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说教材三上

2024-04-22

说课标说教材三上(共5篇)

篇1:说课标说教材三上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这三个方面对这一单元进行解读。一.说课标

(一)第三学段目标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5、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能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二)第六单元内容标准

依据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和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第六单元的内容标准确定如下:

1、学会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2、继续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别开生面地选取一些材料来表达某种深刻道理的。

3、乐于介绍自己珍爱的东西,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能联系生活实际,围绕话题“节约从身边做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材

接下来我主要从编写特点、体例以及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来解读第六单元的教材。

(一)编写特点

1、选文上注重文化品位,提高审美情操。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不乏名家美文,具有相当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海中的灯塔》冰心以她那清丽、典雅的文笔带领学生走进友情的天地,体会友情的可贵,从而懂得珍惜友情。朱自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匆匆》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蕴涵于优美的文笔之中,让学生从精神上和写作上得到双重的滋养,这篇文章成为很多人终生难忘的篇目,是很多人学习写作的范文。

2、凸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本单元十分重视通过对文章字、词、句、段、篇、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咀嚼,来挖掘文章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3、注重拓展与迁移,体现大语文思想。本单元很重视语文的拓展与迁移,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思想理念。如《大海中的灯塔》一课,课后不但有对著名作家冰心的介绍,还有冰心诗集《繁星》中的两首小诗。学了《匆匆》一课后,会让学生把自己对时间的感觉写一写。读了《收藏阳光》一课后,把生活中自己收藏的阳光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编写体例

第六单元的编写体例同整册教材一样,都是由精选的课例和“积累与运用”组成。其中课例有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积累与运用”包括“温故知新”、“词语拾趣”、“互动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和“自主阅读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内容与结构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多元的哲理人生”。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是《匆匆》、《收藏阳光》,还是《沙漠玫瑰》和《大海中的灯塔》都是别开生面地选择一些材料来表达某种深刻的道理。《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互动平台”和“自主阅读园地”与课文相照应,进一步补充语文知识,巩固语文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百花园”继续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第六单元教材在编写上,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性。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1、横向整合主要表现在:本单元的课文,不管是清新隽永的经典散文,还是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朴实明快的演讲稿,娓娓道来的书信,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自主阅读园地中的课文,都是别开生面地选取一些材料来表达某种深刻道理的。都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会。

2、纵向整合主要表现在:本单元的主题同其它各册的主题是有联系的,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如四年级教材中“哲理世界”,五年级教材中“智慧人生”,六年级下册中“生活启示”,所选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含义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三四年级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六年级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三、说建议 解读教材,让我们掌握了教材的结构,接下来谈谈我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在高年级识字、写字虽不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中,对于笔顺偏难、笔画偏多的字,如《匆匆》一课中“涔”和“潸”字,教学时要作具体指导。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应重视两点,第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第二是鼓励学生即兴说,出口成章。与此同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并帮助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准确。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环保从身边做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并讨论如何节约,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学生将环保行为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做到“我手写我心”,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件意义深刻的事情,是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深化,习作时,引导学生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有意识多描写细节,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着重说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建议。

第六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都是人文内涵丰富、富含哲理的美文,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所以本单元中的文章,应该以“以读代讲”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语言。

批读文是西师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到六年级时应该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批读时间放在对文本重点词句的品味赏析上,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揣摩体会上。如对《匆匆》一课的批读,应该引导学生批读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展示内心世界的,是如何选取一些身边的生活现象和事物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悟的。

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还应该把写挤进课堂,做到读写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匆匆》一课课后题的第3题“你‘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吗?把你对时间的感觉写一写。”《收藏阳光》一课课后题第3题“生活中你收藏过‘阳光’吗?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像这样的课后题正是编者对教者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迁移运用的提示,不应放在课下。

(二)评价建议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及时地进行表扬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鼓励,取得进步。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3、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教师的评价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重视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利用

教师的教学用书指导性强,里面蕴含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每一课最后的“参考资料”内容丰富,有的是作者简介,有的是写作背景,有的是作者其它的相关文章,还有的是对文中某一事物的介绍等等。这其中的许多参考资料都可以很有效地做我们的课程资源。

2、重视对教学设备的利用。

学完第六单元这些富含哲理的美文之后,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电视散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一些小诗等等。让学生感受优秀文章的魅力,激发学生课外去读这类书的欲望。

3、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辩论、写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课标,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运用评价,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语文素养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以上便是我对本册教材“研课标、说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教!谢谢!

篇2:说课标说教材三上

步昌初中赵翠叶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这三方面内容是教学的基石,说课标是明确教学的方向,说教材是明确教学的结构,说建议是教学具体实施的方式。

说课标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里,主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完成总目标。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本单元里,练习部分要求掌握34个词语或成语。除了课本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课下注释,来学习或积累更多的汉字和成语。阅读方面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本单元的课文多文采飞扬,有演讲稿,有书信,应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体会哲人的思想风采。本单元还节选了《傅雷家书两则》,这同时也是本册书中推荐的名著,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应该阅读此书,既增加了自己的阅读量,同时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写作方面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写演讲稿和书信。口语交际方面要求:能说普通话;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要求学生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综合性学习方面要求: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微笑着面对生活》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活动培养做主题演讲和写作演讲稿的能力。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成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词和书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增强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文章句义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思想的说教材

主要从教材的教材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材的相关性来阐述。

一、教材编写意图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单元教材以议论性文章阅读为主,比前四册更注重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延伸。教材中阅读提示主要给学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练习也有比较多的讨论性题目,如《致女儿的信》中对几句重要语句的理解,《短文两篇》中对读书方法的讨论等。有些练习虽然没有以讨论的形式出现,但是具有形成讨论的基础,教学时可以灵活掌握。

3突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综合听、说、读、写以及实践能力。并且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口语交际.写作和专题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好读书,读好书》中搜集名人读书经验(阅读),说说自己“读”的体会(口语表达),写评论、报告(写作),办沙龙、做书探(实践).全面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编写体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主要是由“写在前面”、“阅读(6个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文背诵”、“名著阅读”、“附录”几部分构成。“写在前面”给学生亲切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阅读”包括略读、精读、资料链接、读一读、写一写、写作、口语交际、研讨与练习等,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贴近生活,淡化技巧,强化学生的实践。“古诗文阅读”侧重积累背诵理解。“名著导读”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附录”主要是教我们怎样读诗以及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复句常用关联词常用修辞等。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讲读课有《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两则两篇,自读课有《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和《致女儿的信》两篇。

三.编写特点:

特点一:按照主题组织单元。

在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课文按照专题自然篇,思想风采篇,少年生活篇,求知篇,古典

名著篇和史传篇。分为六个单元,而第二单元即为思想风采篇。

特点二:单元内部自成体系。

特点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过去的“师授”,转变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生学”。

四。教材内容和结构

本单元的专题内容为思想风采,由讲读、自读和综合性学习三个板块构成,从文体上分又可分为演讲稿和书信,从年代和区域上可划分外国作品和国内作品,国内作品又可分为古代作品、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

同主题作品的整合:在主题内容方面,本单元表现的是先哲的思想,如在七年级上《我的信念》八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八下《列夫托尔斯泰》九下《孟子二章》都表现了先哲们的伟大思想

同体裁方面作品的整合:

议论文的外在形式有很多,可以通过书信演讲杂文的形式来表现,如七下《真正的英雄》就是里根总统针对 七名宇航员遇难向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演说。九上《致女儿的信》九下《孟子二章》等

所选的这几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为:1.都注重朗读

2、主题相同,内容宽泛。

3、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二单元,从内容上看,本单元的课文均以“思想风采“为核心,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注明学者傅雷和音乐儿子傅聪的艺术交流。还有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进行的爱情启蒙,这些课文洋溢这充沛激情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各篇课文的思想内涵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中提倡的从业观,你能否在其他课文中发现相应的表现?(如:《傅雷家书》中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与痴迷)《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与《致女儿的信》中,反映了怎样一种共同的人本主义信念,你能否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四篇文章合起来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学生学习就不只是一篇篇课文,而是打开了一片精神的空间,思想的领域。从文体上看,《敬业与乐业》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演讲词,《傅雷家书》和 《致女儿的信》是书信,把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说建议

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三方面来谈。

一、教学建议

本单元探讨的都是重大的人生问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生活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课文内涵,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的课堂模式是这样设计的:教师上课前先提出

教学目标,接下来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疑难问题,师生合作讨论,然后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总结方法。这样既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正好体现了课标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傅雷家书》时,我并没有模式化的解读,而是出示目标后,先让他们自学,对于难理解的句子,如课后练习三,师生共同讨论,然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因为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活的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二、教学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工作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应注意听、说、读、写、创,五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1)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每个班级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比台,利用评比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其次,可以创办班级书法作品集、读书卡片、手抄报、作文集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另外,还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评价学生,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依据家长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如在知识层面上,评价他们对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的掌握如《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学完本单元后,我找出一些优秀的演讲词,让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评价他们是否能听出别人的观点,这实际也是一个过程,体现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可以通过多角度朗读,评价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的情感态度。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要求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

三、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①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课文中的插图、教材前面的彩图、课后的资料袋、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等。如在上本单元课程之前,让学生先看课前彩图,然后补充一些如伏尔泰雨果的图片,让他们在没学之前,就对大师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敬佩。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颖悟,可以播放并讲析一些贝多芬,莫扎特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从而把语文学习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整体促进学生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课标中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②充分展示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③有效挖掘学生资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

闪烁的思维火花,及时加以挖掘和鼓励。还可以展示学生习作中的创意篇、新秀篇、优秀篇,这既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①学校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办关于伏尔泰的专栏,爱情故事大家谈等栏目2.网络、书刊资源。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利用《演讲与口才》这本书,撷取一些优秀篇章,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③社会资源。如学生与家长的对话,家长为了给孩子说明一个道理,采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反面论证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广阔空间。

其实,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那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乐趣。社会就是一本大的教科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情况填补教材,并适时的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身边学习语文,形成大语文的概念。

我的理想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气氛应是轻松活泼的。

篇3:说课标说教材三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本文就此活动对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任何一名教师,如果仅靠曾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迫使我们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才能立足于社会。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我国中学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新的形式与载体,青年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成长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力量。

2、教师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使教师的学习、交流可以经常化和深入化,由被动变为主动。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合作,能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教师不仅成为实践者,也成为研究者,即在实践中成长。可见"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也不例外。

3、学校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师存在新老更替的问题,不少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需要与课堂对接,教学能力需要尽快改进和提高。而学校在目前状态下对教师统一进行外出培训资金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队伍的建设。因而,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培养、锻炼的教师,使其都能成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发展。

4、新时期加强校本教研的要求

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和教育自身的变革日益加快,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强校本教研,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可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

1、打造品牌意識。校本教研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教师的一种追求,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品味的主要途径,是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可持续发展学校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

2、打造研究新型教师队伍。校本教研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合作,能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校本教研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求得学习的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成为实践者,也成为研究者,即在实践中成长。

3、教研文化的核心。校本教研有利于形成刻苦、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形成严谨、钻研、创造的工作状态,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管理和制度。在管理中有了人的活动,制度中有了人的尊严,制度不仅约束人、规范人,还可以引导人、培养人。校本教研是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的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原则的体现

1、主体性原则(校本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思考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内容密切结合学校和课堂教学实际,体现学校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提高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热情,使教研活动更具活力与效率。

2、互动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贯彻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题研究三个结合,提倡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及共同分享机制,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3、实践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立足于解决新课程下的青年教师适应性问题,使青年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高专业素养,把重心放在教研活动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了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着教师的专业水平。

4.科学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科学,使"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5.推广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经过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形成教师校本教研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

四、"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做法

具体方法包括:

1、名师导学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在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名家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新成果。

2、经验成果交流法。组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高的教师,与其他青年教师结成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相互定时听课制度和研究制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3、集体备课法。以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次备课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在中心发言人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出相对最佳的方案,最后由集体定案的原则进行重点章节的集体备课展示,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4、教学反思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前没有预测到或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开展具有批判性的教学反思,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问题中心法。主要在重点课程、难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中心问题,再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个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从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

6、竞赛活动法。以学校"说课标、说教材"竞赛为载体,定期开展备课组、教研组、学科之间各级竞赛,以提高教师基本技能为目的的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比赛,以竞赛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五、"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对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借鉴

篇4:说课标说教材

东一学校

苑丽萍

大家好,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程标准: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第三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制定本单元目标要求如下:

1、认识生字23个,会写18个,正确读写新词,能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抄写指定段落。

2、能用钢笔写楷书,行款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4、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把商品清楚地介绍给顾客,能认真聆听别人的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初步体验推销带来的快乐。

7、能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法,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8、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内容:

本组专题“说明性文章”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法,掌握说明文用语的严密、精确。

二、说教材:

本组专题内容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

1、导语:本组导语分为两个自然段,语言叙述平实,除激发学习兴趣、点名本组主题外,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

2、课例: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使学生感受科技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突出重点,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特点,例如《鲸》第3题、《新型玻璃》第 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另外,在第9课后安排有“小练笔”、“资料袋”,第11课后安排有“选做题”、“资料袋”。“小练笔”和“选做题”是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用语的严格要求后,现学现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资料袋”栏目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帮助理解,增加阅读量。这四篇课文是以前说明文的延伸与发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本组口语交际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尝试让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对商品进行推销。让学生初步体验商品推销成功到来的快乐。

习作紧紧围绕本组专题设计。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4、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归纳说明方法。“日积月累”侧重阅读,积累词句。

“课外书屋”是本册的机动栏目,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展眼界,教学时以自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说建议:

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应注意:

(一)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要放手:识字都识随课文安排,我们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对多音字、易混字、难读字作指导(例如:“肺”字右半部分不是“市”,一竖要从顶头开始),并运用一些识字的方法,结合语境推知生字的大意(例如:《新型玻璃》中“恙”文中写道“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碎片仍粘在一起,不会伤人。”说明“恙”的意思。)

记忆生字时,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识记,随时抄写,根据“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时听写检测,结合钢笔字帖的教材,纠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2、阅读教学重在引导:本组专题是“说明性文章”,不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但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朗读,加深多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学《鲸》时,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1: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多读课文内容,围绕问题抓住重点词句认真品析;然后,在反复朗读地基础上结合“思考练习2”,感知不同说明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结合“思考练习3”,对比朗读,体会说明文章用词的精确、严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引导归纳总结、梳理整合才能完成好这项任务。

3、口语交际、习作要适时指导:教学时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倾听和应对能力。

这部分教学课前准备必不可少,本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是小小推销员”,教学要在学生了解商品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学习第11课《新型玻璃》时,结合课后选做题就布置了搜集有关商品说明书等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教学时先示范演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推荐技巧和情态表达,然后再开展活动,并及时指导存在问题。

习作是介绍一种物品,范围广泛,教学前让学生选择好物品,通过观、查、读、访等方式对物品进行细致了解,掌握相关资料,教学时根据所选物品分组,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介绍物品的哪些方面,然后引导学生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会用到哪些说明方法,最后才是动手写作。

4、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重在积累。机动栏目《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科普名著,利用这次机会,可以举办一次读书会或读书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二)评价建议:

1、对字词等基础知识:以学生自主评价、互评、教师监督为主,并做好详细记实,以周为单位,每周五公布一次结果,对完成任务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达标的令其周日加工,下周补上,再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使其尽快达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朗读理解方面:课堂教师随机评价,多是引导鼓励、适时点拨、学生补充,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口语交际、习作以学生自评、教师点拨、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多鼓励,促交流,善归总,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说、写的习惯。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晨读读课文、名著,语文课上开辟3---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2、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等资源,展示学生中写的好的习作,摘录来的美词佳句进行鉴赏,及时积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及时提取,学以致用。

篇5:说课标说教材

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总目标。

2、学段课标内容。

3、单元课标解读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1、编排体例。

2、编写特点。

3、知识整合。

4、知识结构。5重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总体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学段目标地位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2)、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 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

解说:教材内容标准共15条,蓝色部分为第一单元内容,它不管在教材中还是中考中都占重要地位,我们称它为“三个离不开”,考政治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考经济离不开新航路开辟;考思想文化离不开文艺复兴

3、单元内容标准、二、说教材

1、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个。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一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伴随着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本单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期历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演变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之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要线索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扩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

特点之二:预留空间、启发思考。

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七课“与哥伦布通州远航”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特点之三:标题鲜明、形象生动。

教材标题以简捷的语言概括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特点之四: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和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等。在课文叙述的

字上,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是小故事,趣味性强,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单元知识整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历史、阶级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近代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等。

了解的知识:近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跨人近代社会。

情感和态度: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世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过程和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单元知识结构

5、单元重难点一览 第1课,我们讲了一部作品《神曲》和文化巨人的贡献与作品。这一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一部带有宗教故事色彩的长诗,和一场以复兴古代思想艺术为宗旨的文化运动,会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甚至是一种崭新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一种是古希腊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三是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第2课,重要讲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过程,其重点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对外扩张和走向世界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贪婪性表现为对财富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表现为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这样做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是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的第3、第4、第5、第6课讲的是社会形态在政治上的转型,这部分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内容方面的介绍,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的介绍其进步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资产阶级不仅仅是运用暴力手段打败了封建势力,而且是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先进性战胜了封建制度的复兴性和落后性.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线索清晰,但是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应以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本单元历史人物众多,思想内涵丰富。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本线索理出历史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过程。

本单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人物众多,要组织学生按照历史事件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与现实联系密切,学术成果丰富,有关历史资料较多,教师要通过展示历史课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激荡中向前发展。教师在讲解教科书时,要讲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学习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六环节教学法(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课外作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评价建议

历史教学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对学习成绩的评判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标中主要提供了这几种评价方法: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测验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书籍。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

4、单元课时分配建议(共9课时)第l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2课时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1课时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l课时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l课时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l课时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2课时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1课时

“知识无止境,教法有神通”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根教育沃土、刻苦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教学效果就一定会达到最理想的程度。谢谢大家!我说完了。再见!

1、单元开始,安排“主题探究活动”

目的在于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体悟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每课引言

引言的作用: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本课基本内容。引言文字精练,大多由精彩事例引入,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全书各课的引言连排成文,能清晰地反映出全书的逻辑结构。

3、正文。

一般由有趣的可辨析的事例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参与教学的空间。正文内容使用二种字体:

(1)宋体,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2)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

4、每课中还有辅助小栏目

如:相关链接、资料卡、名言、插图等不,意在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能够生动地反映课文内容。

三、教材结构

1、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整套教材,是从初中学

生每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教育内容,统筹设计的教材结构。

──七年级,针对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把握自我成长等问题,以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为教育主题。

──八年级,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 ──九年级,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 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为教育主题。八年级上册,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为教育主题,以交往合作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

2、八(上)教材内容结构: 八年级上册教材,着重围绕我与他的关系,以“交往合作”这

一主题,分别讲述了如何与父母、与同学老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逻辑来安排,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与他人交往。本册书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为四个单元:

1、相亲相爱一家----讲授与父母交往,2、师友结伴同行----教授与同学老师交往,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讲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4、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授学生学会交往;其中最后一个单元可以说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上升,意在从道德层面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本单元以学会交往为主题,阐述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四、教材内容纵向联系: 本册教材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区域为线索,第一单元的教学

内容是围绕家庭交往进行,第二单元涉及的学生生活区域有所扩展,是围绕学校交往进行,而第三单元这将学生的生活区域进一步扩展,是围绕社会交往进行的。第四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让中学生学会交往,这个单元的内容都贯穿于之前的三个单元,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

五、教材内容的横向联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在八年级上册这一横坐标可以阐发为:道德-交往必备的品德;心理健康-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与他人交往与沟通;法律-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遵守基本的规则;国情-与他人交往时,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册教材每一单元中的的纵向知识整合。接下来【按照幻灯片念】,边念边翻。

六、教材编写特点: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安排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完全符合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即: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七、说教学建议

1、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需要认

识和处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达成养成教育。

2、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

3、本课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课外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生活化、社会化。要设置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

4、改变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增强课程的育德功能,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5、适当的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简单化地作定义式的解释,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在鲜明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强调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6、知识内容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识,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教师的解读方式,也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做课程标准的奴隶,而要做课程标准的主人,要通过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

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构建知识。

2、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教材资源包括相关链接、名言,对这些资源要合理利用,联系学生热点、兴奋点、盲点,适时在课堂穿插,引发学生积极性。课外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等;音像资源,包括,电影、节目录像等,实物资源 包括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上一篇: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