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

2024-04-23

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通用6篇)

篇1: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

语文生成性问题解决方案

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生成性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们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很大一部分指向课堂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在面对这些资源时,更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

策略一:以退为进,伺机而动 劳伦斯·斯滕豪斯说:“当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绝大部分是非预设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教师加入争议的任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倾向,与另一方形成对立。而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教学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的状态。

策略二:点拨引导,推波助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语文课堂上,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并勇敢地表达出来,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如不加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可能会中断、流失,将会导致课堂的缺憾。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引导,引发讨论,启发思考,就能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策略三:另辟蹊径,巧妙变通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出以后,常常会在学生中出现“冷场”“分歧”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深钻教材,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巧妙变通,确保教学流程畅通无阻。在教学中遇到冷场或偏离主题的非生成性资源时,教师应适时了解、鼓励学生,并变换角度启发,把学生从“尴尬处”解救出来。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帮助老师们解决问题: 1.教师要有预设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言语、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因此,当心灵和文本相碰撞时,就会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做到详尽思考。首先,预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一方面,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做出预设;另一方面,结合过去学生学习的实际来做出预设,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调查了解,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应对准备。其次,预设课堂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冲突。认识冲突可能来自学生个体,也可能来自同学之间,更有甚者来自师生之间。冲突的出现正是唤起学生学习活力、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契机。预设了冲突,也就能够预约精彩,冲突的解决往往就是课堂精彩呈现。

2.教师要有识别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有着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令教师措手不及。

面对这种情景,教师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学生的奇思妙谈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值得捕捉,是否值得延伸,是否让它来成就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因为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期待。学会耐心倾听,捕捉对话点,顺学而导,实现发展人与完善人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思想的交融,心灵的碰撞,自我价值的提高。教师还要善待孩子的提问。我时常对学生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爱提问题的学生,看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天长日久,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往往都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彰显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师生共同徜徉在语文那片色彩斑斓的天空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成就我们语文课堂的魅力。3.教师要有评价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的判定。教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评价得法,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创造力,还可以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不是所有的精彩都是由预设而生成的,也不是所有的预设都会有精彩生成。动态生成性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探险的过程,虽然有充足的准备,弹性的设计,但峰回路转,谁也不能预知前方有多精彩。万一遭遇失败,那就让我们把失败回炉,进行严格的审视和分析、改进后,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失败也同样精彩!

篇2: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

一、数学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数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 高度重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传播及动态生成, 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组织,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和师生、生生、生本互动情况积极调动学生, 并有机结合各种教学资源, 因势利导, 创造性地组织适合学生的数学活动, 通过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调控, 积极引导数学教学活动不断更新, 生成新的、超越原计划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生成性教学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动态性;2.生成性;3.探究性;4.真实性。

二、数学生成教学的实施

数学生成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生成是存在于一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中的, 也是在教师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

1. 在互动中生成。

教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互动交往的空间。要在互动中促成生成, 教师应注意以下因素:时间上要有宽度;空间上要有广度;气氛上要有热度;内容上要有广度;方法上要有灵活度;结果上要有效度。

2. 在情境中生成。

生成需要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中, 教师要随时注意捕捉各种信息, 并尽可能地整合到后续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也符合教学要求。教师捕捉信息主要通过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从自然生成中捕捉, 从不确定生成中捕捉, 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捕捉。

3. 在探究中生成。

探究与生成是相通的, 两者有天然的联系, 表现如下:探究学习中的不确定性能强化生成的形成, 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增强生成的力度, 探究学习中的开放性能加大生成的创新力度, 探究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能促成生成的多样性。在小学阶段, 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4. 在反思中生成。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不断的反思, 在反思中教师不断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教学。

三、数学生成教学的策略

数学生成教学不是随意的, 需要教师的精心创设, 教学机智, 而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1. 提问的策略。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推动教学的进行。提问是生成教学的基本手段。好的数学问题具有以下特征: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

2. 讲述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 而且要追求讲述的艺术。这里所说的讲, 不是“一言堂”、不是“你听我讲”, 而是与学生平等沟通、互动共赢的对话交流。

(1) 讲述要直观形象。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 打些合理的比方等, 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 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 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2) 讲述要生动有趣。认识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 它能推动人去自觉学习、探求新知、发展创新能力。在教学中, 生动有趣的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生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内容。

(3) 讲述要联系学生生活。教师在讲述中将学生生活纳入其中的时候, 可能也正是学生生成一系列新信息, 积极投入教学的时候。例如认识钟表这一节内容, 可以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

3. 讨论的策略。

课堂讨论是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要“精”。但在数学讨论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走入讨论的误区。

(1) 精心选择讨论内容。讨论点应是学生感兴趣的,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爱的学习内容。讨论点难易程度要适当, 既要使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讨论出结果, 又要具备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付出一定的思考努力后才能完成。讨论点应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认知易混淆点以及学生思维的深化点和拓展点。同时, 讨论点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启发、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篇3: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 梦幻西游

主题背景挖掘: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是一部老少都喜爱的著作。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孙悟空的72般变化、威力无穷的金箍棒、各路神仙妖怪使用的宝贝能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沙僧的忠肝义胆、唐僧的锲而不舍以及四个人一路走来的相互合作、不离不弃的精神也能给孩子很好的激励,因此我们设计了《梦幻西游》这个主题活动。

幼儿经验切入:幼儿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时期,这些神奇的神话人物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让幼儿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和其他的角色登场,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特征,参与故事表演,感受故事中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从中使幼儿更好地接触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引导幼儿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装扮成故事人物,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发展的情境。

二、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讲述等活动,了解作品中主要角色的人物特征及主要故事情节,丰富相关经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感兴趣。

2.能用绘画、手工、童谣、歌唱、戏曲等多种形式表现故事的相关内容。

3.尝试和同伴共同制作相关道具和背景,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三、提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游戏

聪明岛:

1.自制西游记迷宫图。

2.自制西游记人物拼图。

3.提供煮熟剥壳的蛋、透明的瓶子、热水,探索热胀冷缩现象。

语言区:

1.与西游记有关的图画书、与猴子有关的图书。

2.西游记人物纸偶,供幼儿讲述。

东海龙宫兵器库:

1.提供各种彩纸,制作金箍棒、猴子头饰、唐僧帽等。

2.提供彩泥,塑造各种人物。

3.提供葫芦供幼儿进行线描和彩绘。

4.提供扇子骨和各种线,供幼儿制作芭蕉扇。

5.制作“妙妙卡通”的材料:卡纸、油画棒、胶水、吸管等。

小舞台:提供各种西游记中角色的服装和道具,供幼儿表演。

五、主题环境

主题场景:布置“花果山水帘洞”、“白骨精美容院”、“南海医院”、“高老庄超市”、“火焰山餐厅”、“盘丝洞”等场景。

亲子互动专栏:展示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超级武器,布置成“东海龙宫兵器库”。

展区:

1.展示幼儿自制的“芭蕉扇”、撕纸“猴子”等。

2.展示《西游记连环画》、“西游记迷宫图”、“西游记棋谱”。

六、家园互动

家庭指导:

1.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表演《西游记》中的故事,并进行故事创编。

2.鼓励家长在家引导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时间表,整理自己的房间,锻炼幼儿的独立能力。

亲子互动:

1.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亲子作业“西游记迷宫图”、“超级武器”、“西游记棋谱”。

2.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西游记中的道具、服饰等。

3.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西游记》的动画片,阅读相关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及人物的特征,完成调查表“我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

材料收集:

1.请家长帮助收集葫芦装饰品、毛线等,带至幼儿园,幼儿与老师一起制作宝葫芦。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西游记》的图书、音像制品、泥塑人物、猴子玩偶等。

七、主要活动教案

活动一:芭蕉扇(美术)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扇子的结构基础上会用编织的方法自制芭蕉扇。

2.对中国传统手艺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扇子若干;彩色毛线、丝带、包装带若干;扇架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扇子。

教师出示各种扇子,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扇子,了解扇子的外形结构。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扇子?

你想有把什么样的扇子?

2.欣赏教师自制的扇子。

教师出示已做好的扇子,让幼儿观察自制扇子的结构。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的这把扇子是怎么做成的?

教师小结:用毛线在扇骨中一上一下穿起来。

3.以儿歌的形式讲解示范扇子的制作过程。

编扇子的儿歌:小扇架手中拿,分开扇架排好队。找出最边小扇骨,拿起彩带打个结。一二一,一二一,彩带钻上又钻下。钻到最边回个头,连续不断上下钻。爬满扇架打个结,编成扇子扇一扇。

教师一边唱儿歌一边讲解编织扇子的过程,注意观察一上一下缠绕的方法,正反两面连续缠绕。

4.幼儿自选操作材料边念儿歌边编织扇子,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二:真假美猴王(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关于复制的情节。

2.对《真假美猴王》故事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从该主题一开始,就在阅读区放置《西游记》故事书。

2.请幼儿收集并提供不同版本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书,以及CD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行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虽然遇到各种妖魔鬼怪,但最终都被孙悟空打败了。他常用的一个绝技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孙悟空一会儿变牛魔王,一会儿变村姑,一会儿变老大爷,想变谁就变谁。他使用的这种绝技就是非常高超的“复制技术”。不料有一天,孙悟空也被别人复制了,你们相信吗?

nlc202309051442

2.欣赏故事。

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真假美猴王》,说说假孙悟空是谁变的。

再次欣赏故事,说说假孙悟空与真孙悟空除了长相一样,什么也相像?

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俩很相像?后来是谁看出了真假?

3.辨别真假。

故事中,除了有真假孙悟空外,还有真假什么人物?

4.课后延伸活动:

利用午间休息时间让幼儿观看《真假美猴王》的CD动画故事片。

活动三:两个我(科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另一个我,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复制现象。

2.产生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在周围布置一些镜子、金属制品、装水的大脸盆,使幼儿能较容易地找到另一个我。

2.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由真假孙悟空引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悟空,引出故事。

师:动画片《西游记》里,一直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两个一模一样的牛魔王。今天我带来的故事《白白的朋友》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

2.倾听故事《白白的朋友》

(1)白白是一头小白熊,它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北极的大浮冰上。熊妈妈教它捕鱼,但有时候,妈妈也让它独自呆着,白白感到很寂寞。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白白看到的另一只小熊是谁?为什么他长得跟白白一模一样,还说一样的话?

(3)原来白白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听见的是回声。

3.寻找另一个“我”。

(1)请幼儿回忆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另一个自己。(玻璃窗、镜子、平静的水面、金属制品、照片等)

(2)幼儿自由分散到各处寻找另一个“我”,并及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

4.音乐游戏:照镜子。

两两合作,跟着音乐做镜像动作。

活动四:逗牛(音乐)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逗牛》。

2.能做各种逗牛的动作,并在贴纸的帮助下迅速结伴并交换舞伴。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领巾、音乐。

2.幼儿有丢手绢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复习小牛动作。

2.新教集体舞《逗牛》。

(1)学习牛仔的动作和游戏。

输的幼儿,就要站到圈里面去,做可爱动作(教师请幼儿站圈中间做生气动作、可爱动作……)下一个牛仔就是输的人,圈外人要和牛仔一起做动作。

(2)师幼共同游戏。

(3)幼儿学习两两合作。

(4)跟音乐游戏。

3.换伙伴游戏。

(1)学会交换舞伴。

(2)幼儿尝试游戏。

4.结束游戏。

我们学会了一个好办法,换到了很多的朋友。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换到好朋友,我们下次还可以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五:大话西游(语言)

活动目标:

1.了解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特征及其简单的故事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主题曲录像。

2.提前进行调查,丰富幼儿对西游记的了解。

活动过程:

1.看《西游记》主题曲录像,回忆《西游记》故事。

这是哪个故事的主题歌?《西游记》这个故事是谁写的?

2.了解主要人物。

(1)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他有什么本领?

(2)幼儿按喜欢的人物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3)每组幼儿代表发言。

(4)设疑:孙悟空本领这么大,假如唐僧只带孙悟空一个人去西天取经,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了解《西游记》中四个人物的优缺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3.了解故事情节。

唐僧为什么不让徒弟们带着他飞到西天去?--回忆故事情节和内容,感受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困难、危险与艰辛。

活动六:小猴智救白龙马(健康)

活动目标:

1.尝试锻炼手脚着地向前爬以及正、侧面钻的动作。

2.体验合作与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体操垫3块、小桌子5张(拼搭成魔幻区的山洞)、“金箍棒”25根、幼儿自制的猴子面具25个、《西游记》的音乐磁带1盘、玩具白龙马1匹、塑料圈3个。

活动过程:

1.环境布置。

(1)教师介绍小猴救白龙马游戏内容;白龙马被妖怪抓起来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孙悟空侦察到白龙马被妖怪关在宫殿里,前去救它。去宫殿要经过的地方,老师已经画出来了(展示示意图)。

(2)幼儿分组讨论,根据示意图把场景布置出来。

2.小猴练功。

(1)活动开始,教师扮演猴王,幼儿扮演小猴。音乐响起,猴王从自己身上拔起一根毫毛,放在嘴边一吹,紧接着大喊一声:“孩儿们,起床了!”小猴齐声说:“是。”猴王和小猴将手放在自己的额头旁,做观察的动作。师幼根据音乐磁带,一起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练习基本功。

(2)为了能顺利地救出白龙马,悟空先要了解地形。

3.智救白龙马。

nlc202309051442

(1)猴王交待游戏规则:

①戴好孙悟空面具,否则白龙马不认识你们;

②一路上要注意安全,跟好猴王,否则被妖怪发现了会有生命危险;

③要坚持不懈、勇敢地完成任务,不怕困难。

(2)幼儿戴上孙悟空面具出发,一路上手脚着地爬过“魔幻区”,然后到高坡(幼儿园的花坛)处往下跳,再从幼儿用金箍棒搭建的天然山洞轻快地钻过去,最后侧身钻过秘密通道(塑料圈),到达关白龙马的宫殿(多功能滑梯)。

4.活动结束。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收拾活动材料。

活动七:神奇妙妙瓶(科学)

活动目标:

1.初步观察热胀冷缩的现象。

2.形成敢于假设、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瓶子(瓶口要略小于蛋)、煮熟剥壳的蛋、热水。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说说: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玉净瓶、红葫芦可以将敌人吸到瓶子里,我们真实的生活里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2.展示瓶子和蛋,请幼儿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蛋完整地放进瓶子里?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

3.分组实验。

(1)请幼儿分组实验,动手试一试。

(2)请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成功的做法。

4.让没有成功的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再试一试。

活动八:取经四人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特点。

2.在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发现童谣句尾与句首的顶针关系。

活动准备:

根据童谣内容组成的六幅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前四幅图片,理解、学习童谣的前半部分,感受童谣句尾与句首的顶针关系。

(1)观察前四幅图片,理解、学习童谣的前半部分。

图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感受童谣句尾与句首的顶针关系。

听了这首童谣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地方好玩、有趣?

2.观察后两幅图片,理解、学习童谣后半部分。

3.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地朗诵童谣。

(1)变换不同形式(拍手、两两结伴等),有兴趣地朗诵童谣。

(2)自由结伴表演童谣。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练习朗诵,并逐渐加快速度,提高朗诵兴趣。

附童谣:

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打妖怪,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嘴巴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慢慢行,后面跟着个老妖精。

老妖精,心狠毒,一心想吃唐僧肉。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

手里高举金箍棒,妖魔鬼怪一扫光,一扫光!

八、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对于《西游记》里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熟悉和感兴趣,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许多孩子通过观看《西游记》的动画片和与家长一起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对《西游记》的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收集制作了各种武器和道具,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幼儿一起讨论、动手制作,将整个教室都变成了《西游记》中的场景。手工坊变成了“东海龙宫兵器库”、理发店变成了“白骨精美容院”、餐厅变成了“火焰山餐厅”、整个教室变成了“花果山”,小舞台上天天上演着精彩的《西游记》。幼儿在这样有特色的环境中更能投入到各项游戏活动中。

结合这个主题的开展,我们还开展了亲子活动“梦幻创意秀”,许多家长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协助孩子一起制作了他们最感兴趣的兵器和道具,这些道具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可谓件件有创意,样样都精彩。孩子们不但相互欣赏到了不同的创意,更体验到了表演的快乐。

在这个主题的学习中,我们也再次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正因为幼儿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4:小班生成性主题活动:母鸡

班级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儿歌《小鸡》。“小鸡小鸡叽叽叽,尖尖嘴巴黄黄衣,爱吃虫子和小米,小朋友们喜欢你”。瑶瑶就问:“小鸡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啊?”“鸡妈妈有大大的鸡冠。”“不对!不对!鸡妈妈有大大的尾巴。”“鸡妈妈会喔喔叫。”“鸡妈妈是咯咯哒”……看着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也加入了进去,最后我们决定去家里和周围的菜市场去看看鸡妈妈。于是,关于“母鸡”的主题活动产生了。

二、活动预想计划

(一)主题目标

1.主动去观察、了解母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主题活动预想流程图

(三)环境渗透

1.环境创设。

班级布置关于母鸡的主题墙,放置母鸡的标本。

2.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涂色的鸡蛋、母鸡的图片。

3.家园互动。

请家长带孩子去菜市场看母鸡,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母鸡。

三、活动实施网络图

四、活动实施

(一)相关活动

活动一:参观菜市场(社区活动)

活动二:鸡妈妈来做客(社会活动)

活动三:老母鸡(音乐活动)

活动四:母鸡下蛋(美术活动)

活动五:捡鸡蛋(健康活动)

活动六:孵宝宝(语言活动)

活动七:鸡妈妈的彩裙(美工活动)

(二)实施过程

活动一:参观菜市场

活动来源:

孩子们只是经常听说母鸡,但是真正见过母鸡的孩子不多。于是,我们就一起去菜市场近距离地看看母鸡。

活动地点:

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

活动目标:

认识母鸡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幼儿在参观途中要注意安全。

2.联系好卖鸡的摊位。

活动实录:

到了菜市场,孩子们沿途看了水果、蔬菜,最后来到家禽的摊位,老板热情地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母鸡,还告诉小朋友们母鸡和公鸡的区别。

活动二:鸡妈妈来做客

活动目标:了解母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母鸡的标本和母鸡活动的视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请鸡妈妈来做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个小动物来做客,你们看是谁呀?

2.引导幼儿观察母鸡(标本)特征: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再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头、身体),教师小结。

3.通过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

(1)讨论:你们知道母鸡喜欢干什么?喜欢吃什么?它有什么本领呢?

(2)欣赏视频,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

4.欣赏儿歌《老母鸡》。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来会生蛋。生下一个大鸡蛋,咕哒咕哒叫得欢,咕咕哒——。

活动三:老母鸡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并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学会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老母鸡下蛋视频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拍拍小手(练习节奏型X X X X—X X X ——)。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母鸡吗?你们说说老母鸡都会干什么?那母鸡是怎么叫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母鸡的叫声。

2.教师范唱歌曲。

有一首歌是关于母鸡的,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3.幼儿学唱歌曲,在模仿母鸡叫时声音要自然。

4.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歌曲: 老母鸡

1=F 3/4

1 1 1 5 —3 3 3 1 —1 3 5 5 —4 3 2 — —

老母 鸡 呀, 真能 干 呀, 会捉 虫 儿 , 会生 蛋,

2 3 4 4 —3 2 3 1 —1 3 2 5 —7 2 1 — ‖

咯咯 哒 呀, 咯咯 哒 呀, 咯咯 哒 呀, 咯咯 哒。

活动四:母鸡下蛋

活动目标:幼儿愿意动手绘画,对绘画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油画棒、纸、鸡蛋。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母鸡有什么本领吗?那宝宝们就来做一个能干的母鸡来下很多的蛋。

2.出示画纸,画纸上已画上一只大母鸡和一枚鸡蛋,让幼儿说说鸡蛋的形状。

3.教师示范鸡蛋的画法:从上方起笔,逆时针转画。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圆形的完整,鼓励幼儿画许多鸡蛋。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五:捡鸡蛋

活动目标:

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游戏活动练习定向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母鸡头饰,乒乓球人手一个,篮子两个。

活动过程:

1.已学习过歌曲《老母鸡》,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创设情境,帮助幼儿学习向指定方向跑的技能。

教师:我是老母鸡,生了许多蛋,我想请小朋友帮助我捡鸡蛋,你们愿意吗?

3.交待游戏玩法与游戏规则。

小朋友们捡鸡蛋要从老母鸡身边出发先跑过一片树林,再跑到草地捡一个鸡蛋跑回来放在老母鸡身边的篮子里。

4.幼儿游戏。

5.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做韵律操。

活动六:孵宝宝

活动目标:

1.愿意欣赏故事,在故事中了解鸡妈妈孵宝宝的方法。

2.在故事中学习词语:一动不动。

活动准备:

1.图片母鸡、鸭妈妈、杜鹃鸟

2.课件《孵宝宝》。

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咯咯哒、咯咯哒,瞧!谁来了?(出示图片);听听!谁来了!(出示图片)讨论:鸡妈妈和鸭妈妈会不会孵小宝宝?

2.播放课件,讲故事《孵宝宝》。

3.提问:鸡妈妈和鸭妈妈会不会孵小宝宝?鸡妈妈是怎样孵宝宝的?学习词语:一动不动。鸭妈妈是怎样孵宝宝的?鸡妈妈孵出宝宝是谁呀?它是怎么叫的?

4.完整欣赏故事。

这么好听的故事我们再听一遍。

孵宝宝

春天来了,杜鹃鸟第一次下蛋,还不知道怎样孵宝宝呢?芦花鸡大婶它可是知道如何孵蛋的,这芦花鸡大婶每天都蹲在它的窝里,抱着蛋一动不动,连东西都忘了吃,这时候杜鹃鸟飞过来问:“请问您是怎样孵育宝宝的呢?”芦花鸡大婶说:“我蹲在窝里用暖烘烘的身体抱着蛋,这需要抱上21天才能孵出鸡宝宝。”这时候杜鹃鸟摇了摇头,它说:“这样老是蹲着,这腿难道不麻了,多辛苦啊。”说着杜鹃鸟飞走了,它看到花母鸭,花母鸭带着四只小鸭在河边找吃的,杜鹃鸟说:“人家还在孵宝宝,您的孩子怎么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花母鸭笑着说:“孵宝宝的事不用我操心,我下了蛋,芦花鸡大婶会帮我孵蛋的。”这杜鹃鸟一听高兴了,下了蛋请别人帮忙。这个办法可不错呀。这杜鹃鸟不做窝,也不孵蛋,飞到山雀、画眉鸟窝里下了个蛋,等着它们帮它孵宝宝呢!

活动七:鸡妈妈的彩裙

活动目标:

1.乐意自由运用撕、粘的方法大胆地装饰。

2.在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中初步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鸡妈妈头饰一个,装饰好的鸡妈妈裙子一件。

2.幼儿每人一件废旧报纸做成的裙子。

3.彩带、胶水、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穿一条漂亮的裙子进入教室。

宝宝们,你们看,今天鸡妈妈买了一条新裙子,漂亮吗?你们觉得裙子哪里漂亮啊?(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小宝宝的眼睛真厉害,鸡妈妈的裙子是用五颜六色的彩条装饰过的,所以很漂亮。你们看看裙子上有什么颜色的彩条,我们一起说说?(指着裙子请幼儿回答)有红色、绿色、黄色……你们真棒。你们再看看,妈妈裙子上的彩条是相同颜色贴在一起,还是不同颜色贴在一起的?对啦,要是我们把颜色错开贴,颜色就会显得更丰富,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漂亮。那你们再看,我这条裙子的彩条是不是都一样长啊,不是对了,这些彩条有的长有的短,这样能让我们的裙子更有层次、更漂亮。

2.教师激发幼儿制作兴趣。你们知道鸡妈妈为什么穿这么漂亮吗?(幼儿猜想)鸡妈妈要去参加一个鸡妈妈的舞会,可是鸡妈妈的朋友们还没有漂亮的裙子,你们愿意帮它们做一条彩裙吗?(愿意)

3.教师介绍制作彩裙的材料和方法。

这里有一条没有装饰过的裙子、彩条、胶水、毛巾。我们可以在盘子里拿喜欢的彩条,你们看看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白色,请宝宝们注意啦,我们要在白色一面涂上胶水,涂胶水时涂一点点就够了。用完的胶水要盖好放回盘子里。再把彩条贴在裙子上,如果你觉得彩条太长,可以请小手帮忙把彩条撕断,贴彩条时不要把相同的颜色贴在一起,这样就会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漂亮。做完后如果手脏了,就用小毛巾把手擦干净。你们看裙子做好了,漂亮吗?漂亮!

4.幼儿制作彩裙。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们到后面找一条裙子,动手做彩裙,好吗?

5.展示小朋友的作品。

活动反思:

篇5:课堂生成性资源

跳出框框,智当旁观

新型课堂观把老师定位为活性课堂的“呈现者”、对话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课堂的“推进者”。而我们往往侧重于做一个课堂的“呈现者”,按着自己预设的教学步骤。对于意料之外的课堂资源缺少理性的思考、敏锐的洞察、智慧的判断和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暂时遗忘掉。

片段1:老师指着板书“0”提问:它像什么?

生①:像圆圆的太阳。师:你真聪明!

生②:它像十五的月亮。师:你说得真好!

生③:它像汉堡包。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④:它像鸡蛋。……

时间已经过了大半,还没有老师想要的结果。此时,老师不应眼看着局面的演变干着急,而应思考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洞察和把脉到学生思维的方向并及时剪断。重新导航学生的思考方向。发挥对话信息“重组者“的作用,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推进新一轮动态课堂资源的生成。

当剪则剪。提高实效

学生思维方向会出现迷茫、偏离,很多时候责任在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对一个问题的提出可能引发的多种理解没做仔细的斟酌。因此,当意外生成时,我们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是否提到了要点,要如何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才能“扭转乾坤”。

片段2:老师出示红、黄两支铅笔。

师: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

生①:红的长,黄的短。师: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些?

生②:红铅笔长,黄铅笔短。老师又拿出一支绿色的铅笔。

师:现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

生③:绿铅笔短,黄铅笔长。

师:刚才你们说黄铅笔短,现在又说黄铅笔长。黄铅笔到底是长还是短?应该怎样说才准确?

学生小组讨论……

生④:应该说“谁比谁长(或短)”。如“红铅笔比黄铅笔长,黄铅笔比绿铅笔长。”

生⑤:黄铅笔比红铅笔短,绿铅笔比黄铅笔短。

当学生在“黄铅笔到底是长还是短”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时,老师及时剪断并进一步抛出问题“应该怎样说才准确?”把这个棘手的问题再次“传”给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自己理清了思绪——“应该说”谁比谁长(或短)”。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难点也被学生自己轻松突破,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当乱且乱,给予空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一个“乱”的课堂场面常常蕴涵着“活”的源泉,只是需要老师的“激励、鼓舞和唤醒”,需要平等对话的“首席”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片段。“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抓住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合作探究——哪些是“形状相同”的,同时渗透下一单元“分类”的数学思想意识。在学生汇报自己组的探究结果时,发现学生对“形状相同”己初步理解,但不能很好地把握“形状相同”的特点。因此没有迅速剪断学生探索的希望与热情,而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组有没有把“形状相同”的都放在一起,还可以怎么放?“让学生自己在多次的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中理出混乱的思维。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对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也有深刻的印象。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练习,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落到了实处。这样的“乱”对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学习热情的呵护、探究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有价值的。

篇6: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主体意识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唤醒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生成,其重要前提在于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前期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当我们将研究的目光转向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各种状态令人堪忧。

1.疲于應付作业。尽管减负的呼声从未间断,但在语文学习上,学生的作业量还是不见减少。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在疲于应付各种类型的作业。有些速度慢、正确率低的学生往往被这些作业拖得疲惫不堪,由此养成拖沓的习惯,并且降低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产生消极的心理。

2.课前缺乏预习。前置性预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学生缺乏这种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不能对将学课文进行课前阅读,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更不会翻阅工具书、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久而久之,形成惰性与依赖性。

3.课堂投入不够。在课堂上,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比例不大,一来对课文的不熟悉导致部分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二来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让他们习惯等待老师将现成的理解“喂”给她们。

4.语文实践缺乏。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还是停留在口头上。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好奇心,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研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即使老师有所布置,却往往置之不理。

以上种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生成性。

二、策略实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简化教学设计,留足时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从简化教学设计上入手。以往的设计,教学环节是直线性的,没有弹性空间;教学提问繁琐细碎,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更有甚者,连教学过程中教师该怎么承接过渡、该怎么总结深化的语言都在设计中固定,从而使教学的预设来不得半点变化。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设计,往往给教师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

相比那种所谓“精”“细”“深”的教学设计,笔者更加欣赏那种粗线条的、简约的课堂教学。为此,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教材的钻研上,在深入把握课文内涵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我尽量简化教学设计——浓缩课堂提问,关注课文重点,组合板块教学,不求“遍地开花”,但求“一课一得”,从而将课堂上更多的时空留出来给学生。

“番茄太阳”一文,课文比较长,我简化到两个步骤:①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初步把握作者与主人公明明一家人交往的过程之;②精读感悟:将目光聚焦明明,关注描写她外貌、一言一行的句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个教学设计几乎没有提问,只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教师点拨引导,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成。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绘画,我认为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大写意,而不应该是工笔细描。

2.弱化课堂教学,改变被动。近年来,生成性教学更加注重主体性教育理论,而这一理论近来又有了新的发展。郭湛认为:“真正的主体性只有在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中,即在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主体身份时才可能存在。”为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强势地位,凸显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我们不妨弱化一点教师的“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尝试着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学生过程,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的交流过程,以学生的生成催发自己的生成,用自己的生成激发学生的生成。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好了加减法,减教师的教,甚至示教师的弱。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而课堂上教师的“示弱”,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而这,正是我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拿手一招。

3.优化语文练习,激发主动。曾多次对我所教的学生说过一些西方国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在一个阶段内开始调查,并完成报告。而这样的作业,往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热情,我尽力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教学口语交际《学做节目小主持人》一课时,我结合一场联欢晚会,将节目单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组织现场主持比赛,评选最佳主持。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们发现:语文竟然还可以这样学。只有真正尝到了“甜头”,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会不断地提高,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手段。

叶澜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反复阐述生成性教学的生命性本质,把生成性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学主体重要的生命经历,从而把生成性教学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之上,是立足于学生的存在意义的建构。这一生成性教学思想可谓高屋建瓴,对我们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所以,语文生成性教学,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正是实施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写摘葡萄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周记题目是游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