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2024-05-09

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共14篇)

篇1: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高中生美国留学已慢慢成为中国国人对孩子给予希望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即将去美国高中读书的同学来说,充分了解美国高中课程的相关问题,对于他们去美国高中学校读书很有帮助,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数学课。

数学美国高中课程一般是按照基础代数-几何-进阶代数-预备微积分(pre-calculus)-微积分(calculus)这个顺序来教的。一般国内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可以直接去上pre-calculus,其中主要涉及到一些函数(尤其是三角函数)的知识。完成了Pre-calculus,理论上你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数学了。

接下来就可以高中生美国留学学习像Calculus的课程。Calculus属于AP课,意思是Advanced Placement,指针对高中生开放的大一基础课。AP Calculus分AB和BC两种,后者比前者多了关于数列,收敛判断,和泰勒展开式的一些内容。我觉得BC虽然比AB繁琐,但也无非就是多背点公式,如果修Calculus,毫无疑问首选BC。如果你能在12年级前把Calculus也修完,那么视情况论,你有3种发展路线。第一种是如果美国高中学校提供课的话你继续往深学,虽然不像AP课程有全国统一并且大学承认的考试,但是每个大学都会在开学初有自己的placement test(分级考),如果你所学扎实,完全通过分级考,在大一学习到更深的内容(如分析,抽象代数等)。我们学校的Post-calculus以培养兴趣为主,老师会给我们一个选单,让学生投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两年下来我学的很杂, 大多数东西当时觉得好玩,学完了就忘了。第二种,是可以学习统计(AP STAT),这门课我觉得虽然相当简单但超级实用,让你能够科学地了解身边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对于大学想修心理学的同学,这门课也可谓是必修课。第三种就是学习电脑编程(AP Computer Science),这门课稍微花点时间,因为编程的作业量稍大,不像其他课只要翻翻书就好了,但上完后会对编程有一个较为宏观的理解,虽然学的是JAVA,但一通百通,像VB,C++这样其他的语言虽然不会写也能看懂。

篇2: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橡树山高中位于弗吉尼亚州中部,距离格林斯博罗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学校位于优美的蓝脊山脉中,160公顷校园宁静安全,充满乡间风味。

橡树山高中是美国的传奇篮球名校,出过凯文・杜兰特、卡梅罗・安东尼、拉简・朗多等NBA巨星。橡树山中学的校风极为严谨,笃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小班教学8-10人,并对电话、电视、网络及电玩的使用作管制。只允许穿制服,星期六要上课,晚上学习大楼开放。

橡树山高中拥有东南部顶尖的骑马课程。学校的课程挑战聪明的.学生,用鼓励的方式启发学习成绩不足的学生或在成长背景中经历困难的学生。

课程设置

英语(ESL):创意写作、阅读、语言技巧提高;

外语:西班牙语;

数学:初级代数、代数、商业数学、几何、三角学、微积分;

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物理、解剖学;

社会研究: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现代世界历史、美国历史、美国政府、世界宗教调查、心理学、世界研究;

商务:桌面排版、电脑运用、微软IT(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企业管理、会计;

艺术:基础艺术、中级艺术、高级艺术、电影和摄影历史、合唱、基础乐队、中级乐队;

篇3: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20世纪70-80年代, 由于“新数”承诺的失败, 导致了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炉。与“新数”重学术而轻实践的理论倾向相比, 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 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数学与实践的关系。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两个改革过程, 该理念趋于完善。下面对改革的具体内容做一介绍。

1977年数学督导者委员会 (NCSM) 发表了一份关于基本数学技巧的立场声明, 贯穿了整个20世纪70年代数学的教与学的首要宗旨。数学督导者委员会主张所需者远超乎计算技能, 并辨识出10项基本技巧领域, 根据戴安·米勒教授的观点, 它们是: (1) 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策略包含设定问题、分析状况、翻译结果、说明结果、制图、利用试错法等。 (2) 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一切计数活动都是数学, 所以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日常活动。 (3) 对计数结果有着直觉的警觉性。算术误差与其他失误在实际计数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 数学作业的结果经常有失误, 应该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直觉性, 即不用精确计算, 直觉就告诉他该结果是否准确。而且随着社会中计算器材使用的增加, 这能力尤其重要。 (4) 估算能力。即学生应当学会对量进行估算的简单技巧, 如估计长度、距离、宽度等。现实中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5) 学会一些适当的计算技巧。学生应具备对整数和小数做加减乘除的能力。冗长、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和电脑来做;心算也是一个可贵的技巧;还得学会百分比。 (6) 几何基本知识与技巧。学生必须有诸如点、线、面、平行、垂直等概念的知识;学会与测量和问题解决技巧有关的性质, 比如利用太阳光线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辨识方位等等。 (7) 测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距离、重量、时间、容积、温度、角的量度和简单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等, 在测量过程中, 应能使用适当的工具。 (8) 阅读、诠释, 以及建构表、曲线图、图像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解读简单的表、映像、曲线图、图像等;学会设计简单的表、曲线图、图像等来将数字信息浓缩成可驾驭的或有意义的方式。 (9) 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做预测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概率的知识来做预测, 现实中的情况存在着多种可能, 通过概率的估算, 可以测算出每一种可能性的概率, 从而预测未来的事件。 (10) 学会使用电脑。

70年代的改革实践指向是非常明显的, 它从理念上根本扭转了“新数”的教学。但是, 相对于“新数”, 它似乎过于注重实践能力, 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到了80年代, 这一理念虽然还是获得了教育界的支持, 但是其实际效果、其忽略知识本身的理解的倾向受到了批判, 80年代的改革正是为了扭转这一缺陷而进行的。1980年, 美国发布了《一个行动纲领》, 从而使得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案都更加完善。

二、反思与借鉴

无可否认, 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有其合理性, 特别是在美国这个以实用为鹄的国度高扬这一理念丝毫不足为奇。诚然,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会很多的数学技巧, 比如日常的简单的长度、高度、重量、体积等等。不过, 日常的学习不系统, 而且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技巧, 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的, 如利用太阳光线来测算一栋大楼、甚至一座山峰的高度, 则远远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层次水平;而且日常生活所得比较粗糙, 不精确, 不系统不连贯。所以, 如果局限于从实践中学习, 则数学这一知识及其技能将始终停留在初级水平, 难以有质的突破。从这点看, 美国70-80年代的数学改革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 实践与理论是有区别的。注重实践, 必然导致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的下降。数学知识、数学理论的进展并不依赖于实践, 而是靠艰苦的理论探索, 比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的实践导向是做出来的, 但是这一理论问题的解决对于数学来说则意义重大。而且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必然忽视数学与哲学、美学等理论方面的联系, 自古以来, 从毕达哥拉斯开始,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而且还与世界观、宇宙观及人生观有着理论上的渊源, 数学可以为此提供理论意义, 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看宇宙、看人生, 必然会得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说就是源于数学, 还有音乐的和谐之美也是源于此。现代的哲学家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康德以及后来的胡塞尔、罗素等人, 都从数学中获得了不竭的思想源泉, 从而在哲学上有所造诣。数学对于哲学的意义在实践中是难以显现的, 因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必然会忽略这一维度。总的说来, 美国70-80年代的数学改革的技艺色彩非常浓厚, 忽视了数学的理论与人文这一重要维度, 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如果说数学兼具实践与理论之意义, 同时注重这二者必然是正确的选择。反观我们国家目前的数学教育, 则在两方面都非常欠缺。一方面, 学生学了十来年数学, 他们无法把所学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里面当然有社会的原因, 但数学教学本身的不注重实践性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 迫于应试, 学生陷于题海, 使得他们没有心思去思考数学与世界与人生的关系, 无法学会从数学的观点看世界看人生, 无法体会到数学之美。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 借鉴美国数学改革的经验,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 从而使得数学即服务于日常生活, 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与数学之美, 学会从数学的视角来思考世界与人生, 从而打通数学与为人之间的通道。

摘要: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理念的, 从而凸显了数学的实践意义;但与此同时则忽略了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问题解决,技巧,哲学

参考文献

篇4: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看法与体会一:课程的次序问题

关于数学必修課程的设置,就整个陕西省的情况来看也是各校有各校的做法:一种是按照1—2—3—4—5次序,另一种是按照1—5—4—3—2的次序。笔者通过一个整轮的教学,逐步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所了解,也对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有所了解。笔者认为教学次序最好按照自然次序进行,更能体现新教材编写的意图,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若按照第二种次序,虽然能更好地与旧教材联系上,便于教师教学,但教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容易把方向搞错。若要谈教材次序变化的话,笔者认为可以将必修3提前到最前面进行,必修3虽然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以前从来没有过,但是,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弥补降低立体几何(必修2)中的演绎推理而造成的推理能力的削弱。文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选修1-1中专门设置了“框图”一章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文科的数学教学来说,甚至可以将选修中的“框图”提前与必修3一起进行教学。“算法”提前学过后,对学生后面的学习是有很大好处的,学生可以用“算法”的思想进行数学学习,甚至对于中学设置的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看法与体会二:必修2教学感想

在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大力倡导“动手实验、直观感知、归纳猜想、操作确认”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不断经历“概念及定义的探索及发现过程”,强化生生、师生互动,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了“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能力,学会了“实验、观察、归纳、猜想”等数学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量不断增加,譬如概念、判定及性质定理等。由于学生刚学习,大多数同学对这些知识理解不够深刻,进而出现了知识互相混淆,甚至张冠李戴现象。另外立体几何的一大难点就是“思维证明”,不少同学患有“证明恐惧症”。尽管新教材作出了诸多尝试及努力,大大降低了证明的要求及难度,只须对性质定理及应用给予证明。可是,学习几何,不可能回避“证明”,何况证明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及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突破“数学证明”的难关,笔者的体会是:①引导学生归纳常见证明策略、方法、步骤等;②遵循由易到难原则,设置系列证明习题,强化训练,让学生积累相关的解题经验;③几何中的三种语言使用是一切几何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看法与体会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

在倡导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今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从长远看,培养学生的会学数学能力,应该说有时会比目前课堂上教会学生解几道题来得更重要。如何指导学生自己会学数学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提醒学生注意读懂数学符号的含义;②提醒学生注意读懂数学概念、术语、数学结论的本质属性;③指导学生领会由新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某些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相结合,并进行推理论证所获得的新的结论或新的数学方法;④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以前较难解决甚至无法解决而现在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的能力;⑤提醒学生注意适时进行复习总结,在应用中熟练掌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这也是新课改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所要求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看法与体会四:教学过程要变“教”为“导”

篇5: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作者:刘爱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高中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下,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教学应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基础工具性以及发展性。高中的数学课程应面向的是学校的全体学生,具有普及性,它与传统的教学要求相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课堂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我就这个课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领悟教科书要有效

领悟教科书是组织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教师要对教科书展开切实有效的研读,真正领悟到教科书的先进编写理念和编者的意图。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个人方面和集体方面,其中个人方面注重个体的研究学习,要求教师要吃透教科书、领悟教科书的真谛。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活动展开集体研读活动。通过集体的集思广益,很好的补充和扩展了个人在这方面的不足。

通过个人对教科书的研读,使教师能准确理解、把握课改的精神和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视教科书的研读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在深刻把握教科书精髓的同时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和加工,使教科书变得不再是课本上的生硬的知识点而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再现。应该提到的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更改,并不是要教师摒弃课本,而是要在教科书原有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有效二次加工,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了高中生的探究热情。

在个人研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集体研读活动,目的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吸取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使自己对教科书的领悟更加的彻底和完善。进而提高教师对教科书把握的有效性。

二、研究高中生的现状要有效

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基的,为此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已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设计服务。那么如何开展学生学情现状的研究呢?我想不外乎是要多关注学生当前的知识体系结构现状、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更好的对教学进度展开适当的调整,选自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我想通过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不同学生学习诉求;更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些都为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扎实有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地制定三维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目标之间具体的关系,弄清楚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要达成的各方面的目标。同时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以上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使之更能够与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程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高中生的成绩进步。

四、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有效性。

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展开的,教学活动承载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活动的设计决定着教学任务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是关乎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也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都会格外的重视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呢?我想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本的学情出发。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俄他们的困难,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达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开篇导入的有效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遵从设计的有效性;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要及时,同时适时地调整练习题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知识点的总结要到位,要与目标相联系,易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合适的教具,使教学具有有效性

自从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老师们都在尝试着使用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期待着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使用中,不难发现,并不是多有的课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有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不比粉笔教学的效果好。所以教具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来取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六、设计合适的练习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堂练习可以有一定的反映;同时好的课堂练习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重视设计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所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助于高中生掌握知识、启发知识的好的练习题目。

篇6:美国巴德学院留学课程设置介绍

学校名称:美国巴德学院(安南代尔哈得逊)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Hudson)

所在位置:美国,Annandale-on-Hudson

学校设置类型:文理学院

创建时间:1860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私立

学生人数:2062人

院校地址:PO Box 5000 Annandale-on-Hudson, NY 12504-5000 (845) 758-6822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2976

巴德学院始建于1860年,是一所4年制文学、科学高等教育学府。该校热门专业是社会科学和历史、外国语言/文学、视觉/表演艺术,有全职教师100人,学生教师比例为9:1。巴德学院共有学生1800人,其中本科生1600人。女生占58%,男生占42%。学生来自全美50个州、地区及其他47个国家。本州学生占28%。海外留学生占5%。新生中83%可升入二年级继续学习。

课程设置

篇7:留学:美国私立海登高中介绍

海登高中基本情况 建校时间:1911 住宿方式:走读 开设年级:9-级 托福要求:否

Hayden High School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的未来领袖。因为学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的领导者、辩证且创新意识强的思考者,这样他们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承担起建设更好的家园的责任。

Hayden High School认为学生在学业上面的`进步和成就是他们个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Hayden High School的教职员工致力于创造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学校的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为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人辅导,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荣誉课程和大学预备课程。

Hayden High School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项目。超过85%的学生参加至少一项课外活动。

校园设施:

运动场、餐厅、计算机实验室、室内运动房、图书馆、音乐室、自然科学实验室、影院、网球场等。

课外活动设置:

● 艺术:艺术俱乐部,舞蹈队,剧社,爵士乐队,媒体俱乐部,报纸,剧院,作家圈,年鉴

● 校内:啦啦队

● 校际:棒球,篮球,保龄球,越野,辩论,足球,高尔夫球,学者碗,垒球,游泳,网球,田径,排球,摔跤

● 学业:美国未来的商界领袖,学生自治会

● 其他:服务ProLife俱乐部,国际俱乐部

毕业生升入院校:

篇8:美国高中母语课程标准评介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和内容两大方面, 结合11—12年级 (相当于我国高中学段) 课标的具体条例对美国高中阶段母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进行评介。

一、为升 学 和 就 业做 准 备,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标准》是为学前至高中年级的学生制定的, 致力于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在高中毕业之前为升入大学和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1.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标准》六项基本准则的第一条规定, 即“K—12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上大学及就业对学生的要求一致”。《标准》简介内容指出, 该套标准是对CCSSO和N G A之前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延伸, 致力于发展学生在英语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 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准备。除此之外, 《标准》还强调, 每一条被最终选入本文件的标准条例都被充分证明, 学生只有具备条例中要求的能力,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可见, 《标准》制定者不仅对学生在K—12年级这一教育阶段的学习作出具体规定, 更对学生日后升入大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长远发展规划。与其他力量相比, 教育才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 美国教育界人士希望借此次制定全国性统一课程标准的机会, 向外界表明:美国会通过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来捍卫它在全球的国际竞争力。

2.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不仅要立足于现在——做好当下该做的一切努力, 更要着眼于未来——制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更是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美国希望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使这一基础更加稳固。

为进一步明确升学和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 《标准》对21世纪人才作出明确定位:无论是技能型还是知识型的学生都应该在未来的学校和职场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 《标准》就适应升学和就业环境这一准则具体描述了以下几类符合要求的表现, 如凡符合标准要求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 在复杂的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理解和鉴赏;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必要的批判性阅读, 通过印刷和数字媒介提取有效信息;能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及实用类文本获取广泛而深入的思想交流,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拓宽自己的世界观;能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及实验论证能力。

总之, 《标准》制定者认为, 学生只有达到阅读、写作、口语及听力方面规定的具体要求, 才能为日后更好地使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个人成长及成为一名有责任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跨学科培养读写能 力, 强调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这套课程标准的全称是“The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Litera cy in Histor y/ Social Studies, Science, andTechnical Subjects”, 从命名可以看出, 《标准》不仅针对英语语言艺术这一门学科, 同时也注重在历史/社会研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1.确立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上的基础地位

英语语言艺术作为学生的母语课程, 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标准》的这种学科划分不但没有削弱英语语言艺术的基础学科地位,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该学科在培养学生母语素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强调相关学科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培养

《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听力等方面进行指导, 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责任。学生必须在不同领域掌握有效的阅读、写作、说话、听力技能, 掌握其他学科所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K—5年级听说读写语言标准适用于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在内的一系列学科;6年级及以上学生的语言文字标准是以英语语言艺术以及历史/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等科目的教师为对象制定而形成的, 教师必须在各自领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 《标准》给出一定的补充说明, 指出在历史/社会研究、科学和技术科目中的语言文字标准并不意味着要取代这些领域的内容标准, 是对它们进行更为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可见,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不仅仅需要英语这一门学科的努力, 也需要依靠其他学科的共同配合。

三、关注课标的实施结 果, 确保实施过程的自主灵活

与我国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规定不同, 美国课程标准主要是关于认知结果的规定。因此, 美国的全国性统一课程标准在实施机制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保证实施主体的自主性

《标准》在导言部分写道: “《标准》确定了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或掌握的内容, 但没有确定教师如何去教。”“它们没有, 实际上也不能列举出学生应该学习的全部甚至大多数内容。因此, 《标准》必须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内容丰富的课程来补充。”换句话说, 《标准》主要是制定课程目标, 至于这些目标以何种方式实现是由这套标准的实施主体, 即授课教师、课程开发者自行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衡量课程标准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标准不要规定应该如何教授材料。高质量的标准旨在指导而不 是限制教学, 不应该侵犯教师选择具体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的权利。美国提倡自由与民主, 赋予实施主体充分的自主权, 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因此,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 《标准》的这一特点都会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创造性体验。

2.确保实施过程的灵活性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由州教育厅、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分层进行。在这种分层体制下, 《标准》从国家整体出发, 追求各州及地方所能达到的共同目标, 以此来确定某些基本要求、准则或内容, 具有普适性。州一级的《标准》能够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标准》进行灵活运用与具体细化, 制定出符合本州实际的地方性课程标准。《标准》强调实施主体的自主性和实施过程的灵活性, 为课程开发者及授课教师等实施主体提供广阔开放的自主创造空间。

四、强调媒介素养, 适应 时代需求

《标准》在前言中写道:“在现代科技社会, 为做好升学和就业准备, 学生必须有收集、理解、评价、整合信息和各种观点的能力, 并能够就这些信息和观点写出报告, 进行独创研究, 回答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分析来自新旧不同媒体形式的印刷体或非印刷体文本, 对媒体技能的要求已经渗透在《标准》的各个方面。

例如, 11—12年级写作标准第6条和第8条就分别写道, “使用技术手段, 包括网络写作、出版、修改个人或集体共同创作的文章, 回应外界不间断的反馈, 包括新的争论或信息……从多种权威出版物和数字资源上收集相关信息, 使用高级搜索;根据任务、目的和读者, 评定每一种数字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有选择地把信息整合进课本中, 保持思想的不断流动, 避免剽窃、过度依赖任何一种资源, 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引用格式。”

不同的媒介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信息收集、整合与利用能力。针对这一点, 11—12年级听说标准第2条和第5条分别写道:“整合视觉、听觉、口头等多种来源的、以不同媒介方式呈现出来的信息, 进行知情决策, 评估每个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记录数据之间的差异。”“在展示中使用文本、图形、声音、互动元素等数字媒体, 加深对调查结果及论据的理解, 增加听者兴趣。”

能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重要体现。针对这一点, 11—12年级语言文字标准第4条写道, 学生要能够“查询综合的或专门的如词典、专业字典、知识宝库等参考资料 (印刷类或电子类均可) , 通过查询这些资料去得知一个词的读音, 去确定或明确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以及它的词性、语源和标准用法”。

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效信息, 能够客观分析并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当今科技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标准》关于媒 介素养的描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这项技能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接受、分析、评判媒介资源, 并在理解与运用媒介资源的过程中受益。

五、听说读写整合化一, 培养生活实用技能

《标准》的主体内容由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语言文字标准四大板块组成。为突出“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这一设计理念, 《标准》的具体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

1.阅读标准强调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的平衡

在“阅读标准”的年级细分标准中, “文学类作品阅读标准”和“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被划分为同等重要的两部分。例如, 在11—12年级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标准”第10条中写道:“在12年级结束之前, 能够阅读并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体裁, 包括小说、戏剧、诗歌;在11年级至升学、就业之间的时间阶段, 能够独立阅读、熟练把握较为复杂的文章。”同样, 在11—12年级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第10条中也写道:“在12年级结束之前, 能够阅读并理解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在11年级至升学、就业之间的时间阶段能够独立阅读、熟练把握较为复杂的文章。”可见, 在信息时代, 《标准》对信息类文本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具体而言, 《标准》在“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第8条及第9条中分别写道:“以《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和异议》和《联邦党人文集》为例, 描述并评价美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推理, 包括宪法准则的应用程序、法律推理、公众宣传作品中的前言、目的和论证……以包括《美国独立宣言》、《宪法》 序文、《人权法案》、《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说》等在内的美国17、18、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学方面的作品为例, 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目的和修辞特点。”从这些具体条例中, 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学生单纯的文学理解力、感受力或是鉴赏力, 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类和实用类文本中的阅读技能。

2.写作标准强调议论和解释说明的表达方式

“写作类型和目的”提出的3条标准, 分别给出了对观点型、解释说明型与叙述型文章具体的写作要求。11—12年级写作标准第1条指出, “写作观点型作文, 在对实质性议题或文本的分析中, 通过提供有效的推理和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介绍精确且有专业性的观点, 确定观点的重要性, 区别它与对方观点的不同, 创建一个有逻辑排列观点、反驳观点、理由及证据的结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在预估受众的知识水平、关注程度的情况下, 在指出双方的长处与不足的时候, 提供与之相关的证据。”

除此之外, 《标准》也要求学生“使用单词、短语、句子及多变的句法, 用于连接文章的主要部分, 使文章条理明晰, 明确观点和理由之间、理由和证据之间以及观点和反驳观点之间的关系;依照写作所遵循的规范和惯例, 采用并保持一个正式的风格和客观的语气”。

《标准》之所以强调学生运用议论和解释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是因为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对升学还是就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3.口语和听力标准强调口语的灵活运用和交往合作能力

《标准》在前言中说道:“要求学生发展一系列广泛且实用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交往技能, 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展示所需要的技能。学生必须学会一起合作, 认真倾听并表达观点, 从口头的、视觉的、量化的媒体资源中整合信息, 评价他们听到的东西, 策略性地使用媒体和视频以帮助他们达到交际目的, 并根据环境和任务调整自己的演说。”

例如, 11—12年级听说标准的第1条就写道:“与不同的伙伴针对11—12年级的主题、课文及问题, 组织并参与一系列合作讨论 (一对一、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引导) , 能够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清晰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之前, 学生应该已经阅读并研究了最新的相关资料, 通过参阅相关主题的文本及其他研究成果, 能够从前期准备中提炼出明确的观点, 并在同学之间引发一场深思熟虑且合情合理的思想交流;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 推进民主讨论和小组决策,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最后期限, 并根据需要安排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

除此之外, 《标准》还要求学生“通过提出和回应关于论证与证明的问题来推动对话, 确保全员能够全面地听取主题或问题, 阐明、验证或挑战思想、结论, 鼓励创新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应在深思熟虑后予以回应, 整合问题各方面的评论, 尽可能地解决矛盾, 深化调查研究并完成任务”。

篇9: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之我见

一、注重思想潜能挖掘,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

高中数学学科在内容、抽象思维、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整体性等方面,相对于初中学科更加复杂、难以掌握。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了焦虑感、厌倦感等畏难的情绪。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化解学生厌学情绪,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善于引用励志故事和名人轶事,适时、适度“调侃”,活跃课堂气氛,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展示能力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解答简易问题过程中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激发情感,激活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材相对以前有所改变。老师上课不能按部就班。在上《三视图》这一节时,内容很贴近生活。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棱锥、棱柱、圆锥、圆台等模型,发给学生让同桌一起拼凑这些模型能形成哪些新的形状,学生们兴奋起来,他们忙着拼凑。学生都做出了很多不同的新模型。可是,当我要求他们把新模型画出来时,他们感觉有难度了,简单的还行,复杂的画不好了。那怎么办呢?此时我告诉他们三视图,根据新模型的拼凑情况将三视图画出,以后学生在画三视图时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让学生多动手,老师在必要时进行指导,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实施分层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就学生现状,学习成绩也存在着好中差,如果课堂教学中采用“就中不就高、低”或“就低不就高、中”的所谓扶差法,不仅损害了有较强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利益,而且也挫伤了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可能会造成班级数学学习整体原地踏步的被动局面,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为此,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别采用“分类培优”法,即“分类推进、分类提高”,一节课中既有较高标准又有基本要求,从而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到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每一位学生各有成果,整体提高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研究所教班级的学生状况,最好每节课都制定出独到的教学设计,老师精讲,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练习、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能想老师之所讲、想老师之未讲,在学生讨论与交流过程中老师能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化与提高。

四、对教材进行重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讲得少了,讲什么?先打一个比方:假定一个数学教师只会做一道题,那么他上课时就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教师只会做两道题,那么他就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方法,这位教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教师多……”以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他所认为必须要讲的东西就可以越少。

因此,我们应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学、自己感悟的内容。过去的备课是考虑如何加量,现在的备课是考虑如何减量。我们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什么内容是可以不讲?这样,省出很多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

篇10:美国私立高中留学的相关介绍

如今,申请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逐渐成为留学主体的一部分,美国留学渐成低龄化趋势。然而,去美国留学并非易事,除了在出国之前需要准备的语言成绩等材料之外,家长们详细了解美国高中的文化及校规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猫(USCAT)5月登录中国一则消息引起留学人士广泛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逐渐认识到了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认知对于择校有深远影响。就中美高中的差异来说,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制度差异及文化差异。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高中的管理无非都是规章制度,而不同的在于面对同样问题时,校方不同的关注程度及解决办法。国内高中校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学习成绩。而在美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遵守规章制度,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美国高中把学校的制度落在实处,这样一来对于学生素质教育被加强,为以后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校出了打架之类的事情以后学校的`处理方法是叫双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而并没有强调学校规定的重要性,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美国,学生违反校规,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被罚来到学校受训,承担经济赔偿等,严重的会直接被学校开除。

在美国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因为文化方面的差异造成违反校规的情况。学校通常对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非常严,上课迟到绝对不是小事情,不是跟老师打个招呼进入教室上课就完了的事。迟到的学生下午放学的时候会被留下来关禁闭。禁闭被关的次数多了就会被停课,而这些相关的处分记录将会对将来大学的申请有所影响。

篇11:法国留学之电影专业介绍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惊艳亮相马年春晚,随之掀起一阵法国电影欣赏和学习热潮。作为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法国的电影产业和教育历史悠久,并孕育出众多顶级电影大师和电影明星。对于有志学习影视艺术的文艺青年而言,法国是当之无愧的求学圣地。

法国有世界著名的私立电影学院,也有公立院校开设的表演艺术专业,种类繁多,这让希望到法国学习的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4-9月电影学院考入学试

法国自由电影学院、巴黎EICAR国际电影学院、法国佛洛朗电影戏剧表演学院等,是比较著名的私立电影学院。这些学院培养出无数著名影星,苏菲·玛索就毕业于法国佛洛朗电影戏剧表演学院。

法国电影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导演、编剧、制片、表演、摄影等,申请的学生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每年4-9月间,各大电影学院都会安排入学考试。入学试分三个步骤:首先是笔试,形式一般为多选题,问题多与欧美电影相关,对于亚洲电影也会有所涉及,比如会问到武侠片是属于哪一地区的电影等;笔试过后,9名考生为一组同时观看某电影片段,然后讨论画面取镜表达的意思、配乐选取的原因等相关话题;最后是单独对话面试环节,面试官一般会侧重询问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视专业语言要求较低

除了电影学院,学生还可以申请法国公立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专业。公立院校全免学费,是工薪家庭不错的选择。而且,公立大学开设的专业种类较多,包括影视视觉、舞台艺术、电影研究与试听专业等。

在语言要求方面,法语水平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等级。著名的公立大学,比如索邦大学、里昂第二大学,基本要求学生达到C1水平。但对于选择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语言达到B1等级即可申请。

篇12:高中生美国留学之数学课程介绍

一、什么是SSAT

SSAT,全称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中文名称为美国中学入学考试,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入学,是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该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数学、语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发展潜力。SSAT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SSAT考试创建于1957年,是由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中学入学考试委员会SSATB(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 Board)命题的考试。从SSAT开办至今,在全球已设有750多个考场,每年约有60000名考生报考。中国的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南京、台湾、香港均设有考点。

二、SSAT的必要性

美国的中学分为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两种。美国法律规定:美国的公立中学只允许接受短期的外国交换学生,法定的最长时限为一年;公立学校不得接收外国申请者以独立的学生身份在公立学校长期学习。不过,美国的私立中学依法可以根据本校规定,接收外国留学生,允许其持学生签证长期就读,直至高中毕业考入大学。这样一来,私立中学无疑成为中国中学生留学美国的首选。而绝大多数的私立学校要求留学生(短期交换生除外)必须参加SSAT测试。所以,要想就读美国私立中学就必须参加SSAT考试。并且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进入著名私立中学就读,为日后进入美国著名大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三、SSAT适合人群

SSAT考试依考生年龄不同分为三个级别:低级Elementary Level,针对3-4年级学生;中级Middle Level,针对5-7年级学生;高级Upper Level,针对8-级学生。而美国的私立中学一般分为Middle School(5-8年级)和Upper School(9-级),申请入读的学年不同,考试级别也不同。

四、SSAT考试时间

以下是SSAT报名官网上发布的-考试时间:

3月1日 星期六;204月26日 星期六;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2014年 12月13日 星期六;1月10日 星期六;202月7日 星期六;年3月7日 星期六;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SSAT考试以10月、11月、12月的考试最为重要,因为大多数学校会在1月15日―2月15日之间截止申请,所以这三个月的.考试成绩一般会作为美国高中的录取依据之一。1月、2月、3月、4月的考试可能作为一些学校补录学生的依据。

五、SSAT报名费用

1、美国、加拿大、美国萨摩亚、波多黎各、塞班岛、美属维京群岛地区:标准的中级和高级的SSAT报名费用为120美元。

2、其他地区:SSAT考试费用为232美元。

3、逾期报考加收40美金,加急报考加收80美金,改考或转考加收35美金。

4、以上所有费用都是不可退还的。

篇13: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01年,布什总统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该法案要求各州设定年度进步(AYP)目标,并把高中毕业率包含在年度进步目标,以确保所有高中毕业生达到合格水平。

2010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密歇根州卡拉马祖高级中学(Kalamazoo Central High School)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高中教育的目标是拓展学术才能和个人责任以胜任大学教育和职业生涯。[1]这既是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建议,实际上也是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一直在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中教育目标的变革与高中课程的分化

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初期,公立学校课程目标主要强调共同的道德要素。随着公立中学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学教育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面对中学不断拓展的课程领域与大学入学要求之间的冲突,1893年,全美教育协会下属的“十人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他们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为4年制中学制订了古典课程、科学课程、现代语言课程和外语课程4组可供选择的课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套全美统一课程,该课程以学术性为核心,具有大学预备课程的倾向。

1913年,全美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并在1918年发表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的报告。该报告确立了中等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成为有效的家庭成员;为就业做准备;胜任公民职责;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讲究伦理道德。这几条原则为中学课程拓展提供了依据和框架,标志着中等教育的课程目标从追求大学预备转向关注未来的公民生活。在该报告及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主持进行的“八年研究”的影响下,美国中学课程从传统的学术性课程中挣脱出来。20世纪20和30年代,大部分公立学校都增加诸如消费、家政、保健、健康等生活性和实用性课程,并在学术性科目中增加了现代社会发展新成果的课程。从1922年到1973年,美国中学开设的各种课程从175门增加到大约2,100门,高中课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而课程分化的原因则在于教育目标的转变。

(二)高中课程目标的确立

1983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会发表了《大学学术准备:学生应该知道且能够去做》(Academic Preparation For College:What Students Ne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绿皮书,认为所有想升入大学的学生应当享受公平的学习机会,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成功。为此,学生必须接受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绿皮书阐述了所有升入大学深造者所必要的基础学力———即有效地学习所有学科所必要的一般技能,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的能力。为了有效地发展这些能力,应当设置英语、艺术、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基础学科。这些基础学科为美国高中教育提供了基本的课程框架和目标指向。[2]后来,卡内基教育促进委员会在《高中:关于美国中等教育的报告》(High School:A Report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merica)中提出,高中课程应达到4项基本目标:(1)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2)通过核心课程,帮助所有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文化遗产、认识他们生活其中的相互依赖的世界;(3)通过选修课程,为所有学生参加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做好准备,培养个性和兴趣;(4)通过学校和社区服务,帮助所有学生履行社会和公民义务。[3]2004年,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经过17个月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为了成功的课程》(Course for Success)报告,对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点建议:(1)为所有学生提供严格的以大学预备为导向的课程;(2)所有学生都应该享有以大学为导向课程的高质量教师的教学;(3)现行核心课程应该重新评估,以确保学生具备大学学习和工作所需的技能。[4]

2005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由全美州长协会(NGA)和Achieve公司主办的全美中学教育峰会,来自各州的州长、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家们参加了本次会议。美国微软集团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会上抛出了美国高中教育已经过时的观点。会议围绕提升美国高中教育展开了讨论并发布了《改进美国高中的行动议程》报告,提出了改进美国高中教育的5项议程:第一,通过修订学术标准、升级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评价机制来重建高中学历价值,以胜任大学学习和工作的期望;第二,重新设计并提供高水平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第三,为高中学生提供杰出的教师和校长;第四,通过设定目标、测验进步使高中和大学为学生未来的成功担起责任;第五,重塑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基础教育与中学后教育更紧密的联系。[5]

虽然美国高中在课程目标的规定上不尽相同,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为推动美国高中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走向统一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为各州课程目标的确立提出了基本要求。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后,也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该方案将改革美国公立学校,意图使所有学生都能胜任新型的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他为全美公立学校提出了“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简称RTTT),主张建立世界一流的学术标准和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批判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胜任未来大学学习或职业生涯。[6]

二、美国高中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高中课程既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做准备。在这一目标下,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一)确立现代核心课程

美国高中教育一直强调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加强学术性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法案要求获得高中文凭的学生必须学习“五项基础课”:4年的英语、3年的数学、3年的科学、3年的社会研究、1年半的计算机科学,并把它们作为现代核心课程。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继续强调5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公民与政府、经济、艺术3门课程,使核心课程达到8门,即英语、数学、科学、外语、公民与政府、经济、艺术、历史,并规定了核心课程的基本标准。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进一步完善了高中核心课程:数学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微积分,设置4学分,开设3或4年;英语包括文学、写作、推理、逻辑和交际,设置4学分,开设4年;科学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地球科学,设置3学分,开设3年;社会研究包括世界历史和地理、美国历史和政府、经济、公民,设置4学分,开设4年。[7]

在2010年,由全美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以及州教育官员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联合起草的“K-12共同核心课程标准”(K-12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已经获得了全美大部分州的支持,这些州表示愿意将这一标准与本州标准结合,推进全国课程标准的建立。[8]这个标准目前包含了按照基础教育年级排序的(K-12)英语和数学两类科目,重点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全部学生进入大学和就业做准备,并且着力改革目前州级课程标准参差不齐的状况,力图统一全国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是在确立核心课程之后,对州级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统一性、一致性和高标准的一次尝试。在该标准的推广过程中强调各州的独立性和自愿性,联邦政府不参与标准的开发与实施,但是提供灵活的政策法律和长期的财政支持。

(二)设置多元选修课程

为适应学生的兴趣需求及个性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求学、就业、生活做好准备,美国高中开设了多元的选修课程。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选修课程可谓五花八门。据初步统计,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多达200多门。在这些选修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美国政府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继续接受中学后教育,并且事实上每年有68%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升入大学继续学习。[9]以2009~2010学年美国马里兰州惠特曼高中为例,96%的学生选择继续中学后教育。[10]所以,美国超过半数的高中广泛开设了富有挑战性的学术性课程,代表性的有AP课程、IB课程、DE课程。

1.AP课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又称“大学预修课程”,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是为高中3、4年级学生提供,旨在向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大学初级水平的课程。进入21世纪以后,AP课程进一步发展,凸显了美国教育“追求卓越”的基本精神和加快优秀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高中各学科的AP课程均由6~8名美国著名大学教授或有丰富经验的高中AP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的课程编制委员会负责编制。选修AP课程并参加AP课程考试的美国高中生,更容易被所申请的大学接收,同时也可以得到美国众多大学的学分认可和高额奖学金,因此AP课程颇受美国高中生青睐。至2007年,美国有近60%的高中开设了AP课程,90%以上的高校承认AP课程的成绩和学分。[11]2009年,全美公立高中3,019,361名毕业生中有798,629名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6.5%)参加了AP课程考试。[12]

2.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也称“国际大学预科证书课程”,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学校的高级阶段和世界联合学院以及其他国际学校提供的针对16~18岁青少年中等教育高级水平的课程体系,也是世界范围内30多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的资格。中学项目面向6~10年级学生开放,文凭项目面向11~12年级学生开放。IB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创造力与行动、研究论文三个核心领域,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个人和社会、实验科学、数学和计算机、艺术6门学科。IB课程以学术性为取向,考试费用昂贵,因此受益的多是家庭经济背景较好的优秀学生。

3.DE课程(Dual Enrollment Transition Program),又称“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高中生可以在高中,也可以在大学或社区技术学院里修习大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其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大学或社区学院教师为高中学生授课;二是由高中教师授课,大学或社区学院负责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三是大学或社区学院通过卫星网络等电教手段为高中学生提供远程教学。DE课程通过让学生接触高学术水准的大学课程,激励高中学生做好迎接大学学术的挑战。同时DE课程设置的丰富多彩的职业技术课程提高了高中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同时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

三、美国高中课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必然带来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从而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措施保障和运行保障。

(一)课程管理体制

美国高中课程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体制。(1)国家指导。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育主要起号召和建议的作用,一般不直接插手各州教育事务。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管理更加明显。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为课程实施确立了有效可行的措施。与以往各届政府不同,这届政府创建一种问责文化,建立绩效制度。在责任和经费方面加强联邦政府和各州的联系,实行联邦政府经费与特定业绩目标挂钩,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2)地方分权。美国各州教育局和教育委员会享有极大的教育管理权力,他们制定本州的课程标准,作为学区和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依据,此外还制定毕业标准、测验标准和必修课程的成绩标准,为地方学区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3)学区决策。对课程领导起实际作用的是学区,学区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各学区根据本州的课程标准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学区组织一个专门的课程委员会依据州课程标准编制具体课程。(4)学校实施。学校根据学区课程安排及教材选择进行本校的课程设置。由于美国中学采用学分制,开设选修课的空间较大,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和本地区的特点向学区申请校本课程,这样学校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享有更大的改革空间。美国课程管理具有明显的分权特点,但近30年来,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即由地方分权和联邦指导逐渐转化为联邦政府政策主动引领和地方相继跟进的协作机制。在学区和学校层面也逐渐形成权利共享、共同决策、民主开发和互动合作的新机制。

(二)课程安排制度

美国的高中多为4年制,也有少数3年制学校,1学年的学期设置也不同,有2学期、3学期、5学期三种不同方式。除去周六、日及寒暑假和节假日外,美国中学全年的上课时间平均在180天左右。近年来,美国很多中学在学期设置上进行改革,实行“常年开学”(Whole Year Schooling),不间断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实现小班化教学,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入学。“常年开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1学年180天的学习日里学生分4部分轮流上课,45个学习日(其间双休和全国例行假日不包括在内)后连续放假几天。另一种形式是1学年225个学习日分5个学期,每学期9个星期,每学期之后连续放假2个星期。此外,还有两种形式分别是4学期制和3学期制,前者是每学期12个星期,后者是每学期16个星期,两者全年学习日都达到240天。为了配合这种多学期的时间安排,学校特意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不同程度的多种课程,方便不同能力的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课程上课。目前,在全美大约有30%的中学实行一种“分块时间表”(Blocking Scheduling),其做法是把1学习日划分为20~30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定为20分钟。每节课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模块,一般为3~4个。这种“分块时间表”不仅是把1个学习日里的时间进行分块而相对集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对学科内容也进行相应的分块和集中,分不同的专题进行实施。

(三)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课程表一般是由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和各学科领域的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师共同制定的。学校的指导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发送一本指导手册,以帮助学生选课,制定4年计划,合理有序地安排4年的高中学习生活。选课的登记表输入到电脑,其原始登记表交给学科负责老师,经由他们汇总信息后决定本学科领域具体开设的学科。这样的工作在每学期末都要进行一次,以保证9~12年级学生下一学期学习的顺利进行。当各个学科领域的负责老师都确定了下一学期开出的课程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后,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最后制成全校的总课程表。辅导老师(Guidance Counselor)是美国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的执行者。学生进入高中后,学校依据学生姓氏字母排列,把学生安排给辅导老师。学生的行为规范、选择课程、课外活动、为升大学做准备、就业了解以及与家长联系等,都由辅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入高中时,辅导老师会举办“课程安排”讲座,说明如何依据升学目标选修课程,说明高中毕业应选修的课程及学分以及各高校招生入学标准;进入10年级,辅导老师要对学生作“如何准备考试”讲座;进入11年级,辅导老师再对学生作“大学入学准备”讲座。

(四)课程成绩测验制度

在教育标准化运动之后,美国各州都相继建立学科课程标准和框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颁布,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和课程质量成为新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各州开始了以州级统考、州内测验和ACT、SAT等各种测试项目来评价高中课程的潮流。

1. 全国测验。

一是联邦举行的“全国教育进步普查”(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NAEP),以了解各州与学区学生的成绩及其变化。从2001年开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要求NAEP每两年测试4年级和8年级的语文及数学,NAEP也抽测12年级。NAEP的考试是抽样进行的,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或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凡是得到联邦对落后地区资助的州和学区都必须参加这项普查。二是全美教育研究和统计中心、全美教育进展评估小组、全美教育标准与检测委员会以及卡内基教学促进委员会等官方和非官方团体与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国中学教育进行综合调查和质量评估,合格者可以继续得到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几次综合评估为不合格者将被定为“失败学校”(Failing School),不能再享有资助,有的还会被关闭或重组。

2. 州级考试。

从2002年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各州制订具体的统考计划。美国教育部给予州政府一定的灵活性,各州在制订统考计划时可以自选考试种类,自定细则,数学和英语一般每个州都会测试,部分州还测试历史和科学。州级考试是一种与标准相关联的考试,因为在编制此类考试时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一个好的标准关联考试在理论上应该能够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

3. 毕业考试。

不是所有州都实行高中毕业考试,许多州是以修够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各州高中毕业百分率达到一定标准,于是,许多州纷纷开始计划实行高中毕业考试。毕业考试也是州级考试的一种类型。这种考试可以用现成的商业性标准化测验,也可以用州编制的标准化测验。一般来说这种考试是在10年级开始举行,以留给学生充足的补考时间,考试科目各州不同,如俄亥俄州将写作、数学、阅读、科学和社会研究5门课程作为毕业考试的内容。

4. SAT和ACT考试。

美国没有国家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各种入学标准考试是由获得承认的民间机构组织的。目前,主要的入学考试有两种,一是民间教育考试服务机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承办的学术性向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美国现有850多所高等学校和300多个奖学金主办单位要求参加这项考试,每年报名考试人数为200万人左右。SAT考试类型多样,主要包括PSAT、SAT1、SAT2等。ACT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ing)是美国大学考试公司另外一种标准化考试。考试包括4种学科领域:英语、数学、阅读和科学。

摘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中教育危机和课程政策转变的背景下,美国高中课程不断出现分化,课程目标更加强调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现代核心课程和突出多元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上更加注重联邦、地方和学校的协作机制、灵活多样的课程安排和形式多样的成绩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Kalamazoo Central HighSchool Commencement[EB/OL].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kalamazoo-cen-tral-high-school-commencement.2010-07-23.

[2]钟启泉.美国高中课程目标的界定——美国高中基础学科解析(之一)[J].外国教育资料,2000,(1):5.

[3]George,P.S.,McEwin,C.K.,&Jenkins,J.M..The Exem-plary High School.NewYork: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2000.66~67.

[4]Armstrong,J.State Strategies for RedesigningHigh Schoolsand Promoting High School to College Transitions.IssueBrief.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2005.5.

[5]An Action Agenda for Improving America's High Schools.National Education Summit on High Schools,2005.Achieve,Inc.,Washington,DC.;National Governors'As-sociation,Washington,DC.

[6]Race to the Top High School Commencement Challenge[EB/OL].http://www.whitehouse.gov/issues/education,2010-07-23.

[7]胡庆芳.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3):35~36.

[8]States that Have Formally Adopted the Common Core StateStandards[EB/OL].http://www.corestandards.org/in-the-states,2011-03-28

[9]“College Enrollment and Work Activityof2008 High SchoolGraduate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08.

[10]Walt Whitman High School 2009-2010 Profile[EB/OL].http://www.montgomeryschoolsmd.org/uploadedFiles/schools/whitmanhs/about/profile09-10[1].pdf,2010-07-23.

[11]Annual AP Program Participation 1956-2007[EB/OL].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2007_Annual_Participation.pdf,2010-03-12.

篇1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4、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井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此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只利用好这儿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師积极地参与,更需要我们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能带给我们自己无愧的“辛勤的园丁“称号。

上一篇:客户管理软件哪个好用下一篇:初一作文之爱耍花招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