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2024-05-24

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共8篇)

篇1: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专题四字词、文学常识听写

《江南的冬景》:蛰居、槎桠、远阜、直截了当、(间或)jiàn/(间不容发)jiān、能饮一杯无、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雕像》等等 《西地平线上》:诳语、震撼、攫、雾霭、炫目 《赤壁赋》:舳舻、嫠妇、酾酒 《始得西山宴游记》:僇人、箕踞、攒蹙、颢气 《神的一滴》:梭罗、《瓦尔登湖》、蓊郁、游弋、慵懒、震耳欲聋、涟漪、厮守、厮打、深邃、一瞥

《像山那样思考》: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迸发、蜿蜒、嬉戏、嘻哈、扳机、饿殍

篇2: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一、积累与运用(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城隅(yú)踟蹰(chú)彤管(dān)守拙(zhuō)

B帏裳(wéi)夙愿(sù)苗裔(yì)孟陬(qú)

C骐骥(jì)驰骋(chěnɡ)耿介(ɡěnɡ)幽昧(mèi)

D徘徊(huí)箜篌(kōnɡ)公姥(lǎo)结发(f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伶俜 葳蕤 玳瑁 磐石 羁绊

B蒲苇 窈窕 珞绎 婀娜 荫蔽

C彷徨 迢迢 机杼 参差 流霰

D荃草 拊掌 擢升 机杼 慷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

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榆柳荫后檐(遮盖)..

C羁鸟恋旧林(束缚)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灾祸 .

B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适:刚才

C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招来 .

D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 .

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7、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8、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相同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9、“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A贾谊 B屈原 C诸葛亮 D文天祥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

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

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的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二、名句默写。(10分)

11、①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③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④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⑤_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20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

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2、注音并解释下列字词。(4分)

(1)著:

(2)蹑:

(3)珰:

(4)纤纤:

13、本段使用了、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刘兰芝之

美。(3分)

14、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6分)

15、作者着力描写了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什么?(7分)

四、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6、选出对“结庐在人境”中的“结”解释恰当的一项

A打结 B结交 C结果实 D搭、构建

17、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关键在“悠然”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情感已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从而进入一种分不清哪是我,哪是景的境地。

B这两句诗刻画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

C因为“南山”距离正在“采菊”的诗人比较近,一个“见”字也表明是在无意中,更

透出诗人对南山的向往之情。

D这两句诗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共同构成了“有真意”的两组景色。

18、下列对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偏僻喜人的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

心脾。

B“结庐在人境”四句为第一层次,作者因为能够脱离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C“采菊东篱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心远地自偏”而来,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D这首诗写的是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

愉快的心情。但是隐逸的道路基本上是逃避现实的,因此诗中不免有明哲保身、知足安命的消极成分。

19、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诗人对自己要表现和要追求的,并不

完全明白地道出,而是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而这些启示又蕴藏得很深,寄寓在一些不肯明

白道破的景象之中。

B“山气日夕佳”两句,是直接写景,为大家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群山、暮霭、归鸟、天

空风景图画,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嫌,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

功力。

C“采菊”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

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D“采菊”两句关键在“悠然”二字,它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

自然而然的融汇过程,如果不是“悠然”而是有意“望南山”,人为地去寻“真意”,则失自

然之趣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

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

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

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

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

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

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

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手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

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地痛。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

到他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子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

好的体质和坚忍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

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

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了。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

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点也不

喜欢他的这种像交代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

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

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

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作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想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能揭,不愿看„„

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实。面对了,承

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

我们自己。

20、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4分)

21、第二段写爸爸强壮的身体,对下文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4分)

22、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4分)

23、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每小3分)

(1)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但是)

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

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候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这两段文字在对待自己亲人的不幸方面,抒发的感情相同的是什么?在对人生或生活的感悟方面不同的是什么?

五、作文。(60分)

24、请以“暖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

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暖流”就是指老师、同学等对你的关怀

和帮助,其中包括困惑中的启迪,危难时的扶持,受压抑时的关怀指导,得意时的敲打。“暖

流”给人以温暖,所以写的事应该犹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让读者品味到友爱之情暖人心。

篇3: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本单元的话题是“Women of Achievement” (取得成就的优秀女性) , 通过介绍几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理想与追求、不同经历的杰出女性, 探讨女性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和贡献, 展示女性的风采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单元结构包括: Warming-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 e a r n i n g a b o u t L a n g u a g e , U s i n g L a n g u a g e , Summing up, Learning Tip, Reading for Fun.

词汇的教学不应该只是意思的展示或用法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使用。只有通过运用, 学生才能掌握所学到的词汇。本节课的整体思路, 就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 不断地认识新词汇, 运用新词汇。笔者特别设计了几个小环节, 包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单词, 系统地、反复地学习单词, 最后的小作文写作设计等等。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所学的词汇, 真正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人抽取的是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离开了词汇, 学生就无法正确地表达思想。黑体词汇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是教学重点。黑体词汇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不理解和掌握这部分词汇, 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本单元的两篇阅读话题, 所以黑体词汇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精确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词汇, 是提高本单元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

学生情况分析: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高中, 虽然是年级的重点班, 但是班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不扎实。主要表现为:学生词汇量不丰富, 不能准确地记住单词并灵活运用, 许多学生对学英语的热情很高, 但是不愿意下功夫花时间去记单词。本节课是词汇课,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单词, 但在词汇的运用和表达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预期在学完本节课后, 学生不仅能正确的读准单词, 记住单词, 还能将单词正确地应用到具体的场景里。

三、教学目标分析

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能记住所有单词, 会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这些单词和短语, 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能运用这些词汇写小短文。教学指导:将知识直观呈现, 从易入手, 使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掌握;通过看图片说词汇、头脑风暴等游戏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通过设计梯度练习,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这里可以用学过的单词替换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 也可以为了引出新单词的讲解, 用本单元所学新单词去替换旧单词。同时注意该词在句中的用法, 让学生反复用所学词汇造句、模仿, 记住单词;让学生小组合作, 编句子写短文。这样一来, 学生既掌握了单词又学会了应用, 词汇的运用能力比过去有所提高, 一举两得。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认读, 拼读, 逐渐掌握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并能在特定的句型下, 准确地选择这些黑体词汇。

look down upon, come across, refer to, deliver, behave, observe, intend, argue…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些黑体词汇, 并用这些词汇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 Leading-in. (2mins)

T: Show a famous beautiful woman’s picture andask who she is?

Ss: Answer the question; “She is a famousactress: Audrey Hepburn.”

T: Introduce Audrey Hepburn’ famous works, andlead in the class: “We are going to know other greatwomen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is unit. At first, let uslearn about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奥黛丽赫本的图片导入课文, 激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Step 2: First impression on the new words. (10mins)

首先让学生给所学的词汇分类, 然后再进行以下活动 :

Classify the words into groups.

n: human being

n&v: campaign, shade, respect, crowd, support

v: 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deliver

phrases: move off, lead a ..life, refer to, lookdown upon/on, by chance, come across

Activity 1: Guess the meaning of each picture.

T : S h o w s t u d e n t s s o m e p i c t u r e s a n d a s kstudents what it is or what they are doing to lead tothe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直观形象地引出新单词:human being, crowd, shade, campaign, respect, argue, observe,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ctivity 2: Brainstorming. (系统记忆法)

Dialogue 1:

T: Can you express “respect” using another wordor phrase?

Ss: Look up to.

T: Good, and what is its opposite meaning?

S: Look down upon/on.

T: Well done, can you think of other phrases withthe verb “look”?

Ss: Look at, look for, look into, look through, lookout…

Dialogue 2:

T: I came across Zhang Xue in the street yesterday.That means that I met her unplanned. Do you knowthe meaning of “come across” in this sentence?

Ss: It means“偶然遇见”.

T: Great! You are very clever! Can you think ofmore phrases about “come”?

Ss: come out, come in, come up with, come into, come by…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词汇“respect”, 引出其近义词“look up to”, 又引出新单词“look down upon”。这个动词, 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所有关于这个动词的搭配, 既学了新短语, 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短语, 扩充了词汇量。

Activity 3: Give the word correct meaning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情境记忆法)

根据语境猜词义:

1. A. 投递, 运送B. 发表 ( 演讲等 ) C. 宣布, 助产, 接生

(1) The mailman delivers the mail twice a day inthis area. ( )

(2) She delivered a healthy baby. ( )

(3) She will deliver a speech about how to studyEnglish tomorrow. ( )

2. A. 参考, 参阅B. 把……称作C. 指…而言

(1) Complete the exercise without referring toyour notes. ( )

(2) When I said someone is stupid I wasn'treferring to you. ( )

(3) Don't refer to your sister as a silly cow.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下灵活运用词汇, 注意一词多义。

Activity 4: Filling in the blanks. (6mins) (重复记忆法)

(1) 过着幸福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2) 过着简朴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3) 过着艰苦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4) 过着凄惨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5) 过着舒适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设计意图:不同的句子, 相同的短语。通过更改短语前的修辞, 不断地重复, 让学生掌握“lead a…life”这一短语的用法。

Activity 5: Replace the words or phrasesusing new words. (以旧带新法)

(1) The guard waved the f lag and the train got away.

(move off)

(2) It happened quite by accident.

(by chance)

(3) She is in favor of the president’s opinion.

(support)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 通过近义词帮助学生学会新单词。既复习旧单词, 又掌握新单词及短语。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5mins)

T: Play the tape and make students pay attention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 to read in awhisper.

Ss: Read for each other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in pronunciation.

设计意图:学生对单词已经有了初步印象, 再放单词录音, 学生更印象深刻。让学生跟着录音读, 同伴互读, 从根本上纠正发音。掌握标准的发音是学习词汇的关键。

Step 4: Some usages of the key words: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8mins)

Group work: Make students look up the usage ofthe following words by referring to their dictionaries.Then ask a speaker of each group to explain a wordto other students. (Each group chose one word toexplain) , students have right to ask questions.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讲解单词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精神, 激发其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注意力更加集中。有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再加以完善和补充。

Step 5: Have a competition. (5mins)

Activity 1: Filling in the blanks.

(1) They were observed _____ (enter) the bank, so someone dialed 110.

(2) We are always arguing _____ each other_____ money.

(3) The book is intende ____ advanced learners.

(4) No matte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you haveno reasons to look down ____ others in your fi led.

(6) The lecturer move ____ before the audiencecould raise any questions to him.

Activity 2: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 English.

(1) 我知道在学校如何 ( 守规矩 ) 。

I knows how to ______________ in school.

(2) 你可以 ( 在字典里查 ) 这个单词的意思。

You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find themeaning of this word.

(3) We s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常尊敬 ) our English teacher.

(4) You’re to ___________________ ( 把这些花送到 ) before 10.

(5) 我昨天偶然碰到了一个老朋友。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terday.

(6) 我出生的时候, 我的祖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When I was born, my grandpa ______________.

(7) In the old days, his father was not able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______ ( 支撑 ) his family.

设计意图:竞赛的练习题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帮助学生重复记忆所学词汇, 印象更深刻。

Step6: Try to make a short story using thewords we learnt today. (at least 8 words shouldbe included) (10mins)

T: First make students in groups to write one ortwo even more sentences including the words welearnt in the class. Then try to connect the sentencesusing conjunctions.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的翻译、写句子、写短文, 逐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单词的印象, 逐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和胜利的自豪感。

范文展示: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小组词汇竞赛

2. 小组合作写出的小作文

评价方法:

篇4:必修一第四单元训练(一)

1. 恩格斯对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在中国某地的卑劣行径予以无情的鞭挞:“在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了185人,他们为了对此进行报复,在劫城的时候大肆屠杀。……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对岸的瓜州城投降了,并交出300万元的赎金,英国海盗自然极满意地将这笔款项放进腰包里去了。”下列现象与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斗”直接相关的是( )

A. 林则徐被革职查办

B. 满族将领海龄殉国

C. 道光帝对英国宣战

D. 英军强占了香港岛

2. 史学家吕思勉在其《中国史》中总结近代某一大事的成败教训时说:“在当日,自然是忠君主义,易得多数人扶助,然而民族主义的源泉,终不绝灭,遂潜伏着,以待将来的革命。”这一大事最有可能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3. 晚清某时期大臣联名上书皇帝:“窃为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鸱张弥甚,至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极矣。……此次夷情猖獗,凡有血气者无不同声忿恨。”为应对时局,清政府采取的措施的是( )

A. “南北口岸请分设大臣,以期易顾也。”

B. “各国事件,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

C. “自京师以下及各直省府州县皆设学堂”

D. “设文武学堂、变通科举、废武科、鼓励留学”

4. 民国时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曾说:“英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关税制度,一开始就摆脱了陋规的恶劣影响。海关雇员都经过良好的训练,薪俸也相当优厚,退休之后还有充裕的养老金。徇情偏私的情形很少发生。中国为了保证偿付外债而把国家重要收入的控制权交给外国政府,这原是国家的奇耻大辱,而且严重威胁到主权的完整,但因此而建立的关税制度却是中国的意外收获。”蒋梦麟这段言论的主要意图是( )

A. 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B. 肯定西方制度对中国的示范效应

C. 肯定清政府促进关税制度近代化

D. 肯定英国掌管中国海关的合理性

5.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的目录中出现了如下子目:“第一节 动机和举措;第二节 难题和阻力;第三节 种瓜得豆。”由此可见,这些子目的章标题及其表述正确的应该是( )

A.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B.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

C. 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开始

D.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

6. 有学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种族革命的方式、带着种族革命的外表进行的一场政治革命。按照该学者的说法,孙中山的政治程序应该是( )

A. 排满与共和并举

B. 排满与复汉并举

C. 共和与反帝并举

D. 排满与反帝并举

7. 20世纪初,陈独秀对时局有如下评论:“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国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陈独秀的言论也是当时不少国人的共同认识。他撰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背景是( )

A.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8. 《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9. 《中国现代化史》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迅速变迁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政积极性远非辛亥革命所可比”,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0. 1948年11月,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提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毛泽东所说的“根本的变化”主要是指( )

A. 解放军在军事上转入全国性反攻

B. 中共解放了东北全部为其大后方

C. 辽沈战役后解放军数量处于优势

D. 国民党失去了与中共较量的资本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材料二 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在先秦时期只是百家中的一家。汉代通过独尊儒术,把经学变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东汉末年,世代读经、世代做官的名士世家,逐渐成为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法和门风,号称士大夫。他们把儒家经典内化为自己的家法门风。……只是到了唐宋之际,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门阀士族不再独占文化上的优势,实际上是士族把文化传递给了社会其他阶层,所有文人官僚都可以成为士大夫了。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

材料三 “晚清”这一时期,恰恰是传统型知识分子——士大夫——向现代型知识分子转变的时期。……从推进价值观念变革的角度看,19世纪中叶以来参与到这场运动的知识阶层中人大致有如下几种身份:……二、随着现代化在中国的起步,通商口岸知识分子作为与现代工商业相联系的新兴阶层,提出了新的价值观念;三、随着中外交通的扩大和西方文化的入侵,留学生和其他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大量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四、随着晚清教育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大量新型知识分子成为现代价值的信仰者,传统的士大夫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整个过程实际上伴随着由传统士大夫组成的文人集团的分化、没落和新型的知识界的产生。

——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先秦至唐宋 “士”的“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士”形象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的“士”人相比较,现代型知识分子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现代型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作用。

篇5: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利用世纪记忆年代。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有关的历史年代必然是17年,如175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大陆会议召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转折点等。像这样出现众多事件的课很多,应用世纪记忆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篇6: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我所在的城市以一个地级市的规模勉强挤进3、5线城市的行列。小城市自然有许多的优势,生活方便拉物价适宜拉,当然前提是对医疗教育社会福利及个人发展规划都忽略的前提下。

小城在时代车轮中也对城市定位做了诸多设想。曾经的秀山绿谷,工业新城,摄影之乡,而今的养生福地。城市的定位与人的定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根性以本为本,做一些顺应自然又不贻笑大方的事。

那么,丽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大约我的回答也还是绿色的。然而又不同于柏林的灰底色的深绿,而是透明底色的绿。带着涉世不深的清透和步态蹒跚的憨态,迟疑的触摸山外涌进的世界。

一座城市如果用颜色定位,一定与旅行者深入的方式有关。你是雀跃着去的?阑珊着去的?主动探访的?无奈停留的?去到上层建筑?去到底层民居?每一座城市所呈现的色彩也都不同。

我印象里的北京城是包容着红色与金色的灰色,却有在沙尘季节去到的朋友留下灰黄的记忆,秋天的北京天清气朗,红叶映蓝天,便又是蓝红色了。对于特色不明显的城市,也许雨天,也许雪天,也许你出了机场车站看见的第一辆出租,第一块广告牌,第一个行人飘过的围巾,或许都影响到你对这个城市颜色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景区或历史或人物决定了它在外人心目中的颜色。比如三亚是蓝色的,青岛是红绿相间的,西安是土色的,巴黎是黑白的,苏黎世是绿野仙踪的,威尼斯是威尼斯黄的,当然,还有高密,因为莫言,一定是红色的。

城市就像一个人,躯干骨骼之外布满了血管组织,皮肤毛发。 表面光鲜里面藏污纳垢,城与城有多不同就像人与人有多不同,功能性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进化的层次而已。

篇7: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城隅(yú)踟蹰(chú) 彤管(dān)守拙(zhuō)

B. 帏裳(wéi)夙愿(sù)苗裔(yì)孟陬(qú)

C. 骐骥(jì)驰骋(chěnɡ)耿介(ɡěnɡ)幽昧(mèi)

D. 徘徊(huí)箜篌(kōnɡ)公姥(lǎo)结发(fà)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B. 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荫后檐(遮盖)

C. 羁鸟恋旧林(束缚)

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D.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

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

3. 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B.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4.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相同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5. 名句默写。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4),?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二、阅读鉴赏(4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9题。(19分)

孔子就是于丹这道题怎么做?

魏英杰

孔庆东这位北大副教授经常语出惊人,且极具幽默效果,互联网上还四处流传有孔庆东语录。这回,他接受重庆一家报纸采访,又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他说:倒退2 000年,孔子就是于丹。这位自称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待考)的学术笑星,何以如此折损老祖宗?这里不妨替他推算一番。

篇8: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讲

本套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旨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意在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Book 4第一单元Women of Achievement。第一课时:Warming-up为学生列出了六位杰出的女性, 让学生评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课时: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是一节阅读课。介绍了杰出的女科学家Jane Goodall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本单元话题“Women of Achievement”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相关话题的词汇和句型, 为这一节听说课提供了语言支持和补充。本节听说课正是对“Why are women not given the same chances in their careers as men?”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分析, 要求学生能用学到的语言及信息描述一位杰出女性。Listening部分先让学生通过听力材料了解女性在社会中遇到的不平等问题, 积累一定的词汇及表达方式。Speaking部分是输出, 让学生利用在听力中获得的信息来描述自己敬佩的一位杰出女性。本节课的内容对下一步的写作起到开阔思路, 储备语言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处于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杰出女性有了一定了解, 掌握了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词汇, 为本节听说课奠定了语言基础。处在这一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采集的信息, 提取的关键词以及归纳主旨的技能, 因此学生在这一部分不会有太大语言障碍。讨论环节对学生要求较高, 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 口语的表达还处在积累阶段, 因此在这一部分可能会在如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一位杰出女性环节遇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学生能够用所学词汇说出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

3. 学生能够理解所听篇章中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取信息和观点, 进行正误判断。

4. 学生能够根据所听到内容写下关键信息, 补充缺失信息。

5. 学生能够运用话题词汇及听力材料中的信息与语言,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沟通信息, 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 做一段口头对话。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力部分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抓住所听材料中的关键词, 关键信息, 并能理解语篇的大意, 补全信息。而speaking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导入部分相关话题的学习, 以及听力部分所输入词汇的把握, 组织自己的语言, 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自己敬佩的女性。

教学难点:

Speaking部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位自己敬仰的杰出女性,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 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持非常重要。为解决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 本节课在导入部分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妇女在社会生活工作中面临的诸多不平等待遇。在听力材料中, 学生会听到关于“Why are women not given the samechances in their careers as men? ”的三个原因, 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提炼听力中的相关话题及语言。在口语表达部分, 本节课设计话题导入:“杰出女性是如何对待事业上的不平等对待的?”“What do you think is neededin order to be a great woman?”为学生导入下一步对话中会用到的关键词语:Hard-working, perseverant, intelligent, determined, insistent, responsible, unselfi sh, willing to sacrifi ce, modest…在学生自己做对话前教师可引导学生从achievements, appearance, What is she like? others’comments这四个方面来谈论所要描述的杰出女性, 引导他们谈论身边熟悉的人, 自己的老师, 母亲等等。同时给出对话中可以用到的问题 :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Why do you admire her?

● What did she do to impress you most?

● 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

● Why did she choose to…?

● What are her strengths / weaknesses?

● 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话题导入 (10分钟)

教师展示男女性别符号让学生辨认。由女性的性别符号引出话题:女性在社会上面临许多男性不会遇到的困难。教师展示失学女童和招聘过程中对女性存在性别歧视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

1. What problems will girls have in the society?

2. Why are women not given the same chancesin their careers as men?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6人小组讨论问题的答案, 并派代表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出话题及听力中可能听到的词汇和问题, 为本节的听说活动作语言铺垫。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激活他们对之前所学相关话题的体会。

步骤2:泛听, 听独白找关键词, 判断正误 (5分钟)

学生听独白, 记下关键词。 (Teacher: You are goingto hear a personal opinion on why women are not giventhe same chances in their careers as men. NowListen to the tape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youhear.) 学生听完后说出所听关键词。

□ What are the key words you hear? Tick it.

□ equal

□ little money

□ help family

□ devoted

□ marry

□ run company

□ fewer chances

□ look after children

听完后, 教师找学生回答划出的关键词。教师展示判断正误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要求学生指出错误表述并加以更正。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无法一次获取信息时, 教师可重复播放录音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1. Girls often leave school earlier for familyreasons. T

2. When there is very little money, the schooloften prevents girls from training. F

3. When women have children, they have to stopwork. T

4. Men have more chances to get to the top oftheir career than women. T

5. Men can do whatever they like. F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作听力笔记, 抓住关键词, 掌握正确信息。

步骤3:精听, 听独白写出3个原因并填空补全信息 (7分钟)

学生听前读句子, 预先填写出所知道的空缺词。教

师放录音, 学生写出3个原因, 并填写句子里的空缺词, 分小组核对所填答案。教师从不同组找学生读出答案, 并纠正。

1. Take notes on the three problems given in thelistening.

① They have more diffi culties getting an education.

② They have more diffi culties getting to the top oftheir chosen career.

③ They have to give up their careers for the childcareand running the house.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 ll in the blank.

① This way of thinking prevents some girls from training for a career .

② Unless women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show that they can run companies successfully.

③ These are women’s responsibilities while men do not have this problem. They can work long hours and go on business trips.

让学生小组讨论是否同意听力材料中的观点, 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听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注意把握重要信息, 学习相关句型, 为下一环节的口语表达做好准备。

步骤4:组织对话 (18分钟)

教师导入话题, 虽然女性面临诸多不公平待遇, 但很多杰出的女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师展示杰出女性图片, 让学生猜她们是谁。

教师提问:

1. What do you think is needed in order to be agreat woman?

( H a r d - w o r k i n g , p e r s e v e r a n t , i n t e l l i g e n t , determined, insistent, responsible, unselfi sh, willing tosacrifi ce, modest…)

2. Do you know any great women beside you?Choose one you admire and describe her.

教师给出学生关键词achievements, appearance, What is she like? others’comments和相关问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所给问题和关键词编对话。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Why do you admire her?

● What did she do to impress you most?

● 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

● Why did she choose to…?

● What are her strengths / weaknesses?

● 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

教师选出几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对话, 在黑板上写出学生说出的好词好句, 并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复习的词汇, 将听力材料中听取的信息转化为自已的知识, 并能用其描述人物, 表达观点。

步骤5:家庭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 写一篇100词左右的英语作文, 描述你所敬佩的一位伟大女性。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句型。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学生能抓住所听语篇中的关键词。

2. 学生能够理解所听语篇的大意并能从中提取信息, 补全信息。

3. 学生能够用所学词汇句型描述自己敬佩的人物。

评价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

上一篇:代表青春活力的颜色下一篇:怎么学好高中数学简便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