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2024-04-21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共9篇)

篇1: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雷 芳 《不跪着教书》所收入的是吴非老师近几年来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随笔杂感,第一次遇见此书,便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心里就在想:“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它的内容是什么?书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更是吸引了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深深为作者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不跪着教书》并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专著,也不是那种纯粹的教育叙事,而是利用教学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遇的小事,来发表对当前教育的思考和见解,从而表达作者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担忧。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当我读完这本专著,心中不由地升腾起对作者的敬意和尊重。作者在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

一、教师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

首先,教师应善于学习,应善于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应注意知识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也要有一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读书也行,因为多 1

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最后,教师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蒙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第四,教师的人品应站着。教师要远离权贵,要和家长保持适当距离,要远离粗俗和恶俗,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保持人品的纯净。

二、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现在如果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做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就是对职业的亵渎。杰出的教师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们对未知领域不停的探索,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精神上始终追求着。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追求,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三、教师要有好口才

教师应当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教师的谈吐,体现着他受教育的水平,体现着他的教养,体现着他的人格魅力。教师不善于表达或不愿表达,这样不仅难以和学生沟通,可能也很难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

一直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获取得越多越好。“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法则,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却很难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作为一个老师,应当善于在学生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快乐,享受创造的幸福,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求教师用一种独立的精神和意识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因为有其师必有其徒!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棵松,他站直了,他的学生也就挺得直直的。

篇2: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刘宝清

第一次听这本书的名字,认为此书应该与教师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有关。

接触这本书,才发现内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书的作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们的确需要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作者吴非老师说:“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是依据教参教辅决定上课重点,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偶尔发现了教参的不妥处,或是自己对教材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却因为怕和考试冲突而作罢。当我们迎来学生怀疑的目光时,我们往往以教参考试来说事,进而久之,学生的质疑发现精神被磨灭,教师也成了照本宣科者。甚至我们有些教师到了没有教参不知该如何上课的地步。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知道了,我们如果要使学生成人,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影响下上,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那么他教出的学生也只是像吴老师说的“一群精神侏儒”、“顺服的思想奴隶”。

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吴老师说:“一位合格的老师,他的字典里不会有‘差生’二字的。有无差生这种说法,事涉教育观念、事涉师德修养。”他认为:一位教师,或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他的口中常有“差生”这样的词,就说明他的师德修养还很欠缺,说明他暂时没有资格从事教育工作。因为说这样的话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作为教师,也是丝毫没有任何人格自尊和师德自尊的。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此我也颇有触动。我们每个学校总有一些让人头痛的学生,这些学生无心上学,父母又硬逼着他们呆在校园,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不是在课堂一睡到底、就是在班上扰乱秩序,要么就是晚上爬墙外出上网、要不就是躲宿舍抽烟喝酒,让班主任烦恼不已。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能以一种平和心态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朋友当成人,和他们进行平等对话,平时多在细节处关心他们,而不是动则呵斥、批评、报家长的话,他们是否也会有所改变呢?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己小孩哪一天也成了这样的孩子,自己是否也希望老师多些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孩子走出这种不好的生活状态呢?年度考核表里往往会有差生转化率的填写,好像一个班非要有差生不可,没有老师也要找一个出来,这样的考核表无形中让老师开始给班上学生分等级,这样对学生是否太不公平了?纯净教育教学的语言,应该是教师的修养任务,也应该是设置考评表的领导们应该要参与的任务。

篇3: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担任了一个班三年初中英语老师, 这群来自农村的孩子, 英语基础都很差, 因此有些自卑。但是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 该班成绩从进校时年级倒数第一最终名列年级第一。

笔者认为, 要实现差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自卑学生对待英语态度的转变, 老师的责任、爱心、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1 责任胜于能力

所谓“责任”, 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教书育人就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天职。没有条件可讲, 没有代价可谈, 它就是自己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工作。

2008年秋天, 这群纯朴的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 从各乡镇考入我所在的县城初中重点班, 但他们的英语基础的确很差。我接受教研组的安排, 担任了该班的英语老师。

第一天上课面对一双双清澈的眼睛, 面对一群在小学从未接触英语的孩子, 我也知道, 要衔接上初中英语教学有多么困难。但有句话说得好: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 此时内心那份责任油然而生。我内心开始做好准备, 虽然自己能力可能有限, 但我一定要像教自己的孩子去认真教他们。既然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那什么苦我都能吃, 什么累我都能受。三年来, 我是这样想的, 也是坚持这样做的。所以, 最后实现了该班英语成绩的根本好转, 获得孩子的爱和尊重。

对此, 我的心得是:责任是一种态度。一个人未必什么都会能做好, 但是, 当他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很负责的时候, 他就有可能凭借这种态度战胜困难, 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因此, 责任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 更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与良知的基本体现。

2 爱心是阳光雨露

面对不同的对象, 爱心的内涵肯定有所不同。当老师面对学生时, 爱心的内涵应该是对幼者无怨无悔的教化, 虽愚钝无知而不舍。

这群学生来自农村, 都离开了家庭和父母, 有的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彼此很难见面, 本来就缺乏爱和保护。在缺少关爱, 独自进城来到一个陌生环境, 还要面对沉重的学习的情境下, 学生内心难免产生孤独甚至自卑之感。三年来, 我无论课上课后, 都会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节假日尽量找机会跟他们接触和聊天, 对那些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和母亲的身份、语气加以关心和帮助。也许正是这样的真情付出, 才赢得了学生在信中把我当做“妈妈”的深情表达。

对此, 我的心得是: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润, 否则就会必然枯萎。而在学校教育中, 老师的爱心绝对是学生的阳光雨露。尤其对那些来自远离家乡, 离开父母的农村孩子, 更是如此。学生现在在校能不能有一个正常快乐的心情, 将来毕业后对社会能不能有一个健康感恩的心态, 也就是说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 老师爱心的滋养至关重要。

3 鼓励是自信的钥匙

所谓鼓励, 就是鼓劲和支持。词典基本解释是鼓动激励, 勉人向上。曾记得有人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善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在英语教学中, 面对一群胆怯而又害羞, 英语口语基础近乎零, 严重缺乏学习信心的孩子, 除了鼓励还是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他们内心一份自信。我的做法是:能口头模仿读的孩子都给予鼓励和表扬, 先不追究标准与否, 开口就好。耐心鼓励, 引导孩子开口, 就像等待一朵花开一样, 结果无比美好但过程又磨砺着我的耐心。还有个别的孩子是特别需要课下单独教他练习的, 从最简单的单词发音做起。坚持课堂上给每个孩子都独立发言的机会, 这样两个月之后, 孩子的胆子变大了, 敢于举手发言了, 开始时沮丧的脸上有了笑容了。

对此, 我的体会是:鼓励不仅是欧美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教学方法, 而且也是一种管理科学和领导艺术。鼓励是一种激赏、赞赏。从心理学来分析, 每个人都有被社会认可和被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 这是人作为人的基本精神需求。鼓励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认可和尊重。得到认可和尊重就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激发内在潜力, 从而去克服难以战胜的困难, 取得最大的突破, 实现自我的超越。因此, 常人需要鼓励, 缺乏自信的人就更加需要鼓励。因为鼓励是开启自信的钥匙。

2.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兴趣, 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期待的心理状态。

这群农村来的学生由于自己英语基础差, 怕出洋相, 因此开学时学习英语情绪不高, 把主要精力都用到了数理化等科目上。为了在课堂上提高孩子的学英语兴趣, 变其被动情绪反应为积极情绪反应, 我主要采取如下办法:

一是为每个孩子取英文名字, 并要求师生在英语课上必须使用英语名字。很多学生由于有了一个洋名字感到新奇有趣, 甚至课下也会相互称呼。二是设置情景式教学。也就是把单词和句式放到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在一种氛围中学习。没有那种死记硬背的生硬感, 自然会感到兴趣盎然。三是尝试做一些互动游戏。如拼写单词游戏, 把课文故事表演出来等。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的和教的都很开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得到了开启, 成绩也得以提高。

对此, 我的体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中学习, 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一举二得。“寓教于乐”, 其实是教学的最高原则, 也是最高境界。

总之, 责任、爱心、鼓励和激发兴趣, 始终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只要具备了这个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 一大待挖掘的宝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真情付出, 方法得当, 孩子就一定会给予我们惊喜和回报。

摘要:三年时间, 我把一个英语底子很差的班级塑造成年级第一。我的最大体会是:责任、爱心、鼓励和激发兴趣, 始终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只要具备了这个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 一大待挖掘的宝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真情付出, 方法得当, 孩子就一定会给予我们惊喜和回报。

篇4: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书中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书中写得好:“语文教师不应当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对教任何课的教师都适用。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它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跪着教书》里,人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和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或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又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他所崇尚和实践着的理想教育。确实,对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作者是长叹感喟、痛心疾首,忧心如焚的……如果说当年鲁迅弃医从文,为的是拯救国人的灵魂的话,那么,人们能否说,《不跪着教书》就是作者高扬人文精神的理想,和呼吁教育归依正途,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崇高理念。

不可否认,全书很多篇,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引发这些问题的社会根源。可以说,但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或者有人就是践行者,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

由此,就凭这点,笔者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知识分子,这部书的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人们、对这个民族以及平民百姓所倾注的一片真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切呼唤。这感情深沉炽烈,甚至催人泪下,虽然他的表达看似平静甚至苛刻,但赤子的情怀,只要读了这部书,便随处可以触摸得到。尽管作者和共和国都经历了那一段令人反思的惨痛的历史。

在书的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中,笔者再一次看到了教师“只要肯读书,就什么都好办”的观点。对于教师的地位为什么没能高起来?为什么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等而言,教师已经成为不再读书的可悲一族。同样是睿智的话,还有“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三句话是作者认为评价一位教师工作的三句话,对笔者是有启发的。

“现在的一线教师到了教育岗位,很快就钻营仕途,不愿意钻研教学,在他们看来,辛苦半生从事教学不如弄个小官做做。”或者“弄点钱花花”。做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受这样的诱惑,《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给了笔者全新的启示:我一定能够抵挡住诱惑,做一位真教师。

平静的叙述也好,忧伤的感叹也好,甚至是愤怒的叱骂也好,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赤子对母亲和这个民族的炽热的情怀,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性的思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笔者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人们不应失望,因为《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人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笔者敢肯定,而且不止一个!

篇5:《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该怎样教书?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针对教师“跪着教书”的现象,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完善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的人。

 

篇6:《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什么?

从小时记事起,人们对教师的形容与比喻也都是高尚与无私的。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这份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虽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想到这些,更加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书本中吸取新的知识,唯有这样,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学的前沿,开拓自己的思维。

合上书,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魅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7:《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篇8: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

普通班的学生绝大部分虽然都有求知的欲望, 也想学习, 也希望获得优秀的成绩, 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 如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不良行为比较多, 很容易产生不协调的师生关系,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上第一节课时, 我首先自我介绍。我强调自己是个有经验的老师, 我确信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知识, 都可以比以前有进步。同时还向学生说明将在什么地方进行学习来提高。这样一番话后, 学生了解了我的性格, 增强了学习好英语的信心, 同时也树立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二、培养师生感情,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尽快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我从接手的那天起, 便主动了解他们的情况, 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熟悉并能记住全班同学每个人的名字, 还帮他们起了英文名字。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尽量用平辈的语气。学生都想了解他们的老师的情况。我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寻找时机, 让学生了解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既能在实际中掌握, 同时也增进我跟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 教师只是引路人,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习中的大量问题, 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在找学生谈心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说:“老师, 不是我不想听, 是我实在听不懂你说的什么。”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上课说的英语, 所以他们都干脆不听课。但是老师也不能说用普通话来上课, 这样下去就会造成他们成绩越来越差。根据这种情况, 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求预习。根据普通班的实际情况, 我每天都检查他们的预习。经过一段时间, 他们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2.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 要想形成知识体系, 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单元, 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 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 思维活跃。我就要求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把老师上课讲的笔记整理出来, 做作业之前先复习一遍。

3.切磋琢磨的习惯。我根据学生的成绩及平时的表现, 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 选派成绩好的学生负责担任小组长。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 小组成员互相切磋, 成绩差的学生可以抄别人的作业。但是抄完之后要知道这样做这道题目的原因。这样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同时也形成了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同学, 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4.听说读写的习惯。根据英语这个学科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除了在早读课大声朗读课文外, 还放录音, 让学生注重模仿外国人的读音。在每一节英语课上课前都要朗读英语课文或者单词。这个做法养成了学生每天接触英语每天记忆英语的习惯。

四、鼓励学生, 激励学生, 为他们的点滴进步拍手叫好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学生会为了老师的一句夸奖的话一个表扬的动作而更加的努力学习。我会抓住每一个机会表扬学生, 让他们在全班面前得到表扬。比如说, 每天的听说读写, 满分、有进步、写字工整的同学, 我都要在全班面前表扬。在课堂我经常说“Very good. Good boy或Good girl, Well done. ”这些鼓励性的话来表扬学生。

五、尊重学生

尊重, 是教育的前提!我在普通班上课的时候, 我会跟他们商量怎么教怎么学。让他们觉得他们是得到老师尊重的。记得有一次, 我要上公开课。但原计划比实际上课要快。我就跟学生这么说:“同学们, 第9周轮到我上公开课了, 你们帮我想一下该怎么办?”很快的就有学生说:“老师, 我们可以先上那个单元的课。”这个学生说完后我就说:“你们想出来的办法我都没有想到呢。谢谢你了。那么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呢?”全班同学都大声的说没意见。结果那次的公开课上得很成功。

对于普通班的教学, 我觉得只要坚持“以人为本,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 真正关心学生, 尊重, 鼓励学生, 就一定能够把“普通班”的英语教学质量提高上去, 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摘要:针对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没有动力的特点,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尊重他们,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制定可行的目标, 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9:由“不跪着教书”所想到的……

教师,原本也潇洒地站着

20年前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曾对中学老师暗暗羡慕了无数回。那时候的老师收入当然远远不如现在,但在那几年,或许是因为大家的钱都比较难挣的缘故吧,教师似乎永远快乐着。在教室里,男教师们有不少在讲课的间隙里吞云吐雾。我们做学生的似乎也从来没有想过吸烟有害健康。只是觉得老师从衣兜里慢悠悠的掏出烟来的时候让人有些垂涎欲滴。等到老师点燃香烟后,看他眯着眼睛吸上一口再缓缓吐出来时,大家仿佛都被教室里弥漫的扑鼻烟香味所陶醉。在烟雾袅袅中听他侃侃而谈,我们简直也快活如同神仙。下课以后,同学们放松的方法举不胜举。也有很多同学干脆围在老师办公室门前,观看老师们的自由乒乓球赛,跟在后面大声的喝彩几声。也不管刚才有没有挨老师的批评,老师即使看到我们也不会揪住课堂上的事来出我们的洋相。放学以后,总希望能碰到老师,大声的叫他一声。遇到有单身的寄宿老师,晚上干脆跑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做作业,或者听他讲故事。不管是好的同学,差的同学,老师都很少体罚。只有在我们偷偷地去溜冰或者旷课去掏雀蛋被老师发现后才罚我们站上一堂课。那时候,学校放学很早。我们每次放学都可以在路上逗留好长时间。掐掐油菜花啦,拍拍香烟纸啦,做一根芦哨啦,或者干脆跑到河边钓鱼啦……那时的田野就是我们自己广阔的天地,那时的周末就是我们的快乐大本营,而那时的老师就是我们心中的神灵!哪怕在农忙时能被选去为老师家捧上几捆麦子,几捆稻禾,也是我们无上的光荣啊!根本就没有家长来到学校找老师或者找领导抗议。因为孩子们十分的快乐!

仍然还记得老师们在课间教给我们的歌曲。再次哼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彩云追月》《蜗牛与黄鹂》、还有罗大佑的《童年》时,从前美好的儿童少年时光依旧历历在目。再次遇到曾经打着补丁和我们一起的老师,依然恭恭敬敬地招呼一声。

记忆中,从前的老师没有被家长宴请到饭店的。但也有少数被请到学生家的。没有丰盛的菜肴,也没有客套的礼仪。有的只是简单的鱼肉,可能还是过年省下来的。酒呢,基本上是自家酿煮的粮酒。还有学生父母毕恭毕敬式的憨厚,真诚。这样的邀请往往让同为乡亲的老师或刚从师范毕业的率性的青年教师推辞不过。孩子毕业后,再次遇上孩子的老师,依然那样恭敬,那样感激,那样真诚!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就有一个颇有才华的年轻老师,竟和挑着粪担子的父亲紧紧地握过手。说实话,年幼的我竟为此暗暗骄傲了好些日子。

总之,记忆中的老师是神圣的,潇洒的,温和阳光的;记忆中的中小学时光也是幸福的,自由的,无忧无虑的。我立志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理想也就在这段美好的中小学时代发芽滋长。

应试教学的旗帜

正在高高地飘扬

9年前,像所有的师范毕业生一样,我怀抱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走上了三尺讲台。为了追求心中的教育乌托邦,我先后在四所学校工作过。在这9年里,我坚持站立过,也勉强折腰过。而今,我却是无奈地跪着。

现在想来,我曾经为能调进现在所在的重点中学而高兴的心情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可悲!但周围的人群几乎全都跪着!跪得比我还恭敬!跪得比我还猥琐!!跪得比我还虔诚!!!

2005年3月4日,我在看电视时听到中央某个频道的教育节目里有一个主抓教育的某省官员发着这样的感慨:我们有的学校高三竟然还有上早自习的,一上就是一刻钟,有的学校还上晚自修,竟然上半个多小时。看看我们的这些教育领导,这样的话语显得多么的官僚!你怎么会想到:我们这儿的学校高中都是早上五点半到校早读,晚上学生自修都要上到十点呢!你们在电视节目里慷慨陈辞地表态,要取消期中考试,你们可知道我们不但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还有雷打不动的月考、旬考、周周规范练呢!但是因为我们日益上升的升学率,我们的学校快要成为四星级重点了。试想全校的领导老师其欣喜为何如?

然而,我还知道惭愧,还知道汗颜!

当初中部学生被规定一个月放一次假的时候,我还能去与相关领导据理力争半个月放一次,纵然最终没能动摇其半点决心;当初中部也实行周周规范练的时候,我还能鼓起勇气提出类似于“这对语文教学有多大帮助”的置疑,纵然现在每周仍然跪着命题、监考、阅卷、讲评;当课表上找不到“音乐”这门学科的时候,我还能领着孩子们在教室里学唱一首流行歌曲,纵然师生们把声音放得很矮很低……

除此而外,我还能做些什么?每年每月能不折不扣的发放我们的工资奖金,这对一个没有专长的文弱书生来说,已经够幸运的了。你不见下面的一些乡镇初中去年的基本工资才发到十月份吗?

学校大了,等级就更为森严。能在每天遇到领导叫他一声得到他响亮的答应时,就十分心满意足了。再说了,纵然我不那么人微言轻,又能怎么样?你不见身为特级教师的吴非先生不也就是无非振臂高呼几声罢了,《不跪着教书》是有着其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它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警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吴非先生也不过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一副拯救的良药——至少说没有能开出可以随便采购到的药方。

这不是吴非先生的无能,这也不是某个学校或某些学校的病症,这是中国教育现状的悲哀!

不就有學校把周周规范练作为决胜大小考场的看家法宝吗?不就有领导明确希望教师们能忘却亲情忘却家庭一心一意地扑在应试教学上吗?不就有大量的教师挤破头颅去上操练无数次的公开作秀课吗?然而,市局领导不还是为其辉煌的升学业绩莅临恭贺吗?看来,应试教育的鲜红旗帜正在高高地恣肆地飘扬!

教师,岂是一个“跪”字了得

吴非老师说中国不缺应试教学的老师,中国缺少的是能独立思考的老师,是能读书的老师。吴非老师说得一点不错。但是,当一个老师每周被排上四、五十节课(包括早读和晚自修)时,他除了备课,还要批改作业,应付各类职称评定必需证书考试,他拿什么时间去读书看报,去钻研思考?作为教师,其知识面应该宽阔,然而事实上,教师是当前知识分子中知识面最窄的人群。他们没时间看书看报,又没充裕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他们连最起码的调整自己,锻炼身体的时间都被繁重的课务占据了),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经济和知识双重贫困的人。是谁夺取了教师的宝贵时间?又是谁让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江河日下?

鲁迅说:人首先得生存,然后才能生活。那么教师呢?作为人自然不能例外。教师除了教书似乎就没有其他专长了,教师下岗了,不可能回去自己开创学校。但其他知识分子被炒了鱿鱼倒可以重新寻找单位,东山再起。于是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其实是最放得下心的,因为教师的生存资本只能来源于学校。不就有某位主要领导在全市的大会上训斥道:教师要工资?我们政府工作人员还没有拿足工资呢!改革开放这么些年,教师的待遇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于国外,这改善的幅度也太慢了呀。在所有知识分子从事的行业中,教师是最辛苦的,而收入却是最微薄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难怪少年作家韩寒要在文章中充满鄙视地说教师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同学报考的专业。可是那是保障生存的五斗米啊。其实,哪怕是三斗米,让你跪着,你就得跪着!

非但如此,跪着还得小心翼翼,还得战战兢兢的呢!因为失业率的高涨,有多少人在看着这可怜的五斗米啊。教师,已进入想做奴隶而担心不得的时代!

还有呢,是谁规定教师职评一定要通过那毫无意义的英语职称考试?考过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其英语成绩就达到会话,阅读的程度?你不见现在英语职称考试舞弊成风,不舞弊反而不能过关吗?学习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固然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但是没有计算机多媒体就不能教学了?就不能上好课了?为评职称所必须的公开发表的教学论文,又有多少教师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写就投稿的?是谁滋长了这些靠征订报纸杂志或寻找熟人拉关系乃至花钱购买那一方发表地皮的歪风邪气?为了那三斗米,为了能有这么四斗米、五斗米,现在的教师教书做人岂止是一个“跪”字了得!

教师可以对谁说出一个“不”字

像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一样,我们是普通的人。但是,就有不少人在要求我们的时候,都把我们当作神,似乎我们可以点石成金(要不怎么会每周排上四五十节课,每个班级容纳70多个人呢?要不怎么會还要求我们反思我们是否每堂课都是上的“优秀课”、有准备的课呢?)否则就是没有尽心尽力。而且应该极少的要求于人,最好不吃不喝、没有七情六欲。假如有了一点点思想“越轨”,那就大声的训斥一声:“你,还像个教师吗?”

其实,我们也难怪罪学校的领导们,他们也像一线老师一样跪着,只不过跪拜的对象不同而已。他们既要跪拜上级领导,同时还要跪拜学生家长,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两者都是上帝。于是,他们为了使自己跪得规矩一些,只有让教师跪得更加猥琐。

我们一直听到各种声音在呼唤对孩子要给予“人文关怀”、“人性教育”,很少看到文章呼吁过要把老师当人看。假如连老师想做站着的人都不得的话,你还怎么要求他们对学生“人文关怀”?他们的人格力量从何而来?

试想想,近年来,孩子们缺少得最多的是什么?是做人的道理,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对人间所有悲痛的怜悯情怀。他们拥有得最多的是什么?是家长的溺爱,是来之简单的衣食,是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多孩子,在心理上,他们十分自我,时常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最憋屈的。而在生活上,却无限地依赖别人,恨不得家长老师都围着他一个人转。

这是五六年的家庭教育给种植下的毒瘤!

但似乎整个社会尤其是家长都把摘除这颗毒瘤的重任交给了学校,交给了广大的一线教师。岂不知并不是所有毒瘤都能摘除的。搞不好其病毒会大量扩散,乃至病情急剧恶化!你不见今天的A同学离家出走了?你不见明天的B同学跳楼自杀了?我们学校附近的一所中学里,有一学生从家里偷走了几百块钱离家潇洒去了,家长还死死抓住学校老师不放呢。甚至把回来的孩子藏起来再向其无辜的班主任讹诈钱财!呜呼!老师们又多了一个跪拜的人群,那就是这些小皇帝和小公主!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做他们的儿女!

我们班就有个同学,一个月要花费500多元钱,当我向其家长发出告诫时,家长只一句话就把我噎死:只要他成绩好,钱花多花少我们无所谓。我真担心:当这个孩子的挥霍需求有一天不能满足而走上犯罪道路时,家长也会对我宽容地说声无所谓吗?

还有一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因为监考时发现某生正把讲义垫在试卷下作弊,便走了过去翻翻他的试卷,哪知道这个家伙竟拿起一把小刀狠狠地向老师的手扎了下去。更可气的是,学校对此事最终却不了了之。

至于在那些有钱人的贵族学校,教师还可以向谁说出一个“不”字!或许他们得到的不是五斗米,而是六斗米,七斗米!

在忙乱中,我们迷失了自己

再回过头看看我们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吧,我不知道,减负减了这么多年,怎么越减越负?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哪知道应试教育却是变本加厉!依据我9年来教学的体验,我很遗憾我没有能发现教育的前进。虽然每一次新的举措出台了,有不少教育专家在后面摇旗呐喊,但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过不多久就销声匿迹了。更糟的是,非但没有能减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最后没有能实现其改革宏伟初衷,还要给广大一线教师当头一棒,怎么就不先给那些大大小小的教育领导洗洗脑子呢?再问问他们给了我们多大的时空!

中国的教师难做,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更难做!我们不少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于是总要让一线教师们戴着枷锁(应试体制)邯郸学步。客观的想想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传统的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不必说闻名世界的孔老先生,就是封建社会的私塾教学就没有其可取之处吗?那种只诵不讲的教学方式其实不也就是主张多积累重感悟吗?可现在我们自己的教育还剩什么?我们在忙乱中已迷失自己了!叛亲忘祖,就是创新?听说读写,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感悟……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素质教育?现在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有些眼高手低?听说刚取消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我的心情说不出的高兴。然而就是这英语,我曾为了它耗费了多少光阴啊!为什么就不能将自己的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以及一切中国文化放在首位?是不是这样就代表落后了?是不是这样就掩盖了教育改革的标签?

是不是因为浮躁让中国的教育荒废了这么多年头?中国的教育需要冷静的思考。中国的教育缺乏的到底是什么?这么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有多少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换汤不换药。大家看看刚刚启用不久的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广大的一线教师客观的评价一下,这本教材相对于从前到底是难了,还是易了?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承认我的水平有限,面对这本教材,我真的是感到力不从心。应试制度不改革,那我们只能跪着,加上眼高手低的新课标,让我们在主管教学的领导眼里彻头彻尾的变成了无能的鼠辈!让你跪着咋的?还要把你的头颅往裆里揿揿呢!

上一篇:汪涵开讲啦演讲稿下一篇:错案终身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