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总结

2024-04-27

西部计划总结(共8篇)

篇1:西部计划总结

个人材料

时间匆匆,转眼间我在这里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回想我来到通化市,来到二道江区,在这里做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家乡贡献我的光与热,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辛苦,但是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使我很快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而我也时刻铭记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并把它们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不忘青年志愿者服务宗旨,时刻不忘党的教导,弘扬奉献精神。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不畏惧、不退缩,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同时,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服从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认真学习;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能在二道江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工作中,我深知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离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团区委的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心态决定命运”,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在工作上,我仍然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学生,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常深入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经常跟随领导下

乡镇、进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和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乡镇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技巧经验,学会了开展基层工作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这里我主要负责学少部的工作。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敢于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来。在此期间我参与的工作有:第七届通化市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红领巾心向党大队日活动、负责志愿辅导员的统计工作、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相关工作专项行动、负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通化市二道江区“耐博青年杯”羽毛球赛的相关工作、关爱留守儿童、弱势群体、贫困家庭的相关活动、“常怀感恩心 常为感恩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相关工作……最令我自豪的是:我还被借调到组织部参与二道江区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的相关工作

除了负责学少部工作以外,我还从事办公室工作,由于行政工作繁杂琐碎,为搞好工作,我认真的摸索实践,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主动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办公室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总是跟同事们加班到深夜。虽然总是感觉很忙、很累,但是,却让我能做更多得的事情,让我的生活更充实,让我更好的服务于家乡,也更好的锻炼了我。

在此期间,工作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就是关爱留守、贫困儿童的圆梦北京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很荣幸被领导选为负责人之一。为了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工作,我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次关爱活动上,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在选取学生时,我认真核对每一名学生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符合,马上更换;在行程上,我积极与旅行社沟通,确保景点、车票、住宿、吃饭等等每一件事情都能畅通无阻的进行,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证明了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志愿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经历。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昨天我对我的选择无悔,今天我因我的选择自豪,明天我想这将会是我人生最光彩的一页,并将影响着我继续前进。

篇2:西部计划总结

怀揣着梦想,憧憬着未来。我义无反顾的踏上服务西部的征途,来到了茶马古道——荥经。在这片崭新的天地中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与壮志、青春与无悔。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年的服务期限转眼将至,再回首时,曾经荆棘密布的道路已变成康庄大道,阳光普照;曾经的彷徨与困惑已化作欣慰与感激的泪水,浇灌理想;曾经的失落与沮丧也被成功与自信取代,无比坚定。回顾这既短暂又漫长的一年志愿生活,获益良多。

一、不断学习党政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在服务期间,我重温入党誓词,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践行“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上不断体现党员先进性。在日常工作中,我还经常通过报纸、网站、党刊等途径,关注时事,关心国情,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水平。

二、不断强化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突破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服务期间,我完成了2009年、2010年政府办两年的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同时还负责了机要室部分日常工作。2011年4月初,因工作需要我调到政府采购中心继续自己的使命。尽管采购中心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我不 怕。我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懂就问,不会就钻,通过广泛阅读公文材料,上网查询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完成了对采购的无知到现在熟知的转化。至此,我不仅对办公室工作的流程、文件处理、公文写作、打印机、一体机、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工作熟练精通,而且增长了自己在采购方面的知识水平,并在不断的提高中。服务期间,我一直坚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在各类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利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和成绩,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利用工作之余阅读报纸、党建刊物、党建网站和文件,熟悉党政工作;同时还会看一些有关社会管理、社会交际、国学等方面的书籍,还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的修养;最后,我还经常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和学习,经常与许多志愿者进行交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各种理论学习,通过换位、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

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努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在服务工作中,我遇到问题就积极请教,主动配合部门及同事之间的工作,每周打扫办公室,保持办公室整洁、卫生;同时团结荥经县内其他志愿者,就如何搞好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商讨和交流,使自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五四青年节时,我很荣幸的被评为“荥经县优秀志愿者”,这不仅是对我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我以后的期待。志愿者,是我的代名词,更是我难以忘却的记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角色就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从服务开始践行自己的青春承诺。这一年虽然很

短暂,可是这一年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将是我一生是最难忘的一年。今后,我将继续发扬西部计划志愿者精神,勤奋学习,认踏实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西部计划总结

一、深化认识, 抢抓发展机遇

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 大学又是以学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 而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的学位点建设水平和数量直接体现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层次。高校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和支撑, 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的功能, 提升大学的教育竞争力。

西部高校处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之中, 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 在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上有难以回避的薄弱点。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要摆脱困境, 一方面要紧紧依托国家对西部的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政策环境创造的资源, 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就业结构的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适时进行学科资源整合, 突破学科发展的局限, 适应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在人才输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因此, 西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既要主抓区域特色学科, 也要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实现以学科建设为高层次学位点建设创立基础, 以学位点建设来带动、指导学科建设, 这是西部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增强未来教育竞争力的可行之道。

针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的局面, 国家为促进东西部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已屡有相关政策和措施, 如重点建设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省部共建高校计划以及即将启动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以重点建设西部地区14所高校及其对口支援情况为例, 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各高校主页, 以及《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资料汇编》, 2002年12月。

2000年,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教育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确立了14所重点建设西部地区高校。十年来, 在“迅速地提高这14所高等学校整体水平和西部大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的工作思路指导下[2], 重点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14所高校不仅在地方特色学科建设上实现了突破, 还以此为基础使办学实力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区域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在对口支援工作的强力帮扶下, 步入了“211工程”院校行列, 其他学校也借此机遇在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大幅超越了同类其他高校。

由此可见, 紧抓国家扶持西部发展的政策机遇, 深刻认识学校自身发展规律, 在以提高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 支撑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路指引下, 中西部高校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明确任务, 紧密结合“计划”思路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是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大学”。温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办得好坏, 不在规模大小, 关键要办出特色, 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虽然西部在社会开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及东部发达地区, 但是事物的两面性也决定了西部高校坐拥着西部地区的巨大财富, 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西部高校拥有中东部地区所不具备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因素以及西部特有的人才等特色, 围绕着西部区域特色做文章、谋发展, 建设、发展或进一步加强西部特色学科建设, 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 提升西部高校办学水平, 促进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快速、全面提升。

发挥特色优势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的。办学高水平靠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对社会的贡献体现, 靠全校师生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支撑。特色决定优势, 优势决定实力, 实力决定发展。高校的快速发展源于各种特色形成的合力:目标的特色产生导向力;学科的特色产生生长力;模式的特色产生发展力;环境的特色产生吸引力;校长的特色产生感召力;教师的特色产生影响力;学生的特色产生竞争力[3]。

西部高校要办成高水平大学, 不是简单照搬高水平大学发展轨迹和办学模式。现有国内高水平大学经过若干年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和学科积淀, 已具有其自身特色。西部高校要实现高水平办学, 必须把高水平建设的目标确定在“扬己之长”上, 即在学校发展规划和管理理念上体现高水平, 在特定学科和研究领域上体现高水平, 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体现高水平, 在区域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上体现高水平。西部高校要在区域中自身科研和人才形成的高地上, 集中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和服务理念, 体现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相对优势和高水平。

放眼世界, 威斯康星大学是本着“大学为州服务”理念成长起来的世界名校, 在向州政府部门提供专门知识、向大众提供讲座、把大学送到人民当中的过程中, 结合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培育和催生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高水平特色学科, 学校的发展也因此获益。

三、抓住重点, 迎接“计划”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 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4]。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西部高校要借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东风, 既要抓住机遇, 借势而上, 也要作好准备, 迎接挑战。

(一) 突出学科建设特色

学科建设关系到学校发展全局, 各个高校都将学科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西部高校面对与全国高校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竞争, 需要认真分析所处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根本, 以学校的原生学科为基础, 坚持深挖传统特色学科因需而变, 以特色争优势, 以创新求发展, 以贡献得支持。

西部高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面面俱到, 只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方针, 采取非均衡差异化发展策略。立足于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建设原则, 以投入为导向, 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学科。优先发展与扶持特色学科以及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 立足在学科建设内容特点上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或优势, 使学科具有相比其他高校同类学科更多的内涵或价值。以“求异存同”和“错位竞争”的建设思路, 力争从某一学科领域实现突破, 进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二)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无论是东部高校还是西部高校, 重点高校还是一般高校, 都要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特色, 西部高校大多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 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 还要重视对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设计。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局限了学生在周边城市、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课外实习和生产实践的机会。为充实这一必要环节, 西部高校既要有效开发挖掘校内实验实践资源, 也要通过整合校地、校企合作的有限资源, 引导学生走进农村、工厂、社区, 在生产生活第一线亲身体验、开展实践, 体会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的过程, 用个人经历去发现西部魅力, 树立在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西部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能扎根”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出现大幅下降, 部分东部高校为了保证生源, 不仅增加了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 还利用预录取等方式吸引和圈定优质生源, 使西部高校在生源竞争上更加被动。部分西部高校将来可能发生招生不足而破产的情况。面对严峻形势, 西部高校应该及时分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发展所需, 在把握各项政策机遇的同时, 探索高等教育对人才增值培养的有效措施, 审视和思考人才培养规律和培养定位,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培养质量作为指导标准, 珍惜并重视校友资源, 重视提升学校声誉, 增强西部高校在未来教育竞争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三)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家和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 是高校发展的支柱, 直接决定了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水平。西部高校的专家和教师团队虽然在大多数学科领域中未能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 但部分专家和教师凭借个人努力, 在其研究领域中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随着国内外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开放, 师资的个体水平差异将逐渐缩小, 体现学术科研整体水平的团队建设则显得更加重要。

西部高校要实现高水平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思想, 打造高水平学术科研团队。既要重视培养本土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也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广纳社会良才, 更要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 搭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管理和使用好人才。西部人才易流失是不争的事实, 也是大多数西部高校不愿放手培养师资、影响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隐忧。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管理水平和智慧, 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学术科研激励体制, 稳定人才队伍, 提高师资质量, 精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 为西部高校出特色、上水平、快发展提供实力保障。

(四) 扎根西部服务地方

西部高校能否成长要看对地方的贡献有多少。西部高校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要切实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等措施, 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使西部高校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人才摇篮和科技基地, 并能有效带动该区域内其他地方高校的全面发展。

扎根西部的核心就是服务西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涉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地处西部, 就要把西部的发展当做高校自身的发展, 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做自己的职责和重要课题, 认真分析和挖掘自身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竭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将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 促进产学研合作, 实现校地、校企的双赢,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学校在扎根西部、服务地方过程中壮大和发展。

总之, 西部高校面对激烈的发展竞争, 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正确分析挑战, 紧抓国家振兴和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机遇, 遵循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 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 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西部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并以点带面地引领和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共同发展, 提高西部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慧星, 闫卫华, 江鸽平.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实现西部地方高校新跨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 .

[2]罗慧, 高大海, 朱强, 尹华松.西部重点建设的十四所高校基本状况比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4) .

[3]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EB/OL].http://news.upc.edu.cn/special/edu_evl/jyjl/2006 1013/085719.shtml.

篇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会徽主要展示的是西部勤劳的大学生们使用最原始的农耕工具铁锹和钉子来进行西部大开发。颜色采用红色的原因是说明年轻人的血色,另一方面使会徽更加显眼。字体采用最原始的宋体。外围圆圈向八个方向,说明四面八方的意思。

西部计划由2003年首批招募6000名志愿者增加到2015年的1.83万名左右,并加大了向民族地区派遣志愿者的力度。近年来,在民族地区服务的志愿者数量每年稳定在1万人左右,其中,在新疆和兵团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4000人左右,在西藏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500人左右,累计有9万人次在民族地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均有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西部去:12年派遣17万多名志愿者

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明确国家支持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从2003年至2015,在这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共选派了1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赴西部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据悉,2015年,西部计划将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计划选派18300名左右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含已招募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2049名志愿者)。

此外,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7个专项。

广东: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

作为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扶持下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今年招募范围有所扩大,除了省内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还吸引到了众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甚至是国外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在今年广东省西部(山区)计划入选的243名大学生志愿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志愿者有205人,占比约85%,省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35名约占12%,除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著名大学外,更有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的学生。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西部(山区)计划以来,广东省累计选派29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地实地走访近2000个基层乡村,成立基层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5200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达600万小时,为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培训后的志愿者将陆续奔赴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重庆、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

多方面保障志愿者工作和生活

“看着那些树在戈壁滩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帮助当地的小孩看书识字,这些很细腻丰富的感受,这种充实、坚强的自己,是我以前都不曾发现的。”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云牧场服务后选择扎根当地。“去到那边不久,我就意识到,虽然没有超市,没有快递和发达的交通。但是我发现,没有这些,我也可以活下来,而且活出不一样的质量”。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为1—3年,服务协议一年一签。在服务期间,志愿者享有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政策保障方面,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致。特别是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1】12号)中规定的基层青年工作专项扩大实施范围的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

组织保障方面,会定期组织新上岗项目办工作人员培训,做好服务县、高校项目办年度考核等工作。

经费保障方面,志愿者服务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同时,志愿者所在地列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执行所在地科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发放两次。

西部计划: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的回信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引起强烈反响。正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心小学、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支教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召开座谈会,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团员常小松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信自己来西藏支教是正确的。虽然来西藏的时间不长,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的重视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支教当中。我将用爱心去关怀,用细心去授课,用恒心去坚守,为西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7月,由18人组成的南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抵达西藏、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如今,18名教师们正奋斗在教学一线,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5:西部计划工作总结

竹林关镇志愿者:赵杰

2009-06-1

2西部计划工作总结

竹林关镇志愿者:赵杰

2008年7月,我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来到了服务所在地——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在团县委的关心指导下,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工作进展顺利。作为志愿者的我,通过从事不同的工作,也让自己得到了全面锻炼。我也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党员,我响应了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服务的具体地方是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人民政府,来到了乡镇基层,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必须让自己全方位发展,在乡镇,一个人往往要从事许多方面的工作,我主要是在党政综合办公室里,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通过辅助办公室文秘做好群众接待,上传下达等工作,做到随传随到,通过这些看似琐碎平凡的事情,却使我的能力在多方面得到提高。

由于是在镇政府里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培训,以及身边党员处处战斗在为民第一线的示范,我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永远跟党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的信念。

刚出校园的我,总是觉得自己能做好一切事情,然而实践才

是检验能力的标准。在刚开始的一段日子,由于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工作起来也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现在的我做事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工作,做到有准备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尽量独立完成工作。

乡镇工作就是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我经常跟随镇领导、包村干部走村入户,深入到群众家中,和群众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镇领导、包村干部的示范,我理解到基层工作地艰巨性,甚至有时是费力不讨好。这就需要在做群众工作时注意方法、注意技巧。在基层工作,接触的人很多,上至当官的领导,下至平民老百姓,这也给我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也觉得现在的我的性格更加大方、开朗,敢于积极主动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给自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时间转瞬即逝,马上这一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就要快满了,回想起来,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总之一句话,那就是:“痛并作快乐”。这一年,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也是我人生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虽然在这一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服务期内,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和周围的同事比起来,和社会需要的人比起来,我知道自己还是有一定得差距。在竹林关镇政府服务的这段时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镇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很多的关怀和支持,并时刻给我鼓励,使我不断地磨练着自己。我也衷心地感谢给我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给予了我机会,让我有机会得到锻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以他们对我的关心、支持、鼓励为动力,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篇6:西部计划工作总结

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我很快适应了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回首翘望,有优点可待继承发扬,还有不足需学习改进。

思想方面,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

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牢固地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我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另外也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拓展延伸,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而不懈奋斗。

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不迟到,不早退。蹋实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实践操作有措施,有记录。工作实践让我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蹋蹋实实工作。为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坚持着自我反身且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意念,时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一贯奉行严于律已的信信条并切实遵行它。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说话做事粗枝大叶,与人交流沟通有待进一步完善。半年志愿经历的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树立了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基层工作让我学会脱离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势,学习改进不足,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岳普湖县远程办志愿者穆金霞

篇7:西部计划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3年6月

西部计划志愿者

工作总结

我叫郭全惠,毕业于安康学院。2012年3月我怀着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通过多伦筛选,毕业后我光荣的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我被分配到周至县尚村镇中心小学工作。

一年来,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升,生活上更加自立,学习上从不间断,不仅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认可,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

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不断强化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突破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坚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利用学校仅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取得最大的效果和成绩。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

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 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服务期间待人友善,乐于帮助他人,从未向单位领导提出工作和生活上的任何要求。做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努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

会。为了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学习了解西安方言、生活习惯及人情风俗等,与部内领导、同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问题就积极请教,主动配合部门及同事之间的工作,同时团结周至县内其他志愿者,就如何搞好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商讨和交流,使自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8:西部计划总结

一、西部计划的主要目的:

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等变化的统称。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所固有的特征之一。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很多, 如自然环境的变迁、新事物的发现、文化接触、文化传播或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并强迫被征服民族者接受外来文化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的形式, 纵的可包括一个文化结构接着另一个文化结构变化的文化进化;横的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之间的互化和文化迁移”[1] 。

(一) 国家、西部志愿者和受援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西部计划是国家派遣大学毕业生向西部贫困地区提供志愿服务并促进当地发展的一项行动, 其志愿服务的内容是大学生志愿者以不计报酬的方式提供其时间、智慧、劳动、知识、技术等等。在这项计划当中, 大学生志愿者主要通过其所学的知识来促进受援地的发展, 而这些知识来自于主流文化教育。受援地人民在与周边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因与外界长期隔绝而变成了与主流文化相左的亚文化。当前, 在中国文化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即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亚文化则是指在中国文化之中占据次要地位的文化, 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之中的一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服务地之后, 他们就是带着“主流文化”进入了“亚文化”,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这个中介而相互发生联系。因此, 虽然该计划涉及国家、西部志愿者和受援地三类主体, 三类主体也因西部计划而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但是在这个统一体的背后所反映的却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借助西部计划而相互接触, 这种接触势必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发生变迁。

(二) 主动变迁与指导性变迁

1.西部贫困地区积极寻求主动变迁。

在西部贫困地区, 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当地人民都在努力寻求主动变迁, 该变迁是“有意识变迁”中的自愿变迁, “它是由变迁主体中的个人 (社会上层人士) 或某一社会阶层发动的、有意识地对个别文化特质或局部制度乃至文化结构进行改革或发展的一种变迁过程。而主动变迁有时也称有计划变迁, 它是变迁主体自觉、自愿、主动发起的”[2] 。

首先, 当地政府寻求主动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后, 在实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 西部贫困地区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跨越, 他们从过去的旧制度一跃跨进了社会主义新制度, 为维护国家统一、有效管理和促进当地发展, 党和国家在这些地区相继建立了各项政府管理机构。然而, 当地发展相对滞后的教育并不能够很好地为以上各种机构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当地政府目前仍然存在着“把高中生当大学生使用”的现象, 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当地政府在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人才的供不应求状况促使着当地政府积极寻求外力的支援, 而“西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则是满足了他们的人才缺口。

其次, 当地人民寻求主动变迁。

贫困地区拥有自己的文化, 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多为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恶劣以及资源缺少等。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文化占主导、血缘关系是主要的人际关系、人很单纯且怕见世面、封闭性强而生活节奏缓慢等。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贫困地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明显增多, 通过接触, 贫困地区的人们开始将自己的文化与外界文化做比较, 逐渐意识到内外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差距。如:在支教期间, 当地人见到笔者时总是会说笔者“是从发达地区来咱们落后山区支教”, “落后”与“发达”是一对反义词, 这是当地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与“发达地区文化”进行比较之后而得出的结论。两种文化比较的结果实际就是地方文化的“自觉”。这个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 就是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之上展望世界, 对于自身在世界之中的地位有“自知之明”[3] 。在这种文化自觉的推动之下, 为满足其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 当地人民开始寻求外来文化的元素来弥补自身文化在发展上的缺陷, 他们开始对更广阔的文化环境做出新的反应, 这个新的反应也就是他们开始积极寻求主动变迁, 而大学生志愿者所携带的主流文化则为当地文化变迁注入了新的因子。

因此, 西部贫困地区的政府和人民都在积极寻求主动变迁, 而西部计划则为西部贫困地区的主动变迁提供了契机。

2.国家通过西部计划对当地实施“指导性变迁”。

“西部计划”的宗旨是为了西部的发展, 而具体的宗旨总是在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着, 如:由2003年最初的抽象的“到西部去”到2008年具体的“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4] 。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文化变迁, 这也反映了“西部计划”是在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之下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变迁。大学生志愿者都接受过中国主流文化的教育, 国家有计划地把他们派往了“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 他们与长期生活于亚文化之中的人民直接地面对面, 其结果就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当地人民则会有“辨别”地接受新的文化元素, 在这一过程之中, 亚文化实际上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发生着变迁。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实际上是通过“西部计划”这个平台把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志愿者派往亚文化占主导的贫困地区以实现指导性变迁即“某一文化的某些人有计划地促使或帮助另一文化的人们发生变迁”[2] 。

总之, 一方面,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这个中介而相互接触;另一方面西部计划为实现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实施指导性变迁和当地寻求主动变迁提供了一个平台。就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变迁而言, 主流文化和国家指导性变迁属于外因, 而亚文化和当地主动变迁属于内因, 内因是该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只是外部条件, 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变迁的内因和外因借助于西部计划这个中介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西部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传播主流文化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发生变迁。

二、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在西部计划当中, 大学生志愿者是从“主流文化”进入“亚文化”, 显然这是一项跨文化的志愿服务, 面临着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世界, 笔者认为他们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具备跨文化视角

这种志愿服务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应该拥有跨文化的志愿服务视角即应该坚持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文化都是沿着由低向高的趋势向前发展, 而文化特殊性是指每一种文化在各自所属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沿着各自的道路向前发展。坚持文化的普遍性, 我们就是看到了西部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在发展方面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不能用“落后”和“先进”来概括而只能用“发达”和“欠发达”或“发展中”来表达, 因为“落后”往往附带着歧视;坚持文化的特殊性, 我们就是看到了西部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及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两类地区在发展之上存在着差距, 所以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就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文化来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 但是发达地区文化也应该向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学习并反思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着的诸如环境、人口和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两类地区以及内部所生活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 所以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成为必要。因为这种差距和差异的存在, 西部志愿者传播主流文化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才有其自身的意义, 他们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对于加强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才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时候, 应该在立足于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基础之上, 始终把服务对象放在具体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考虑, 始终坚持从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将自己所学的主流文化知识创造性地投入到当地的文化变迁之上。

(二) 明确自己的角色

西部志愿者基本都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即已经不再是一名在校学生, 同时又不是受援地的正式员工, 他们只是服务于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西部”、“大学生”和“志愿者”三重身份彰显了他们的文化特征, 在这种文化特征之下, 他们拥有着如下几种角色:首先, 他们是到亚文化当中促进文化变迁的, 传播和借用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我们志愿者的角色之一就是身在亚文化之中的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其次, 西部贫困地区的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之下创造了他们的灿烂文化, 这种文化是值得我们这些来自于主流文化的大学生所学习的, 因此我们志愿者的另外一个角色是学习者;最后, 在进入服务单位工作之后, 他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当地人”并视自己为该单位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 这有利于他们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之上考虑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搞好志愿服务工作。

(三) 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实现参与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 只有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起来事物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变迁的内因是当地人, 志愿者只是个外因, 志愿者必须通过当地老百姓这个内因才能很好地促进当地文化变迁。因此, 我们志愿者和当地老百姓应该实现“共谋”, 与他们一道实现参与式发展。“发展指的是一种变化, 一种中性变化, 既可以有正发展, 也可以有负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人始终真正地参与到发展项目的决策、评估、选择、实施、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中, 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 学习、利用他们的知识、经验, 培养他们对发展的责任感, 使他们充分认同并接受发展决策与选择, 把发展当成是自己的发展承诺, 并把所有外部的信息、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变成自己内源的发展动力, 从而使所实施的发展项目最大限度地达到正发展目标, 走的是一条‘以人为本’、‘文化优先’、弱势群体为重点、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新的发展道路, 而不是‘以政为本’、‘经济优先’、部分参与、自上而下的传统的发展路子”[6] 。亚行报告也指出, 贫困社区欢迎参与式发展, 中国政府近期就开展了一项大胆的尝试, 以促进社会公平, 即在江西省开展了当地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赋权特困偏远社区, 帮助贫困人口制定并实施村级扶贫改善项目[7] 。这个发展模式给志愿者的启示应该是:我们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受援地的文化力量、尊重受援地人民的选择和发动当地人的智慧来促进当地的文化变迁。

总之, 基于文化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跨文化视角, 主流文化的传播者、西部贫困地区文化的学习者和作为受援单位普通员工的“当地人”等三种角色, 参与式发展模式等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从事跨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国强, 等.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85.

[2][5]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111.112.

[3]载弗思 (费孝通, 译) .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3.

[4]《关于印发<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08-04-14) [2008-12-25].http://xibu.youth.cn/doc/ssfa.doc.

[6]周大鸣.人类学导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326.

上一篇:(鲁教版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的“长生果”下一篇:梦中奇遇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