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2024-05-20

《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精选20篇)

篇1:《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童年》这本书通过讲述小阿廖沙三岁到十一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俄国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

我觉得小阿廖沙很可怜,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之后外婆把小阿廖沙带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外祖父有个染坊,已经濒临破产。他的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他经常殴打小阿廖沙和外祖母。使小阿廖沙在心中留下了阴影。他还有一个总是给他无微不至关怀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个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的人。她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小的小阿廖沙虽然经历了许多的生活磨难,但是他的性格倔强,懂事能干,吃苦耐劳。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跟小阿廖沙相比,我有一个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学习他独立、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要用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早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篇2:《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在高尔基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外婆把接到了外公家,外公经常打高尔基,母亲又离家出走。之后,高尔基新认识了好朋友茨冈,外公的染坊失火了,高尔基的好朋友茨冈被两个贪婪的舅舅害死了,高尔基很恨外公和两个舅舅,也为茨冈感到伤心。

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快乐,而我们现在的童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儿就能到哪儿。我们的童年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快乐。我深感到高尔基的童年被贪婪、自私的外公打骂,幸好有一个善良的外婆的宠爱他,就这样被抚养长大,渡过了不幸的童年。

看到高尔基的童年这么残酷,真难以想象他是怎么熬过自己不幸的童年的,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了著名的作家。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今年也11岁了,当年的高尔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让父母帮忙,遇到不会的题还求父母帮忙,衣服都是父母帮着洗,事情与自己的心愿不一致会发脾气。总之,就是我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3:《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在新课改过程中, 我们以主题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 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积极尝试单元主题教学的“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三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 并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讲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 两篇阅读课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分别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再现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教学本组内容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童年时光的珍贵, 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 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 笔者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导读1课时;《古诗词三首》与《儿童诗》两首整合为2课时;将《冬阳·童年·骆驼队》与《祖父的园子》整合为2课时;将《童年的发现》与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整合为2课时;口语交际课1课时;习作指导讲评2课时;综合性学习展示1课时;单元总结课1课时;共12课时。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下面, 就以本单元主题教学为例, 谈谈单元主题教学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的一些策略。

一、基于主题, 精当选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描写儿童生活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 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诵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兴趣爱好, 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考虑各种因素, 笔者选择了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崔道融的《溪居即事》、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高鼎的《村居》、杜牧的《清明》以及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等表现古代儿童生活、学习、玩耍各方面情景的古诗;冰心的《雨后》、舒兰的《虫与鸟》、邱易东的《山村孩子的画》、黄国辉的《童年》等反映现当代儿童生活的诗歌, 以及萧红的自传体小说《祖父的院子》、林海音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等文章。这些经典诗文内容充实生动, 题材不一, 形式灵活,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诵读要求。

二、化整为零, 突出积累

整合的经典诗文, 教师要有计划地化整为零, 合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从理解内容到体会感情, 从读书到表达, 从语言积累到运用, 从课内到课外,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如在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中, 整合教学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等诗。让学生乘着诗词的飞船, 穿越时光的隧道, 探究千年前的儿童生活, 分享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并在此基础上, 与现代儿童诗《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山村孩子的画》、《童年》进行对比教学, 使学生明白现代儿童的生活更幸福, 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乐趣。

经典诗文的诵读要与正常的课堂教学区别开, 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 试图通过自己的讲解, 让学生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 这样做既不现实, 也违背了诵读规律。经典诗文是情感的浓缩, 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 诵读讲究的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书声朗朗, 润物无声”。我们遵循“好读书, 不求甚解”的古训, 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活动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三、创设氛围, 熏陶感染

良好的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我们要努力创设诵读的环境和氛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儿童熟悉的生活画面, 播放熟知的儿童歌曲, 利用候课时间, 给学生讲萧红、林海音的童年故事, 或翻看班内同学的童年影集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欲望。在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中, 师生或共同吟诵, 或比赛背诵, 或吟唱表演儿童诗……使学生漫步在经典中, 浸润在书香里。

四、多元渗透, 内化感悟

在经典诗文的内容选择上, 除了古诗、现代诗, 还有散文、小说等, 不同形式的文章增加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消除了因题材单一而造成的疲惫感。另外, 要丰富诵读的形式, 除朗读背诵外还可选用吟唱、情景表演、欣赏、观看电影片段, 编韵律操等, 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如在古诗的教学中, 可提前布置搜集任务, 通过开展小组比赛, 以表演、吟唱等各种形式展示, 并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将精美的儿童诗与课间游戏相融合, 使学生在课间锻炼中感受经典。

此外, 在诵读过程中, 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让学生将读书的所思、所想及时内化为自己的所感, 增加语言积累, 丰富文化底蕴。如播放电影《城南旧事》,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欣赏《祖父的园子》, 在感受作者童年生活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同时, 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仿写《我想》, 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将《童年的水墨画》改写成记叙文, 在创作中感受经典诗文的语言魅力……总之, 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五、单元实践, 个性表达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 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萦绕在心头。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那样真实、有趣, 一定会勾起我们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说不定从祖父的院子联想到了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教师除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交流、创作兴趣外, 还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难忘童年”交流会, 将学生的目光从书本拉向生活, 通过交流, 拓展学生思路,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 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的基础上, 能适当运用经典诗文, 并注意表达方式, 引起听众兴趣。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童年生活诉诸笔端, 童心、童语、童趣, 浓浓真情洋溢心中, 纷繁往事呈现眼前。

另外, 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办一期童年影集展, 做一份手抄小报, 举行一次“名人童年生活”读书会, 激励学生珍惜童年生活, 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教于乐;互动;因材施教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远比我们接受得快,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一成不变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枯燥无味。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传播的知识充满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呢?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尤其是在文章阅读的课堂,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教师给一个回答的模板,学生只要往里面套话就可以了。这样的课程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文章阅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设定好一个特定的情境,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各自扮演喜欢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清晰地理解所学习文章的真正意义,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在阅读之后的提问中也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拘泥于一种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观点要给予肯定,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能够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场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不要扼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全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进行分层教学,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并且当学生完成了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很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努力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孔祥飞.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5).

篇5:小学五年级童年读后感500字

对了,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里,哪个人不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就连原本最最应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们也要天天小心翼翼,因为万一做错了件什么事,都有可能被外祖父痛打。外祖父又一次把阿廖沙打得昏了过去,导致他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舅舅眼看着小茨冈被压死也不为所动。他们的举动让我认识到了这个家庭人们的品格,那就是自私、无情、冷酷!

外祖母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之一了。她有点儿伤感,挺爱哭,但她又是阿廖沙所认为的在这个家庭里最坚强的人。在外祖父的生意失败后,他们由宽敞的大房子搬到了狭窄的地下室。外祖父的脾气一天天暴躁起来,但外祖母还是每天乐呵呵的,很乐观。

除了外祖母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廖沙的母亲了。我不太喜欢这个女人。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告诉她,如果是个悲伤的事儿,她就好长时间缓不过起来。为此,我不喜欢她。

篇6:五年级小学生《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我”——阿廖沙十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我”的成长以及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我读了这本书,由此想到了许多。想想我们身边的孩子,个个吃好的,穿好的,再看看高尔基的童年,在家中竟感受不到一丝温暖!这令我十分震惊!他读完了小学三年级,母亲便去世了,他只得辍学。想想那时他才十多岁,就得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要是让他们赚钱,自力更生,谈何容易!

高尔基的童年并不快乐,而我们的童年却充满着欢乐,多大的对比!想想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妈妈赌气,“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惭愧极了!

篇7:小学五年级作文:童年的发现

那天,阳光灿烂,七色的阳光从窗台照入屋内。外公坐在窗旁的一把椅子上,对我和妹妹说:“看,我要变一个魔术!”说完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布做的小老鼠,我和妹妹几乎同时扑了上去,外公把小老鼠向上一举,说:“慢慢来,先看清楚再说。”我定睛一看,只见这小老鼠穿着红色的外衣,四只小脚是白色的,一双黑黑的小眼睛贼头贼脑的,居然还趔着嘴对我笑,真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子。

外公把老鼠放在桌上,把右手背到背后,大声地说:“魔术开始咯!我要让小老鼠跳起来!”我心里直犯嘀咕:一只布老鼠能跳得起来吗?外公发出命令:“小老鼠――跳!”嘿!真神了!这小老鼠真以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动作在桌上跳了起来!妹妹的嘴巴张得比脸盆还大,惊奇地看着外公;我虽然表面装出毫不在意,但心里也十分惊奇;小老鼠还是笑着,好像在说:“怎么样?高吧!”;“大魔术师”就更不用说了,骄傲喜形于色。我和妹妹同时高声要求外公“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外公又大声喊:“小老鼠――坐!”小老鼠也跟着坐了下来。外公得意地望着我俩,“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吧!”我不肯服输,强词夺理:“可辣椒是小的辣呀!”我边说边把外公命令老鼠的过程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遍。想了一会儿,我想出了问题的关键:外公为什么要把手背到背后?难道……

我胸有成竹地对外公说:“外公,你再把窗帘拉上,表演一次,好吧?”外公见我看出了眉目,急忙说:“我累了,睡会儿觉。”说完一溜烟地跑没影了。妹妹困惑地问:“哥哥,到底怎么回事呀?”“其实,外公是拿线栓住了小老鼠。他抬手,小老鼠就跳;他低手,小老鼠就坐。他之所以把手背着,就是因为这样。他背对阳光是为了不让我们看到线,光照着白线很容易使人看不见。”我说。“原来是这样。”妹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篇8:《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一、童话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但是, 课标并没有对童话阅读提出具体目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学青对小学阶段童话教学的目标做出过这样的界定, 对于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首先, 阅读古今中外百篇优秀经典童话,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感知童话的特点, 初步掌握童话的阅读策略;其次, 乐于阅读童话, 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智的启迪。

二、童话教学策略和方法

1. 广泛阅读, 积累形象, 模仿语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仅有29篇, 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仅有的几篇多为科学童话, 五六年级几乎没有童话。相比人教版教材低段的选文中童话占了26.7%, 苏教版的童话入选比例偏低;同时, 入选童话的价值取向更偏重于说教, 如《青蛙看海》教育孩子要坚持不懈, 《蘑菇该奖给谁》教育学生要和高手比试等。对于情感美、语言美,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的审美要求, 课内的童话范文关注还是很不够的。

为此, 教师可以为孩子推荐中外著名童话作家, 如金波、张天翼、叶圣陶、郑渊洁、格林兄弟、安徒生、王尔德、格林伦……孩子们认识了会走路的雪人、没头脑和不高兴、舒克和贝塔、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人鱼姑娘……这些生动鲜活的形象, 或正直善良, 或调皮可爱, 或温暖亲切, 陪伴孩子们成长, 让他们的文学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为鼓励孩子阅读, 我让孩子们每人种一棵“童话树”:每读完一本童话, 童话树就长出一片叶子, 孩子们在每一片叶子上写下你读过的书名, 认识的作家和喜欢的童话人物。

2. 走进文本, 体验情感, 发展心智。

读了一定量的优秀童话, 掌握故事中足够丰富的原型, 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 童话阅读强调的是童话与阅读者生命的对接。孩子们以生命体验唤醒童话, 同时童话也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孩童心, 滋养童年, 丰富童言。

儿童在阅读童话时, 常常会对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着迷, 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对梦幻般美好的生活场景神往。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 释放自己活跃的想象力, 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如读《秋天的蟋蟀》孩子为蟋蟀和老人的友情潸然泪下, 读《去年的树》孩子们读懂承诺, 读《灰姑娘》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了友情、守时, 以及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都要爱自己……这些经典的童话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因为它通过故事传递给人的精神力量足以滋养出一颗纯美、积极、正直的心。老师带着孩子们读童话、说故事, 不知不觉中, 在孩子们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常识, 形成了生活和融入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 形成处世方式和情感模式。

阅读, 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活动, 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让我们照见自己。经典作品, 老师可以带着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反复读。当然,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我们不需要刻意拔高,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他们爱上童话。

3. 仿说创编, 激发想象, 提高素养。

(1) 仿说, 打开想象第一步。《云房子》是小学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 语言优美, 想象力丰富, 是积累语言、激发想象的极好范本。在课堂教学中,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让孩子们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给出一组云的图片,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想象:云房子还像什么呀?学生在轻松的仿说过程中打开想象的翅膀, 思维活动异常踊跃。他们以超乎我预测的精彩表达, 提升了兴趣, 发展了语言, 培养了语感。

(2) 利用文本中被省略的内容创编。如二下教材中《会走路的树》一文是表现友情的, 文中小鸟和驯鹿相互陪伴的友情十分唯美, 但只有一句:“从这以后, 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 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老师可以抓住文中这三个关键词, 让学生展开想象, 在此拓展补白:会走路的树带着小鸟去了____, 看到了___。

学生既是想象说话, 也是更好地理解“友情是陪伴”。学生在想象说话时, 教师对想象的合理性和语言的表达稍加点拨, 不要过多设限, 让孩子的思路充分打开, 一定会有精彩的回答出现。

(3) 续编或改编童话内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特有的美丽语言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 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续编故事。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时, 我设计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学习《狐狸和乌鸦》时, 我试着让学生改编故事。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在教学中根椐低年级儿童爱想象的特点, 不禁锢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校第二届阅读节的时候, 每个孩子围绕童话制作了小报, 不少学生创编了自己的第一篇童话。

篇9: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改进

一、前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1、设置生活情景。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教师问:1+1=?;3+5=?4-2=?;6-2=?1+2=?;5+6=?学生答:1+1=2;3+5=8。4-2=2;6-2=4。1+2=3;5+6=11。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答: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在座位上毫无兴趣的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的事物,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想象不出来,也产生不了兴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数学原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有些抽象,如果单靠枯燥的讲解,有些问题即使教师说破嘴皮,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用电教化手段,教师借助形象化的画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扎实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

3、利用多媒体,活跃课程气氛。课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课程上的严肃、沉闷的气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程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五、巧设练习,加强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在练习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據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题目难度的梯度性和多样性,减少无效无度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然后通过题目的反馈再进行学生知识运用盲点的补充教学,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亚珍.《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J].现代

教育科学,2011(04)

[2] 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

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3] 张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4] 刘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篇10:童年的发现小学五年级作文

回忆童年,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可是有一件事我至今却记忆犹新。

那是五岁那年,去姥姥过暑假。姥姥家里养了一只小猫,他有着一对又尖又小的耳朵,就像两根小天线,时刻会随着声音而转动。还有一个黑黑的鼻子,非常有趣。很快小猫就变成我的玩伴,到处是我们玩耍的身影。

这天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小猫的眼睛会变化。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决定以后好好观察小猫。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和小猫来到阳台上,仔细的看了看,“咦,猫咪的眼睛还是又圆又黑,就像两颗甘甜可口的葡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心想。

中午,我无意发现小猫的眼睛不一样了。我急匆匆抱着小猫来到院子里,这时,阳光高照,天气十分闷热,水泥地特别烫脚,空气就像划根火柴就能着火似的`。虽然我汗流浃背的,但是兴奋的心情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因为我终于看到猫咪的眼睛变成又细又窄的一条缝。

慢慢的夕阳西下,气温在微微的风中降了下来。我第三次看猫的眼睛,不出所料两颗水灵灵的“葡萄”又回来了。后来在外公讲解下,我发现了猫咪的眼睛会因为光的刺激而变化。

篇11:有趣的童年小学五年级作文

童年,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充满了趣事的回味。

记得八岁那年夏天,玉米成熟了。我们村许多人家都种了许多甜玉米,就我们家没有种。可我偏偏又很喜欢吃甜玉米,怎么办呢?每当我路过我们村王奶奶家的那块玉米地时,看到那又长又粗的玉米棒子时,就要流口水。有一天,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就约了几个我们村和我差不多大的`几个小伙伴,到王奶奶家的玉米地里偷了几个甜玉米,拿回家煮着吃。

到家了,我们几个伙伴把玉米的外壳剥去,又把玉米洗干净,放在锅里,添了几瓢水,就开始煮起来。我想快点吃到玉米,就把火烧得旺旺的,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锅里开始嘟嘟起来,我知道水开了,玉米快煮熟了。又过了几分钟,玉米终于熟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根筷子,扎在玉米的心里,就往嘴里塞,刚咬一口,还没尝到玉米的味道,小伙伴们一拥而入,“好呀,你吃独食呀!”我不好意思的说:“我先尝尝熟了没有,这不还没尝着味儿,你们就来了。”说着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啊!真是太香太甜了!小伙伴们看我吃得很香,都一人拿了一根玉米棒也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没过一会儿,一根玉米棒就被我吃了个精光。由于我最先吃,也最先吃完。我看看锅里还有几个玉米棒,我趁他们不注意,慢慢的向锅边走去,谁知他们眼疾手快,看我又要去锅里拿玉米棒,他们抢先跑到我前面把玉米棒抢了个精光。我没有拿到玉米,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玉米香甜的味一直在我的口中回味,我禁不起玉米香甜的诱惑,就张嘴问他们要,他们都不给我,于是,我就上去抢,他们就跑,我再抢,他们再跑。我哪能跑得过他们这么多人呀。我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抢到一个玉米棒。我没有办法,气得坐在地上哇哇的哭了起来。他们见我哭了,都吓得把把玉米棒给我。立刻我止住了哭声,接过玉米棒,又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他们看我吃的这么香,都又高兴的笑起来。童年的我就是这么天真可爱,童年的事就是这么有趣又好笑。

篇12:五年级童年读后感

这本书是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写的名著,通过以自己为原型对孩童、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命运进行了深刻描写。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跟着母亲、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里,生活得并不平静,只有外祖母随着关注着他。随着不幸的事情相继而来,十一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阿廖沙不得不走向社会独立谋生,饱受欺辱,但都熬了过来,都因为是坚强不屈服的意志和信念在支撑着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样的坎坷,吃不饱、穿不暖、挨打,得到不家人的呵护,再看看我:同样十一岁,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做什么事嘴一张就喊妈妈帮忙,连最基本的洗手脸都要妈妈揪着小耳朵手把手来洗,爸爸经常批评我依赖性强,是生活和学习上的小懒虫。

篇13:《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低年级美术课中有这样几节课, 我觉得很有意思, 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画声音》、苏教版美术第二册《画嗅觉·画味觉》、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画触觉》、苏教版美术第四册《画感觉》, 我们刻意用这四课来试验低年级孩子对色彩情感的认识、色彩感知能力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色彩认知水平的成长程度。

一、《画声音》———画心跳画呼吸

学生刚入学时, 心情是复杂的, 有紧张、激动、兴奋, 对他们来说, 升入小学这件事五味杂呈, 什么都有, 他们不知所措。于是, 我给他们一段来自班得瑞“Spring warter” (《春水》) 的音乐, 节奏缓慢, 让学生平缓自己的情绪, 提问学生:“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达这首曲子, 你会选择什么?”有的说蓝色, 有的说白色。我没有评价, 而是放了另一首曲子《命运交响曲》的前50秒, 又让孩子用色彩表示, 他们的回答是:红色、棕色、黑色……我把他们前后说的两种颜色列于黑板, 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蓝色很漂亮, 可以代表和平。”“棕色难看, 难看!”

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不能将所有颜色分成两类, 因为颜色会因为我们的情感变化而产生不同感受。于是第三首曲子《卡门序曲》的前60秒将孩子们带入愉快的心跳和呼吸中, 那是五彩斑斓的, 用红色、橙色可以表达的部分, 但当音乐戛然而止2分25秒的时候, 学生的心跳加快了, 呼吸变慢了, 紧张、害怕, 黑色、灰色、棕色主宰了画面。我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这首曲子,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情, 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色彩的感情, 我告诉他们, 这些就是你们在听音乐时感受到的颜色。这便是小学色彩学习真正的开始, 奇妙的色彩如同美丽的音符带着心跳的感觉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并且我就借助色轮这一道具, 通过色轮上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 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感情, 如红色激烈、兴奋, 蓝色平静、优美。由这节课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 这种奇妙的关系让孩子对这类型的课产生了兴趣。

二、《画嗅觉·画味觉》———画身体传递的芬芳

嗅觉和味觉两者来自不同的感官, 为什么放在一起, 想一想就明白了。一盘辣椒, 你闻着是什么味道?是辣;尝着呢?辣。柠檬闻着是什么味道?酸;吃着, 也酸……两者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 这是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信息, 形成了条件反射。孩子不知道这些, 只知道, 这种味道是甜的、酸的、辣的、苦的, 因为尝过, 知道它的味道。如果要用色彩表示这些味道, 对孩子们来说, 不难, 但是怎样表达得确切呢?比如苹果和橙子的味道, 你怎样区分?就是说, 其实味道不是单一的, 所以代表这种味道的色彩也不是单一的, 橙子比苹果酸得多一些, 苹果比橙子甜得多一些, 且香味也不同, 酸多一些, 淡绿色、黄色多一些, 甜一些, 粉色、淡紫色等多一些, 加入香味带来的色彩, 画面看起来会很诱人。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孩子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多面的, 所以我们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年级下学期, 学生对色彩认识得更多了, 他们知道颜色的深浅、明暗的变化就是色彩的感情在变化, 但是什么样的变化, 他们还是不能清楚表达。美味是兴趣的最好引导, 因为它实在, 学生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和好奇的相结合而生成新认知。并且加入了一些色彩对比的知识, 如甜甜的、苦苦的, 他们所用的颜色就有明度的对比, 区分什么表现舒服的感觉, 什么表现难受的感觉。味觉和嗅觉是通过我们的感觉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感觉, 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感觉。这节课我还向学生传递了一些邻近色的信息, 如酸酸甜甜的感觉, 可以用粉红色、橙色、黄色、淡绿色表现。

三、《画触觉》———画毛细孔收缩、放松的瞬间

“摸一摸同桌的小手, 是什么感觉?”“痒痒的”、“软软的”、“光滑的”、“毛毛的”……同学们通过最直接的皮肤接触感受生活, 产生不同的感觉, 我将这些感觉分组, 找出其中相反的感觉, 如:软绵绵的, 硬邦邦的, 用什么颜色分别表现。同学们各抒己见, 结合形状表现, 比之前的嗅觉声音要难, 因为触觉是发自身体皮肤接触后传递到全身感官的感受, 它更复杂, 更多样化, 也更难用色彩表现。我把这节课作为一个跳板, 由简单的直观感受转向内心的过程, 也是提升学生对颜色认识的一次好机会。之后我又设计了几次递进式的体验内容, 如用脸和手感受课桌会发现, 脸放在桌上比手更量, 感觉更明显, 所以这两者表现起来有微小的区别, 但是给学生的感觉是强烈的。他们很好奇,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我公布了答案, 因为我们手上的皮肤比较粗糙, 脸上的皮肤细致, 比较敏锐, 桌子是凉的, 比较敏锐的脸部皮肤毛孔一下子就收缩了。同学们又好奇地比较了一下将毛笔刷在脸上和手上的感觉, 发现果然是脸的感受比较明显。借助这一点, 我让同学们对画面的处理上又更进了一步, 有的学生选择在形状上丰富, 有的学生则选择在色彩上, 有的学生觉得痒痒的很舒服, 有的学生的感觉却不同。正确的引导再加上评价, 使孩子的作品更吸引人。

四、《画感觉》———画心灵深处的感动

感觉来自内心, 时常是一瞬间, 例如:知道要去春游时兴奋的心情, 考试时紧张的心情, 被妈妈批评了难过的心情, 这些都来自于内心, 通过本课的教学, 我惊喜地发现, 学生对大部分的感情是明知道该怎么选择颜色表现, 甚至大多数学生可以一眼就看出其他小朋友表现的是什么感觉。在实践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 学生用抽象的方法表现某种感觉的能力再次增强, 也有小部分学生注意到细节的色彩处理, 如在惊讶的感情中是惊喜, 还是惊叹, 有的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颜色把这些感情加入其中, 这让我感到惊喜。

由此可见,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颜色的冷暖不是重点, 颜色的协调他们不关心, 他们需要的是符合他们内心需要的童话世界。我们没有能力给他们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 但是我们可以辅助他们完成心中王国的建设。

艺术家用绘画中的色彩打开人们心中的感情之门, 使人们回到温暖的爱的世界、情的回忆之中;老师用色彩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 自然的神奇;学生用色彩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使感情不再是封闭。利用色彩, 强化色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意义, 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感官吸引力, 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学生, 从而使每个生命都充满快乐。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的色彩技能得到训练有所提高, 似乎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颜色, 从梦幻色向现实色慢慢过渡, 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有美术课作为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石。

关键词:色彩教学,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篇14: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关键词: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全面发展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相应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复杂,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生活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相应的情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相关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的时候,教材上的一些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距,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情境展开教学,如:举行班级干部选举时,进行统计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相关知识,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进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实例的分析与列举,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

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分层提问的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老师进行教学策略改进与反思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习态度,并且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變化与发展,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堂作业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评价。其中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采用评语形式,这样就可以时刻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评价方式的采用,促使评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中心小学)

篇15:童年五年级读后感

《童年》讲述的主要内容是:阿辽沙失去父亲后在外祖父家里所度过的岁月。阿辽沙在这里所看到的都是些他本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舅舅们为了家产而不停的吵架,还大打出手,并且还做了一些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的事情。在这当中,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痛爱,他对外祖母讲的故事也产生很大的兴趣,对他日后的创作思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跟我们这一代相比,我们这一代要幸福得多。

第一至第四节讲述了阿辽沙失去父亲之后,把他和两只青蛙埋了,接着他去了尼日尼生活,在那里他认识了米哈洛舅舅,雅可夫舅舅,娜塔莉娅舅妈,两个表哥,表姐,还有他外公。上了岸,爬上铺着鹅卵石的山坡,在坡的最上面紧靠右边坡的街口有一座低矮的平房,被脏兮兮的粉色油漆覆盖。他们(舅舅们)因为谁应该在城里开店,有谁去河对岸的村里负责而吵架打架。然而在厨房又爆发了一场争吵……

第五到第十节讲述了他们家有一个叫茨冈的学徒死掉了,然而之前,娜塔莉娅舅妈又死去了。有一次在宴会上,外婆坐在暖炕上讲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铁石心肠,黑灵魂,魔鬼般的督军高尔康,他最痛恨隐士米郎那,伊凡前去杀他,他把剑藏在衣服里,在杀米郎那之前,米郎那做了祷告,然而他的祷告一直都没停……

篇16:五年级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伟大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小英雄阿廖沙三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小说描述了19世纪俄罗斯各行各业人士的生活状况,广阔而深刻。既押击了小市民阶级庸俗无聊、空虚自私的丑脸,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诚实勤劳、淳朴善良的精神。同时,在其艰难的成长过程中,作者展现了不懈努力寻找新的生活道路、探索新的生活意义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鼓舞人心。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祖母的上帝和祖父的上帝”一章。在小英雄阿廖沙看来,祖母的上帝是善良、善良、宽容的;而祖父的上帝是冷酷、残忍、严厉的。这种比较技术将使美丽更美丽,丑陋更丑陋。更深层次地让读者加深祖母和祖父的印象。

书中的人物特征非常丰富。我们的小英雄阿廖沙很穷,很勇敢。他的祖父很凶猛,很贪婪。阿廖沙的两个叔叔——雅科夫叔和米哈伊尔叔叔,他们都是阿廖沙的叔叔。然而,我很困惑: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比动物还要动物呢?对于那些臭钱,实际上和他们的父母争吵,打架,真的是两个叛逆的儿子啊!

篇17:我的童年小学五年级的作文

是的,我的童年是明亮的,而那涉世未深的纯洁更令它显得独一无二,回忆那段略带幼稚的时光,记忆便定格在了那一刻。

那时正值盛夏,我和表姐正躺在床上纳凉,两颗不安分的童心便蠢蠢欲动,勾勒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办一个时装秀。于是说干就干,我们将炎热抛在了脑后,匆忙张罗起来,不一会,就找来一大堆道具,又是一阵神秘的忙乱。之后,随着表姐一声吆喝,“装扮一新”的我闪亮登场。

我一出场,就立刻“俘虏”了全家人,只见我头戴鲜艳遮阳帽,身裹大浴巾当睡裙,脖子和腰上分别系根绑窗帘的饰物当围巾与腰带,脚上穿着姑姑的高跟鞋,更令人瞠目的是,我手上还绑着一盆假花。我先绕家一圈,做个亮相,然后就开始了即兴表演,时而扭腰走猫步,时而捧花摆个造型,基本上把我能想到的一切表演都展示了。

“风光”了一阵后,我和表姐又闪进卧室,换装为头顶草帽,身穿吊带背心和短裤,开始了另一轮“疯狂”。这次我发明出了一种“字母型猫步”,一会儿走O型猫步,一会儿又是A型,用我的身体几乎摆出所有字母造型,直至让欢声飘满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自己也笑的肚子疼了,才满意地收了场。

篇18:探索小学五年级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普遍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

1.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太过严格, 尤其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大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 忽略了全面素质的发展, 这样陈旧的管理方法只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班主任对学生测试后的成绩评价标准较为固定,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产生优越感, 并忽视自己的缺点, 而使一些后进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管理, 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肃。小学阶段需要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因此班主任需要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五年级学生心智都在发育过程中, 对于课堂纪律和管理制度较为忽视, 自觉性差需要班主任时刻进行监督。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上会认真学习, 但在无聊枯燥的课堂上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出现偏科、总评成绩较差的情况, 还会出现对于平时课后各科老师留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在课堂上无视纪律互相吵闹, 对学习知识不积极等这样的情况, 教师需要耐心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分析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建立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班级时, 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状态, 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方式。在选取班级学科代表和班长等班干部职务时, 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观察学生在课后的各种表现, 选出优秀的班干部进行协助管理, 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开启以学生为班级主体, 班主任为引导者的管理方式。这样自主的管理可以增进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优秀班干部的选择, 要注意具有强烈的班级责任意识和组织能力的优秀学生, 在日常学习中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代替班主任进行维持班级纪律和卫生的工作。小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学习, 容易出小差、和同桌说话、无视老师等不好的行为, 所以, 班主任需要定期进行思想教育班会, 让学生熟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同时应该细心讲解, 让学生充分了解规范的内容, 对学生不懂的条例耐心解释, 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做起, 做到思想和行动一致, 并要求学生在每个周末都写一篇总结笔记, 把这个周自己的表现和学习收获写出来, 对于不好的事进行自我改进。班主任需要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进行高效的管理。

2.由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任务较重, 加之学生的爱玩天性,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负面的情绪,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耐心, 需要适当地减轻自己的负担。出现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留给学生解决, 在减轻班主任负担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处事能力。在班级管理时注重管理策略, 不停地学习新的管理方式, 做到与时俱进地管理班级, 班主任也需要有充分的管理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导。班主任应该时常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学生的思想。从平时的学习中, 要细心发现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认识等,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学生, 遇到学生有不良的爱好、思想, 和行为等, 需要及时进行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薄弱, 班主任需要进行积极引导教育, 把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彻底杜绝。关于学生不良的言行, 班主任不仅要及时发现, 同时每周召开班会来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认知, 从思想教育方面来改变学生的素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树立积极的班级风气, 让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知识, 思想认知上也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3.班主任及时跟各方面做好沟通交流。首先, 班主任要随时跟各科老师保持交流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状态, 分析学生最近的表现及状态。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后, 可以适当跟家长保持联系, 让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最近情况, 因此可以放心地把学生留在学校学习, 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的认可, 班主任同时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对于一些学困生及时通过社会或学校的力量来给予帮助, 一些家庭有变故、单亲的孩子班主任平时应该多注意照顾, 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细心的帮助。对于特别难教育的学生, 可以采取家访的方式, 亲自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 这可以很好地增进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也需要跟学生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 除工作外, 可以和学生保持朋友的状态,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同时, 也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尊重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总之,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时, 班主任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确保拥有积极的班级风气, 减轻班主任负担的同时, 锻炼学生的能力, 做好跟任课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等的交流沟通, 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摘要: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在教学模式不断变化和课堂改革下, 小学生需要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 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备受关注。但小学的班级管理与中学不同, 学生的智力和脑力没有完全发育, 在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出现较多问题, 教师需要结合小孩的心理特征探索适合他们的管理策略。对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见解和分析, 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五年级,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继军.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窥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 (01) .

[2]赵彬.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对策[J].新课程:小学版, 2010 (12) .

篇19:《童年》小学五年级的读后感

一、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文写作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更具生命力,小學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小学生所欠缺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写“我的   ”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这些人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真正让学生来描写,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因此,写起来就觉得语言匮乏,难以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说出妈妈的特点吗?”“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教会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此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活经验的丰富与阅读素材的积累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活实践的感性体验。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课外阅读的资料,通过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作文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收集写作素材,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素材,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念认知,以此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展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20:我的童年小学五年级的作文

想当年,我们手牵手,在江南般的雨巷中前行。

虽不是江南雨巷,但胜似江南雨巷。弯弯曲曲的石板街道,窄巷深处,朵朵伞花在空中飘荡。我们故意将小小的脚伸入冰冷的雨水中,笑着,闹着,溅起一串串水花。现在每当雨天,仍能依稀看到我们穿着碎花小裙,举着油纸小伞,在波动的水洼中掷下一串串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天真快乐是我们的专属。

想当年,我们肩并肩,在华美的童话中徜徉。

我们都曾一样疯狂的喜欢糖果屋,共同的原因是那个名字中有“糖果”二字,我们都喜欢糖果,喜欢有温馨颜色的棒棒糖,喜欢五彩斑斓的糖纸。我们曾经共同握着一支笔,在纸上模仿地画着糖果屋中的人物、场景,幼稚的铅笔画在小小的我们眼中,却是举世珍宝。我们也曾学着糖果屋中的仙女飞天,也曾咒骂狠心地抛弃孩子的母亲,也曾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热泪盈眶。在糖果屋的甜蜜中,我们读懂了爱与希望,读懂了不抛弃与不放弃,将心中五彩的故事织进了童年的梦里。

想当年,我们背靠背,仰望乡村的月。

又是月圆的夜,月亮透过树梢,撒下满地光斑,似乎听到月光在树丛里窃窃私语;群星闪烁,如晶莹的烟花撒落。在这甜美宁静的夜晚,年少懵懂的我们豪言壮语飞泻而下:“我要上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我要当歌唱家,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想来荒谬可笑的誓言,却是童年时我们自信执著的见证。

上一篇:初中作文:芭蕾舞的魅力下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