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品茶散文

2024-04-22

夜,品茶散文(精选5篇)

篇1:夜,品茶散文

夜,品茶散文

春,静夜,明月朗照,落花无声。

手捧一杯茶,本是很少喝茶的,似乎我更爱的是咖啡,但今夜似乎只有喝茶,办公室很安静,临窗听着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心事若有若无,回忆时隐时现,本来还觉得平静的思想突然就有了落寞的感觉?这夜与在这夜里独坐的人。

幽幽的香,纠缠一些纷乱的影,一路走来,春去秋来已经是几番寒暑,冬渐渐地远去,春即将来临,终是在熟悉中开始有了陌生的沉默。于是,大脑就瞬间复苏,在沉默中追忆最近幸福的感觉。

无意识地喝一口茶,入口极苦涩,许是茶太浓。太浓的茶是让人品尝不到茶的.清香的,就如太长的思念会让人感觉不到爱的欢乐一样,对于这样的苦涩,现在只能是让我微微的皱一皱眉头,因我知道要学会品茶的清香,必须先学会忍受茶的苦涩。

皱一皱眉头,心事却又觉得无从寄起,只能再喝一口茶,夏日里多的是火热,秋日里多的是淡淡,冬日里多的是寒冷,春日里多的是思念。

比如孤独,比如思念,比如那些总也理不清楚的风花雪月。

飘零在世间的并不只有我,或者并不只是人。自然的给予是最为公正的:”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都逃不出自然的定数,很多时候心情在患得患失的反反复复中起起落落,沿途走来,风一阵、雨一梭,雪一场、花一丛,于是,生命便在途中美丽的绽放后又寂寞地凋零,临风花落泪,听雨雪缠绵,再于是,就觉得看透了一切。

近日,有一友问我,你累吗?有点,是一种不确定,是一种回旋,是一种可进可退、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近可远的感觉。累又怎样,只看到我的累,却看不到我的美,在幸福里陶醉的我啊,又有几人知?

昨夜你的那句很想你,我呆了许久,虽只是一句话,却是一颗心,我欣喜了许久,眼睛潮潮的,心儿暖暖的,原来这就是我的幸福。

偶尔有梦,梦中的色彩有点斑驳,有点看不清你的眼,但是你,我又何需去看,只去听,只去嗅,只去用心感觉就足够了。

你的微笑,我一直在看,你的眼神,我很爱读,你的味道,我已沉沦。其实我曾经有点自卑,只是你有点没发现。我曾经有点不敢对你说:我爱你;我也曾经有点不敢问你:是否爱我。和你在一起我总是有点惶恐,因为我总认为自己有点一无是处。

我的心事,有点不敢让你知道,因为那时我觉得你有点不在意,我总是在你转身的那一刻暗恨自己的怯懦,在你面前我总是感到有点失败。

你说你其实很安静,你说你其实很喜欢成熟的,我都知道。我想我是有点理解的。我也一直在做着,尽管不够好。

我总是带着淡淡的喜悦与莫名的惆怅来想你。我知道。可我就是一直牵挂着,这让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不管向前还是向后,日子总还是很长,再喝口茶,苦涩依然,得加些水了。是水把茶叶泡得苦涩,也是水把茶叶泡得清洌。这就是一种自然调节,可谓是甜也因它,苦也因它。

好比思念之于爱情,好比欲望之于生活……

篇2:夜,品茶散文

白居易有诗说:“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夜、书、茶,是一道靓丽风景。人长寿的秘诀,三条:六岁以前不要受很大的苦,四十岁知道调节自己,找到一个忘乎所以的爱好。思索三年,终于寻入路径,找到自己的爱好了。三毛说:“一个房间,书多了就会好看起来,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我认定书是非常优雅美丽的东西,用它来装饰房间,再合适不过。”金银玉器、雕梁画栋终不过是浮华;“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人无法避免的老去;“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离死别也难以避免;只要深陷其中刻意追求,“五阴炽盛苦”更是注定逃不了的。而书本,终是端庄雅致,纤巧充实吧,是有灵性的通悟。

读书即读自己。每当读一好文和一段好字时,总有击掌叫绝的感觉,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感觉遁形,如高山仰止的心情就像置身胡马北风大漠,眼见得的苍凉壮阔。不由得空叹一声:人家,怎么说的如此之好、如此之精辟呢?每每读到好词好章,像和知己在隔空对话,不由得哀婉凄凉,不由得心路彷徨,不由得壮志凌云,还会有带着一些欣喜的惆怅。书中可以见过太多的人,可以见过更多的事,不经意间的积累,使人经历了世间沧桑,有了力透纸背的穿透力,眼光深邃起来,面对世间的风云流转、纷争演变,也能够深藏那一份深意与沧桑了,书读得多了,间或激发一些思想的光芒,变得欣欣然迷醉其中。

篇3:静夜品茶记

茶 聚

寒暄一毕,请入茶室,依次就座,上瓜子、花生等茶点。古乐声中,老张挽起袖口为我们煮水烹茶。老张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完成着烹茶的每一道工序: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

毛尖泡好后,老张持紫砂壶“三点头”各注半杯,宾主各鞠一躬,老张说这叫献茗与受茗;接着我们被告双手捧杯至鼻前嗅之良久,再徐徐放下,为闻香;再凝视杯中一刻,是为观色;再双手捧杯,微饮半口,细辨其味,尔后慢咽(半杯茶分四口饮完)是为尝味;饮毕,吾三友将空杯覆盖于茶盘中,并向老张致谢,是为反盏。

我嫌茶道繁琐,开口倡议:“吃茶全在品,老张,一来茶道,我们就懵懂迷失,难得真趣;你还是让我们自己享用吧,何如?”

其他二人点头,目视老张。

“也罢。请用。”老张轻声说。我们三人抓起茶壶,斟上香茗。然后小心地捧起茶杯,轻啜一口,细细品味。嗬,茶汤在舌尖回旋不绝,茶香、茶味尽得。茶水甘冽,饮后齿颊生香,回味无穷。

茶 悟

老张煮水冲茶,表情平和恬淡,肃然清寂的脸上透出安详、宁静。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放松和禅悦。大家静静地品茶,静默无语。夜晚很静,窗外月光洒了进来,水似的明澈柔美。我们内心空明穆静,没有妄念,没有烦恼,有如禅诗中所说的“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

恍惚间我们已忘却所在,迎清风顶明月,飘逸到了灵山秀水间,面对的是清泉飞瀑,耳闻的是松涛天籁,上下虚空,万里澄明,只感到目如清莲,身体一片空灵,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境界。

佛经所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浩浩数十万卷的三藏告诉人们的,其实就是一个道理:不执。

赵朴初老先生有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好一个“吃茶去”!终日昏昏,得此机缘,真有“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幸。

于静默中品茶、观心,耳边回荡的是梵呗与清风的合奏。在平常的举手投足中深味脱离尘世之累,物我两忘,直入真如之境,不亦快哉?

编辑/坦然

篇4:品茶初三散文

品茶如同品人生,第一道,满。端起茶杯,由鼻端移到嘴边,趁热闻香尝味。热的茶汤刺激你的两颊,使其生津,含在嘴里片刻,舌头微缩,边吸气,再边用舌尖打转,徐徐咽下,领略甘味,满嘴是茶。它内敛而又浩荡。

第二道,浓。肉桂尝滋味,水仙重香气。第二道的香气最足。用三种方法闻水仙的四种香气。冷闻干茶香,纯香,表里如一。热闻瓯盖香,清香,不生不熟。温闻叶底香,兰香,火候停匀。冷闻杯底香,真香,雨前神具。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浓而不腻。它辛锐而又持久。

第三道,烈。水仙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拖长了浸泡时间,茶汤有点浓但又是细腻的。一入口,不停留入喉,就有一股直抵人心的气流往里冲,气韵便一拥而入,全在我的身体内。烈得彻底地将我的每根神经重新梳理一遍。它壮烈而又缠绵。

第四道,真。我刻意减少了浸泡时间,让茶汤有点淡。入口时,我把茶汤含在嘴里,用嚼的动作,让茶汤在嘴里翻滚,如此的亲密。淡淡的茶香、淡淡的火香是那样的真真切切,与我的每次呼吸联系在一起。茶汤虽淡还是很有嚼劲,这也许就是那些老枞虽阅尽沧桑依然不服输的冲劲。

篇5:品茶初三散文

初爱读书时,没有书屋,常常干读,独坐在阳台,或庭院的台阶上,借着阳光或月光,便觉得很可心。书读罢,自觉有走马观花之感,一本书,往往在偷闲窃时中费劲读完,得到的是“不了了之”,内心汲养极少。近些年学会了品茶,品茶的同时捧起书读,茶有味,书也有味了。

学会品茶,缘于朋友赠的诗联:“诗题窗外竹,茶煮石根泉。”这之前,也常喝茶水,不过,尽是些普通花茶泡在普通的水中,仅区别于白开水,以解渴为目的,是纯粹的茶盲。因此,一杯杯饮下,并无丝毫茶韵之感悟及联想。得到这副诗联后,斟词酌句,慢慢便嚼出诗韵,长了诗心,开始真正喜欢上读诗读书,继而把品出的茶韵融进读书的情致之中。现在,我已完全把品茶当作读书、把读书当作品茶。

好的茶,并非茶叶单一决定,它还取决于泡茶叶的水质。好茶叶用泉水泡,尤其是山泉、山泉的上泉,泡出的茶无污染、纯净、清香,最好。这样的茶,喝起来犹如与茶谈心,对身心健康作用很大,特别是人到中年,虽然不惑,却心悸加剧,事务繁重,压力大,烦事多,愁交织,心火燥。但若有自控能力,不妨泡杯好茶,坐下来,平心静气,细品慢嚼,就会品出茶香中如诗书般的韵味,就能获得艰辛中的宽慰。

读书和品茶一样,读好书,读自己喜欢且有用之书,才有心得,才容易领会与感悟。好书,都来自语言文学,不在长短,贵在内涵。一本有内涵的书,传递的是一种生活精神与感情。我们读书,不仅是读知识,主要是为了从中吸收营养,丰富思想,提高生命、生活境界。天下书多,择书而读,如择水泡茶一样,要有意识,不敷衍,便知味。相反,就如浊水泡茶,无益还损身。当然,博览群书是好事,读得多,知识就多,但真正能读懂、读进内心,融入思想的书不很多。

上一篇:孔坊小学书画比赛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切割钻石勇气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