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

2024-04-24

诗歌情感(精选14篇)

篇1:诗歌情感

陪伴我自己的勿滥,

不用你和我都负担,孤单,遗忘过往的事响,黑暗中有多少人与我臆想?

不敢,再面对这言谈。

单手,扶住一排栏杆。

冰冷,在刺激我心的永冬,光明中有多少人与我心酸。

伤感是一种随着你,来的无奈。

没想过我自己的夜晚,会有你心的变换,从前就厌烦有人摧残,若说的无岚,伤感从来都让人无奈。

陪伴我影子的乱颤,享用这漆黑的孤单,心中,有很多爱你的事想,地狱中谁背着你的害残垣,情感是一种随着痛,来的伤感。

没想过你与我的夜晚,只有一个人无奈,不是不渴望有人璀璨,要痛的身残,才懂你对我的伤害感,是一种随着痛,来的伤感。

没想过一个人的夜晚,会有两个人变换,不是不渴望有人灿烂,若说的深远,情感原来会让人伤感。

篇2:诗歌情感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菽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云来去,云散处,能握得紧的`恰恰不是执着

篇3: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杜甫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早年“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报国志向, 到临终“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 奉呈湖南亲友》) 的深深惦念, 杜甫用他的一生, 谱写了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安史之乱中, 有的文人投敌了, 有的文人消极避世, 杜甫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命运。尽管处境危险, 他却时刻不忘祖国。宰相房琯在陈陶斜和青坂遭到惨败, 杜甫得知消息后, 一面对“四万义军同日死” (《悲陈陶》) 表示沉痛的哀悼, 一面又担心仓促对敌会遭到更大的失败:“焉得附书与我军, 忍待明春莫仓卒!” (《悲青坂》) 诗人还关心着整个战局, 恨不得有人去提醒李亨加强对芦子关的防务, 《寒芦子》中他说:“谁能叫帝阍, 胡行速如鬼!”诗人写下《三吏》、《三别》, 这六首诗是感人肺腑的悲剧, 亦是高亢的爱国之歌!有母亲送儿子的, 有新妇送丈夫的, 有老妻送老翁的, 连一位“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的老妪也被连夜带走, 一个无家可别的单身汉又再次被征召, 多么可悲可悯可恨!但诗人笔下的这些主人公, 在悲痛愤恨的同时, 却终为坚忍的爱国精神所驱使, 毅然决然走上战争的前线。《垂老别》中的老翁说:“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新妇劝慰丈夫:“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 因为“妇女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这种悲壮激越、异乎寻常的爱国精神是多么的可歌可泣!比照着现代人的国家观念, “外国有个加拿大, 中国有个大家拿”, 一些人不想着如何建设国家, 反而靠坑损国家谋取个人私利。国家耗费资材培养了众多的大学生, 结果是一流的大学生一江春水向西流了 (定居西方发达国家) , 二流的大学生孔雀东南飞了 (移民澳大利亚等东南国家) , 只有三流大学生留在了国内, 却也一心想进外资企业, 时不时享受一下麦当劳, 一有机会就想移民海外。

杜甫从小就生活在人间的温情中。他母亲离世很早, 幼年时, 他曾经寄养在二姑母家。在时疫流行之时, 姑母总是先照看他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于是杜甫的病渐渐有了转机, 而姑母儿子的病却日渐严重, 最终早夭。长大后的杜甫曾经满怀深情地追忆这段往事。他在爱中成长, 自然也会懂得爱、珍惜爱。杜甫对周围的人, 包括妻子、儿女、弟妹、朋友和邻居, 都充溢着真挚的爱。他用自己的心与笔, 谱写了动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之曲。

文士风流, 自古而然。唐代又是个浪漫的时代, 诗人的生活更是如此。金屋藏娇、青楼寻欢、买伎教舞等都被视为文人特权, 而杜甫却坚决与这些时尚划清界限。唐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终生与原配妻子厮守而不曾移情别恋的。他在《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诗中就明确地说:“使君自有妇, 莫学野鸳鸯。”他的夫人杨氏, 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两人感情深厚。杜甫半生贫困, 几度辞官, 四处飘荡, 杨氏都与他同甘共苦。杜甫不是迂腐之人, 他是一个温情的丈夫, 他无法拂去对妻子的思念:“老妻寄异县, 十口隔风雪”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他珍惜难得的安定而有情趣的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 。现在一些有钱的、当官的, 包二奶养小密, 玩三陪搞艳遇, 读读杜诗, 岂不汗颜?

对于孩子, 杜甫是慈父。杜诗中提到孩子的地方特别多, 赞扬他们聪明。对兄弟姐妹他也是手足情深, 他在诗里一再提到的弟妹, 都是继母卢氏所生, 杜甫不仅在诗里经常念及他们本人, 而且还惦念他们的妻子、丈夫、孩子。读他的诗, 能够强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天下明明是同一轮明月, 却偏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但被故乡明月映照过的弟兄们却是天各一方, 四处飘零, 一种深深的惦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杜甫对朋友, 感情真挚而持久。他不仅以友谊作为其作品的重要主题, 而且用动人的诗句为读者展示了友谊所应遵循的原则。如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彼此理解, 互帮互助。杜甫在诗中对李白、高适、岑参等诗友的诗歌都曾给予由衷的赞美和中肯的批评。朋友之间还应经常往来, 时时思念, 不能因为眼前的事务而把心中的这个位置挤兑掉。杜甫写下了大量怀念朋友的诗歌, 大大丰富了传统友情的内涵。尤其是他对李白友谊的挚诚, 堪称后世的楷模。他和李白在前后约半年的相处时日中, 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安史乱起, 李白先被下到狱中, 后又被判长期流放夜郎, 杜甫对此十分关切。因久久得不到李白的确切消息, 以至积思成梦, 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 明我常相忆。”“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杜甫诗歌中的这些温馨描写, 带给后世读者怎样的感动和向往!

宋代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民胞物与”的命题, 他说“民, 吾同胞;物, 吾与也”。这个命题的精神实质是泛爱一切人和物, 而早在张载之前的杜甫诗歌里始终都贯穿着这种精神。杜甫认为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人类、特别是圣贤应与天地同心, 人应该与万物同体同在:“物情无巨细, 自适固其常” (《夏夜叹》) 。杜甫写有不少歌咏小动物的作品, 如《缚鸡行》、《花鸭》、《舟前小鹅儿》等, 表现了诗人对生物的泛爱。在《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中他说:“一重一掩吾肺腑, 山鸟山花吾友于”, 他把花鸟看成兄弟, 把山川视为一体。而现实生活却是残酷、充满矛盾的, 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总是在无情地摧毁着某些生命, 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痛苦。《观打鱼歌》中他说:“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鳍, 咫尺波涛永相失!”你刚刚吃下去的鱼, 如果不被捕获, 也许此刻正相忘于江湖呢!这些作品展现出可贵的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杜甫会爱物, 自然就更会爱人。不是只爱家人、亲人、友人, 而是泛爱天下之人。他将每一个个体生命放在和他同等的人的位置,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出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尤其注重感受他人的痛苦。《又呈吴郎》诗写得很朴素, 但充满了对那位“无食无儿”的老妇人的同情和关爱, 而且诗中所表达的不仅是一般的恤老怜贫, 还有杜甫对老妇人格的尊重:“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因为能够深入其心, 杜甫对他人痛苦的体验是极为深刻的。《无家别》写主人公的亡母之痛:“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渠。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杜甫时时刻刻关注着弱者的不幸, 用他宽广的心胸去温暖这冰冷的世界。

现在一些商人不讲诚信, 坑蒙拐骗, 自以为中国人多, 即使骗倒万分之一, 也能发大财。一些人当自己身处不幸时, 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亏欠他, 甚至想要向所有的人报复。一些中学生、大学生们心理不健康, 因为嫉妒同学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就会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杜甫为人正与此相反, 他总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注所有的人, 尤其他在遭遇苦难时往往能想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其实, 这些善念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 但我们把它忽视了、掩盖了, 而杜甫把这些不为一般人所关注的善念用充满感情的诗句揭示出来、凝固下来, 并传达给后世的读者, 用以培植人的善根, 升华人的灵魂, 教导我们如何珍爱生命。因此, 杜甫的伟大就不仅仅在于他揭露了世上的苦难, 更在于他歌颂了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并满怀善意地描写它, 希望它能发扬光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由于长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缺乏情感目标的令人担忧的教育, 一切从应试出发, 一切以升学为目标, 其结果是, 既淹没了情感和个性, 又扼杀了智慧和创造力。近年来, 不少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 并将情感教育的发展列入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的确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 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生成的。杜甫凭借他对人类情感细腻而真切的感受, 写出了动人的人间之诗, 传达了感人的人类之情, 无论是爱祖国, 还是爱亲人、爱朋友, 亦或是珍爱每一个生命, 都是那样情真意美, 涵养人心。学习杜诗, 感受杜诗的真谛, 纠正时已偏颇的心性, 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篇4:略论诗歌艺术的情感

但是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人们还会被这些诗所打动,究其根本,是诗歌艺术的独特性在起作用。

首先,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诗人被认为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神经末梢,他们总能在最细微处见精神。诗人总是比别人更敏感的体会到社会生活,一草一木的变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细胞,并把这种感受以诗歌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诗人总是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了自身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客观现实的机械复制,而是充满了情感内涵的灵性艺术,只有这样的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但是仅止于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诗人的所见所感如果只是他们个人的感受,而与他人的生活无关,那么诗人是无法通过诗歌作品让读者与他有同感的,诗歌作品本身也就不会流传下去。只有当他们的感受和全民族全人类的感情产生共通,并指向人类的终极心灵的时候,他们的作品才有可能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产生共鸣。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为例,他的词所反映的都是一代国君被俘,国家没亡之后的情感,可以说和今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是没有关联的,但是他的词却世代为人们所称颂。李煜以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后,一景一物,触处皆悲,最为凄婉,他的词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之痛,并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这才是他的作品在千年后依然打动我们的原因。

艺术被认为根植于人性之中,并直接满足人类的情感需要,这是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理由。诗歌艺术同样如此,诗歌的产生源于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诗歌的欣赏同样源于人们情感的需要。“诗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这样概括了诗歌的特性并不一定完善,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传达情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特性。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如果它们长期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就要产生情绪、痛苦。而长期淤积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痛苦需要向人诉说,以减轻心理的压力,宣泄首先是一种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要把积聚的某种比较强烈的情感释放,获得心理的健康。宣泄的方式包括艺术活动和非艺术活动。艺术宣泄的特点是它对情感进行引导、疏通和形式化,使之无害的释放。科林伍德说“为了使情感可以不影响实际生活的释放出来,必须创造一种虚拟的情景,使情感在其中释放出来”,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虚拟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可以在艺术的虚幻世界中得到满足或寄托,并把本能欲望升华为社会所允许的文明的形式。因而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实际上是将本能欲望进行升华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一方面本能欲望得到合理的宣泄,另一方面又创造了社会的文明。诗歌艺术就具有情感宣泄净化和传达功能的特点。

正是由于诗歌艺术能够宣泄诗人的情感,传达情感,表达人类具有相通性的情感,它才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诵,才会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为世人所接受,并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诗歌艺术才能历久弥新,成为一门最古老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篇5:情感诗歌:分手快乐

恋爱的年纪

你和我都要坦然的面对属于自己的爱情

在一个月色无眠的深夜

我忽然醒悟

能够放下了你的手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怀

原来分手

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

静谧的夜

风月依旧,我仰望苍穹里的

繁星点点

我渐渐的发现,在昨日星辰里的那首爱你的情歌

此刻已经失落

你的爱却在我的心里永远的难以忘记

你的美丽

在我的脑海,我会

珍惜一辈子

把你的美丽

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毕竟我们

走过一段潇洒的爱情

从此以后

我不必把你时刻记挂在我的心上

你也不必刻意的装扮自已

再悲再喜,你和我不需要

任何联系

分手,——

不需要眼泪的.洗礼

分手,——

不需要无知的眼泪

我的心里从此缺少了一个你

却让我,感到了淋漓尽致

的欢畅

良辰美景,在我的眼里淡淡的远去

花香鸟语

引领着我奔向理想的天地

我的生活

也展开了美丽的篇章

忘掉不愉快的记忆,等待月圆的来临

我要许一个更美丽

——的愿望

满天飞舞的雪花

凝住了我往日的相思,轻盈的随风而去

淅沥的雨

还在继续,一把美丽的伞是我们曾经的美丽

继续为你遮风挡雨

此刻的你

是否已经走出那条深邃的雨巷

此刻的你

是否已经拥有了一段馨香无比的美丽

分手,让我告别了忧郁

分手,让我懂得了真诚

分手,更给我冷静的睿智

其实分手

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

有了分手,就有了再一次追求

篇6:情感诗歌:岁末

一、午后

在南国的小院

复杂的阳光下

岁月感冒了。病情随光恶化

一针溅血的刺穿

坚持蹲在云层的心

此刻,一个怀乡病者

对于远方

那样青蓝色的天空

时光,土地,无忧的云

都是憧憬的

在病榻上闭眼

午后的阳光氰氤而熟络

二、孤寂

房门,半关着清朗的脸

独自的时候

梅开过或者素馨

在干冷的地方

积满飘雪的梦

烟斗黯然缄默

独语

凋零的音乐开始沉想

耀着光泽的木器

在晨雾孤瘦的空间沉郁的描摹

篝火一样严冬的赤体

悲哀自己

和悲哀别人同样的孤独

今天我流过眼泪

心如同云一样的无定

而外面

孤寂悄悄溜进来

像一粒冉冉而起的烟

三、寒夜

薄冰漂泊的.沁凉的

残月

仅隔着门窗

慢慢摇拽

轻吻季节的乔木

深刻触动

摇落一阵苦雨

我是一枚叶子

等待季风

送我一路轻轻的叹息

不堪重负的小桥

载着遥远的梦

架在流年的河岸上

满树灰色的云雀映彻屋檐

落叶划过冷瓦片

一路寒起

夜黑风高

四、流浪

岁月的河流同样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

我又怎敢

轻易打开

生活的画屏

在某个角落被扯碎的

不曾带到你身边的

站在远方的小山上唱着

流浪的诗行

曾经

为一根刺向你呼喊

而心披荆的今天

我不敢

一声也不曾呻吟

内心的呐喊纵使穿透孤山

又怎好惊扰

入梦的你

晨曦把手织的红围巾剪成

烟缕

缭绕城市的眼

不敢洗涤

独特家乡的温馨

五、土地

还抽着黑色烟斗的

飘零的生涯

或者一张抑郁的脸

在怀想

那个青蓝色的天空

在那里

我像母亲怀里的孩子

可哭可笑

或者沉默不语

思量轻轻地逝去

流浪的足迹

对于那样青蓝色的天空

我可以

恬静的睡上一觉

从苍翠的杨树叶上滚到

古朴的摇水钟前

村庄的味道

裹进被窝

安安静静地滚回

土地

篇7:情感诗歌组诗

又见秋枫红

独步秋岭,

尽看满山醉人的枫红。

是谁把思念溶进赤色?

是谁把牵挂写上枝头?

路过的风懂;

飘过的云懂;

飞过的雁懂;

霜几重,雾几重,

这道岭,这片枫,

我会记得,

有颗心——

曾经在这儿把我久等,

一直看着最后的一片叶子,

随风飘零,

也落下了,

他的一片深情......

雪花.泪花

雪花,

凝结着我的牵挂,

无声的落下,

雪花,

载着我思念的泪花,

漫舞天涯,

红尘里,你如天使的幻化,

醉了诗心,醉了月晴阴,醉了你我她。

雪花,

我多想化作你其中的一朵,

随着季风的脚步,

重返我冰封的世界,

不再有痛,

不再有牵挂...

回首送别

风儿停了,云知道。

花儿落了,风知道。

你要走了,蛟自然知道。

不要刻意经营所有的话语与诗意,

所有的点点滴滴,

只能汇成一句,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云飘渺,风飘渺,

多少屏前寄语,月下挥毫,

一曲红尘醉今宵。

在枫染诗行的那一刻,

你是否也走出琼瑶。

今天,让我们同挥玉笔,

再续那首,

再别.康桥

谢谢你的爱

走进你的情感天地

一篇篇,一页页

写满了你寄予我最美的心语,

如水的情怀,

感动着我,也感动着你,

每一次的`翻阅

留给我的是无法呼吸的心痛,

泪水的决堤

读懂了你,也读懂了自己

浅笔静开,

把一份超越世俗的情感

载入诗里,画里,心里。

一首恋歌,

《大约在冬季》

一声叹息,

何为零点的距离,

一杯浊酒,两情相依。

在爱的天空下,

真正淋透了自己的,

篇8:体会诗歌情感策略例谈

《随园诗话》中说:“诗者, 心之声也。”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抓住“诗眼”, 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内涵, 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吟诵, 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意义, 走进作者心灵, 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体会诗之情感与韵味。

古诗的吟诵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让学生渐入佳境, 读出层次, 品出味道。例如《枫桥夜泊》这首诗, 其实可以浓缩成三个字:客对愁。“客”既是张继的身份写照, 又是“愁”的来源。因此, 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 我是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的:

(1) 寻愁:抓“客”引出诗人当时的身份, 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以学生熟识的诗句启发学生去联想, 去领会“客”的言外之意, 从中体会张继心中强烈的情感。

(2) 解愁:诗中所描绘的情境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所以有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学生学习古诗搭建一座桥梁。“在你们忧愁的时候, 最希望怎样才能排遣心中的忧愁?”贴近学生生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切入, 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老师的小结, 将学生头脑中局部的、零碎的经验加以整合, 促其明白我们平时都需要依靠家人、朋友的陪伴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而后换位体验, 提出: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只有谁在陪伴着张继?消解他满腔的愁绪?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仔细玩味, 感受、领会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情感。

(3) 造境: (播放音乐) 如果你是张继,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 看着月落, 听着乌啼, 对着江枫、渔火, 直到夜半钟声一声声地传入耳畔……你会怎样吟咏出这些诗句呢?如此, 在师生的共同吟诵中, 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了诗所描绘的意境, 走进了张继的满腹愁思之中。

二、想象补白, 入境悟情

古诗的语言跳跃、含蓄, 留有很多“艺术的空白”。教学古诗词, 如能抓住这些“空白”, 联系生活实际, 引领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富有创意的补白, 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优美意境, 体察作品的丰富内涵, 而且能够通过移情,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增强其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在教学王维的《鸟鸣涧》时, 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诗句想象画面语言:

师:好的诗歌是要我们细细去读, 细细品味的。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诗的第一、二句,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夜静”知道此时已经是深夜了

生:桂花落下时的声音是很轻的, 这时候却似乎可以听见了。

师:你认为桂花落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 这声音破坏宁静的意境了吗?

生:没有, 我认为反而更加衬托出了夜的宁静。

师:这时候, 如果你置身于其中, 你的心情会如何呢?

生:安逸。

生:快乐。

师: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诗情——画意 (生接着说) ”, 有句话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接着说) ”。其实, 一首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那么,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 读了这两句诗, 如果请你给这两句诗配一幅画, 你会画什么, 怎么画呢?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

生:假如我是画家, 我会画一棵桂花树, 片片桂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一轮圆月冉冉升起, 月光洒满山村。

师:听了你的介绍, 老师觉得你画的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整个山村夜晚的画面。那么, 谁能用上一些优美的词汇, 给这幅画加点颜色呢?

生:假如我是画家, 我会画一棵高大的桂花树, 片片桂花纷纷扬扬地落下;金黄的圆月冉冉升起, 将银白的清辉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高山上飘浮着几朵洁白的云, 云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你的画色彩很亮丽, 画得太好了!掌声送给你! (师生齐鼓掌)

师:同学们, 听了这几个小画家的精彩描述,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动很多感受, 那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我在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基础上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山村夜色图, 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 整个学习过程情趣盎然。诗人笔下的山村美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学生也就能体会到王维悠然自得的心情了。

三、语言转换, 感悟深情

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 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 我是这样做的:

师:诗人李白为什么要用桃花潭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友情呢?

生:因为桃花潭水很深, 用它作比喻可以写出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很深。

师:说得真不错,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要说水深, 大海的水肯定要比桃花潭水深得多了, 可李白为什么不说“蓝蓝大海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生:那是因为李白当时正好在桃花潭, 而不是在大海边。

师:讲得对!李白当时触景生情, 是有感而发, 他巧妙地把心中的情和眼前的景联系在了一起。其实, 像这样的情境有时我们也会遇到, 比如, 你将要乘车出远门, 你的好朋友来送你, 你很舍不得离开, 又很感动, 你会怎么说?能不能模仿这首诗的格式来说一说呢?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生: (名叫瑞阳)

赠文涛

瑞阳乘车将欲行,

忽闻路上道别声。

公路千里无限长,

不及文涛送我情。

师:很好!你不但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又模仿了诗句的格式, 更重要的是, 你也像李白一样, 用诗句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感。那么, 我们出远门还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轮船、汽车、火车、飞机……

师:是呀, 我们现在交通工具很多。那么, 如果你将乘坐其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出远门, 你的好朋友来送别, 你又会怎样说呢?

生: (名叫思怡)

思怡乘船将欲行,

忽闻岸上道别声。

海峡千里水盈盈,

不及瑞阳送我情。

……

师:同学们, 你们刚才作的这几首送别诗, 都联想了自己的生活, 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简直可以与李白的《赠汪伦》相媲美了!还有很多同学也想跟同学交流, 那就把你想要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吧!

篇9:高考诗歌鉴赏:情感观点类

(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名师精析】

关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大纲考查要求只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没有具体的子项划分与规定,因而显得有些笼统。但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这类题目不外乎要求考生分析归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或者所寓含的人生哲理。而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又离不开具体的意象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语。因此,考生必须明确一个中心:“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鉴赏诗歌要总体把握作者在特定时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哲理认识。可以秉持“披文入情”的两个“抓手”——抓住两类语言。一是形象语言,即诗歌当中描写的人、物、景这些意象。熟悉常见古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菊代表高洁等。二是情感语言,如喜、怒、哀、乐、愁、苦,等等。

例题中的词作,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则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辛弃疾在其《摸鱼儿》词中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爱春、惜春、伤春之情。据此便可作答——

参考答案: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或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迈情感)。

【技巧点拨】

1. 了解作家。

“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例如曹植生逢乱世,素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以其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写于这一时期的《白马篇》便借一个武艺高强、战功显赫、爱国赴难、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在曹丕称帝后,曹植备受迫害和压抑,后期诗歌多表现壮志不能伸展的愤激不平,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2. 把握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诗歌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折射。正因如此,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被誉为“诗史”。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3. 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4. 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①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汾上惊秋》《望月怀远》《闺怨》《书愤》《秋夜独坐》《哭晁卿衡》《悲陈陶》《哀江头》《恨别》《倦夜》等诗题中“喜”“惊”“怀”“怨”“愤”“独”“哭”“悲”“哀”“恨”“倦”诸字。

②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才不遇的哀愁。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集中抒发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

③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

④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忧愤。

5. 留心序注。

有些作者在自序、自注中对作品的内容、背景等加以说明,是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对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6. 运用想象。

诗歌创作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读者的再造想象。读诗要充分调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累,对诗歌进行如临其境的体味,才能准确地真切地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誉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全由名词组成,字字皆为物象,通过想象,便会变成生动的画面,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不尽之意。

7. 注重诵读。

诵读是体味诗情的最好办法。诵读,要倾注激情,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古人说:“读书切戒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咏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文本当作“水”,读者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浇灌心田。

8. 掌握术语。

要准确、简明地评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熟悉并恰当地运用相应的术语。常用来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术语,有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着、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等;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等。

【复习警示】

对于思想内容类的诗歌鉴赏题目,我们掌握了以上知识和方法技巧外,还要注意诗人表达情感的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悲喜交加类,一是乐景哀情类。特别是后一种,我们更应警惕,对于那些遭受贬谪的诗人来说,许多诗作都是表达郁抑不得志的苦闷无聊之情,鉴赏时绝不能被表面的闲适、喜悦之景所迷惑。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就是反衬(映衬)的手法。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之。

例1.(200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有的考生只看到诗歌标题上的“喜”字,于是答“表达了诗人对外弟卢纶来家看望自己的喜悦之情”;有的考生则从诗歌前四句读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贫困衰朽的悲凉处境,于是答“表达了诗人在雨夜灯下的孤苦悲哀之情”。结果上面两种答案都被判了零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两类考生都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只要把诗歌的后四句读完,在结合题目的意思,就能准确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诗人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朵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读者千万不要被这些烂漫绚丽的景色所迷惑,诗人的旨意并不在于赞美春天。你看,诗人接下来在第二联中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的感慨(漂泊的感伤),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

篇10:情感诗歌汇总

叹此生无极业障,红尘中辗转朦胧,伤世事一重。

长短令,荫下醉花浓。

浊酒一杯添索寞,离别时再撞一盅,唯洒泪苍穹。

钱的深思

钱,凡是有智之人,谁也想拥有。

无智的傻子,也离不开它,因生活必需。

人的一生,谁也离不开钱。

穷人想钱,夫人有钱也想钱。

有人为钱送了命,有人为钱伤透了心。

有人为钱失人格,有人为钱失贞洁。

有人有钱大腐化,有人有钱爱心加。

有人有钱使鬼推磨,把别人的命当儿戏耍。

有多少高官为钱丢官,丢职丢人格。

有多少穷人无钱看病把命洒。

钱啊钱,你是人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锐利刀。

钱字会演变出多少动人的故事,也会演变出无数变化。

人生在世,花自己应得的钱,用血汗换来的钱,最放心。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钱字,很值得人们深思。

你安好,我随意

人生自古别泪多,思苦漫漫岁消磨。

花开花落怎由人,缘起缘灭原是梦。

思随流水到天涯,浊酒一杯问卿安。

掬一杯月光,对影流殇

蓦然回首,前尘已是几度春秋?自卿离后,愁肥人瘦,欲将这俗世繁华看透,寻一处芳泥静土,只与山水邂逅,舍我烦忧,弃我伤愁。莫道缘浅,只怨这本情债太厚,爱恨纠缠不休,让我如何离开轻挥衣袖。寻望,陌上花未开,彼岸谁等候?此情此景怎解缘由?

千年夙愿,难诉痴恋,执笔便是风花雪月,欲绘谁倾城容颜?又欲写谁红尘相伴?轻叹,叹一段似水流年,如何在情海中搁浅?夜难眠,自凭栏,风卷珠帘,心事参差谁剪?碎了一生眷恋,谁痛,谁念?若无言,不过是泪撒窗前,入墨一纸诗篇,忍尽肝肠寸断。若怪,只怪誓言难书,问一句情为何物?答一句朝朝暮暮,愿陪你看日落月出,一生呵护。饮一杯特制情毒,纵是穿肠烂肚,亲身目睹,也看不透谁最无辜。

谁又在红尘踌躇?月下,捻一地落红细数,默记情愫。撇开无情岁月,犹记当初。于桃花纷飞中漫步,寻一缕清香盈袖,觅一处永恒归宿。若不能天荒地老便是相忘江湖,轻轻撩过那些难忘,迈着伤痕累累的脚步,走一条浪迹天涯的路,待只待容颜迟暮,静守孤独。

那年年华静美,你亦是青春貌美,多情浪子怎能不对你痴醉?若相随,便是执子携手与子偕老,无怨无悔,不哀不悲。遇此繁华盛世,何不酌酒一杯?嗅你胭脂香味,岂能不大醉一回。醉就醉倒在芸芸众生里,独自安享静谧。

前尘旧梦,不若回忆。若忆,终失落于那一帘烟雨。意乱情迷,往事堆积,撑一把油纸伞,曾与谁执手相惜,吟那缠绵悱恻的诗句,念想能够郎情妾意,至死不渝。烟雨斜织,却未能织一件嫁衣,穿你身上待你长发及腰将你迎娶。

伞下的倩影又如何令我洞悉,雨落肌肤,冰冷了谁的脸颊,吾自多情,刚将容颜拾起,奈何却又葬落于这场烟雨,几番寻觅,终是扑朔迷离,若我再叹,只叹伊人远去,此愁怎寄,此情怎续?

是谁在阡陌红尘中独自徘徊,是谁在古道长亭外苦苦等待?休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注定能够彼此青睐。这一世情债,终敌不过你无情离开,此生还有谁爱,谁待?容我弹指回眸,早已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如何携一片桃花入梦,暗香寄寒风,缕缕心痛。夜深露还重,相思味正浓。无处话离愁,寂寞谁同,孤独谁共,守着窗儿看破飞红。深叹,前世的擦肩,今生的相逢,都是红尘给予的嘲讽。

夜半央,雪入窗,谁念西风独自凉,叶落为谁伤?掬一杯月光,对影流殇。饮罢三尺惆怅,卿不见,何处诉衷肠?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情结费思量。天涯寻望,再回不到我的身旁,容我再深叹,余生两茫茫。

江南烟雨情

江南烟雨人留恋,仙雾弥漫。

往事忆,多少欢。

执笔抒情情难眠,凭谁堪语旧时年。

梧桐杜鹃,香幽离寒。

残颜孤影倚栏杆,弦断流年。

叹浮生,无常怨。

迷眸碧空望尘穿,锦瑟无端深情念。

篇11:情感诗歌:记忆轻扬

人一辈子

怎么总要经历那么多事

总结下来

似乎都让人潸然泪下

无论你处在什么时代

身在什么地方

往昔过得快乐安逸

还是现在的痛苦坎坷

都免不了

在暮年

为自己走过的印迹

洒一抔黄土

或者被他人

用一束白花

感怀纪念

然后被经年的风一吹

黄土轻扬

白花凋零

你记得的

和记得你的人

寻不到半点熟悉的踪影

哪怕是

丁点气息

只能在

多情的.雨后

动人的黄昏

或者

深秋突兀的田野

大雪纷扬的莽原

将模糊的身影

拼凑在泛黄的记忆里

紧接着

就消散在你的视线

而你,而你

却触手不及

只能

看着,看着,看着

接着被它催眠

唯有

等待初升的阳光

将你叫醒

篇12:逝纯真情感诗歌

牵着手在夕阳中落幕,伴着一曲幽长的歌。

你看着我,脸角扬起那令人艳羡的笑。

沉默着,不想打破这纯美的.笑。

让星月歌颂你的美,时而划过的流星呢?

仿佛你晶莹的泪,在星光中生出那份久违的干净。

你哭了,脸上分明有你不变的笑。

我仍是沉默,当指尖轻轻从你手背滑落的那刻,月光也消失了。

可天空就不曾有过那遮羞的云纱,风儿停止欢颂,虫鸣呢?

是什么时候消逝了踪影只有偷笑的月知道了,暗绿的田野,撒满星辉的水池…

哭泣了,你滴下的泪儿痛心我不能为你捡起,倔强,你伸出小指,大喊: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终于脑门一热,你给了我那温暖而伤心的一吻,可曾知,我领巾已湿透。

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天长地久。

仅为那预期的离开,你说的不许流泪,可你我都已显得如此狼狈。

篇13: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解读

情感在人类社会和精神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渗透在人类生活的不同角落, 其实质就是“个体对刺激情境的一种主观体验” (罗晓燕, 2010) 。人类的认知同情感是相互作用的, 情感不能脱离认知而存在, 认知也同样受到情感的影响, 抽象的情感往往可以通过建立在人类认知基础上的隐喻来理解和表达。所以, 为了描述情感, 人类将其隐喻化, 这就是所谓的情感隐喻。情感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一种思维方式, 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本文从情感隐喻的运作机制入手, 通过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合成理论探究诗歌中的情感隐喻, 并通过实例赏析诗歌中的情感体验。

2 隐喻与情感隐喻

隐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到Aristotle, 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两者属于一种比较关系”, 换言之, 他的诠释确立了对修辞学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 (蓝纯, 2005) 。其后, Richards和Black (1962) 提出了互动理论, 成功地划清了隐喻的研究与修辞学这两者的界线。而隐喻研究真正进入一个风行的时代是Lakoff和Johnson (1980) 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著作的发表, 宣告了隐喻从此真正被纳入认知语言学的领域, 同时概念隐喻理论, 一种全新的用来解释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论出现了。概念隐喻理论将相对抽象的概念加以具体化、实体化。1985年, 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一书中提出概念合成理论, 解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 弥补了概念隐喻理论的不足。这种理论将源域 (source domain) 和目标域 (target domain) 都看成是合成空间 (blened space) 的输入, 而且还提出类属空间 (generic space) 的概念, 进而源领域、目标领域、类属空间、合成空间四者进行互动。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认知可以影响情感, 情感同时也可影响认知, 换言之, 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 对人类情感的研究也就构成了探索人的认知心理部分。为了生动地描述人类的情感, 人们将它隐喻化, 简言之, 具体化、范畴化。所以应该从隐喻的视角来找到情感隐喻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情感隐喻的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 (1980) , 他首先提出情感隐喻与空间、方位有关, 例如, “喜悦是上” (Happy is up) , “悲伤是下” (Sad is down) 。其后Kovecses (1990) 等众多学者对语言的情感概念作了大量的研究。

3 情感隐喻的工作机制

Richards和Black提出的互动理论, 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 以及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 这三个理论相互并不矛盾, 同属认知互动观, 三者互为补充, 各有各自的侧重点。其实隐喻的工作机制是由语义冲突, 到映射, 再到概念合成的互动运作过程。同样, 这一认知互动运作的工作机制适用于对情感隐喻的运作机制的研究。基于语义冲突, 人类被好奇心所驱使进行互动, 随后寻找所谓不同事物之间的一致之处, 这其中就是映射在进行。映射是有方向性的。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被转移到另一个领域, 这种转移通常由简单到复杂, 或是由具体到抽象。映射的结果是引起两个以上的心理空间概念的整合, 最终形成新的隐喻意义。

3.1 情感隐喻的语义冲突

情感隐喻工作机制的首要前提是语义冲突。语义冲突“如同张开的弓, 引起巨大的张力, 激起互动” (岳好平, 2010) 。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喻体意义与本体意义的冲突, 为了消除这种冲突, 人们通过认知开始寻找这两个矛盾体的相似性。例如:

例1:“Shall I compare thr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William Shakespeare:Sonnet 18)

在例1中, “Thee”和“summer’s day”互相没有联系, 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将这两个属于不同类别的事物等同起来, 就构成了语义上的冲突。

3.2 情感隐喻的映射

隐喻的主要内容是映射, 其过程是将始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中。在这一过程中, 始源域和目标域相互映射, 获得相关的内涵。例如:

例2:“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is the burden of my song.Love that is too hot or strong Burneth soon to waste.” (Norton: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

西方人情感外露, 例2这首诗中用火来隐喻爱情。目标域“爱情/love”衍变成源域“熊熊烈火/burning flame”。对于“火是爱情”, 认知对应可以理解成两点, 第一, 熊熊烈火能使人烧伤, 使人痛苦, 同样, 爱情也容易使人受伤, 陷入痛苦之中。第二, 熊熊烈火有开始 (点燃) 、过程 (燃烧) 和结果 (熄灭) , 这和爱情的发展有着相同之处, 爱情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等阶段。

3.3 情感隐喻的概念合成

情感隐喻工作机制的第三环节是概念合成, 以三种方式进行:转换 (transforming) 、类比 (analogy) 、突显 (prominence) 。

例3:“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an, /the winds of heaven mix for ever/with a sweet emotion.” (P.B.Shelley:Love’s philosophy)

转换通常以通感形式出现。例3中, 爱意作为始源域, 味觉作为目标域, 两者看上去并无联系, 但通过人们的认知, 爱情美好如同喝了蜜似的甜, 转换成了味觉, 形成了新的隐喻意义, 爱是甜如蜜的东西。

例4:“And then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W.Wordsworth:The Daffodils)

类比方式是将抽象的事物类比成实体事物。例4中, “pleasure”和“heart”属于输入空间1, “fluid”和“container”属于输入空间2, 通过类比, 提取出新的概念进入类属空间:能装另一物的容器, 整合得出新的隐喻意义:my heart with pleasurefills。

例5:“We are the hollow men, we are the stuffed men, leaning together, headpiece filled with straw.Alas!” (Thomas Stearns Eliot:The hollow man)

突显形式是指人们“眼”“眉”“心”等身体行为在人体的突显。隐喻的意义与理解者过去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相关。 (束定芳, 2000) 如下图1所示, 例5中所提到的“body/人体”属于输入空间1, “脑壳中装满了稻草/headpiecefilled with straw”作为人体中最突显的表情, 属于输入空间2, 通过突显形式, 形成类属空间。通过文化经验的作用, 合成空间同样从输入空间1和2中获取, 四个空间互相扩充完善, 构建了新的隐喻意义。

4 诗歌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众所周知, 人类的基本情感可以分为“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6种 (罗晓燕, 2010) 。本文只以喜悦为例。喜悦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体验之一, 在诗歌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表达。普通心理学家认为, 喜悦是“个体达到所盼望的目的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 (岳好平, 2010) 。

例6:“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ring” (Thomas Nashe:Spring)

春在诗句里苏醒了。与其他季节相比, 春天不仅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 而且一个诗意的名词, 它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与希望, 带给人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春天景色宜人, 处处皆入诗境, 品读Thomas Nashe的这首诗歌, 把“spring”隐喻成“pleasant king”是为了突显春天的自然活力, 给予人们美妙的启示, 最美的心情。例6这首诗歌的创作可以被看成“伪装”成情感隐喻的形式, “pleasant king”的字面意义与“spring”毫无联系, 但这两者却激起诗人在这两者之间展开想象, 发现其相似性, 最终形成全新的情感隐喻意义, 使诗歌更加美丽和有吸引力。

例7:“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 tree.../My heart is like a rainbow shell…/Work it in gold and silver grapes, in leaves and silverfleur-de-lys;/Because the birthday of my life is come, my love is come to me.”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A Birthday)

例7这首诗, 前半部分, 诗人使用了三个排比句和明喻, 表达了她爱的喜悦;后半部分中, “Because the birthday of my life is come”与“my love is come to me”相互呼应, 突出诗歌的主题, 因为爱的到来, 她欢快无比, 让全诗弥漫着欢快的味道, 这份爱将是她生日里收到最珍贵的礼物。为了表达诗人对生日的欢喜, 她巧妙地使用隐喻来表明她的生日, 这样很容易使她的诗歌充满感情, 使读者容易理解它的主旨, 产生共鸣。事实上, 这里提到的“birthday”只不过是她对爱的感谢, 让她重生。

例8:“Spring Snow”is written by Han Yu with the sentence that“On vernal day noflowers were in bloom, alas!/In second moon I’m glad to see the budding grass./But white snow dislike the late coming vernal breeze, it plays the partingflowersflying through the trees.” (Han Yu:Spring Snow)

例8中, 诗人韩愈不从人的角度, 而是从雪的角度入手, 期盼春意, 但又怨春色来迟, 本来是人的情感, 但诗人用通感 (或是称为移就) 的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 这样自然地把物与人合, 使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全面地渲染于诗歌之中, 借说白雪嫌春色晚, 白雪似乎自己颇解人情, 穿过庭中的树, 化作飞花来装扮春色。此诗参与了隐喻元素后, 感官效应显得十分明显。

5 结语

本文从隐喻的视角来考量, 应用相关理论探寻情感隐喻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特点, 并通过诗歌实例赏析了诗歌中的情感体验。情感隐喻的工作机制“语义冲突—映射—概念合成”强有力地诠释了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表达, 正是通过隐喻, 诗人可以内化他们内心的感受, 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实体化。当诗人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 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情感隐喻来表达, 使得诗歌更加灵动, 避免了单调与乏味, 以图景的模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 对诗歌中的情感隐喻的解读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Kovecses, Z.Emotion Concepts[M].New York:Spinge-Verlag, 1990.

[2]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0) .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岳好平.英汉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篇14: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

一、抓情感语官

古典诗歌中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喜”、“悲”、“怨”、“恨”、“愤”、“忧”、“帐”、“思”、“想”、“独”、“忆”、“怀”、“寂寞”、“伤心”、“惆怅”等等。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贬官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愁”,想像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因而这里是“怀人之愁”,“愁”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愁”的是“远谪”,而“莫道”“愁远谪”则表现出自己不以贬谪为意的旷达。故可答为: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抓情感人物

诗歌中作者描写的人物或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其情感因人而异,如迁(谪)客常怀仕途失意的苦闷,抒壮志难酬之慨,发命运无常之叹;游子多怀羁旅愁思。悲孤寂冷落,或思亲念友;渔父有寄情山水的悠闲,隐居的喜悦,安贫乐道的思想,或对官场的厌倦;闺妇可以念远怀人,抒独守空闺的哀怨:征人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久戍边关的乡愁离恨,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情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隐士,不畏权贵、坚守气节的志士等等人物形象都是探析诗歌情感的钥匙。如: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依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由注②可知人物是渔父,诗人借“流水”“白云”等景物表现出居者对周遭优美环境的喜爱,以及希望像白云那样不受拘束的隐逸情怀。故可答为: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三、抓情感事情

通过诗人所写之事来快速地判断情感,如“送别”“离别”之事,有离愁别恨,或表明心志,或劝勉、鼓励、安慰等。“相逢”既有短暂相聚的喜悦,也有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等情。“辞官归隐”有归隐的喜悦,有对仕宦的厌倦,有忘情山水的悠闲,或不为当道所重的怨情。“饮酒”有频频劝饮的惜别之情。有细细小酌的遣愁之意。有开怀畅饮的豪迈之情等。其它如登临、垂钓、晚泊、归家等等事情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如2007年广东语文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2十年,宋德祜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人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注释②中可知诗人遭遇了国灭家亡的人生巨变,故“无梦还家”才“独立青峰”;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坚贞不屈,决不向敌人屈膝,故用斗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故全诗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以及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四、抓情感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某个意象,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如“柳”表达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等意;“菊”表达隐逸,高洁,脱俗等意;“子规”(杜鹃)表达悲惨,凄恻,思念故国,故乡等意;“黄昏”有相思离愁,思乡怀人,时光流逝,怀古伤今等情。相同意象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意境,注意区别,不可一味套用。如2008年湖北语文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侯词写自己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而今就像这风筝一样高飞空中。在经历一番风雨后,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尤其通红。“夕阳”有青春不再之意,“红”则表示功成名就。《三国演义》开篇词表现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像夕阳般几度红,但青山亘古悠长。在变与不变中表达了感伤之情。故可答为:侯蒙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上一篇:浅谈电视剧下一篇:铝合金窗工程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