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2024-04-23

返家十万里观后感(精选7篇)

篇1: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上个月,老师带我们去视听教室看了一部电影——《返家十万里》。

这部电影是在叙述小女孩艾咪的妈妈不幸死于一场车祸里,所以从此她便和父亲在农场中相依为命。有一天,艾咪在枯叶堆中发现了一窝雁子的蛋,父亲推测认为应该是由于附近正进行开发,母雁在情非得已之下仓皇逃 走所遗留下来的“孤蛋”!因此饱尝失去母爱之苦的艾咪决定担负起母雁的角色,夜以继日的细心呵护这窝雏雁!

但是父亲告诉艾咪:雁子是候鸟,无法安然度过这里凛冽的寒冬,所以在冬天来临前,它们必须南飞度冬。因此,父女俩开着轻航机,带着雁儿飞越加拿大,抵达美国,寻找温暖的栖息地。一路上,他们曾被误为敌机,遭到战机拦截;也曾被误认为“大鸟”,受到盗猎者擎枪“狙杀”,真可说是历尽千辛万苦啊!

看完了这部真人实事改编的电影,我很敬佩艾咪富有同情心,热爱生命,为保护雁儿而努力,而且她凭藉着坚强的.意志力,不畏艰难,终于完成使命,真让我深深的感动!我要效法她的精神:即使明知事情不太容易成功,仍然应该鼓足勇气奋力一试,这才是真正的勇者!

篇2: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在描述小姑娘艾咪的母亲悲剧丧生一场车祸事故里,因此 此后她便和父亲在农场中不离不弃。有一天,艾咪在枯枝堆中发觉了一窝雁子的蛋,父亲推断觉得应该是因为周边正开展开发设计,母雁在情非得已之中仓惶逃跑所留存下来的孤蛋!因而饱受丧失母亲的爱之苦的艾咪决策肩负起母雁的人物角色,日以继夜的仔细关爱这窝雏雁!

可是父亲告知艾咪:雁子是黑颈鹤,没法欣然渡过这儿凌冽的严冬,因此 在冬天来临前,他们务必南飞度冬。因而,父女俩开了轻航机,带著雁儿飞跃澳大利亚,到达美国,找寻嘏的栖息的地方。一路上,她们曾被误为敌机,遭受战斗机阻拦;也曾被误以为大雕,遭受盗猎者擎枪狙击,真可以说是历经历尽艰辛啊!

篇3:十万里的乌龟

龟还是这只龟,

当十万里变成了十湾里,

一切都大不同……

在一个叫十湾里的地方,住着一只乌龟,它在水湾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呆久了的乌龟感到十分腻味,于是想出来找点事干干,以便充实自己,为生活添点乐趣。

它去求见虎大王,被大王府的门卫挡在外面,一个门卫说:“笨乌龟,还想见虎大王,也不看看自己是啥模样,快滚蛋。”另一门卫说:“你和虎大王是啥关系呀。”乌龟说:“我是从十湾里那个地方来的,不认识虎大王。”门卫一听吃惊地问:“什么,十万里的地方。”乌龟答:“是十湾里。”两个门卫相互使个眼色,赶紧去报告虎大王。

虎大王见门卫急急忙忙跑了进来,便问:“什么事?”门卫说:“虎大王,有一个十万里外地方来的乌龟求见你。”虎大王一听,感到十分稀奇,说:“快请十万里外的乌龟进来,我看它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乌龟很快被带进来了,老虎一见乌龟,立马从大王椅上走了下来,让乌龟坐下。它上下打量着乌龟,惊异地说:“这来自十万里外的乌龟就是和咱本地的乌龟不一样,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能比呀。你们瞧,这肯定是一只神龟,这眼睛、这鼻子、这嘴巴、这脖子、这乌龟壳全都与众不同。这是老天爷赐给我的朋友呀。”老虎问乌龟:“神龟先生,你到我这里来,有何要求?”乌龟说:“我只想找点事干,不想呆下去了。”“好啊!好啊!”虎大王非常高兴,“那你就担任动物王国的国师吧。”

乌龟上任后,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它向动物们系统地讲授了自己的道德理念及养生之道,颇受动物们的欢迎,于是乌龟很快在动物王国中成了有名的大师,颇受动物们的拥戴。

一天,虎大王与乌龟聊天,虎大王随便地问了句:“乌龟国师,你的家距这十万里,实在是太远了,你想不想家呀?”乌龟很自然地回答:“虎大王,你误会了,我家住在十湾里,离这只有七八里路,那个地方很偏僻,我是经常回家的。”

“什么,你家就在本地,只有七八里。”虎大王脸色骤变。“你这个大骗子,从现在起你不是国师了,你回去吧。看在你尽了力,我就不惩罚你了,记住,永远别回来,否则,我就吃了你。”

篇4:海底十万里读后感

海底十万里读后感

读完<<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后,个人认为自己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独一无二。

正如许多人认同的一样,文章中,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起来引人入胜,更是使人欲罢不能。

大致的内容是从海面上发现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撞沉几艘轮船开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从而发现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这艘“鹦鹉螺”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利用海浪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动力,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代工业杰作。尼摩船长是一个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却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与惊人的胆识。于是阿龙纳斯在尼摩船长邀请下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PS:抄自简介的```)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鹦鹉螺”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北两极海岸,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最终到达挪威海岸。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猎,“鹦鹉螺”号搁浅,进入珊瑚墓地,经过阿拉伯海底地道,地中海四十八小时……在将近10个月的漫长旅程中,经历了土人围攻、冰山封路,鲨鱼、章鱼袭击等许多危险。小说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诡谲多变的情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情节古怪离奇,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让人更是仿若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读完《海底两万里》后的第一感觉是――极大的震撼.

它告诉了我各个我不懂的美丽的岛屿,它告诉了我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这么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么的羡慕。

而且难得可贵的是,能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这本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非常佩服他们都不自私自利。

佩服龙纳斯教授的乐观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与无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长的勇气,和他那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还写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篇5:万里:九十挥拍仍从容

主持人董卿和张斌向大家介绍:万里老先生年过90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晚上8点就睡了,现在是9:46分,所以万老不能到现场领奖,请他的长子万伯翱到现场领奖。为万里先生颁奖的是国际奥委会的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陪同颁奖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水均益。

晚会上,亿万电视观众从万老长子那里了解到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万伯翱先生说:父亲身体还算好,心脏有些毛病,但是他坚持锻炼,每周打四次网球,打三次桥牌,这次听说中央电视台举办这个活动,非常高兴看了全部的介绍和请柬……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万里,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以及退休后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不渝地关心和支持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对于网球运动,万里同志更是情有独钟,有关他老人家的网球人生、网球理念和网球故事已传为佳话。

万里第一次接触到网球是75年前

上世纪30年代初,万里考入了山东曲阜第一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吃住皆不掏钱,这正是出身贫寒又想上学,又没什么钱的万家所希望的。

在曲阜读书三年,万里学会了打网球,那时网球是个洋玩艺儿,刚刚传入山东不久。开始他没有钱,买不起球拍和球,先借有钱人家子弟的球具来练习。那时的球拍都是清一色的木制球拍,比现在还小些,加上手工的牛筋粗而硬,手工绷上即可。拿在手里有些沉甸甸的。球也都是线缠制的,内有一个橡胶核,用手捏捏还挺软,据说是白色的,弹力还好。这些初级手工球拍和球也只有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才能找得到,几经周折才能到这些学生手里!场地无非是在操场上或水泥地上画上石灰或白漆线,中间立两个柱子,拉上一张棉线和麻制成的网就打起来了。

1953年,时年不过36岁的万里调入中央建筑工程部任第一副部长。每到星期天,他就和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独臂将军蔡树藩及吕正操司令员、孙志远副秘书长、曹里怀副司令员等等去天坛公园、三座门俱乐部,还有养蜂夹道高干俱乐部(现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相聚打球。那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中国的网球事业,他们商定修整了北京最早的网球馆——北京体育馆分馆和先农坛网球馆。运动员们可以风雨无阻天天训练。这批第一代打网球的老干部星期日也不论寒暑皆可挥拍大战了。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万里重新被党中央重用,作为安徽的第一把手,他领导主持了这个省的全面工作。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他从一贫如洗的农民入手,选择了农业改革开放为历史的突破口,冲破了极左路线的重压,在共和国土地上,第一次变革了生产关系——家庭生产责任制,使安徽农业接连丰产,凤阳县第一次不再出外逃荒要饭,万里为之得了“要吃米找万里”的群众美谚赞誉。在大干辉煌事业的同时,万里并没有忘记他的体育锻炼,他从北京带来了网球队员,第一次为省里成立了安徽网球队,修建了较规范和实用的网球场,有力推动了当地的体育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万里奉令调回中央工作,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农委主任等职务,而且在国务院分工时又主管国家体委工作。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万里在网球(还有桥牌)运动中也达到了自己运动的巅峰,他曾三次获得过全国老年比赛的冠军。各种网球邀请赛冠军不计其数。

著名球友:老布什和霍克

除了战争年代和“文革”时期,万里的网球从未间断过,北京最早的网球馆、先农坛、北京体育馆、国际俱乐部的设计和建设都浸透着他和吕正操上将等老一辈人的心血与智慧,也是他们常去锻炼的地方。他还把外国友人赠送的球拍转赠给其他一些领导同志,带动了一批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开展这项高雅的健身运动。他每次到外地视察和休息都忘不了带上球拍,并鼓励各地建立合格的场地、球馆和球队,推广这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万老常说,打网球使他保持了旺盛的工作精力;网球场上攻防千变万化,是培养人判断力和勇敢顽强的工作作风的最好场所。他曾应李瑞环同志之邀,在北京大学生运动会上和90多岁高龄的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吕正操上将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全国网球女单决赛。

2005年11月17日下午,《万里同志网球生活7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为彰显万里同志“九十不称翁,挥拍仍从容”的体育精神,中国网球协会、北京元老网球协会、北京市网球协会、中国体育报社、全国新闻界网球联谊会、北京恩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本次“万里网球生活75周年庆典”活动,以鼓舞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中国网球运动取得更大发展。

会后举行的网球联谊赛上,与会者进行了网球联谊赛,年已九旬的万里同志也兴致勃勃地挥拍上阵,万老与老球友一起从容挥拍,博得在场人员的阵阵喝彩,气氛十分热烈。比赛结束后,万老又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北京青少年选手的表演,并向小选手们赠送了一批网球拍,鼓励小将们勇攀高峰,为国争光。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还联合向万里同志赠送了由著名画家欧阳中石题写的“长征方举步,挥拍正从容”的金匾。

万里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两位网球老朋友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还是在老布什当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就开始了在国际俱乐部的“中美网球正式比赛”。后来在老布什任副总统访华时,是按总统的规格对待,俱乐部内外一级保卫,可谓里三层外三层。

当时,万里配上一名选手,老布什副总统配上一名大使馆左撇子老运动员,老布什和这位老运动员没有像国内一般选手那样对万里多少有些“客气”。这对高大的美国对手,显然以为年近70岁的万里是个弱手,居高临下冰雹般砸下来。万里虽然球技娴熟,但这次美国人凶猛打法在国内显然罕见,使他连连失分。奋力反击打到4:1时,美国人也没有谦让的意思。也许他们认为这才是“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呢!很快万里他们以4:6败下,中方的人员急了:“咱们首长还没有这样败过呢!”连忙重新派兵遣将。新上来的中方搭档年轻力壮,是位退役运动员,他底线好,防守稳固,万里放心抽杀失误减少。对方有所大意,失误增加。双方打到6:6,在抢“七”时万里和搭档果断打出两个线路很刁的球才险胜美方两分,两国领导人和运动员握手言欢,结束了这场“中美大战”。

回到家里当儿子问他:“你从来没有败过,为何今天有这样败局?”万里实事求是地说:“在美国网球运动很普及,整体水平都比我国高呀!”以后老布什当了总统乃至期满退了休,只要到北京总免不了约上万里挥拍战它几局,成为网球界佳话。去年老布什还曾来信,特把签名照片捎给万里,他一直惦记万里这位老球友呢!

退休后成天乐悠悠

篇6: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现年46岁的练红宁,从200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一个人独行长征、长城、长江、运河、边关、名山,还踏访了雷锋路,进行了渡江战役战地行;有的基本完成,有的正在进行着,而今他的征程已超过5万公里。

长征行,承载遗愿踏征程

采訪练红宁时,他开门见山向我道出了重走长征路的缘由:1985年底,练红宁从泰州姜堰市应征入伍,当兵不久便在《解放军报》上读到了连载老红军陈靖的《重走长征路书简》,当时他便有一个梦想,期盼自己能重走长征路!然而,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部队安全纪律的约束、军旅生活的紧张,以及经费的拮据,使他的梦想一直未能成为现实。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在南京休养的原特种兵政治部主任、老红军陈靖,才又燃起了他的梦想。时年83岁高龄的陈老曾有3次重走长征路的经历,面谈时陈老曾约练红宁四走长征路。然而,没等心愿实现,病魔却已夺去了老人家的生命。为了承载老人的遗愿,2004年5月28日,练红宁经过细致的筹备之后,十年没有休假的他向领导请了40天的探亲假,终于孤身一人、背起行囊踏上长征路。

他选择从党的“一大”会址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嘉兴南湖、南昌、井冈山,再从瑞金、于都踏上长征路。他走乌江、遵义,渡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终于到达会宁、吴起,历时40天,行程11160公里,最后于7月6日到达首都北京,饱尝了征程的艰辛,接受了新长征的洗礼。因此,也成为第一位孤身重走长征路成功的现役军人。一路上他拜访了近百位老红军、老八路、老前辈,拍摄了600多张照片,写下了各种建议、游记、散文上百篇。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练红宁在长征路上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在回想起遇到的艰难与困苦时他说,“简直让人心惊肉跳。”长征途中到处是高山大川,“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车过二郎山,像过鬼门关”。崎岖的山路,陡峭的悬崖,狭窄的通道,这些原先在书中看到的险境自己都亲身经历了。有时遇到泥石流、山路坍塌,只能攀崖而过,稍不留神就会掉进万丈深渊。西部空气湿度大,更有“早穿棉、午穿纱、晚上烤着炉子吃西瓜”的怪天气。到了青藏高原,又遇到高寒缺氧,每向前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前往草地的途中,练红宁凌晨4点到达红军长征主碑所在地川主寺。下车后,天还没亮,他循着灯光走进一家旅店寻求借宿。然而只有保安裹着厚厚的两层羊毛大衣和一件羽绒服,还烤着电烤炉在门厅内睡觉。面对此景,穿着夏天单薄衣服的练红宁冻得直发抖,但大气不敢出,生怕惊动保安把他撵出去,悄悄地卷缩在大厅的沙发上,直等天明。

练红宁回忆说,记得当初到了井冈山之后,他决意要去著名的“三湾改编”地———永新三湾看看。7公里长的路上几乎不见一个人影,他背着数十斤重的行囊,汗水湿透了全身,腰疼得钻心。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时,又因水土不服嘴唇上长满小疱,疼痛难忍。到赣州时,嘴唇已肿得厉害,不得不中断行程赶往当地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他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建议他输液打针静养。为不耽误行程,他只服了些药,三四天后才慢慢好了起来。

长城行,见证不屈中华魂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

而练红宁说:“不到长城就领略不到它的雄伟,体会不到它的深沉。”山海关的博大、金山岭的秀美、黄崖关的新颖、司马台的拔萃、居庸关的完整以及虎头山的奇特、齐长城的古老、嘉峪关的雄浑、铁门关的神奇,历代加修的5万多公里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镶嵌在中华大地上,令所有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

2005年6月,练红宁怀揣着成功重走长征路的喜悦和军人的长城情结,又孤身独闯万里长城。他从济南齐长城的岭子头出发,经山东、辽宁、北京、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11个省市区,历经山海关、嘉峪关、敦煌阳关、玉门关、库尔勒铁门关等著名长城关口,行程8960公里,走完了现存的万里长城。与此同时,他还寻访了晋冀地区的娘子关、平型关、紫荆关、狼牙山、大行山等主要红色抗战故地。先后拍摄了1000多张反映各地长城风貌、风土人情、战斗古迹的照片,写下100多篇日记和随感。

练红宁说,在那次独闯长城的路上,通过聆听老英雄的诉说和当地人的介绍,走进历史遗迹,充分感受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在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大捷的平型关,他一人爬上爬下,钻进战斗指挥所,伫立在老爷庙前,目睹战斗沙盘和图片资料,仿佛置身战斗最激烈处。尽管当地山路曲折,沟壑纵横,人烟稀少,生活贫困,他仍然坚持翻山越岭,徒步10多公里山路,脚上起泡了、衣汗湿了,也全然不顾。

练红宁说,长城的许多地方,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是戈壁荒滩,一个人去踏访,实非易事,既有险情的威胁,又有心理的压力。当狼牙山人送给他“到狼牙山,走英雄路,做爱国人”12个大字后,练红宁对这座气节之山、血染之山,更加敬仰,更加难忘。先烈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他背负着40多斤的大包一古脑儿攀援900多级台阶,登上了百团大战主战场的狮脑山顶,体会到了当年“百团大战”气势磅礴和威武雄壮。

长江行,感受中华灿烂文明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余音未了,已在部队服役21年的练红宁即将转业地方工作。他利用工作待分配这一契机,背上迷彩包,从上海溯长江而上,经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12省区市,最后到达位于青海、西藏交界处的长江源格拉丹东,全程12290公里,途中先后拜访了江阴市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新长征人红军后代邓玉平和吴滨江、当代名记者范春歌等百余人,拍摄18000多张照片,还有12盘录相片,以及日记百余篇。

途中,他踏遍了长江上的110多座大桥,寻访了长江两岸数十家新闻媒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人民图片网为他开辟的“独行万里长江”专题,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捧。长江沿线省市的数十家媒体对他的长江之行进行了报道。这次100多天的远征,使练红宁实现了作为一名现役军人孤访长江长城长征路“三长”的梦想,也为自己的军旅人生画上一个不同寻常的句号。

nlc202309020110

“不走长江,不知道‘高峡出平湖’的壮美!”练红宁说,三峡大坝的建立,世界为之惊叹。当他站在大坝之巅,才真正体会到毛泽东当年游三峡,发出“当惊世界殊”的豪气和才情。

“不走长江,不知道风景如画!”这又使练红宁大为感叹。沿长江而上有无数名胜古迹。著名的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长江三矶,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南京阅江楼四大名楼,重庆的两江口,宜宾的三江口,青海的通天河……每到一处都令他留连忘返,浮想联翩。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他的感悟是山、水、绿、人、景交织成一个让人想留下来的城市;在“中华第一村”———江阴华西村参观后,他在想:如果全国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华西村该有多好;在“哪里有人迹,哪里就有绿洲”的青海格尔木市,他在想:如果能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建设数十个、数百个格尔木一样的新城那该多好!

孤访长江中,练红宁也注意到了长江沿岸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为此,他利用新闻媒体采访他的机会,大声疾呼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要勇敢地站出来,去担负起保护母亲河的责任。从我做起,人人做起,决不能让长江成为第二条黄河。

运河行,探寻历史助申遗

已经转业地方工作的练红宁,没有因为脱下军装而停止自己的步伐。2007年1月,他又选择了下一个奋斗目标:运河行!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与长城并列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五年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推行大运河的申遗工作。于是,练红宁把自己的第四次长征选择在了京杭大运河上。

运河行的第一天,练红宁一早就赶赴了杭州钱塘江大运河口,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后,又饱览了西湖、岳王庙、钱塘江大桥等著名景点。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周新华为练红宁的举动所感染,欣然为他写下了“走过三长读中华,再行运河阅古今”的题词。尔后,练红宁沿大运河而上,历经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安、徐州、聊城、沧州、天津、北京等16个城市,全长约1794公里。

每到一地,他都用相机记录文化,用眼睛感悟历史,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视角了解和总结沿岸的运河文化、城市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和媒体文化。练红宁在全线考察过程中,共摄影3000多张,录相4盒。

练红宁认为:“对古运河的保护各级政府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决不能只作开发不作保护。”他希望运河沿线的广大民众都能够参加到为运河“申遗”和运河发展改造的谋划中来,努力把我国具有2500多年的这一古老运河,建成既可南水北调,又能实现航运,更能成为减少沙尘暴的天然湿地和水网长城。

渡江行,百万雄师抒壮怀

60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60年后,练红宁孤身一人完成了“渡江战役故地行”。2009年4月,练红宁利用三个周末的假日,沿着当年渡江战役的战场,寻遗迹、访老兵、看变化、写感受,用行走的方式诠释着年轻一代对渡江历史和老兵的真情。

练红宁选择“渡江战役战地行”,缘于他与渡江老战士的不解之缘。

1997年他被部队调派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工作,此后的十年间,每年4月他都要跟随老首长到部队、机关、学校作报告。耳濡目染,他深切地感受到老前辈身上的“渡江精神”。著名军旅作家艾奇在当年的“第一梯队”,是从安徽无为、芜湖一带渡江的。老人在世时,每讲到渡江战役时总是为战友牺牲在登陆的那一瞬间而哽咽。2005年5月4日,得知这位老兵不幸倒在讲台上,正在青岛单闯万里长城的练红宁,在旅店里流着泪为艾老写了一夜的生平,第二天一早飞回南京,赶上了艾老的送别仪式。而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军事顾问曹兴德,则是他一直崇拜的华东一级战斗英雄,2006年他独行长江时,曹老赠言壮行,勉励练红宁“冲就要冲到最前面”。正是长期受到老首长的熏陶和鼓励,练红宁把走英雄路、写英雄颂歌作为人生的追求。

练红宁的渡江行首先来到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汉王镇大北望村的郝家大院,这是当年邓小平亲手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领》,总前委签发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预备命令》的地方,也是最早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练红宁一边参观旧址,一边与村民交谈,从中了解和吸取“渡江精神”的营养。之后,他又先后走访和考察了徐州、合肥、南通、泰州、靖江、江阴、镇江、南京等地,先后辗转了19个渡江战地。通过探旧址,听回忆,祭烈士,感受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勇善战和波澜壮阔。

名山行,无限风光在险峰

军人又叫“大山的儿子”,这是因为多数军人与大山为伍,守卫着祖国的山隘关卡,因而练红宁也少不了这个大山情结。2007年9月,他顶着风雨登上黄山启动了他的中华名山行。练红宁说,他的中华名山行将结合过去远行走过的庐山、老山、衡山、香山、钟山、龟山蛇山、九华山、花果山等,继续攀登百座中华名山,通过登山观景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自己宣传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一路上,他将访英雄,记文化,解历史,用自己的独特眼光抒写大山,最后将思考和游记结集出版。练红宁目前已完成了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名山行,共登山30多座。

练红宁说,登山就要学习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学习徐霞客攀登不止的钻研精神,学习毛泽东征服大山的宏伟气势,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让大山文化与祖国同辉,让中华文明与大山同在。练红宁的名山行不少是利用春节、国庆长假,以及平时的双休日穿插进行的。

在山东他踏访泰山、蒙山、孟良崮、崂山、烟台山、昆嵛山等名山。孟良崮,是他到山东所爬的第一座山,他挥毫写下了“夏初登上孟良崮,红嫂精神得鼓舞。烟散枪停披绿装,中华名岳行齐鲁”的诗篇。

在安徽,除黄山外,他踏访九华山、齐云山、褒禅山、琅琊山及天柱山等6座名山。

在江西,他踏访了武功山、明月山、龙虎山、三清山、骆驼峰等名山。在方志敏的故乡弋阳,他经过数小时努力走过两段接近90度的峭壁路,终于攀上最高峰———骆驼峰,领略了“一览众山小”的心旷神怡。

nlc202309020110

在浙江,他踏访了天目山、莫干山、天台山、雁荡五山等名山。在雁荡五山练红宁写下一首诗:“雁荡五山耸,峰瀑海湖洞。谁敢东南倾,怪伟奇绝雄。”

在福建,他先后踏访宁德福鼎的太姥山,福州的鼓山、于山,南平的武夷山、龙岩连城的冠豸山、泉州的清源山、厦门的鼓浪屿万石山,并瞻仰了上杭古田会议会址。行走福建,他收获四句话:“八闽大地风光好,山水人情世皆晓。海西发展新希望,两岸架通幸福桥。”

边关行,抒写壮歌总是情

练红宁没有停歇远行的脚步。得知下一个目标是“西藏邊关行”,我特意前去采访。步入寓所,只见他的书房内到处堆放着各种反映新疆、西藏等祖国边疆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民族宗教方面的资料,墙壁上挂着大大小小的地图,许多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近些年来他用双腿丈量过的行程,有的则是他下一步计划要行走的路线。

手捧着《中国地图册》,他深情地说:“我国边疆地缘辽阔,人烟稀少。祖国的边关需要战士去守卫,边关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要通过走边关,去看看那些边陲的战友,记录反映他们的军营生活,以唤起全民的拥军爱兵、巩固国防的热情。”

其时,练红宁对我国内陆边疆的万里边关行已经完成了大半,目前只剩下西藏边防和吉林、辽宁东部。2007年5月,他曾从广西防城港的东兴口岸,开始了万里边关行的征程,之后又先后到过云南麻栗坡中越边境之战的老山,跨过当年的战壕、钻过当年的猫儿洞。去过新疆喀什,到过5100米的红其拉甫的英雄导航站,感受那座“风口第一哨”的神圣。他至今难忘当年站岗士兵说过一席话:“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年要刮200多天八级大风,夏天高达42℃,冬季寒至-40℃。”我们的子弟兵硬是坚守在这荒无人烟的高山上,多年过去了那一幕仍历历在目。

相信练红宁下一步的“西藏边防行”也会走得精彩,但这次也有不同之处:地处边疆、高原,人烟稀少、空气稀薄,气候变化多端,许多地区信仰不同、语言不同,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很多。面对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练红宁滔滔不绝,我佩服至极。

“儿行千里母担忧!”练红宁十分愧疚地说,“自己的每次出行都令父母家人不安,好在他们能理解我,他们坚信我的坚强意志和身体素质,都把我的每一次远行当作平常一次公干或出差,平静地期待着我的凯旋。”

这就是我所熟悉和敬佩的具有钢铁一般意志,勇于探索、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敢为天下先的练红宁!

(责编 冯春富)

篇7:返家十万里观后感

看到可爱的雏鸟,我真想追上去拍摄,但是雏鸟惊慌失措的奔跑样子,让我压下了拍摄的冲动。那只奋不顾身的勇敢亲鸟,让我感受到鸟类的母爱,也提醒了人们应当给鸟类多留些空间。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绚丽多彩、品种繁多的空中精灵。从左到右分别为正在吸食花蜜的太阳鸟、扑食鹌鹑的毛脚鵟、交配过程中的黄喉蜂虎和以米团花为食的赤尾噪鹛。

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对于我来讲,醉心于鸟类生态摄影,执迷不悟地不断追求,就是无法取代的人生幸福。随着岁月流逝,这种幸福也越来越醇厚。

鸟类生态摄影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艰苦的户外活动和十分刺激的艺术创作的结合体——超长焦镜头、专业相机、捷信5系三角架,已让摄影包成为几十斤重的负担。拍摄路上,有时接连10多天在茶马古道上奔走,有时数日在青藏高原上忍受着高原反应,有时在黑龙江、内蒙草甸上连续追寻几十个小时,有时身披伪装在烈日下曝晒几天,或在风雪中忍饥受冻等待数日……但是鸟类生态摄影的魅力和诱惑,仍然令我无法抵挡。

虽然过程艰苦,但当我欣赏着山色湖光、鸟语花香,品尝着意料之外的神奇和激动,心中蕴藏的那份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期盼,便悄然萌动和释放,儿时的童真和意趣,仿佛又如梦般回归。因此,每次按下快门的瞬间,触发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激动,释放的是一份久违的轻松。鸟类生态摄影对于瞬间精彩和意境的挑战,对于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极致完美的追求,让我欲罢不能。

追寻神奇的鸟类迁徙之路

鸟类的迁徙,周而复始,是对生命千古不变的承诺。候鸟春季的迁徙,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则相反。

鸟类为何迁徙?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断,较多学者认为,地球上交替出现的冰川期与鸟类的迁徙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冰川活动期,生活在纬度较高区域的鸟类被冰川逼迫南移,冰川北退后,出于本能鸟类又迁回高纬度的繁殖地,从而形成了南来北往的迁徙传统;也有学者认为迁徙行为起源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迁徙过程是鸟类生命周期中最为艰苦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鸟类在此期间经历严苛的物竞天择,才能使种群在生存竞争中占据有利条件。

到了每年的鸟类迁徙季节,鸟类摄影者纷纷行动起来——了解和掌握不同鸟类迁徙的特点和信息,是拍摄的重要捷径,而鸟类迁徙前的集群地和途中驿站就是最佳的拍摄地点。

每年春秋两季,我都会多次来到江苏南通如东县洋口湿地进行拍摄。洋口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是鸟类国际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在2010年秋季迁徙调查中,鸟类学家一共在此录得超过45万只水鸟,其中有许多都是全球性濒危的珍稀鸟类,如大杓鹬、小青脚鹬、勺嘴鹬等。据国际鸟盟统计,2007年全球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已少于100对,其保护现状为极危程度。勺嘴鹬每年春秋两季往返于繁殖地俄罗斯和越冬地东南亚湿地之间,单程约9100公里,是名符其实的洲际旅行者。2010年9月,洋口湿地曾在一日之内录得24只过境的勺嘴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重要的观看、拍摄勺嘴鹬的地区之一。

与南北迁徙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是垂直迁徙。每当冬季雪后,低温和食物缺乏会让一些珍稀的鸟类从人们无法攀登的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转移,这种垂直迁徙,会带来难得的拍摄机会。也许是一种执着,也许是一种召唤,我曾连续3年在春节期间前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垂直迁徙的珍稀鸟类相约,不见不散。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总面积12万公顷,有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其间生活着400多种鸟类,是拍鸟人向往的圣地。虽然每天要冒着严寒行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攀爬陡峭的羊肠小道,但是,在此先后拍摄到的上百种鸟类作品,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鸟类繁殖季节的美丽和感动

春秋之交的繁殖季节,鸟类最为美丽、最具生命活力。一到繁殖期,鸟类纷纷换上漂亮的繁殖羽,以优美动听的鸣唱或者舞蹈甚至食物来吸引、讨好异性。不过不同的鸟类,对繁殖地也有不同的选择。

黄喉蜂虎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极小,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一带,平时难得一见,只有在每年5月繁殖季节才有可能出现。为了拍摄它们,我从上海出发,先飞行5个半小时,再坐5个多小时的汽车才最终抵达,一路艰辛可想而知。

5月阳光下,大片胡杨林和红柳林成了蚊虫最喜欢躲藏的地方,即使我涂遍了驱蚊剂,也不管用,至多是暂时缓解了蚊虫的攻势而已。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蜱虫,我曾两次受到蜱虫的光顾,那种体验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拍摄黄喉蜂虎的挑战很大,但许多摄影人还是乐此不疲,因为黄喉蜂虎在新疆众多鸟类中色彩最美,而且它们的栖息地气候温暖湿润,河岸上植被茂密,黄喉蜂虎雄鸟会以十分优美的飞行姿态,努力地表演空中抓虫,并殷勤地将捕获的昆虫献给雌鸟,以取得交尾的机会。

与黄喉蜂虎不同,我关注的另一种美丽鸟类——寿带鸟则生活在大别山深处。这里村落散布,溪水潺潺,寿带鸟尤其喜欢在溪流旁高大的阔叶树上营巢,它们的智慧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有一次,我亲眼所见一只寿带鸟飞到村民家的院墙上,还没等我明白过来,它已经十分敏捷地用嘴将挂在墙上的蛇皮袋的尼龙丝抽取出来,飞回树上,用细丝将巢捆扎在树枝上——用尼龙丝扎出的巢既坚固又舒适。看着它用力扇动翅膀,抽取尼龙丝的样子,我真为它的智慧而折服。

寿带鸟貌似温柔,但它们的领域性却非常强,护巢行为尤为激烈。我曾见过一对寿带鸟怒气冲天地对猛禽虎纹伯劳发动攻击,咬住虎纹伯劳的尾巴打斗,在它们的狂怒追击下,虎纹伯劳不得不放弃了在同一棵树上筑巢的想法。寿带鸟用智慧和勇气,履行着它们对爱情和家庭的承诺。相比于筑巢的智慧,鸟类的护雏行为更令人感动。一次拍摄间歇,我坐在草地上休息。忽然间,一只小小的环颈鸻冲到我面前6~7米远的地方,翅膀一高一低,左歪右斜地走动,仿佛受伤了一般。我十分惊喜,兴奋地拍摄着,这只环颈鸻似乎将我面前的草地当作了T形台,来来回回不停地表演。我突然想起:这只环颈鸻冒着危险,近距离地表演,是否是护雏行为?为了保护小鸟,亲鸟往往会装出受伤的样子,引人注意,从而将敌人引离巢区。我停止了拍摄,在四周搜索,果然,一只毛绒绒的雏鸟从我身后悄悄钻出,向远处的的小池塘溜去。亲鸟见到雏鸟,便马上停止了它的即兴表演,带着雏鸟躲进了池塘边的草丛里。看到可爱的雏鸟,我真想追上去拍摄,但是雏鸟惊慌失措的奔跑样子,让我压下了拍摄的冲动。那只奋不顾身的勇敢亲鸟,让我感受到鸟类的母爱,也提醒了人们应当多给鸟类留些空间。

历尽艰辛,可遇不可求的精彩瞬间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气候千差万别,造就了形态各异的鸟类栖息地环境,也形成了丰富的鸟种资源,比如猛禽、涉禽、路禽、攀禽、鸣禽、游禽等等。要想创作出满意的鸟类摄影作品,就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无论拍摄迁徙、筑巢还是繁殖,都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地点,等待、发现、然后接近目标鸟种。

拍摄大别山仙八色鸫就是一例。色彩艳丽的仙八色鸫行踪最为诡秘,难得一见,正因为此才吸引了无数摄影人的苦苦追寻。曾经有一位美国鸟友远渡重洋来到大别山麓,在林子深处守候了3天,终于如愿以偿地拍到了仙八色鸫。许多鸟友闻讯后纷至沓来——其中就有我的一位朋友,他坚持每天凌晨4点花一个多小时徒步上山,在溪边一直蹲守到晚上,如此花了5天时间,却还是无缘相见。而我更是用了整整3年时间,多次到南京、河南等地寻觅,终于在2011年发现了一对正在筑巢的仙八色鸫,记录下了这美丽和感动的瞬间。

除了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外,要想拍摄成功,有时还需要涉险的勇气和胆识——根据鹭、鹳、鹬、鹤类涉禽喜欢涉水觅食的习性,沿海湿地是拍摄它们的绝佳位置,但是在广袤的海边滩涂,即使用800MM的焦距也无济于事。为此,最佳的拍摄手法是在大潮来临之前,摄影人事先进入海滩深处埋伏,等待涉禽被潮水赶入镜头的瞬间进行拍摄。但是如此一来摄影人也会被潮水包围,有一定的危险性。记得在2011年时,我和一位朋友到海边拍摄,考虑到当日已是三潮,潮水不大,我们便往海滩深处行进了3公里,果然发现了大批水鸟。我们忘情地拍摄着,却没想到潮水的涨幅远远超出预料——等我们察觉时已经无法撤回海岸大堤。

当潮水淹没滩涂后,我们已无法分辨潮沟的方位了(潮沟是潮水冲涮出来的深沟,一但陷入,后果不堪设想)。不久之前,曾经就有一位上海的生物学教授因陷入潮沟而不幸遇难。虽然我有过多次下滩经验,可当看到潮水哗哗涌来,四周白茫茫一片,还是感到了无比的惊恐和无助……所幸在被困3小时后,潮水退了,虽然有惊无险,可这一次经历足以让我铭记终生。

由于鸟类摄影的特殊性,如何在锁定拍摄目标后不错失良机,把瞬间的变化定格为永恒精彩,这就需要考验摄影人的创作技巧了。

巧妙运用快门速度是表达创作思路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拍摄飞行或打斗中的鸟类要用较高快门速度——这便于定格精彩的瞬间。但有时为了拍出飞行的动感,就得打破常规,用三十分之一秒或六十分之一秒的慢速,进行追随拍摄,也就是手持镜头追随鸟飞行的轨迹,边摇动边拍摄。虽然这种慢速追随拍摄难度较高,但动感效果十分不错。

背景处理也是创作构思和构图的重要内容,这点相对较难,但是价值最高。背景处理得当,不仅能突出主体,还能深化意境。有时运用大光比——将主体置于阳光下,背景置于阴暗中,形成明暗对比,如此能形成较好的强化效果。

上一篇:苏维埃进行曲原版歌词下一篇:伽利略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