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七言对联

2024-05-06

常见的七言对联(通用14篇)

篇1:常见的七言对联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上联:开门迎春春扑面;下联:抬头见喜喜满堂。

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富贵人家庆有余。

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下联:勤劳人家喜事多。

上联:春风吹绿门前柳;下联:华灯映红窗上花。

上联:全家共饮新春酒;下联:举国同迎富贵年。

上联:华夏有天皆丽日;下联:神州无处不春风。

上联:欢欢喜喜辞旧岁;下联:高高兴兴过新年。

上联:勤俭自古为美誉;下联:节约至今是佳称。

上联:鱼跃碧海赞海阔;下联:鸟飞蓝天颂天高。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玉海金涛千里秀;下联:绿树红楼万户春。

上联:花灯灿烂逢盛世;下联:锣鼓喧天颂华年。

上联:桃红柳绿千里秀;下联:张灯结彩万家欢。

上联:春涵瑞霭笼和宅;下联:月拥祥云护福门。

上联:日光照耀家兴旺;下联:月明春暖人平安。

篇2:常见的七言对联

上联:美酒千盅辞旧岁;下联:梅花万树迎新春。

上联:校园春光无限好;下联:师生团结讲文明。

上联:几行绿柳千门晓;下联:一树红梅万户春。

上联:破旧立新创大业;下联:励精图治展宏图。

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下联:红梅万点报新春。

上联:大地回春千山秀;下联:国强民富万户荣。

上联:平安和顺兴家业;下联:景明春暖旺财运。

上联:家添财富人添寿;下联:纯满庭阶福满堂。

上联:和气生财长富贵;下联:顺意平安永吉祥。

上联:四面贵人相照应;下联:八方财报进门庭。

上联:瑞气呈祥全家福;下联:紫淑集锦满堂春。

上联:鸿图大展生意兴;下联:伟业雄开财源盛。

上联:发达荣华事业兴;下联:平安如意财源盛。

上联:比翼欢渡千春秋;下联:连理囍结万年果。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下联:福满人间囍事多。

上联:开门迎春春扑面;下联:抬头见囍囍满堂。

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富贵人家庆有余。

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下联:勤劳人家囍事多。

上联:春风吹绿门前柳;下联:华灯映红窗上花。

上联:全家共饮新春酒;下联:举国同迎富贵年。

上联:华夏有天皆丽日;下联:神州无处不春风。

上联:欢欢囍囍辞旧岁;下联:高高兴兴过新年。

上联:勤俭自古为美誉;下联:节约至今是佳称。

上联:鱼跃碧海赞海阔;下联:鸟飞蓝天颂天高。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玉海金涛千里秀;下联:绿树红楼万户春。

上联:花灯灿烂逢盛世;下联:锣鼓喧天颂华年。

上联:桃红柳绿千里秀;下联:张灯结彩万家欢。

上联:春涵瑞霭笼和宅;下联:月拥祥云护福门。

篇3:杜甫七言律诗的奇特句法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常例近体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而首联尾联则少有对仗。此诗四联八句分别各自对仗。 (此体在老杜诗中绝无仅有) 论者对此诗多有褒扬。胡应麟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 如海底珊瑚, 瘦劲难名, 沉深莫测, 而精光万丈, 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 前无昔人, 后无来学, 微有说者, 是杜诗, 非唐诗耳。” (《诗籔》) 又周梃云:“章法句法, 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又查慎行云:“对起有飐沓之势, 结句亦对。” (《初白庵诗评》) 又云:“七律八句皆属对, 创自老杜。” (《瀛奎侓髓汇评》) 又沈德潜云:“八句皆对, 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 格奇而变。” (《唐诗别裁) 又施补华云:“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 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 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 押韵则声长, 不押韵则局板。” (《岘佣说诗》) 律诗例以偶句押韵, 此诗首句押韵亦奇。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 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可读为“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细检索, 论者对此有不同读法。1.通常的上四下三句法, 如浦起龙云:“‘独宿’二字, 一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 正即景而伤‘独宿’之况也。” (《读杜心解》) 如方回云:“此严武幕府秋夜值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 诗之样式极矣。” (《瀛奎律髓》) 如王嗣奭云:“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联上为句法之奇, 今细思之, 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 (《杜臆》) 2.作为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 如施补华云:“‘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 作一顿挫, 实七律奇调, 今人读烂不觉耳。” (《岘佣说诗》) 按:王嗣奭初亦将“悲”字、“好”字连上, 即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 后来觉得“终不成语”, “盖‘悲’、‘好’当作活字看”, 又回到上四下三的读法。又《秋兴》 (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以平常句法读, 难以理解。若按“错综句法”, 读成“鹦鹉啄余香稻粒, 凤凰栖老碧梧枝”, 则语意便豁然明白。 (详下节) 受此启发, 还可将“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理解为“自语永夜角声悲, 谁看中天月色好?”。

秋兴 (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尝读此诗, 读至颔联, 百读而不得其解。后来读《诗学禁脔》, 读到范梈的这段话, 便恍然大悟。范梈云:“错综句法, 不错综则不成文章, 平直叙之, 则曰‘鹦鹉啄余香稻粒, 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 错综之也。”

摘要:杜甫七言律诗章法句法奇特无比, 本文以几首诗为例, 来大致概括杜甫七言律诗的句法特点。

篇4:七言律诗的格律及作法

七言律诗的格律

经过学习五、七言绝句及五言律诗,我们对七言律诗的格律就非常好理解了,它们在押韵、粘对,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莫犯三平尾,也莫犯孤平”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从句式上看,七言律诗也相当于是在五言律诗每句句首前面添加一个节拍,这一节拍的平仄,与前文所讲过的七绝之于五绝的规律相通。即,若五言是平起的a句式平平平仄仄,或d句式平平仄仄平,那么七言等于就在其前边添加“仄仄”,我们用A仄仄平平平仄仄与D仄仄平平仄仄平标识以便记忆;若五言是仄起的b句式仄仄仄平平和c句式仄仄平平仄,则在其前边添加“平平”,我们用B平平仄仄仄平平和C平平仄仄平平仄标识。从对仗上看,七言律诗也和五言律诗相通,即中间两联上下句必须对仗,只不过是要求新添加的节拍符合此一规定罢了。

七言律诗的格律,我们用ABCDABCD、DBCDABCD、CDABCDAB和BDABCDAB四种组合标识,这样标识都是为了便于记忆。

第一种是ABCDABCD的组合: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

汴水日驰三百里,

平仄对立

扁舟东下更开帆。

平仄相粘

旦辞杞国风微北,

平仄对立

夜泊宁陵月正南。

平仄相粘

老树挟霜鸣窣窣,

平仄对立

寒花垂露落毶毶。

平仄相粘

茫然不悟身何处,

平仄对立

水色天光共蔚蓝。

——[宋] 韩驹《夜泊宁陵》

第二种是DBCDABCD组合,与第一种相比,除了第一句不同以外,其他格律都一样。这种组合的首句与尾句的格律是一样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

花近高楼伤客心。

平仄对立

万方多难此登临。

平仄相粘

锦江春色来天地,

平仄对立

玉垒浮云变古今。

平仄相粘

北极朝庭终不改,

平仄对立

西山寇盗莫相侵。

平仄相粘

可怜后主还祠庙,

平仄对立

日暮聊为梁甫吟。

——[唐]杜甫《登楼》

第三种是CDABCDAB组合: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

平仄对立

快阁东西倚晚晴。

平仄相粘

落木千山天远大,

平仄对立

澄江一道月分明。

平仄相粘

朱弦已为佳人绝,

平仄对立

青眼聊因美酒横。

平仄相粘

万里归船弄长笛,

平仄对立

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 黄庭坚《登快阁》

第四种是BDABCDAB组合,这是把第三种组合换掉第一句,它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在格律上完全一致:

B(平)平(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

平仄对立

万古惟留楚客悲。

平仄相粘

秋草独寻人去后,

平仄对立

寒林空见日斜时。

平仄相粘

汉文有道恩犹薄,

平仄对立

湘水无情吊岂知。

平仄相粘

寂寂江山摇落处,

平仄对立

怜君何事到天涯。

——[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七言律诗的章法与炼字

作诗作文都讲究“起承转合”,七言律诗作为格律诗中最成熟的诗体,其章法相当丰富。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章法,但可以记住一些诀窍和范本。在“合”的方面,清人朱庭珍《筱园诗话》有过总结:“或推开一步,或追入一层,或反掉以顾首,或纡徐以取姿,或从旁点而正意不露,或翻余波而远韵悠然,总要全副精神赴之。”如: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该诗的前四句虚写,思接千载,由黄鹤仙人乘坐白云杳然离去的传说入手,写出世事茫茫。后四句实写,境界开阔:眼前风景眺望不尽,而我的家乡却在何方?触景而生情,与前三联意思并无勾连,是“扣尾掉收”。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象征着政治祥瑞,凤凰既去,晋代吴宫繁华既逝,带出而今浮云蔽日的长安之不见,道出古今兴衰、邪臣蔽贤的感叹。其结句关合全诗,全诗意思一贯,是“通首混收”。

我们可以发现,崔颢的《黄鹤楼》,前两联的平仄和上述的七言律诗格律不同,且颔联没有对仗;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二联也是失粘了。为什么这两首还能跻身七言律诗的行列呢?这是因为,盛唐人常常以古风笔法为律诗,以避免追求格律严整可能造成的气格纤弱。以气驱辞,运用古风笔法来写律诗,格调会显得高古一些。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律诗不妨有古风的句法,词中不妨有诗的句子,曲里也不妨有词的格调,但古风却绝不能写得像律诗,诗不能写得像词,词不能写得像曲。中国文艺总是以古、雅、拙、质为尚的。

至于初学者学写七言律诗,还是应该先熟练掌握它的正格,以后再尝试用古风的笔法来写。

崔、李二诗为我们呈现了“扣尾掉收”和“通首浑收”这两种不一样的收合方式。不论何种方式作结,都要秉持一贯的气息和精神,最好是画龙点睛、留有余味。那么,“起”、“承”、“转”又当如何呢?

元人范德玑在《诗格》中说,“起”要“平直”。像上述崔、李的两首诗,都是平实地直接扣题。此外,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漠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旗出石头。

荒苑至今生茂草,

山形依旧枕江流。

而今四海归皇化,

两岸萧萧芦荻秋。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张耒《登海州城楼》:

城外沧溟日夜流。

城南山直对城楼。

溪田雨足禾先熟,

海树风高叶易秋。

疏傅里闾询故老,

秦皇车甲想东游。

客心不待伤千里,

槛外风烟尽是愁。

赵孟頫《岳鄂王墓》:

鄂王坟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秦时楼堞汉家营。

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

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

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

英雄造事令人惊。

这些咏怀古迹的七律,多用此种起法。直陈所怀的同时,又通过环境的描写、意境的兴起、营造渲染诗人观感,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以情景带议论,为下文阐发大论作好铺垫。

这种“平起”的方式,后边如何承接收合较为妥当?朱庭珍认为,如果起势不够陡然、健迈,那么就得着力于颔联,以求警策,而于颈联处放缓,以舒通上下前后的气息,到了结句再提笔振作。以上所举例子中,如康有为《登万里长城》即是此种章法。其颔联“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矫健有力、炼字精警。颈联“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意境虽然远大,而气脉有舒缓之势。尾联“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结束干脆有力,铿然有声。

除了这种“平起”方法外,还有首联采取“凸起”的方法,这便是要重笔渲染、直捣人心。对于首联第一句,也即起句的锤炼最为要紧。明人谢榛《四溟诗话》便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起句要向点爆竹一样,通过骤然一声炮响震动人心。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起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一个“忽”字所传达的惊喜,让人感同身受。还有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插飞流。

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

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

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

浮云西北是神州。

起句“孤亭突兀插飞流”,“突兀”和“插”的应用,就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强烈观感。

当然,也有在第二句着力的,如钱谦益《西湖杂感》:

板荡凄凉忍再闻。

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

鄂国坟边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

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

依恋湖山报夕曛。

这云雾缭绕的重峦和湖水,却好像是焚烧过一样还弥漫着浓烟,形象地写出了时局是如何板荡,令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水如焚”,如同受尽煎熬而沸腾不已。这既指江山饱受摧残,也指诗人忧虑于此,如焚五内。

另外,也有把两句关联,一同呈现震撼效果的。如陈宝琛《入江哭蒉斋》:

雨声盖海更连江。

迸作辛酸泪满腔。

一酹至言从此绝,

九幽孤愤孰能降。

少须地下龙终合,

孑立人间鸟不双。

徙倚虚楼最肠断,

年时期与倒春缸。

通过“盖海连江”,写出雨水滔滔之势,又借由“声”字突出听觉感,使人如临其境。而第二句把这暴雨拟作自己乍闻噩耗夺目而出的辛酸泪,“迸”字具有突然性和力量感,把悲痛之泪涔涔而下不可遏抑的情状凸显出来,也重重地打在读者心坎上。

使用这种起笔就已得势的方法,后边要如何承转收合比较好呢?依照朱庭珍的建议,颔联要展宽和平以舒气养度,避免太促太急。颈联则要振拓开去,切忌平顺以致衰弱,最好着力凝炼而成杰句警语。至于结句,需要就势而行,写出神采,不可忽略草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接近此种章法,他从首联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开始,连同颔联两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舒缓疏朗的笔势写出一喜极而泣,一喜极而狂的场景。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放歌纵酒进一步渲染其“喜”,抒发举家还乡的迫切心情。而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顺势而下,一气呵成。通过“即从”“穿”“便下”“向”等词,在一联之内贯穿四处地方,可见其归心似箭。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对仗要求是相似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如果首联即对仗,颔联可以不对,谓之“偷春格”。而杜甫此诗全篇对仗,这种全篇对仗营造出流畅感,加上韵脚开合度大,读来清朗开阔,这些都与他的愉悦情绪是相契合的。

朱庭珍的观点有其道理所在,但并不代表所有平起、凸起都要依照这个模式,我们只须把握其一张一弛,收合有度的精髓就可以了。

颔联承接首联,要抱而不脱,若即若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在意思、气息上分不开。比如说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第二句 “群鸥”的意象蕴含这样一个典故:“订鸥盟”,即水边的隐士与鸥鸟相约为伴。杜甫自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从左拾遗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就永远离开了朝廷。迫于当时时局,次年七月又弃官逃难,一直逃到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座草堂住下,日日与群鸥为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起首二句表面上没有言“客至”,却为客人的到来作好了铺垫。换句话说,颔联和首联表面上没有关系,在意思上却是紧密承接:蓬门今始开承接此前的与世隔绝,客人将至承接此前的唯群鸥为伴。这种承接却又是包藏着转折的,由此前隐居独乐的境地,转向了如今客至同乐的境地。通过打扫花径、推开蓬门,把客人将来未来之际那种欢喜期待的心情给写出来了,可以说是“抱而不脱”的一个典范。

那么,“转”又如何?我们来看明清之际遗民顾炎武的《白下》:

白下西风落叶侵。

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

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

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

江水平添十丈深。

前边刚刚叙写重来白下所见的风景“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shào)寒星夜出林。”颈联突而由这河山生发大论:“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不仅从前景跳开,转而抒发胸臆,而且“应有”本身就具有转折意味,本应有“主”,然而这个通过频年戈甲苦苦追寻的“主”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在历代都要遭逢,而在当时,更显迫切而深刻。突发此论,仿佛平地惊雷,振聋发聩,让人于惊愕之余,陷入沉思。

另一位明代遗民陈恭尹所作《厓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海港入口有上下海门之别,而国土尽数被占,却无法区分华、夷的界限,这也是非常具有震撼性和感染力的一个转折。与顾炎武转折着力点在颈联第一句不同的是,陈恭尹的着力点在第二句。

当然,也有颔联两句关联起来一并转折的。例如前举黄庭坚的《登快阁》,颔联写快阁之上所见风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颈联转而写“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由大好景致联想到自己不得知己共赏,唯有美酒相伴的境况。虽然这个转折不似前二首那般着力,但其与颔联意思相避,也是很明显的。

以上所举“转”,主要是指颈联与颔联的关系。实际上,转折点并无很严格的规定。尾联第一句才转的也有,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在“人生自古谁无死”处转折的。

不转的七律也有,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自从颔联承接之后,反复渲染勾勒,到尾联就收合了。

通过上边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到,七言律诗非常注重诗人思理脉络的存在感,追求“有我之境”。而思理脉络,主要通过副词、连词来呈现、强调。因此与五言尽量减缩副词、连词的做法不同,七言尤其是七言律诗,对于副词、连词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虽然七言律诗在格律上是在五言律诗之前加了一个节拍,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七言律诗任意截去两个字而变成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有属于自己的用字、结构和气脉。因此,在创作七言律诗时,一个重要功夫就是充分地锤炼副词、连词。譬如以下两首的划线部分: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苏过《偕陈调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

来逢春雨长鱼苗。去见秋风擘角螯。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渔舠。

一天如许皆明月,二客所须惟浊醪。

今夜四更潮有信,更须留眼看银涛。

除上述两例为大量运用副词、连词的典型之外,还有一些接连使用的情况,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陈师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门》“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另外,七言律诗要注意锤炼第二、第五字、第七个字,这主要是针对动词而言的。例如曾巩《甘露寺多景楼》颔联:“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范成大《鄂州南楼》颔联:“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李商隐《安定城楼》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黄庭坚《登快阁》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由动词或在第二字、或在第五字、或在第七字的位置变化,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首律诗当中忌讳中间两联同律,同律,也就是两联结构雷同。所以诗人一般会通过变化结构,来获得诗篇的灵动感。譬如:

陈子龙《钱唐东望有感》

清溪东下大江回。立马层崖极望哀。

晓日/四明/霞气/重,春潮/三浙/浪云/开。

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

依旧谢公携伎处,红泉碧树待人来。

文廷式《幽人》

幽人杖策江头立,潮去潮来自古今。

晋代/衣冠/半/南渡,汉家/陵阙/又/秋阴。

鲸鲵/跋浪/连山/蹙,虎豹/当关/白日/沈。

曾跽敷衽谒虞舜,浮云西北此时心。

胡适在《尝试集》自序中说,“我先前不做律诗,因为我少时不曾学对对子,心里总觉得律诗难做。后来偶然做了一些律诗,觉得律诗原来是最容易做的玩意儿,用来做应酬朋友的诗,再方便也没有了。”胡适中国传统学问的基本功不行,但他以为律诗好做,也便于友朋唱和的观点却没有错。从宋代至清代,几乎所有诗人集子里都有叠韵唱和的七律作品。初学者如能有良友同气相求,用七律互相酬答,创作水平很快就能得到提高。陈永正教授回忆自己学诗的经历,就非常感念他与挚友刘峻(字严霜)先生诗筒往来、叠韵酬唱的经历。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下面的两组诗作于1995年冬,原唱刘志平博士(笔名容若),和者徐晋如博士,当时原唱者是清华大学化工系五年级学生,和章作者则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都是初学诗未久:

第一组:

读咏史十五首,赋此以赠晋如

不薄今人爱古人,京歌一曲长精神。

长衫不是前朝物,大雅须从我辈新。

举世昏昏休独醒,桃源虽好莫逃秦。

一杯浊酒为君饯,千里行程难遇春。

酬容若

我本江东散淡人,每思前路信伤神。

重瞳纵辨风波恶,独臂难撑日月新。

元亮也曾仕东晋,鲁连终不帝强秦。

知君善语岂无意,且向壶中暂觅春。

第二组:

有感于“历史车轮”

长恨天公喜弄人,苍生一命悬鬼神。

可怜父辈身方误,讵料升平误已新?

求药无须嘲汉武,焚书何独骂嬴秦?

红尘滚滚千年沸,几样翻新几样春?

重酬容若

可怜濒死梦回人,铁屋坚牢空怆神。

治乱不因朝代变,循环讵恃改良新。

鸿儒埋首攻经史,高士寻根向晋秦。

暇日与君相抵掌,寒冬一室暂为春。

篇5:送给老人的七言对联

1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2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3

柏节松心宜晚翠

童颜鹤发胜当年

4

福星高照满庭庆

篇6:钟氏祠堂七言对联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鹤顶格嵌典繁体字“锺”(钟)姓的析字联。

流水高山怀古调;秋霜春霭触孺思。

——钟近光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萍乡县城关钟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于听琴故事。下联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孙于春秋之季感于时令变化而祭祀祖先。

一曲琴音留太古;八分书法冠群伦。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回銮万国春。

——唐·钟谟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钟谟集句联。

四牧守受成李母;两夫人媲美王门。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钟瑾四子事典。下联典指晋·王浑妻钟氏、其弟王湛妻郝氏事典。

颖川名门出大儒;越国世第仰书家。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唐代书法家钟绍京。

有客去游丞相宅;无人来访孝廉船。

篇7:七言对联

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3、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4、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5、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6、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7、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8、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9、上联:万里鹏程平地起;下联:四时鸿运顺心来;横批:春风浩荡

篇8:经典七言对联

2、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万象更新

3、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欢度春节

4、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合家欢乐

5、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家庭幸福

6、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吉星高照

7、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国强富民

8、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辞旧迎新

9、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四季兴隆

篇9:鼠年春节对联七言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爆竹升天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

牛马成群勤致富;猪羊满圈乐生财。

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

狗守家门旧主喜;猪增财富新春欢。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硕鼠悠悠眠洞里;肥猪悄悄拱门来。

朱红春帖千门瑞;翠绿柳风万户新。

朱笔题名于雁塔;绿风摇柳动莺声。

万树欣随春水流;百花争向艳阳红。

蕃繁六畜猪堪饲;富裕千家君献功。

瑞雪纷飞清玉宇;花猪起舞贺新年。

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

景象升平开泰运;金猪如意获丰财。

猪拱家门春贴画;鹿衔寿草福临门。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两年半夜分新旧;万众齐欢接亥春。

孟春之月方营室;宝盖进豕恰是家。

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猪增财富新春喜;燕舞祥和旧主欢。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原驰腊象长城雪;户养肥猪盛世春。

骚人乐撰新春对;墨客欣书亥岁联。

碧岸雨收莺语柳;蓝天日暖玉生香。

处处桃花频送暖;年年春色去还来。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

桃花已发三层浪;玉树长含万里风。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

花承朝露千枝发;莺感春风百啭鸣。

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

狗岁已赢十段锦;猪年更上一层楼。

狗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巧剪窗花猪拱户;妙裁锦绣燕迎春。

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

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

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春晚迎春春不晚;岁寒守岁岁无寒。

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

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透绿烟。

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雨洗杏花红欲滴;日烘杨柳绿初浮。

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

金榜题名光耀第;喜猪拱户院生财。

巳有长风千里志;亥为二首六身形。

丰稔岁中猪领赏;新台阶上步登高。

一片彩霞迎旭日;万条金缕带春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笔花开遍四时春。

几点梅花添逸兴;数声鸟语助吟怀。

沾墨才题梅似雪;挥毫又赋柳如烟。

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

科技财神尊上座;吉祥猪崽报新春。

恰逢盛世猪如象;喜庆新春鱼化龙。

天好地好春更好;猪多粮多福愈多。

犬过千秋留胜迹;亥年跃马奔小康。

猪子一身皆是宝;亥年万事俱呈金。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肥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

猪多粮足农家富;子孝孙贤亲寿高。

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人增福寿年增岁;鱼满池塘猪满栏。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泣桃花万树红。

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狗蹲户外家长泰;猪拱门前户发财。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花开彩槛呈春色;莺啭芳林报好音。

解趣黄鹂频送韵;知情绿柳渐拖丝。

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

名题雁塔登金榜;猪拱华门报吉祥。

花香鸟语春无限;沃土肥田猪有功。

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戌岁乘龙立宏志;猪肥万户示丰年。

猪是财神登万户;燕为春使舞千家。

桃符早易朱红纸;春帖喜题喜庆词。

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

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

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

国泰民安戌岁乐;粮丰财茂亥春兴。

篇10:简单春节对联七言

大展宏图华夏伟;新开世纪小龙飞。

出常山而雄岁月;腾大泽以壮神州。

春风送暖猴年好;瑞气盈门鹊语香。

辰岁腾飞惊广宇;巳年奋搏震寰球。

城乡改革龙蛇舞;梅柳争春世纪新。

春意盎然蛇起舞;民情振奋燕翻飞。

大业中兴新世纪;宏图再展小猴年。

大泽龙伏藏远志;莽原蛇蜕蕴生机。

春花吐艳蛇生瑞;芝草含嫣鹿启祥。

篇11:七言虎年中堂对联

2、春风浩荡神州绿,虎气升腾岳麓雄

3、春风上国随其人愿,虎气生威青国魂

4、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

5、春节耆闻春早夭,虎年痛斥虎生风

6、春晓寅回人起舞,岁祯虎啸物昭苏

7、虎步B90上开胜景,春风滚滚展览会鸿图

8、虎年赢得春风意,喜讯唤来燕子情

9、虎气心生年属于虎,春风派驻户迎春

10、虎气频催翻旧景,春风浩荡著新篇

11、虎迎双翼前程离,国展宏图事业崭新

12、虎啸青山千里锦,风拂绿柳万家春

13、虎跃神州千业受高,春临盛世万民开怀

14、花事才逢花好日,虎年更有虎威风

15、江山明丽春增色,事业光辉虎更劳

16、门庭虎踞平安岁,柳浪莺歌锦绣春

17、门浴春风梅吐艳,户生虎气鸟针砭

18、乾元启运三阳泰,斗丙回寅万户春

19、人可逢盛世精神青,虎跃奇峰气势雄

20、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岁承欢幸福春

21、一代英豪生虎气,三春杨柳颤抖莺歌

22、人添志气虎添翼,雪舞丰年燕舞春

23、四海三江春气息,千家万户虎精神

篇12:春联七言对联

40、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41、迎新春快乐祥和;庆佳节顺意平安,横批:五福临门

42、两年半夜分新旧;万众齐欢接亥春,横批:吉祥如意

43、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横批:阖家欢乐

44、白雪银枝辞旧岁;和风细雨兆丰年,横批:福喜盈门

45、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46、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47、上联:花开富贵全家福;,下联:竹报平安满堂春;,横批:喜气盈门

48、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49、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50、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喜迎新春

51、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52、上联:人兴财旺家宅旺,下联:富贵如春福满堂。横批:富贵吉祥

53、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54、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55、上联:花香满院花觉趣;,下联:鸟语飘林鸟知春;,横批:吉祥如意

56、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57、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篇13:七言春节对联

2、上联:瑞雪纷飞丰稳岁;下联:香梅大放富饶春。

3、上联:鼠无大小名称老;下联:年接尾头岁更新。

4、上联:灵鼠跳枝月影晃;下联:春牛犁地谷生香。

5、上联:岁月峥嵘逢子鼠;下联:江山锦绣倾庚年。

6、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7、上联:福满华堂添富贵;下联:财临吉宅永平安。

8、上联:草肥水甜牛羊壮;下联:人杰地灵五谷香。

9、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10、上联:家添富贵人增寿;下联:福到平安喜迎门。

11、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12、上联:稻菽千重金浪起;下联:春风万里玉梅开。

13、上联:山经春雨清如洗;下联:柳坐东风翠欲流。

14、上联:五岳红梅开盛花;下联:九州瑞雪兆丰年。

15、上联:一纪开端迎金鼠;下联:三春肇始举玉杯。

16、上联:门迎富贵平安福;下联:家庆祥和康乐年。

17、上联:北岭春深宜牧马;下联:南疆草浅待牵羊。

18、上联:盛世迎来新气象;下联:猪年送走旧时光。

19、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篇14:七言新居对联

2、上:鸿运铺平发财路  下:富贵带来吉祥福

3、上:庆盛世繁荣发展  下:贺新春伟业腾飞

4、上:开福门四季平安  下:发财地八方进宝

5、上:万事平安幸福年  下:吉祥如意拜年顺

6、上:人和家顺百事兴  下:富贵平安福满堂

7、上:新春福旺鸿运开  下:佳节吉祥如意来

8、上:日子红火喜迎门  下:天随人意福星照

9、上: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户纳千祥祥云开

10、上:开门迎春春满院  下:抬头见喜喜事多

11、上:迎新春年年如意  下:接鸿福步步登高

12、上:好日子舒心如意  下:美生活幸福平安

13、上:富贵双全人如意  下:财喜两旺家和睦

14、上: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满堂欢喜永平安

15、上:春日祥和幸福年  下:彩灯高照平安门

16、上:春红柳发岁更新  下:爆竹花开灯结彩

17、上:张灯结彩迎新春  下:欢天喜地庆佳节

18、上: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福满人间喜事多

19、上:花开富贵家家乐  下:灯照吉祥岁岁欢

20、上:迎新春万事如意  下:贺佳节财源广进

21、上:春风得意财源广  下:平安富贵家业兴

22、上:新春大吉鸿运开  下:遍地流金广财进

23、上:吉祥平安天赐福  下:荣华富贵地生财

24、上:鸿运带来九州福  下:富贵迎进四海财

25、上:万事如意满门顺  下:四季平安全家福

26、上:喜居宝地财兴旺  下:福照家门富生辉

27、上:家和事顺好运来  下:人兴财旺鸿福长

28、上:新年天意同人意  下:喜事今春同旧春

29、上:新春新景新气象  下:多福多财多平安

30、上:龙腾虎跃人间景  下:鸟语花香天地春

31、上:全家平安添百福  下:满门和顺纳千祥

32、上:百花迎春香满地  下:万事如意喜临门

33、上:人财两旺平安宅  下:福寿双全富贵家

34、上:福气降临全家福  下:春光辉映满堂春

35、上: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户纳千祥祥云腾

36、上:春临华堂繁花艳  下:福到门庭喜气盈

37、上:福随瑞气来庭院  下:财伴春风入宅门

38、上:家业兴旺财源广  下:老少平安福寿长

上一篇:中班社会关于爱的教案下一篇:写最难忘的一件事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