信息。

篇5: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一)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内容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发展需要,同时相关规则也能够与国际会计规则同步。实际上,新会计准则在非常多领域仍然具有中国特色,对于资产的减值以及损失转回、关联方的交易披露以及政府补贴等特殊会计处理具有中国特色,正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不断拓宽关于公允价值的实际计量标准使用范围,实现企业财务报表规范性,不断调整实际核算细则。例如,会计工作部门将一部分过去进行表外核算的数据归纳到表内,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则,对于实际的披露要求也更加严格,限制企业实际的资产利用。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使得企业资产在市场价值与实际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着不对等性,企业大多通过历史成本来进行核算,这就使得成本预算与实际决策缺乏相关性。

(二)会计工作人员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人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报表附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相关政策以及会计估计方面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利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会计报表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到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新会计准则方面的变化,正确分析企业利润变化趋势。关于经常性损益分析对企业资产投资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经常性损益分析则能够让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加真实了解企业实际盈利。[2]57新会计准则相关事项涉及的范围日渐扩大,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将亏损合同、重组合同等进行规范。从事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相关财务事项的分析工作,诸如,对于存在着债务或者为解决诉讼的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等。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从事估计风险工作,诸如,对于资产重置价值是否反映交易真实性的评估、资产的减值估计是否存在着不客观性,或者是坏账的准备是否充分,等等。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政策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利益导向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更加倾向于维护利益集团的利益,新会计准则借助会计政策来制约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更加倾向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从约束程度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自身弹性空间或者是严格程度,新会计准则为企业预留更大的空间,对企业以及市场发展就有更加重要的作用;[3]63从可靠性成分的角度来看,作为会计准则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公允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对信息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融合了官方以及民间各种信息,借助公开性以及民主性的信息收集方式来促进准则制定的透明化,同时在信息收集之后进行有效协商以及筛选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集中。总之,民主集中制下的原则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决策的合理性。

二、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的对策

(一)注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健全

会计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协调性,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财务工作特点,实现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的不断落实,实现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的.明确划分,制定更加严格的工作标准,不断优化实际工作流程,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通过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够让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责任心,实现会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还能够实现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完成自身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服务与监督职能。

(二)注重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社会的日渐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成为判断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时代的日渐发展使得会计工作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的会计工作方式,能够提升实际会计工作实际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准确度,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完善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信息化软件的学习,提升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水平。更加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注重信息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诸如,关于信息化操作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等等。

(三)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从我国企业发展来看,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再加上实际的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技能不强,会计工作中,会计内部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会计信息缺乏完善性,会计信息数据缺乏时效性,内部记账工作缺乏准确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缺失以及职业道德缺失造成。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对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学历方面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提升实际会计工作的专业性。[4]53会计从业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强化自身专业技术的需要性,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需要认识到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基础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会计从业人员是对于新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例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合作举办类似于经验交流会的活动,鼓励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心得体会以及实际认知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经验的学习与交流。此外,企业可以组织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增加会计工作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知,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提升会计从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三、结语

企业要充分认识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将企业发展与市场发展有效结合,坚持新会计准则与实际财务工作相同步的原则,改善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贯彻与落实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乔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

[2]刘慧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6).

[3]卢文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管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

篇6: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新会计准则当中对于旧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了不愁,其中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式是重要的补充内容,同时还规范了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所得税。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影响深远。本文首先结合煤矿企业的具体实例,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环境下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应对新会计准则的工作方式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煤矿企业;会计观念

虽然目前国际形势当中对于能源结构调整的呼声如火如荼,但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煤矿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并持续发挥作用。煤矿企业在面对国家政策时需要积极响应号召,而使煤矿企业上下一心,实现管理和改革的同步,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和调整。对于财务会计工作来说,煤矿企业同样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并积极进行以往财务会计工作方式的全面调整,以此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避免出现会计管理纰漏。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煤矿企业财务会计观念陈旧

我国煤矿企业目前所开展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主要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制度和思想所暴露出的问题就愈发明显。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煤矿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方式和管理策略难以完成快速转变,其中管理模式和财务报表的核算方式陈旧最为明显,造成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缺少服务意识、不能形成创新能力,会计工作效率低下。

(二)煤矿企业财务会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行业的专业性和发展动力来自于行业内部从业者的从业素质水平,对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工作落实来说,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持。煤矿企业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在企业发展历史和从业人员招聘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存在巨大差别。纵观目前煤矿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状态可以看到,企业内部的从业人员缺少对于新会计制度的认知,在工作当中造成明显的运作成本增加,加具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阻力。以某煤矿企业为例,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当中,煤矿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为集中管理,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实际运作中就必须面临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二者之间的矛盾。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能力和处理水平不高,导致财务会计无法进行此类复杂财务状况的应对,导致超支、随意开支现象十分普遍。企业内部资金沉淀严重,资金利用率不高,企业效益较为低下。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环境下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应对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目前新会计准则出台并实施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方式改革和转变是,应当深刻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将传统共工作方式当中存在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完全提出,通过建设有针对性的会计工作和管理方式,帮助企业逐渐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能力,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新会计准则的根本要求,并将会计管理思路与会计管理效益相互结合,将保障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前进方向,打造完善、完备的财务会计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笔者提出,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具体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发展要求,对企业既有的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例如可以通过对会计部门进行法人治理机制的调整,帮助企业能够从上至下实现把控和管理,并使企业能够从较高的视角对企业现有至员进行配置和优化。

(二)加强煤矿企业从业人才队伍建设

煤矿企业作为国有能源企业,在进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考察时,除了需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判之外,还需要对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行分析,从而使人才队伍的考察更趋向于综合性和全面性。就目前的煤矿企业发展来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将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共同作为考察和培养方向,通过强化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得到全面、综合的素质水平提升,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应对煤矿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出现的极为复杂的财务状况。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还需要不断进行从业人员的团队结构优化,通过进行针对人才引入机制的改革,打造全新的人才团队建设方式,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笔者提出,针对目前的企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人才梯队的人才引入模式,在岗前,需要对待聘人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帮助人才树立综合发展理念;此外,煤矿企业内部还应当定期开展交流会和培训进修讲座,为财务会计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进修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面临的问题较为明显,其中财务会计工作理念和对复杂财务状况的应对方式,是新会计准则下煤矿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通过转变理念、构建人才培养策略两种方式,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聂绿.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纳税,(24).

[2]申建霞.收入准则差异对跨国企业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研究——以A公司欧洲及拉美子公司为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3]李浩波.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策略的探讨[J].纳税,2018(23).

[4]郑珺,马莉,刘梦琴.政府补助准则的财务影响与损益披露监管问题探讨——基于修订版CAS16[J].财会通讯,2018(22).

篇7: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1.新会计准则的概述。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外部使用者必须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与输出提出管制要求。这种管制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也必须以会计准则为空间限度。这样,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意志,并且体现出企业外部的利益要求。

2.新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新会计准则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1)基本准则。即为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该项新准则包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对具体准则进行指导。(2)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包括对原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新增22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且两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可划分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两部分。3.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1)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体现了 中国 特色。新会计准则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政府补助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4)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冲突的不利局面,从而使会计准则体系内的各会计准则之间达到协调一致。(5)在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新准则制定了规范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业务的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上有了重大突破。(6)增强了相关性。历史 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数量不足、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较差、信息披露的广度不够以及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等问题,所以新准则首次比较全面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法规,自然 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1.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 发展 阶段。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企业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 科学 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

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2.对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全面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经营特点,认真评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要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以确保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高效地生成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此外,在人员配备方面,企业也要结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需要,及时配备合格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并不断加强后续培训,确保相关业务操作的可靠性。同时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理解和选用是企业内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从新会计准则本身的定义看,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实务操作中,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按照市场化原则达成的最近成交价格、估值模型和估值技术以及特定情况下的权益性工具的价格,都可以成为帮助企业获取公允价值的证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和科学的决策体系,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熟悉相关的估值方法,特别是估值模型的应用假设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原则,并做出充分的信息披露。

3.对 企业 经营的影响。新 会计 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存货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是将最低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即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即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损耗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 历史 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4.对企业服务与决策的影响。新准则在理念上更加突出市场化与国际化接轨,紧跟国家产业 发展 政策的趋势,通过会计体系的改变,更好的服务于国家 经济 建设。如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在核算上改变了研发费用即期费用列支的做法,使研发费用资本化。在新准则中,有许多具体准则在具体操作中仅给了一个原则,同时在与税法规定中又有许多不同,仅在会计核算上可能对企业有利,但税法上则不然,这就要财务管理部门深入企业经营实际,充分掌握内外部信息与资源的情况下,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为企业创造管理效益。

5.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房地产、金融 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企业“壳”资源、获得即定盈利水平等动机,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操作“数字游戏”,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使用公允价值后,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增加企业账面利润,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财务风险。此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总之,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的要求,无论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关

联方披露上还是在分部报告上,都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前提下,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才能够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前面,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为我们打开了开拓会计职业新境界、提升会计工作新水平、创造会计事业新辉煌的希望之门(王军,2006)。同样的机遇和挑战,也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加之我国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步持续深入,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会因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交互影响而得以放大和复杂化。透视影响并有效应对变化,将成为企业财务与会计必须成功解读的命题。

一、基本层面的概述:主流财务理论的框架借鉴当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该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为两条主线,按照环境→战略→组织→行为→绩效→市场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循环进行。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

总之,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

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林钟高、王锴、章铁生,2005)。

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

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四)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战略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如下:从上模型可以看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职能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于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方式,深刻影响着其他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虽然对战略实施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战略评价的体系超越了财务的范畴,但以企业预算和财务业绩衡量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如前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改变了企业外部财务环境,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业务子战略调整的冲击,必然要进行修正。比如,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与融资的会计制度障碍减少、资本成本降低,可能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样一来,企业财务战略可倾向于采用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和低股利分配战略,注重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等。

(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获得既定盈利水平等动机,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操作―数字游戏‖,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使用公允价值后,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增加企业账面利润,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六)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梳理并改变原有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是财务管理组织建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紧急任务。因此,可以预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再造,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另一方面,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新的财务组织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七)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数量多且组织形式不一,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为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统一、合并报表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分部报告准则的增加和关联方披露的变化,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整期,企业集团母公司如何协调、监督下属子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时间,调整财务战略和资源配置,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的财务管理问题。

二、具体决策的分析:一个综述的视角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决策观念转变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句通俗而又深刻的话语被经常提起:―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按此思想,我们可以类推为―财务决策理念决定财务决策结果,财务决策结果决定财务业绩‖。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对受托责任履行评价的支持,突出企业真实价值的透明反映,重视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这将对财务决策理念产生直接影响:立足企业价值创造和持续成长,着眼企业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现金流量。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成本降低前文已经提及,新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获得了IASB、欧盟等组织的认可,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全世界更大范围内得以接受,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进步或成果,会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国内外投融资成本、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跨国经营管理水平。上述这些,既降低了财务投融资的成本,又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结构改善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和多数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突出特征。这也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这一问题的产生,缘起于股票发行制度的不完善、国有法人股的不流通、资本市场效率低、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缺失、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产权改革不到位等多种因素。

新会计准则实施,长期利好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加之资本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将趋于合理,与―新优序融资理论‖、信号模型、最优资本结构理论等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偏离得以逐步纠正。

(四)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指标的正确评价新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重大方面都较原来的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了深刻变革。尤其是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准则的实施,难以完全避免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比如,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调整期,有些企业出于业绩改善、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等目的,可能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集中转回、非正规债务重组、关联性企业合并等方法,将―非正常收益‖计入企业―正常损益‖,粉饰财务报表。正是基于此,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已经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专门制定下发了部门规章。

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时,要对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通过截面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掌握财务指标的真实业绩,合理剔除非正常影响,保证财务决策的稳健。

(五)新会计准则与股利分配政策调整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政策,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而言,还会对其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负债的分类及部分计价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的指标等发生变化。

企业的账面利润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营运业绩的体现,还包括公司以外的环境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即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而确认的未实现的损益。此部分利润的增加与现金流量的净增加脱节,有可能出现按照公司法进行股利分配的现金窘迫,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应考虑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外部因素,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改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修订业绩评价指标,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表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改进。

传统的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主导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着与企业战略脱节、过程与结果分离、短期业绩不能反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等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战略目标产生了冲突。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也必将创新。业绩考核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考核,除了要发挥其―保值增值‖等导向作用外,还要发挥其以下―四个导向‖作用:一是要把企业引导到加强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要把企业引导到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上来;三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四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增长质量上来(黄淑和,2006)。上述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EVA)、平衡积分卡方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建立与改进。

三、财务管理的变革: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察

(一)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哈默与普拉哈拉德1990年于《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一个新纪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论点在于企业成功的根基在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而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培育及维护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

通过战略管理这一纽带,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紧密相连: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撑;而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为导向,服务企业战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1.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资源,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且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财务战略定位的准确与否、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资源配置的有序性、运转的高效性和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张云亭,2003)。因此,没有财务战略管理的支撑,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将无法进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出现财务危机,并退出市场。

篇8: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一)有利于引导供电企业关注长远可持续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利润考核概念,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这些改变要求供电企业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促使供电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重视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决策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全面加强财会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全方位的核算,同时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对企业会计账户、报表结构等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必然要求供电企业建立有效的财会信息系统,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财务报告水平,有效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

(三)有利于供电企业切实提高会计信息服务水平。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公允列报,同时极大地延伸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涵和外延,这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会计质量,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对于监管者、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效性。

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供电企业提出的要求

(一)要求供电企业对工资薪酬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新会计准则将职工薪酬的范围从原来的单一的“工资”扩大到凡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对价(代价)均构成职工薪酬。这对电力企业的工资薪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职工薪酬属于全体职工,必须从全体职工的角度来进行通盘考虑。二是必须将职工薪酬的规划和利润的规划紧密联系,即企业的人事职工薪酬规划必须按照企业的财务预算和利润规划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要求供电企业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会计准则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确认原则的变化方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即使不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但只要符合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条件的即允许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供电企业在对固定资产定期更换配件时,如果替换配件的成本满足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条件,则企业应增计固定资产价值,当期费用就会减少,当期利润将会增加。

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内容进行了修改,其中对供电企业影响较大的是取消了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这将对供电企业月度利润和季度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对当年预算范围的内的修理工程进行统筹科学安排,不要集中在年底进行统一决算,否则将对年度的会计利润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要求供电企业建立和优化考核体系。目前电网企业的考核体系主要是以安全及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笔者认为,在此同时也应重视利润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基层单位量入为出、节能增效,符合电力企业和谐发展的需求。

(四)要求供电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以保证会计处理的正确公允。会计信息是公司经营业务在核算上的终端反映,只有从根源上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才是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对供电企业稳步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企业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管理层应率先学习领会新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掌握新准则实施对业务流程、经营决策与经营业绩的可能影响。在全面、系统学习新准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涉及本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要作为重点来学习和把握。同时,认真对准则的相关规定,准确把握好其中的变化因素,领会其对实际经济业务的具体影响。此外,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督促会计人员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为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供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确保新准则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实施。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二是完善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保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强化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三是成立和完善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四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与调整。

(三)积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供电企业要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一是打破固定资产单一管理的格局,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同管理和系统统筹。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的动态价值管理,建立动态价值链管理以及内部多层次细分管理,促进各种不同盈利内容资产组合的形成。三是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改造、整合企业所属各单位现有的相互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照“集团管控”的模式,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同时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支持,打破资产管理的物理空间障碍、单位分割限制以及类别划分,建立公司内部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

(四)优化财务信息系统

供电企业规模大、子公司众多,为了顺利地实施新会计准则,企业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保证集团内部信息沟通的畅通和正确,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实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上一篇:党员议事会议记录下一篇:春季消防演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