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2024-05-25

政协界别工作打算(共8篇)

篇1: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XX区政协探索推进界别工作

“侨联界别委员发挥联系海外的优势,帮助XX工艺品公司将剪纸艺术推介到了海外”、“科学技术界别发挥联系科技人才的优势计划近期开展院士专家XX行活动,帮助科技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促进企业不断创新。”……近日,XX区政协主席XXX主持主席接待日活动,听取各界别召集人对开展界别工作的经验体会及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界别工作创新发展。近年来, XX区政协通过建立完善界别工作组织体系、拓展界别活动方式、加强界别工作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打出一套推进界别工作组合拳,界别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彰显。

建立制度完善组织,让界别不再松散

“本届政协换届以来,虽然在界别工作方面开展了界别协商、调研等探索,但政协委员的界别意识较弱、界别作用发挥不充分”,这是在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XX区政协党组收集到的问题。对此,该区政协党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首先明确由政协党组副书记牵头,就加强界别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调研报告》,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界别作用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为完善界别组织构架、创新界别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服务保障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初,该区政协即根据《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2民盟界别联合区政协科教委开展界别视察协商学前教育工作,开启了该区政协对界别协商的探索。福利保障界紧随其后,与社事委联合协商了残疾人工作,促进了残疾人创业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实现了镇街残联、村(社区)残协配备专职委员的全覆盖。

2015年,将是XX区政协各界别作用整体发力之年,中共界别率先就XX的文化建设开展了视察协商,为该区的文化发展把脉支招。在主席接待日上,XXX主席希望各界别要进一步突出优势、加强联合,推进界别工作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篇2: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深入研究更好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重庆市政协把加强政协界别工作作为改革重点任务,探索界别履职规律,改进界别履职方式,发挥界别独有优势,激发界别履职活力,不断提升政协工作实效。

一、扩大界别有序政治参与,政协例会协商议政成果突出

改进界别在政协例会中的参与形式,组织引导界别代表在政协例会上发出声音,进一步丰富政协例会协商议政成果。一是全体会议按界别编组讨论发言。按界别划分委员小组和部分联组,安排界别委员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鼓励引导委员以界别名义提交大会发言,就各界别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在协商议政中充分体现界别意愿。同时,有侧重地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多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常委会会议安排界别委员列席。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充分调研筹备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安排界别委员列席会议,增设界别委员自由发言环节,使委员增强界别意识,站在界别角度思考问题、发出声音。三是专题协商会议听取各界声音。组织32个界别就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情况开展界别专题协商,会后向市委报送8个方面32条建议,得到市委充分肯定。四是其他例会促进界别知情明政。根据会议内容和议题,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参加市政协主席会议、专委会会议、各类座谈会等,让界别委员及时了解上情下情,为更好议政建言筑牢基础。

二、发挥界别行业专业优势,专题调研视察深入有效 发挥界别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优势,以界别共同关心、行业关联度高、专业性强的问题为主题,以专委会为依托,以本界别或相近界别为主体,组织开展具有前瞻性、宏观性、战略性、针对性的视察考察、调查研究、研讨论证、咨询服务,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履职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在调研方面,市政协经济委组织经济界委员调研重庆江北机场三期工程建设,组织工商联界别委员联合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开展“推进重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江北机场建设工程情况专报》和《关于推进重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以“进一步推进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18篇。市政协联合台盟市委,组织相关专家委员对西部11个省区市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以台盟界别名义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在视察方面,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创新界别委员视察方式,组织香港委员赴四川开展年中视察活动,对比成渝两地在对外开放和投资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围绕畅通川渝港联系、加强成渝港经贸合作等建言,为扩大内陆开放献策。

三、凝聚集体智慧,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明显提升 引导各界别组织界别委员中的代表人士,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选好题目,着力打造精品集体提案,切实提高政协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一是加大界别集体提案征集力度。全会前召开界别集体提案征集会议,下发提案征集通知,鼓励各界别围绕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以界别名义提出集体提案。二是加强界别提案重点督办。在界别集体提案中优选一批作为重点提案,提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牵头督办,邀请界别委员参与督办会议,提升界别集体提案办理实效。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由民盟、民进、致公党、台盟、工商联等5个界别联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1号提案,经过重点督办,推动市政府进一步改革完善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三是邀请界别代表参与民主评议。市政协提案委探索开展民主评议部门提案办理工作,邀请与被评议部门工作相关的界别委员代表参加评议,形成界别集体意见,在民主评议会上由界别代表向被评议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畅通界别民意表达渠道,反映各界社情民意广泛及时

发挥各界别委员分别代表不同群体、联系基层群众广泛的优势,有效运用界别民意表达渠道,反映各界别社情民意。一是建好界别信息员队伍,从各界别中精心选择31名特约信息员,在界别调研、视察和委员专题座谈会等界别活动中注意收集和反映界别群众关注的问题和界别的呼声意愿。二是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等,经常组织界别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三是每月开展一次“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各位副主席接待各界委员,认真倾听界别委员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以及政协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形成专报信息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各界别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27期,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2期,国家部委回复1期,市领导批示13期。民建界别提交的《关于改进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得到分管副总理的批示和国家口岸办的回复。

篇3: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探索与实践

一、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档案法》对档案所作定义进行推演,政协机关档案是指政协各职能部门在各自工作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过整理归档的文字、声像、实物、电子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政协履职实践的真实记录,也是政协发展历程的忠实记载,它无言却又生动地还原着政协生动的历史实践和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情状。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探究政协及其机关工作的轨迹和历程,通过分析、比较、总结,能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履职内容,从而达到改进工作方式、有效促进履职的目的。

1. 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政协机关全部工作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协各职能部门在履职实践中会形成众多的文字材料,例如领导讲话稿、会议材料与记录、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视察活动记录、内部出版物等等。作为政协日常履职实践的真实记录,这些文字材料一方面反映了过去时间内政协生动的履职实践,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过去时期内政协丰富的履职成果,是政协履职实践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之一。作为政协履职的常设性机构,政协机关一方面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相关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需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加以记录与留存。此外,政协秘书处(办公室)在负责起草领导讲话、会议与活动材料等工作外,还承担着收文与发文等事务。诸如上述各种文件与材料,最终都要经整理、汇总而加以留存,即进入机关档案工作环节。

2. 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促进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工作的进步和创新,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借鉴与汲取。政协在过去时间内所累积的履职实践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记载和凸显了过去时间内政协在履职实践中所开创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做法,对政协下一时期的履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此外,作为政协事业的组成部分,政协志、政协年鉴等的编撰,离不开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实践所保存的各种档案资料与信息的充分利用。

3. 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政治体制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在履职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是国家档案资料来源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超过了政协机关自身保管期限的档案材料,有些需要移交地方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保管。另外,政协机关档案工作,也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在政协机关的具体实践。政协机关档案工作,要遵守我国《档案法》和地方政府档案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政协的性质、特点等实际情况而开展。

二、政协机关档案工作存在的盲区和问题

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协在机关档案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盲区和问题。一是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意识淡薄。目前,在政协章程、相关重要文件以及领导人重要讲话中,基本上未涉及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方面的内容或作出有关规定。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相关要求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他各级政协对机关档案工作的忽略或忽视。二是专门机关档案科室和专职人员的缺失。目前,在各级政协特别是县级政协中,专门设置机关档案工作科室以及专职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鲜有,机关档案工作一般由秘书处(办公室)兼而为之。缘于机构和人员的缺失,政协机关档案工作不免陷于无序和无为的境况。三是对具体开展机关档案工作事务的生疏。目前,各级政协尤其是基层政协,所开展的机关档案工作,基本上是从事对相关文件与资料的一般性保存与保管工作而已。然而,科学性的机关档案工作,包含着一系列科学、谨严、有序的规范化、标准化步骤、过程与规定等事项,是一项业务要求精、态度要求实、责任要求重的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建议或途径

1. 提高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机关档案工作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2]1因此,就工作性质而言,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政协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协务必要切实提高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加强和完善政协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政协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对机关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体机关干部和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注意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与归档的细节和过程,在政协机关大力营造和弘扬重视与支持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深化对《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学习,提高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与严肃性。

2. 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组织建设。

完善的组织建设,是确保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举措。重视与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必须要从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加以保障。对应于各级地方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政协,一要成立综合档案室。一方面具体负责政协机关档案工作,另一方面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二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综合档案室要配备政治素质好、档案业务熟练的专职档案员,各科室以及直属单位要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员。三要明确归口部门。就工作属性而言,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政协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逻辑上理应归口于秘书处管理。四要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省级政协可由办公厅主任或副主任分管,地级与县级政协可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分管。

3. 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

档案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不仅具有共时性,还具有历时性。为确保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制定与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要把政协机关档案工作计划纳入政协机关总体工作计划的总盘子。在资金保障、办公设施、人员配备、福利待遇等方面,统筹规划、科学推进,确保档案工作有序开展。二要制定严格的档案工作制度。政协机关档案工作是一项严肃性工作,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主旨,把它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和助推政协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加以认识和强化。制度的具体内容要以规范政协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为主。三要根据我国《档案法》相关规定,以及省、市《档案管理条例》,结合政协履职和政协机关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与归档的范围和时限,档案保管、保密及使用规则等等。

4. 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设施建设。

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离不开具体的承载空间。一要设立专门的政协机关档案保管室,要有防火、防盗、防尘、防虫鼠害、防潮、防高温等设施,确保所存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二要适应现代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把政协机关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配备必需的信息化平台与载体设施。

5. 加强政协机关档案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熟练的业务知识是不能够完全胜任与完成相关工作的,因为它涉及档案学、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等学科知识。作为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机关全体人员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自身的实际工作。一要积极参加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努力增强和提高业务知识能力与水平。二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努力夯实自身开展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知识基础,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三要积极内引外联,努力提高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的联系与沟通,在实际工作业务与实践中,真诚接受其对政协机关档案工作的指导以及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把握前沿,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政协的好经验好做法。

参考文献

[1]李山林.试论档案工作的性质[J].河南档案, 1985 (1) .

篇4:有关人民政协界别问题的初步思考

界别的含义

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人民政协中的界别含义作一界定。根据人民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组成,设若干界别。”这是有关界别问题最权威的表述。从文字上讲,政协章程中的“界别”,含义较为宽泛,其中既包括指向较为清晰的“党派、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香港和澳门同胞”,也包括内涵较为模糊的“各界的代表”中的“各界”。要想正确理解“界别”,弄清楚“各界”的含义最为关键。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可清楚看到人民政协中“界别”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众所周知,人民政协成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其设立的初衷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关于“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政治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关键是要“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商”,成立民主共和国。党派的含义较好理解,至于“无党派”的概念,按照周恩来同志的解释:“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压迫,许多志士仁人虽然没有组织起来,但却在领导着、联系着很大批民主人士从事民主运动。因而,严格和正确地说,无党派民主人士是没有党派组织有党派性的民主人士。”由此可见,政协中的界别最初的含义主要是指党派。但在第一届全国政协的筹备中为了增强代表的广泛性,除党派之外,又增加了区域、军队、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特邀人士等,参加单位共46个。考观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名单,不难发现,其成员主体是党派的代表,辅之以人民团体的代表。

文本和历史足以告诉我们,人民政协中的“界别”其最初含义大致是指党派和人民团体,又以党派为主。至第二届全国政协,地域和军队开始退出,民主党派进行重组,政协的参加单位减少为29个,但仍然坚持党派加之人民团体的格局。至第七届起,情况出现变化,全国政协中的界别增加为31个,第八届再增加到34个。目前全国政协中的34个界别大致包括了以下七种类型:一是党派,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和无党派人士等10个界别;二是人民团体,包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全国台胞联谊会、全国侨联、中国科协等8个界别;三是以行业为基础划分的社会各界,包括文艺、科技、教育、社科、经济、体育、新闻出版、医卫、农业、社会福利和保障、对外友好等11个界别;四是按民族设立的少数民族界别;五是按宗教信仰设立的宗教界别;六是按地域设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邀人士界别;七是特别邀请人士界别。与第一届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行业的细化。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大致可以认为,现行政协章程中的“各界”,其含义主要指的是行业。据此,可以认为:人民政协章程中的界别指的是党派、人民团体、行业、民族、区域加宗教。

界别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成员按地域产生;人民政协是国家的重要政治组织,其基本的功能和作用是协商、议政和监督,即就事关国家的一切重大、重要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协商,协商之后由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实施。协商的目的一是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使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在协商中使彼此了解对方的诉求,形成必要的共识,减少决策的难度,降低实施的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协商得以有效、充分,就必须使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所有阶层、各种利益团体都能有序、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诉求,并与其他阶层和利益团体进行对话。人民政协中讲的协商,在笔者看来既应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合法政党——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也应该包括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协商。要做到这一点应将社会全体成员根据一定的方式划分为若干界别,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每一界别产生代表性的人物共同协商,这一点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利益多元的大国尤为重要。

界别的设置

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表明,导致一国之内公民在利益诉求上产生差异的原因极为复杂,但最根本的则是政治主张和经济地位,而在现代社会里这一切又主要通过政党和社团来加以体现,尽管政党和社团组织之间有时也会相互交叉。按照这一标准衡量目前全国政协中界别的设置,应该说总体上是大致合理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包括:界别界限划分不清,如目前列入“特别邀请人士”界别的委员就缺乏特色;界别之间互相交叉重叠,如科协和科技界,共青团和青联,工商联和经济界等;界别设置没有覆盖社会上客观存在的各阶层,如缺乏军队和中介组织界别等;某些界别中的人员构成存在问题,如农林界别中缺乏农民,工会界别中真正第一线的工人比例太低等。人民政协以议政为主,由于成立之初中国的文化发展较为落后,政治知识普及率不高,为了增加议政的有效性,其成员主要以知识界为主;现在这一情况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使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得以真正表达,就必须增加占中国人口最大比例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的初步想法是,逐步使政协中的界别内涵回归设计者最初的本意:党派加社团,即保留现有的党派,完善人民团体,逐步限制、减少行业,改造特邀人士界。具体而言,一是完整保留现有的党派。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我们必须坚持。尽管目前我国民主党派之间也存在趋同的现象,但这一问题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二是完善、壮大人民团体。社团是拥有共同利益的成员组成的合法团体,它不仅具有稳定、组织化程度高的优点,而且所代表的成员面也大小适宜,对这一政治资源必须高度重视。

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保留现有的妇联、总工会、工商联、科协、侨联,将共青团合并到青联予以保留,然后将现行行业中原本就是以社团为单位的文联、社科联、新闻出版工作者协会、对外友协和宗教界别等团体移到社团类。二是增加个体工商业者(包括中介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协会等新的社团,完善壮大社团类别。三是逐步减少、取消行业界别。行业只代表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所从事的职业,稳定性较差。同时,现代社会行业划分越来越细,如果以行业来分类,不仅无法解决行业与社团的交叉重叠问题,还会导致各行业的相互攀比,最终使界别越设越多。考虑到制度的延续性,可逐步改造和减少,如是否可考虑将现有的农业界别改为农民界别,将体育界别改造为体协放到社团类中,至于教育、医卫等行业可先作保留,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合并等方式逐步取消。四是取消特邀人士界,保留现有的少数民族和香港、澳门两个特邀界別。

界别的运行

科学地设置界别之后,如何使界别真正地发挥作用则是另一重要问题。根据笔者的初步思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委员个人身份与界别身份的关系。如前所述,政协委员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唯一的一支以界别为身份的政治力量,然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一方面政协委员自身的界别意识并不明显,往往以个人身份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政协组织也没有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同一界别的委员之间有效联系。目前政协中除会议期间小组活动是以界别为单位外,界别的活动极少。除党派之外,以界别为单位的大会发言和提案也极少,这一现状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第二,处理好界别与专委会的关系。目前我国各级政协中均设有专委会作为休会期间的常设机构,而专委会的成员又来自各个界别。对此笔者认为处理不好可能会削弱界别的作用,因而建议尽可能地强化界别的功能,使界别真正成为政协的主角,避免体制性的混乱。

第三,处理好界别与界别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前面已经指出,政协中的协商既包括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协商,也包括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协商。因而,我们必须从制度上尽可能为不同界别间的沟通、协商提供条件和机会。如在政协会议期间,除必要的小组会议外,尽量安排相关联界别的联组会议,就彼此关心的问题充分集中地进行协商与沟通。例如,若能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及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将工商联、工会和社会科学界别安排在一起举行联组会议,就《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行对话协商,使各方真正地、充分地了解对方的要求和主张,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立情绪,推动该法的实施,其效果可能比政府直接出面更好;在大会发言时将相关界别就某一问题的发言安排在一起,让大家充分了解对方的观点等。若仅仅强化界别,却使界别之间相互孤立,界别的功能同样无法发挥。

对话,是现代民主的核心,而要使对话有效,就必须有效地将对话的各方进行组织。

篇5:政协界别党建典型经验

*市政协仔细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突出党的建设指导,通过强化学习、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等途径,积极探究“党的建设+界别”履职新模式,充分彰显了政协界别工作特色,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抓学习,凝聚界别思维政治共识。

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月”活动。五届市政协以来,我们将“集中学习月”活动作为抓好界别学习的重要平台,每年选择若干主题,集中某一月份,通过召开界别党小组学习会、开展党员委员“微党课”、举办界别委员活动日、邀请专家辅导等形式,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关于强化与改善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维、强化政协系统党建、“两会四文”精神等内容,深入开展研讨交流。

市政协党组及机关党组成员分别深入各界别,带头作党课报告,交流学习心得;党员委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提交发言材料,有效带动了全市*名政协委员全员参加,征集界别专题发言*篇,切实将委员的学习成效转化为各界别的思维共识。

今年,我们以党史教育为契机,把“集中学习月”活动和“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学党史?筑同心”专题辅导汇报会,引导各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坚决维护核心,促进“四次认可”,自觉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界别的履职行动。

推动界别集中学习培训常态化。我们把抓好界别委员学习培训列为政协“十二项着重工作”之一,年初制定培训规划,培训时期成立临时党支部与学习党小组,仔细履行对界别委员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形成了由临时党支部到学习党小组、由学习党小组到党员委员、由党员委员到党外委员的学习架构。

二、建机制,完善界别党的组织体系。

建立委员界别党小组活动机制。对照省政协“一入四建”做法,经过走访调研与征求市委组织部门意见,在界别中组建党员委员活动小组,把政协基层党组织建在界别上。制定《市政协委员界别党小组工作办法(试行)》,把全体党员委员统筹编入17次界别委员党小组,纳入机关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强化对委员界别党小组工作的领导,市政协党组定期听听界别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委员党小组每年至少开展2个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将党员委员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核。

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明确每名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3—4次界别,*名党员委员分别联系*名党外委员,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深入掌握委员的思维动态,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去年以来,党组成员深入开展走访委员、谈心谈话等活动*个,梳理并研究解决委员反映问题*件,进一步增强了委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同时,通过结对联系,更好发挥党员委员示范指导作用,带动委员履职实现新提高。比如,2020年在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十二项着重工作”中,党员委员带头参与各类履职活动达*多人个,带动各界委员履职*多人个,同比提高*%,委员的职责感、使命感显著提升。

三、搭平台,提高界别履职成效。

深入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根据“建阵地、强管理、重实效”的原则,以界别委员党小组为单位,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党员委员争做“四次表率”(做崇尚学习的表率、凝心聚力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遵规守纪的表率),引导界别委员进取“亮身份、亮责任、亮服务”,建立委员接待日、委员主题服务活动、专题协商、走访联系界别群众等制度,有力提高了界别履职成效。

精心打造“委员界别月”履职品牌。仔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次委员党小组为活动主体,每年7—8月份,组织各界别聚焦“助力民生改进”主题,开展助推乡村振兴、健康基层行、送科技文化下乡、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

篇6: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一、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注意体现自身的界别特点。

(一)发挥界别人用是人民政协实践发展的需要

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界别”作为参加单位。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时,全国政协改由党派、团体、界别、特邀四个方面共29个单位组成。以后各届略有变化,至第十届共由34个界别组成。20xx年3月全国政协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在“组织总则”中第一次明确政协“设若干界别”。但对于如何设置界别,以及发挥界别作用的方式、途径和要求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

(二)发挥界别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架构中惟一一个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其委员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协商产生,主要体现人们在利益代表和诉求上的界别区分。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创造,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第二,作为履行政协职能主体的政协委员,是惟一一个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的政治力量。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各个界别的代表,是本界别参与民主政治的代言人;每位政协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具备一定影响力和贡献的社会群体。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身份,是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以最广泛地争取、团结、影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奋斗于既定目标。

(三)发挥界别作用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也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虽然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不少亟须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更凸显了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其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二、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现状

(一)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界别设置

历届全国政协都对界别有所调整。从总数看,适应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界别总数不断增加。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设29个界别,七届时增至32个界别,八届以来设34个界别。从构成看,有的界别因为社会阶层的消失而取消,有的则新设。如五届一次会议时,取消“合作社”界别,增设体育界别;

篇7: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本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其中,中国共产党99人;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65人;中国民主同盟65人;中国民主建国会65人;中国民主促进会45人;中国农工民主党45人;中国致公党30人;九三学社45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20人;无党派人士65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人;中华全国总工会63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67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28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65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3人;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14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27人;

篇8:政协界别工作打算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着特色,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这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界别作用,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基层政协如何发挥界别作用,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界别

功能 作用 问题

建议

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对于广泛团结各界人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政治,并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新发展,全面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政协界别的功能作用

1、界别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力军。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依靠界别的力量来实现;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要通过界别的载体来实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通过界别组织来发挥。在新形势下,只有突出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更好地整合和优化广大政协委员的智力和专业优势,广开言路,精谋良策,促进政协整体功能的发挥。

2、界别是保障和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渠道。政协界别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行业和领域。通过界别这一民主渠道,可以保障、扩大社会各界广泛、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把社会各界的民主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通过界别的渠道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意愿和诉求,将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意见作出系统、综合地反映,真正在政协达到交流、交锋和交融,既反映多数人的共同主张,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界别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政协各个界别都直接面对各自所联系的群众,最了解社情民意,最能表达群众诉求。通过界别的渠道,便于党和政府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状况、意见和呼声;有助于党和政府接受各方的批评和监督,更好地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改进和完善工作。

4、界别是协调关系、团结各方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协界别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团结性、协调性。界别的这些优势,有利于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通过界别在各自范围内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可以 包罗不同利益、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广开言路、增进共识、求同存异、形成合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消除误会、加深理解、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减少阻力,使社会激烈情绪得到较好的表述和宣泄,营造更加和谐、更加顺畅的社会环境。

二、基层政协发挥界别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到位。不少基层政协在突出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作用方面认识还比较模糊,没能站在政协工作全局的高度来审视界别工作,没有把界别看作是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联系政府工作部门的桥梁。他们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如何发挥政协组织的作用和专委会的作用上,对落实各项加强界别工作的举措不热心,对探索开展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的新途径、新办法不积极,对界别在政协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强调不够。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以界别为单位组织的较少。特别是一些经常性工作,如各类会议、委员视察、专题调研等,不能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履职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界别的整体优势和作用。

2、组织机制不够健全。有一些基层政协界别建设、界别工作的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规章,政协机关内部也没有明确和设立专门的界别服务管理和指导机构。政协领导联系界别、专委会联系界别等制度也不完善,界别活动缺乏组织牵头,界别工作随意性较大。有的基层政协也曾对发挥界别作用制定过一些办法措施,但因要求过低、或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无力推动界别工作的发展,难于激发界 别的活力,影响了界别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有的基层政协虽建立了界别活动小组,任命了界别召集人,但对界别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不够规范和明确,难以引导各个界别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3、运作机制不够顺畅。基层政协的一些界别,由于缺乏组织依托和联络载体,不能独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的基层政协界别,受组成人数的限制,委员名额安排不够合理,个别界别人员偏少,界别活动难于组织;而有的界别人员又过多,不便于组织和管理。同时,在界别活动经费保障上,还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大多数界别因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无法开展正常的履职活动。

4、界别作用不够明显。有些界别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丰富、不灵活,界别特色体现得不突出,以界别为单位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发言等活动较少,有组织地通过界别渠道搜集社情民意不多,界别还没有真正成为各界别群体愿望表达和利益诉求的主渠道,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在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声音不强、作为不大、作用不突出,难以体现和发挥界别的特点和整体优势。目前,在一些基层政协,界别的提案、社情民意数量很少,委员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反映本界别问题的也很少。

三、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界别工作的领导

界别工作开展得活跃不活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政协的重视程度。政协只有重视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突出界别特色,把界别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履行职能的现实优势,才能进一步拓展履职空间,丰富活动形式,从整体上提高履职水平。因此,政协应重视和加强对界别工作的领导,把界别工作作为整个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加大界别工作的份量。如:在政协领导分工时,把界别纳入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的范畴,使主席会议成员有重点地联系相关界别,及时了解界别的活动情况,指导和推动界别开展工作,研究解决界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制定政协全年工作计划时,要把界别工作列入其中,特别是在一些特色活动中要安排界别参与;在组织全会大会发言时,要提倡和鼓励以界别名义作大会发言,充分反映各界别的意见建议;在开展专题调研时,要尽可能多地安排界别专题,以增强界别的整体合力和凝聚力,多出专业式的参政成果,多建有深度的良言益策。

2、创新界别活动的方式方法

在政协界别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各方人士的智慧与力量上来,更好地发挥各界别委员的献智出力作用。在新形势下,政协应通过启发、鼓劲、引导、经验交流、异地学习借鉴等工作,帮助指导各个界别对履职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多组织界别开展特色鲜明的履职活动。如:组织安排以界别委员或相近界别委员为主体的调研、视察活动,多提富有建设性、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组织以突出界别群体参政形式的专题听证会、议政会、政情交流会,安排相关的 界别委员参与政协履职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组织界别以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中心,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等服务活动,发挥界别专业优势,拓展界别履职空间,增强界别履职实效。

3、建立健全界别工作制度

(1)建立完善政协领导联系界别制度。加强主席会议对界别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界别工作纳入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的范畴。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分工,有重点地联系相关界别,及时了解界别履职活动情况,解决界别开展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推动界别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2)建立完善界别召集人制度。界别召集人是界别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界别召集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该界别履职成效的大小。因此,选好界别召集人至关重要。界别召集人应从本界别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强,有一定威望,热心政协工作,参政议政水平高的委员中荐选产生。界别召集人是开展界别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界别工作计划的制定,牵头组织本界别委员开展各种履职活动。政协机关应为界别召集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3)建立健全界别工作考核制度。为充分发挥界别和界别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界别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必须建立健全可量化的考核激励制度。政协机关要建立界别活动登记台帐,全面统计记录各界别参加例会、视察、调研,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创新等履职活动情况,对工作活跃、卓有成效的界别给予表彰。要树立界别先进典型,总结交流界别履职成功经验,扩大界别示范带动功能,形成界别创优争先的氛围。各界别建立委员活动考勤簿和工作实绩台帐,对委员出席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职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年终先进政协委员的评选依据,增强政协委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4)建立委员述职制度。建立委员述职制度,旨在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每年应向界别委员进行述职。述职采取书面和口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委员述职应全面反映本人在本履行政协职能和委员职责的情况。

4、加强界别学习,提高委员整体素质

各界别要把学习作为委员知情明政、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根据界别的不同特点,以及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委员履行职能的要求,不断拓宽学习面,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委员自觉加强学习。要引导委员努力把握新思想、新论断、新方法,明大政、通大理,知上情、晓下情,全面提高认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和长远的关系。要通过学习,使委员能够在履职过程中真正掌握群众的利益需求,做到为民代言、为民办事。要通过学习,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能力全面、竭诚奉献的界别委员队伍。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

佟言实 人民政协界别的由来,2009年04期《中国统一战线》

李 婕 人民政协界别的角色变迁与发展趋势,2013年第14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刘 岚 关于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考,2010年9月5日攀枝花日报;

曾庆龙 发挥界别优势 增强基层政协工作活力,2013.10.24求是理论网;

上一篇:街道保洁员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公司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