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2024-05-11

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精选8篇)

篇1: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从潇潇湘江畔到滚滚赤水河

从漫漫长征路到幽幽西柏坡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嚣为我从天落

从纵论真英雄到推崇劳动者

从怒斥天才论到盛赞《国际歌》

国际战歌歌一曲

马列战旗红似火

六亿神州尽舜尧

---这是王荣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作《毛泽东心中的那首歌》这首歌铸就的是红彤彤的新中国,托起的是一个巍然屹立的大中国。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的价值观日益低下。其中最引人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大学生。针对此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吸取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联一个人为什么具有价值,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我们探讨人生价值问题必须回答的。人生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一生的全部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生价值的依据,就在于人具有基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觉的能动性”。他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是他对人的最高的价值评价。他还认为,不同的人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人生价值,是由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能动性发挥的情况不同。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对社会有所奉献。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比较中,毛泽东强调个人无私奉献的社会价值。在毛泽东看来,一个人之所以有价值,不仅在于他创造了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在于他自觉地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与义务,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奉献青春和智慧,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级参加社会实践,在为

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的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

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出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价值的基本原则,作为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他明确提出要关心群众的生活,保障人民的权利;共产党员应该发挥选择模范作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益于人民的人。”[4]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在后来的《为人民服

务》一文中,他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更加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还有一句名言,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持之以恒“: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的啊!”[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毛泽东思想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启迪当代大学生要把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人民群众和集体的利益,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既要学习白求恩、张思德等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进典进人物,也要学习当代先进人物,时时事事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维护集体利益。只有个人和局部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才能使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得到保证和发展,做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代大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做到知与行相统一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十分重视社会实践,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都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毛泽东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是积极地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在著名《实践论》一文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详细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这对于积极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这些思想对于启迪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把目标投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和集体主义之中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大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自觉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大学生身在校园,但心系天下,应该积极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

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科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认为爱国主义是人生价的主题。爱国主义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提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承继这一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6]他还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7]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倾向蔓延之势,对大学生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错误思想绝对不可以忽视。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价值主题,启迪着当代大学生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自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盲目排斥,也不全盘吸收。这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5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泽东认为,人生价值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从现代中国的国情出发,把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现社会主义,第二个层次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在我党提出的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有所体现。共产主义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长。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共产主义目标前进而不断努力。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启迪大学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断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一些大学生对这门课程不了解,以及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政治理论课的思想,使得这部分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课程兴趣不浓。为此,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讲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进入大学生的头脑,进入大学生的心,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仍然充满其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它和当今中国所处的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是两个主题不相同却又互相联系的时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权、对象动力、纲领和前途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又在同工农群众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了解,那末,我们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共同语言。如果这样,大家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好得多。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髓,是个高度概括。当时毛泽东站在浪峰尖头勇敢的说出这样一句建设性的话,是他伟人气质的表现。也是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具体社会情况而阐述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当我们做出选择性判断时,我们就该考虑好实际。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给我们的启示或者隐含的历史价值。毛泽东思想上又一个具有站略里程碑的体系是独立自主。它提醒当代大学生,自信是成功的开始乐章,是启奏曲。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必要,当我们大学生去选择就业的时候,也有必要用毛泽东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站略上的藐视,战术上的重视”。不要不敢用眼睛看着企业单位招聘人员,人生简短,价值无限,告诉人家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成就你。而且最近有些怪现象,大学生不敢承认自己的毕业学院,或者坚毅的说出。这是好笑的,难道当你看到你的父母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好而不敢认他们吗?你的价值和价值观,决定了一切。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是一个狗熊,哪怕你从天堂走出也还是狗熊。但是也不是盲目的自信,或者莽撞的不可一世,我们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把握主要点,而且有效的抓住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充分的展示我们的优越点。让企业真正的感觉有了我们,是他们的财富。我觉得这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现代求职意义。

毛泽东思想虽然已经化为文字,但是它的灵魂依然具有催虚拉久之势的,依然具有我们大学生应该体会和领悟的内涵。

篇2: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大多数是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使得当代大学生出现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文章试图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从而改善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又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当前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希望。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总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待人生中的矛盾和困难。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信息、思潮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运行,导致一些大学生只重经济的问题,少谈政治问题,这造成政治观念淡化,终究会引发政治信仰危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的精神失落、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危机等现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

1、宏观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出现,都将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复杂的环境。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在今天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环境因素中,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良性与恶性的因素总是混杂在一起,复杂的文化环境会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文化,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身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

2、微观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独生子女居多,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和祖辈的溺爱下长大的,这助长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现实社会却以成败论英雄,急功近利成为社会的通病,这往往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非主流化。智力水平、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的差异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家庭氛围的熏陶、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儿时的经历仍然是影响其思想品质塑造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如人际、就业、婚姻等方面,家庭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这就要求家长要特别注意日常言行、家庭成员关系要和睦、家庭氛围要温馨、家庭生活习惯良好;父母和子女要经常沟通,相互了解,父母才能根据孩子在学习工作、志趣嗜好、性格品质上的特征施加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

2、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要从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使德育工作体现出亲近感和吸引力;学校要从学生的关注热点出发,提高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的时代感;学校要从关注学生的政治理想出发,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关注的问题,加强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要用和谐精神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倡导高尚的道德观,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3、重视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现实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宏观方面,我们要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还要有效控制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在微观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环境建设,优化同辈群体环境建设,努力发挥它们的积极影响。

4、加强心里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和修养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等。大学要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不仅是面向未来的一代,又是我们国家的精英群。只有高校、社会、家庭保持一致性,齐抓共管,使各种环境协调一致,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效应”,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北京:2000

篇3: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大学》首篇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至善”是朱熹在注释中所称的“大学之纲领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德育为本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延续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承继着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市场融合的改革开放足迹。因此,“明德”“修身”教育十分必要。

1.1“明明德”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中“明明德”所做的就是给人以“明明德”的政治-道德设定,来恢复人的善良本性。在当代,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教育也应是恢复他们自身本性的教育,对他们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理想信念教育都要以此来设定。“大学生”一词最早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大学生的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不会变化,他们根本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也不会改变。

大学生应学习大学文化理念沉淀的精髓,对大学灵魂的崇高境界进行追求。大学教育的灵魂和教育目的不可分离,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性的完善与和谐,它教育青年学子:求真,学会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热爱科学;求善,追求公平、和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求美,享受前人的成果,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从而完成《大学》“明德”之修己思想的重归。

1.2“亲民”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性教育

“亲民”在于:它由个体性的善扩充至天下万民,这也是孟子从“修心”、“养性”到“仁政”思想的归纳。这一思想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潮,它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共同的求知目标,相似的兴趣爱好,相同阶段的年龄特征等这样社会群体集合的统称。因此,“大学生”教育,不是单独个体的教育,它是面向这个社会性群体的教育。其中,社会责任性教育尤为重要。而“亲民”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性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学是青年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一个新阶梯、新环境、新生活、新的教育模式理念,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关键。大学生要想在大学里被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则就必须把握好自身的认识关、心理关、生活关和学习关,这是他们由一个受动的理想个体转变为主动的社会责任性教育群体的观念性变革。

其次,社会责任性教育把握大学生新人生的要义。大学生面向挑战激烈的社会,伟大知识经济、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也需要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作他们社会责任性教育的座右铭。他们肩负着“自我更新”的社会责任。在大学教育中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知识才能的不断推陈出新。

再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性体现在他们肩负着历史的神圣使命。他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崛起与腾飞的历史使命,他们同样肩负着时代的“其命维新”的历史重任。

1.3“止于至善”与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

“止于至善”是“明明德”和“亲民”思想的最终归宿。这是“大学之道”的最终目标。“止至善”这种最高道德修为的准则与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密切相关。高校教育需要重视他们的道德、理想、思想素质和情操的教育。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崇高的理想人格、伟大胸怀,志怀高远的至高境界的人,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有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在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道德水平,完善自身人格,逐步达到“善”。

2《大学》“八条目”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1“格物、致知”与大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教育、社会认知能力培养

格物、致知被看作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一般把它看作是对事物的研究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就是说,求真知是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的目的,因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关系,不能一开始就可以对事物把握得十分准确、深刻,需要在读书、社会认知和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积累经验知识,当实践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到足够全面、深刻认知事物的时候,原本对事物模糊不明的理解也会随之明辨清晰。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性能力教育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他们更广泛意义和更丰富内涵上学习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应放在以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上。首先学会认知,也就是获取理解的方法,其次学会做事,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再次学会共同生活,能够和他人共同参加所有活动,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进行合作,同时学会生存,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这几方面的教育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大学生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达到由“格物”到“致知”的通明状态。

2.2“诚意、正心”与大学生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

“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在《大学》中都是作为“修身”的重要方式出现的,而“格物、致知”是从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丰富并限定了人们认识的视野,“诚意、正心”则不同,它是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所实施的行为步骤。

由“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体现了主体道德修养由外入内的递进层次,一般地说,“诚意、正心”是主体内心修养的过程,它是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形成因素,它是正确人生态度的一种涵养与修为的体现。

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要努力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摒弃、克服消极的人生态度,做一名人格健康的人。首先,要努力愉快地接受现实,并报以极大的热情去实现。其次,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和生活,不要用阴暗的心理看待社会和人生。再次,要有强烈的进取心,要勇于开拓创新,不要胸无大志,没有激情,不求上进。还有,对自己,对他人、国家都要有强烈的人生、社会责任感。最后,要对未来有信心,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

2.3“内圣外王”模式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借鉴意义

“内圣外王”思想是贯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活的灵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内圣外王”模式的精义所在。所谓“内圣”,就是“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所谓“外王”,就是表示“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通篇所阐释的这种“内圣外王”模式就是修己治人之道,也就是把“修身”看作是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修身”这个逻辑起点的外在目的。长期以来,“内圣”被视为我国民族文化之精神和国民内在修为的境界,“外王”则是表现在外的社会风气、国民士气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内圣外王”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仕途追求的理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也是我国大学生成才教育的一枚方向指针。

杜喜荣在他的《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中谈到四点启示,第一,他认为通过儒家的“仁爱”教育,使当今市场经济和外来思潮影响下变得自私、狭隘的部分大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宽容、信赖他人。第二,尊崇儒家“修身”观,强调主体道德教育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他认为每个人通过主体自身自觉追求自我素质的提高,做到“内圣”,那样天下治理会十分轻松地达到安定有序的理想状态。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思想上树立起严格律己的风范,变外在的“你应如何……”的要求为内在的“我要如何……”的律令。加强修身教育,增强他们抵制拜金、享乐和个人主义的侵蚀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和非道德的思想和行为。第三,他认为“内圣外王”有着重要的示范影响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具备极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的榜样示范作用,感染、教育、激发他人内心的道德意识,而使周围更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效法,从而改善社会风气。第四,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学习儒家理想人格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让他们主动地把自我与社会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在思想人格上忧患国民,行动上重归新世纪的奉献精神,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品德兼优的国之栋梁。由此可将“内圣外王”模式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借鉴意义归结如下:

(1)“内求于己”的“修身”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大学生应修炼自身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等多重丰富内涵,只有具备这样的修身理念和人才实力才能立于人才强国的不败之地。

(2)“外用于世”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伟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是大学生终身学习与实践不竭的动力。在大学生们内在修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他们因伟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前行,达到“至善”之境。

我们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积,是传统美德和精神的总结与深化,我们要真正认识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民族,要以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为依托,辩证地传承民族优良传统,有机地融合现代理念和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命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分析《大学》“三纲领”和八条目的内涵入手,指出其蕴含的深刻文化理念以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整治教育的指导意义,找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部分,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这将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文化理念,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林久贵评析.《大学》《中庸》[M].武汉:崇文书局,2003.

[2]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篇4: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大学生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儒家思想中传统道德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切实推动儒家优良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教育工作平稳快速发展,注重道德实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其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1.1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宏大人才队伍的客观需要提供理论借鉴

当今社会,儒家道德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成为了我国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高校教育与传统道德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现代人格,现代意识尤为重要。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彻底脱离自己文化传统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儒家传统道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风尚,伸张了公平、正义,标榜了诚信、果敢,陶冶了宽容、勤敏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当代大学生,不仅有利于国民强化集体主义和爱国意识,还有利于提升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影响深远。

1.2 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诉求提供实践指导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修身养性、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等思想为现今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人格和道德的塑造迫切需要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故而,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树立大学生刚毅果敢、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重大义,舍小利的价值取向和成人之美、勤敏好学的精神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挖掘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现代化道德教育的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统一;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正确处理个人自我身心,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我实现提供实践指导。

2 儒家思想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所提供的指导内容

做好大学生道德思想工作必须结合党和国家的现实需求,将儒家思想之中的精神财富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相统一,同时,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的道德建设:

2.1 注重整体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儒家认为,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人类群体,个人价值需要通过整体价值体现,换言之,个人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发挥自我价值,脱离了整体的个人价值不是存在的。《尚书》中“以公灭私”,集体荣誉远远高于个人荣誉。这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中华民族为了整体利益,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家利益舍弃小我。

《礼记·儒行》中记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爱国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邓小平同志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见,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继承人,高校思政教育要将塑造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树立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作为培养其整体意识和爱国情怀的重点。

2.2 强调社会公德,追求人际和谐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不仅是“克己复礼”的个人修为,还包括与他人相处时的公共道德“恭、宽、信、敏、惠”与当下社会主义道德所弘扬的尊重他人、(下转第123页)(上接第90页)宽厚仁慈、诚信为本、乐于助人等优秀的社会新风尚息息相关。因此,高校道德教育需要用儒家“仁爱”的精神,培养大学生互助友爱的和谐精神,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互相了解、互相宽容、互相接纳,坚持真诚、友善、信任、理解的交往原则,并且做到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

3 儒家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3.1 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重视道德实践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对于传统道德的弘扬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已有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儒家思想道德是我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耀眼夺目的精华,故而,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道德不单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教育,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依靠各种载体,培养大学生学习儒家传统道德的兴趣,鼓励大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增强大学生对儒家传统道德观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大学生做到道德观念清晰、立场坚定。另外,高校需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实践中反思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切实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修己正德的道德意识和完善人格。

3.2 树立校园正气,提高教师队伍道德建设

树立校园正气对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其中包括建设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为核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结合,使大学生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在和谐的校园正气下使大学生既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又接受先进道德文化的感染,促进自我身心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的根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道德情操。孔子讲“有教无类”就是要教师将“教书育人”为己任,除了传道解惑,更需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形象。此外高校教师理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儒家思想和行为准则来诠释师德含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德育水平,从而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在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儒家思想道德观的吸收和汲取正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真正坚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社会的财富,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重视,大力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任务,从儒家传统道德观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不仅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更要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优良道德的自觉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9.

[2] 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田鹏颖,赵美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5] 郑永廷,江传月等著.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6] 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7] 许蕙兰.全球道德重建与儒家道德传承.广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2(1).

篇5: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呈现出一些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阻碍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在阐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

作 者:刘少荧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20xx “”(3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

篇6: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经过近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寒窗苦读,我们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作为“时代骄子”,新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加强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了让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笔者特总结如下。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

合格的政治素质,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要提高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则要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质,还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思想素质

科学的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在世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一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二靠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培养科学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这是保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条件。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青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培育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临难而不失常态。坚强意志的形成,要靠在实践中的自觉磨练,没有任何捷径。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为具有谦和宽容的气质。承认个体的气质,才能确立宽容的气质;承认人有所长,才能确立谦和的气质。谦和宽容的气质,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吸纳能量、汇集百川、在未来竞争中展示优势的前提。与此相反,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则是缺少自信心的消极表现。

四、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五、全面的文化素质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即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涵盖文、史、哲、经、法、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来构成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在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加强学科群的建设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积极主动地把学科群的建设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同时,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要兼收并蓄,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篇7:青年毛泽东与当代大学生

——由青年毛泽东而感 10056062 信管 石露

青春是美好的,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题记 青春,无限美丽,因为它代表着风华正茂;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我认真地查阅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和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毛泽东,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给自己的父亲留下这样一段话“孩儿立志出乡山,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此时的毛泽东心中已有那份成就一番自己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此时他还不知道在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可是他知道男儿志在四方,他知道他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但是这已足够,也正是这样给他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敢于人先,认真刻苦,游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赏湘江美景,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记得他去参观岳麓书院时,萧子升感叹书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经作古,只空留书院的旧址。毛泽东却自信的认为“我们”便会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正是这份自信,他才敢不带分文游历湖南,率领学生军智斗北洋军阀,揽下工人夜学的招生任务。

毛泽东,是一个从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师范的时候,别人都十分紧张。只有他不慌不忙地拉着蔡和森他们去吃臭豆腐。说:“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当溃兵的探子已经揭穿他的计谋时,他还在镇定的品茶。最后,枪都顶到他太阳穴上了,他也纹丝不动。真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一个是勤奋认真的人。黎锦熙说:“每天睡得最晚起的最早的就是毛泽东。”可见他是多么的用功。他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每次读书看报纸,一有不会的问题,他就马上去请教同学和老师。连睡着的时候,书都还在手上。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书上批注和心得,更字字都刻出了他求学的孜孜不倦。如果说光是学习刻苦,这并没有什么。可是,锻炼身体,他也一样风雨无阻。无论是,太阳高照的三伏天,还是打双下雪的日子,都丝毫不松懈。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努力,他才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为今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8:浅谈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及科学内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凶猛的蚕食我国的领土,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在民族危亡生死攸关的时刻, 国民党政府却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策略, 调集数十万大军围剿中央苏区。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政府的打压, 共产党内的王明等人提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 致使第五次的反围剿溃败。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 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 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一组惊人的数字形象生动的还原了历史现实: 斯诺曾总结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了18条山脉, 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 渡过了24条河流; 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 突破过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 穿越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2]1936年10月10日,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结束了这艰难之旅, 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颂歌, 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人们可贵的品格。一位红军战士回忆道, “一天晚上, 大家都没吃东西。剩下最后一把青稞面, 我捧到这个面前, 这个摇摇头, 捧到哪个面前, 哪个也不要。我知道, 大家都很饿, 但都不肯吃。最后推来推去, 把青稞面泼到地上, 大家都很难过, 为了不浪费, 我们把地上的青稞面一粒粒拣起来吃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 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第二, 坚定的信念, 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翻越海拔4900米, 空气稀薄, 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时, 就“强帮弱, 大助小, 走不动的扶着走, 扶不动的抬着走”使每一个战士顺利安全的通过了。有这样一个故事: 谢觉哉在长征途中为了轻装, 把唯一御寒的毯子都扔了, 但始终把一枚“中华苏维埃内务部”的印章挂在脖子上, 完好的带到了陕北。这正是坚定的无产阶级坚定信念。

第三,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牺牲奉献精神。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 至1936年10月止, 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 经过了五岭山、湘江、金沙江、乌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千山万水, 行程约两万五千里, 最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红军将士百折不饶、勇往直前, 最后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第四, 服从领导、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周恩来曾嘱咐被抽调去红四方面军工作的干部说:“两大主力红军会合, 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胜利, 但也出现了一些扯皮的事情。你到四方面军后, 不但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 更重要的是要顾全大局, 做好两军的团结”。[3]这正是红军指战员顾全大局, 服从组织的真实写照。

二、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尽管从193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0多个春秋, 但是它的独特魅力和对人心的震撼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大学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第一, 学习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不畏劳苦, 拼搏向上的斗志。第二, 学习长征中的坚定的信念、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团结有爱的品格。第三, 长征中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大学生学习的光辉典范。第四, 长征中的服从领导、顾全大局的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第一, 把长征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让长征故事感染莘莘学子。“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4]在课堂上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长征文化的理解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获得全面、生动的发展, 首先, 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发挥其特长与优势; 其次,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再次,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5]在昔日严肃的、枯燥的课堂增添些许的红色味道, 和神圣的氛围。让老师们口语式苍白无力的讲解变得更加的扣人心弦。

第二, 丰富校园长征文化内容, 积极营造红色精神浓郁的文化氛围。走在校园里, 随处可听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以青春为主题的主旋律。但缺少的是对长征精神的呈现。试想我们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无意间的一瞥便是这赫然的红色精神的话, 那么理工科的学生们还会对长征精神一知半解吗?所以丰富并完善校园的长征文化内容, 积极营造红色精神浓郁的文化氛围, 增强长征精神时时刻刻, 随时随地的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 传播红色文化。现在是信息时代, 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学生查询的各种信息都在校园网上, 甚至各种反应生活琐事的贴吧也随处可见。上网已经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因此, 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记者站等传播媒介宣传长征文化是可行的。让学生们一打开网页, 赫然的红色主题吸引到他们的眼球, 不由的多看几眼, 这潜移默化之中便是对其最好的知识传授和精神感染。

第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以长征为主题的社团文化活动。高校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在有代表性的社团中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话剧社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演出,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这样更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染力。再如书法协会开展以长征为内容的书法比赛, 动员尽量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这也会敦促学生去了解长征。

第五, 组织学生重温长征路, 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呈现红色之旅的魅力所在。组织尽量多的学生到某一个重要的长征旧址参观, 让这些革命遗迹让新新人类感受到当初的艰难, 以及在这艰难中所展现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当年的长征虽然不可重现, 但在新形势下, 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要科学合理的把它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 当代大学生能否在新的长征路上扬帆起航, 再创佳绩; 能否把长征精神传递下去, 激发自身的正能量是关乎国家未来成败的大事。因此, 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长征精神是在20世纪30年代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形成的, 至今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从长征精神的形成出发, 探寻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并进一步挖掘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试图寻找到把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 1979.

[3]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上一篇:高三字音字形教案下一篇:日本企业5S现场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