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2024-04-14

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精选8篇)

篇1: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11063213刘丽霞国贸112班

题:结合实例谈谈群体决策的特征与优缺点。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互相影响,而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群体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体决策就是由多人组成的群体进行的决策,群体决策是决策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群体决策有利于将更多人的意识与意见汇总在一起,因此往往考虑比较全面、深刻,具有正确性较高的优点。然而在群体中人数不能过多,群体组成要坚持一些原则来提高群体决策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上的互补

在一个群体决策中应该尽可能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知识背景不同的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能力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互补不仅能够使得对客体的认识盲区大大减少,而且使群体中的成员能够互相启发,激发出创造性的新思想。

2、性格气质和决策风格上的互补

由于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人各有优缺点,在情绪意志方面表现各有千秋,因此组成决策群体时还应注意成员在性格、气质方面的互补。

3、年龄、性别、所处阶层的合理分布

这种合理分布有利于决策群体加强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广泛联系,随时采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挥各类成员的优势,取长补短,以不断改进其决策。另外,在群体中包含组织内部不同层次得成员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士气。

4、决策群体的人数

研究表明,5~11人组成的中等规模的决策群体最有效,能得出更为正确的意见。4~5人的群体容易使人感到满足。2~5人的较小群体较易得到一直的意见。

但是群体决策也有很多缺点,由于多个人意见存在分歧,通常需要经过讨论来获得决策结果,比较花费时间,因而导致群体决策的平均效率比较低。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往往倾像于冒险。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五种:

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袖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的假设,五种假设都试图解释冒险转移现象。

群体思维还有顺从性、有倾向的选择信息、盲目乐观的情绪、相信群体无所不能、首创精神的假象等。

案例:

近年来北京的高中低各档商场以多种不同的经营形式与风格出现在首都人的面前。由于商业网络密布致使许多零售企业的盈利下降。而此时的巴巴拉零售联盟组织的利润却大幅度上升。

巴巴拉零售联盟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将这一盈利成绩归功于其相对新型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日本同行那里学来的——以“集体决策”的方式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现任董事长王勃先生行使协商一致的管理方法使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机会参与企业的主要决策。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公司组织各个层次的工作状况。同时集体管理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管理人员。例如某委员会的工作涉及诸如策略问题等政策领域通过集体参与许多年轻的管理人员逐渐熟悉了公司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尽管巴巴拉零售联盟组织的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集体管理方法很成功但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态度马骏就是其中态度最坚决的一位。他认为管理人员参加委员会会议是浪费时间集体决策是妥协的产物而且最终产生的可能不是最佳决策。

然而他的同事们却指出集体管理方法打破了一些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他们承认集体制定计划可能是费时的但计划的实施却很迅速。再者他们认为集体管理方法鼓励管理人员去探索比个人决策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年龄不同、观点不同的人参加是一种极佳的投入。

马骏不同意这些意见。他指出“巴巴拉”集体管理之所以行得通只是由于现任董事长的管理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家。一旦他退休了新的董事长是否会保持这一管理风格并不能肯定。到那时“巴巴拉”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也就结束了。

针对以上案例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白:集体决策的含义是指多个人在一起作出的决策。优点是: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能拟订更多地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地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作出更好地决策等。缺点是:花费较多地时间、产生“从众现象”以及责任不明等。再从决策地群体规模上看参与制订决策地人员越多提出徒工意见地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协调来达成相对一致地意见这样决策效率较低浪费时间;是妥协地产物:要是决策群体成员不能够真正地集思广益都以一个声音说话那决策地质量就难以得到提高;一旦现任领导退休新任董事长不一定认同以往的管理风格。组织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方式时必须考虑其决策质量和可接受性地提高是否足以抵消其决策效率方面地损失。另外在现代组织中群体决策是否能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取得预期地效果实际上是和组织文化特征密切相关的。因此要积极推关诸如此类地组织文化:组织生活被看做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地部分个人与同事、与上级地关系不仅是单纯地工作和服从而且还带有很深的情感联系他们倾向于以集体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崇尚个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只有这样的组织文化才有可能产生有效的集体决策。再次运用先进的决策方法来帮助选择可行的决策方案使集体决策适当与个人决策结合决策最终需要由高层管理者定夺减少时间的浪费。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结论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在几方面表现出差异:①决策的正确性和速度:群体决策有许多成员参加,知识面较广,能够产生较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又具有校正错误的机制,因而群体决策比较正确。但由于群体决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争议,并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比个人决策花费时间多。当决策的正确性比决策速度重要时,群体决策较为优越。②决策的创造性:个人决策通常比群体决策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个人

能产生较多较好的主意,而群体决策由于受到相互不同意见和论点的约束,以及害怕被人认为愚蠢等心理制约,不容易使决策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个人决策适于工作结构不明确,需要创新的工作,而群体决策过程适合于任务结构明确,有一定执行程序的工作。③决策的风险性: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群体决策可以抑制冒进的行为,在选择较多或较少风险性的两种行动时,将趋向于保守。然而,许多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却提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群体决策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因为个人在群体中容易隐蔽自己的意见而附和众议,而且,群体决策由群体承担责任,其成员容易产生不负责任的倾向。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发生保守或冒险两个极端的倾向,即群体决策的极化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群体气氛。如果群体成员大多数都比较保守,群体决策也将比个人决策更保守。如果群体成员大多数都冒险,则群体会作出更有风险的决策。

篇2: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园艺班

叶云霄

学号:200913084141

组织行为学心得感悟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09级园艺

叶云霄

学号:

200913084141)

开篇,罗老师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讲述了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即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的案例讲述,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深深的期待,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学有所成,纵然是皮毛,若能为我所用,必能有所成就。能够掌握别人的心理,掌握组织的激励方式,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应该是组织的最主要的目的。如若能真正的参透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真正内涵,我想他不仅仅会是个优秀的职员、领导者、更可以是个纵横家。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对人的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才能实现绩效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中国从古就有“三顾茅庐”等招贤纳士、惜才的典故,因此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吸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实践证明,个体素质、气质和特性等问题,是决定组织效能和生产、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是组织中不容忽视的细胞,通过研究、了解做好职业分析,合理安排工作利用其所长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二)有效的沟通是改变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沟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物,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沟通还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管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段

企业管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有效激励,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公司管理的迫切需要。激励机制在公司管理中作用显著。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四)整个组织团结一致才能实现绩效最大化

篇3: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与关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普遍存在着长时间的音乐胎教,为了逃避嘈杂的环境打扰长时间地听音乐,在使用电脑时习惯性地打开音乐等。适合的音乐固然可以舒缓心情,陶冶情操,但是长时间的音乐刺激对人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分别将噪音和乐音长时间地暴露于小鼠,观察统计经暴露后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探索长时间的声音暴露尤其是乐音的暴露对小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清洁级、日龄21 d、健康、体重40~50 g、雄性及雌性昆明种小鼠各15只(由蚌埠医学院动物房提供),随机分组为对照组、音乐组和噪声组,每组雌雄小鼠各5只。分别饲养在3个独立的房间,在实验前先饲养1周以保证小鼠能够适应周围环境。实验前先将小鼠放入迷宫,让其适应3 min。实验时将小鼠放在起始臂中,以合适的刺激使小鼠离开,小鼠逃避到安全区时暂时结束,休息1 min;反复训练直至学会为止,训练以连续10次中有9次(90 %)正确反应为学会。24 h后检测记忆力,将小鼠置于Y型迷宫给予外力刺激,进行学习能力测试,以第10次到达安全区所需的次数表示记忆保持力,并观察、记录小鼠的行为反应及精神状况;隔两天测1次。

1.2 声音暴露

用MP3播放器播放音乐和噪声,噪声测量仪(TST-136A声级仪,国产)测量音量。噪声源是自己录制的马路环境噪声音频,音量100 dB左右;音乐选择的是一些舒缓的钢琴曲,音量40 dB左右,分别将小鼠暴露于噪声环境及音乐环境中10 d。

1.3 主要试剂

一抗为兔抗小鼠乙酰胆碱脂酶(AChE),二抗为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三抗为HRP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DAB显色试剂盒。以上试剂及试剂盒均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Y型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行为

Y型迷宫共有3个臂,一臂作为起点,其它两臂分别为安全区(放食物)和危险区(电击),实验时在起点臂刺激小鼠离开的强度根据小鼠的反应具体设定(以能产生逃避反应为准)。

1.5 HE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

Y型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断头处死小鼠,开颅暴露全脑,沿矢状面取出大脑,海马定位参照小鼠大脑立体定位图谱[6],将海马组织置入4 %多聚甲醛液中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常规石蜡连续切片,切片厚度5~8 μm。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

1.6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内AChE分布

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用新鲜配制的3 %过氧化氢(H2O2)处理10 min抑制内源性氧化物酶活性,微波抗原修复15 min以暴露易被固定破坏的抗原,5 % BSA封闭液处理20 min以减少非特异性背景。倾去血清,不洗,加入稀释好的一抗37 ℃孵育2~3 h;PBS冲洗3 min×3次,加入稀释好的二抗37 ℃孵育30 min;PBS冲洗3 min×3次,加入稀释好的三抗37 ℃孵育30 min;PBS冲洗3 min×3次,DAB显色,烘干,封片。

1.7 显微摄像

用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日本)对HE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后的切片进行分析。

1.8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结果进行ANOVA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学习记忆行为

对小鼠第10次跑到安全区所需平均次数比较发现,噪声组多于对照组(F=4.111,P<0.05),见表1。

2.2 HE染色结果

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正常,细胞形态规则,排列密集整齐,核膜完整;乐音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变形,组织不是十分密集;噪声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大量减少,细胞变形,排列疏松。见图1。

A:对照组,B:乐音组,C:噪声组

2.3 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AChE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对照组、乐音组棕色颗粒较少,即AChE含量较少,ACh含量较高;噪声组棕色颗粒较多,即AChE含量较高,ACh含量较低。见图2。

A:对照组,B:乐音组,C:噪声组

3讨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地噪声、交通噪声等噪声污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公害,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息,同时也对神经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噪声不仅可导致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还可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噪声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过程失调,引起条件反射混乱,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怒等[7,8,9,10]。

学习记忆是大脑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大脑的多个脑区,包括海马、额叶、颞叶、间脑等均参与学习记忆功能[11]。海马结构是脑边缘系统中的重要结构,与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有关,尤其是短期记忆与空间记忆,它不只在记忆形成的早期阶段有重要作用,在记忆的保存和再现中也有重要作用[11],海马在学习、记忆等智慧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12]。如受外界刺激损伤的大鼠,其海马神经元在形态和功能上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13]。在透射电镜下正常海马神经元表现为体积较大、核呈圆形、核仁明显、核膜清晰、结构完整、染色质均匀,胞浆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嵴分界清晰。物理刺激可使海马神经元体积略小、核膜结构不完整、核轻度固缩、核内异染色质增多、核基质和胞质基质轻度致密状。神经元可见暗细胞呈不规则形,细胞线粒体局部嵴消失或紊乱,出现空泡样变化、线粒体肿胀,偶尔出现巨线粒体、染色质浓集、核固缩,核周出现空泡样变化等[14,15,16,17]。

有证据表明,海马直接参与信息的贮存和回忆,且与海马的胆碱能系统直接相关[18]。ACh是中枢胆碱能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它由胆碱乙酰化酶(ChAT)合成,被AChE分解,通过ACh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ChAT和AChE两者共同维持着ACh的动态平衡,而升高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是保持体内ACh水平的唯一途径。海马中AChE抑制剂能增加ACh的利用率,从而保护受损的学习记忆功能[19]。由于ACh性质极不稳定,容易水解,极难准确测定其含量,而AChE是ACh的降解酶,测定脑组织中AChE的活性可判断脑内ACh含量的变化[20]。因此,目前许多研究均以AChE活性作为反映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21]。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记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2]。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噪声组小鼠经噪声暴露后反应和学习行为迟钝,海马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并出现异形,AChE含量增加。噪声组小鼠海马内ACh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噪声处理时胆碱能神经细胞退变,使AChE释出,组织中AChE活性升高,导致ACh水平进一步降低,加重学习记忆功能的缺损。经音乐暴露后,小鼠反应和学习行为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海马神经细胞数目有所减少并出现异形,AChE含量增加不明显。认为长时间的音乐刺激对小鼠的学习行为等可能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长时间的声音暴露,无论是噪声还是乐音,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均有抑制作用,而且高强度的噪声能使海马神经元数目结构出现明显异常、AChE含量升高,导致ACh水平进一步降低,加重学习记忆功能的缺损。

摘要:目的:观察长时间声音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噪声组、乐音组、对照组,噪声组、乐音组分别每天在100 dB噪声和40 dB乐音下暴露24 h并持续10 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Y型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及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噪声及乐音暴露后,小鼠反应和学习行为迟钝,海马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并出现异型,AChE含量增加,噪声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的声音暴露,无论是噪声还是乐音,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均有抑制作用,高强度的噪声还能使海马神经元数目结构出现明显异常,AChE含量升高,导致ACh水平进一步降低,加重学习记忆功能的缺损。

篇4: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关键词:《一九八四》 悲剧 感悟

从悲喜剧的角度来看,《一九八四》也是一部极为出色的悲剧小说。

悲剧,又称悲剧性,在美学之中,它并不特指古代希腊的一种戏剧艺术,而是泛指艺术中的冲突矛盾。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代表人类积极本质力量(如正义、革新等等)的主人公面对现实或知其不可而为之,承受精神肉体不可承受之痛,而最终主人公的感性存在受到否定,从而使观者感到怜悯或恐惧。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诗学》第七章:“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的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万里长的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体性。”艺术之审美价值表现于事物的整体,也表现于事物内部组成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诗学》第六章:“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戏剧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悲剧定义,可见亚里士多德对行动的重视,即情节组织的重视。所以如果要对悲剧进行分析则要抓住悲剧中的行为部分,而根据美的有机整体思想,行为又可分为整体行为与部分行为或阶段性行为来把握,整体行为也就是贯穿整个悲剧的行为,部分行为或者阶段性行为就是整体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整体行为跟部分行为相比更为理念化。此处的理念并不是哲学逻辑中的理念,而是黑格尔《美学》中“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这种整体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作理念,真实但具有普遍性,而尚未化为具体对象的真实。部分行为则是这种理念的表现,即具体现实。

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九八四》是一部反极权主义作品,毫无疑问首先是奥威尔构建了一个荒诞恐怖的极权社会,而“反”是怎么体现的呢?奥威尔则是通过主角“抗争”这一行为来表现,以及悲惨结局来加强。“悲剧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它同人的最高的善是联系在一起的……严肃的艺术总是以追求善和至善为目的”而“抗争”这一行为自然就是一种追求善的行为也是一种至善的途径,“抗争”背后隐藏的善事实上是一种人之本性,人自身的内在目的,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也就是说温斯顿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由民主,更是在极权社会下被压制的人性。

而“抗争”这一整体行为、这一理念,具象化则是衔接全书的两个重要部分行为,两种“抗争”的具体形式,“写”与“爱”。“写”即是写日记,“爱”则是追求情爱和释放情欲也就是性本能之释放。

“写日记”是源于外在令人窒息的极权世界与内在鲜活的思想之间的冲突,外部世界对独立思想的压迫,使思想做出的抗争。这一行为事实上是创生了一个新的意义世界,使得温斯顿摆脱了充满必然性的自然世界,进入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自由世界。这是他内在思维的外在显现,日记内容则是直接显示了温斯顿对身处的极权社会的抵触与反抗,同时也展示了极权社会损害的以及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由和民主,还有人之善,即令人成其为人的本性。温斯顿在日记中写道:“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在党的独裁统治之下,党掌控了过去,掌控了现在及未来,能够通过独裁手段改变过去事实的记录,从而改变客观事实在人民脑中的具体印象,从而掌控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巩固其统治。在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下,温斯顿所提出的自由则是一种事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自我存在的自由,一种万物自生、真理自在的一种自由,其背后隐含肯定的是人之性中的存在感的需要以及真理求知欲的释放。而温斯顿在日记中描绘的与无产者妓女性爱的过程则是隐含肯定的是人之性中的情欲。而“写”之结束源于“爱”之替代。

“爱”是作为后期代替“写日记”的抗争行为,它与“写”相比更为直接地释放压抑的人性,也是一种与压抑人性的极权社会的更为直接的抗争,它是对“写”这一抗争行为的升华。“爱情的冲突,特别是在爱情和具有实体性的旨意对立斗争的时候,总是具有偶然的和无理由可辩护的一方面,因为恋爱者凭自己单纯的主体性,提出本身并非绝对合理的要求,来对抗按照他的本质他就要维护的那些具有实体性的东西。”和温斯顿与裘莉亚的爱情相对立斗争的实体力量即是政体,老大哥的独裁力量通过洗脑将情欲与婚姻剥离,将性不正常化、肮脏化。党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止结成能够超越对党的忠诚摆脱党的控制的盟誓关系,还试图扼杀人的性本能。性本能是一种生命本能和内在驱动力,将生命与个性相连。对性本能的压制也是对一种对非理性精神力量的压制,造成的歇斯底里党就将其转化为战争狂热和领袖崇拜。“她已经干了几十次了;他真希望是几百次,几千次。任何腐化堕落的事都使他感到充满希望……不仅是一个人的爱,而是动物的本能,简单的不加区分的欲望:这就是能够把党搞垮的力量……要是在以前,一个男人看一个女人的身体,就动了欲念,事情就是那么单纯。可是如今已没有纯真的爱或纯真的欲念了。没有一种感情是纯真的,因为一切都夹杂着恐惧和仇恨。他们的拥抱是一场斗争,高潮就是一次胜利。这是对党的打击,这是一件政治行为。”可见,温斯顿对裘利亚的性之发生并非源于爱情之发生,而是对于党的抗争,其爱情则是建立于对党的抗争之上,而爱情形成之时又超越了对党的抗争。

悲剧的核心在于冲突,而冲突对立的双方终将走向统一,也就是冲突的和解。和解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对立双方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一种是一方的毁灭。而毁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肉体存在的毁灭;一种是精神实体的毁灭。而《一九八四》采取的则是一方的双重毁灭。奥勃良将温斯顿抓入友爱部,使其遭受一系列的酷刑,严刑拷打不是目的,肉体痛苦才是目的;肉体痛苦不是目的,精神折磨才是目的;精神折磨不是目的,思想改造才是目的。“我刚才不是跟你说过,我们同过去的迫害者不同吗?我们不满足于消极的服从,甚至最奴颜婢膝的服从都不要。你最后投降,要出于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我们并不因为异端分子抗拒我们才毁灭他;只要他抗拒一天,我们就不毁灭他。我们要改造他,争取他的内心,使他脱胎换骨……我们在杀死他之前也要把他改造成我们的人。”也就是说党对于消除异己所采取的手段是对其进行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毁灭。肉体的毁灭是简单的,而精神的毁灭是极难的,精神唯有自我毁灭才可毁灭。友爱部对温斯顿拳打脚踢、鞭棍交加、百般辱骂,温斯顿哀声求饶乞怜,出卖他人,身体被击垮的同时精神也开始崩溃。温斯顿开始认可党的主张,“自由即奴役”“二加二等于五”,他的思想开始投降。但是他的抗争依然坚持着,因为他依然爱着裘利亚,纵使他出卖了裘利亚的一切信息,但他并没有停止对裘利亚的爱。当奥勃良将温斯顿最害怕的饿极的老鼠逐渐靠近温斯顿的脸时,“但是他突然明白,在整个世界上,他只有一个人可以把惩罚转嫁上去——只有一个人的身体他可以把她插在他和老鼠之间。他一遍又一遍地拼命大叫:‘咬裘利亚!咬裘利亚……”当他叫出“咬裘利亚”时,他“爱”的行为便也停止,“抗争”便也停止了,斗争已经结束,他战胜了自己。冲突在温斯顿的内部和解了,精神实体已经毁灭,当子弹射穿他的脑袋,肉体存在也毁灭了。悲剧冲突在一方胁迫中在另一主体内部自我和解。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形成悲剧动作情节的真正内容意蕴,即决定悲剧人物去追求什么目的的出发点,是在人类意志领域中具有实体性的本身就有理由的一系列的力量:首先是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的爱;其次是国家政治生活;第三是宗教生活……真正的悲剧人物性格就要有这种优良品质。”

而在主角温斯顿的时代当中,家庭人伦关系已遭受破坏,“三十岁以上的人惧怕自己的孩子几乎是很普遍的事。这也不无理由,因为每周《泰晤士报》总有一条消息报道有个偷听父母讲话的小密探—— 一般都称为‘小英雄——偷听到父母的一些见不得人的话,向思想警察做了揭发。”也就是说亲属间的爱在极权社会的党政洗脑下已被割裂。但对于温斯顿自身而言,他是感受过亲属之爱的。温斯顿父母是在50年代第一批大清洗的时候被吞噬的,在《一九八四》中,他曾梦见他母亲和妹妹,“他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在梦中知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他的母亲和妹妹为了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梦,它保持了梦境的特点,但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继续……”亲属间的爱转化为畏惧,温斯顿是见证者,只有见过亲属之爱的人才能意识到除了畏惧,亲属间可以有一种超越党的关怀与关爱。党可以控制人的思想和记忆,但梦是最潜意识而不可控的,正如文中所说,“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继续”,也就是说在温斯顿心中存在着那么一种亲属之爱深刻影响着他的生活、他的行为。

从国家政治生活层面来看,无产阶级专政沦为党的独裁,而党的独裁沦为领袖独裁,国家、政府、政党和领袖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对于老大哥的忠诚,即是对英社的忠诚,即是对大洋国的忠诚,即是对人民的忠诚。这几者在书中融为了一体——“老大哥”,温斯顿对老大哥的感情极为复杂,在对老大哥的憎恨之中同样存在着崇敬。在“两分钟仇恨”中,“一阵子温斯顿的仇恨并不是针对果尔德施坦因的,而是反过来转向了老大哥、党、思想警察……可是一会儿他又同周围的人站在一起,觉得共计果尔德施坦因的一切的话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时刻,他心中对老大哥的憎恨变成了崇拜,老大哥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似乎是一个所向无敌、毫无畏惧的保护者,像块巨石一般耸立于从亚洲蜂拥而来的乌合之众之前”。也就是说温斯顿对老大哥的崇敬事实上是来自于老大哥对大洋国保护作用,是老大哥之于大洋国的积极意义,其根本是出于对大洋国的一种关怀,也正是一种爱国心的体现。

从宗教生活来看,温斯顿的时代是禁止信仰宗教的,对老大哥的个人崇拜取代了对神的信仰与寄托,而温斯顿却具有一种对此岸世界的关怀同时也有一种对彼岸世界的寄托,写日记这一行为正是对此的最佳写照。“他突然想到,他是在为谁写日记呀?为将来,为后代……他头一次领悟到他要做的事情的艰巨性。你怎么能同未来联系呢?从其性质来讲,这样做就是不可能的。只有两种情况,要是未来和同现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就不会听他的,要是未来同现在不一样,他的处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作为站在现代时间基点上的现实主体回首过去,产生极为复杂与深沉的心理,这是历史审美的发生,而发生的基础则是悠久沧远的宇宙和人生苦短的历史悲剧意识,也就是一种宇宙无限性与生命有限性的悲剧意识。日记也就是温斯顿与彼岸世界的一种联系、一种寄托。而写日记也是旨在对于现世的改变,同时也创生了一个意义世界,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自由世界。

也就是说温斯顿具有人类意志领域中具有实体性的一系列力量,拥有一个真正悲剧人物应有优良品质,能够按照其个性与生活内容结合为一体,而且负责维护它,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悲剧之悲外显于个体的感性存在,温斯顿与党的抗争是以卵击石的结果,失败与死亡已成为悲剧人物无法避免的宿命,为人展示着党政独裁的黑暗恐怖,以及生命的缺憾性。如同一面镜子,反射着我们自然生命的有限以及生命力量之局限。《诗学》第十三章:“怜悯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引起的……”温斯顿的命运在观者如感同身受,激起的恐惧怜悯是一种共鸣,是为自己,也是为“人之类”相同渴望着的自由和人性。温斯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其价值是亘古不变的,置于当下则可化为公民意识和人权观念。《一九八四》以其悲剧的面目展示了个人与独裁政体的抗争,悲惨结局激起的怜悯与恐惧也为未来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存在提供保障,同时也昭示着人类之伟大——以其生命的有限性追求永恒的无限性。

{1} 奥威尔最初将小说命名为《欧洲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是出版商弗里德里克·沃博格(Frederic Warburg),出于营销需求建议他换一个名字。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英]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 者:周楠淞,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17级学生,研究方向:哲学、心理学。

篇5: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

学习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的认识到组织行为学并不是一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它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中决定人们行为的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某些理论看似很空洞,很虚渺,可是当结合某些特定的案例时就能派上用场,不仅能准确的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能够找到有效地、系统的、操作简单的解决办法。所以我觉得,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下组织行为学的精髓,掌握其研究人各种行为的规律。只要我们能够掌握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就能够使我们自己以及自己管理的团队和组织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成长———由能管理好自己发展到管理好一个团队、管理好一个组织,进而能够治国安邦、影响世界。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体现了人们管理人的行为的能力发展过程和不断追求的境界。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他人或团队、管理好组织系统,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人应该努力追求的三个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目标。

当然,从管理好自己到管理好组织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一步步地,扎扎实实的学习好组织行为学的各个方面。先从理论着手,等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的时候再寻找适当的机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不断地弥补自身在各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的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纵观整本书,主要涉及到社会结构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二个领导方法,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个体、群体、组织,二个领导方法是激励和领导。如果单独的将这五个方面内容放在书本上,肯定会分成五个章节一一解析,虽然每章都会听的头头是道,主要的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样无疑将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给斩断了,无法完整的、系统的理解组织行为学。所以在对各个章节进行整理后我从中找出了两个主线:一个是关系主线,也就是说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分别了解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组织的关系,熟悉组织的整个管理和运行系统:另外一个主线就阴阳主线,乍一看可能有点无厘头,可是如果将激励和领导分别比作阴和阳,一阴一阳,如何完美的融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形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图,我想这恐怕需要仔细的斟酌。下面我将详细的分析这两条主线。

一、关系主线

既然是关系主线,那就要好好地说说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个体和群体分别隶属于组织,个体可以说是组织中最小得单位了,不管是组织中的团体也好,组织也好,肯定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了个体,什么组织,什么群体都是空谈,就像那一望无际的沙漠一样,没有了沙粒它还能叫沙漠吗?所以说,个体虽然看似很小,很孤单,力量很弱,但是他的作用却不能小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可是老祖宗早就教给我们的道理,咱可不能忘。再说说群体,什么是群体呢,简单的说就是众多个体为了某种需要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是一种介于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体”。个体可以说是群体和组织的基本组织单位,而对于庞大的组织来说,群体就只能算是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了。从这方面看,就会发现群体其实在个体和组织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群体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个体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凭借着群体的特

殊性,也可以认识到群体对解释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主要从群体入手,逐步的了解个体、了解组织,进而解释整个组织行为。

先从群体的类型着手,群体的类型比较复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不同的分类。但是我觉得分的太细反而不利于掌握群体,所以我认为目前先掌握按照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就可以了。正式群体呢,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该群体是比较正式的,可以说是在职务分配及行为分工清晰、成员地位及角色明确、群体规范相对完善的群体。在群体沟通中,其更强调规范性的指令传输,侧重于单向沟通。而非正式群体由于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的,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更多的适合群体成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可塑性较强,在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其实我觉得群体最强的作用还是在于把握个体的各种行为,针对个体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个性、所面对的不同的压力和挫折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进而对个体进行打磨,使个体逐渐成为组织所需要的人才。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要是组织上的每个员工人尽其才,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个性。而此时,非正式群体就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比如成立篮球俱乐部、登山兴趣小组等,在这样的群体中没有规则约束、不存在工作压力,完全供整个组织中的每个人,上到领导,下到小员工都可以参加,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角色和地位之分,每个人可以表现真实的自己,既可以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也可以向同事倾诉自己的迷惑,最近遇到的困难。只有真实的展示自己才能让组织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可以通过正式组织给自己合适的工作,一方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个体对组织的依赖感和感激之情,增进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使得组织在对外竞争中占据有利优势,至少不会后院起火。另外对于那些与组织的价值观不一致更需要特别的对待,应该是区别对待,对通过非正式群体进行改造后接受组织文化的可以继续任用,而对于那些经过改造却始终和组织文化,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就需要清理出组织,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狠一点的。

以上我只从个性和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其实个体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心理上的需求。而下面五点则可以完整地阐述群体对个体的作用:(1)群体是满足成员个体需要的基本手段。满足人们社会交往、得到社会尊重,并利用个体的思想及观念影响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是社会人的重要社会特性。群体为社会人提供了满足这些需要的场所和条件。(2)群体是人们产生、加强和巩固认同感以维护自尊的基本手段。(3)群体是确立和检验社会现实的基本手段。群体成员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并交换对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一致的见解,可以增进对社会环境的间接体验和直接经验,减少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4)群体是减弱人们不安、焦虑和软弱感的基本手段。(5)群体是其成员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途径。在群体成员按照分工要完成任务时,承上启下的连续性要求群体成员不仅仅要独立地完成任务,还必须获得群体相关成员的支持和协作,以达到高效率完成任务的目的。

关于群体和组织的关系,由于自身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过真正的组织在管理群体时的感觉,所以这一关系只能凭借平时的实践活动和书本知识进行总结了。群体是组织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因而在等级上肯定高于群体。所以对于组织来说,一个群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一个组织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必须分工合作,将组织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字母表,分配给相关的群体去完成。

群体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就要设立工作目标,收集资料与意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决策,从事人力协调,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工作检查,确保整个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以此可以看出,群体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中坚力量。另外组织只能分工中强调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即使有明确的书面资料说明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协调方法,还是离不开群体中人的具体行为的协调,而群体就是组织职能部门相互联系的纽带。组织中的群体还是组织社会形象的载体,组织不仅可以通过大量的媒体进行宣传,建立和维护其社会形象。而且,他人或其他组织往往通过对组织群体行为的认识,以及与群体中个体的交流和沟通,来获得对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群体作为实现各种工作职能的有效武器,在管理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组织能将合适的人,在适当的时机组织成相应的群体,来完成特定的恩物,则可极大地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

二、阴阳主线

将激励和领导比喻成一阴一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只是为了强调两者在组织中不同的定位以及不同的组织任务。激励和领导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认为都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有种说法说领导力是一种艺术,这个我是比较赞成的。那么艺术体现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平衡,就像太极图阴阳中间的那条线一样,保持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使得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的完美。激励,肯定是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激励主要侧重于为员工创造机会,给予员工极大的发展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激励的方法科学,我想无疑会带来很多有利于组织的好效果。比如说,吸引或者留住优秀的人才,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早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等等。我个人在激励方面比较偏向于竞争。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润滑剂。合理的竞争可以使群体成员精神振奋,努力进取。其实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最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因而竞争者会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竞争的要求,这样从而有利于群体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竞争在缓和群体内部矛盾上,改善人际关系上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当然激励的方法和理论有很多种,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激励手段,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细说了。对于领导,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组织处于特定情况下,能够发挥领导特有的能力,比如说卓远的眼光,极富魅力的个人气质(权威)等等,带领组织走出困境,战胜困难,或者说带领组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二是领导的用人艺术。具体可以分为观人的艺术和用人的艺术,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可以不知道员工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领导必须善于发现并挖掘每个人的长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人才选拨出来后还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这就是用人的艺术。

篇6: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是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这门课包含了个体差异以及个体行为的介绍、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群体行为、团体管理、组织内部的激励、领导及沟通。这些知识是我们以后就业必需用到的,上了这门课程之后,我们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有了很大的认识。其实,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从个体的差异、行为与组织的匹配到组织内部的管理都渗透在我们生活中。

个体差异、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喜好、性格甚至待人接物的不同习俗,我们却生活在同一个宿舍,这如何做到和睦生活呢?首先,我们都要对舍友有所了解,一个宿舍八个人中,有些人很爱面子,我们交流时说话要委婉、不要在众人的面前指出别人的错误;有些人比较暴躁,我们说话时就得慢慢商量,不能冲着她们争论;有些比较文静、内敛,我们要多些与她们交流,不能因此不理睬她们。宿舍内要做到每个人都和睦相处,除了大家有所了解,然后容忍外,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共识,我们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宿舍内有些人有早睡的习惯,有些人是夜猫子,早了睡不着,这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该达成共识,无论早睡或者迟睡,我们都得在11点后关灯而且不能出声,做什么事就随人意。因此,要做到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匹配,首先我们得制定共同遵守的组织行为,当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相冲突时,我们必须进行冲突管理。首先,我们得找出冲突的来源进行分析,例如:宿舍内因为搞清洁时分工不公平导致大伙有意见。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竞争、合作、回避、妥协、协调的方式管理冲突。例如:宿舍内可以重新分工搞清洁以达到大伙同意,这是协调的管理方式。

团队管理和领导。大学里最多就是社团活动,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管理很重要,管理合理的团队才能有高效能。举个例子,我们工商管理系的篮球队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团队。第一,目标清晰,永不言弃。我们要跻身学院篮球的系队的前茅,无论历史上我们输掉多少次都不会改变目标。第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个球队的输赢不是单凭个人技能来决定,靠的是团队的合作,因此,队员间要相互信任,不能单打独斗。第三,人尽其才,系统整合。球队里个子高的并且投中率高的就该安排他打前锋,不能把打前锋的人才调到后备。第四,有效沟通,善于解决冲突。很多时候,球员的个人技能很强,由于沟通不好、情绪冲突等导致团队合作不协调,最后输球。第五,合适的领导。领导很重要,组织需要有能力的领导来指挥、决策,就像球队需要一个好教练一样。第六,了解人性,准确激励。要使一个组织充满活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例如,球队得冠军了有奖杯、奖金,还有荣誉。第七,内部和外部的支持。球队的比赛除了有教练和队友的支持,还有亲人和球迷的支持。

篇7: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在这门课唯一的户外活动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竖版上学不到的知识。刚开始老师通知要在户外上课时,我唯一有的就是感觉很激动,因为这是大学期间唯一一次在户外上课。从制作我们的队旗开始,我们就和期待这次活动。直到我们真正开始这次活动时我才明白,这不仅是一次户外活动,也是我们大学最精彩的回忆。在第一阶段,老师让我们述说曾经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我才发现,那些另人感动的事都是看似微不足到的事,但却足够温暖我们的心。我们组的成员都是述说关于爸爸妈妈的,那种无言的爱,真的很让人感动。

第二阶段或许是最让人难忘的,几个人,在黑夜里,仅仅靠一个人带路,一步步走上山顶虽然一路磕磕碰碰,也有摔倒,但在踏上山顶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语言表的。我们战胜了黑夜,也战胜了自己,更让我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这就还比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一样,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路不会是平坦笔直,总会有很多的坎坷曲折,我们都会经历很多困难,甚至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了,但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登上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传递呼啦圈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你是微小的,但在一个团队中,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你对团队的成功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要是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许是不够努力,整个团队就会失败。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每个人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这门课最后一个讨论课是关于“沙滩爱情故事”,听完老师对故事的述说,在我们自己做这个题,选择出我们认为最喜欢和最恨的那个人时,小组结果大致还是很统一的,就有个别的不太一致,后来经过协调,统一了意见。当时还认为有很多人都会和我们想的一样,甚至觉得我们的思想太大众话了。但当我们看到所有答案的时候才发现,从每个人不痛的的角度出发去看同一个问题,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选择,有的和我们选的还截然相反,当时的我们还有些不能接受这个答案,但后来听老师解释后仔细想想,也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世界才会如此的五彩斑斓。每个人经历的人生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特别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想法更是差距很大,正因为这个,团队当中一定要是男女生都有才好。还有就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不相同。

篇8: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及感悟

关键词:组织文化,团队学习行为,对立价值观模型

团队学习被认为是提升团队绩效的一种主要途径,也是组织成员之间进行知识共享和沟通交流的重要行为。很多研究证明了组织文化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1,2],团队学习作为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否也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呢?大多数研究关注团队内部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何促进团队学习行为的产生,而对团队外部的影响因素,如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团队学习实践和行为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探讨组织文化与团队学习行为的关系,以丰富团队学习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益的实践借鉴。

1 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团队学习行为、组织文化及其相互关系

文献研究表明团队学习的概念主要从过程和结果这两个角度进行界定。过程角度探讨什么行为是团队成员在学习中应该具有的(如寻求反馈、共同分享、集体反思等行为);而结果角度强调团队学习后取得的成果(如团队成员知识的增加、技能的发展和团队绩效的提高等)[3]。Edmondson[4]主要通过团队学习的过程观察团队学习的必要行为是什么,并总结概括出提出:问题、寻求反馈、进行实验、反思结果、讨论错误等团队学习行为。Gibson等[5]认为,团队学习行为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索知识,通过反思性沟通来整合观点,通过知识编码来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说明和具体化。概括起来,典型的团队学习都经历“实验探索-反思沟通-融合见解-编码记录”这样一个过程。

许多学者都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关注于团队内部的影响因素,而探讨团队外部的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也许同样不可忽视。学者Gibson与Vermeulen,Argote,Edmondson,Rangarajan和姚静等都在研究中提到了,团队外部的组织层面的各种因素如组织文化、组织氛围、变革型领导风格、知识管理系统、各项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灵活的组织策略和激励体系等对团队的学习行为的影响。其中,组织文化因素是被学者们提及最多的因素,然而它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即大部分这方面的研究都只是提及外部影响因素对团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具体回答影响的程度、趋向等问题,所以组织文化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还不很清楚。

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体系,包括:信念、规范以及指导信念、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等。它由可观测的表征和深层的价值观2个层面构成。在一定程度上,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都是文化的一种表征,体现着一定的组织价值观[1]。Cameron和Quinn[6]提出了对立价值观框架(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CVF)。这一框架包括2个价值观连续体,在每一个连续体的两端,是2个对立的核心价值观,它们分别是灵活性与稳定性、关注内部与关注外部的组织文化特征。

在具有“灵活性”的文化氛围中,组织提倡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员工进行开创性的工作,组织比较重视新知识新技能的运用,善于反思和记录,乐于沟通和实验。在“稳定性”的文化氛围中,组织追求运作的稳定,不鼓励员工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人们做事有章可循,领导以协调者和组织者的形象出现,组织靠正式的规则和政策凝聚员工,团队成员对外部环境反应缺乏敏感性,在新技能、新知识的推广过程中也会存在由于难以接受而停滞传递的现象。

在“关注外部”的文化氛围中,组织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相互间的竞争,强调竞争的精神。由于外界信息的频繁变化,团队成员十分注重自己知识能力的提升,企业鼓励营造一种学习型和竞争性的文化氛围并高度重视成员间的沟通。在“关注内部”的文化氛围中,企业以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层级制度比较规范。在这种环境中,过于公式化的组织行为可能导致组织缺乏创造力,团队成员的思维局限于按规章制度做事情,不能及时把握团队外部复杂多变的信息从而做出及时的反应。

由此可见,“灵活性”的组织更鼓励创新,而“关注外部”的组织更倡导竞争和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两类的组织文化氛围都需要成员具有团队学习的行为表现,如反思,记录,沟通和实验。

由此看来组织文化对团队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两个研究假设。

H1:灵活性越强的组织文化中,越有利于团队学习行为的开展;

H2:组织文化越偏向“关注外部”,越有利于团队学习行为的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组织文化的研究工具采用Cameron Quinn开发的组织文化测量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OCAI),有20个测量项目,分成4组,用来测量组织文化的4个取向。

团队学习行为研究工具采用张菁[7]开发的团队学习行为测量量表,此量表的优点在于它以Gibson与Vermeulen[5]和Edmondson[4]的团队学习模式为基础,测量实验、沟通、反思、记录4种学习行为。其中实验是指探索产生关于改进工作的点子;沟通是指团队成员公开讨论团队中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问题等,充分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并使团队中的信息共享;反思是指团队成员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反省团队的目标、战略、过程,重新审视团队和组织所在的环境,并相应进行调整的过程;记录是指总结记录团队讨论的问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使知识、想法等与实践活动接轨。

2个量表都采用了李克特的5点计分法,1表示极力反对,5表示非常赞成。

2.2 被试

本次研究采用实地发放与电子邮件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发放的一部分是由企业中层领导向企业中相关工作人员发放问卷,量表在发放20天内回收;另外一部分是直接发给企业员工填写。问卷向北京、上海、大连、济南、青岛等地的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项目团队成员发放,涉及IT、传统制造、金融保险、能源交通等8个行业,共发放问卷400份,得到有效问卷367份,有效回收率为91.75%。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

3 结果分析

3.1 验证性因素分析

组织文化和团队学习测量都是采用他人开发的量表,在本研究中不再对2个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而直接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检验。采用Lisre1 8.7统计软件进行,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

组织文化、团队学习行为的χ2/df都小于5;GFI和AGFI是绝对拟合指标,2个指标都满足大于0.8的要求;NFI、NNFI与CFI的值略低,但也满足大于0.8的要求;SRMR的值满足小于0.08的要求;RMSEA的值满足小于0.1的要求。综合以上各项模型拟合指标,可以看出,组织文化4因素模型与团队学习4因素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3.2 相关分析与信度检验

各主要维度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和内部一致性系数,如表3所示。一般而言,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70即符合标准,本研究中除“实验”维度外,其他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高于0.70,而“实验”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接近0.70,也可以接受。信度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注:(1)**表示p<0.01;*表示p<0.05。(2)括号里的数字为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即信度系数,代表其内部一致性。

从表3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在这4个维度的平均数基本上都在3.6~3.8之间,说明很多企业的组织文化类型是复合型组织文化,这与现实中很多企业是复合型的组织文化比较相符。团队学习中沟通得分是3.82分,说明在所调查的团队中员工之间很注重沟通形式的交流。从组织文化对团队学习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组织文化中的4个维度,即灵活性、稳定性、关注内部以及关注外部与团队学习中的实验、沟通、反思、记录4个维度都有着相关关系,除了稳定性与反思和记录、关注内部对沟通是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各维度皆为正相关关系。

3.3 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组织文化各个维度对团队学习各个行为方面的影响,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并选取调整后的多元决定系数(Adj R2)来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力。本研究以组织文化中的灵活性、稳定性、关注内部以及关注外部为自变量,团队学习中的实验、沟通、反思、记录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行为”受到“灵活性”和“关注外部”的正向影响,两个变量的共同解释变异量为15%;“沟通行为”受到“灵活性”和“关注外部”的正向影响,受到“关注内部”的负向影响,3个变量的共同解释变异量为12%;“稳定性”和“关注外部”对反思行为分别有的负向和正向影响,解释变异量为17%;“灵活性”和“稳定性”对记录行为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解释变异量为11%。结果验证了假设Hl和H2。

4 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从团队外部寻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了团队外部的影响因素之一“组织文化”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影响,突破了以往只关注团队内部的各种因素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影响的局限,从而把团队学习放在一个更加综合的情境因素之中加以研究。

实证研究表明,鼓励开创新工作的、灵活应变的、适应性强的组织文化以及重视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传递、运用和推广并引入竞争机制的组织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学习行为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带给实践工作者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努力培育一种应变能力强,善于自我更新,不断变革进取的组织文化以真正地鼓励和推动团队的学习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然而组织文化只是影响团队学习行为的众多的团队外部影响因素之一,后续的研究将增加一些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如组织层面的高层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的影响以及个体赖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或者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体制对团队学习行为的影响等等;另外也会进一步增加一些组织文化或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和团队学习行为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以丰富和完善本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维政,张丽华,忻榕.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04-206.

[2]DODGSON M.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review of some literature[J].Organization Studies.1993,14(3):375-394.

[3]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4(5):602-603.

[4]EDMONDSON A C.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24(3):522-53.

[5]GIBSON C B,VERMEULEN F.A Healthy divide:subgroupsas a stimulus for team learning behavio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48(2):202-240.

[6]CAMERONKS,QUINNRE.Diagnosing and changingorganiz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M].New York:Addison-Wesley Press,1998:2-3.

[7]张菁.社会文化对团队学习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忽略作文600字_初三作文下一篇:于写我的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