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2024-05-13

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通用8篇)

篇1: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分公司项目质量管理细则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日第001期

关于规范项目若干质量问题的通知

分公司各项目:

为了更好的推行“品质”建设,项管部根据上半年完工项目维修情况及在建项目施工质量检查问题汇总分析,现分公司对上半年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如下总体控制要求:

一、凡涉及到大面积墙面(500平米以上)玻化砖施工的项目,施工前施工方案需报项管部审核,原则上将使用背覆胶处理后再施工。

二、石膏板隔墙、石膏板吊顶施工时,做如下要求:纸面石膏板安装时四周需离缝,板与四周墙边离缝约5mm,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约3~5mm,切割板边间距约3~5 mm,且用壁纸刀沿石膏板接缝边切割成外八字型。

三、当石膏板固定在木基层板上的时候,严禁只用蚊钉固定,必须采用自攻螺丝固定。

对以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各项目内部要组织学习,对施工班组要进行传达交底,如若今后项目质量检查再有类似问题发生将向责任

工长问责。

篇2: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为了更好的推行质量的建设,工程部根据上半年完工项目维修情况及在建项目施工质量检查问题汇总分析,现分公司对上半年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如下总体控制要求:

一、凡涉及到大面积墙面(500平米以上)玻化砖施工的项目,施工前施工方案需报项管部审核,原则上将使用背覆胶处理后再施工。

二、石膏板隔墙、石膏板吊顶施工时,做如下要求:纸面石膏板安装时四周需离缝,板与四周墙边离缝约5mm,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约3~5mm,切割板边间距约3~5 mm,且用壁纸刀沿石膏板接缝边切割成外八字型。

三、当石膏板固定在木基层板上的时候,严禁只用蚊钉固定,必须采用自攻螺丝固定。

对以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各项目内部要组织学习,对施工班组要进行传达交底,如若今后项目质量检查再有类似问题发生将向责任工长问责。

分公司工程部

篇3: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为适应内部控制监管变革的国际化趋势,我国自2008年起相继颁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根据相关要求,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从2011年开始逐步推行,2012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范围明确为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上市公司每年上半年除披露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外,还需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客观独立的审计鉴证,能够监督企业将内部控制规范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进而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究竟如何?相对于只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新增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发挥了预期作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否向投资者传递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适当信息?注册会计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如何?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论是否总是一致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者的差异?到底是什么事项或因素导致了内部控制的非标审计意见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高发领域有哪些?继而上市公司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内部控制状况?本文基于对我国2012 ~ 2014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的描述性统计,就上述投资者和报告使用者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寻找相应对策。

二、2012 ~ 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概况

2012 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首次大规模铺开。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其中后三种可被合称为内控非标审计意见,是本文着重分析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中不包含保留意见。

对内部控制各类型审计意见的出具条件简要概括如下:当被审计单位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虽不存在重大缺陷,但仍有一项或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的,应当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该段内容仅用于提醒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并不影响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

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审计范围受限的情形除外)时,应当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需要说明重大缺陷的定义、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影响。

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总是与内控审计范围受限有关。注册会计师要就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进行沟通。

我国上市公司2012 ~ 2014 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总数量及各类型内控审计意见的分年度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2014 年共有1465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2613家上市公司中占比56.07%(1465/2613)。2013年度和2012 年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是45.84%(1141/2489)和38.04%(948/2492)。该比例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越来越多,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的数量非常有限,且每年的披露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其中,2012 ~ 2014 年沪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占比分别是64.92%(618/952)、77.54%(739/953)、95.18%(947/995);2012 ~ 2014 年深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占比分别是60.54%(293/484)、73.13%(351/480)、97.08%(466/480),也表现为逐年增长。

沪深两市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逐年增多,这主要是受到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实施的影响,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建设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司自觉接受内部控制审计。但是也应看到,两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比例均未达到100%,这说明即使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仍有极少部分公司至今尚未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表明这些公司对内控建设和内控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仍有待完善。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没有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强制要求,同时因为这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可能出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和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自觉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意愿较弱,由此反映出这些公司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2012 ~ 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分布情况

(一)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的数量及占比

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2012 ~ 2014 年三年合计披露了3554 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95.92%,有4.08%的报告是非标审计意见,非标审计意见中3.04%的报告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0.90%的报告为否定意见,0.14%的报告为无法表示意见。

每年内控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相比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都占绝对优势。具体而言,2014 年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146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78家公司被出具内控非标审计意见,占全部公司的5.32%,而2013 年和2012 年分别有45 家和22 家公司,该项比例分别是3.94%和2.32%。因此,无论是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的绝对数量,还是其占全部内控审计意见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内控非标审计意见(无法表示意见除外)意味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多少存在些问题,考虑到内部控制建设和发挥作用的长期性,很难相信这些导致非标意见的问题和缺陷是某年突然形成和暴露的,更有可能是长期存在,只是以前年度未被识别、发现,或者是已被识别发现但未被披露。因而笔者认为,在我国不断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走向强制披露的背景下,这种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绝对和相对数量的逐年上升,更多地应是反映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细则不断出台,从框架结构到具体内容不断细化。尤其是2014 年最新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提供了可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模板,使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都使得注册会计师更有动机和立场去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以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的形式加以表达和披露。

(二)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类型分布

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2012 ~ 2014 年分别被出具了22份、45份和78份内控非标意见审计报告,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分别有19份、35份和54份,占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分别为86.36%、77.78%和69.23%。因而,从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的具体分布来看,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相比其他非标审计意见类型历年占比最高,但该比例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2012 ~ 2014年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分别有3份、9份和20 份,占当年全部非标审计意见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3.64%、20%和25.64%。其中,2013 年上市公司首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内控审计报告。2013 年和2014 年无法表示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分别有1 份和4 份,占当年全部内控非标审计意见报告的比例分别为2.22%和5.13%;显然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在内控非标审计意见中的占比逐年升高。这两类意见相对而言是性质更严重的内控非标审计意见,其所占比例的上升进一步反映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监管要求的日益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更完善、审计工作更严格、审计能力更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与实务日趋完善。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论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的比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均以12 月31 日作为基准日实施自评和审计,其对象的时间范围相同。这两者的差异首先在于实施和报告主体不同,内部控制自评结论是由上市公司董事会针对公司全部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得出的结论;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则是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审计意见。两者分别代表着内部控制的内部自我披露和外部披露。然后,内控自评报告的对象范围通常要大于内控审计报告的对象范围。内控自评报告针对企业全部内控活动;内控审计报告仅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仅在存在重大缺陷且被注册会计师注意到时,才需要在内控审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判断标准是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当公司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时,内控自评结论应为“内控有效”,反之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内控自评结论应为“内控无效”。而不同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判断标准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和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根据两者对象范围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重大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部分有交叉可以推知,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都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至少应披露有导致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的那些事项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严重的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类型(如否定意见),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至少存在一项重大缺陷,其对内控无效的自评结论应没有疑义。然而实际中这两种报告的最终结论一致程度究竟如何呢?

将2012 ~ 2014 年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论与相应的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在绝大多数公司中是相符的,且这种相符基本都表现为内控标准无保留意见对应着内控有效的自评结论,两者一致能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提供更高保证。但也存在两种结论不一致的情形,基本是上市公司自评认为内部控制有效,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类型内控审计意见,如表2所示。

表2 中,2012 年贵糖股份(000833)获得否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但其董事会得出的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仍为有效;2013 年有3 家公司内控审计意见与内控自评结论不一致;而到2014年,这种两者不一致的上市公司数量上升到17家(其中有13家公司其内控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

因注册会计师具有超然独立地位和专业胜任能力,预期其内控审计能克服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固有局限,所提审计意见往往更具客观性、针对性和建设性,因而两者不一致的公司数量呈递增趋势,基本可以判定是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过于乐观。值得关注的是,2012 ~ 2014年间,有六家被明确出具否定内控审计意见的公司,其内控自评报告的结论却是有效。如2014年,水井坊(600779)在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认定企业不存在财务报告方面的内控重大缺陷,且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提及任何一项内控审计报告中披露的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对于导致否定审计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上市公司很难推说自己不知情。由此可以推断,主要原因是公司不愿在内控自评报告中加以披露。也有个别情况是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对内控缺陷的性质、严重程度等认识不一致。如针对内控审计报告中指出的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2014 年荣丰控股(000668)将其认定为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但即使是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效的结论也未见得合理。

四、导致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的具体事项分析

鉴于在2012 ~ 2014年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与否定内控审计意见的合计占比分别达100%、97.78%和94.87%,占有绝对优势;而无法表示内控审计意见出现的次数较少,且无法表示内控审计意见全部都是因为内控审计范围受限所致。下面主要对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和否定内控审计意见的出具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一)否定内控审计意见形成事由分析

如表3 所示,2012 ~ 2014 年被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分别有3 家、9 家和20 家。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多涉及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等报表项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将内部控制缺陷原因分为控制环境原因、控制活动原因及控制手段原因三大类。本文统计发现,2012 ~ 2014 年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基本都与控制活动原因相关,且与这三年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也存在高度重合性。主要集中于销售管理、资产管理、关联方交易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支机构管控、投资管理等方面。

如表3所示,在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中,2012年度否定意见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和资产管理方面。2013年度,销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支机构管控、关联方交易管理、财务报告五项活动所占比例较大。而2014年度,投资管理、销售管理、资产管理、分支机构管控、财务报告、营运资金管理、关联方交易管理等活动反映的内控问题较多,且引起否定内控意见的业务活动类型更加复杂多样。否定内控意见所涉及的部分业务活动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1. 资产管理。如华悦风电(601558)未对存货等实物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账实不符,产生资产损失。

2. 营运资金管理。如五洲交通(600368)在资金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授权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天津磁卡(600800)建立了公司间按月对账制度但并未有效执行,导致往来账户长期出现差异。柳化股份(600423)、ST博元(600656)和山水文化(600234)均出现了资金支付款无人审批或者未履行审批程序的情况。

3. 销售管理。销售管理问题造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况很普遍,在销售环节中,客户信用管理是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如安泰集团(600408)就存在对客户授信额度管理的内控执行不到位的内控重大缺陷。

4. 工程项目管理。如天目药业(600671)的下属子公司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泰达股份(000652)的部分子公司未能执行对在建工程是否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检查控制工作。

5. 财务报告。如∗ST新都(600234)因财务报告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不能获得充分有效信息。泰达股份(000652)的部分子公司未定期执行资产减值评估的内控程序;未执行对于应付未付工程款暂估、预提的成本支出进行分析审核的内部控制;未执行对于工程施工成本归集和分摊的审核的内部控制且未建立定期分析工程进度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进行相应会计处理的内部控制;未建立从贸易批发业务所承担的存货风险、信用风险等业务实质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所适用的收入确认原则的内部控制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控审计仅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也有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中将这些业务活动方面的问题作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单独反映,而不是在非标意见审计报告中体现。其中反映的问题包括2013 年大有能源(600403)资产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2013 年上海三毛(600689)销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2013年钱江摩托(000913)销售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这些公司所披露的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与其他公司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所涉及的业务领域高度重合。这有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一种有意识的“避重就轻”的做法,因为资产、营运资金、销售问题显然与公司财务报告密切相关。

(二)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形成事由分析

2012 ~ 2014 年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别有19份、35份和54份,占当年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总量的2%(19/948)、3.07%(35/1141)和3.69%(54/1465)。对其进一步分析如下:

1. 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逐年增加,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强调事项段所披露事项虽为重大事项,但不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意见的发表。但是该指引及其实施意见中对重大事项界定不明确,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合理地基于职业判断滥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另一方面,可能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棘手”事项时,出于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考虑,不愿因不好的内控审计意见开罪上市公司,倾向于“避重就轻”地发表意见。这与在财务报告审计中明明发现适用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却选择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动机一致。但对于内控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此种类型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有限,甚至可能使内控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更加困惑。比如部分上市公司的带强调事项段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的事项是典型的内控缺陷,但由于是强调事项段,内控审计报告中基本不会描述该缺陷对企业内控的影响,对该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也是语焉不详。例如,中国化学(601117)2014 年度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其子公司违反《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为关联方提供增信支持,并明确将其定性为“重大缺陷”,但对其整改情况仅描述为“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缺陷进行整改”。那么到底整改是否完成?整改后控制程序是否已有效运行?报告中并未明确说明。其他如山煤国际(600546)、大连控股(600747)等公司2014年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存在同样问题。

统计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中的强调事项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①与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相关的重大事项;②公司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③涉及内控审计范围的事项,如说明依照相关法律规定,2014 年度新合并子公司可以不执行内部控制审计;④公司或高管涉嫌违纪、舞弊等行为正在接受调查;⑤对外披露基本是关于因对外披露违规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或立案调查的事项。这五类事项在2012 ~2014年度的分布情况详见表4。

如表4所示,在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公司中,有71.3%的公司是由于与经营活动相关的重大事项,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该比例分别是100%(19/19)、57.14%(20/35)和70.37%(38/54)。可见,经营活动是造成上市公司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主要事项,这与导致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的事由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除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和涉及内控审计范围的事项两类事项外,其他有关对外披露违规受罚、公司或高管违纪舞弊受到调查、经营活动相关事项等也可能与企业的内控重大缺陷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内控意见可能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不符。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特别提及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表明企业有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更加不适合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如果明确有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存在,否定意见显然应是更准确的意见类型;如果是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则应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单独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而非财务报告的一般和重要缺陷则通常不需要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反映。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并未按照上述原则对内控缺陷进行归类,如2014 年皖江物流(600575)和狮头股份(600539)就是将“企业或企业高管涉嫌违纪或舞弊等行为受到调查”作为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披露。2014 年山水文化(600234)是将“对外披露”方面的问题作为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可见,同样的事项到底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还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缺陷是否重大等问题,都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而同一缺陷可能会以不同方式体现在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2. 导致强调事项段的这些与经营活动相关的重大事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营运资金管理、公司治理,各占总数的14.29%;②分支机构管控、内部审计,各占总数的10.39%;③工程项目、关联方交易和其他方面。如表5所示。

据此,营运资金管理、公司治理等经营业务相关活动应是企业重大风险的高发区域,这也与导致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的主要事项是经营活动的结论重合。其中被披露的分支机构管控问题包括上市公司对重要子公司经营缺乏管控,如未委派业务经营人员、未对子公司管理层制定明确业绩考核指标、未对子公司实施内部审计等;分支机构越权决策重大事项,如越权进行对外担保和筹资活动、越权进行大额资金调拨等。同时上述事项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全性逐渐得到外部审计师的关注。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上市公司,如2013年∗ST亚星(600319)、2014年∗ST国创(600145)、2014 年上海新梅(600732)等均是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方面问题作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于是这些事项对内控审计结果没有造成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2012 ~ 2014 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进行分版块、分年度、分意见类型等的多方面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内控非标审计意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两种;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就内控有效与否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而对于内控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缺陷,两种结论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销售管理、资产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支机构管控等是造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导致内控否定意见的主要事项。内控审计意见中的强调事项段则主要与企业经营活动、公司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内控审计范围、公司或高管涉嫌违纪舞弊行为接受调查和对外披露违规受罚等事项有关。

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总体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正逐步提高,内控建设日益完善,上市公司也更有动机自觉接受内部控制审计。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提高,显示出注册会计师正逐步发挥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独立监督者的作用。此外,本文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意见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类型的非标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信息类别界定不明确,存在“避重就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报告使用者造成混淆。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从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三个层面,就如何增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改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上市公司层面。上市公司应建立运行畅通的组织架构,增强机构人员的科学决策和内控执行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关键的营运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分支机构管控制度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加强对工程项目和销售环节中客户信用的管理。公司应提高对内控审计结论的重视程度,对内控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大力培养内部控制审计人才。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以期为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明确的内控审计报告量化标准,并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与上市公司就事项的量化标准达成共识并考虑在内控审计报告中披露该标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可通过评价内部控制自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考虑利用内部控制自评结果,相应减少审计成本。

3. 监管机构层面。

(1)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揭示的内控缺陷,监管机构可通过制定处罚措施并监督上市公司制定、履行整改措施,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关于内控审计报告的要求,比如建议注册会计师明确指出相关缺陷是否被管理层识别,是否已包含在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指明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不影响审计意见类型。鼓励上市公司全面履行对自身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自评责任,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了解企业就内控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明确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与企业内控自我评价的差异。

(3)考虑增加内部控制审计保留意见类型,当前内部控制缺陷被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仅规定针对重大缺陷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注册会计师该如何在内控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此类缺陷如何反映不好把握。

(4)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机会主义和失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减少注册会计师的违规空间,促进内控审计质量的提高。

摘要:2012年以来,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数量逐年递增的同时,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占比也有所上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鉴定结论,对于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统计了我国2012~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总体变化情况,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之间的一致性,重点分析导致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的主要事项,提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非标意见,自评报告

参考文献

陈丽蓉,郭道芝.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审计意见视角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9).

芦雅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年报审计意见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2015(25).

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J].会计研究,2010(5).

芦雅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年报审计意见差异分析--基于2014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J].财会月刊,2015(9).

吴燕.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J].财会月刊,2012(34).

董晓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审计月刊,2007(11).

篇4:浅论公路路基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路基质量;质量控制

引言

路基工程常被视为公路建设中主要项目,不仅使用劳动力最多,在工程数量、投资也是非常巨大。是公路施工进度的关键特别是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和水文地带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就更多更难。很多容易产生的路面病害就是路基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的,后期发生路基路面破坏,影响交通行车安全。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最理想的路基工程,路基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一、路基的质量要求

(一)稳定性和强度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主要受到填料的性质和压实程度的影响。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水温稳定性

路基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湿度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其强度和刚度会发生变化的性质。路基的水温状况,即地表土层和路基本身的温度和含水量情况,与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这包含两方面:一是地区的水温情况;二是具体路段的路基水温情况。对于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的变化,路基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与翻浆,路基强度和刚度急剧下降。因此,为确保路基在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和刚度不致下降太多,就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三)排水

公路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尤其是对水浸泡易于松软的特殊土质和易于软化的岩石路基应做好排水设施,保证路基边坡和基底的稳定,从设计到施工进行总体考虑,排水系统弄不好,往往导致一段路基的多次返工和整修,不管是施工中的临时排水还是施工完成之后的排水系统,都是影响路基保持长久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路基填筑高度

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五)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是一段路基完成后的重要工序,不仅影响到路基的寿命更是路基给人最直观印象的第一点。上、下边坡稳定美观上边坡防护应首先确保安全、耐久。同时应注意施工质量的内实外美。

下边坡防护的型式较多,在确保施工内在质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工程外观质量。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六)路基防护

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二、路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施工阶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开、生产出成品的阶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落实阶段,是施工过程中遇见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调整、完善的阶段和保证落实工程质量、工期的阶段。

(一)填筑路基前

1.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

2.路基填料的选择。

为保证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需尽可能选择当地稳定性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土石作为路基填料。黄土、膨胀土、碾压成型后稳定性差,要限制使用或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特殊地区路基施工要求使用。如果取好土确有困难,必须采用劣质土时,则可掺外加剂,进行土质改良,如掺石灰等,称做高液限高塑限黏土的“砂化”。要点为路基填料要选好,稳定土质认真找,土质不适要改良,强度粒径更重要。

3.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

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二)加强对路基施工工艺控制

路基施工完毕后,它的质量到底如何?一方面可以通过试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来检验。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首先应从控制路基的施工工艺着手,它是生产高质量路基的关键。

(三)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遍及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显著的改造。敷衍前进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2008.

[2] JTG F8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2004.

[3]蔡业恭.如何控制路基土方压实,2004.

篇5: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2014年机械分公司安全质量讨论议题:

1、随着2014年我机械分公司各各工地的开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单位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

篇6:2014年质量控制部工作总结

质控部在院领导及全面质量控制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根据我院2014年工作要点及年初质控部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现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总结评价如下:

一、按照年初计划完成情况逐项总结:

1、改进明显的项目:质控部以职能部门的身份督促各质控组完成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督查作用,尤其协助药事管理委员会、感控管理组、医保管理组、门诊管理组、医疗管理组、设备网络管理组完成日常质控工作,完成质控细则的修订和完善;各质控组均能按照PDCA循环法推进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接受内蒙古医疗机构质量与安全检查,在科室质量管理、合理检查、抗菌素合理使用、健康指导及遵守法律法规、医保政策执行方面进一步提高;2014年4月按照计划修订了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质量管理奖励细则,已下发各科室;每月通报表及时下发,内容明显较前几年增多,未发现明显错误。

2、改进较差的项目:合理用药尤其是化疗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科室交叉质控记录,质控部于年初印发科室质量管理交叉监督登记薄,大部分科室没有记录,但经常接到可是或部门口头投诉;临床、医技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执行差,可是针对质量问题分析少;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执行差,于11月20日下发新的临床路径管理办法。

3医疗组共计扣罚:1152人次、科室44次,医保共计扣罚 55人次;护理组共计扣罚 306人次;感染管理组共计扣罚:5人次;服务质量组共计扣罚 167人次,截止11月累计扣罚金额150000元。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2014年1-11月份质控部重点监控以下四个方面:

一、严抓病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在以下几方面重点检查:

①病历中不得模仿或替代他人签名。②病历要求完整,不得缺页、破损。③突出大型检查及病情变化的病程分析。④围手术期病人术前检查、知情同意、术前小结的记录、手术记录、术后首次上级医师记录、三方核查及手术切口标示问题⑤内科病历主要以病情变化分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规范诊疗等方面重点检查。

2、注重病历书写时效性

经过11个月不定期检查,以说服教育与扣罚奖金并举的原则,能够完成首诊负责制,做到首次病程8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24小时完成,急诊手术术前完成,杜绝了术后病人无病历,危重病人抢救后空白病历的现象。

3、加强见习医师执行医疗活动的管理

通过不定期检查,将查出问题及时与科主任反馈,科主任、上级医师的积极配合,消除了以往见习医师书写病历无人签字或签字不及时的问题。

4、强化科室质量管理,杜绝隐患发生

强调科室管理主要包含的三部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和持续改进。技术管理的重点是病历质量管理,病历作为科室质量控制重要的一环,完善科内二级质控网络结构,层层把关,突出科主任、护士长管理责任制,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标准意识,并将个人自查、科室和质量控制部抽查三者有机地结合,各负其责,严格把关,保证病历质量,做到了科室质量管理日常记录、月分析记录、整改措施较上年明显改善。

6、严把终末病历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归档

质控部联合医务部监督终末病历的评审工作,在临床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月抽调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评审本月终末病历,将不合格病历纳入质控,同时对不合格未复印的病历通知主管医师限期整改,对终末病历检查发现首页填写不全、病历排序凌乱、病历缺页的现象,在病历扣罚达102人次,制定科室终末病历考核标准,要求按照终末病历检查反馈单认真填写等。

7、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做到规范诊疗

在全院22个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病种入径比例≤20%且入组人数小于15人次科室纳入质控,扣罚科室42次,指导科室继续对临床路径工作重视,不断开展对临床路径探讨。

8、强化合理用血,力争规范用血

2014年1-11月对临床科室输血工作和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对主要存在问题:(1)《输血治疗同意书》内容填写不全。(2)患者多次输血,并未每次进行评估。(3)病历中无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合格率为100%)。(4)手术与麻醉记录中用血量不符;手术、麻醉记录中用血量与实际用血量不符;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正常,术中超失血量用血,效果分析评价:提高学习培训,输血存在问题逐渐减少,在输血管理扣罚46人次。

二、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 重点检查临床各科室交接班制度、上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切口标识制度,住院患者评估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非计划再手术、30天再住院及超过30天评估制度等,按照三级医院评审细则逐项检查。

三、关注患者安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和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建立健全三级质控体系,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层层负责。由医疗质量管理组检查全院各科室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及三级医院软件的书写情况,以促进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主题”的活动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手术病人、昏迷病人、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佩带腕带,腕带上标明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以保证操作执行时的安全。

2、提高病房与门诊病人的安全性,做到门诊看病有病历本,手术有知情同意书,病房患者有医患谈话记录,做到入院2小时与患者沟通告知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需要完善的检查。3日后沟通告知患者明确诊断,若诊断不明可考虑全院会诊及下一步治疗方案。住院中期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出院时沟通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具体复查时间等。

3、严防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在院内较滑地面铺上地毯、摆放醒目告知牌,并制定伤情认定制度和抢救程序。

四、感染控制管理 :(1)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登记不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记录不及时,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不全;(2)手卫生、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执行(3)、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范.五、护理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实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扣罚306人次。

六、服务管理: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如上班迟到、未按时开诊,沟通不畅等扣罚170人次.七、完善管理制度

修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质控细则、2014年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奖励办法(试行)、科室间交叉质量监督登记薄。

持续改进

2015年将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严抓病历质量

在及时病历书写的基础上,加大病历内容的质控力度,争取做到诊断有依据,治疗有原则,用药合理规范。

二、严格执行单病种病例质量考核原则

对单病种病例做到严格按照指南治疗,应做的检查及时、合理,不夸大及做不必要的检查。

三、严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不仅做到医生能知晓,还要做到通过了解患者核实医生执行情况。

四、严查合理用药、合理用血

特殊药品、化疗药品、临床用血达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五、医疗缺陷监控与安全把关

1.对医疗不安全事件必须时时处处进行缺陷监控,加强医疗安全把关,以防患于未然。

2.建立健全各级医护人员自下而上对重大高难度或新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把关的制度。

六、重点病人医疗管理

强调重点病人重点管理

七、不安全因素检查消除措施

通过每月的医疗质量安全大检查,对科室设备、流程、各种记录等进行评价,讨论过去差错及事故的前因后果,不安全因素存在的程度,并对明显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消除措施。

八、医疗不安全事件易发境况的安全防范部署

对夜班、节假日及见习医师单独值班等医疗不安全事件加强防范。对新开展业务健全审批制度,科主任负责质量关,执行常规手术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九、督促各职能部门完成三级医院评审项目要求的职能部门监督作用 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逐条落实职能部门的监督功能,并且记录齐全。

十、2014年未完成的计划项目,将在明年重点完成。

篇7: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各相关科室:

2月18日下午,我院召开辅助科室质量控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院长、各分管副院长、辅助科室主任、副主任、职能科室主任等。王永娜主任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各辅助科室主任介绍了2013年科室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院领导在认真听取各科主任2013年工作小结、2014年工作安排后,重点对目前辅助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及分析后,提出了改进意见,具体如下:

一、彩超室

*环境要温馨:患者的候诊区要做到人性化、温馨化,以减轻患者候诊时的烦躁心情。

*接诊患者:要有温馨提示,按交费票先后顺序排队,安排兼职专人负责。

*急诊优先:急诊患者要优先安排检查,提示要醒目。

*合理分流,提高效率,减少高峰时间患者集中。

1、女性全腹彩超,腹部检查完毕后,提示患者用早点、喝水,膀胱充盈后返回做妇科彩超,减轻患者空腹喝水的不适感。

2、不需要空腹的住院患者,例如:心脏、四肢血管等部位彩超与住院部医师协商,安排在下午做检查,以分流患者,减少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半期间的患者集中扎堆现象。

3、合理的安排社会体检、职业病检查及门诊患者的彩超检查,快速有序,提高效率。

总之超声科要做到:优化流程、保证质量、服务临床、满意患者。

二、放射科

*优化流程:设兼职接待人员,负责分诊登记,方便患者。

*保证:X光片(DR片)、CT片、核磁共振片合格,不达标的片子不能出科,实行责任追究制。阅片及报告质量规范一流,谁签字谁负责。

充分发挥远程会诊的便捷及优势,但也要提升本院专业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加快年轻医生的培养,使之快速成长。

三、胃肠镜室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患者。

1、设兼职接待患者人员,标识显著。

2、严格按流程办,提高效率,让患者在胃肠镜室停留时间最短。

3、与二附院*教授合作,事先做好流程,合理安排患者,提高效率。

4、以***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的消化内科,要迅速做强做大,保持旗内持续领先。

*保证质量

1、用最娴熟的技术、最轻的痛苦、最好的技术服务患者,建立患者满意度反馈意见薄。

2、严格操作规范,力避漏诊及误诊。

*合理使用无痛胃肠镜技术,确保患者安全。

*严格洗消制度,杜绝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规范报告单,书写规范、用词规范的报告文书。

四、病理室

*优化流程:手术室及处置室放置固定液,切下标本后,第一时

间固定,各环节最佳衔接,确保手术后72小时拿到病理报告单,尽快摘掉博爱医院病理检查出结果慢的落后帽子。

*保证质量: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保证制片质量,保证阅片质量,合理使用会诊机制。报告单用词规范、诊断精准、图文并茂。

五、心电图室

*优化流程:接待患者→做图→阅图→结果。

*保证心电图质量:按规范、按标准制图,做图者签字。

*内科门诊医师对心电图质量把关,签字及签字时间写明。

*改善服务: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语言温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六、检验科

*优化流程:做好各种预案,根据门诊量随时增加抽血窗口,杜绝患者抽血等待。

*保证质量:严格各项操作规范,严格室内质控,参加自治区的质控项目,严格审核,检验结果精准。

篇8:分公司2014年质量控制要求

一、文献综述

我国分析内部控制缺陷状况的文献主要有:林斌等(2012)分析了2011年内部控制缺陷的行业分布特征。董卉娜等(2012)分析了2009~2010年我国深圳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现缺陷主要分布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中,并指出,上市公司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不具体,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不清晰。赵耿和王永超(2014)统计分析了2011~2012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于内部环境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控制活动中的销售采购业务、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等方面,也指出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具体、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丁家丰和郭树楠(2015)分析了2011~2013年度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重大缺陷所在的业务领域。

可见,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但如今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显著增加,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可信赖程度更高。另外,上述文献缺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详细分析的统计数据,因此分析过程及结论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现有研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入,提出的解决措施不够完善,有感于此,本文基于手工统计的数据,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 样本选择。

A股上市公司包括主板、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只出具内部控制鉴定报告,其效力低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虽然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在2012~2014年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实际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共仅157份;而2008~2014年,主板市场披露了3936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因此,本文以主板市场为研究对象,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如表1所示。

单位:份

由表1可知,从2012年开始,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板上市公司占主板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为68.89%,显著高于2011年的16.63%,且逐年增加;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板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从2010年的0.00%,增加到2011年的1.69%,2011~2014年更是逐年增长。因此,进行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以2011年后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文以2012~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为研究样本,一共有146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

2. 数据来源。

本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来自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库和内部控制审计缺陷库。笔者对原始数据进一步整理,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若一个公司同一年度存在多个内部控制缺陷,或一个缺陷属于多个要素,或一个缺陷同时属于一个内部控制要素的多个内容时,分别计算对应要素在内容上的缺陷一项,因此下文统计的146家上市公司共有320项内部控制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分类分析

1. 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分类的总体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缺陷比例最高的是控制活动,由于上市公司业务内容复杂多样,因此这属于正常情况;其次是内部环境的缺陷,占内部控制缺陷总数的比例为31.88%,值得关注。因为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如果内部环境存在缺陷,即使其他的内部控制要素表面上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随时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单位:项

2. 内部控制缺陷在内部控制各要素分布的详细分析。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根据《公司法》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一步细分内部环境缺陷,上市公司披露内部环境缺陷的情况如表3所示。

单位:项

由表3可知,内部环境的主要缺陷包括以下五类:①法制观念的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违法违规受到处罚或者调查的事项。法制观念的缺陷合计42项,占内部环境缺陷的41.18%,占本文所统计的内部控制缺陷总数的13.13%,表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现象比较严重。法制观念的缺陷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层法制观念淡薄,越权审批、串通舞弊、明显违规的现象较多,尤其是关联交易缺乏有效内部控制,导致违规比较多。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内部机构设置权责不清,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存在组织机构重叠,或者上市公司对其子公司缺乏有效控制。③受母公司资金、人事集中管理的影响,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资金管理、人事任命等直接受母公司控制管理,影响了上市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资金使用权、高管的聘用权等权利的独立性。④内部机构设置权责不清晰,导致重要业务缺乏有效控制。⑤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业务能力不足,导致内部审计无效或效率低下。

(2)风险评估。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企业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一步细分风险评估缺陷,上市公司披露风险评估的情况详见表4。

单位:项

风险评估的缺陷比较少,可能与风险评估在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中运用不足、理解不够有关。内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因素、管理因素、自主创新因素、财务因素、安全环保因素、其他内部风险因素。表4中的5例内部风险缺陷基本上都属于安全环保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外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表4中的7例外部风险缺陷基本上都属于对客户的了解不充分、涉外业务的外汇风险等经济方面的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都没有披露存在缺陷的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应急处理机制等。笔者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一步细分控制活动缺陷,上市公司披露内部环境缺陷的情况如表5所示。

单位:项

由表5可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没有披露存在缺陷的应急处理机制,控制活动的缺陷主要发生在会计系统、财产保护和授权审批的控制措施中。有缺陷的控制活动业务主要有以下五类:①资金使用审批、结算凭证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大额对外借款的担保业务缺少风险评估和必要的审批流程。②采购业务方面,企业缺乏对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应付账款没有及时核对导致与供应商发生纠纷;对存货质量、出入库缺乏有效控制,尤其是对第三方存放在本企业的存货、本企业存放在第三方的存货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存货损失。③销售业务方面,企业缺乏对赊销客户的信用审查和赊销审批,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持续监管和跟踪,导致赊售产生重大损失。④重大工程、对外投资缺乏风险评估和严谨的可行性评估,未经相应审批就执行;后期缺乏对工程和对外投资的监管,导致项目亏损、对外投资失败。⑤会计核算流程的设计缺陷或者运行失效,导致上市公司不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或者信息披露不完整。

(4)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当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反舞弊机制,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笔者进一步细分了信息与沟通缺陷,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与沟通缺陷的情况如表6所示。

单位:项

由表6可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没有披露存在缺陷的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信息与披露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不够及时、信息收集不够完整,最终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或者不符合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信息系统的缺陷仅有1项,该缺陷是2013年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缺陷数量少,但并不意味着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信息系统辅助控制经营活动非常好,可能与我国现阶段信息系统审计以及内部控制信息化对控制活动影响的研究与实践还比较落后有关。

(5)内部监督。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将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上市公司披露内部监督缺陷的情况如表7所示。

单位:项

由表7可知,所有上市公司都制定了合理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监督的缺陷主要存在于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而这一般都是内部监督中最重要和经常性的工作,因此这方面的缺陷多也较为正常。

五、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措施与建议

基于本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结果,以及分类统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1. 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活动的处罚力度,改进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

表3~表7表明,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的主要缺陷有以下三点:一是违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导致公司治理和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二是违反关联交易等法规,使公司受到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罚;三是不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因此,应该加大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改善公司的内部环境,整体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在细分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大多数仅仅披露事情的结果或者问题本身,而没有说明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这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阅读者难以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和严重程度。同样的事故或损失,由于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所处的环节不同,则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判断也不同,因此仅仅描述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后果是不够的。

应该要求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不仅要描述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结果,而且要具体分析,指明该缺陷属于哪一个内部控制要素,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哪一项条款,以准确描述内部控制缺陷所在的具体环节和内容。建议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将其进行以下分类:财务报告缺陷与非财务报告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与一般缺陷。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以及影响金额。

2. 上市公司应该加强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重视,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到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从表5可以看出,控制活动的缺陷主要发生在货币资金、大额对外借款的担保业务、应收应付账款、财产保护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的控制方面。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保证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加强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资信调查,以提高销售和采购业务的管理控制,及时核对往来账款,加强对存货等财产的保护和控制。大额对外借款的担保业务、重大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缺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应该加强对外担保、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风险控制和审批流程控制。

3.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判断。

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准确理解和认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质量。内部控制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个重大事故或者舞弊的出现往往涉及多项内部控制的失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识别一项事故或者舞弊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比较困难。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要素归属和缺陷产生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容易混淆的内容:①内部环境的缺陷会导致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缺陷,因此不必同时将内部环境的缺陷归为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的缺陷;②控制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缺陷,是在内部机构已经按照内部环境要求设立后,因内部机构的权责划分存在不足所致,与内部环境要素中的“内部机构设置”无关;③内部环境要素中“内部审计机构”的缺陷,不必再划分为内部监督要素的缺陷;④控制活动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也应该同时属于内部监督要素中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缺陷;⑤内部监督要素中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有发现经常性或者重大业务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因此这两类内部控制运行缺陷也应该同时归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缺陷;⑥只可将涉及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缺陷划分为信息与沟通要素中“信息系统”缺陷,企业利用信息系统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的缺陷则应该归属于控制活动的缺陷。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Weili Ge,Sarah Mc 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3).

林斌,刘春丽,舒伟,魏广剡.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25).

董卉娜,陈峥嵘,朱志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基于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5(8).

赵耿,王永超.新制度实施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探究[J].会计之友,2014(26).

上一篇:小班级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筹备召开首次党代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