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雪人》教学反思

2024-04-26

《堆雪人》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堆雪人》教学反思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生活场景,然后师生在这情景交融的场景中一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教学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是我们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情景,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我常常会绞尽脑汁去思考运用何种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受音乐,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经过多次实践,有的情景创设是不太理想的。

今天的音乐课非常成功,我认为是“情景教学”发挥了更有效的作用。

一大早,同学们顶着小雪花来到了校园,白茫茫的色彩不仅把校园打扮得非常美丽,还把每一个孩子的笑脸衬托得异常兴奋和快乐。上课时,雪越下越大,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把很多孩子的思维拉到了窗外;课间更是有许多孩子奔走嬉闹,用手接着小雪花,踮着脚收集树叶上的积雪,还有的干脆仰天长啸,让冰凉的雪花在脸庞轻轻跳跃……

第三节课,在雪景中我走入了课堂,开始了今天的教学任务。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这一句开场语一说完,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甚至还拉回了许多流连在窗外的目光。

“下雪了,天气冷了,预示着我们的新年就快来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庆祝这个高兴地日子吧。接着同学们跟着音乐边唱边练习了上节课学习的《隆咚锵》,咚咚的敲击声不仅把孩子们的思绪拉入到了课堂中,更让孩子释放出大雪天带来的快乐。

“雪越下越大,也许明天就能积上厚厚的一层,你最想在大雪天做什么呢?”

“我喜欢堆雪人,我喜欢打雪仗,我喜欢铲雪,我喜欢在雪地里打滚……”同学们踊跃的诉说着自己最快乐的经历。接着,我让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动作,跟着新课《堆雪人》的音乐表演,并且提出了“按照音乐节奏表演”的要求,聆听表演了两遍之后,很多同学不知不觉掌握了三拍子的韵律。

“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非常喜欢堆雪人,你们想知道他们堆的雪人是什么样的吗,听听梁老师的歌,你们就知道了”,在伴奏声中我为同学们演唱了歌曲《堆雪人》,大家静静的聆听着,一心想看到那个的雪人模样。唱完后,我先让同学们说说歌中雪人的样子,接着出示了滑稽可爱的雪人图片,让大家用动作学学小雪人,然后又让大家分组合作练习堆雪人的动作(滚雪球、铲雪、拍打……)大家在堆雪人的过程中再次聆听了新授歌曲《堆雪人》……

很多同学通过多次聆听已经学会了这首新歌,不由自主的跟着唱起来“大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

这节课我抓住了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感交融的教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充分的说明了音乐源于自然,教学需要情境。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教师也不能刻板的按照教材枯燥的进行教学,应当努力思考让音乐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会音乐的存在,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习的欲望,在教师努力营造的情境中让孩子享受音乐,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篇2:《堆雪人》教学反思

在歌曲教学中,我认为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境,唤起学生的对音乐的审美注意,当学生一进入教室,耳闻目睹的全是另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和语言,新鲜感就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的集中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在堆雪人这课中,我认为一开始就要大家看完冬雪的场景以后,马上让大家来发声练习,而且用暖手的方式打开声音,学生在用美丽的声音做发声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冬雪带来的快乐,课堂也不会太死板,没有灵动性了。

其实,在很多环节设计中,可以更深刻的去让学生用动作去领会冬天寒冷的气候,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季,能够去堆雪人而感到十分的有乐趣,可以跟着我一起手舞足蹈的,打雪仗,这样学生就不会死板的只唱歌曲,而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堆雪人、表现打雪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篇3:《堆雪人》教学反思

1“堆雪人”时的现象

窑头飞砂较大, 不易结窑皮, 且主窑皮较短 (<19m) , 升重偏低1085g/L, fCaO偏低0.6, 熟料不易结粒, 窑头温度看起来较高, 且有较厚的窑口圈。出篦冷机熟料温度较高, 事故发生时“堆雪人”速度非常快, 只6h就从篦冷机堆至窑口, 无法正常生产, 被迫停窑处理。

2 原因分析

经分析, 本次“堆雪人”主要是“飞砂料”的影响, 而形成“飞砂料”有两个因素。

(1) 由于铁路专用低碱水泥要求干缩性小、抗震性及抗折强度高, 在配料时采用高KH、高SM的配料方案, 并且要求f CaO<1.2%, 碱含量<0.6%, C3A<8%, 熟料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率值如表1、2所示。

从表2看出, 硅率过高, 熟料在烧成时产生的液相量少, 水泥熟料煅烧难度较大, 形成了“飞砂料”。

(2) 为了满足特种料fCaO<1.2%的要求, 在不降产的条件下, 为了入窑物料预烧好, 在操作上提高分解炉的温度 (890±10℃) , 入窑生料分解率达到了96%以上, 并且适当增加头煤, 关小系统排风, 烧成带的热力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达到了降低fCaO的目的。但整个系统温度的提高, 导致过渡带过长, 造成熟料有过烧现象, 加剧了“飞砂料”的形成。

另外, 由于飞砂的影响, 造成窑口圈增厚, 最厚的地方达到600mm, 窑口圈没得到及时处理, 导致物料在烧成带的时间延长, 加上窑前温度较高, 出窑后熟料温度过高, 并且发粘。

由于以上几种原因的叠加, 造成了本次“堆雪人”工艺事故的发生。

3 解决措施

3.1 调整配料方案

在满足客户各项指标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铁的含量, Fe2O3控制在3.3%±0.20%, 并且Al2O3+Fe2O3控制在8.0%左右, 液相量控制在24%~26%, 为熟料结粒提供良好的基础, 改变熟料结粒差的状况。

3.2 根据物料的特性合理优化操作参数

(1) 分解炉温度控制在870±10℃, 使入窑物料表观分解率控制在90%~94%, 防止因碳酸盐分解带缩短, 而造成过渡带过长。

(2) 适当减小篦床料层厚度, 篦冷机一室压力由原来的4200±200Pa调至3600±200Pa, 加快熟料的冷却速度并降低二次风温。

(3) 喷煤管位置控制在-200至-600位置, 即进窑口端面200~600mm的范围内, 增加窑的冷却带, 降低熟料进入篦冷机的温度, 有效抑制窑口圈的形成。

(4) 加大系统排风, 内、外风比例由原来的内风/外风=6:6调整为内风/外风=6:8, 确保窑通风顺畅, 达到长焰顺烧, 避免了短焰急烧或顶烧现象的发生。

(5) 加强看火操作, 稳定热工制度, 严格掌握熟料的结粒情况, 防止大波动。

(6) 严格控制头、尾煤比例, 稳定在4:6, 并努力控制煤粉水分在2.0%以下, 确保窑内煤粉充分燃烧和补偿因篦冷机料层厚度减小二次风温降低的缺陷。

4效果

篇4:《堆雪人》教学课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播放Flash动画。

你觉得这个雪人怎么样?你喜欢雪人吗?那让我们把雪人请进课堂吧。——打开雪人图片。

2.质疑

咦,这个雪人怎么成这样了?——学生说雪人的毛病。

你愿意帮助雪人吗?——第一个任务:完成这个残缺的雪人。

二、画雪人

1.选中

(1)画图我们要用到画图软件(广播),教师演示打开画图,并打开雪人图片。

(2)说要求:只能使用上面有的材料画雪人。

(3)请一个同学上台操作,先给雪人戴上帽子,学生操作,选中帽子并拖动。

(4)教师边小结边操作(故意在框选帽子时落下一部分未选中)

学生纷纷说有问题,教师请学生讲解框选中的注意点。

2.撤销

现在已经是破损的了,那么怎么能把它恢复原状呢?学生说用撤销,教师讲解撤销的用法和作用。

3.透明

(1)选中后,鼠标会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说明可以移动了。——教师把帽子拖到雪人头上。

(2)出现问题,请学生讲解如何透明。

现在这顶帽子戴好了没有,还有需要调整的吗?如果还要调整的话,就不能去掉外面的虚线框,要不然就要再重新选中一次,再次选中时就会把底色也选进去了,所以,在去掉虚线框前要慎重,确定不会再修改。

请学生完成雪人——大屏幕监视学生画面。

4.复制

(1)选择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这雪人怎么只有一只眼睛?怎么办?

请打开课本24页,小组讨论,怎么把眼睛变成两只?

(2)小组汇报,教师总结:选中—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

学生操作。

5.翻转与旋转

现在雪人的眼睛都好了,还需要苦着脸吗?怎么让雪人笑起来?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学生操作,完成后保存雪人。

中间进行学生屏幕监控,随时都可以观看学生的作品情况。

三、堆雪人

1.同学们堆过雪人吗?都要准备哪些材料?

学生说材料,并说明各种材料的作用。

2.看,教师给你准备的材料能做什么用?——请学生说。

3.请学生动手堆雪人。

4.完成后,对作品进行评价。

四、小结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再过段时间说不定也会下雪,到时啊,同学们可以在家门口堆个雪人,然后用相机拍下来,分享给同学们,好不好?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会碰到,有些课的内容简单而枯燥,熟练的孩子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但也许很快下节课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因此,更加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有所获的内容。

一、用游戏来刺激学习

笔者常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一个人完成还不行,还要全小组的同学都会了,才可以得到奖励。本节课,我在课前导入时就运用了一个“堆雪人”的Flash游戏作品,告诉学生我们只有拿到了相应的钥匙才能进入“堆雪人”游戏,这样一来,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二、变学习为游戏

学生之所以爱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有趣。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我们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设计得像“游戏”一样,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有趣,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这节课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堆雪人”的游戏,并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学生要完成这个游戏,就必须要经过“选中—撤销—透明—复制—翻转与旋转”的操作,最后才能完成堆雪人。为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我又有意识地提供了多组素材,学生运用它们堆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雪人。

篇5:《堆雪人》教学反思

《堆雪人》这首歌曲欢快,歌曲中出现了很多八分休止符,于是八分休止符的处理成为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堆雪人的快乐。首先,我选用哈尔滨冬季景色图片把学生带入冬季,观看《雪孩子》动画片片段堆雪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歌曲旋律。播放歌曲,体会其速度情绪;在教师的范唱中,找一找最能表现堆雪人的快乐词语。学生都能轻易地找到歌曲中的“啦啦啦啦”,用师生接龙的方法,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在此环节,我淡化八分音符枯燥知识的讲解,用手势辅助带动学生演唱,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同时,注重歌曲的处理及音乐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发现四句“啦啦啦”的规律———————旋律线呈上行,并用手势带动学生表现情绪高涨,掌握上行旋律在力度上呈渐强的趋势。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重点“啦啦啦”处,与前面的上行“啦啦啦”形成对比,学生总结出下行要唱的渐弱,用吸气的方式处理八分休止符。在学会整首歌曲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通过生生之间的评价,总结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在教学中,我还安排了欣赏《乘雪橇》。在模唱主题旋律时,我启发学生用歌曲中表现快乐的声音“啦啦啦”以及表现快乐的动作拍手来模唱旋律。当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时,学生们能够轻易找到其出现,课堂气氛热烈。我还选取乐曲中的片段,鼓励学生聆听片段中出现的特殊音响,按照一定的节奏,并用打击乐器、人声等模仿,体验乘雪橇时出现的有趣的声音及乘雪橇的快乐,学生对此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准确进行表演,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6:《堆雪人》教学反思

《堆雪人》这首歌曲为三拍子,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主要描绘了雪人的外观,所以,我先让他们想象了雪人的样子,让他们回忆见过的雪人的特点,比如:雪人的脑袋是什么样子的,肚皮是怎么样的,脸又是长什么样的。因为第一段歌词比较形象,所以歌词记忆起来比较快。相比第一段而言,第二段歌词就稍有难度了。歌词是这样的:“小弟弟,小妹妹,你牵着我,我拉着你。围着雪人团团转,多么欢喜。”为了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我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手拉手跑步转圈,还请了一位小朋友来做雪人,就让他们几个围着雪人转。

打给他们被我邀请上来表演时,下面的小朋友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当表演完后我要他们回到位置上,并说“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时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失落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继续让他们跟着我唱歌的话,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不会被我激发起来,反而会让孩子们觉得这节课很无聊。我立即改口说:“要不我们再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一边表演,一边唱歌?”这时候,许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看着他们一个个踊跃的参与表演,我就邀请全班的孩子,站起来,围成一个大圈,跟我一起来表演第二段歌词,还请了班级里可爱的尹浩原做雪人。孩子们一遍边跟我唱,一遍开心的表演着,玩了两次下来,小朋友们几乎都把第二段歌词记住了。看着孩子们对表演这么感兴趣,我就顺势让孩子们把第一段歌词的也进行了表演,还让他们比一比,谁表演的最像“雪人”。

这音乐课,既让课堂的氛围活了起来,也让孩子过了把表演的瘾,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记住了歌词,看来,以后我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入游戏和表演的环节,提高孩子学习本领的兴趣,在游戏中加更好的掌握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下一篇:驳论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