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创新

2024-05-19

政协工作创新(精选6篇)

篇1:政协工作创新

创新工会女工工作之我见-工会创新工作论

工会女工委员会作为企业联系女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使得妇女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妇女工作发展格局已经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按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顺应时代变化,服务妇女需求,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妇女工作新机制,拓宽妇女工作模式,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妇女工作格局,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工会女工组织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作为金融企业,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发展,为国家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即将进行的体制改造必定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将逐渐显现,一些影响企业公平、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必将更加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员工情绪,影响企业稳定。面对这种情况,工会女工委员会就必须搞好工作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和安定团结的局面做出贡献。

一、创新工会女工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一)、创新运行机制是实现妇女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顾秀莲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工作的创新实践》的讲话中提出,“构建工作创新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后劲的保证”;“要积极探索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发展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妇女工作创新体系”;“在创新运行机制方面,要着眼于调动一切有益于妇女发展的积极因素”。这既体现了探索和创新运行机制是构建工会女工工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如何创新运行机制提出要求。一方面,妇女工作要加强纵向联系,善于“借机、借力、借钱”,使工会女工工作与企业的工作重心、与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共鸣、共振、共进”,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促进女工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联系,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变“为人所用”为“为我所用”,为妇女工作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创新运行机制是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客观要求。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对工会女工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广大妇女是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妇女的价值观念、生存状况、发展要求都 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资源获取、平等参与等机会增多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压力和冲击,妇女的群体利益分化加剧,单一的运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所以女工组织必须适应发展着的企业新体制和妇女群体的要求,充分和全面把握自己工作对象的变化,增强创新能力,在提高妇女、帮助妇女、服务妇女、联系妇女、加快发展中探索新思路,创立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把妇联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渗透到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不同的妇女群体享有平等的发展资源,共享发展成果,桥梁纽带作用才能及时有力地得以彰显。也只有这样,工会女工组织才能增强党在女工群众中的凝聚力,使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执政地位更加坚固。、创新运行机制是工会女工组织创新工作模式、拓展自身功能的紧迫需要。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与社会转型相同步,社会经济构成复杂化、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社会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社会服务的需求量也日趋增长。工会女工组织作为妇女利益的代言人,应当抓住机遇,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趋势,创立新的运行机制,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寻求企业发展与妇女工作的有效结合点,利用企业发展的有效时机,拓展自身功能,创造实现妇女价值的平台,形成新的工作模式,使女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女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层次的妇女发展状况也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在掌握企业实情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研究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女工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创新运行机制,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改革现状影响妇女发展的主要矛盾,增强妇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女工群众为本。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将女工的真实需求和愿望不断向决策层传输,另一方面在引导妇女参与的同时,让妇女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创新运行机制的前提就是要始终以女工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女工的全面发展,不断延伸领域,扩展对象,丰富内容,创新服务女工的载体,增强女工组织的凝聚力。

三、创新运行机制的工作实践、着眼于提高素质,探索培训管理机制

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妇女素质的提高既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主体条件,同时也是妇女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会女工组织应加强对女工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女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女工应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提高女工学科学、学技术 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着眼于维护利益,创立帮困援助机制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工会女工组织必须正确处理强势妇女和弱势妇女的关系,统筹兼顾,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女工委员会应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对贫困女工、退休女工的妇科普查、帮教妇女等问题作专项调研,针对传统帮困工作存在资源不足、或是资源利用没有长效性、或是没有有效整合等问题,设计项目,突破难点,形成长效性的帮困援助机制。、着眼于服务妇女,拓展平台建设渠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的不断发展,工会女工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创办有特色的优势项目,使有限的资源女工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办更多的实事。、着眼于联系妇女,完善联系工作机制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工会女工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女工组织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深入了解基层妇女群众的情况,正确反映不同方面妇女群众的意愿,激发和集中妇女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群众、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桥梁更加畅通,纽带更加坚固。不断探索和建立不同的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工作机制,努力实 现妇女组织与各界妇女之间的良性互动。

1、女工代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女工代表恳谈会,定点、定题、定人;每次活动根据不同阶段的女工工作难点、热点问题设计主题,明确特定的参与对象。通过会议制度形式将工会女工组织与妇女的联系纳入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使“联系群众更直接,反映民意更快速,制定措施更可行”,提高服务妇女的有效性。

2、执委分工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女工委员会执委分设的各专职委员,分别联系各分工会女工组织;各专职委员应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和调研活动。执委分工负责制通过制度形式加强与执委的联系,最大限度联系和集中各分工会的优秀女性,调动和发挥优秀女职工的积极作用,为强势女工帮助弱势女工提供平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将任重道远。

篇2:政协工作创新

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三篇

【篇一】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坚持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以“六基”建设为抓手,围绕“五强”标准,引导带动各领域党支部全面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明确任务抓调度 下准工作“先手棋” “大伙坐好,今天咱们先传达一下**里镇里要求建设‘最强党支部’的事儿。”近日,****满族屯满族乡特门**村两委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围绕“最强党支部”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等内容进行探讨。

“满族屯满族乡党委及时对**委‘最强党支部’建设要求进行学习,分析全乡各党支部的基本情况,第一时间部署安排,特门**以**党支部为中心,积极创办特门郭勒羊肉合作社,特门塔拉农副产品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现在集体经济提上去了,我们想把它纳入‘最强党支部’行列,为全镇抓党建、促脱贫树立个标杆。”****满族屯满族乡党委书记华青龙介绍道。

****找准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印发《 “最强党支部”建设方案》,结合**村级组织“十星级”管理、国有企业党组织“四强四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双强六好”“六个好”“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党组织建设、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亮三提三比三评三创”等基层党建工作,确保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领导带头压责任,驶入工作“快车道” 8 月 7 日,****召开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就“最强党支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领导干部带头下,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主动到各自结对联系点参与“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8 月 20 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报名考试。为建立最强党支部打下人才基础。

****强化“分领域统筹推进”的精准导向,明确在全**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建立 226 个“最强党支部”联系点,实现**委书记带头,处级领导主抓,党员干部联系全

覆盖。明确要求采取“131”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即联系人每年至少开展 1 次专题调研、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 3 次、解决 1 个实际问题。创建一批可看可学、有影响力的特色党建品牌。同时,细化了各领域“最强党支部建设”参考标准和建设领导干部职责任务清单,**委组织部采取书面调度、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创建工作,并将巡查、调度情况作为党建述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创建工作责任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破解难题赢民心,绘制工作“同心圆” “前两天**医院来我们社区给居民摆摊义诊,免费检查了很多项,以前没注意血压,今天发现血压偏高了,有困难找我们的‘最强党支部’,真的能解决问题”。碧桂园社区居民激动地说。**镇党委按照“五抓五强”举措积极抓好“最强党支部”建设,建设“健康地摊”,为社区居民提供“检查、诊疗、讲解、宣教”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提升基层阵地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群众能力。

“我们村儿现在小广场建的特别好,每天跳广场舞特别方便,‘最强党支部’真的发挥作用了。”巴日嘎斯台乡良种场村村民说道。巴日嘎斯台乡党委结合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强化“最强党支部”阵地水平。今年完成新建村级活动场所 7 个、修缮 1 个、改扩建 1 个,实现了“371”事项办理,极大程度上为群众解决了“直办、代办、帮办”需求。

“最强党支部”创建以来,****委积极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解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目前,全**29 支“党员志愿服务队”、5300 余名农牧民党员,5893 名在职党员和**外 1800 余名在职党员遍访各自领域村民居民,认领群众问题 9500 余个,协调各类项目 1200 余个,服务群众 4 万余人次,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切实把抓好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推动“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

**市委组织部坚持“四个聚焦”,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党建落地生根,以党建特色品牌引领**市全面发展。

聚焦强基固垒,点燃经济发展“动力引擎”。把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市筑牢新时代**口岸基层战斗堡垒建设“最强党支部”实施方案》,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区、**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五个领域内开展创建活动,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农区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公司化经营”“旅游+”“生态+”等模式,举办首届“赛乌素美丽乡村·瓜果飘香”旅游季文化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 1500余人次,直接带动菜农销售额达 12 万元。针对牧区产业特色,以**“两委”班子为发起人和法人代表,在多种行业中引导和发展各种形

式的合作社。如陶力**,采取“互联网+**+合作社+牧户”模式打造牛肉干生产加工产业,目前已建设一座 300平米的生产加工车间、一座 40 吨的小型冷藏库,多种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聚焦优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坚持把提升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急盼难”问题作为党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群体积极性,全方位整合资源。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通过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求助服务热线等形式,向社区群众提供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等家政服务。积极推广“互联网+党建”“微党建”等做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以 APP 为载体、以手机为终端的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便民服务、党建服务集成上网,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有效对接融合,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司法、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十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下沉社区,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共促共建,彰显异地党建“守望相助”。创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全市 8 个社区分别与北京市主城区的社区进行结对共建,签订共建服务意向,累计组织开展共建活动 24 次,进一步开拓社区服务意识、思路,提升**市社区服务居民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积极打造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由市商务局牵头,整合海关、铁路、车站等口岸各类组织资源,建立“口岸党建联席会”制度,实行“轮值书记”,每季度确定一个相关成员单位党组

织主要负责人担任“轮值书记”,实现党建、业务和服务三共建的一体化新模式。积极推动党建多元化共建模式,各基层党组织主动与国家、**对口部门开展结对共建,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书,开展共建活动。

聚焦文化融合,激活城市血脉“红色细胞”。市委着重加强基层党建与口岸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擦亮城市文化“红色名片”。紧紧依托国门、界碑资源优势,围绕“五边行动”,完善了“口岸国门党建展厅”,在口岸出入境联检通道设立“出入境党员教育”阵地,实施支部建在国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 4000 余人次;近12 万外地游客感受国门的庄严、界碑的神圣,有效教育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先后组织 140 多个基层党支部和 3000 余名党员开展“打造国门党建品牌、擦亮国门亮丽名片”、“党政军民学”、“红**飘飘”等联创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组织活动场所等区域悬挂党**,定期举行升国**、唱国歌仪式,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党员参观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党员树立“国家、国土、国门、国民和国防”思想意识。

【篇三】

**市****把抓党建述职评议点评问题整改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精细化做好查、改、督等关键环节,以点评问题的真改实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梳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述职前,**委派出调研指导组,深入全**10 个乡镇、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非公经济和社会

组织开展调研,全面摸排基层党建存在问题,认真梳理汇总调研督导结果和日常调研考评情况。结合调研督导情况,**委派出由**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带队的调研指导组,全程参加各乡镇党建述职评议会,现场指导点评,点出存在问题,指明努力方向,达到了展示成绩、会诊问题、传导压力的目的,将管党治党责任传递到基层末梢。

深入分析研判细化整改措施。及时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研究**党委、市委和**委自查点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市述职评议点评问题和自查的 12 个问题,制定 46 项具体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了整改方案,坚持月调度,从严从实抓好落实。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剖析问题原因,细化整改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领导、整改时限,推行销号制动态管理。

从严督查验收压实整改责任。将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问题整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作为 2020 年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压实各级党组织整改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督查反馈等机制,采取定期听取汇报、走访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不定期对党组织书记抓点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切实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抓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经常性指导推动机制,对推进不力的及时反馈通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防止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

抓实问题整改推进重点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要求,对述职点评问题实施精准化项目化整改,补齐工作短板,夯实工作基础,统筹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强党支部建设、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镇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引进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落地生根、抓实见效。

党建工作创新经验做法三篇

党建工作创新经验做法三篇

【篇一】

**市****坚持大抓基层、打牢基础,突出“三个全域”整体提升,聚焦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从地域、领域、时域三个维度入手,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增效。

一是全地域提升。紧扣发展新格局,紧盯薄弱地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适应产业业态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需求,创新组织设置,在牧区,打破地域限制、产业壁垒,推动党组织“上产业链”、进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 105 家,建立合作社党组织 30 个;推广“党员中心户+合作社”模式,党员中心户联系的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 75 个。在城镇,不断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组

建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队伍,共划分网格 75个,配备网格员 137 人,其中党员 117 人,成立网格党小组 60 个。充分激发党建“内生动力”,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活动 263 次。

二是全领域建强。整体谋划、联动推进各领域党建,在机关,完善党建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广泛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助力“双城”创建、保护母亲河等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在国企,坚持以“**国企党**红”活动为载体,发挥党建在国企发展中的**帜引领作用。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转型创新。在“两新”组织,以创建“双强六好”“六个好”党组织为抓手,实现支部提质增效,推动“两个覆盖”。共推荐 1 个园区、3 个党组织、3 个党建指导员参加全市、全区评优。在公立医院,稳步推进全**两家二级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年底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全时域从严。保持全面从严定力,把严的要求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20 年工作要点》,确定全年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规范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针对存在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列入下一年党建工作计划抓好落实。以“最强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分领域制定建设标准,细化措施,突出牧区、非公等相对薄弱领域党组织,安排 75 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科级干部每人确定 1-2 个联系点,定期研究和开展党建工作,着力推进

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日常督查指导,开展半年基层党建调研督查,使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党建责任落实落地全面提升。

【篇二】

今年以来,**市**区紧紧围绕**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争先创优年”的工作目标,聚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强化标准,筑牢基础。印发《**区“最强党支部”建设方案》,重点围绕政治功能、队伍建设、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群众工作等 5项工作内容,分领域制定农区、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公立医院、中小学校等 7 类基层党组织的创建标准。建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共包联 21 支部联系点,实现一点一区级领导、一联络员一指导员,每月开展 1 次党建指导与抽查。结合特色亮点、推进措施及工作进展,针对问题与困难,联络员与指导员全程跟踪整改,为推进加强“最强党支部”示范点培育选树奠定基础,推动各类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培训,优化队伍。依托微信公众号、空中课堂等载体,及时发布党建动态、典型宣传、党务知识等党建内容,将“微培训”融入日常。借助党建直通车,针对新任职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的学习需求,量身打造培训课程,精准培训专题内容。丰富灵活培训方式,坚持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和组织生活、实践锻炼

有机结合,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今年以来,组织各类培训 12 次,党员参学万余人次。

聚焦实效,提升服务。深入开展各类城区基层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慰问老党员、“送法进校园”、为居民派送图书、送文化辅导员等;严格实施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结合“双城联创”,积极与驻地单位、社会团体、业委会、物业联系沟通,开展为包联小区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推进网格治理在行动,“小社区”激活大党建“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奖优促劣,激发活力。采取通报表彰的方式,不定期公示各类党组织的创建情况与动态排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强化结果运用,对评为区级以上“最强党支部”给与党费预算及活动经费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表彰推荐“最强党支部”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党支部,划定区级“最强党支部”为参评市级以**内表彰的必要条件;参评**党委以**内表彰,党支部至少应当被区级以**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同时评比“红**党支部”从“最强党支部”中产生;在“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中党支部出现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情形时,取消评定及相关待遇保障。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全面激发各类党组织工作活力。

【篇三】

今年以来,**市**区以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先行区为契机,坚持党建为引领、系统谋划,赋能扩权、融和发展、协调联动、夯实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建引领效能,推动城市治向理融和发展,从“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赋能扩权下好街道体制改革“先手棋”。作为**市域治理试点城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先期的谋篇布局,搭建整体运行框架,下好市域治理“先手棋”。区委坚持围绕做实基层、夯实基础,抓覆盖、抓主体、抓活力,加大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向基层的倾斜力度,推动重心下沉、资源下沉、人才下沉。一是制度保障。制定《**区城市基层党建实施意见》和《关于精简规范社区工作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的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制度。成立区委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机制。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考核相结合,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对社区、内设机构、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进行分类考评制度,扩大群众参与权、评价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做到公开透明、考用结合,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对基层和群众负责。二是人员保障。采取增加事业编制以及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 90 名工作人员充实街道工作力量。

二是结对共建打造趋于融合发展“大平台”。不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充分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筑牢提升城市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基。

完善组织体系。全面实施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合型党组织构建,探索契约化共建。将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综合执法局纳入街道联合党组织,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以“先锋支部”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在职党员以支部为单位进社区报道,探索将在职党员充实到小区居民区党支部班子,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采取挂靠组建、组团联建等方式,以社区“大党委”为轴心统筹组建商圈党组织,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楼宇党支部--商场党小组”分级组织构架,成立“业缘”“趣缘”党组织,织密“一核多元”组织网络。建设职业队伍。明确社区工作者队伍范畴,加大后备人才储备、拓宽选用渠道,确保社区始终有充足的工作力量。按照相关规定大力提拔使用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打通晋升渠道;探索从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畅通职业发展前景;探索优秀民选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待遇、下派社区党组织书记比照副科级干部落实待遇,做到“进有路、退有养、干有酬”。强化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党建联**”、“大党委”,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建立健全双向沟通、协调议事、共建积分等工作制度,有效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举措,引领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并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党组织的地位。

三是协调联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新效能”。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更”为指向,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城市发展为人

民。精准服务供给。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持续推进联系服务群众“五步工作法”,提供社区品牌化、个性化服务,以扶贫帮困为重点,解决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针对社区特殊群体需求,通过购买专业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精细基层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推进居民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业委会的成员交叉任职,在有条件的业委会中成立党的工作小组,深化小区物业党建联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群体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有序参与,凝练共同话题,聚焦公共事务,形成共同价值,以契约形式规范治理责任,搭建践行社区公约、居规民约平台,丰富治理主体。完善基层党组织主导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依法依规开展社区协商,提高治理成效。精确融合载体。坚持“统”的理念和方法、“整”的机制和平台,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基本架构,打造“沿人民路商业带+新华街商业聚集区商圈党建共同体”,打造新天地市场、万达广场等 6 个商圈党建示范点,不断探索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发挥作用联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有计划地打造精品社区,有序推进精品社区建设进程,丰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基层党建阵地服务群众水平,实现“一居一品一特色”,促进社区党建品牌化发展。持续优化联系服务群众“五步工作法”,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引领好“三社联动”服务品牌、“一核多元

多元共治”治理模式、“八联八建”融合机制、“一体四翼”联动平台等品牌化党建载体,强化示范带动和品牌辐射功效,丰富社区党组织多元化服务主体。

四是加大投入夯实城市基层党建“硬基础”。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合理化。按照分级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原则,打造上下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党群服务中心联**。区级打造 1 个集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标准化的区级党群服务场所。镇(街道)级打造 7 个集议事、活动、学习、服务和文化活动“五位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把服务延伸到窗口;村(社区)级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人力、信息、金融等资源进行再组织,提升打造 41 个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力量抓好便民服务。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按照《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四个标准化”的要求,从外围环境、功能室设置、设施配置、门牌内容、日常运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做到“六有两统一”的标准建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六有”,即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有书报、有制度;“两统一”,即统一命名,统一标识。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综合化。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积极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如**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原政务服务大厅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形成党建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法律服务、关爱服务等 5大服务体系,设置服务窗口 97 个,能办理和提供各类审批、便民服

篇3:政协工作创新

刘凯创新工作室承担咸阳供电公司所辖变电一次设备的绝缘监督工作,是一支持续改进、锐意创新和精益求精的高效试验专业团队。工作室以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刘凯同志为带头人,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力,积极从安全生产实践中开拓思路,从工作站管理短板中汲取创新灵感,集思广益,解决了较多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难题。

工作室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技术发明八项,管理创新成果六项。以上成果相继取得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省公司班组创新技术类一等奖、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职工科技节职工发明创新成果铜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篇4:政协工作创新

工作室前期论证

电网建设技术的发展革新,“五大体系”建设与主多分开带来的管理体系深度变革,对企业素质和员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驾驭好复杂的电网,必须全面提高企业和员工综合素质。

(1)科技技术更新快、专业性强。大型课件开发有较大难度,且投入大、回报小,通用性差。而“小发明、小创造”更能为生产现场契合实用,为一线员工快速掌握。

(2)企业技术人员本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继续教育目前大多数为培训式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互动交流不足,限制了员工的创新和改造思维。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越来越快的企业发展。

(3)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培养、积累,已产生了一批相对年轻有为的人才力量,拥有58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或成果,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9篇,在技术发明、科学研究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能力。在电力系统开展的“五小”活动中,出了一批技术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线班组的技能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解决现场设备故障能力明显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不仅能解决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题,还能带动广大员工共同创新,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其建立和运行,将更加有效地推进公司管理和技术创新,促进后续人才的持续培养。

工作室成员管理

公司工会牵头召开筹建工作会议,会同检修、人力资源、科技信息等部门详细了解公司人才结构情况,筛选出有优秀人才称号、发明创造获奖的人员。确定出有创造意识、能力的首批工作室成员。

招募成员

工作室严格按照条件吸纳符合条件的成员,经过严格审查筛选,共有19名获得省公司“优秀管理、技能人才”称号、拥有省公司以上科技成果或创新成果以及具有相当技术职称的技术业务骨干加入了工作室,成为首批技术创新核心团队成员。并制定人员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和考核奖励办法等具体内容,对加入和退出工作室的条件进行了限定。

确定定位

工作室旨在为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职工群众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成为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的标杆;依托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不断提高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职工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造就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成员动态管理机制

工作室把培养公司员工骨干和技术能手作为目标。制定、实施年度青工技术技能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掌握了解员工对各专业技能的需求,每年组织开展2-3个专业的青工技能培训;发掘各生产班组中不同专业的“小诸葛”,并将其中优秀人员发展为工作室的新进成员,形成工作室成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

员工培养方式多样化

班组员工培训功能

工作室定期开展2-3个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活动。从各生产班组抽出优秀员工组成学习小组,由工作室成员对各生产班组开展技术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班组员工解决现场设备故障能力。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更多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形成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形成员工培养、选拔、提高的长效机制,并将职工创新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将班组创新工作纳入星级班组的申报、推荐、评定体系,对于在创新方面有突出成效的,公司优先向省公司推荐五星级班组、十佳班组,有力促进班组员工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创新创效工作。

工作室新进人才培养功能

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公司青年骨干和技术能手为目标,制定、实施年度青工技术技能培训计划,并作为工作室新进人才进行培养。针对每年不同的创新课题,在各专业人员中发掘各生产班组中的“小诸葛”,共同参与工作室的课题开发、研究;并将其中优秀人员发展为工作室的新进成员,形成人才培养、选拔、提高的长效机制。

对外业务培训功能

工作室不仅落脚于自身员工的培养,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活动,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指定专人与客户进行对接,按照“了解需求、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创新工作为更多的涉电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工艺讲解,开展人员培训服务,为涉电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涉电企业人员解决现场设备故障能力,帮助用电客户安全、有序、可靠用电。

建立青年工作站

工作室管理办公室下设青年工作站,年度组织青工开展信息安全等3个专业的技术培训。培养公司青年骨干和技术能手,实施青工技术技能培训,发现推荐青工技能人才。并与省公司电科院青年博士团就创新创效工作建立了长期交流机制,就部分项目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员工成果丰硕

课题研究项目获好评

省公司下达的十大课题之一《供电企业对标指标提升闭环管控研究》项目,在工作室课题组长的精心策划和详细指导下,课题组成员从指标取数、审查、评价、提升四个环节,识别了对标指标数据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标闭环管控措施建议,并以具体指标为例进行了对标闭环管控措施仿真,得到了专家验收组的好评。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工作扎实,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能够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升对标数据管控质量提供支持和参考。该成果也获得了四川省电力公司课题研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参加国网公司“安全生产月”征文活动获奖励

2013年6月是第十二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国家电网公司按照全国安组委活动要求,组织全国各网省公司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征文评选工作。工作室成员撰写的《县级控股公司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唯一一篇征文获国网公司安全征文优秀作品奖。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取得好成绩

工作室成员撰写的《深化改革,创建地县一体化调控操作科学管理模式》《探索软交换,开启通信专业管理新时代》及《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持续型依法治企综合审计检查》3篇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入围省公司典型经验库,取得了公司2012年“零”的突破和历史最好成绩。

创新指标成果多

2013年,工作室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证书共64个,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证书5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证书59个,授权软件著作权证书2个;发表科技管理论文10余篇。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奖励的专利3项,著作1部,论文3篇;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企业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课题研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成果落实有效益

篇5: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创新材料

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合党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的创新。

一是要树立党员有利益需求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个人的合理利益无法得到实现时,人的思想就会失衡,直接影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树立新的个人利益理念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党员有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党员有实现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的权力,党组织有保护党员合理个人利益的责任。只要党员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不矛盾,就不能要求党员放弃个人利益,就不应当被视为思想落后。党组织只有承认党员有追求和实现个人合理利益需求的权利,才有可能主动研究和解决党员的个人需求,消除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距离感。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个人价值理念。个人价值是指个人的知识、能力、能量作用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积极的要求。过去从宣传教育到社会实践,过多地要求人的同一性而忽视抹煞了特殊性,对集体的服从影响了人的个性发挥。党组织要求党员做“革命的螺丝钉”,却忽视了研究如何把“革命的螺丝钉”拧在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效,把个人价值的追求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划了等号。树立新的个人价值理念,就要认识到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不仅是党员个人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作用于社会。要把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过程,作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员群众的心凝聚起来。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评判理念。过去评判党员的先进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肯吃苦”为标准。新时期,先进性被赋予新的含意,强调党员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

四是树立积极的基层党组织维权服务理念。党章规定,严格管理党员是维护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同时党组织也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维护党员的政治、工作、生活的权利,使党员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集体更具凝聚力。

五是树立全新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理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党代政、党务冲击业务的现象,也出现过忽视政治、弱化党建工作的现象,都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对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答案,二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论是党建工作要围绕业务工作开展的“围绕论”,还是党建工作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中心论”,或是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结合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也都有其提出并存在的合理性。而现阶段,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因此,要树立全面的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

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管理体制,推动自身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经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这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完善目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目标有机统一。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建立了基层党支部目标考核、工作管理等项制度。在去年进行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要求。在完善支部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实现水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处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确定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了每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所分工联系的单位或群众。对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以及党员责任区划分情况,制作成展板上墙,进行公示,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是改善决策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决策与水务中心工作决策有序衔接。基层党组织在集体决策、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畅通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旗帜鲜明地发挥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

三是完善组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建立健全处、所两级党组织,选拔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领导和协调水平强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同时根据党员队伍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8项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北运河管理处2005-2008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了严把入口关,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发展党员中我们实行了“双推双公示”制度和党建党史理论考试制度。即在确定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前实行“双推”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前实行“双公示”制度。这种形式,扩大了党内民主,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通过完善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环境,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动力。

三、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判断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如果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上,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也不符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要求。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对基层的党务工作是个新的挑战。几年来,处党委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新党建基础工作,实行党建工作的“双册”管理。为了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处党委印制下发了《党支部活动手册》和《党员活动手册》,将党员管理的长效制度、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及支部活动、党员活动的各项内容及时记录,使党建工作一目了然,便于工作的检查和总结。

2、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提高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相结合。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每年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教授做辅导报告,组织一些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召开学习交流会和论文交流会,组织参观活动、典型宣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动的形式和载体中。

在教育活动中,转变教育理念,注意发挥党员自身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在学习党章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党章。在此基础上,分两批对全处在职党员进行了培训,党委主要领导以“学习党章,增强党性,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为题,采取互动的形式,为党员讲党课。在全处党员中广泛开展了“遵守党章从我做起”的研讨征文活动。在小组座谈的基础上,12名党员代表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大会上作了学习交流。这种自己教育自己,同时也使大家共同受到教育的方式很受党员欢迎。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处党委将4月7日作为全处“荣辱观”教育日,组织职工收看辅导报告,收看了《道德的力量》、《感动中国》等系列辅导光盘,并向全处党员发出号召:“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开展了“讲述我身边的荣辱故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等专题讨论。使广大党员切实掌握“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明确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服务功能的创新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群众共同奋斗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增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具体讲就是做好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基层。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时,首先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要建立和实施联系基层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状况,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千方百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决议在基层贯彻落实。

二是服务党员。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为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培训、走访慰问老党员和一线党员、评优创先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达到了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是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拓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和方法。如:坚持三级谈心制度,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和分管单位的干部职工之间、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广泛开展谈心。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基金,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为年老体弱、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上门服务。同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和各种扶贫帮困活动等等,用维权服务的真情温暖人心,使党群、干群之间更融洽、和谐,党组织更具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四是服务中心。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把党务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治河、污水治理等水务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运河通讯》大力宣传中心工作和身边的先进典型,制作宣传中心工作的专题片、台历、展板,开展各种争优创先、岗位练兵等各种劳动竞赛,处党委向全体职工提出了“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应用一项新技术”的要求,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倡导职工做有“心”人:善于学习,心中有新观点;善于发现,心中有新情况;善于调研,心中有新思路;善于总结,心中有新经验。几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在本岗位建功立业成才,涌现出了许多技术领先的机闸工、水文工、电焊工和科技创新人才。这些都为推动中心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篇6: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工作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化解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同时,创造性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服务大局、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2009年12月18日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安排部署了全国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被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政法机关的三大职责任务之一。第二、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执法办案活动是广义的社会管理活动,是构成管理活动的元素之一,检察机关则属于广义的社会管理主体。因此,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功能,就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三、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法治建设的加强不可懈怠。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守护者,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居于中心地位。社会管理的创新过程,实质上也是检察机关寻求司法理念转变和执法手段创新的过程。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

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在稳定有序的状态中不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刑事检察职能作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管理秩序;要严肃查办职务犯罪,监督公权力依法行使,促进有关社会管理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管理职责,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树立良好的法治、道德标准,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环境得到净化;要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作用,及时发现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发案单位及

1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同时要坚持以检察执法社会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通过面对面接触群众,更直接地体察民意、关注民生,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并根据检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拿出方案,协助党委政府把住政策源头,促进完善社会管理。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依法参与。检察机关作为管理主体之一,对通过行政手段、道德手段能够解决的矛盾不宜过多介入,对依靠社会组织和当事人自治能化解的矛盾不宜启动诉讼程序,要注意尊重和培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和机能。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大包大揽,自我放大检察职权。采取的方法既要考虑可行性、创新性,也要考虑合法性,决不能突破法定职能包揽检察机关不宜承担的工作,更不能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乱作为。

2、坚持创新。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目前,检察工作正在运行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保障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方式方法的创新往往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启动点。要保证既不突破法律框架,又确实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检察工作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才会真正收到各方认可的社会效果。

3、主动服务。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发现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后,要主动促请有关单位及主管部门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要积极参加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大排查、大整治,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等“五种人”的帮教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管控帮教,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4、维护稳定。检察权的社会管理属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主动服务第一要务,理顺群众情绪。要结合执法办案,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检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举措。认真抓好涉检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力争尽快消化解决检察环节的信访积案。高度重视敏感案件的办理及“三个效果”的统一,防止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组织检察

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决困难,切实把排查化解矛盾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真正践行执法为民。

四、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突出重点内容,把握主要工作,实现良好效果。

一是积极推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公共政策调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行贿档案管理,促进公共政策调整,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重大政策有效落实,重大资金安全使用。

二是积极参与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监督,着力解决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控违拆违、整治开发、服务管理与协调发展问题,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积极预防和减少犯罪。

三是加大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力度,净化社会管理环境,把查办涉及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大局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要集中力量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发生在基层政权组织和重点岗位中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坑害民众的犯罪案件,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经济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通过查办耕地占地补偿、退耕还林、农机补贴、粮食直补、社保等涉及群众生活和商业贿赂容易高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四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个案预防、重点预防、系统预防为载体,实现由事后预防向事前预防延伸,从个案预防向制度和机制建设延伸。当前,要重点在国家投资建设领域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摸底调查、预防动员、以案释法、整章建制的预防工作,以此增强国家投资领域干部职工预防犯罪意识,遏制和减少各类犯罪现象,提高建筑行业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要配合有关部门净化网络环境,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健全应对、引导等机制。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涉检负面报道,认真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六是高度重视执法办案中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现象,着力监督纠正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滥用强制措施和变相体罚等侵犯当事人人身权利的问题;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等侵犯当事人财产权利的问题;对群众漠不关心,作风霸道,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与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律师串通,收受钱财,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问题。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暂行规定》,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案件复查和重点案件回访,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执法活动的监督。

五、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探索

(一)探索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工作机制。公共政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保证公共政策的质量与品质尤为重要。一是及时向党委反映政策主张,积极参与党内政策制定的调查研究过程,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参与人大立法过程,通过法定程序,及时将立法主张传递到立法过程。三是与政府共同制定公共政策。检察机关要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合作,参与其公共政策制定,有助于提高这些公共政策的品质。四是与审判机关共同制定司法工作政策。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宪法地位类似。虽有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针对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完全可加强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上一篇:喜爱看课外书作文下一篇:提升运政监管水平打造信用运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