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2024-05-07

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通用11篇)

篇1: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反复读了《做有出息的孩子》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少儿读 物。书中通过简洁精练的语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深奥的国学经典思想精髓展现出来,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经典,带给我们非一般的阅读体验,真使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一共有80个动人的故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不要放弃你的梦想》、《在自卑中爆发》……

我最喜欢看的是〈看见世界的时候〉这个故事。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有个小男孩,他生下来就是个盲人。开始父母把他留了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治好他的这双眼睛要花5万元而且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父母很绝望,把他丢在一个陌生城市的火车站里。

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的小手,把他拉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这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以后也是你的家。”这个大手叔叔一点点地让他熟悉这个家,告诉他什么什么在哪儿,哪儿有什么……

这个小盲童慢慢地长大了。有一天大手叔叔兴奋地告诉他,已经攒够5万元钱了。他激动地拉着小男孩的小手来到医院。七天后,医生帮他拆绷带,他终于看见了!他发现,此时此刻,站在自己面前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叔叔竟然是一位盲人……

看到这里我哭了,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一个盲人用他粗糙但温暖的大手给了一个毫不相识的孩子家的温馨、亲人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他给了他光明的未来。我想:“有了爱,无星的夜幕依然闪亮;有了爱,有雪的冬日依然令人感到温暖!盲人叔叔,我想对您说:“你的爱是最伟大的!”

篇2: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正如书中所说,拥有远大理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的`理想,就是考上美国的哈佛。为此,我也正在努力学习,也希望从小就能把优异的学习成绩展示给大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也在很努力的学习英语,努力校正自己的发音。因为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当然,在向着理想拼搏的途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记得那次,我为了准备几天后的考试,正很努力的学习,复习,但考试时,我却发现了许多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可当我考试后,询问同学时,他们那嘲笑声直至现在还在我的耳边回响。虽然经历了几次的困难,我萌发了放弃的念头,可当我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几次的困难,却更加顽强了我的意志。今天,我知道了齐白石,我才觉得我的心变得比以前更加热,更加有冲劲,让我紧握理想的风帆,逆风飞翔。

是的,做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因为有理想,才能给予人们动力进步;因为有理想,才会出现众多的奇迹。老师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因为有了理想,连口吃的孩子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上演说家。理想给予我们动力,动力推动我们努力,付出努力才让我们成功。我们明白,理想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动力,但是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就不会有朝着梦想前进的道路,就会让理想成为泡影。

偶尔的挫折,是对于我们的磨练。只要有了磨练,才能让我们学会坚持,让我们加深对理想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挫折,没有磨难,又怎么会有未来的辉煌。

读了这本书的第八章,我明白,名利有时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是一块极大的绊脚石。非淡泊无以明志。淡薄了名利,才能明确你的志向。或许名利对于你,是一种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你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成功。

篇3:独立的孩子有出息

1995年,马云夫妻下海创办阿里巴巴,无暇照顾刚刚3岁的儿子。马云想得开,说:“没关系,这种环境正好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后来上学了,经常脖子上挂一串钥匙自己上下学,路上遇到稀罕的事,就停下来看半天。有时,马云夫妇顾不上给儿子做饭,儿子只好自己去餐厅吃,还小大人儿似的负责给父母带外卖。

除了着意培养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马云更看重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马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只要在一起,他就常说:“儿子,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马云认为,人是有惰性的,当别人对一件事情有了判断和定论,有惰性的人就懒得自己去思考了,他会自然而然地去相信和附和别人的判断,长此以往,这个人基本也就废了。“我的儿子可以不成功,但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哪怕他的思考是错的,也好过他根本就不去思考。”儿子注重独立思考的个性经常受到恪守标准答案的老师打击,马云则鼓励儿子保持个性。他说:“作为父亲,我要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因为这是一个人身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部分。”

儿子12岁那年染上网瘾,马云不得不干预,但他没有采取粗暴手段,因为粗暴干预会伤害儿子的独立性。马云虚心向儿子请教网络游戏的玩法,感受“电子海洛因”的毒性。他对儿子染上网瘾深表同情,因为网络游戏实在是太迷人了。他给了儿子500元钱,说:“你去玩吧,痛痛快快地玩,回来只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玩游戏有什么好处?”儿子拿着钱玩了三天三夜才回家,蒙头大睡一觉,对爸爸说:“玩游戏又累又饿又困,身上哪儿都不舒服,钱也花光了,就是当时玩的时候觉得刺激,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好处。”马云说:“既然是一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还这么沉迷?将生命用来去做一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你想到会是什么结果?”儿子沉默,渐渐戒掉了网瘾。

马云是个开明的爸爸。他经常对儿子说:“你将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工作,能自食其力,爸爸都会为你感到骄傲。你喜欢当个厨师,不错,你喜欢捡垃圾,也很好啊!爸爸对你只有三点期望:一是快乐,二是诚实,三是健康。”有人不解,子承父业有何不妥?马云语出惊人:“我为什么要让儿子接我的班?我有什么资格这么做?难道就因为我是他的父亲,我就有了替他安排人生的权利?”

如今,马云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同学们都不知道他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马云。他跟爸爸达成协议:“不要到我的学校来找我,不要对任何人说我的名字,我不想活在你的光芒或者阴影下,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见儿子独立性已经养成,马云欣慰地笑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独立的孩子有出息,自古就是这个理儿。如果家长克服不了溺爱孩子的恶习,孩子多半要变成啃老族。读者朋友,想想看,您比身家200亿元的马云更有资格被孩子啃老吗?

【编辑:陈彤】

篇4: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例如:学钢琴的学生——学会从最难出开始学起……每一篇小故事后,还会有学商物语,会解释这篇故事道理、要旨。

这本书不单单是让你死记硬背地学下做人的宗旨,而是通过600个趣味故事来诠释,不仅如此,每一单元都有着名学者的名句,帮助提点,不让人步入误区。

比如第一单元——智商,也就是IQ。这一单元最能帮助青少年学会谋划方法、正确思维的智商物语。

“一个人聪不聪明,成不成功,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在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这是《本领恐慌》的作者所说。

是的,的确如此,倘若思维能力不强,没有拥有智,是不会成功的。智也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为重要。这也是着名科学家王安所说的。

篇5: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有出息!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的`长大的能力和优秀程度不同。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说:“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对阿,为什么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呢?可能因为他们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吧!

一、家庭和睦,父母很少吵架,夫妻感情好!

二、父亲很顾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多。

三、婆媳关系融洽,矛盾少,相处和谐。

四、父母很开明,尊重孩子的想法。

五、父母信守承诺,言行必出。

六、家中干净整洁, 陈列摆放合理有序。

七、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慢慢独立。

篇6: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文/优妈

01

我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学。在县城那个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里,他亲手带着好多孩子,从一年级走到初三毕业。

有一年父亲带毕业班,班里有个寄宿的男孩学习非常刻苦,但是家庭条件挺差。每到饭点,别人去食堂打饭、打菜、买零食的时候,这个男孩就掏出从家带来的煎饼,卷着面糊炒咸菜或者虾皮儿,就算是一顿饭,而且一吃就是一个星期。

父亲看着也很心疼,就时不时掏钱给男孩买点牛奶、水果。男孩每次接过东西的时候,都很感动,泪眼汪汪地说不出话……

毕业班送了一期又一期,从父亲的班里走出的好学生一批又一批。

好多人都跟我开玩笑:“你们家逢年过节应该挺热闹吧?你父亲这么多得意门生,不得排着队送礼哇?”

对,我本来以为也会这样。

可实际情况是,跟父亲还有往来的、关系比较好的,大多数都是当初学习不算优秀的孩子,甚至还有几个调皮捣蛋的。而很多成绩前几名的孩子,毕了业就很少联系了,偶尔有个师生聚会,也很少看到他们的影子。

02

我曾很诧异地问过父亲:“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毕业后,不应该更感激老师、跟老师更亲密才对吗?”

父亲总是淡淡地说:“大家都有各自的营生,很忙,没空联系很正常。”

有些话,虽然父亲没说,但我从身边朋友、同学的现状里,多少能猜出来:很多当初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现在混得并不好,至少跟当初大家的期待差很远。这种辜负了大家期待的羞愧感,或许是他们不愿意跟过去的老师、同学联系的主要原因吧。

很多孩子按照家长最期望的那样,不贪玩、不惹事,一路当着“三好学生”,考大学,读研究生。等他们二十八九岁毕业后,才发现手中那张硕士文凭,也就值每月4000块钱。在现在这种经济不算景气的时候,他们不但找工作时时碰壁,连谈个对象都不容易……

很多人都是直到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才发现,为了追求别人眼中的“第一名”,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当别人回味青葱岁月、情窦初开时,他们能记起来的,除了考卷和压力、除了熬夜和失眠,就没别的了……

03

父亲总是说:“越来越发现,现在不是一个只看成绩和学历的时代了。成绩好,只能代表你会考试,不带表你的交往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甚至连人品都代表不了。”

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并且在生活中也不断得到验证。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来了一个实习的男生,研究生刚毕业。

男生刚来的时候,我们看他学历比较高,专业也不错,便让他跟着一位产品经理,学习运营方面的业务。

公司晨会上讨论运营方案,这个男生总表现得很有想法,提出了几个好建议。大家都挺高兴,感觉这孩子值得培养。

那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忙,午饭都没空出去吃,所以就经常拜托这个男生帮忙下楼取外卖,顺便看看快递。

才过了一周,这个男生就不辞而别了。人事老师打电话问他有什么不满意的,他说:“你们公司缺乏对人才最基本的尊重,我是来学产品运营的,不是来给你们跑腿的!”

不过这个男生可能不知道,我们公司还有比他学历更高、学校更好的实习生。以前忙起来的时候,大家轮流订餐、取快递、倒剩菜、收拾桌子,没谁觉得自己被轻视,更没谁觉得自己是个跑腿的。

事后,经理无奈地说:“这样的孩子呀,我见过太多了,学历倒是挺高,但是把为人处世基本的礼节都忘了。他今天从咱公司走了,在下一个公司肯定还是待不久……”

04

成绩是很重要的,毕竟处理好自己的学业是学生的本分。但是,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真的优秀;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也并不一定就能在社会上混得好。

据说有人统计过,一个班的孩子长大后,最终能有所成就、生活过得富裕快乐的,往往不是总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这个结论听起来有点胡扯,但是仔细想想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好像确实是这样。

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接触过一些没目标、没理想、浑浑噩噩的大学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初中、高中的时候,竟然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当初学习特别努力,动不动就开着台灯学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发散、张扬的,即便暂时被压抑了,也早晚会以别的方式疯狂一回。

于是,这些背负着巨大学习压力的“好学生”,进入大学后彻底解放了自己,通宵达旦地泡网吧、玩游戏、看电影。

这在中国很多大学里,是个常态。当初很优秀的孩子们,在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后,却又在最美好、最该努力的年华里,虚度光阴……

05

龙应台在她《目送》一书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确实呀,世间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爱一个姑娘,就要和她牵手;爱一只猫咪,就想领养回家。

可是,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我们真的没法照顾孩子一辈子,所以只能希望孩子能够尽快独立,尽快学会单独面对风雨。只要孩子能够在社会上过得快乐、富足、安定,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篇7:孩子的出息是母亲最好的礼物

那时我在乡里读初中,在同学们大谈母亲节时,我一片茫然,从他们谈论中得知,母亲节要送礼物给母亲,表示对她们的爱意。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道大舅、姥姥相继过世,姑父又被树砸断了腿,为接济他们家庭,父亲不得不到外地去做生意,家里的重担都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和弟妹三个上学很艰难,生平第一次做决定,到母亲节那天,一定送母亲一份礼物,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提前几周就开始节食了。

在街上转来转去,发现有一个人写字写得很漂亮,像花型,就让他给写六个大字“母亲,您辛劳了”,然后我买了一个画夹夹在里面并装璜了一下,心想母亲看到它,一定会特别兴奋。

母亲节那天阳光灿烂,我骑着车下课后飞快往家赶,为了不让画夹掉在地上摔坏了,我特意找海绵垫子又包了一层,放在前面车篓里面,多想让它快点飞到母亲手里,让它表达女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跟她说呢?经过一个小时的煎熬,总算到家了。

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她从地里面回来,身上背着沉重的柴禾。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中午天气很热,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的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接锄头,母亲乍一看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紧张地问道:“艳,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伸展眉头道:“看啥,我好好的,你好好念书,没事别想着往家跑。”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想着此刻城里的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心里布满了愧疚之情,要不是为了让我们弟妹三个将来不和她一样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也不会这么辛劳,今天是母亲节,在我看来,就算是把全世界的礼品都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预备把礼物给母亲,母亲却看着我的头发说:“艳,头发这么长了,妈给你剪一剪,既不耽误你学习,又可以省下3块钱”。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小弟在一旁插话说:“姐,过去吧,妈这几年跟咱村那个理发师学了学,技术提高了不少呢?你看我这片自留地整得怎么样,全都给咱妈承包了。”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边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正刃上,又说我今天不该回来,应比别人加倍努力才能考上好学校……”。我越听越委屈,泪水不由自主润湿了双眼:“妈,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发上停了好一会儿,我不敢回头,但我猜想,她一定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料地,母亲并没有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艳,只要你想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天天都是妈的节日。

那天,我最终没有把礼物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地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正懂事,也没能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份礼物代表着自己的爱意,但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不成熟。

篇8: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大清华

马云的演讲让人深思

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于12月7日在上海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在谈到创新方面时,马云认为,中国的创新做得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他把教育分为“教”和“育”两部分,认为“教”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学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试都是最好,但是“育”,即培养文化、情商方面出了问题。“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其称,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企业家也要学会玩。演讲实录:

马云:各位领导好。三年以前参加商会大会的时候,我说郭广昌“终于下台了”,大家掌声雷动,我以为他不会回来了。没想到今年他又回来了,而且我自己觉得,可能这在我们商会也会变成一个“新常态”,老干部不能得罪啊,因为他还是会回来的。这两天是我们浙商的大日子,北京浙江商会沈国军也回来了。当会长很累,刚才成建讲的话很有哲理,你要知道,人开始有哲理的时候,就是吃苦多了,因为吃苦多了就懂哲理了。当会长,确实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企业越大越好,位子坐得越高越好。其实企业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所以我今天不敢说是恭喜,无论郭广昌还是沈国军,我只能说这是一份责任,不是一份荣誉。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期待他们把这份福报用好。

刚才周成建会长讲话,人家就职演讲讲得很精彩,他是离职演讲,都是血泪史,而郭广昌纯粹是在骗掌声。这个没有用,市场不相信掌声,也不相信眼泪,而是相信结果。所以我们希望三五年以后在“新常态”下,我们新会长带领我们一直往前。郭广昌刚才在点名的时候几乎没有落下,这是很有水平的。所以大企业家都很讲政治,不得不讲政治。

其实我们做企业,真的不容易。我经常在讲,全世界做企业的人都不容易,在中国做企业,尤其不容易。在美国做企业,如果说是100米赛跑,中国做企业是100米跨栏越野赛。我们要过很多障碍。但是这给了我们这些人机会,因为我们看到了不同,因为我们把握了机会,因为我们什么都听,但是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要学习、要倾听,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差异就在这儿,经济学家讲完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企业家讲完了,事情还没开始。所以企业家要做到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要合在一起,非常难。所以我作为一个商人,自己深以为傲。

以前我当老师,觉得知识分子了不起,后来发现知识分子是了不起,但企业家更了不起,因为企业家必须懂知识、懂科学,必须懂得规律的同时,还要破坏规律——要尊重规律,同时破坏规律,所以有的时候很累。我认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艺术家。因为你很难永远同样。刚才主持人要我讲得跟昨天不一样,其实现在讲话越来越难了,我讲对了理所当然,讲错了就麻烦大了。这也是现在讲话要适应的“新常态”。

我们天天创新,几乎永远不能重复。我今天早上到了郭广昌那儿,他把我拉过去学习了两个小时复星集团的发展,听来下,确实觉得这三五年来复星进步非常大。我很少看到这么一家中国的企业,不管你怎么批评他,不管股价怎么掉,不管员工高兴还是不高兴,他坚持做自己。他全球化的眼光,很了不起。

这让我想到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话题,十年以前我们探讨国进民退,但是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见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大老板,他们学习能够非常之强,政治觉悟非常之高,全球化能力也很强,前面十年他们确实非常努力。而我们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因为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我们混得太好了,以至于我们放弃了很多东西,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够大。

我早上看复星的感受是,我很少在中国再找到同样一家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做法,至于对与错,我不敢说,不敢保证广昌的企业五年以后还能像今天这样高速成长,但是我可以保证复星跟其他企业不一样。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企业都一样。其实有的时候,就像旅游市场,几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一样,弄得我们企业本身也一样,这就必须去改变。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是这么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育”是培养文化、情商的,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我自己认为“新常态”,是新经济下的“新常态”。这个新经济对大家的冲击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责怪说都是互联网、都是马云把我搞坏了,你怎么没有质问自己十年以前为什么不看到这些东西?怪别人真没有用。

万幸的是,新经济刚刚开始,未来30年、40年所有行业都会被新经济冲击。新经济冲击的不是技术,今天缺乏的不是技术,天下没有你买不到、找不到的技术。只是你想不想做,敢不敢用、接受不接受这个观点的问题。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融合。因为只有自己改变了自己,才有未来。

我们今天要改变的,不是技术,不是改变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变自己以适应未来。我们以前做企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未来新经济下是以别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你。

几年前我在台湾参加一个论坛,讨论创新问题,吴小莉对我说,台湾很多七八十岁的企业家都在谈论创新,我对她说台湾没希望了。年轻人在哪儿?难道七八十岁的人还认为自己比年轻人厉害?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员工、给你的客户。我认为,30岁的人应该跟别人干,40岁我们为自己干,50岁必须为别人干,为孩子干,为你的员工干。因为员工才有真正的创新。

互联网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是几个观点,以他人为中心、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这是未来最重要的。而以前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分享,以前都是希望自己掌握的信息别人不掌握,这样才能赚钱。而今后是你只有把自己分享出去,才可以赚钱。所以今天的成功者是最倒霉的,因为改变成功者最艰难,成功者总会告诉你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当年怎么成功等等。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当年”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今天互联网经济对世界的冲击,相对来讲算是小的。互联网跟200年前工业革命一样伟大,工业革命的伟大,带来了蒸汽机、火车、人类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也非常之大,带来了世界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次互联网的冲击,只是让你改变自己的意识,重新思考未来。其实今天阿里的系统看起来很奇怪,因为7、8年前一群企业起来,一群企业倒下,很少有企业能红三年,几乎没有,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干三年。经济永远不可能最好。好的企业一定是在坏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经历过几次失败,至少经历过几次经济低迷。在座每个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一定要记住,今天“新常态”下的挫折,是你的最大机会。因为今天所有的企业跟你一样,日子都不好过,不仅仅你不好过,有人比你更不好过。只是你是否可以比别人先起来、先改变。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做企业,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赢,这个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轮到你?你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对未来经济预判、预测、设想,这样下去社会会怎么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机会。

我自己是要预判十年以后的发展,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了,机会就轮不到你了。所以把握未来,战略就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所有的战略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以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整套体系的建设,你才有可能做好。要跑得久,你要有组织。我们原来抓住一两个机会,成为商人,要建立强大的组织,建立文化,因为只有强大的文化、组织,才能发展,优秀的人才靠文化,而文化强,企业强。文化的本质是让你的产品有品质,什么叫品质?要有味道、要有质地、有品质的公司才能产生出有品质的产品和有品质的服务。而有品质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质的员工造成的。不要舍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而不是把钱花在流水线上。谁都愿意把钱贷给你买设备,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你培养员工。这是艺术。

如果我们考虑未来,我想跟大家讲,未来机遇应该是越来越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不高兴,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后赚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业一定比今天多,新企业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在座60%的企业可能都不见了,但是你希望成为那40%在的,还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你必须适应未来。

所以高品质需要对文化提升、组织提升、全球化思考,因为互联网会加速全球化。今天做生意的资源配置,已经不是中国的资源配置,是全球的资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国15年以后将有2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崛起,将会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像我们今天这样继续以量而不是以质来竞争的话,我相信十年以后最倒霉的一定是你。所以品质、全球化、特别是相信年轻人,给年轻人机会是最重要的。我确实不懂技术、财务,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样,相信年轻人就是相信未来。

这些是我的点。

最后,周会长讲的,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很有哲理。但是另外一句话,人定胜天,天就是规律,天可能是天灾人祸,但是这个定是镇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在任何经济状况下考验的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体现在员工的能力,组织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对未来预判的能力。所以在新常态下我们只有镇定了,才能躲过。就像发生地震的时候,越镇定越有机会。

今天是商人的机会,我们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今天我们更能展示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只有企业家强大,中国才能强大;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我深以为傲,与大家一起。但有一天还是回去教书吧。

篇9:《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男孩子励志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怎样取珍珠》这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从前有一个海岛,岛上有很多的大珍珠,但是,谁也接近不了海岛,只有海鸟能飞过去,于是,很多人慕名前来,开始枪杀海鸟,然后把它们肚子的珍珠拿出来,时间一长,海鸟渐渐灭绝,后来,有一位商人买下了海岛附近的大片树林,想出好办法,把鸟留在他的树林里,并且把海鸟喂得很饱,让它们自己吐出珍珠,就这样,日复一日,这个商人最终成了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蠢人只会动用武力去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这种做法往往使他们一无所获,只有聪明人才能运用智慧去创造财富,经营生活,因为他们懂得运用敏锐的思维去创造奇迹。

篇二:《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做个有出息的男孩》这本书。书中主要讲了一些能够开发男孩子心智,启发男孩思考的关于名人的小故事,让我在趣味的阅读中对照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也许,这比家长们喋喋不休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本书也并不仅仅停留于讲故事,还阐发对男孩有帮助的道理。对故事中涉及的知识点、学习、兴趣相关的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解读。

其中,最令我深思的是《放弃虚假的100分》这个故事。它讲述了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小时候的一件事。甘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级派督学来学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课上进行英语考试。考卷有5题,其中4题甘地全答对了,但在做最后一题时,始终想不出来“茶壶”这个单词怎么写。这时,老师来到了甘地身后,发现他还没有写完,老师心想:甘地平时学习不错呀!今天怎么不如其他同学呢?于是老师有意用鞋尖碰了一下甘地的椅子,示意他看一眼邻座同学的答案,因为这次考试在重要了,老师也被逼无奈。但甘地并没有做,他的成绩也可想而知——80分。当甘地回家认错并把详情告诉了他的父母时,他的父亲说:“你做得对,我们宁愿要你有一个诚实的品质,也不要那个虚假的100分。你的80分在我们看来比100分更可贵!” 甘地为什么不那么做,那是因为,自己明明知道那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这不是错上加错吗?所以,他选择了诚实。如果换作其它人,也遇到了甘地的那种情况,面对“诱惑”会不会去偷看呢?肯定会有的。但是,要明白,诚实是人的宝贵品质,作假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识破的。()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在全部的时间内欺蒙住部分的人;他也可以在部分的时间内欺蒙住全部的人;但你不可能在全部的时间内欺蒙住全部的人。”诚实是成功的“助推器”,而作假是成功的“绊脚石”。

诚实是成功的“必需品”,要想成功,就要诚实!

篇三:《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读后感

《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这一本书男孩成功的10个要素:自信和谦虚。理想和坚强。勤奋和思考。诚信和宽容。心态和习惯。

这10大要点中我就选自信中的一篇来说吧:流浪汉的成功之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是一家工厂的老板,之后,它的工厂却不幸倒闭了,他多年流落街头,知道他找到了自信心一书的作者,作者使他找到了自信,不久他又找到了一份薪水极高的工作,随后他又狠狠的报答作者,因为是作者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心,这让他重新找到了工作。

当你遇到困境时,自信是一个失败者最好的顶梁柱,丧失自信等于慢性自杀,随时要保持自信,这样才能坚强的生存下去,还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潜力,或许明天的你与今天的你会截然不同。我认为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了自信心那什么事都做不了,如若,过度失去自信心甚至可能自杀。

《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孩》这本书在读时,一定要边读边想真正理解深层的含义。

篇10:做个有出息的女孩的读后感

没有天赋怎么办?没有好的环境怎么办?没有别人有的智慧怎么办?大多数人也许会颓废的说:“反正已经不行了,我不如别人,还不如放弃,也让自己好过一点吧!”可是本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没有这么想。即使在一岁半的时候,她因为疾病而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儿,但是她没有放弃,在教师安妮的帮助下,19岁时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并取得优良成绩、成为哈佛的一名学生,一生出版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故事》更是得到了马克吐温等作家的赞赏,被誉为“世界文学的杰作”。

在黑暗的世界中,小海伦靠记忆去理解学过的课文,用凸写器写作业,她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程,还用打字机学文章和翻译作品,“我的手指甚至磨出了水泡!”,可是她没有放弃,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她取得了她应得的成功。“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如是说。她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儿,在她的记忆中,别人眼里的多彩世界却是黑暗的,但是海伦一直都有一个信念、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她为这个信念和梦想而拼搏,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不禁联想起了一则新闻:北大3500名学生军训病倒,甚至还有两名学生退了学!这是多么的天方夜谭啊!一所全国学生都梦寐以求进的学校,竟因为小小的军训而退了学!这些不缺胳膊不少腿、五官都健全的学生就如此娇气吗?那不是除了读书就只会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样的人还能做出什么大事儿呢?

那些没有通过军训的学生,个个都是健康的正常人,但却没有目标,轻而易举地放弃梦想。海伦是个残疾人,但是她有她的梦想,并且她付诸努力获得了成功。对比一下,我不禁对海伦产生了莫大的敬佩。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这首《隐形的翅膀》我很想送给海伦。有人把女孩儿比作美丽的天使,而身体的缺陷使海伦一度失去了飞翔的翅膀,但她靠自信和毅力、坚强和信念获得了一双隐形的翅膀,终于飞过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坎坷,也许它们看起来是不可能跨越的,但只要你坚持梦想,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你就能飞向理想的彼岸。

篇11:做有出息的孩子读后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正是强势父母对孩子无所不在的控制。

王女士是位大学教授,当年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力很强,现在是国企高管。他们的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

这本该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但事实并非如此。

晓航由于高考不理想,只上了一所普通高校。这已经让父母深感失望,更糟糕的是:大一他就挂科,大二开始不上课,整天打网游。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通宵不回宿舍。到学期结束,他也不参加考试,以至于学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再这样下去,就开除他。

王女士非常苦恼,专门为此事找我。我了解事情的前后经过后,断定晓航的现状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着因果关系。

高知父母,

养育的儿子却没出息

父母勤奋努力,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菲的经济收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的箴言,于是,他们把这种经验运用到孩子身上,于是错误产生了。

王女士说,儿子一出生,她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孩子稍懂事,她就严格要求,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她就会提出批评,生气了也会打孩子。

学前阶段,晓航听话又聪明,比同龄人出色。上小学后,她给晓航制订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写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阅读不少于一小时,几点上床睡觉,考试错误率不许超过百分之几。

开始,孩子表现得不错,能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但孩子的自觉性一直没有培养起来,日复一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在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下完成。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逆反,凡父母主张的,他必抗拒。

父母为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给他报了跆拳道班;为锻炼他的专注力,给他报了围棋班;听说游泳最能强身健体、塑造体形,又给他报了游泳班;同时,为培养他的艺术气质,又请老师教他吹萨克斯。这些课外班都是家长再三考虑后选择的,晓航却一个也不接受。这让父母非常生气。

不管怎样,晓航在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毕业后顺利进入一所不错的中学。

家长以为晓航上中学后,学习会变得主动些,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好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动过很多脑筋,想过很多办法,可到最后由于孩子不配合,都未能执行下去,各种方案在一次次的争吵中不了了之。

当时晓航唯一感兴趣的是打游戏,家长规定每天只能玩1小时。事实上,他完全不按约定行事,每次都找借口拖延。父母看不下去,强制关机。为此,双方没少发生冲突。

为转移孩子对网游的痴迷,父亲百忙中抽出时间陪他打篮球。晓航很快喜欢上了打篮球。他家住在大学校园里,有随时开放的篮球场,晓航在球场上认识了几个好朋友,班里爱打篮球的同学也不时找他一起去打球。

晓航很快将注意力从电脑游戏转移到了打篮球上,可是家长又开始觉得他花在球场上的时间太多。自从不玩电游后,晓航的成绩进步不少,但离理想名次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再用功一些,名次肯定会前进。于是,家长规定,他每周只许打一次篮球,每次打一个半小时。

晓航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旦打起球来,就忘了时间。妈妈生气地跑到球场上,强行把儿子叫回来。孩子非常不高兴,说妈妈弄得他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以后他没法和别人玩了。

说到这里,王女士有些后悔,说:“孩子在人际交往上一直比较胆怯,那段时间他和同学来往很好,似乎有了一些自信,可我没在意。后来,没人再找我儿子打球了,我心里还暗暗高兴,认为他马上要上高中了,少玩点好,毕竟他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比什么都强。”

听到这里,我几乎要跺脚叹息,多好的一个转机,可惜被破坏掉了。不过,不需要我再说什么,显然王女士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

晓航不打篮球后,重新陷入对电游的痴迷,父母强行关电脑,他就玩手机。为玩手机,他在卫生间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高中三年,他几乎天天和父母发生冲突,学习每况愈下,高考自然不理想,成绩只上了二本线。

报专业时,晓航想学计算机,但父母觉得他学计算机不过是为了满足玩电游的欲望,于是硬让儿子报了父母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因为父母现在的研究领域和从事的行业就是这个,将来好为他安排工作,妈妈还建议儿子将来报考她的硕士和博士。

为这事,他们又和孩子发生了冲突。父母认为选专业是一辈子的事,关系到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绝不让步。父亲一着急说出这样的话:“就你这样子,将来自己能找到工作吗?还不得我帮忙!”

最终孩子屈服,只提出一个条件,到外地上大学。父母勉强同意了。

强势母亲,

反思童年父母教育

晓航进入大学后,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完全失控。如今看来,要完成学业是不可能了。

说到这里,王女士伤心地落了泪,说:“我小时候,父母根本不管我,全凭自觉。可我为晓航付出这么多,他却这个样子。您说,这是为什么?”

天下没有完美的家长,是父母就会犯错误。王女士也犯了很多错,概括起来,其实就一个——太强势,不给孩子自由。晓航降生在物质条件优裕的家庭,却一直戴着精神的枷锁。

王女士的脸上现出难以接受的表情。我沉默了一会儿,感觉她对我刚才的话在情绪上有所消化后,才接着说:“小时候,你的父母不管你,也许你认为这是不尽职,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一种成全。当年父母不管你,客观上减少了对你的控制,为你的自由成长提供了空间。你像撒落在原野的种子,凭借适当的雨露阳光,如遇到几个好老师,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或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等,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一些高知家长,比如你和你先生,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却太强势了。世间万事,过犹不及。虽然你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在客观上却形成了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你儿子从小到大,事事听命于你们,没有玩耍的自由,没有安排时间的自由,没有发展爱好的自由,没有选择专业的自由,你们安排了他的一切,还不允许他犯错,也不在乎他的面子……你以为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为孩子创造了好的条件,这就是好的教育,其实,你儿子一直生活在半窒息状态,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上大学前,有父母的监督,学业他还能应付。上大学后,离开了父母,又面对不喜欢的专业,他无力管理自己,心理和意志开始崩溃,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意外。”

nlc202309020350

王女士很惊讶,看得出她理解了。我沉默片刻后,又道:“现在,‘富二代’、‘官二代’出问题的很多,社会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于他们的父母为富不仁或为官不仁,这种归因太简单。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是好的。去掉偏见,客观地说,很多富人和官员是我们社会的精英,他们绝不会蠢到故意纵容自己的孩子放肆和堕落。恰恰相反,他们会比常人更期望孩子优秀,更害怕孩子出问题。如果这些人的孩子出了问题,更多的原因是孩子被管制过度了。父母的能量越大,对孩子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就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王女士突然说:“您的分析让我想到了我弟弟。我和弟弟的成长,可能正印证了您的说法。”

下面是她的讲述:

小时候,我每天要帮父母干农活,弟弟则什么也不用干。我心里不平衡,觉得委屈。我10岁那年,偶然在村里一户人家发现了一本书,被吸引住了,以至于忘了回家,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那本书似乎有种魔力在吸引我,第二天我尽快干完农活,又跑到那家人那里去看书。

这次我发现他家有很多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那家人允许我看书,但不允许我将书带走,于是我就常跑到他家看。尽管我一再提醒自己,却还是因为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时间,为此没少挨父母的责骂。责骂声中,我读了几十本中外名著。

小学毕业,父母不想让我再上学,我哭着抗争,一定要上。当时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为了逃避繁重的农活。读初一时,国家恢复高考,我看到了希望,开始发奋学习。因为成绩出色,经常是年级第一名,所以升高中时,父母没有阻拦。之后我顺利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是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

弟弟比我小5岁,聪明伶俐,父母一心要把他培养成大学生,尤其我考上大学后,他们对弟弟更用心,什么活也不让他干,父母的口头禅是“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们累死也心甘情愿”。可弟弟的成绩一直不好,最终没考上大学,且脾气暴躁,好逸恶劳,让父母大失所望。

在村里人看来,我弟弟天生就没出息,虽然和我生活在一个家庭,父母对他更用心,他却稀泥糊不上墙。现在看来,虽然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我和弟弟所受的教育却不一样。正因为父母对弟弟管制太多,在学习上给弟弟的压力太大,弟弟才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不上进。

我点头,感觉她分析得非常好。

王女士叹息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负责任的家长,没想到我教育孩子的水平根本没超过我的父母。我是拿着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这20年,硬生生地把璞玉一点点砸成了小石头。您说,我怎样才能把我对儿子造成的伤害修复好?我儿子还有救吗?”

我如实说,伤害就是伤害,有些伤害造成的阴影会绵延一生。但这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完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童年的心理创伤长大的。人的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的心理也同样。我们只要找到真正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情况肯定会好转。所以,你要树立信心。孩子的问题是从小受到的管制太多,那么从现在起,把自由还给他。

放弃控制,

孩子才有自立的希望

王女士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后面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她回去后,跟孩子谈了话,剖析了自己多年来教育上的失误,并表达了悔恨之意。孩子很惊讶,但不置可否。接下来,她告诉孩子,她现在完全理解他不想上课和考试的心情,让孩子别着急,想想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她给孩子的建议是休学一年,到各地旅游,同时读些想看的书。孩子同意了,但是休学后并没有像家长期望的那样去阅读或旅游,而是把自己关在卧室,昼夜颠倒地上网玩游戏,不洗脸不洗澡,也不出门。

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多天,王女士难以忍受,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告诉她不要着急,心理从无序走向有序,必然要经历一个混乱期,这就像整理衣柜时,我们需要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这时床上、沙发上堆满了东西,整个家似乎乱套了,还不如以前呢。但是只要有信心,假以时间和合理安排,真正的有序就会慢慢呈现。

这半年时间,孩子的表现令她几乎崩溃。这个过程,与其说在等待孩子变化,不如说她翻越了最艰难的心路雪山。她还要说服丈夫,理解当下孩子的“堕落”,阻止丈夫的“破坏性行为”。她不仅自己翻雪山,还搀一个人去翻!我很佩服她自我批判的勇气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个瞬间,我看到一个学者的理性和智慧。

她不但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同时给孩子赋权。小到晚上吃什么、周末去爬山还是睡懒觉,大到她的课题选题,都让孩子参与讨论和决策,让孩子感到他是有能力、有话语权的,感觉父母需要他。

慢慢地,儿子不再抗拒,和父母有了交流,也有了笑容。王女士说,孩子休学后的第一个月,她其实心里还不能真正接受儿子不上学的现实,促使她彻底改变的,是她无意中看到儿子电脑中的日记,发现他居然有自杀的打算。她万万没想到儿子活得这样痛苦,连生命都打算放弃了,而自己却还在“上进心”上和孩子纠缠不休。

联想到现在动不动就有学生跳楼自杀,她开始了真正的反思,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所以孩子休学一年后,还是不想回学校,提出退学,她同意了。

晓航当时并没想好退学后干什么,她安慰孩子,不着急,人生很长,寻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

妈妈的话给了儿子巨大的安慰和信心。退学后,晓航又在家里“堕落”了半年。一天,他突然说,在校园里开个果蔬饮品店应该不错,然后讲了他的看法和计划。王女士没想到儿子讲得头头是道,且想法比较成熟,当即表示支持,并帮儿子在校园租了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店。

自己是大学教授,儿子在校园卖饮品。这要搁在以前,王女士说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是,现在她坦然接受了。儿子的变化至少让她放心了,也让她看到了儿子自立的希望。

王女士后来告诉我,晓航的饮品店生意不错,现在已经在另一所大学开了分店,还雇了伙计。至于他将来是把生意越做越大当老板,还是一辈子就开小店过日子,或者回校园上学,都顺其自然吧,人生最重要的是有幸福感。她相信孩子只要有正常的心态,总会找到生存之道的。

【编辑:杨子】

上一篇:外研版《新标准》七年级上Module 10 Unit 2导学案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